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2. 唐的盛衰

合集下载

《隋唐_开放革新的时代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

《隋唐_开放革新的时代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

《隋唐_开放革新的时代》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分析隋唐时期的开放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导学内容: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特点
1.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 唐朝的盛世和开放政策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特点
1. 隋朝的大运河和均田制
2. 唐朝的盛唐经济和丝绸之路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
1. 隋朝的大兴文学和科举制度
2. 唐朝的唐诗盛世和科技发展
四、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 隋炀帝和杨广
2. 唐太宗和武则天
五、隋唐时期的开放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对丝绸之路和对外交流的影响
导学活动:
一、观看视频《隋唐盛世》并做笔记,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阅读《隋唐兴衰史》,了解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简要的总结。

三、分组讨论隋唐时期的开放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撰写小组报告。

四、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感受隋唐时期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

五、撰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并展示给同砚们。

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应该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分析隋唐时期的开放革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次进修,更加热爱中国历史,珍惜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课复习提纲答案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课复习提纲答案

第四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3、三国的统治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__水利工程_________,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

蜀国的__丝织业_兴旺,_蜀锦_非常有名。

吴国的__造船业____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4、西晋:⑴建立: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⑵统一:280年,西晋消灭吴国,统一全国。

⑶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攻陷长安,西晋灭亡.4.1.2东晋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政局1、东晋的建立:317 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

2、东晋中期,_氐_族建立的前秦政权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_______。

3、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4、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战争双方:前秦与东晋;战争特点:以少胜多;战争结果:前秦败东晋胜;战争影响:对南方来说: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对北方来说: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与战争相关的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二)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方面(1)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都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

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

(开始使用粪肥)(3)棉花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手工业方面(1)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棉布的生产和使用也逐渐发展。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江南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4单元第2课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2)—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2)

第4单元第2课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2)—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2)
工 程 刑 罚 警 备 教 育 管 理 官 吏
第2节 唐的盛衰 环节三 课堂研讨展示
◆结合下料几则资料,说说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资料5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 资料6 唐代,进士及第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被称为 “登龙门”。有一次,唐太宗想亲自看看考进士科的情 况。在发榜那天,他来到考试进士的端门前:只见许多 新考取的进士,排成常婵的一列,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出 来。唐太宗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内侍说:“天下英雄, 都在我的掌握中了!” 思考:为了选拔人才,唐太宗采取了什么制度?根据资料6, 说说这种制度有什么作用?
第2节 唐的盛衰 环节三 课堂研讨展示
二.贞观遗风:武则天统治时期 1.重视农业生产; 统治举措: 2.严厉打击豪门大族,大量选 拔地位低的优秀人才; 3.打击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 加强对西域统治。 地位: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承了唐太宗贞观时期的大
治局面,并为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的《忆昔》描述的是哪一时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第2节 唐的盛衰 环节三 课堂研讨展示
◆结合下料几则资料,说说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资料4 唐朝的政治体制: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隋朝创立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执 行 诏 令
审 核 诏 令
草 拟 诏 令
特点:分工明确,相 土 审 祭 军 户 任 互合作,相互牵制 木 判 祀 事 籍 免
第2节 唐的盛衰 环节三 课堂研讨展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五代十国的出现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 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 的状态。 北方:相继由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个朝代统治, 称为五代(907-959)。 南方:各地和北方的 山西还有十个国家, 称为十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 古代印度
• 1-4 CBAD • 5、(1)路线:印度--中亚--西域--敦煌---长 安(写出城市名也可) • (2)天竺(古代印度) 佛教 教义:众生平 等 • 6、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苦海无边,回头 是岸。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11/23/2014

早期国家与社会
1-4 BBCD 5、(1)分封制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 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2)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 体表现。 • (6)图一: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是世界上发 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图二: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有助于 考察商朝的历史。 (其他亦可)
11/23/2014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 1-4 BDDA • 5\从分裂到局部统一,再到统一。 • 积极意义: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 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 • 6、例,治世能臣。①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 ②统一北方后恢复和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 等
11/23/2014
1、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品 军事 李白 杜甫 中西互通 多民族交融 2、BBB 5、唐代打马球是从波斯传入的,说明具有 中西互通的特点。带帽骑马女俑说明当时 唐人爱穿少数民族服饰,并且以此为风尚, 提现了多民族融合特点。 • 6、《石壕吏》说明安史之乱人们生活困苦 • 《春望》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 • • •
11/23/2014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 • • • • • • 1、十世纪初,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 960年,汉,赵匡胤,东京 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 2、 西夏 辽 北宋 3、B 4、A 5、赞成远见之说。因为北宋与辽、西夏和议,保持了相对 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 6、(1)辽 西夏 (2)役中国人力:辽用汉人为南面官的长官,管理境内的 各民族。 读中国书籍:西夏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 行中国法令:辽学习中原制定成文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①时间:200年②人物:曹操和袁绍)(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割据势力,东汉实际上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建立的,蜀、吴也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

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南朝莲花尊)三、北方的民族融合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4-2-2 唐的盛衰

4-2-2 唐的盛衰

原因: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
大,吸取隋灭亡的教训。
源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唐太宗明白‚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之道。得人者,得 臣心,得民心。他正确处理了君民关系、君臣关系。
◆唐太宗巩固统治的措施 ☆经济上: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 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 时,其可得乎?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影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政治上:
①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知人善任:
“世传太宗尝与文昭(房玄龄 的谥号)图事,则曰:‘非如晦 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 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 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
唐朝由盛转衰
907 年,节度使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定都开封。 (唐王朝 618 年建国到 907 年灭亡,历时289 年, 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
5、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灭亡之后,中 国重新陷入了分裂 割据的状态。北方: 相继由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朝代统治,称 为五代。南方:各 地和北方的山西还 有十个国家,称为 十国。
房玄龄
房谋杜断
杜如晦
虚心纳谏: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尝临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 殂(cú 死)逝,遂亡一镜矣”。 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 魏征 说明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 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 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 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200年,人物:曹操和袁绍。

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208年,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

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南朝莲花尊)三、北方的民族融合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2. 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3.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内容:①迁都洛阳;②改说汉语;③改穿汉服;④改用汉姓;⑤与汉通婚;⑥改用汉制;⑦学汉礼法。

唐的盛衰全面版

唐的盛衰全面版

方面
表现
农业 1.粮食充足 2.工具的改进
主要成就 粮食产量增加 出现曲辕犁、创制筒车
手工 1.丝织业 业 2.制瓷业
技巧高超,轻盈而精薄 越州青瓷、邢州白瓷、
唐三彩
商业 长安、洛阳、扬州 商业繁华,其中长安成为
城市 和成都等
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社会 衣、食、住、行、 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社
生活 娱乐等
B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C 国力强盛
D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
A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 B 内地兵力空虚
C节度使权利太大 D 杨贵妃导致朝政混乱
二、填空:
1、唐太宗时重用的名相有房__玄__龄_、杜__如__晦_、__魏_征___;唐玄 宗重用的名相有__姚_崇____、_宋__璟___。
积极: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既使唐太
宗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又为“开元之治”做了铺垫 (承前启后),因此她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负面: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庙宇,晚年奢侈
腐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统治
前期 ———— 开元盛世 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唐朝全盛
后期 ———— 天宝危机 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
B 2、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C 3、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替高宗处理政事
B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C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相比,主要不
同点是( D )
A 经济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业发达:唐朝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 丝织业技术高超;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 时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 坊和市界限严格。
.
16
◇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 的大都市。长安城规划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坊和市界限 严格。
“贞观之治”的表现
被誉为“贞观之治”
.
10
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影响
措施
影响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
政治 亦能覆舟”
使政治比较清明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继续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经济
(农业)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 役。
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促进社会安定, 增强了国力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唐太宗有可能会在哪些方面 实行新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
.
3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 教训,正确处理君民关系。
.
4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 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 夺农时,其可得乎?
民族系关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 爱戴,促进了民族关 系的融洽
.
11
三、武则天与贞观遗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 臣,大开科举之门,大量选拔普通地主 中的优秀人才。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 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武 则天
评价 积极: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既使唐太 宗政策得以继续贯彻执行,又为“开元之治”做了铺垫 (承前启后),因此她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负面: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庙宇,晚年奢侈 腐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城市 和成都等
座国际性大都市
社会 衣、食、住、行、 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社会
生活 娱乐等
风气开放自由
.
20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 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 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这一观点。
.
21
六、唐朝灭亡:907年 (907年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都开封。唐王朝 618年建国到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就这样 悲惨地结束了。)
的中央集权 ◇ 提高了行政效率
执行诏令 审核诏令 草拟诏令
作用: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
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
制土,木工改程善审判并刑罚加军强事了警备中祭祀央教集育 户权籍。管理 任免官吏
.
8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大厦云构, 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 的得失。
➢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
◇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 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
7
(4)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 相互牵制 ◇ 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
.
12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统治
前期 ———— 开元盛世
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唐朝全盛
后期 ———— 天宝危机
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
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唐玄宗像
13
四、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 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 ◇ 唐玄宗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求谏; ◇ 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亲考县令政绩; ◇ 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 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 役; ◇作用:有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 安定,增强了国力
.
5
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 必须先正自身。安定百姓,就要轻徭薄赋;正自 身,则以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为要。
唐太宗李世民时,宰相房玄龄与杜如晦共掌朝政,唐朝 之规章法典皆多为其所制。房氏多谋略,杜氏善决断,是 以人称之为“房谋杜断”。唐太宗时与之商谈国事时,房 氏常出谋划策,但优柔寡断。而杜氏果断立决,取拾得当。 二人齐心协力,搭配得宜,佐唐太宗治天下。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八上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唐的盛衰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唐朝的建立--太原起兵 618年 李渊(唐高祖) 定都长安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
2
李世民早年随父征战天下,后 来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第 二位君主。
(5)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 标准,改变了隋朝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 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 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 才。
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
9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 赋役负担减轻,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
17
繁华的长安西市
古代洛阳城
.
18
古代扬州城:扬州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 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
.
19
经济空前繁荣具体表现
方面
表现
主要成就
农业
•粮食充足 •工具的改进
粮食产量增加 出现曲辕犁、创制筒车
手工业
•丝织业 •制瓷业
技巧高超,轻盈而精薄 越州青瓷、邢州白瓷、 唐三彩
商业 长安、洛阳、扬州 商业繁华,其中长安成为一
.
14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中体现了唐朝开元年间哪些方面 的盛世景象?
开元盛世的总体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
人口明显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15
3.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 ◇农业生产: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粮食 总产量持续增加
(3)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
.
6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 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 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三面镜子,来防止 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