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厂处理工艺详解

合集下载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
净水厂是一种用于处理自来水的设施,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洁、卫生。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几个步骤。

1. 预处理
预处理是净水厂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泥沙、树叶、水草等。

预处理通常采用格栅、砂池、旋流器等设备。

首先,水经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然后,水进入砂池,通过沉淀作用去除较小的杂质;最后,水进入旋流器,使残留的杂质沉淀到底部。

2. 混凝
混凝是净水厂的第二步,其目的是将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于后续处理。

混凝通常采用铁盐、铝盐等化学药剂。

这些药剂能够与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团块,称为絮凝体。

3. 沉淀
沉淀是净水厂的第三步,其目的是将絮凝体沉淀到底部。

沉淀通常采用沉淀池等
设备。

在沉淀池中,水经过缓慢的流动,使絮凝体沉淀到底部,形成泥浆。

4. 过滤
过滤是净水厂的第四步,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残留的杂质。

过滤通常采用砂滤器、活性炭滤器等设备。

在砂滤器中,水通过多层砂层,去除微小悬浮物和水中的有机物;在活性炭滤器中,水通过活性炭,去除水中的异味和有机物。

5. 消毒
消毒是净水厂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消毒通常采用氯气、臭氧等消毒剂。

这些消毒剂能够与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发生化学反应,杀灭其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以上是净水厂的工艺流程,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自来水变得更加清洁、卫生,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1. 引言1.1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直接影响着水质的优劣。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混凝过滤法、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臭氧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杂质,从而提高水质。

混凝过滤法通过混凝剂将悬浮物聚集在一起,再通过过滤器去除杂质;膜分离技术则是利用半透膜将水分离成纯净水和废水;活性炭吸附法则能吸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离子交换法可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而臭氧氧化法则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水质进行有效处理,可以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未来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将不断完善,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用水环境。

2. 正文2.1 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大类。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过滤、沉淀、膜分离等技术。

过滤是最基本的净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级别的过滤介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颗粒物。

沉淀则是利用重力或化学药剂使颗粒物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膜分离技术采用微孔膜或超滤膜对水进行筛选,可以有效去除微小颗粒和溶解性有机物。

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臭氧氧化法。

活性炭吸附法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余氯。

离子交换法则利用树脂或其他介质实现水中阴阳离子的交换,从而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和硬度物质。

臭氧氧化法则通过臭氧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提高水的整体水质。

综合运用这些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水厂的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不同的水质要求会决定不同的处理工艺选择,因此水厂在选择净水处理工艺方法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技术组合。

净水厂处理工艺详解(业内人士的良心科普)

净水厂处理工艺详解(业内人士的良心科普)

净水厂处理工艺详解(业内人士的良心科普)导读水是生命之源,拧开水龙头,自来水缓缓流出,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随开随用的自来水究竟经过了哪些工艺流程?才由江河湖海中流入千家万户。

有时候流出的水像牛奶一样白,而且里面有大量的气泡,散发出消毒水的味道,要静置几分钟才恢复清澈,这些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农村来的朋友可能知道,以前没有自来水,家里都有一口大水缸,父亲斜着身子,扁担吱呀呀,从池塘挑着水回家,倒进水缸后打上明矾静止一段时间缸底开始出现沉淀,这是农村最原始的水处理工艺。

后来,大家发现将水缸集中在一起,由专人统一打明矾,效率更高,于是水缸越做越大就成了水厂,更为高效的药品也逐步取代了明矾。

目前多数水厂采用的方法是从水源地抽水进水厂统一消毒、沉淀、过滤,最后泵送至用户家中,其中主要用到以下 6 种药品:1.HCLO 次氯酸,由氯库中的氯气加入到水中生成,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根据投加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加氯、后加氯。

图 1.氯库2.PAC 聚合氯化铝,溶液储存在加药间,泵送至混合池与水充分搅拌,作用是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效果。

3.O3 臭氧,由 O2 氧气放电生成,强氧化剂,作用是杀菌消毒,溶裂藻类细胞,降低其含量。

按投加位置可分为预(前)臭氧、后臭氧投加点。

使用臭氧进行水处理的优点很多,比如杀菌效果佳,稳定性差易分解,不存在有毒残留物,但大量的使用带来了问题,比如腐蚀金属管道,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一定量的溴酸盐,你也知道的,这是潜在致癌物,水厂目前应对方法是使用一定量的H2O2 来处理,后面会提到。

图 2.氧气罐汽化器即使在夏天也是结满冰霜图 3.臭氧发生器(氧气通电产生臭氧)图 4.池内臭氧投加点4.H2O2 双氧水,强氧化剂,有杀菌消毒的能力,但主要用于应对溴酸盐,加入水中后与O3 形成竞争关系,避免形成溴酸盐,常在水质较差的月份添加使用。

净水厂的典型工艺流程

净水厂的典型工艺流程

净水厂的典型工艺流程
1.水源地水质预处理:对水源地进行预处理,如自然沉淀、筛网过滤等,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2. 水泵进水:使用水泵将处理后的水送入净水厂。

3. 絮凝池处理:加入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等),混合搅拌后使水中的小颗粒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并沉淀到底部。

4. 澄清池处理:将絮凝池处理后的水送入澄清池,使水中的颗粒杂质继续沉淀,从而使水更加清澈。

5. 滤水处理:将澄清池处理后的水送入滤水池。

滤水池中通常会使用多层滤料(如石英砂、活性炭等)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浊度、异色等。

6. 加氯消毒: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水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使用氯气等消毒剂对水进行处理,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7. 净水出厂:消毒后的水送入出厂水箱,等待供应给居民使用。

以上就是净水厂的典型工艺流程,不同的净水厂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 1 -。

净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净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净水处理厂工艺流程一、引言净水处理厂是为了将水源中的污染物去除,使水变为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过程。

该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与絮凝、沉淀与过滤、消毒等环节。

本文将逐一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工艺流程。

二、预处理预处理是净水处理厂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将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杂质去除,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预处理包括格栅除渣、砂石滤除、调节pH值等环节。

1. 格栅除渣格栅除渣是将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通过机械方法去除的过程。

通常采用机械格栅设备,将水流引入格栅,格栅上设有细密的网格,可以阻挡大颗粒悬浮物,而让水流通过。

2. 砂石滤除砂石滤除是通过滤床将水中的细小颗粒悬浮物去除的过程。

滤床由不同颗粒大小的砂石层组成,当水流通过滤床时,大颗粒悬浮物被砂石滤除,而干净的水则通过。

3. pH值调节pH值调节是为了控制水的酸碱度,使其符合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通常采用加入酸碱调节剂的方式,根据水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接近中性。

三、混凝与絮凝混凝与絮凝是为了将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于后续的沉淀与过滤。

混凝与絮凝包括添加混凝剂、搅拌混合、絮凝体形成等环节。

1. 添加混凝剂混凝剂是一种能够与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聚集成絮凝体的物质。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等。

根据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适量添加混凝剂。

2. 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是为了使混凝剂充分与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接触,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通常采用机械搅拌设备,将混凝剂均匀投加到水中,并对水进行充分搅拌。

3. 絮凝体形成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混凝剂与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这些絮凝体会逐渐增大并沉淀到水中,净化水质。

四、沉淀与过滤沉淀与过滤是将水中的絮凝体和残余悬浮物进一步去除的过程。

沉淀与过滤包括沉淀池、过滤设备等环节。

1. 沉淀池沉淀池是用于沉淀絮凝体的设备,通常采用大型沉淀池,静置一段时间,让絮凝体自然沉淀到池底。

净水厂工艺流程

净水厂工艺流程

净水厂工艺流程净水厂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自然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消除污染物、改善水质的目的的设施。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才能最终得到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净水。

下面将介绍净水厂的工艺流程。

首先,原水进入净水厂后,经过预处理工艺,包括过滤、混凝、絮凝等步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铁锈等杂质。

这些工艺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为后续的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接着,经过初次沉淀,将水中的悬浮物和絮凝物沉淀到底部,再进行上清液的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

然后,进入混凝沉淀工艺,通过给水加入絮凝剂,使细小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分离。

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胶体颗粒和大分子有机物,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净化程度。

随后,进行过滤处理,通过过滤介质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微生物、胶体颗粒、有机物等,提高水质的纯净度。

再者,进行消毒处理,通过加入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杀菌,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最后,进行净水调整,对水的PH值、硬度、溶解氧等指标进行调整,以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要求。

在整个净水厂的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水质的净化处理。

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净水质量。

因此,净水厂的运行管理十分重要,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净水质量达标。

总的来说,净水厂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精准配合和严格管理,才能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净水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清洁、健康的饮用水。

水厂净水工艺归纳

水厂净水工艺归纳

自来水厂净水工艺本归纳说明就水厂的细节工艺流程逐一说明。

按传统水厂净水基本工艺流程第一节 取水工艺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特种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有岸边式、河床式、竖井泵房式和斗槽式等。

而大多数采用比较多的是岸边式和河床式。

1.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1.1.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床稳定,岸坡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

其构成是:取水头部、进水管、吸水间和泵站。

(1)取水头部 其要求是:①避免吸入泥沙;②不引起附近河床的冲刷;③避免其进水口被水内冰堵塞;④不被船只、木排及流冰撞击;⑤便于清洗。

其设计要求:①具有合理的外形;②取水头部进水口的位置适当,其上缘在最低水位以下0.5~1.0,冰盖底面以下0.2~0.5m ,其下缘高出河底1.0~1.5m ;③进口水流速度适当。

其类型有:喇叭管、蘑菇型、鱼型罩、箱式、墩式、斜板式、活动式。

箱式取水头部由周边开设进水孔的钢筋砼箱和设在箱内的喇叭管组成。

进水孔总面积较大,能减少冰渍和泥沙进入量。

适用于冬季冰凌较多或含沙量不大,水深较小的河流上采用,中小型取水工程用得较多。

中南地区含沙量较小的河流上箱的平面形状:圆形、矩形、棱形。

(2)进水管进水管有自流管与虹吸管之分,其自流管取水: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自流,工作较可靠,水中含沙量较高时,为取得含沙少的水可在集水间壁上开设进水孔,可设置高位自流管。

适用于自流管埋深不大,或可以开挖隧道;而当河水位高于虹吸管顶时,无需抽真空即可自流进水;当河水位低于虹吸管顶,需先将虹吸管抽真空可进水。

虹吸高度2—6m 。

适用于河滩宽阔,河岸较高,且为坚硬岩石,埋设自流管需开挖大量土石方,或管道需要穿越防洪堤时可采用虹吸管。

优点:减少水下土石方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缺点:对管材、施工质量要较高,运行管理要求严,要装置真空设备,严密不漏气,可靠性不如自流管。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大类。

下面
将对这三类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理处理方法
1. 沉淀法:通过控制水流速度,使悬浮物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达到分离固液的目的。

常用的沉淀剂有石灰、氯化铁等。

这一方法适用于处理富含悬浮物的水源,如河水、
湖水等。

2. 过滤法:通过过滤介质(如石英砂、活性炭等)对水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

该方法处理效果较好,广泛用于水厂的预处理和后处理过程中。

3. 加热和蒸发法:通过加热和蒸发,使水中的溶解性物质蒸发,从而达到除盐和浓
缩的目的。

这一方法常用于淡化海水和处理含有高浓度溶解性物质的水源。

1. 氧化法:通过添加氧化剂(如氯氧化剂、臭氧等)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这一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含有较高有机污染物的水源。

2. 沉淀法:与物理处理中的沉淀法类似,通过添加化学沉淀剂(如铝盐、铁盐等)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一些溶解性物质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 人工湿地法:通过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一
些无机物质。

人工湿地法可以模拟自然湿地的水处理过程,对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有较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水厂处理工艺详解(业内人士的良心科普)
水是生命之源,水占人体组成的70%,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平均每天需水量2500ml 以上,可以说水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保障。

拧开水龙头,自来水缓缓流出,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随开随用的自来水究竟经过了哪些工艺流程才由江河湖海中流入千家万户,有时候流出的水像牛奶一样白,而且里面有大量的气泡,散发出消毒水的味道,要静置几分钟才恢复清澈,这些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又如何去辨别水质的好坏。

农村来的朋友可能知道,以前没有自来水,家里都有一口大水缸,父亲斜着身子,扁担吱呀呀,从池塘挑着水回家,倒进水缸后打上明矾静止一段时间缸底开始出现沉淀,这是农村最原始的水处理工艺。

后来,大家发现将水缸集中在一起,由专人统一打明矾,效率更高,于是水缸越做越大就成了水厂,更为高效的药品也逐步取代了明矾。

目前多数水厂采用的方法是从水源地抽水进水厂统一消毒、沉淀、过滤,最后泵送至用户家中,其中主要用到以下 6 种药品:
1.HCLO 次氯酸,由氯库中的氯气加入到水中生成,具有很
强的杀菌消毒能力,根据投加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加氯、后加氯。

图1.氯库
2.PAC 聚合氯化铝,溶液储存在加药间,泵送至混合池与水充分搅拌,作用是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达到净化处理效果。

3.O3 臭氧,由O2 氧气放电生成,强氧化剂,作用是杀菌消毒,溶裂藻类细胞,降低其含量。

按投加位置可分为预(前)臭氧、后臭氧投加点。

使用臭氧进行水处理的优点很多,比如杀菌效果佳,稳定性差易分解,不存在有毒残留物,但大量的使用带来了问题,比如腐蚀金属管道,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一定量的溴酸盐,你也知道的,这是潜在致癌物,水厂目前应对方法是使用一定量的H2O2 来处理,后面会提到。

图2.氧气罐汽化器即使在夏天也是结满冰霜
图3.臭氧发生器(氧气通电产生臭氧)
图4.池内臭氧投加点
4.H2O2 双氧水,强氧化剂,有杀菌消毒的能力,但主要用于应对溴酸盐,加入水中后与O3 形成竞争关系,避免形成溴酸盐,常在水质较差的月份添加使用。

溴酸盐是潜在致癌物,但受热易分解,不仅是自来水,市面上大多数瓶装水也存在,脱离剂量谈毒性毫无意义,为安心
一点,凉白开最卫生。

图5.双氧水投加系统
5.KMnO4 高锰酸钾,作用是氧化有机物、杀菌消毒,加多了水会变红,需严格控制用量。

6.PAM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仅用于污泥系统的平衡池,因为贵。

了解完水处理过程中的部分化学物品,现在有 3 个问题摆在面前:
水从哪里来?水到这里做什么?水到哪里去?
请系好安全带,前方飙车。

1.水源地- 取水泵房- 净水厂,一句话,高扬程,大功率水泵伺候,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三类水即可,选用水泵时考虑部分水头损失,根据用户需求量控制好进场水量。

图6.某地取水泵房
2.高锰酸钾- 预臭氧- 前加氯,其中高锰酸钾、氯气投加方法是在主进水管道上开孔设置投加点,将药物直接泵送至管道内与水混合,预臭氧有单独的构筑物,池体内部投加充分混合并且要将尾气回收破坏。

图7.预臭氧接触池
图8.臭氧投加装置
图9.氯气投加机
3.机械搅拌混合池,池内投加PAC 聚合氯化铝,搅拌机机械混合。

图10.水中呼啦圈即环形加药管,搅拌机就很明显了
4.絮凝平流沉淀池,折板式、回转隔板式都有,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在此絮凝沉淀,特殊的构造将增加水流长度、增大接触面积与时间、增加碰撞概率、从而提高聚合沉淀效果,上清液将通过集水槽流入滤池。

图11.折板式,上部遮阳以减少青苔滋生,效果一般
图12.回转隔板式
图13.沉淀池
图14.絮凝沉淀(雪花点)
那么有朋友问了,这一直絮凝沉淀水池不很容易脏嘛,难道定期洗池子吗?这时候就体会到这群水务工作者的智慧了,他们发明了刮泥机,移动的黑科技,沉淀于池底的淤泥无处藏身。

图15.刮泥机
图16.刮泥机
图17.刮泥机刮出来的泥水排至污泥系统
5.滤池(普快2 座,V 型1 座),经过絮凝沉淀后的水进入滤池,滤料是石英砂,可以过滤掉水中的悬浮物。

图18.滤池
6.提升泵房,普通砂滤池处理过后的水势能较低,无法通过重力流入臭氧接触池及活性炭滤池,在此需要借助提升泵获得较大的势能,以便顺利完成后续工艺。

图19.轴流提升泵(约2m 高,Q=4800m3/h,共 6 台)7.臭氧接触池,提升以后的水流入臭氧接触池,投加臭氧杀菌消毒,此阶段为后臭氧。

8.活性炭滤池,自上而下是2.2m 厚活性炭+0.5m 厚石英砂+0.2m 厚承托层,活性炭滤料能较大限度的提升水质,滤后水经管廊中央水渠汇流再分配至清水池。

图20.经过活性炭处理后的水很清澈,可以看到底,蓝绿色是折射的原因。

9.清水池- 吸水井- 二级泵房,清水池的水流入吸水井,二级泵房水泵随时待命,按下启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就通过市政给水管输送到了千家万户。

图21.二级泵房
以上是净水厂工艺流程,是不是感觉重新认识了自来水君,我们从头来对比一下水质的变化:
图22.原水进厂,无任何处理,浑浊发黑
图23.经过絮凝沉淀后的水,是不是稍微能接受了点
图24.即将输送至用户家里的水,干净卫生
但这不是全部,看完以后你是否想问:长期过滤的情况下,无论是石英砂还是活性炭必然会变脏,滤料里面夹杂的悬浮物如何清理?刮泥机刮出的污泥水去了哪里?
别急,我们先来引出两个概念:
反冲洗系统污泥处置系统先说第一个,过滤水在空间上是
自上而下流动,反冲洗系统则是自下而上,一般有水冲洗+ 气冲洗。

水冲系统的水来源于清水池,为什么用清水,感觉好浪费啊,这是因为你如果用脏水刷碗,是刷不干净的,即使外表干净了你也不敢直接拿来盛饭。

气冲则是由空压机将空气压缩吹入滤料底部,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带动滤料上下翻滚,进而将杂质清理出去,反冲洗后的水进入回收池,水质检测达标后可重新接入水厂主进水管,再走一遍以上流程,故名回收池,当然紧急情况下也能切换阀门流入雨水系统。

至于污泥处置系统,顾名思义是处理水厂产生的污泥水的。

主要是沉淀池刮泥机产生的,刮泥机排出的污泥水进入排水排泥池,再泵送至配水井,由配水井分配给浓缩池,污泥水在浓缩池中沉淀,上部含泥量低的水将排放至雨水系统,下部泥水含泥量太大,汇流至平衡池,再抽入至脱水机房的离心机,泥水分离,水由雨水系统排放,泥饼堆放在污泥堆棚定期清理。

图25.地埋式排水排泥池,地下池体,地表青青草原
图26.浓缩池与环形轨道刮泥机
图27.离心机
图28.正在清理的污泥堆棚
水厂的工艺管道、阀门错综复杂,不同的任务需要用到不同
的阀门启闭组合,而现在这些都可以用远程控制,不得不说,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以后的水处理工艺将会更加出色。

图29.水处理远程监控
净水厂的生产系统、反冲系统、污泥系统就简单了解到这里,水厂运营的重难点是在原水水质多变的情况下持续输出符
合要求的净水,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季节、气温、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水成分也发生改变,比如说夏季到来,藻类、微生物含量爆发,加入的氯气含量相应要增大,但增大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既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又不至于余氯过高,这些不仅仅靠的理论计算,更多的是无数水务工作者们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在此我向所有水务工作者致敬,是你们的努力造福了社会。

题图那个奇怪的蘑菇造型的建筑物很多朋友见过,这是水厂的标志,科技的进步让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至全部消失,以前的反冲洗工艺是先将水泵送至水塔顶部,储存较高势能,开闸以后利用重力反冲洗,现在的工艺都是直接用水泵反冲洗,不再经过水塔。

最后回到开篇的几个问题:
打开水龙头发现水像牛奶一样,这是因为停水检修时空气混入到管道内,再次供水时水压过大将空气压入水体,从水龙头放出时由于光线折射看上去成乳白色,静置两分钟即可,
无任何影响。

水体有84 消毒水味道,这是HCLO 的味道,为保证水体在市政管道中持续不受细菌污染,一般在送入用户家中前仍然加氯,水中有余氯(氯元素),也不用担心,这些都是水质监控的指标数据,剂量会被严格控制的,静置两分钟就没味道了。

喝水就是喝水,不能当营养品,也不能指望着补微量元素,缺铁多用铁锅炒菜,市面上的什么矿物质水、碱性水噱头大于实际意义,不一定比凉白开好。

正常自来水是无色透明的,如果水泛红,静置后有明显沉淀,大概率是因为管道年久生锈或破损后有泥沙混入,应及时向自来水公司反映。

- EN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