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 第九章
电气测量学第九章 磁性测量技术

N0 B0 S CΦ
得
CΦ Δ Δ N
所以,根据磁通改变前后磁通表的指针偏转角的变化,可
以决定磁通的变化量。
七、核磁共振法
根据塞曼(P.Zeeman)效应原理,在外磁场的作用下, 原子的能级将发生分裂,当用一个等于塞曼跃迁频率的电磁 场作用在原子上时,塞曼能级之间将发生感应跃迁,这种现 象称为磁共振。
Q CQm
得
NΔ RCQm
Δ Cφ m N
则
式中的 Cφ RCQ 叫做检流计的磁通冲击常数。 在确定磁通冲击常数后,即可计算出被测磁通的变化量。 至于被测磁通与它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要视此变化量按何种 方式变化而确定。如果将测量线圈从被测磁场中突然移开或从 场外突然置入,则磁通变化量都等于Φ;如果将测量线圈在被 测磁场中以线圈平面为轴旋转180º ,则磁通变化量等于2Φ 。
组成部分。
磁性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磁场和磁性材料的测量;(宏观) 2.分析物质的磁结构,观察物质在磁场中的各种磁性效应; (微观) 3. 非磁量的磁测量。(边缘) 本章主要介绍磁场和磁性材料的基本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第一节 磁性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磁感应强度和磁通
1.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性质和强弱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矢 量,用B 表示,B 的大小表示该点磁场的强弱,磁场中某点的 方向表示该磁场的方向。国际单位制单位是韦伯/米(Wb/m2) , 电磁单位制单位是高斯(GS)。
滤波
2 f0
选 频 放 大
2 f0
相 敏 检 波
直 流 放 大
N2
i1
N1
直流电 f0 2 f0 倍频器 移相器 压表 或记录 仪表
交流励磁源
第九章土地面积量算(武大地籍测量学)

12
(二) 分类土地面积汇总统计 分别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整理、汇总统计分 类土地面积及土地总面积。 1. 土地权属单位分类面积的汇总
村级土地 权属单位 分类面积汇总 乡界内土 地权属单位 分类面积汇总
2. 村、乡、县行政界内分类面积汇总 在村、乡、县三级分类面积汇总中,以村级行政界 内的分类面积汇总为基础,乡(镇)行政界内土地总面积 及分类面积等于各村的界内权属分类面积与各村界内其 他用地单位分类面积之和。
6
第三节 土地面积平差原则与精度要求
一、面积量算与平差原则 1. 一般要求: 2.面积量算与平差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 逐级按面积成比例平差,即分级控制,分级量算与平 差。 两级控制,三级量算。 3.土地面积量算控制的方法 4.平差方法
P Pi P0
k
Vi KPi
Pi Pai ai ai bi
n
P P0 Pa1 Pa2 Pa3 Pa4 P Pai
i 1
五、求积仪法
3
六、坐标法
PABCDE PA0 ABCC0 PA0 AEDCC0 PA0 ABB0 PB0 BCC0 ( PCC0 D0 D PDD0 E0 E PEE0 A0 A ) ( X A X B )(YB -YA ) / 2 ( X B X C )(YC -YB ) / 2 ( X C X D )(YD -YC ) / 2 ( X D X E )(YE -YD ) / 2 ( X E X A )(YA-YE ) / 2
n
化成一般形式: 2 P ( X i X i 1 )(Yi 1 Yi )
i 1 n
2 P (Yi Yi 1 )( X i 1 X i )
测量学第九章地形图的测绘

测量学第九章地形图的测绘第九章地形图的测绘使⽤测绘仪器测绘地形图的⼯作称为地形测图。
测绘地形图实际上是根据所展绘的控制点,测定其临近的地物、地貌点的平⾯位置与⾼程,并将它们表⽰在图上。
⼤⽐例尺地形图——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在野外直接测图。
也可⽤航空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
成图⽅法中⽐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或根据⼤⽐例尺地形图编绘成图。
⼩⽐例尺地形图——根据⼤中⽐例尺地形图和其他资料编绘成图。
§9.1 测图的准备⼯作⼀、图纸准备⽬前通常使⽤厚度为0.07mm ~0.1mm ,伸缩率⼩于0.2%的聚酯薄膜测图。
⼆、绘制坐标格⽹⽬前通常采⽤绘有坐标格⽹(10cm ×10cm )的聚脂薄膜图纸,⼀般不再需要⼈⼯绘制坐标⽅格⽹。
如果需要⼿⼯绘制坐标格⽹,可采⽤对⾓线法和坐标格⽹尺法。
三、展绘控制点根据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先在图上注明格⽹线坐标,然后根据控制点坐标值将控制点展绘在图上。
然后检查精度合格(在图上不超过0.3mm )后,在其右侧标上点号与⾼程。
26.4711号点注成:如。
§9.2 碎部点的选择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也称为地形点。
测定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作称为碎部测量。
⼀、碎部点的选择1.地物点的选择选择能反映地物平⾯形状的特征点,如房屋的墙⾓点、道路的交叉⼝与转折点、河流的转弯处、以及独⽴地物的中⼼点等。
当建(构)筑物轮廓凹凸部分在1:500⽐例尺图上⼩于1mm或其它⽐例尺图上⼩于0.5mm时,可以直线连接。
对于⼀排电杆,可只测出起点、终点的中⼼位置,其它电杆的位置可按量得的间距在连线上插绘。
道路可只测路的⼀边,另⼀边按量得的宽度绘出,或测出路的中⼼线再按路宽绘出两边线。
独⽴地物的测绘,能按⽐例尺表⽰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例尺表⽰的,应准确表⽰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管线转⾓部分,均应实测。
线路密集可选主⼲线测绘,⽀线可适当取舍。
当多种线路在同⼀杆柱上时,应选择其主要表⽰。
测量学(第五版)第9章 建筑工程测量

72
32
§9-4 建筑施工测量
(一).建筑物的定 位
一、建筑物轴县测设
(一)民用房屋墙轴线测设
城市规划道路红线是城市规划部门测设的城市规划道路
用地和单位用地的界址线,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红线
的关系应得到规划
部门的批准。因此,
靠近道路的建筑物 轴线放样应根据规
设计民用房屋
划道路的红线点来
测设。
极坐标法测设
型号 DZJ200 PD3 WILD NZL WILD NL WILD ZL
铅垂线精度 1/40000 1/40000 1/30000 1/200000 1/200000
72
22
PD3铅垂仪及内部光学结构
铅垂仪
1.上目镜 2.下目镜 3.水准管 4.上物镜 5.上物镜调焦螺旋 6.下物镜调焦螺旋 7.脚螺旋 8.底板 9.上调焦透镜 10.上直角 棱镜 11.下直角棱镜 12.下调焦透镜 13.下物镜;14.连接螺旋 孔及向下瞄准孔
b2 a2 (a1 b1) hAB
72
16
五、坡度线测设
在铺设管道、修筑路面等工程中,需要测设设计的坡度线,
采用的仪器为水准仪或经纬仪。设A点桩顶高程为HA,A、B两 点间的平距为D,两点间的设计坡度为i,则B点的设计高程为: HB=HA + i×D,按坡度测设B点的高程。
置水准仪(或经纬仪)于A点,把仪器的一个脚螺旋放 在AB方向上,量取仪器高h;瞄准竖立在B点的水准尺,转 动AB方向上的脚螺旋,使横丝在尺上 的读数为h,此时仪器
第十一章
《测量学》
第九章
建筑工程测量
72
1
第九章 建筑工程测量
内容提要: ◆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变形测量
下篇-测量学09-10-11章

为了测定道路的长度、进行道路中线测量和测绘纵横断面图,从道路起点至终 点,沿道路中线方向,在地面上按规定距离打桩(整桩和加桩),称为中桩测设。 整桩:从起点开始,每隔一整数设置的里程桩。 加桩:道路遇重要地物、道路交叉口或地面坡度变化,设置的非整数里程桩。
测设中桩,一般用钢尺或电磁波测距仪量距。
形图的图例应使用国家地形图图式符号。
如果所有建(构)筑物绘在一张图上线条过于密集,则可采用分类编图。 比例尺一般为1:1000。符号特别密集地区,也可局部采用1:500比例尺。 若工程多次转手,造成竣工资料不全、图面不完整或与现场情况不符时, 应实测竣工总平面图。
§5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d
B
③测设另一主轴线C、O、D(参见精确测设水平角); ④测设方格网点:由主点向左、右测设90°角,交会出网点。 检核:经纬仪在网点做90°角检核;网点间丈量边长检核。检核合格后,可 以基本方格网点为基础进行加密。
C
A
O
B
D
三、建筑场地高程控制
1.高程点 为放样需要,应增加高程点密度,方格
网点亦可兼做高程点。一般在建筑物内部或
附近应设±0.000 水准点,各建筑物±0.000 点高程不一定相等。 2.水准测量 一般情况下,可用四等水准测定各水准 点(高程点)的高程,对有连接安装设备的 车间,或下水管道等,则需采用三等水准测 量。
§3 工业民用建筑的施工测量
一、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测量工作
1.建筑物定位 建筑物的定位,就是把建筑物外廓各轴线交点测设到地面上。各轴线交点
§2 圆曲线测设
最常见的曲线有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本节只介绍圆曲线的测设。
一、圆曲线要素的计算
测量学第9章

9.1 高斯投影概述
三度分带法
• 1.自东经1.5子午线开始,按经差3为一带,自西向东将全 球分为120个条带,依次编号1,2,„,120,并逐带投影
2.设带号为m,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L0 =3×m 则 L0
带号:
L 1.5 ) 1 任意经度的带号计算: m Int( 3 3.三度分带投影能满足1:2000~1:10000比例尺测图的度 要求
和y2=-109572.5m(自然值)将点a1和a2的横坐标(自然值) 加上500km并冠以带号,则通用坐标值为Y1=?,Y2=? Y1= 21689572.5m,Y2=21390427.5m。 至于纵坐标值,无论在那一带自然值与通用值都相等,即x=X
16
9.1 高斯投影概述
投影带的重叠
规定每一六度带向东加宽
31
9.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课堂练习: 已知我国某点大地坐标为(L=1173345, B=392230) ,试计算其在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的编号 • • • • • • • • 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 1:50 万地形图的编号: 1:25 万地形图的编号: 1:10 万地形图的编号: 1:5 万地形图的编号: 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1:1 万地形图的编号: 1:5000 地形图的编号:
30
6、1:2.5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分幅:△L=730″、△B=5′,2304幅 (2)编号:H50F018004 7、1:1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分幅:△L= 345 、△B= 230, 9216幅 (2)编号:H50G036008 8、1:5000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分幅:△L= 152.5 、△B= 115 ,36864幅 (2)编号:H50H072015
心理测量学第九章 目标参照测验.PPT

(二)测验项目的难度分析
相对于标准的高低 • 一般采用通过率(和常模参照测验相同) • 不是很重要,目标参照测验分析难度只是作为项目区分度
分析的基础。
(三)测验项目的区分度分析
1.难度差值 (1)掌握组—未掌握组鉴别指数 (2)教学敏感度(个人获得)指数 2.相关系数
(1)掌握组—未掌握组鉴别指数
一、行为标准制定 • 目标参照测验结果的解释是参照分数分界点进行的。 • 就目标参照测验本身而言,分数分界点并非必需。 • 从理论上说,并不存在可以清晰辨别的掌握者和非掌
握者。 • 在目标参照测验的实际应用中,分数分界点的确定却
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二、分数分界点的确定
(一)专家判定法 在测验的内容范围明确界定的基础上,由专家来判断
(二)专家判定法
2.Angoff方法 由专家直接判断处于临界水平的被试在某测验的每一
题目正确作答的可能性(Pi),设每题的满分为Fi,则该 测验的分数分界点(λ)为:
λ=∑Fi Pi
(二)专家判定法
3.Bookmark法 • 将测验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讨论每道题目,判断“基本掌
握该领域知识的考生”能否做对所讨论的题目,在考生不 能通过的题目上做出标记,以此作为设置划界分数的依据。
处于临界水平的被试在每个题目上正确作答的可能性,进 一步以此为标准确定分数分界点。
临界水平的被试:那些刚由未掌握水平转入掌握水平的 被试,这些被试实际上是由专家想象出来的。
(一)专家判定法
1.Nedelsky方法 主要针对多重选择题组成的测验而言,由专家来判
断处于临界水平的被试在每一题上有能力排除的错误选 项,从而计算其正确回答的可能性,再求每一题上正确 回答的可能性之和,作为测验分数分界点。
测量学 第九章数字测图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外业准备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某一测区的数字测图任务,就必须做好充 分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人员安排、仪器工具的选择、仪 器检验、测区踏勘、已有成果资料收集”,并根据工作量的 大小、人员情况和仪器情况拟定作业计划,并编制数字测图 技术设计书来指导数字测图工作,确保数字测图的有序展开。
1、编码应遵循的原则:
• (1) 符合国标图式分类,符合地形图绘图规则; • (2) 简练,便于操作和记忆。 • (3) 便于计算机处理; • (4) 便于GIS等软件的使用; • (5) 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扩充性。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2、地形图要素分类
•
按照GB14804-93《1:500,l: l000;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3、数据记录格式
• 下图数据记录格式,分为8个数据段。
• A1表示记录类别,后面的记录按类别表示相应 的内容。例如一条碎部点记录,A2表示点号,A3 表示连接点号,A4表示线型和线序,A5表示地形 要素代码,A6 、A7 、A8分别表示碎部点的x、y
坐标和高程。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3.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时,每次只能测定一个点,而 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则可同时测定多个点,这是摄影测量方 法的最大优点。
3D激光扫描仪采用主动式激光发射,所以它不受周围 光线的影响,可以实现白天和黑夜作业,被广泛应用于军事 侦察、变形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它必将在目标数据 的采集及快速成图方面愈发显示出其它测量方法不可替代的 优势。
一、删除三角形 二、过滤三角形 三、增加三角形 四、三角形内插点 五、删三角形顶点 六、重组三角形 七、删三角网 八、修改结果寸盘 注意:修改了三角网后一定要进行此操作,否则修改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整饰
图形分幅与整饰
1、图形分幅
在图形分幅前,应了解图形数据文件 中的最小坐标和最大坐标。 注意: 在CASS7.0下侧信息栏显示的坐标和测 量坐标是相反的,即前面的数为Y坐标(东 方向),后面的数为X坐标(北方向)。
第六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整饰
1、图形分幅
• 操作:
全 站 仪 自 动 跟 踪 测 量 模 式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1. 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
徕卡TPS1100系列全站仪 马达驱动与自动目标识别。 自动跟踪。 镜站遥控测量。 无反射棱镜测量。 支持用户自编应用程序。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2. GPS(RTK)测量模式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二、野外采集的数据内容与格式 1、数据分类:
• 坐标数据:点号、观测值、三维坐标 • 图形信息码:
属性信息:用地形编码表示。 连接关系:一般用连接点和连接线型表示,
根据连接关系可将相关的点连成 一个地物。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二、野外采集的数据内容与格式 2、具体数据包括: • 一般数据:测区代号,施测日期等 • 仪器数据:仪器类型,仪器误差等 • 测站数据:测站点号,仪器高等 • 控制点数据:控制点点号,类别,等级等 • 方向观测数据:目标方向点号,觇标高,距离等 • 碎步点观测数据:点号,连接线型,地形要素码
收集已有控制点成果集相关资料 收集测图范围附近原有控制点坐标成果、控制点点之记、
控制点网图、原控制网技术设计书、有关坐标系统投影带及 投影面等资料,作为布设控制网的依据。 收集其他资料
收集气象地质资料,如冻土深度,以便考虑埋石深度; 手机雨季、风季、雾季的起止时间、封冻解冻日期,以便确 定适宜的作业时间。
• “绘图处理” --“批量分 幅”--“建立 格网”。
• 输入图幅尺寸--输入测区左 下角和右上角 坐标。
第六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整饰
第六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整饰
图幅整饰
“绘图处理”中“标准图幅(5050CM)” 项显示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输入图幅的名字、邻近图名、测量员、制 图员、审核员,在左下角坐标的“东”、“北” 栏内输入相应坐标,例如此处输入40000, 30000,回车。在“删除图框外实体”前打勾则 可删除图框外实体,最后用鼠标单击“确定” 按扭即可。
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测绘计量单位鉴定合格后方可 投入使用。除进行法定鉴定外,测绘单位还要进行日常的检 验矫正工作。 6、数字测图作业人员安排
根据测区大小和总的测量任务确定配备多少小组 数字测记法:观测员1名,领镜员1名,立镜员1~2名 GPS-RTK法:基准站1人,流动站1~2人;CORS站,流动 站1~2人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 野外数据采集: 用全站仪等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及相关数据
• 数据预处理: 删除无用记录,补充与修改信息 • 图形文件生成: 根据点文件生成图形文件 • 地形图输出: 用绘图仪绘制地形图 • 测量成果报表输出:
按合适的报表类型打印测量成果
地形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与成图 成果与图形输出
1、编码应遵循的原则:
• (1) 符合国标图式分类,符合地形图绘图规则; • (2) 简练,便于操作和记忆。 • (3) 便于计算机处理; • (4) 便于GIS等软件的使用; • (5) 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扩充性。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2、地形图要素分类
•
按照GB14804-93《1:500,l: l000;
• 工作草图是图形信息编码碎部点间接坐
标计算和人机交互编辑修改的依据。
第四节 平面图绘制
CASS的操作界面简介
第四节 平面图绘制
野外采集数据下传到PC机文件
• 用数据线连接全站仪与PC机COM口, • 设置好全站仪的通讯参数, • 在CASS中执行“数据/读取全站仪数据”命令, • 弹出“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 • ① 在“仪器”下拉列表选择所用全站仪类型。 • ② 设置与全站仪相同的通讯参数,勾选“联机”复选框, • 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输入数据文件名和路径。 • ③ 单击“转换”按钮,按提示操作全站仪发送数据, • 单击对话框“确定”按钮,将发送数据保存到 • 设定的坐标数据文件中。 • 也可用全站仪通讯软件下传坐标数据并存储为坐标文件。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1、工作协调
测绘单位在接受委托方的委托书或主管部门下达的测绘 任务书后,要根据任务的情况安排具有丰富测绘专业知识, 熟悉测绘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作的协调。
协调工作包括与委托方或主管部门协商数字测图工作的 具体时间、测区范围大小、测绘内容、深度及作业工期要求、 测图比例尺、数字测图经费、如何收集资料以及其它涉及测 绘工作如何落实。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野外数字测图发展趋势
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测量机器人 超站仪测量模式:全站仪+RTK GPS 野外数字摄影测量模式:全站仪+数字相机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全 站 仪 自 动 跟 踪 测 量 模 式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全 站 仪 自 动 跟 踪 测 量 模 式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3、数据记录格式
• 下图数据记录格式,分为8个数据段。
• A1表示记录类别,后面的记录按类别表示相应 的内容。例如一条碎部点记录,A2表示点号,A3 表示连接点号,A4表示线型和线序,A5表示地形 要素代码,A6 、A7 、A8分别表示碎部点的x、y
坐标和高程。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2、组织工作队伍
数字测图工作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控制测量、外业数据 采集、内业编辑成图、跟踪检查与验收几个主要阶段,每个 环节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任务应该落实清楚,分工要明 确,责任到人。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3、收集资料
数字测图的前期收集资料是很关键的工作。应广泛收集 测区各项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作为设 计时的依据和参考。资料的完整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 正确制定技术设计方案及其他后续工作的进展。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三位编码法
0类:地貌特征点 1类:测量控制点 2类:居民地、工矿企业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3类:独立地物 4类:道路及附属设施 5类:管线与垣栅 6类:水系及附属设施 7类:境界 8类:地貌与土质 9类:植被
001一般地形点 002山脊点 003山谷点 004山顶点 005鞍部点
101三角点 102小三角点 105导线点 106埋石图根点 108水准点
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 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机助 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 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 理、输出和管理。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白纸测图 图解地图
经纬仪测图
第一节 数字测图概述
地形图样例(1:25000)
第四节 平面图绘制
第四节 平面图绘制
修改点注记方式
第四节 平面图绘制
• ② 展已知点 • 执行“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号”命令, • 展绘已知点坐标数据文件。 • ③ 测站设置 • 单击屏幕菜单的“电子平板”按钮, • 弹出“电子平板测站设置”对话框, • 操作对话框设置并输入 • 测站点坐标、定向点坐标, • 仪器高、检查点坐标。 • 完成操作后,对话框显示检查方向的水平角, • 操作全站仪实测检查方向水平角检核。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4、测区踏勘 在踏勘前应根据测区所在的位置,按一定手续抄录控制
点成果、领取埋石点点之记和测区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区,主 要内容包括:
交通情况 水系分布情况 植被情况 控制点分布情况 居民地分布情况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5、仪器的准备和检验 实施数字测图前,应准备好仪器、器材、控制点成果和
第四节 平面图绘制
第五节 等高线绘制
第一节 建立数字地面模型(构建三角网)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则 格网点或三角网点的的平面坐标(X,Y)和其地物性质 的数据集合,如果此地物性质是该点的高程Z(H),则 此数字地面模型又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第五节 等高线绘制
第二节 修改数字地面模型(修改三角网)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外业准备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某一测区的数字测图任务,就必须做好充 分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人员安排、仪器工具的选择、仪 器检验、测区踏勘、已有成果资料收集”,并根据工作量的 大小、人员情况和仪器情况拟定作业计划,并编制数字测图 技术设计书来指导数字测图工作,确保数字测图的有序展开。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标淮,地
形图要素分为9个大类:测量控制点、居民
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
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
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1类:测量控制点 2类:居民地和垣栅 3类:工矿建筑物及其它设施 4类:交通及附属设施 5类:管线及附属设施 6类:水系及附属设施 7类:境界 8类:地貌和土质 9类:植被
3.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时,每次只能测定一个点,而 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则可同时测定多个点,这是摄影测量方 法的最大优点。
3D激光扫描仪采用主动式激光发射,所以它不受周围 光线的影响,可以实现白天和黑夜作业,被广泛应用于军事 侦察、变形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它必将在目标数据 的采集及快速成图方面愈发显示出其它测量方法不可替代的 优势。
一、删除三角形 二、过滤三角形 三、增加三角形 四、三角形内插点 五、删三角形顶点 六、重组三角形 七、删三角网 八、修改结果寸盘 注意:修改了三角网后一定要进行此操作,否则修改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