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天然气事故案例

天然气事故案例

天然气事故案例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下面将介绍几起天然气事故案例,以便引起大家对天然气安全的重视。

案例一,201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天然气泄漏事故。

201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波特琳市附近的一个天然气储存设施发生了严重的泄漏事故。

据报道,该事故导致数千人被迫撤离家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设施管理不善,导致天然气泄漏无法及时得到控制。

这次事故给当地居民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给天然气行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案例二,2019年中国大庆市天然气爆炸事故。

2019年,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天然气爆炸事故,造成多人受伤甚至死亡。

经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小区天然气管道老化、管理不善导致泄漏,最终引发了爆炸。

这次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给社会各界敲响了安全警钟,引起了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高度关注。

案例三,2020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泄漏事故。

2020年,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处天然气加工厂发生了严重泄漏事故,导致数十人中毒,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据初步调查,事故是由于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引发的。

这次事故再次提醒人们,天然气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也对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几起天然气事故案例,充分说明了天然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要防范天然气事故,需要加强对天然气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天然气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天然气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高度重视天然气安全问题,不断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天然气的安全生产和使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对天然气安全的关注和重视,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LNG事故案例例

LNG事故案例例

LNG事故案例例LNG(液化天然气)事故往往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以下是一些有关LNG事故的案例:1.2004年,墨西哥,普埃布拉:一辆载有LNG的卡车发生爆炸,导致31人死亡和130多人受伤。

该事故的原因是卡车的刹车故障,导致车辆失控并与隧道墙壁相撞。

2.2005年,法国,阿尔苏斯:一座LNG储罐发生爆炸,导致2人死亡、22人受伤。

爆炸的原因是由于存放在储罐中的液化气体泄漏,导致火花引起爆炸。

3.2024年,美国,湾区:一座LNG储罐发生爆炸,导致2人死亡、7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由于储罐的过热,导致压力增加并引发爆炸。

4.2024年,中国,山东青岛:一座LNG储罐发生爆炸,导致至少52人死亡、136人受伤。

事故起因是在储罐附近发生火灾,并引发了储罐中的爆炸。

5.2024年,英国,英吉利海峡:一艘载有LNG的油轮在途中突然发生火灾并爆炸。

事故导致2名船员丧生,LNG泄漏至海洋中,并在附近的岸边引发大火。

该事故的原因仍在调查中。

这些LNG事故中的一些根本原因包括设备故障、温度过高、压力过大和泄漏等。

事故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和大量的毒气泄漏,给周围环境和人员带来巨大的危害。

LNG工业需要高度的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来应对潜在的事故,并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为了减少LNG事故的发生,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提高安全标准、加强培训和教育等。

此外,新技术的引入和设备的改进也有助于提高LNG工业的安全性。

然而,LNG事故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需持续努力来确保工业的安全性。

只有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强化管理并增强危机应对能力,才能降低LNG事故的发生率,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近期国内城镇燃气事故案例

近期国内城镇燃气事故案例

附件近期国内城镇燃气事故案例一、大连市一咖啡店发生爆炸疑因液化气泄漏10月6日晚10时50分左右,位于大连市中山区杏林街与爱华街交叉口附近的名典咖啡语茶突然发生巨响,近千平方米店的玻璃全部被炸飞,玻璃崩出去有20米远,几辆车也遭了殃。

市民孙先生就住在该店对面的居民楼,他听到爆炸的一瞬间发生了巨响,走到窗前一看,整个咖啡店的灯都熄灭了。

这时,他看到有人从咖啡店的窗户往外跳,有人从门口往外爬,场面非常混乱。

昨晚11时20分,记者赶到现场时,数辆消防车正在现场紧急救援,警察已将现场封锁。

店外,碎玻璃已将人行道铺满,周围居民纷纷跑下楼围观。

一位民警告诉记者,液化气泄漏后被店内的人发现,顾客纷纷往外跑。

目前看还没有店内用餐者受伤的记录。

爆炸的一瞬间,一辆出租车经过店外,巨大的冲击波导致出租车司机和车内的乘客受伤,一名路过的行人也被崩伤,目前几人正在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二、山东东营发生一起家用天然气爆炸事故10月16号上午,位于山东东营市东城的锦华小区第五区一栋临街居民楼忽然发生家用天然气爆炸,再次给我们敲响家庭用气安全的警钟。

这次事发的居民楼是锦华小区215号楼,爆炸的时间大约是上午9点10分左右。

据现场了解,爆炸没造成死亡,三名受伤人员正在医院治疗。

过火的居民楼三、四楼的窗口、外墙看上去黑乎乎的,地面尽是散落的玻璃碎片,有物业保洁人员在清扫。

现场的目击者说,爆炸的时候,声音巨响,脚下感到大地震颤,整个东单元的窗子全都变形,事主家的厨房防盗窗飞到了一道之隔、百米开外的小区楼前。

经过消防部门初步调查,可能是事主早上做饭时,忘记了关闭燃气阀门,造成天然气泄漏,再次点火时发生爆炸。

消防人员介绍,爆炸的威力很大,事主家当时有三人,女主人因为在厨房,受伤最严重,属于大面积烧伤,同时还被掉落的天花板砸伤,她家另外两人也被不同程度烧伤砸伤。

此外,附近11栋楼房都有玻璃被震碎,事主家楼上两户影响最大,室内家具都被震翻。

三、深圳龙岗一住户煤气发生爆炸导致两人烧伤10月19日上午6时20分左右,深圳龙岗区坪地鸿运一街18号一住户发生煤气爆炸,郭女士本想做早饭,结果连同11个月大的孙女一起被严重烧伤。

天然气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天然气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天然气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天然气站是将天然气从高压管道中降压、净化、计量、分配到用户的设施,是天然气输配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天然气的特性,如果管理不善或者操作不当,天然气站火灾事故可能随时发生,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天然气站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安全管理,对提高天然气站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案例1:横须贺市一家天然气站火灾事故2019年8月5日,日本横须贺市一家天然气站发生火灾。

据现场目击者介绍,当时他们看到一股冒着浓烟的火焰从天然气站冒出,随后引起爆炸。

火势迅速蔓延,引发了爆炸,火势凶猛。

经过数小时的扑救,火势得到控制,但由于事故火灾过程中有人员受伤,事故的具体原因和责任归属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分析:1.安全管理不到位:据横须贺市当地媒体报道,天然气站火灾事故发生前,该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漏洞。

比如,该站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不够全面,安全警示标识不清晰等问题。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对设备老化、泄漏等隐患缺乏有效排查和监控。

2.操作不规范:在天然气站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态度、技能、经验等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运行的安全稳定。

在这起火灾中,有报道指出操作人员可能在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存在操作错误,导致了爆炸的发生。

3.应急救援不足: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措施的不足也成为了事故扩大的原因之一。

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演练和应急预案,那么面对突发火灾事故,救援人员和设备无法迅速到位,火势得不到有效控制。

案例2:俄罗斯一家天然气站发生爆炸2018年11月,俄罗斯莫斯科地区东南部一家天然气站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大量房屋损毁。

爆炸发生时,火光冲天,随之传出巨大的爆炸声;附近的居民也都被震得手足无措。

分析:1.安全设备不完善:事后调查发现,俄罗斯这家天然气站的安全设备存在问题,比如泄漏探测器故障、自动切断阀失效等,无法有效预警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危险。

管道压力试验事故案例

管道压力试验事故案例

上海小洋山LNG管道气体试压爆炸事故案例2009年2月6日11:30上海液化天然气公司小洋山西门堂LNG天然气外输管道在做气密性试压时突然发生爆裂事故,试压管道口径为36寸,承担施工总包方是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台湾中鼎和五环科技组成的联合体。

上海小洋山LNG管道的爆炸事故,小洋山这条管道是上海第三条天然气输送的管道,在进行管道试压的过程当中,原来设计是15.6MPa,当压力升到12.3 MPa的时候发生撕裂性爆炸,造成1人死亡,15人受伤,死者属十四化建人员。

事故发生时,上海液化天然气公司小洋山西门堂LNG管道在做气密性试压,当施工方往管道内注入空气时,中间介质气化器突然发生爆裂和坍塌,超过500平方米范围内的管道被炸坏,一时间碎石块飞出几十米远,正在现场施工的许多工人在毫无防备之下,被飞起的石块和金属片砸伤。

事故导致一名工人身亡,15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

工程地域处在浙江,从事故处理属地化来说以浙江为主,但这件事引起了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

上海方面现在正在配合浙江有关方面,并聘请了全国和上海这方面的专家,正在进行事故调查。

一方面要把这一起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调查清楚,更重要的是如何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落实超高压、超低温条件下气源的安全措施。

根据GB50235-97对压力试验的规定则为:压力试验应以液体为试验介,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时,也可采用气体为试验介质,但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大于0.6MPa时,必须有设计文件规定或经建设单位同意,方可用气体进行压力试验。

如果是气体输送管道,管道应该采用气体试压是可以的,DN900的管道在管架上采用液体试压不合适。

关键是是否由建设单位同意,并经过计算确定安全合适的隔离措施和距离。

目前我们的装置规模越来越大,管道口径也无限制的扩径,由于现场试压条件的限制以气压代替水压实验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希望此事故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对待试压问题。

管道压力试验事故案例

管道压力试验事故案例

上海小洋山LNG管道气体试压爆炸事故案例2009年2月6日11:30上海液化天然气公司小洋山西门堂LNG天然气外输管道在做气密性试压时突然发生爆裂事故,试压管道口径为36寸,承担施工总包方是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台湾中鼎和五环科技组成的联合体。

上海小洋山LNG管道的爆炸事故,小洋山这条管道是上海第三条天然气输送的管道,在进行管道试压的过程当中,原来设计是15.6MPa,当压力升到12.3 MPa的时候发生撕裂性爆炸,造成1人死亡,15人受伤,死者属十四化建人员。

事故发生时,上海液化天然气公司小洋山西门堂LNG管道在做气密性试压,当施工方往管道内注入空气时,中间介质气化器突然发生爆裂和坍塌,超过500平方米范围内的管道被炸坏,一时间碎石块飞出几十米远,正在现场施工的许多工人在毫无防备之下,被飞起的石块和金属片砸伤。

事故导致一名工人身亡,15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

工程地域处在浙江,从事故处理属地化来说以浙江为主,但这件事引起了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

上海方面现在正在配合浙江有关方面,并聘请了全国和上海这方面的专家,正在进行事故调查。

一方面要把这一起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调查清楚,更重要的是如何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落实超高压、超低温条件下气源的安全措施。

根据GB50235-97对压力试验的规定则为:压力试验应以液体为试验介,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时,也可采用气体为试验介质,但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大于0.6MPa时,必须有设计文件规定或经建设单位同意,方可用气体进行压力试验。

如果是气体输送管道,管道应该采用气体试压是可以的,DN900的管道在管架上采用液体试压不合适。

关键是是否由建设单位同意,并经过计算确定安全合适的隔离措施和距离。

目前我们的装置规模越来越大,管道口径也无限制的扩径,由于现场试压条件的限制以气压代替水压实验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希望此事故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对待试压问题。

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3篇

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3篇

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3篇天然气安全事故案例3篇篇一: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2006年1月20日12时17分,某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仁寿运销部富加输气站发生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47人轻伤。

一、基本情况富加站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马鞍村4组,是集过滤分离、调压、计量、配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输气站场。

输气管理处两条干线威青线和威成线通过富加站,设计日输气量950X104m3/d,设计压力4. OMPa,其中威青线建成投产于1976年,威成线建成投产于1967年。

事故前威青线的日输气量为50X104m3,运行压力为1. 5, 2. 5MPao 事故发生时,该管段的日输气量为26X101m3>压力1. 07Mpa,气流方向为文宫至汪洋。

威青、威成线建成投产30多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建设发展,该地区已由一、二类地区上升为三、四类地区,管道两侧5米范围内形成了大量违章建筑物等安全隐患。

2003年该油气田分公司组织实施威成线三、四类地区安全隐患整改和威青、威成线场站适应性大修改造。

工程由某工程公司设计、某输气分公司承建、某监理公司负责监理。

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动工,原计划12月13日主体工程结束。

因从意大利进口的球阀推迟到货,变更计划为2006年1月19日进行威青线的碰口作业。

二、事故经过1月19 0 7时30分,开始施工,18时30分施工完毕;1月20日8时30分,组织从富加至文官方向置换空气;1月20日10时30分,完成置换空气作业,开始缓慢升压:1月20日10时40分、11时40分,作业人员两次巡检无异常。

压力缓慢升至1.07MP&,恢复正常流程。

12时17分,富加站至文宫站方向距工艺装置区约60米处,因①720输气管线泄漏的天然气携带硫化亚铁粉末从裂缝中喷射出来遇空气氧化自燃,引发泄漏天然气管外爆炸,因第一次爆炸后的猛烈燃烧,使管内天然气产生相对负压,造成部分高热空气迅速回流管内与天然气混合,引发第二次爆炸。

LNG槽车交通运输事故抢险案例及现场处置方案(讨论稿)

LNG槽车交通运输事故抢险案例及现场处置方案(讨论稿)

LNG槽车交通运输事故抢险案例及现场处置方案(讨论稿)LNG槽车交通运输事故抢险案例及现场处置方案(讨论稿)近年来,液化天然气(LNG)以槽车道路运输方式发展迅速,成为管道天然气供气的一种有效补充供气方式,扩大了供气范围。

但是道路交通事故率普遍较高,加之液化天然气又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液化天然气槽车运输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回顾了三起LNG槽车交通运输事故案例,最后介绍了面对LNG槽车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一部分 LNG槽车交通运输事故案例一、阳泉公司“3.25”LNG槽车事故抢险案例2015年3月25日11时,一辆LNG运输车(车牌号鲁YM320挂)驶经山西省阳泉市太阳高速(S45)盂县南高速出口匝道附近时,发生一起车辆侧翻交通事故,槽车储罐内装有约23.3吨液化天然气。

盂县消防支队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市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支援。

此时夜幕降临,救援难度增大,为保障安全,我公司向现场指挥部建议在现场设立排空区域,在周边300米实施严密警戒的情况下,我公司负责用低温软管将储罐LNG引入排空区进行排空作业并实时监控储罐压力、燃气浓度及风向。

排空作业从25日17时20分至26日早6时。

储罐压力下降至0.01MPa。

单位名称任务分工阳泉华润燃气负责排空作业,监控储罐压力(间隔十分钟),监测浓度、风向,随时报告现场指挥部。

盂县环保局负责检测排空区域周边大气情况。

盂县消防支队负责排空区域周边警戒。

太阳高速公路交警、路政处负责排空区域周边道路封锁、警戒。

26日早6时现场停止排空作业,抢险人员关闭事故罐体阀门,加装盲板,检测无天然气泄漏后,现场指挥部通知起重设备进入现场开始作业,先将事故车自带LNG气瓶吊至排空区排空,然后将车头吊走,最后对罐体进行吊正作业,以便为第二批次倒液做准备。

上午10时事故罐体被吊正,储罐压力升至0.1MPa。

在按照计划进行第二批次导罐作业时,由于罐体真空失效导致罐内残留LNG液温升至-90℃处于气液混合状态,设备无法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12000、2、19天然气燃爆事故案例2000年2月19日零时06分,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发生地下废弃天然气管线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56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42、6万元。

一、企业概况ﻫ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就是由山东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8月,在文留镇第二化工厂原厂址上独资建设得高硼硅玻璃企业,有三个车间,设有安全科、生产科等9个科室,其中发生爆炸得三车间共有职工128人,分三班运转。

ﻫ该公司第三车间位于生产区得东部。

三车间共有5#、6#两座玻璃炉窑,4座退火炉设计规模为年产8000吨玻璃拉管。

每座炉窑建有四条玻璃拉管生产线,有蓄热室、工作池、料道、风机、燃烧系统、电熔化等部门组成;其炉窑所需热能来源于燃烧系统与电熔化两部分产生得热量。

燃烧系统由供风系统与低压天然气(0、05Mpa)系统组成,车间用电为常规用电与电熔化用电。

车间内在5#、6#炉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长27、6米、深1、53米、宽1、23米得主电缆沟。

在5#、6#炉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长15、8米、深1、52米、宽0、96米得电缆沟。

东西与南北电缆沟相连接,连接处有一个1、2米*0、73米得人孔。

整个电缆沟上覆盖30厘米厚得水泥现浇层地面,共有北、中、西3个人孔。

ﻫ在第三车间建设前,公司发现地下有一条中原油田废弃得529毫米天然气管线,距地面0、77米。

在做5#炉基础时,该公司将废弃得529毫米管线进行了处理,割除20余米,其西北端口在车间外,东南端口距5#炉蓄热室东南角1、25米处,两端口均由三力公司焊工焊接盲板封堵。

二、事故经过ﻫ2000年2月18日晚10时37分,三车间电缆沟内可燃气体爆燃,将车间内电缆沟中间人孔与西侧人孔盖板冲开,车间主任张尤鹤发现后,一边派人通知领导,一边赶往配电室通知停电。

电工申英强与张尤鹤先后到三车间救火.公司领导接到通知后也相继赶到现场,组织人员继续扑救电缆沟内得火。

由于火源在电缆沟内,难于扑救,公司打电话通知文留镇政府,请求支援。

文留镇政府立即与中原油田采油一厂消防队联系,晚10时50分,油田采油一厂消防队赶到现场投入救火。

控制住火势后一名消防队员从中间人孔下到电缆沟内用水枪扑救电缆沟内得火,随着火势得减弱,瞧见电缆沟北墙缝隙处有火苗窜出.晚11时58分火被扑灭。

由于车间停电,供风系统无法运转,炉窑燃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公司员工为防止炉窑内高温玻璃液降温过快引起生产事故,按操作规程利用供气备用系统加热护炉。

2月19日0时06分,三车间5#炉东侧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2人,受伤59人,在送往医院途中又有一人死亡,抢救过程中,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三、事故原因分析ﻫ根据现场勘查及物证技术鉴定结果可以确定,529毫米管线在废弃时管道内存有残留天然气,在该公司三车间施工处理管线时又进入了部分空气。

由于电缆沟着火,火焰烘烤横穿电缆沟内得废弃529毫米管线外壁,使管线内温度达到了天然气与氧气得反应温度,管线内得天然气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致使管线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了废弃529毫米管线端口焊接盲板得承受压力,盲板炸飞,可燃气体冲出529毫米管线.由于5#炉蓄热室墙体得阻挡,喷出得可燃气体向上与反向扩散。

又因为管线内原来混入得氧气有限,从管道内喷出得气体中仍含有大量反应过剩得天然气体,遇炉窑明火再次发生爆炸,导致了这次恶性事故得发生。

因此,事故发生得主要原因就是:ﻫ1、三力公司在施工时对地下529毫米废弃天然气管道处理不当,盲板封堵焊接质量差,随着蓄热室周围温度升高,管道内残余得天然气受热升温形成正压,穿过其端口盲板焊接气孔进入电缆沟.电缆沟内积聚达到爆燃浓度,并沿电缆沟穿孔进入6#炉常规电控柜,6#炉常规电控柜内空气开关电热作用引燃天然气,就是造成电缆沟着火得直接原因.ﻫ2、由于电缆沟着火,火焰烘烤横穿电缆沟内得废弃得529毫米管线外壁1小时21分,使管线内温度达到了天然气与氧气得反应温度,放出大量热量,致使管线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了废弃得529毫米管线端口焊接盲板承受压力,盲板炸飞,可燃气体冲出废弃得529毫米管线,由于5#炉蓄热室墙体阻挡,喷出得可燃气体向上与反向扩散,遇炉窑明火再次发生爆燃,就是造成这次特大伤亡事故得直接原因.3、由于现场人员误认为电缆沟着火就是电缆短路起火,对废弃管道发生爆炸预料不到,在电缆沟发生火灾造成车间停电得情况下,当班职工加热护炉,未及时撤离现场,就是造成这次事故伤亡人数较多得主要原因。

事故2兰州石化分公司2002年8月27日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2002年8月27日,对于兰州石化公司就是一个刻骨铭心得日子,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至今记忆犹新,事故惨象历历在目。

17:10分,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环形东路,发生一起H2S气体泄漏导致人员中毒得重大事故.造成5人死亡,45人不同程度中毒,留给我们得就是永远得痛苦与恐惧。

“8、27”中毒事故就是兰州石化公司成立以来发生得最为严重得事故,事故教训惨痛,不仅给中国石油形象造成了严重得负面影响,也造成了恶劣得社会影响,今天,根据会议安排,对2002年8月27日炼油厂得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进行一次深刻剖析,希望能共同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不当之处,敬请领导与同志们批评指正。

ﻫ一、事故经过:2002年8月,兰州石化公司决定对炼油厂1998年停产得旧烷基化装置进行拆除.炼油厂烷基化车间为了确保旧烷基化装置得拆除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计划对该装置进行彻底工艺处理.在处理废酸沉降槽(容-7)内残存得反应产物过程中,因该沉降槽抽出线已拆除,无法将物料回抽处理,由装置所在分厂向公司生2002年8产处打出报告,申请联系收油单位对槽内得残留反应产物进行回收。

ﻫ月27日15时左右,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带领车间管理工程师程某、安全员锁某,协助三联公司污油回收队装车。

由于从废酸沉降槽(容—7)人孔处用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张某等三人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

在废酸沉降槽(容-7)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得规定,利用地下风压罐得顶部放空线将废酸沉降槽中得部分酸性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

酸性废油中得硫酸与含硫污水中得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得观察井口溢出。

ﻫ8月27日17时10分,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区环形东路长约40米范围内,有行人与机动车司机共50人出现中毒现象.17时15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总医院急救车到达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其中4名受伤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名受伤人员于9月1日经抢救无效死亡,45人不同程度得中毒,经济损失达250多万元。

ﻫ二、事故原因:ﻫ烷基化车间在对废酸沉降槽进行工艺处理过程中,由于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在废酸沉降槽(容-7)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得规定,将含酸废油直接排入含硫污水管线,酸性废油中得硫酸与含硫污水中得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得观察井口溢出。

这就是导致事故发生得直接原因。

ﻫ事故发生后,我们深刻剖析事故发生得深层次原因。

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公司在报废装置管理、员工培训与制度执行、安全环保隐患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

从中也反映出部分管理干部安全素质不高,对作业变更后方案得危害认识不足,车间管理人员违章指挥,鲁莽行事,贪图便捷;操作人员对含酸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会产生硫化氢得常识不清楚,业务技术不过关,这就是造成事故得间接原因。

ﻫ三、事故教训:ﻫ这起事故得发生,反映出我们公司各级员工特别就是部分领导干部没有真正将“安全第一”得思想深入脑海,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有效得落实,遵章守纪还没有成为广大员工得自觉行为。

同时,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标准不高,工作不细,管理不严。

事故教训极为深刻。

ﻫ1、安全防范意识差,贪图便捷盲目操作.炼油厂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等人在对废酸沉降槽进行工艺处理时,操作人员对含酸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会产生硫化氢得认识不清,安全防范意识差,业务技能不过关,没有掌握最基本得应知应会,可谓不知不会,无知无畏,对作业过程中得危害性认识不够,后果估计不足,贪图便捷,鲁莽行事,盲目操作,员工没有具备保证安全生产得基本技能。

在试通管线过程中,将含酸废油直接排入含硫污水管线,导致了事故得发生.2、制度执行不力,“三违"行为屡禁不止。

《兰州石化公司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兰州石化公司污水管理规定》及《烷基化装置操作规程》都明确规定,废酸渣不允许排入含硫污水系统,应送出装置综合利用或拉运到工业渣场进行填埋处理.规章制度都源于对生产实践,源于事故教训,就是用鲜血写成。

不遵守制度,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就一定要付出沉重得代价。

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作为车间第一安全负责人,无视公司制度与规定,有章不循,违章指挥操作人员将含废酸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导致了事故得发生.从中也暴露出公司基层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三违”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层层弱化,执行力差得问题。

3、安全监督不到位,不能有效扼止违章。

安全员锁某做为车间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对车间主任得违章指挥、操作人员得违章作业视而不见,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没有对违章现象进行及时得制止与纠正,而就是接受了违章指挥,也成为违章作业者。

暴露出公司安全监督体系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对安全监督人员得选拔考核不严,安全监督人员素质低,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造成安全监督人员没有能力发现与纠正违章现象。

ﻫ4、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实。

车间主任协助施工单位进行污油回收时,在蒸汽往复泵抽油不上量,无法按原方案进行污油回收操作得情况下,既没有对现场作业风险进行认真辨识,也没有履行必要得审批手续,就现场变更工艺处理方案,并组织操作人员实施,这说明公司在生产管理上存在方案执行不严,落实不够得问题.同时,公司生产运行处作为废油回收工作得审批单位,没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得原则,对含酸废油回收处理过程中得安全措施提出明确得要求,对装置处理现场只进行了简单得现场检查后,就批准了酸性废油回收申请。

说明公司管理方式粗放,管理上存在漏洞,部分领导干部“安全第一”得思想还没有入心入脑,在安全管理措施上还存在重视不足,落实不到位得现象。

5、变更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规避风险。

在进行污油回收前,车间编制了处理方案,对存在风险进行辩识,并制订了相应得防范措施.但在作业执行过程中,在蒸汽泵不上量得情况下,改变了处理方案,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如果在作业前分析出变更方案存在得风险,对变更可能导致得风险制订有效控制措施,就可完全避免事故得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