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合集下载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法律逻辑学教材:《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逻辑”的含义1、指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2、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3、指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

4、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论辩技巧的科学,即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逻辑学)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也必须使用逻辑。

讲逻辑也必须符合逻辑。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什么是逻辑学(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三、逻辑学的功能(一)它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思维。

(二)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特征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语词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二)运用语词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或根本特征,亦称为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根据概念内涵确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认识性内涵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构成性质的确立,只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水平相关的,并且也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人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法律逻辑学教案PPT模板-概念定义

法律逻辑学教案PPT模板-概念定义
3、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违反这条规则, 就会犯“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例如:法律可分为国内法,国际法和程序法。
明人冯梦龙曾写过一个故事——《较岁》:
有一家人,年轻的夫妇刚生了一个宝贝女儿, 一邻居就前来为自己两岁的儿子做媒求亲。这 家年轻的男主人怒曰:“吾家小女不满一岁, 你的儿子已经两岁,等吾女10岁,你家儿子 20岁,吾女20岁时,你家儿子已经40岁了, 吾女怎能许配这等老姑爷?”女主人一听,急 忙打断夫君的话,说:“汝误矣,吾女今年一 岁,明年便与彼儿同庚,如何许配不得?”
一、什么是定义
第二章 概念 第五节 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例如:
①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氧就是核电荷为 8的元素。
定义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被定义项是指需要通过定义揭示其内涵的概念。(Ds)
定义项是指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Dp)
定义联项是指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概念
“同语反复”是指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其表现 为定义项在语词上重复被定义项,如:罪犯是犯了罪 的人。形式主义就是形式主义地认识问题的观点。逻 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学问。
“循环定义”是指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其表现 为定义项在语意上包含被定义项,如: 无神论是与有 神论根本不同的观点。 诉讼就是打官司,打官司就 是诉讼。
四、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违反这条 规则会导致“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就犯了“定义过宽”的 逻辑错误。
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就犯了“定义过 窄”的逻辑错误 。
例1:上海是中国的直辖市 。(定义过宽) 例2:商品就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例3:刑法是惩治贪污犯的法律。 例4: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例5:企业就是从事现代化生产的经济活动部门。

法律逻辑练习题__第二章_概念[1]

法律逻辑练习题__第二章_概念[1]

第二章概念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的概括和限制3.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4.种差5.划分二、填空题1.“附加刑指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这句话是从()方面来明确“附加刑”这一概念的。

2.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非法行为”这个概念是()概念,它的论域是()。

3.从概念间的关系来看,“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具有()关系;“联合国”与“中国”具有()关系;“动物”与“昆虫”具有()关系;“小说家”与“作家”具有()关系;“普遍概念”与“实体概念”具有()关系;“宪法”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关系。

4.“在四川工作的人”(a)与“四川人”(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5.“抢劫集团”(a)、“抢劫集团的成员”(b)、“犯罪集团”(c)这三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6.划分是揭示概念()的逻辑方法、它由()、()和()这三部分组成。

7.概念的概括和限制的逻辑基础是()。

8.罪名概念定义的一般结构形式是()。

9.从概念是否反映集合体来看,“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中的“这次会议的代表”表达的是()概念。

10.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这个犯罪分子”是()概念;“这些犯罪集团”是()概念。

11.下定义时,如果被定义项的外延大于定义项的外延,那么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12.“法院”与“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这两个语句表达了()关系的概念,而“马达”与“电动机这两个语词表达的是()概念。

13.“这个书亭出售的书很多,有工具书、字典、文艺书、科技书和社科书。

”这一划分,违反了()规则,犯了()错误。

14.“刑法是国家的法律”作为“刑法”的定义,违反了()的规则,犯了()的逻辑错误。

15.“我家门口栽了几株花卉。

”这一语句在使用概念方面犯了()的错误。

16.“子项相容”的划分与“划分过宽”的划分之间具有()关系。

法律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法律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b
a
三,真包含关系
: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 的全部外延并且后者仅仅构成前者外延的 一部分,那么前者与后者具有真包含关系. 例:生物, 植物
b
a
四,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的概念关系 例:数学家 逻辑学家
a b
五,全异关系(不相容)如果两个概念外延完全不同,那么这两个概 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异关系. 地球 火星 正确思想 不正确思想 山羊 崖石 可分为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一)矛盾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外延完全不同,但他的外延相加正好等 于其属概念外延. 正义战争 非正义战争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固体 非固体
第五节 定义
一,定义的概述 1,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 , 就是用精练的语句,简明的方式将这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 来,揭示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定义结构:被定义项:被揭示内涵的概念. 商品 定义项:用来揭示内涵的概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定义联项:联结上述两项的. Ds就是Dp 3,定义作用
第六节 划分
一.概述
1,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它是将一个属 概念依据一定标准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明确概念的 外延. 工业 生产商品不同, 重工业 轻工业 2,划分三个要素组成: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 社会形态(母),生产方式不同(根据)原,奴, 封,资,社,共
二,划分种类 (一)一次划分 只包括子项和母项两个层次的划分. (二)连续划分 包括母项,子项两个以上层次的划分 哲学派别:唯物:朴素,机械,辨证; 唯心:主观 唯心,客观唯心 二分法:把属概念划分为两个互为矛盾的种概念的划 分方法
练习题: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定义中,从定义的结果看,"商品"是 ( ),"用来交换的是( ),"劳动产品"是( ). 2."中国位于亚洲"这一句话中,"中国"与"亚洲"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 关系( ) 3.从"北京大学"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概念的限制,犯了( )的错 误. 4.如果一个定义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那么它的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 外延之间是( )关系,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外延之间是( )关系. 5."概念"与"命题"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和( ). 6."今天我们班同学用了2度电"这一命题中的"我们班同学"这一概念是( ) 概念或( )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 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2."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这两个概念属于( ) A.二者都是单独概念 B.二者都是普遍概念 C.前者是单独概念,后者是普遍概念 D.前者是普遍概念,后者是单独概念 3.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种属关系的是( ) A.日本——亚洲 B.太阳——地球 C.《狂人日记》——《鲁迅全集》 D.支命题——变项

第二章法律逻辑学概念

第二章法律逻辑学概念
内涵,它是人们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的构成性质,是对象本身客观
地区别于其他对象的性质。
例如:
①前述关于“笔”的内涵
②鸟(A)=具有角质的喙、无牙齿(T1)、体 外被覆羽毛(T2)、前肢为两翼,能飞翔的 (T3)+脊椎动物(B)。
⑵ 规定性内涵
规定性内涵就是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 规定方式所确立的内涵。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 象的概念。
其外延对象,可能是可数的,也可能是不 可数的。
从语词角度看是通名,如: 普通名词、形 容词、不及物动词
如:人、商品、学生、法律、大桥……
3、空概念,亦称虚概念:就是在现实世界 中外延没有任何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 一个空类或空集。
例如:
(根据概念外延数量的多少来分类)
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 单独概念没有量词,因此单独概念没有全称和特称。
如:中国、长江、周恩来、布什、 《阿Q正传》的作者……
从语词角度看: 专有名词、摹状词
*摹状词:是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有属性来指称某事物的语词, 或是那些包含了数目序列、包含了最高程度限制词、包含了 “这个”、“那个”等指示词的语词。 如,中国第一部宪法、世界最高峰等。
规定性内涵的构成性质带有一定的“主观 性”。
例如:
①前述关于“商业秘密”的内涵。
②私法(民商法)上的“善意”≠“善 良心肠”,而是=“不知情”。
2、合取式内涵与析取式内涵
(根据表达式的逻辑结构不同来分类)
⑴合取式内涵:亦称并且型内涵(或 交集型内涵)
T=(T1 T2 ….. Tn)
③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A),是指医疗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T1)在医疗活动中,违反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T2),过失(T3)造 成患者人身损害(T4)的事故(B)。(《医疗 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

第二讲-法律逻辑学概念(邹)

第二讲-法律逻辑学概念(邹)
假如被定义旳对象是否定概念,则定义就要用否定概念。
例如,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婚姻关系旳男女所生旳子女。
1、什么是定义——揭示概念反应旳对象所特有属性旳 逻辑措施。
例如,法律旳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旳行为 规范 。
可见,定义就是经过列出一种事物旳基本属性(行为规 范)来规范一种概念旳意义(国家制定或认可)。
2024/9/21
25
2、定义旳构成——三项:被定义项、定义 项和联项。
例如:
共同犯罪 是指 二人以上共同有意犯罪。
①定义旳外延和被定义旳外延必须相等,不然就会犯 “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旳逻辑错误。
例如:犯罪就是具有社会危害性旳行为。
犯罪和社会危害性旳行为外延不等:定义项“社会危害 性旳行为”旳外延不小于了被定义项“犯罪”旳外延— —定义过宽
犯罪虽然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具有社会危害性旳行 为不一定都是犯罪.
在法律条文中要求旳语词定义应用较多。
2024/9/21
31
下例何种属于行政补偿
A、交通警察孙某与出租车司机李某素有嫌隙,孙某陷害李某违 反交通规则,并吊销其驾照,李某要求交通管理部门补偿其损失
B、某政府工作人员王某驾驶区政府车辆外出办事途中顺路回家 探亲,因超速行驶撞伤村民张某,张某要求区政府进行补偿损失
刑法 法
律 民法
2024/9/21
19
•限制与概括 •定义 •划分
2024/9/21
20
(一)限制与概括
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内涵增长外延降 低,内涵降低外延增长。
例如,“学生”内涵极少,外延却很大。目前给它增长内涵,变 成“南华大学旳学生”,外延却大大缩小了。再增长内涵变成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旳学生”,其外延就更小了。

法律逻辑学PPT课件

法律逻辑学PPT课件
若甲命题与乙命题为反对关系,乙命题与丙命题为差 等关系,当丙为真时,甲命题的真假情况怎样?
•23
当SIP真时,S与P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①真包含于 ②真包含 ③交叉 ④
全异 性质命题中,如果SAP真,那么SEP
( ),SIP( ),SOP( )。 在性质命题对当关系推理中,根据反对
关系,由SEP真可推出( );根据矛 盾关系,由SAP真可推出( )。
逻辑方法
司法工作离不开逻辑 法律逻辑——适用法律的逻辑
返回目录
•5
第二章 概 念
定义 1、概念是通过反映客观对象的特有属性来
指称对象的思维形式 2、语言中的词或词组就被称为概念的表达

•6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概念往往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 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必须有内涵和外延。虚 词就不能表达概念。如:“的”、“啊”、 “因为……所以”等。 2、概念和词有时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ˉPOS √5、违反逻辑的理论都是非科学的理论
PA ˉS
•32
关系命题 1、定义 关系命题就是断定客观对象之间具有或者不具 有某种关系的命题。它断定的是作为词项的概 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事实下 的关系。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 “张三和李四是三好学生”
2、组成 关系命题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关系主项、关系 项和关系量项。 在关系命题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关系主项。
•18
逻辑特征
周延性:是否断定其全部外延
命题类型 A E I O
主项S 周延 周延 不周延 不周延
谓项P 不周延
周延 不周延
周延
•19
2.性质命题的真假判定
性质命题判定的主项和谓项的外延关系与两个概念

法律逻辑学第二章

法律逻辑学第二章

Nanjing University
二、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1、概念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体 说明: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与外 延,二者结合而成科学的概念。概念的不同 即是指内涵或外延的不同。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辅相成 (1)概念确定时,确定的内涵规定了确 定的外延。内涵的改变而引起外延的变化, 从而引起概念的变化。
(二)合取式内涵与析取式内涵(补充) (根据内涵表达式的逻辑结构不同来分 类) 1、合取式内涵:(亦称“并且型内 涵”) T=(T1∧T2∧……∧Tn)
(“∧”读作“合取”,相当于“且”) 例:前述“水果”、“商业秘密”的内涵。
Nanjing University
2、析取式内涵(亦称“或者型内 涵”) T= (T1∨T2∨……∨Tn)
(“∨”读作“析取”,相当于“或”)
例:重婚罪,就是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 婚(T1),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 结婚的(T2)犯罪行为(B)。 (《刑法》第258条)
Nanjing University 三、概念的外延与归类活动 (一)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extension):亦称概念的 “所指”(designation),也就是具有内涵 所指称的各个对象,亦即范围问题。 概念的外延,法学上通称为“适用范围”。 例:“笔”的外延,就是各式各样的笔,如 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粉笔……
Nanjing University
本质属性:特有属性中根本性的、基础 性的,决定其他特有属性的那些特有属 性。本质属性反映为深刻的概念即科学 概念,它把握的是对象的必然的性质, 如科学的“人”的概念、“金”的概念。 对象的特有属性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属 性也是多方面的。
Nanjing University 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 例如:①柏拉图:人是两足、无羽毛、直立 行走的动物; ②亚里士多德:人是城邦(政治)的动物; ③荀子: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 毛也,以其有辩也。 这些都是人的特有属性,但未必是人的本 质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从外延数量上分: 1,单独概念反映单一对象的概念或其外延只包括一个 分子.如,地球,亚洲,信阳师范学院.摹状词,如中国 人民的首都,你班最高的同学. 2,普遍概念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汽车, 工厂,人类,美丽,大于.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第二章 概念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概念的定义-特征-概念的种类-概念间 关系-概念的限制与概括-定义-划分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定义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的思维 形式对象类属性
例:饭店条幅:明天吃饭不用付钱 饭店条幅:
送上琵琶请笑纳, 明人沈石田:"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含之有 味" 枇杷不是这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1,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它是将一个属 概念依据一定标准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明确概念的 外延. 工业 生产商品不同, 重工业 轻工业 2,划分三个要素组成: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 社会形态(母),生产方式不同(根据)原,奴, 封,资,社,共
二,划分种类 (一)一次划分 只包括子项和母项两个层次的划分. (二)连续划分 包括母项,子项两个以上层次的划分 哲学派别:唯物:朴素,机械,辨证; 唯心:主观 唯心,客观唯心 二分法:把属概念划分为两个互为矛盾的种概念的划 分方法
A且非B:单独集合概念:人类, 中国共产党,舟山群岛 且 I A且B:普遍集合概念:森林,共产党,工人阶级,群岛, E 舰队 B且非A:非集合普遍概念:树,人,中国共产党员,工人 的军舰
A 且 非 B Q Q I E A 且 B B 且 非 A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对象概念所反映的是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还是不 具有某种属性. 1,正概念:(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北京大学,不管部长,非难,不丹. 2,负概念:(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 性的概念.不民主.
练习题: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定义中,从定义的结果看,"商品"是 ( ),"用来交换的是( ),"劳动产品"是( ). 2."中国位于亚洲"这一句话中,"中国"与"亚洲"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 关系( ) 3.从"北京大学"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为概念的限制,犯了( )的错 误. 4.如果一个定义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那么它的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 外延之间是( )关系,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外延之间是( )关系. 5."概念"与"命题"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和( ). 6."今天我们班同学用了2度电"这一命题中的"我们班同学"这一概念是( ) 概念或( )概念. 二,单项选择题: 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负概念 2."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这两个概念属于( ) A.二者都是单独概念 B.二者都是普遍概念 C.前者是单独概念,后者是普遍概念 D.前者是普遍概念,后者是单独概念 3.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种属关系的是( ) A.日本——亚洲 B.太阳——地球 C.《狂人日记》——《鲁迅全集》 D.支命题——变项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内涵,外延. 1,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对象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反映在概念中一类分子的总和 明确概念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与语词
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区别:1,概念没有民族性,语词则有民族性 2,同一民族的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1)任何概念都要语词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3)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第三节, 第三节,概念间关系
从外延上看,概念间关系主要有五种 一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
a b
全同关系两概念一般可代替,有时不能. 例如:"黄河啊,我的母亲" "黄河啊,我的妈"
二真包含于关系
如果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 外延之中,并且前者仅仅构成后者外延的一部 分,那么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叫真包含于关系. 如:小说,文学作品
第五节 定义
一,定义的概述 1,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 , 就是用精练的语句,简明的方式将这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 来,揭示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定义结构:被定义项:被揭示内涵的概念. 商品 定义项:用来揭示内涵的概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定义联项:联结上述两项的. Ds就是Dp 3,定义作用
b
a
三,真包含关系
: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 的全部外延并且后者仅仅构成前者外延的 一部分,那么前者与后者具有真包含关系. 例:生物, 植物
b
a
四,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的概念关系 例:数学家 逻辑学家
a b
五,全异关系(不相容)如果两个概念外延完全不同,那么这两个概 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异关系. 地球 火星 正确思想 不正确思想 山羊 崖石 可分为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一)矛盾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外延完全不同,但他的外延相加正好等 于其属概念外延. 正义战争 非正义战争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固体 非固体
A b
(二)反对关系: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 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概念外延的概 念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红色 绿色
a b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由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反变关系规律.在种属概念中: 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大,则内涵愈小,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小, 则其内涵愈多. 例:"学生"比"大学生"外延大,大学生内涵不仅有学 生的特征,还有独特的大学生特征, 例:中国人与人 一,概念的限制: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 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二,概念的概括 就是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即由种概念推演到 属概念的逻辑方法. 可以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普遍
三,划分规则: 1.必须相应相称:子外延总和等于母外延 划分不全:小于 汉语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多出子项:大于 汉语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不定代词 2.划分根据必须同一: 划分根据不同一:邮件,航空的,平寄的,国际的,国内 的 3.划分子项互不相容 子项相容:
四,划分与分类,分解: 分类是划分,划分不全是分类,分类根据事物本质属 性为根据或标准. 例如: 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分解把具体事物分成许多部分 划分把属概念分为几个种概念,分解把整体分为部分. 树:树叶,树枝,树根,不可以断定树叶是树等.
二,定义的种类 分为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两种 (一)真实定义:揭示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的定义. 1,性质定义 2,关系定义 3,发生定义 4,功用定义: (二)语词定义:揭示语词意义的定义 1,说明的语词定义 2,规定性语词定义
三,定义规则
(一)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 须是全同关系.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1, 定义过宽(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 2,定义过窄(定义项外延小于被定义项外延) (二)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 (三)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科学词语 (四)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为一类事物的群体. 1,集合概念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许多同类事物构 成统一整体叫集合体,如:工人阶级,丛书,人类等. 2,非集合概念不以事物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人, 书,鸟,工人,军舰. 思考题 本班学生要经过英语考试 本班学生每天要用五度电
A:集合概念 B:普遍概念
三,双项选择题 1."美国位于美洲"这一命题中,"美国"与"美洲"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 系是( ) A.真包含于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全异关系 D.反对关系 2. "美国是美洲的 国家"这一命题中,概念"美国"与"美洲的国家"的外 延之间的关系是( ) A.相容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不相容关系 3."中国人是勤劳的"中的"中国人"是(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普遍概念 四,多项选择题 1."我们班同学通过了逻辑考试"这一命题中"我们班同学"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 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E.正概念 F.负概念 2.如果A与B全异,B与C全异,那么A与C可能具有的关系是(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E.矛盾关系 F.反对关系 五,图解题: 已知A与B全异,B真包含于C,求A与C可能有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