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理论力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理论力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17.120应用型本科转型下《理论力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①尚志勇 塔力哈尔·夏依木拉提*(新疆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摘 要:理论力学课程是很多专业必学的一门基础课,广泛应用于很多工程技术领域。

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内容抽象,解题方法难以掌握。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专业需求和学生基础,从课程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理论力学 应用型人才 工科专业 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b)-0120-0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要求,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变革。

在2014年5月,教育部就出台了高等教育重大举措,逐步将600多所新升本科院校转为高等职业院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2019年1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这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力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是后续《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多门力学课程的基础,也是与机械运动、结构强度等紧密联系的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1]。

下面结合2012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两个方面着手探讨《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

1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基础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民族班级的理论力学安排64课时,学生基础差,需要授课进度较慢,而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安排48课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本专业所需内容教授给学生,就需要根据专业需求进行安排,有所侧重,教授的理论知识也需要简单化、工程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才能掌握并且跟的上授课的进度。

关于《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 理论力学 》 研究物 体机械 运动 的一 般规律 ,是高等
院 校工 科 专 业 的一 门 重 要 的 学 科 基 础 课 ,是 与 工 程 实 际 紧
确 ,就是 考 大 学 .上 了 大 学 后 ,学 生 失 去 了 学 习 目标 ,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大学管理也不像 高 中那样 天天都有 班 主任和 家长管着 .
甚至逃课 的现 象 ,而 对学 习专业课提 不起兴趣 ,使得学 习
成 绩 一 落 再 落 .
2 改 革措 施
古典力学的范畴 .它不 仅可 以为 《 材料 力学 》 《 、 机械 原 理 》 机械设计》 等后续课 程的学 习打下基础 ,更在 于可 、《 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 的能力 .为 了适应 2 l世纪 科技发展趋势和未来社 会对人 才培养 的要求 ,笔者结合 教 学实践 ,对 《 理论力学》 的教学现状进 行 了分 析及 对 《 理 论力学》 的教学改革进行 了初步探讨 .
的力学简图 ,如 :车 床 、冲床 、牛 头刨 、桥 梁、屋 架等 机 构和结构 ,但学生却 不 能把这些力 学简 图还原成为工程设 备或工程结构 .为 了提 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组织学生 到附近工厂观察牛 头刨 、车床 、冲床 等设备 的运动 .使学 生感性认识到力 学简 图与工程设 备是密 不可分 的,教材 中
1 理 论 力学 教 学 中 的 现 状 与存 在 的 问题
针 对 以上 情 况 ,我 们 力 学 教 研 组 ,尝 试 并 作 了 以 下 几
点改 革 :
1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力学课程 是连
接 基 础 理 论 与 工 程 技 术 的桥 梁 ,在 教 材 中 有 许 多 工 程 问题

《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具体 的改革 措 施 和 方 法。
关键词 :《 理论力学》; 学改革 ; 学模式 教 教 作者简介 :王强劲 ( 7一 ,男,湖北黄冈人 ,仲・ 1 9) 9 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 : 特殊 地基及边坡稳定分析;
徐 兆娟 (92 ) 18一 ,女,江 西高安 人 ,仲恺 农 业工程 学院城市建 设学院,助教 ,主要 研 究方 向 :大跨 度 空间结 构。( 广东 广州 502) 1 5 2
动参 与者和积极 探索者,在 带着 问题 自学,课 堂 生积极地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创 造性、能动性 , 上只需小 结式 的讲 解 ; 于重点难点 内容,可以引导学 生先 带 对 即主体作用。具体来说 ,可 以从教学方 法、教学手段及 考核制 着 问题初步了解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 以及 逻辑推理方法,思考
理论力学》是研 究物体机 械运 动一般 规律 的学 科,是许 度三个方面人手。 多工科专业如机械 、工 民建、石油工程 等的重要专业技 术基础 课程, 其主要 特点是理论性强,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和概 括性。 理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 中,要 改变 过去讲细、讲透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
有侧重的掌握某个工艺流程的设计,又可以在相互的探讨学习
中见识到多种工艺流程 的设 计过程 ,而且在课程设 计的设计上,
参考 文献 : [张永宁, 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石油大学 1 ] 陈磊. J 中国 】 [ 刘大海. 2 】 在机械设计课 程设 计中 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 养 加
孽 中国电力教育
20 年 1月 上 总 第 14 08 1 2期
理论力学 的教学改革研究
王 强劲 徐 兆娟

浅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繁多且抽象而课时却在不断减少, 使得其教学难度进一步加大, 因此 , 对它的教学进行不断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词 : 理论力学 ; 教学改革 ; 教学方法
中图分 类号 :6 1 G 4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及 物体间相互 机械作用 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工科大学生的一 门 重要专业基础课 , 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承前 启后的作用 。主要以伽利略和牛顿总结 的基本定律
第2 7卷 第 1 4期 21 0 1年 7月
甘 肃科 技
Ga s ce c n e n u S in e a d T c
I 2 No 1 f 7 . .4
J / 2 1 u. 0 1
浅 谈 理 论 志军
2 教学 改革 的设想和尝试
针对该课程 自身的特点和学 习现状 , 结合笔者
这几年 的教 授经 验 和 系里 其 他 老 师 的建 议 , 对理 论
殊而又简单 的情况开始 , 再逐步引向一般情况 , 引进 新 内容 。这 样 , J 容易使 学生产生一种错 觉 , 为 认
理论 力 学 只不过 是 中学物理 和大学物 理 的补充 和延
力学的教学提出下面的改革设想 , 以便适应少学时、 高起点的理论力学学习的实际要求 , 同时也能充分
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 积极性 , 发挥 学生 潜能 , 高理论 力 提 学 的教 学效果 。
续, 调动不起学 习的积极性 。当新概念、 新方法 、 新 内容 逐步 引进 时 , 学生还 处 于麻 痹状 态 。等醒 悟时 , 已错过了好多新内容、 新方法, 致使后面的内容学起
过程中 , 总能发现这 种现象 , 课堂上 , 觉得同学们还
接受 的不 错 , 回答 问题也 踊跃 , 但做 的习题作 业总是 错误 百 出 , 期终考 试 成绩更 是不 堪设想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积极影响 。 出了改革教 学方法以培 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指 最后具体地介 绍了在理论 力学课程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 学手段进行创新 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 理论力学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创新 实践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 学.
引言 理论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将为一系列后续课 程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因此 , 近年来对 于它 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 究引
在理论力学教学 中, 学生感到“ 理论和概念好懂 , 习题难作 ” 我们 在改革实践中花大 力气上好 习题课 , 加强教研和备课, 增加习题课和讨
论 课 的 比重 , 到 很 好 的效 果 。 收
容,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更新内容 ” 例如 : 。 在分析力学 中充分强调了在

解题是一个实践过程 , 深刻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并用于指导解
今后量子力学 、 量子场论 中具有重要 意义的哈密顿原理 ; 更新例题、 习 题、 内举例 等内容 , 课 引入学科发展和教改教研 新成果 。下面结合 自己
的教学实践,简要介绍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删减重复 内容 、加强 习题
课教学和教材优化体系。 根据各专业对教学 内容 的要求 , 因材施教, 在教学 内容的安排和组 织形式上充分考虑到就业特 点和 学生 能力的不 同, 采取 分类型、 分层次 的教学模式 。鉴于高师毕业生绝大部分到中学和职业技 术学校任教, 而
起 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本文针对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的目标, 出 提
了本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 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突 出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 学习方法 的思想 , 探讨 了调整教 学内容、 完善教材 体系的思路 ; 讨论 了
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 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 收者转变为主动 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指出利用多媒体教 学手段 , 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

基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研究
争 取 更多的学 生达 到教学 基本 要求 ,使
力的培 养是提 高学生 分析 问题 和解 决问
题 的一 个重要环 节 。所谓 基本 训练是 指
( )在基本理 论 方面充 实 了一 些指 2
南性 的 内容 。例如 重点 介绍利 用虚位 移
学 有 余 力的学 生 能有 更大 的提 高 。
3)由固 定的 不变 的单 一教 学 模式 转变 为 因人制宜 ,因材 施教 、灵活 多样


改革 的原 因

是 起 点偏 低 ,要求 偏 低 。如何 处
本 文 就 目前 素 质教 育 的 要 求 , 及 理 论 力 以 学教 学 内 容 的 调 整 调 整 , 目前 理 论 力学 就
l改 革的重 要 陛
今 天 ,人类 社 会 已进入 了高 速 发展
理好 与普 通物 理学 的衔接问题 , 避免简单 重 复 ;如 何较好 地利 用学生 已有 的数 学 基 础 ,多 年来一 直 是大 家普 遍关 心的 问 题。 而理论 力学 内容不够精练 , 分偏重 过 于 二维 问题 的讨 论 ,对 三维 问题 重视 不 够, 介绍较少 。 二是联 系工程 实际不够 ,特
理论 ,来介绍质点 系的动 量( 主点 ) 和动量
( 1)努 力实 现 教学 思 想 的转 变 应该肯 定我 们绝大 多数 教师对 工作 是勤 勤恳恳 的 ,是 希望努 力提 高 自己工 作 质量 的 。但 是 由于对教 育理 论和 教学
本质、得到要领 , 而且应 该能 引起 学生的
思 想研究 得不够 ,往 往在 实际工 作 中达 不 到预期 的 目的。我 们认 为要进一 步提 高 当前的 教学 质量 ,培养 出高素 质创新
A课 人才。 近几年对这种教法虽有所改进 , 但 体的幻灯片等 C I 件 。进行 课堂上的 认识 ,提 高学 习 积极性 ,极大 地提 高 了 仍然是 急待进 一步研 究解 决的 问题 。我 计 算机辅 助教学 ,教 师在 上课 时节 约 了 . 大 量的书 写时 间 ,有效地 充分利 用 了上 理 论 课 的 教 学 效 果 。 们认为 当前进 一步提 高讲授 效率 和实 效 的可 能性是存 在的, 力也是很大的 。 潜 关 课时 间 ,增加 了获 取的知识 量 。 ( )除 了充 分 利 用 电 视 录 像 片 、 2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作者:钦亚洲,朱建民,崔延松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8期钦亚洲,朱建民,崔延松(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摘要:为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改变目前学生普遍厌学的情况,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可表述为“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三个流程,由五个教学环节实施。

通过教学效果检验本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形式;小组讨论;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O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98-02一、概述《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机械、土木、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建立力学模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应的力学概念和公式,进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然而,由于《理论力学》课程自身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公式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厌倦,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本文探讨了一种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三个流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力学》教学过程,提高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学习兴趣,改变目前学生厌学的普遍现象,达到《理论力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这种教学形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将在下文中展开阐述。

二、本教学改革实践环节1.选定小组讨论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内容的选择主要由教师确定。

教师在选定学生小组讨论内容前要准备充分,结合目前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章节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

若教师选择小组讨论内容偏难,可能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会感到无从下手,产生挫败感,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学生科学思维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学生科学思维培养
例如,在“动量矩定理”章节的教学中,首先将动量矩 与动量作对比讨论,引出动量矩这一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 进而分析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同时结合工程中运送 矿石、重物等的卷扬机的应用,分析卷扬机所带动的物体或
小车的运动。进一步,结合通过惯性半径计算转动惯量的简
单形式,介绍惯性半径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在对动量
教育现代化,2019(91):237-239.
[3]季德生,李宏伟.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理论力学教学
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
(13):95-96,99. [4]胡海岩.力学教育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J].力学与实践,
2020(5):598-602. [5]叶红玲,杨庆生,刘赵淼,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高阶
问题的能力;②能基于理论力学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的 理论知识,经过抽象化建立力学模型,分析物体运动规律,
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分析物体产生这种运动规律的原因;③能根据理论力学基础
在中国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以新工科人才 知识,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方法
飞行器、汽车变速箱等受力的空间力学问题,汽车行驶直接 驱动力、千斤顶工作原理的摩擦问题等。这些工程问题可以 在具体知识的讲授中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存在价值及 意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方法”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将工程或者理论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应用不同的方法 求解上述数学方程,可以对比不同的方法求解的异同,使学 生加深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和认知,产生探索问题的工程科学 思维。
在“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中,如何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 的掌握程度,检验课程改革和探索的成效也是需要认真思考 的问题。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以问题、方法、 结论三要点为主线的“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模式,探索在实 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果就显得尤为必要[7]。主要考查措施和 内容可包括:①力学相关工程问题的数学建模。在课程考查 中,检验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情况。②不同求 解方法的对比分析。考查学生对课程中所述求解方法的掌握 情况,对基础数值计算方法的理解情况。③现代工程软件的 应用。数值计算的应用主要是在理解基本求解思路的基础 上,考查学生对计算软件的应用熟练程度。④对求解结果基 于工程意义的解释。从工程实际得到的数学问题,针对求解 结果,应摆脱传统数学课程抽象理解的束缚,着重考查学生 对求解结果的基于工程意义的解释,使数学问题重新回归到 工程实际问题中。 3 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3月 Vol. 29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7
────────── 收稿日期:2004-04-02
作者简介:王志刚(1956-),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

- 111 -
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王志刚,王庆禄
(唐山师范学院 物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从理论力学的自身特点出发,改革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2-0111-02
1 理论力学自身的特点
理论力学[1][2]是物理专业为《热力学与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和有关的基本概念,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任务。

在学习理论力学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普通力学,而理论力学本来就存在和普通力学有一些重复的弊端,因此在学习理论力学时,有些同学不能主动接受和应用理论力学中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而继续用普通力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传统的理论力学教材和讲授方法都是从特殊到一般,步步深入,这样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认为理论力学就是力学的简单补充和继续,因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出现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这样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理论力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理论力学的理论体系严谨,逻辑性较强,课程的内容既经典又完整,不易全面更新。

但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上课学时的不断减少,如果仅采取简单的压缩,只会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鉴于此,只有采取积极的办法,从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挖掘课程本身的潜力,做到基础理论要精练、深化,应用方面要结合专业特点并适当进行拓宽。

改变传统的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体系,充分利用数学工具,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讲授方法。

如:转动坐标系从最一般的转动系讲起,辅之以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例题,不能总停留在重平面转动系、轻空间转动系的水平上。

在动力学部分,应加强分析力学的内容,重视两个自由度系统的力学问题分析,重视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以便和后续课程更好接轨。

这种体系有两方面优点:一方面,其描述简洁、精练,既缩短了篇幅又加深了内容。

这种表述方法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良好训练。

另一方面,它可以迫使学生放弃用普通力学的知识,来理解理论力学的内容,
从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学习理论力学的新概念和新知识,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还可以避免由于盲目利用以前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而造成的错误,有利于纠正学生以前得到的不准确概念等问题。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当改革
3.1 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多而不细的方法,将一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并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发挥其创造性留足时间和空间。

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关键所在,教师讲解的应是各章节的主干内容,而对一般内容或者比较简单的章节则可稍加指点,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并将其联系到主干内容上。

当课程讲完每一章时,应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将前面所学的内容用一两条主线串联起来。

理论力学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例题和习题的选用上,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保留一些基本题型外,应该不断更新,如加一些天文学方面的例题等内容,以显示经典力学的渗透力。

而我国理论力学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已明显落后于时代。

因此在例题和习题的选择上既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又要体现时代特色,还应注意相关领域的问题。

这样就能使学生将理论力学和自己的专业以及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2 开展讨论式教学
讨论法与讲授法、演讲法都不同,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集体的组织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

它由教师一人主讲变为由学生、教师共同讨论,整个讨论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

讨论法不仅能使学生看到发现真理的过程,而且能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个过程,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上好讨论课的关键是首先选
第29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3月
- 112 -
择好要讨论的内容,一般应考虑选题的学科性、趣味性和目的性。

为了使课堂讨论有的放矢,避免出现起哄、离题或冷场现象,在上讨论课之前,先让同学自学一些相关内容,根据要讨论的内容,拟出若干个小题目,使学生的发言围绕这些题目自由发挥。

在讨论课上,同学们的热情一般都很高,气氛也很活跃。

根据平常对学生的了解情况,因人而异在适当时候给予提问和引导。

通过这种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不但可培养学生处理知识的能力、创新激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一员,教师的发言要富于启发性、诱导性和综合性,并且要控制好时间。

每次讨论能否给学生留下印象,不在于讨论的具体形式,而在于是否有几个有分量的发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深入到问题的实质,有独特见解给人以启迪,引起学生较长久的思考。

如果每次讨论中,教师能抓住几个高质量的发言,则可使讨论的效果大大增强。

当然有时也可以在课下进行。

3.3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近几年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flash 、PowerPoint 等一些软件的兴起,在理论力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生动形象,增加了视觉效果,节省了板书时间,加大了课堂信息量,为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介绍前沿科学内容创造了条件。

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黑板、粉笔及模型教具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

应灵活运用各种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和天文学联系紧密
的内容,用课件演示效果更佳。

3.4 重视理论力学与相关课内容的教学
理论力学是物理系学生第一次用高等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一门理论物理课程。

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高等数学及其它相关物理知识、天文学[3]知识等等。

其中理论力学的很多内容都是和天文学相互交叉在一起的,它的建立与发展始终和天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补充讲授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经典力学和天文学在历史上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力学知识的理解;满足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渴望,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了解天文学与经典力学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地位;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讲授一些天文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天文学的一些有趣事例及其相关内容,[5]可以把数学的抽象表示和巧妙计算与物理学的深刻本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理论与宇宙秩序的和谐美。

这也是目前推行新课标,提高师范学生教学素质的一种尝试。

3.5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
考试可以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的优劣程度。

目前大多数学校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这不利于素质教育,也不利于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要改变目前这一现状,只有改革考核方法,可采用完全闭卷考试、半开卷半闭卷考试,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小论文,最后通过答辩,在考试题目中可增加一些分析题、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的改革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 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冯麟保,阎凤利,等.理论力学基础[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3] 刘学富,张燕平,等.基础天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宗伟,肖兴华.天体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4-100. [5] 王志刚.如何计算天体的质量[J].现代物理知识,2002,(84):48.
A Talk on the Reform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Cours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Quality and Ability
WANG Zhi-gang, WANG Qing-lu
(Physics Department,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It was aimed to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by carrying out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Theoretical Mechanics.
Key words: Theoretical Mechanic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quality and ability
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