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合集下载

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也迫切需要改革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背景介绍数控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的技术。

它可以使加工过程更加精确、高效和灵活,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当前我国的数控技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等。

有必要进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教学改革1. 强化工程实践传统的数控技术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际操作的培养则往往不够。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程教学应该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控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关键技能。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课、场地实习、校外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控技术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更新教学内容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引入最新的数控设备和加工工艺,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使其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还可以增加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内容,比如数控编程、工艺优化、自动化控制等,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数控技术作为高新技术领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可以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或项目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创业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1. 引入工业合作项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引入一些工业合作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生产加工项目,也可以是与研究机构合作的科研课题。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意识。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本文论述了对《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调整教学内容、重视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数控编程教学改革《数控加工与编程》是高职高专数控技术等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手工编程、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数控加工与编程》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一定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知识、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1 调整教学内容高职高专的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还必须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

《数控加工与编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数控机床基本知识、数控车床及程序编制、数控铣床加工技术、加工中心编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编程、数控机床的应用与维护等内容。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很快,在讲授该课程时,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注重搜集与汲取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地企业生产实际,对课程内容与教材进行更新和调整,将数控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过时的教学内容。

例如,由于自动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将教材中一些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等内容进行压缩;因穿孔纸带在企业中已很少使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删掉;由于技能训练在高职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应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对数控加工的原理只进行简单讲解,突出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将教材中内容相近的部分进行合并。

同时,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按不同要求进行编排。

这样,《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作 环 境 和 _ T作 过
程, 为将来 的T作实现 “ 零对接 ” 。教师既 是授课 者 ,也 充 当着 技术 主管 和管 理者
设备销售 员等 , 在对 以上相关 岗位 的职业
教育 , 感 受 企 业 经 营 管 理 的理 念 。学 生 既

根据 职业 能力分析 。 明 确 课 程 培
是学 习的主体 ,又是设备 的操 作者 和维
护者 ,不仅需要 按照真 实的生 产要求 生 产 出真实的产 品 ,而且 要按规 范完 成对 设备 的 日常保养 和维 护 ,在生 产过程 中
作、 工学结合 培养模 式的教学 改革 , 为企 业提供 专业知 识和操作 技能过硬 的高 素 质综合型人才 , 为我 国工业化道路 的发展
和经济结构的调 整奠定基础。 本文 以柳州
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
四、 模拟企业工作氛围, 创新管理机制 按 照企业 管理模 式对 实训 中心进行 生产管理 , 引入 企业 生产技术 规范 、 生产
【 关键词 】 工学结合
业教育 改 革
数控编程

面 提高 ,在学 习过程 中养成 良好 的职业
素养。
二、 优 化 整 合 教 学 内容 。 创 新 开 发 典
型 工作 项 目
【 中图分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0 9 C—
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口柳 州铁道 职业技术 学院 丁 艳
【 摘
要】 以柳 州铁道 职业技 术 学院
标, 即包括课程 的知识 目标 、 技能 目标 、 素
教边学 、 学做 合一 的“ 教学做评” 一体化教 学模式 ,教学的实施以行动过程为导 向, 分组教学 , 学生分工协 作共 同完成工作任 务 。教学过程采用“ 六步教学法 ” , 即任务 分 析及 资讯提 取一决 策及计划 一新知 学 习一任务实施一 检测一反馈与评价。 每个 学 习任务 的学习过 程既是对工 作过 程知 识 的学习 , 也是工作经验的积累 。通过对 每个典 型任务 的学 习 , 学生 了解 了产 品生

基于宇龙仿真软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宇龙仿真软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宇龙仿真软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摘 22要] 本文通过对《数控编程》课程传统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以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为实践教学基础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和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实现了课程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宇龙仿真软件教学主体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数控编程》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数控设备维修及机类各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属于应用技术科学,是培养现代制造技术工艺人员和数控设备编程、操作人员所必需的一门特色专业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因此,围绕着“实践”这一核心,笔者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数控编程》课程教学过程,以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为基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重组与整体优化。

以下分几个方面介绍具体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数控编程课程中一般以老师为中心,分理论教学、课内实验、集中实训三部分进行,所存在的问题如下:1、理论教学采用的是课堂讲解,灌输式教育,学生普遍没有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理论掌握不好,往往到了实际机床上操作时,有无从下手的乏力感,老师不得不重新进行现场讲解。

2、数控机床是一种新型设备,价格普遍较高,型号多,更新快,要想学校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接轨,其投入对于一般的高校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另外数控机床是高精度自动化产品,需要操作者对加工过程很熟悉才行。

而学生在初学时常常会由于在编程中的疏忽或操作中的失误造成刀具或机床的损坏,甚至造成人身危害。

3、由于学校数控机床数量和学生实验课时的限制,不可能让每位学生在数控机床上熟悉操作界面。

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各按键的名称、作用与功能虽然可以解决机器和课时问题,但是乏味、枯燥、与抽象的教学方法不仅失去实验的意义而且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4、数控机床实习一般需要学生加工出实际产品,由于其设备型号多、操作较复杂,若学生事先不熟悉操作面板及操作方法,全靠实习时在机床上掌握的话,实习时间会很长,需要增加动力、材料、刀具、课时等投入,而且相应损耗也会大幅增加。

浅谈《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1 教 学 内容 的 针对 性 与 适 用 性 . 优 化 重 组 教 学 内 容 , 选 择 、 重 点 地 进 行 教 学 , 集 中 精 有 有 是
单一教学方法 , 照以学生 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 , 按 注重学生在 做中学 、 中做 ,教学做 合一” 学练并重 , 学 “ , 采用启发式教学 法 、 问答式教学法 、 案例式教学法 、 目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方法 。 项
的质 量 。
力以较少的课 时建构理论体系的有效途径 。 教学过程 中, 增强理 论课程的针对性 , 时补 充 , 及 动态调整 , 出教学 内容 的应用性 、 突 先进性和对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的反 映。 1. . 1掌握性内容。 1 对与实践应用结合 紧密 的教学 内容进行详 细 解剖 , 反复强调。 例如 : 在工厂 中为能与工人 师傅交流 , 就必须 重 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名词术语 ;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 就必须掌握数 控机床基本程序编制方法和数控系统 、伺服 系统 的工作 原理 等 等。 11 了解性 内容 。了解性 内容主要是理论性 较强 、 .. 2 实际工作 中 原理应用较少 、 多应用其结论的教学 内容。对于这部分 内容 , 更 公式 推导一律从略 ,主要强调结果 以及这些结果 的影响 因素 和
2 教学 方法 与手 段 改革
改革传统 的以教师为中心 , 以书本为 中心 , 以课堂为 中心 的
控应用技术高级技 能型人才极为缺乏 。因此 , 搞好《 数控加工编 程与操作 》 课程教学改革 , 对促进高级技能型人 才培养水平的提
高 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意义 。
1 教 学 内容的 改革
增加开放式数控系统 、 电主轴 、 直线 电机 、 并联 机床等方面 的有 关数 控 技 术 的 新 内 容 。 有力 地 保 证 了教 学 内容 的先 进 性 和 适 用

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教学法 、 问答教学法 、 讲练结合法 , 将被动学 习转变为 自主学习 , 变我听为我练 , 变我学 为我
用,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采用 案例 教学 法 、 项 目教 学法 等 多种方式 , 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能力 , 分析 、 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 3 1 。 将多媒体教室授课改为计算机机房授课 , 大班授课改 为 小班 授课 , 增加学 生 实 际练 习时 间 , 改善 教 师指 导 效果 。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相结合方法 , 讲授数控编程基本知 识, 通过德 国凯勒 S Y M p l u s C N C仿真软件 , 强化理解 、 掌 握各种编程指令功能 、 程序结构及编程技巧 。增加数控加 工 中心操作的实训环节 ,使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各种功 能, 具备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 3 . 考核方法 。以往将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 、 实验成 绩、 期末 考核成绩 三项 , 其中, 平时成绩 1 0 %, 实验 成绩 1 0 %, 期 末考 核成 绩 占 8 0 %。 平 时成 绩包 括 出勤情 况 、 课 堂 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州 。 实验成绩为在加工 中心实际加工零 件的完成情况。改革后保持成绩考核 比例 , 但是将期末 闭
的机 会很 少翻 。 教 学 内容 主要 以理 论授 课 为主 , 教 学 效果不 够理 想 ,学生 很 难 真正 掌 握数 控 技 术 知识 与实 际 编 程 能
力。 目前 , 数控技术与编程的课程教材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 如数控系统原理部分知识 内容陈旧 , 不能反映数控技术的 发展现状 ; 数控加工程序 编制部分存在较多错误 , 脱离数
卷 考核 改 为上 机开 卷考 核 。结合 生产 实 际 , 建立 丰富 的涵 盖 车削 、 铣 削 以及加 工 中心 内容 的考核 试题 库 。要 求学 生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 : 本文从应用型机械本科人才培 养要求 出 发, 结合企 业 岗位技 能要 求 , 并根据 实际教学情况 , 从教 学 内容 、 教 学方 法及 考核 方式等方面探索 了( (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课程教 学改革和 实践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c o m b i n i n g t r a i n i n g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t h e a p p l i e d m e c h a n i c a l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a n d e n t e r p r i s e j o b s k i l l s , a c c o r d i n g
合理 更新教学内容 , 改变教学滞后 的状 况。 数控装备 的 高度 重视 , 数控加 工技术 已经成为机械加工标 志性技术并 性 , 逐渐得 到普 及 , 而数 控人才 已经成 为国家 紧缺人 才 , 社会 功能复合化、高速切削技术及刀具 系统 的多样 化发展 , 带
需 求 巨大 。
来 了数 控 加 工 工 艺 的 巨 大 变化 , 同 时 也 对 现 代 化 数 控 编 程
t o t h e a c t u a l t e a c h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n NC ma c h i n i n g a n d pr o g r a mm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u r s e i s d e mo n s t r a t e d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s u c h a s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a n d a p p r a i s a l me t h o d .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日益转型升级,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阐述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

一、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相对缺乏。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 理论脱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的知识多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离,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2. 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了解数控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毕业后很难胜任实际工作岗位。

3. 不符合需求: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操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展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实践课程设置:将实践教学作为数控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相关实践课程,如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实践等。

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建设数控技术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数控设备和工具,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并设置仿真实验平台,提供给学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

3.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 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校数控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介绍中南大学在数控编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主要措施和经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仿真和实验的学时比例;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注意其他相关课程衔接。

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控编程;课程改革;仿真和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 (2013)09-0101-03
curriculum reform of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han fenglin
abstract the major measures and experience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re introduced. these measures and experiences including: allocating the class hours to classroom teaching,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asonable;organiz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y the task drive type teaching method; reforming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to the correlated cours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has got good effect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curriculum reform;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1 引言
计算机数控作为机械制造的革命性技术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2011年国产机床数控化率已经达到30.94%,而美国、欧洲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0%以上[1]。

因此,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方法已经成为有志于从事机械制造行业毕业生的必备技能。

顺应这一趋势,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了数控编程课程,培养学生数控编程和应用能力。

数控编程实践性很强,但又与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专业理论课程联系紧密,对于没有太多机械加工经验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近年来,中南大学在数控编程教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本文将总结改革中采取的主要针对性措施和取得的经验。

从课程体系上来讲,数控编程可分为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自动编程,大多数院校将计算机自动编程划入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相关课程,在数控编程与应用课程中主要讲授手工编程内容。

因此,本文中只包含手工编程的内容,而不包含自动编程。

2 课程教学的主要难点
分析往年学生数控编程学习效果时发现,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数控编程较难掌握。

2.1 难以与实际加工建立联系
由于学生实际加工经验少,容易简单地把数控编程的过程理解为仅是在数控环境下进行“cad制图”,无法站在制造角度看待。


体又体现在:对工件坐标系建立过程理解不清;无法正确确立加工工艺路线;重插补指令,而轻视其余指令,甚至在编程时漏写必要的辅助功能指令和其余准备功能指令。

2.2 数控代码多,难以记忆
以华中数控hnc-2000t为例,基本的准备功能指令就有35个,基本辅助功能指令11个,尺寸字13个,刀具、进给、主轴指令各1个,其余指令16个,共计68个。

这些指令与自然语言联系较少,仅有少数字母和数字组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记忆困难,容易混淆。

2.3 工艺参数确定困难
由于缺乏足够的感性体验,学生反映对于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背吃刀量、刀具角度等工艺参数难以确定合理数值。

2.4 内容枯燥
课程教授内容比较具体,往往以一种具体的数控系统为对象,详细讲解其在各种加工中的编程和操作方法,这对于没有多少实际机床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枯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困难。

2.5 缺乏自我评价手段
学生在学习其他理论基础课程时,可以在课后通过做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

但数控编程知识的应用对象是数控机床,只有通过实际加工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开放实验室供随时接受学生进行实验的条件又不成熟,因此,学生对自己掌
握知识的情况不太清楚,也无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对于数控编程这类面向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课程,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效果往往较差,必须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但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实验耗时太长,同时成本也较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院校引进了数控系统仿真软件作为课堂教学和实验的有益补偿[2]。

课堂教学、仿真和实验三种教学手段各有优缺点。

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学习时所受干扰小,但不够形象,学生积极性差;仿真时可做集中讲解,便于做到人手一机,包含多种数控平台,还可以复现很多编程中出现的问题,成本低,但仿真毕竟与真实操作环境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实验获得的真实感最强,但教学效率最低。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平衡这三种教学手段,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南大学近年来一直在摸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平衡方案,通过对比发现,三种教学手段在数控编程课程中占用图1所示比例时效果最好:课堂教学55%,仿真20%,实验25%。

同时,教学手段的选择与授课内容有较大关系,表1中列出了各种教学手段较适合的教课内容。

4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以往数控编程教学较多采用以数控系统编程说明书的组织形式为教学主线,这样做教学内容覆盖比较全面,学生复习相对容易,
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内容松散,知识点容易混淆。

为解决第2部分中的2.1、2.2、2.4等难点,采用了任务驱动型教学组织形式[3],即打破原有的说明书似的内容组织形式,除编程基础和工艺分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外,其余每节课都以一个具体的加工任务开始。

任务型教学法的组织流程如图2所示,教师首先讲解本节课要掌握的数控代码语法,然后分析加工难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基础上形成加工方案,当堂完成加工代码,并进行仿真验证。

在学生查阅资料的环节中可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除了传统的编程说明书及其他教材外,还可以利用手机等智能网络终端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广泛的信息。

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控制机床走一些简单的轨迹,面对的是真正的加工任务,帮助他们建立数控编程与实际加工的联系。

同时,由于是任务驱动,教授的指令自然会按相近功能的指令一起辨析讲解,也便于学生记忆。

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学生参与感大大增强,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当通过仿真验证其想法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学期末通过试卷考试的传统考核模式在教学中出现了诸多缺点:首先,卷面考核难以考查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期末考试使得学生产生考前再突击的倦怠思想,从而影响学期中的学习积极性。

如图3所示,改革后的考核体系取消了期末卷面考试,共包括三个部分:期末大作业(50%)、课堂表现(40%)和出勤率(10%)。

期末大作业采用分组形式,每组负责加工一个复杂零件,组内成员分别负责工艺、编程、仿真和机床操作,每人的工作既有协作,又有区分。

课堂表现是指在前述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查阅资料、讨论问题、编程和仿真中的表现,由教师当堂打分。

在新的考核体系下,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从注重考试结果逐步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

同时,在考核中还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6 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数控编程中需要用到机械制造方面很多专业课程的知识,是机械制造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此,在安排教学大纲时要特别注意与其他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衔接关系。

根据经验,如果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不久前刚修过机械制造工艺学和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学生能在编程中较合理地确定工艺参数;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修过这两门课程或者已修过太久,效果则相对较差。

因此,数控编程宜紧接着安排在机械制造工艺学和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两门课程之后。

如果存在其他原因无法如此安排,最好在数控加工工艺部分增加金属切削和刀具相关知识。

7 总结
在分析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时遇到的困难后,介绍了中南大学近年来课程改革的针对性改革措施以及取得的经验,实际教学效果
表明,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恒.伺服精密化力助数控机床“智造”[j].伺服控制,2012(1):20-22.
[2]金魁.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139-140.
[3]杨世成.基于“任务驱动”的《数控编程》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8):77-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