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优秀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课文《祝福》教案设计

课文《祝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祝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产生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

二、教学准备教材:《祝福》鲁迅教学辅助材料:1. 鲁迅先生简介2. 相关背景资料3. 课文注释4. 教学课件或黑板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祝福》,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3:内容讨论(15分钟)Step 4:主题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祝福》的主题,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Step 5:文学鉴赏(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如讽刺手法、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课文《祝福》的理解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评价方法: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问题解答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评价标准:1. 课后作业: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能体现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 课堂表现:积极发言,参与度高,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互动。

3. 小组讨论:能够主动参与讨论,与小组成员合作良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鲁迅《祝福》教案精编(七篇)

鲁迅《祝福》教案精编(七篇)

鲁迅《祝福》教案精编(七篇)鲁迅《祝福》教案精编 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三)、德育渗透点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二、重、难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关于《呐喊》和《彷徨》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1)序幕写祝福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__ 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祝福景象3、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再到鲁镇,情况怎样?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4、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二、总结与引申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__,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__?三、作业布置思考: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__?四、板书设计情节特点:倒叙人物命运:祥林嫂善良能干,却一步步被逼向__。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引入鲁迅取名《彷徨》的原因2、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却最终伤害——自责和自我解剖——愤激3、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你怎样看?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实用的鲁迅《祝福》教案3篇鲁迅《祝福》教案篇1(课前)【板书:祝福鲁迅】1.到今年,鲁迅先生已经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地传播着、阅读着。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表现出一个伟人的博爱与悲悯情怀。

2.今天,我们读小说《祝福》,就能读出这种浓烈的情怀来。

3.小说篇幅较长,将近一万字。

课前组织同学们做了认真预习,要求同学们标记段落序号、通读整篇小说、做点个性批注,并完成自学案。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效果。

4.大家通读并初步研究了这篇小说,那么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予以明确)同学们看看,从情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倒叙!此外,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还有个特点,即前有序幕,(和同学一起讲)后有尾声。

小说讲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惨遭遇:她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妇女,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街头乞丐,而且只四十来岁,就悲惨死去,在寒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其人生变化之大,之惨,让人震惊,令人悲伤。

5.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的那样: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

小说中也有这样一些表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似乎鲁镇一切照旧。

小说中一方面强调祥林嫂的变化之大,一方面又强调鲁镇的未曾改变。

那么,这“变”和“不变”之中究竟有何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变”与“不变”来阅读和探究小说,进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旨。

6.先来看小说是如何写“变化”的。

小说围绕祥林嫂写了哪些变化?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等下参与分享。

【板书:变】师生讨论中……[如果需要封建礼教方面的“补充资料”,点击“超级链接”]【板书:人生的境遇外在表现精神状态】这一次次变化实际上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毁灭、一步步被这个社会吞噬的过程,作者以极其沉重的笔墨向我们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2. 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简介:生平、著作、文学地位等。

2. 作品背景:社会环境、作者创作动机等。

3. 课文内容概述:情节、人物、主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作品背景和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四、教学步骤1. 介绍鲁迅先生及其文学地位。

2. 讲解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概述课文内容,介绍主要情节和人物。

4.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5.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成绩: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分析课文情节一、教学目标1. 详细分析课文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情节梳理:事件发展、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等。

2. 象征手法和寓意分析:如祝福仪式、祥林嫂的命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象征手法和寓意。

四、教学步骤1. 详细讲解课文情节,梳理事件发展脉络。

2. 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3.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第三章:欣赏写作技巧一、教学目标1.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讽刺、幽默、对比等。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祝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环节及时间预设环节一:导入新课——注重学生体验,直击主旨2分钟环节二:文本探究自主学习5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思辨深入7分钟环节三:互动分享——价值引领10分钟环节四:拓展延伸二、板书设计三、评价系统——《诸城一中高效课堂提问评价系统》环节一导入新课。

初步感知余秋雨《废墟》中“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

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为本节课解读这位“停在中国心脏上”的作家通过这篇“真正深沉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民众心灵”的揭秘的铺垫。

以初中课文鲁迅>文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和《药》中关于“看客”的文字描写导入新课,直击主题。

导入新课,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成,注重深和新。

学习方式:学生齐读,问题引领。

时间:2分钟左右环节二文本探究第一步,自主学习从分析语言角度入手,以讲述“看客”故事的角度进行文本的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句中能准确揭示看客心态的用词。

2.概述这一“看客”与被看者之间的故事,分析其心态,剖析其在被看者生命历程所起的作用。

3.时间5分钟左右。

第二步,合作探究以问题引入。

鲁迅说: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

学生合作探究这“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都有哪些人物。

学生自由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处进行当堂讨论探究,进行个性化解读。

重点探究的看客为:我、鲁镇的女人们、短工。

探究方式为,老师引领,学生分析,老师补充,学生感悟。

以分析“短工”这一形象,分析本环节的学习探究过程:重点分析下面片段:“也许有罢,——我想。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

鲁迅《祝福》教案设计范文(五篇)鲁迅《祝福》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XX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XX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XX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XX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XX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XX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XX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XX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IHXX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XX后XX农村的黑暗现实。

XXX提出了“XX、科学”“XX 封建礼教”的XX,妇女XX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祝福优秀板书设计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祝福优秀板书设计,欢迎阅读。

1、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1、出示文章的主人公“祥林嫂”。

2、明确文章的故事情节,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出示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初到鲁镇——被逼改嫁——再到鲁镇——乞讨惨死
3、引导分析祥林嫂的死因。

帮助学生归纳:死于贫穷、悲伤、恐惧、绝望、孤独……从而证明祥林嫂清白无辜,对自己的死不负任何责任。

4、重点分析:谁为祥林嫂的死负责。

指出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鲁四、四婶、柳妈、婆婆……分析后明确,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

5、总结分析:祥林嫂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所在,是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摧残与戮杀。

标出“封建礼教”。

6、延伸: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是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的最大障碍。

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最终将走向衰亡,走向毁灭,走进坟墓,千百万劳苦大众必将成为他们的掘墓人。

标出坟墓的形状。

本板书采用图形式,把社会环境设计成一座大坟墓,主人公祥林嫂处于最下层,中间依次是其他几个人物鲁四、四婶、柳妈、婆婆,最上面是“封建礼教”四个大字。

目的是揭示封建礼教对祥林嫂,对所有鲁镇人的残害和扼杀。

依照文意:祥林嫂之死,按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展现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祥林嫂的死,谁该承担责任。

再依次分析鲁四、四婶、柳妈、婆婆等人该什么责任,从而明确封建礼教上杀人凶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