第2章 第6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站立与步行功能训练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请问:
1 该患者存在哪些功能障碍? 2 根据患者情况可做哪些步行功能评定? 3 根据患者情况可进行哪些步行功能训练?
第七章 站立与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第三节:步行训练
CONTENTS
壹 步行的条件
目 录
贰 步行训练前的准备
叁 步行训练方法
壹 步行的条件
壹 步行的条件
1. 肌力 • 良好负重,单腿负重达体重的3/4以
叁 步行训练方法
叁 步行训练方法
(一)基础训练
1. 体位适应性训练 • 开始先将床头摇起30°,进行靠坐训练,并维持15~30分
钟;观察患者的反应,2~3天未有明显异常反应者即可增 加摇起的角度,一般每次增加15°,逐渐将床摇至90°。
叁 步行训练方法
2. 肌力及耐力训练 患者长期卧床也导致了肌肉萎软无力;因此在下床活动直接接受行走训练 之前,需对上肢、躯干、下肢的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在此基 础上进行肌力及耐力训练。
01 “ 桥 式 运 动 ” 和 垫 上 训 练 02 上 肢 肌 群 肌 力 及 耐 力 训 练 03 下 肢 肌 群 肌 力 及 耐 力 训 练
叁 步行训练方法
03 • 关 节 活 动 度 训 练 主要作用是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04 平 衡 训 练 平衡训练可帮助患者重新找回重心位置,并保持身体 稳定的训练方法,包括坐位平衡和站立位平衡训练。
壹 室内步行训练
(2)摆至步 双手持拐,向前伸出一步的距离,身体前倾。上肢支撑身体往上并带动下肢离开地 面向前摆动至腋拐附近。摆至步是开始步行时常用的方法。虽然速度较慢,但比较 稳定。
壹 室内步行训练
(3)摆过步 双手持拐,向前伸出一步的距离,身体前倾。上肢支撑身体往上并带动下肢离开 地面向前摆动一大步,双脚超过腋拐,停留在腋拐前方。摆过步是持拐步行中速 度最快的一种步行方式,但对上肢肌力、身体平衡性要求较高。
《步行功能训练》课件

康复治疗
预防和康复管理
理解预防和康复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以及预防和康复管理在步行功能训练 中的应用。
掌握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手段,以及康 复治疗在步行功能训练中的作用。
03
步行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平衡训练
总结词
平衡训练是步行功能训练的基础,通 过一系列静态和动态的平衡练习,提 高患者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运动生物力学基础
步态周期
了解步态周期的阶段和过 程,以及步态周期在步行 中的作用。
力矩和力平衡
掌握力矩和力平衡的概念 和原理,以及力矩和力平 衡在步行中的影响。
关节力学
理解关节力学的原理和机 制,以及关节力学在步行 中的作用。
康复医学基础
康复评定
了解康复评定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康 复评定在步行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训练效果的持续性与长期影响
短期与长期效果的评估
对步行功能训练的短期和长期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训练效果的 持续性和长期影响。
康复效果的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训练计划和方案,提高康复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降 低复发风险。
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支持
强调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支持在维持训练效果中的作用,以提高患 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THANKS
循序渐进
02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 度,避免过度训练和损伤。
持之以恒
03
鼓励患者坚持训练,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以期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综合治疗
04
步行功能训练并非万能,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全面促进患者的
康复。
05
步行功能训练的挑战与展望
训练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掌握肌肉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肌肉在步行中的运动原理。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

202X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负重训练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重心左右移动训练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重心前后移动训练
第一节 站立训练
CONTENTS
训练要点
注意事项
一、负重训练
训练要点
注意事项
反向控制模式动作分析
二、重心左右移动训练
动作分析
训练要点
注意事项
三、重心前后移动训练
助行架
助行车
(二)、助行器
腋拐高度的确定
确定拐杖高度的方法跟多,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身长减去41cm,即为拐杖的长度。站立时股骨大转子的高度为把手的高度。亦可以用精确地测量方法确定拐杖的高度。测量时患者呈仰卧位,着常用鞋或佩戴下肢矫形器,上肢放松置于身体两侧,腋拐轻轻贴靠腋窝,伸至小趾前外侧15cm处即为拐杖适当的长度;肘关节屈曲150度,腕关节背伸,手掌面所及处为拐杖把手高度。
02
步态矫正是基本功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的训练,片面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03
二、注意事项
步行辅助具的种类
杖高度的确定
利用拐杖的步行训练
步行辅助用具的选择
第三节 步行辅助具及其使用训练
拐杖
助行器
一、种类
(一)、拐杖
手杖 T形或问号形杖 三足手杖 四足手杖 前臂支撑型拐杖 肱三头肌支撑拐 腋窝支撑型拐杖
10
手杖二点步行
11
四、利用拐杖的步行训练
1
轮椅的构造
2
轮椅的驱动训练
第四节 轮椅的构造及轮椅的驱动训练
铝合金
01
折叠式
步行与移动能力训练

步行基础训练
01
体位适应 性训练
02 肌力训练
03
关节活动 度训练
04 平衡训练
05 协调训练
06 感觉训练
07
疼痛的处 理
步行分解训 练
单腿负重 靠墙伸髋 离墙站立 患腿上下台阶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伸髋跨越障碍 靠墙伸髋踏步 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单 腿 负 重
靠墙伸髋 离 墙站立
身体移动及 站立步行的训练
PLEASE ENTER YOUR TITLE HERE
汇报人姓名
步行与移动是所有日常生活活动中最基本 的动作,因此在早期康复治疗的目标和训 练计划中应充分考虑步行与移动能力所具 备的功能,并予以认真的指导与实施。
移动:因各种原因导致步行能力丧失的患 者,利用轮椅等工具代替步行的转移方式
治疗师在患者前方予以保护
谢谢!
Thanks
汇报人姓名
步行的基本 条件
肌力 平衡能力 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 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
能 中枢控制
常见异常步态及分析
拮抗肌协调障碍
常见的有足下垂、拇指背伸、膝僵直、膝过伸、髋过屈、款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
中枢性损伤或病变
常见的有足内翻、足外翻、足趾卷曲、拇指背伸
常见异常步态及分析
A
骨关节病变、发育障碍或畸形
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骨盆两侧,用拇指或掌根抵住患者臀部使髋关 节伸展、骨盆后倾
在健侧下肢处于摆动期时,治疗师协助将体重转移到患足,防止膝 关节过伸,并维持患肢稳定的支撑,同时协助患者将重心缓慢向前 方转移
患侧下肢处于摆动相时,髋膝关节放松,足跟向内侧倾斜,即髋关 节外旋,治疗师将患侧骨盆向前下方加压,防止骨盆上抬,并协助 其向前方旋转。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三、步态障碍的影响因素
1.骨关节因素: 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先天畸形、 截肢、手术、疼痛和关节松弛等对步态的影响。 2.神经肌肉因素: 中枢神经损伤:原发性因素主要是肌 肉张力失衡和肌肉痉挛;继发性因素包括关节和肌腱 挛缩畸形、肌肉萎缩、代偿性步态改变等;外周神经 损伤包括神经丛损伤、神经干损伤、外周神经病变等
减重步行训练--操作程序
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 ①减重程度: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30%~ 40%。 ②减重步行速度: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常的步速 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③训练时间:20~40 min/次,或根据患者 情况分节进行。 ④训练频率:不低于3 ~ 5次/周。 ⑤疗程:8 ~ 12周。
㈡ 常见步态异常及分析 1.拮抗肌协调障碍:常见的有足下垂、拇趾背伸、膝僵直、膝过伸、 髋过屈、髋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等。 2.中枢性损伤或病变:常见的有足内翻、足外翻、足趾卷曲、拇趾 背伸、膝僵直等。 3.骨关节病变、发育障碍或畸形: 包括膝屈曲、短腿步态、减痛 步态等。 4.单纯肌无力步态:单纯外周神经损伤可导致特殊的肌无力步态。 5.病变特征性步态:帕金森步态、偏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 6.持拐步态。 7.两点步、三点步、四点步、迈至步和迈过步。
减重步行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
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 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 ⑵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⑶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 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⑷提高步行安全性,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 和恐惧心理。
减重步行训练--适用范围
⑴神经系统疾病。 ⑵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⑶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年老、体弱、久病卧床患者、体重过重、 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腰腿痛患者。 ⑷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 势障碍的训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 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1.肌力评定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本章小结重点:1.常用运动方法2.肌力评定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3.训练方法4.适应证与禁忌证5.临床应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松动技术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肌力下降的原因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4.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3.训练原则和方法4.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临床应用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协调性训练及其影响因素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2.移乘训练3.轮椅操作训练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3.心脏功能评定4.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呼吸训练4.胸腔松动练习5.咳嗽及体位引流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水中运动的分类3.设备及用具4.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十节医疗体操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姿势矫正体操3.肌肉放松训练4.体力恢复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心脏功能评定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医疗体操4.关节松动技术5.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及协调性能力训练难点:本章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及表现思考题:功能训练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定义及发展简史2.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脊柱牵引的分类4.脊柱牵引装置5.适应证和禁忌证6.脊柱牵引研究进展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颈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颈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腰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腰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四节关节功能牵引 0.5学时知识点:1.关节活动范围受限2.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3.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4.注意事项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牵引技术2.腰椎牵引技术3.关节功能牵引难点:牵引技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思考题:牵引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3学时第一节 Bobath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治疗原则3.常用治疗技术4.临床应用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3.评定方法4.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3.运动模式4.临床应用第四节 Rood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基础理论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五节 Vojta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理论基础3.Vojta姿势反射4.中枢性协调障碍5.治疗技术6.临床应用本章小结重点: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Rood疗法5.Vojta疗法难点:五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思考题:五种疗法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概念第二节基本原理 0.5学时知识点:1.脑损伤后功能恢复2.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3.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4.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5.调整重心6.训练要点7.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上肢功能训练2.口面部功能训练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5.站起与坐下训练6.站立平衡训练7.行走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原理2.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难点: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思考题: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医学原理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引导式教育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定义第二节基本理念 0.5学时知识点:1.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2.性格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4.动作学习理论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1学时知识点:1.评定2.应用的器具3.教育小组4.节律性意向5.引导员6.诱发技巧7.每日活动常规8.习作程序本章小结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实践难点:引导式教育实践的步骤思考题:如何进行引导式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按摩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按摩疗法简史2.按摩疗法的作用3.适应证和禁忌证4.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5.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第二节按摩手法 0.5学时知识点:1.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2.按摩手法的要求3.按摩手法的练习4.各种手法的应用5.按摩时的体位6.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腰背下肢痛、头痛、偏瘫2.脊髓损伤、脑瘫、先天性肌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小结重点:按摩手法难点: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考题:按摩疗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4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概念与定义2.理论基础第二节诊断方法 0.5学时知识点: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三大综合征4.向心化现象第三节治疗原则 0.5学时知识点: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2.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3.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6.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7.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8.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10.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11.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2.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4.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2.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4.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5.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6.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7.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8.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9.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10.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11.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12.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13.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14.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15.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16.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17.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症 0.5学时知识点:1.绝对禁忌证2.相对禁忌证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的治疗技术2.胸椎的治疗技术3.腰椎的治疗技术难点:脊椎治疗技术思考题:麦肯基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学时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4.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减重步行训练设备3.评定指标4.训练方法5.临床应用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3.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4.临床应用研究本章小结重点:1.强制性运动疗法2.减重步行运动训练3.运动想象疗法难点:这三种疗法之间的对比思考题:运动疗法技术的新发展还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步态及移动能力训练PPT课件

立位的重心的位置:
从下测量身长的56%:男性55%:女性; 儿童位置较高
骨盆内第2骶椎前缘
.
良好姿势:即用最少的能量消耗便可高效率地 完成功能性动作的一种体位
良好姿势观察
观察角度不同,对姿势的理解和判断的标准不同
1.力学角度: 从稳定性角度来考虑:重心线落在支持面内 2.生理学角度:以不产生生理性疲劳为佳 3.心理学角度:以精神舒服为佳,姿势受人的心态,人格,
.
从正面观察:
垂线通过的标定点: 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 臀裂
双膝关节中心线 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
从后方观察 :
头
倾斜、旋转,朝向哪一侧
肩
双肩水平相等?哪侧高
肩胛骨
肩内侧缘平行?下角水平相等,有 无“翼状肩”
髋
双髋水平?髂后上嵴在同一平面
胸椎、腰 棘突竖直?有无侧弯 椎
臀沟
皱纹相等
下肢
竖直?有无内翻膝、外翻膝
.
步行周期的划分
支撑期(stance phase)60%分为 足跟着地(heel contact) 足底着地(foot flat) 支撑中期(mid stance) 足跟离地(heel off) 足趾离地(toe off)
摆动期(swing phase )40%分为 加速期,摆动中期,减速期
.
人体抵抗重力体位 人体的一种自然状态 非强制的,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姿态:即 构成身体
的各个组织器官,尤其是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 统互相关联所构成的姿态 人体的头、颈、躯干、骨盆、四肢在空间的一种 排列方式
.
基本姿势: 包括卧位,坐位,直立位
卧位: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 坐位:椅坐位,长坐位,横坐位,盘腿坐 直立坐:膝跪位,单膝跪位,立位,单腿立位
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ppt 共55页

重心后,使其保持立位。
(2)截瘫患者配带矫形器站起
见图2-6-22。
► 坐于轮椅前部,将躯干尽量前屈,双手握 杠。
► 双手同时用力,将身体拉起,臀部向前, 将髋关节处于过伸展位,保持站立。
要内容
► 1、前进、后退、转弯等驱动操作 四肢瘫患者在 驱动轮椅时,患者应戴上橡胶无指手套,并将轮 椅手动轮缠上橡胶带或安上小把手等,以便于驱 动。
► 2、乘坐轮椅开关门动作 ► (1)将轮椅停在门把手的斜前方。 ► (2)一只手开门,另一只手驱动轮椅进门。 ► (3)轮椅出门后,反手将门关上。 ► 3、上斜坡动作
► (1)辅助下向健侧翻身:
患侧翻身训练
键侧翻身训练
向健侧翻身
(三)坐起训练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 坐起时,需要躯干的柔软性和至少一侧上 肢的伸展功能,所以,C7损伤的患者可以 从仰卧位直接坐起,而C6的患者则需翻身 至侧卧或俯卧位后再坐起。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 (1)四肢瘫患者从侧卧位坐起:适用于 C6以下
(1)全辅助下翻身(急性期):见图2-6-3。 ► ① 将床单卷起,至患者体侧,一人固定住患者
头部。 ► ② 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移向一侧,将翻向侧上肢
外展。 ► ③ 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翻向一侧,在背后、头、
双上肢、下肢间垫上枕头。
脊髓损伤患者的翻身动作
(2)患者独立的翻身动作:
(3)利用布带进行翻身
2、偏瘫患者的翻身训练
偏瘫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
► (1)仰卧位:患侧 肩胛和上肢下垫一 长枕,手指伸展位, 平放于枕上。长浴 巾卷起垫在大腿外 侧,防止下肢外展、 外旋。膝下垫上毛 巾卷,保持伸展微 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 术 2.由卧位到床边坐位
( 1 )独立从健侧坐起:①患者健侧卧位,患腿跨过健腿。②用健 侧前臂支撑自己的体重,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③用健腿将患腿 移到床缘下。④改用健手支撑,使躯干直立。 (2)独立从患侧坐起:①患者患侧卧位,用健手将患臂置于胸前, 提供支撑点。②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③健腿跨过患腿,在健腿 帮助下将双腿置于床缘下。④用健侧上肢横过胸前置于床面上支撑,
脊髓损伤患者的翻身动作
(2)患者独立的翻身动作:
(3)利用布带进行翻身
2、偏瘫患者的翻身训练
(1)辅助下向健侧翻身:
患侧翻身训练
键侧翻身训练
(三)坐起训练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坐起时,需要躯干的柔软性和至少一侧 上肢的伸展功能,所以,C7损伤的患者 可以从仰卧位直接坐起,而C6的患者则 需翻身至侧卧或俯卧位后再坐起。
第六节 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 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柴德君
运动疗法中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行 走是ADL训练的重要内容。 训练的原则是:患者不能活动时,采取全 辅助的方法,随着患者活动能力的提高, 逐渐减少辅助量,最终达到患者完全自理 的目标。
(一)体位摆放
偏瘫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
(2)健侧卧位 (3)患侧卧位:
思 考
三位体位哪一种 最佳?
床上坐位
轮椅坐位
(二)翻身训练
---
(1)全辅助下翻身(急性期): ① 将床单卷起,至患者体侧,一人固定住患者头部。 ② 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移向一侧,将翻向侧上肢外展。 ③ 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翻向一侧,在背后、头、双上肢、 下肢间垫上枕头。
2、偏瘫患者站起训练
(1)辅助站起: (2)独立站起:
坐站转换训练具有极高的康复价值。
具 有 极 高 的 康 复 价 值
坐-站位的转换训练
二、移乘训练
(一)脊髓损伤患者的移乘训练
前方移乘-----训练初期,高龄、坐位不稳定、 上肢支撑能力差的患者,四肢瘫和上位胸 髓损伤的患者
侧方和斜方-----移乘时,最好是轮椅侧方挡 板可以取下,以便臀部的移乘。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1)四肢瘫患者从侧卧位坐起:适用于C6 以下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2) 四肢瘫患者从仰卧位坐起:适用于 C7以下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3)截瘫患者的坐起:
2、偏瘫患者的坐起训练
1.辅助下坐起:
患者的健侧脚插到患侧腿下,将患侧手放到辅 助者肩上,辅助者扶住患者的双肩。 辅助者扶起患侧肩,同时患者用健侧肘撑起上 身。
(一)脊髓损伤患者的移乘训练
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
轮椅的转移训练:训练利用滑板进行床 →←轮椅的转移,轮椅→←浴 盆,轮椅 →←厕所的训练
1、前方移乘训练
2、侧方移乘训练
3、斜向移乘训练
4、轮椅与地面间的移乘动作:
(1)患者的臀部移到轮椅坐垫的前部,伸直双下肢。 (2)双上肢支撑体重将臀部抬离坐面,重心前移。 (3)慢慢地弯曲肘关节,坐到地面上。 (4)相反动作从地面坐回轮椅上。
脊髓损伤患者肢体位置摆放
侧卧位:上侧的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屈 曲位,肢体下均垫长枕。背后用长枕等靠 住,以保持侧卧位(行颅骨牵引时,保持 40~60º 侧卧)。
偏瘫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
(1)仰卧位:患侧 肩胛和上肢下垫一 长枕,手指伸展位, 平放于枕上。长浴 巾卷起垫在大腿外 侧,防止下肢外展、 外旋。膝下垫上毛 巾卷,保持伸展微 屈。
1. 2. 3.
体位摆放 良肢体位、良姿体位 极其重要!! 意义: 为了防止发生褥疮; 预防肢体挛缩;减轻痉挛; 维持良好血液循环等
----与翻身配合应用
脊髓损伤患者肢体位置摆放
仰卧位:头下放置薄枕,将头两侧固定 (需要保持颈部过伸展位时,在颈部垫 上圆枕)。肩胛、上肢、膝、踝下垫枕, 用毛巾卷将腕关节保持在40º 背伸位。
(六)坐位站起训练
1、脊髓损伤患者的站起训练
(1)四肢瘫患者的辅助站起:
辅助者用手托住患者的臀部,患者用双上肢勾住辅助 者的脖子。 辅助者用双膝固定住患者的双膝,辅助者重心后移站 起同时将患者臀部向前上方托起。 辅助者抱住患者臀部,使其保持立位。
(2)截瘫患者配带矫形器站起
坐于轮椅前部,将躯干尽量前屈,双手 握杠。 双手同时用力,将身体拉起,臀部向前, 将髋关节处于过伸展位,保持站立。
侧屈起身、坐直。
返回
(四)坐位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1、靠物辅助坐起
坐位平衡训练
2、长坐位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3、脊髓损伤患者椅坐位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4、偏瘫患者椅坐位平衡训练
(五)坐位移动训练
坐位移动训练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位移动
2、偏瘫患者的坐位移动
1. 2. 3. 健侧手放在身体前方(或后方),支撑身体。 健侧下肢屈曲向健手处移动。 以膝为支点,移动臀部。
三、轮椅操作训练 (一)脊髓损伤患者轮椅操作训练主要内容 2、乘坐轮椅开关门动作 (1)将轮椅停在门把手的斜前方。 (2)一只手开门,另一只手驱动轮椅进门。 (3)轮椅出门后,反手将门关上。
三、轮椅操作训练 (一)脊髓损伤患者轮椅操作训练主要内容 3、上斜坡动作
三、轮椅操作训练 (一)脊髓损伤患者轮椅操作训练主要内容 4、抬前轮训练
(二)偏瘫患者的移乘训练
偏瘫患者轮椅与床之间的移乘
(1)将轮椅斜向以健侧对着床,刹闸。 (2)健手支撑站起,再用健手扶床。 (3)边转身边坐下。 (4)将轮椅放至床边患者健侧,以相反动作,可做坐回轮 椅训练。
三、轮椅操作训练 (一)脊髓损伤患者轮椅操作训练主要内容 1、前进、后退、转弯等驱动操作 四肢瘫患者在 驱动轮椅时,患者应戴上橡胶无指手套,并将轮 椅手动轮缠上橡胶带或安上小把手等,以便于驱 动。
三、轮椅操作训练 (一)脊髓损伤患者轮椅操作训练主要内容 5、上下宽台阶训练
上台阶
下台阶
轮椅操作技术训练
三、轮椅操作训练 (二)偏瘫患者轮椅驱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