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

合集下载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工业革命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制作表格。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工业时代的成就,认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的思想。

2、通过探究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

二、教学方法1、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2、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工业革命3、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资料,以及课前搜集的工业革命的相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4、通过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P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我们讲过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而今天我们看到世界市场早已融为一体。

那么致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历史因素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2、讲授新课问题设置:首先哪位同学能根据图片分析一下,工业革命的含义是什么?(展示图片)设计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含义。

教师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方面进行提示。

教师归纳: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那么这场改变世界的革命首先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展示伦敦图片)想一想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不是中国。

此时的英国具有什么有利的条件?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以及小字部分,找出英国一下几方面的优势。

高中历史《1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1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认识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的思想。

(2)通过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

4、教学重点与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影响;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二、教学方法(1)启发诱导和自主探究相结合。

(2)合作探究和精讲点拨相结合。

(3)讲练结合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火车、汽车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

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索第二单元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含义,是学生对工业革命有初步了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导入:有人说东方的条件实际上比西方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偶然因素的介入改变了这一状况。

英国,之所以会发生工业革命,只是运气好而已。

提出问题:到底是不是如此呢?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合作探究,通过材料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英国,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有其历史必然性。

工业革命的成就,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学生回答,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点。

展示图片,学生加深认识。

教师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合作探究,给出答案。

教师补充讲解,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针对相应考点进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一、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进程;铁路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工厂制度,大企业时代;世界市场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阅读课文的辅助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大企业的评价教学方法。

图片材料:没有刀光剑影的革命——工业革命问题1:什么是工业革命概念: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一次大飞跃。

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问题2:为什么要进行工业革命必要性:市场的扩大,需要革新技术,从而促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问题3: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哪些条件条件:生产关系(政治前提)、市场(必要条件)、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国内外环境;一、)二、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时间:18C60S-19C40S(二)开始:英国材料1: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随着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热潮。

材料2: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专利法,当时称“垄断法”。

法案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问题4: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条件:A、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B、劳动力:推行圈地运动;&C、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D、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E、市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日不落帝国”);G 、立法:法律保障发明者的权利;(三)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蒸气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18C 中期-19C 上半期)最大成就交通运输采矿业冶金业棉纺织业发明创造发明家行业约翰·凯伊飞梭(引起连锁反应)达比父子焦煤炼铁法托马斯·纽可门蒸汽抽水机汉弗莱·戴维安全灯约翰·麦克亚当碎石路瓦特“万能蒸汽机”(蒸气时代)铁路、火车(铁路时代)乔治·史蒂芬孙富尔敦汽船图片材料:飞梭问题5:飞梭是什么工具它的发明有什么作用飞梭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业的连锁反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图片材料:动力革命——“工业城市之母”蒸汽机问题6:蒸汽机是如何产生动力的和传统动力相比有何优势它的发明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原理:通过消耗煤和水产生动力,使动力机、转动机、工作机组成一个机器系统;优势:受人控制,能随意移动;意义:工业城市兴起;(伦敦、曼彻斯特等)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图片资料: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机车:1814年,英国,汽船:1807年,美国,问题7:为什么说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有何意义成果——铁轨:冶金业、碎石路机车:蒸汽机、采矿业;车厢:机械制造业意义:见课本——运输、工业革命、旅行、社会生活。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革命的背景:农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扩大等。

2.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英国工业革命、欧洲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等。

3. 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革命、电力革命等。

4. 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制度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革命的相关概念、背景、历程、成就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前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2. 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农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扩大等。

3. 讲解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英国工业革命、欧洲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等。

4. 讲解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革命、电力革命等。

5. 讲解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制度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6. 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工业革命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工业遗址,直观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技术创新;(3)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合作能力;(2)运用历史分析法,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工业革命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辩证思维,认识到科技带来的利与弊;(2)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和发展过程;(2)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技术创新;(3)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工业革命中各项技术的创新及相互关系;(2)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深远影响;(3)如何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主要发明和技术创新;2. 案例分析法: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培养合作能力;4. 历史分析法: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主要发明和技术创新;3. 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4. 分组讨论:让学生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培养合作能力;5. 总结发言: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审视工业革命的影响;6.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信息搜集、分享观点等方面;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成就);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理解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合作探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工业革命中科学家们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通过对世界市场形成历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也有弊。

三、重点难点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难点: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届世博会图片(师:)莅临盛会的女王激动而不能自已,自豪感泛滥,她的感受也是当时整个英国的感受。

那为什么世间最璀璨的荣光会撒向英国,为什么第一届世博会由英国举办?(生答:工业革命)(师:)工业革命又是如何改变英国和世界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二)新授过程条件(学生阅读第一目正文第一段及其补充文字后,师问)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哪些条件呢?)1、前提: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板书)2、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迫使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板书)随着英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利润颇丰,特别是市场对羊毛的需求量增大。

所以当时农村的公地、荒地都被新贵族圈占起来用于养羊。

少数但更激烈的情况是,领主打破租约,强行收回佃农的份地,转而租给出价高的农场主。

农民就没有了土地,只好背井离乡,涌入城市,随时准备接受资本家的雇佣。

这就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3、资本: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师问)请同学们回忆前两节课学过的有关资本原始积累的知识,想一想,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有哪几个来源?(提示)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

4、技术知识: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牛顿力学为也机械发明准备了理论知识。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案课题: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2.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主要表现主要成就及意义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意义生产领域18世纪60年代英国大大提高了的功效。

英国英国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

在业和业,也出现了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动力突破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成就是人类由此进入“”交通领域在海上交通方面,它对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

1814年,人类进入了“”3.完成:4.工业革命的扩展:欧美国家纷纷效仿,5.工业革命的影响: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2.国家:3.最突出的特点:4.主要成就:①②③④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厂时代:(1)出现时间:(2)特点:2.大企业时代(1)时间:(2)原因:(3)著名大企业:(4)特点: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时间:2.方式:(1)国际贸易:(2)资本输出:(3)武力威逼:3、影响:1.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想一想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2.思考工业革命各项成就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结合教材,找一找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新特点?【重难点解析】1.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1)相似点: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合作探究3
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
过渡:皮特先生的一天
提问:从以上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导入下一标题
提出问题:
(1)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有哪些?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引导点拨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1)如果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人,你的身边会发生哪些变化?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片
(2)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总结补充。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播放电影短片《摩登时代》,导入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变化,
过渡:
阅读材料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请回答:分析上述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学生尝试思考原因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学生回答: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原料。
结合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分析原因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成果
观看电影短片《摩登时代》,总结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大企业出现的原因,表现,归纳大企业时代经济组织的特点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
1、社会背景(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雄厚的资本: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
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
丰富的资源及原料: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英国海外殖民地很多,原料来源十分充足。
海外市场的需求: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洲,市场不断扩大,商品需求增加。
(3)最终形成: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化学领域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他的再传弟子柏琴发明了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
(3)钢铁部门 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英国的贝塞麦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德国的西门—马丁的平炉炼钢法、英国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的碱性转炉炼钢法。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案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1)机器的发明
①棉纺织业 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
②冶金业 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
③采矿业 锁匠托马斯 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用于排干矿井里的积水;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明了安全灯。
2、 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两次工业革命成果、过程,创设情境,时空结合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成果对社会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
3、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的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次工业革命及大企业时代到来等部分内容。
4、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课前搜集的工业革命前后的相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联系的加强。从而加强对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代表性的发明及影响
工厂制的确立
(第二课时)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时代的到来 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
自由主义
工业时代的 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生产经营
经济组织 所有权与经营分离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到来 联合、规范
与政府关系密切
影响 国际化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自制教学课件。
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数据资料。 板书设计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课时)
工业革命的含义、原因(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代表性发明及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相比有何特点)
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的爆发需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保护。
(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2)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4)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方式 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武力威逼
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及表现教学过程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外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于是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电力的发明及应用 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5)电讯事业的发展 早在发电机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有线电报。在电气时代,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
(6)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在电力的生产上,发电、输电形成配套的生产系统,一大批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变压器等相关器材的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电力的应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学重点、难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影响。
1、 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④交通运输业 工程师约翰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到处掀起开凿运河、疏浚河道的热潮。
(2)动力机器的革新: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工业布局的变化: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蒸汽动力的使用,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6)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二.进入电气时代
1.标志
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影响:一方面,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 __造成了冲击。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以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展。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2.突出特点
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3.主要成就
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具体表现为:
(1)交通领域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分别在!##$年和!#%&年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