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七章---戴灼华
遗传学第二版戴灼华版复习重点合集

遗传学复习重点※绪论●性状(trait):可观察到或检测到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或行为特征。
●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生物性状世代传递的现象--子代与亲代相似。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己,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差异的现象--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同。
●遗传学经典定义: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与机制的一门科学。
现代定义: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由于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称为减数分裂。
●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s):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有性世代和一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就称为世代交替。
※第二章mendel定律●单位性状(unitcharacter):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纯合的基因型(homozygousgenotype):成对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基因型。
●杂合的基因型(heterozygousgenotype),或称杂合体(heterozygote):成对的基因不同。
●表现型(phenotype):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测交法:指把被测验的个体与纯合隐性亲本杂交。
●完全显性(completedominance):F1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非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dominance):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共显性(codominance):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戴灼华《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最新版

第2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习題餅I题坍*(1)他们第•个孩子为无尝味能力的女儿的概率是”&(2) 他们第个找干为右尝味能力的孩于的槪承圮3/4;(3) 他们第一个技干为冇士味能力儿千的糾率总3/忍b:他们的头两个孩于均为胡尝省的概率为9/16。
2 W:已血半乳栩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屮的哥哥有半乳糖症•屮I 上必然是致病基因携祁*. 而屮&现匸常.所以甲有2/3的可能为杂合体.乙初卜祖母忠冇半乳糖血症.乙的母亲必为杂合体.乙冇1/2 的可能为杂合休・二人结知每个孩子都冇"12的可能忠病.3題衛a:该病是莒染色体显件越亿初。
W为该系谱具旳常显性遗传病的所右转点:«1)患斉的叙亲之一是患者、⑵患者同胞中約1/2是患者.刃女机会相等;(3)衣现连代遗*“b:设致満星因为儿匸常星因命则诊家系各成员的町危星因型M图中所示4題斛a:系诰中各成员基I人I型见卜图b: 1/4X1/3X1/4=1/48ci 1/48d: 3/45题解:将红色、戏子房■镂蔓纯合体(RRDE)与黄色、单子房、烏曼纯合体(rrddTT)杂交.在巳中只选黄、収、应植株((rrD/T))。
而」1・4辽中至少要选9栋衣观如戏成的柚积分株收於H的种于。
次年.分栋疔播种选择无性状分离的株行•便朵所需黄、女.尚的纯合体.6題斛:正當情况:YY褐色(显件“ yy黄色(隐件)•屮仟很抚诃料饲养,YY褐色一黄色(发卞表甲模丐)W 为农型模码绘环境条卅的影响•足不遗传的c将该木刘星园型的黄色与止常黄色£不川含宦盐词料饲养的条竹卜•进彳「朵交•根据r代&型进彳丿判刚.如果于代全是褐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虬的是因空圮丫Y。
农现黄色址衣空模丐的结果.如來干代个为英色.说明所测淡色只蝇的革閃世是yy°无衰型模芻。
7迦解:a:设14 一个右效方案。
用乩川卩分别为aaBBCC. AAbhCC> AABBcc的三个纯合体朵交•培育优及纯合体afWc lh于三对隐性草因分散在二个亲本中。
遗传学戴灼华知识点总结

遗传学戴灼华知识点总结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因: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性的基本单位,是DNA上的一个特定序列,可以编码蛋白质或调控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结构,是基因的携带者。
不同的生物种类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特性的物质基础,最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基因组:基因组是一个生物个体或一种生物的所有基因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不同种群或种类之间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指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来的生物遗传规律,包括显性与隐性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传递是指生物个体将遗传信息从父母代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过程,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
遗传物质的表达:遗传物质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产生具体的表型特征。
这一过程包括基因的表达过程和基因的调控过程。
变异与遗传: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不同种群或种类之间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遗传学的方法遗传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遗传学实验、分子遗传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
遗传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包括杂交实验、突变实验、连锁实验、基因重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规律。
分子遗传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包括PCR、基因克隆、基因定位、基因敲除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新的生物种类。
遗传学的应用人类疾病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人类疾病的遗传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农业生产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改良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2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习题解1 题解a:(1)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无尝味能力的女儿的概率是1/8;(2)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有尝味能力的孩子的概率是3/4;(3)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有尝味能力儿子的概率是3/8。
b:他们的头两个孩子均为品尝者的概率为9/16。
2 题解:已知半乳糖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因为甲的哥哥有半乳糖症,甲的父母必然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甲表现正常,所以甲有2/3的可能为杂合体。
乙的外祖母患有半乳糖血症,乙的母亲必为杂合体,乙有1/2的可能为杂合体,二人结婚,每个孩子都有1/12的可能患病。
3 题解:a: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因为该系谱具有常显性遗传病的所有特点:(1)患者的双亲之一是患者;(2)患者同胞中约1/2是患者,男女机会相等;(3)表现连代遗传。
b:设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a,则该家系各成员的可能基因型如图中所示c:1/24 题解a:系谱中各成员基因型见下图b:1/4X1/3X1/4=1/48c:1/48d:3/45题解:将红色、双子房、矮蔓纯合体(RRDDtt)与黄色、单子房、高蔓纯合体(rrddTT)杂交,在F2中只选黄、双、高植株((rrD-T-))。
而且,在F2中至少要选9株表现黄、双高的植株。
分株收获F3的种子。
次年,分株行播种选择无性状分离的株行。
便是所需黄、双、高的纯合体。
6 题解:正常情况:YY褐色(显性);yy黄色(隐性)。
用含银盐饲料饲养:YY褐色→黄色(发生表型模写)因为表型模写是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不遗传的。
将该未知基因型的黄色与正常黄色在不用含银盐饲料饲养的条件下,进行杂交,根据子代表型进行判断。
如果子代全是褐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
表现黄色是表型模写的结果。
如果子代全为黄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
无表型模写。
7 题解: a:设计一个有效方案。
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的三个纯合体杂交,培育优良纯合体aabbcc。
遗传学第二版戴灼华版复习重点

遗传学复习重点※绪论●性状(trait):可观察到或检测到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或行为特征。
●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生物性状世代传递的现象--子代与亲代相似。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己,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差异的现象--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同。
●遗传学经典定义: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与机制的一门科学。
现代定义: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由于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称为减数分裂。
●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s):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有性世代和一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就称为世代交替。
※第二章mendel定律●单位性状(unitcharacter):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纯合的基因型(homozygousgenotype):成对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基因型。
●杂合的基因型(heterozygousgenotype),或称杂合体(heterozygote):成对的基因不同。
●表现型(phenotype):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测交法:指把被测验的个体与纯合隐性亲本杂交。
●完全显性(completedominance):F1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非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dominance):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共显性(codominance):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戴灼华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戴灼华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遗传学是一门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传递规律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生命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的进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遗传学课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习题和问题,而正确的答案和解析对于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遗传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和解析。
1. 问题:在一对杂合子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基因是完全连锁的,它们的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多少?答案:在完全连锁的情况下,两个基因的基因型比例是1:1:0:0。
解析:完全连锁是指两个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始终保持在一起,因此在杂合子的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0:0,即纯合子的比例为0。
2. 问题:在自由组合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双杂合子个体与一个纯合子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多少?答案:在自由组合的情况下,双杂合子个体与纯合子个体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解析:自由组合是指两个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因此在双杂合子个体与纯合子个体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即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3. 问题:在X染色体上,女性是如何进行性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的?答案:在X染色体上,女性是通过进行等位基因的配对和分离来进行性染色体的遗传。
解析:在X染色体上,女性是通过进行等位基因的配对和分离来进行性染色体的遗传,这与在自由组合的条件下进行等位基因的配对和分离类似。
通过以上习题答案和解析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在遗传学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遗传学第七章---戴灼华

MⅠ模式
第一次分裂分离(图示一种可能)
MⅡ模式
第二次分裂分离(图示一种可能性)
1、利用顺序四分子分析,同样可以进行两个基因的连 锁作图 nic(nicotinic acid)为烟酸依赖型 n ade(adenine)为腺嘌呤依赖型 a 2、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随机趋向,不考虑姐妹染色单 体趋向 3、两对基因的杂交实验,可产生(6×6)36种不同的 子囊型,归纳为7种基本的的子囊型
∵ PD多于NPD ∴n、a在同侧。
方法三:在n和a分别为MⅠ和MⅡ的情况下,对子囊数 与RF(•—n),RF(•—a)进行比较分析
已知 RF(•—nic)=5.05%,RF(•—ade)=9.3%,两者相 差不到一倍,若n和a各自独立地与着丝粒发生重组的话,则MⅡ 的子囊数也应相差不到一倍。但实际上,交换发生在着丝粒与a 间,n是MⅠ,a是MⅡ的子囊有90个;交换发生在着丝粒与n间时, n是MⅡ,a是MⅠ的子囊只有55个。两者相差悬殊,与计算的重 组值不相符合。
㈣在E.coli中有F因子的称为供体,F+; 无F因子的称为受体,F-。
㈤F因子分为三个区域 ①原点区域:转移的起点。 ②致孕基因(fertility gene)③:使它具有感染性,有一些基因 生成F菌毛蛋白,形成接合管,类似于“桥”,发生转移。 ③配对区(pairing region):F因子的这一区域与细菌染色体 中多出的核苷酸序列相对应,F因子可分别与染色体上这些同源 序列配对,通过交换整合到染色体中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
⑴归类——①分裂分离模式即MⅠ模式、MⅡ模式
序号
1
子囊型 +a
子囊型 +a
子囊型 n+
子囊型 n+
分离类 型 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这两种菌株杂交: 杂种子囊减数分裂的产物根据黑色孢子和灰色
孢子的赖氨酸缺陷型(lys-) × 野生型(lys+),排列 次序可有6种子囊型,其计数的结果:
子囊类型 1 2
3
4
5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目 105 129
7
5
10
16
分类 MⅠ MⅠ MⅡ MⅡ MⅡ MⅡ
∵ PD多于NPD ∴n、a在同侧。
方法三:在n和a分别为MⅠ和MⅡ的情况下,对子囊数 与RF(•—n),RF(•—a)进行比较分析
已知 RF(•—nic)=5.05%,RF(•—ade)=9.3%,两者相 差不到一倍,若n和a各自独立地与着丝粒发生重组的话,则MⅡ 的子囊数也应相差不到一倍。但实际上,交换发生在着丝粒与a 间,n是MⅠ,a是MⅡ的子囊有90个;交换发生在着丝粒与n间时, n是MⅡ,a是MⅠ的子囊只有55个。两者相差悬殊,与计算的重 组值不相符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
一、细菌/病毒作为遗传材料的优势
1、世代生活周期较短; 2、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 3、便于研究基因突变; 4、便于研究基因作用; 5、便于研究基因重组--接合、转化、转导、性导; 6、便于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乳糖操纵 子; 7、便于进行遗传操作。
细菌的质粒--独立于染色体外
三、着丝粒作图——染色体作图特例
*顺序四分子可记录着丝粒的行为,减数分裂Ⅰ 期着丝粒没分裂,减数分裂Ⅱ期着丝粒发生分 离。 *顺序四分子记录了减数分裂的过程。
材料:粗糙脉孢霉 有两种不同接合型的脉孢菌菌株: • 一种是能合成赖氨酸(lysine)的野生型菌株(记作 lys+,或+),该菌株成熟的子囊孢子呈黑色。 • 另一种是赖氨酸缺陷型(记作lys — 或—),这种菌 株的子囊孢子成熟较迟,呈灰色。
1、具有同源区域,能够发生交换 2、能够进行遗传重组现象如接合
①植物病毒 ②动物病毒 ③噬菌体 组现象
病毒
细菌
同源性较高,遗传重
(一)、细菌接合
细菌接合现象是美国微生物遗传学家J.莱德伯格 和美国生物化学家兼微生物遗传学家E.L.塔特姆于 1946~1947年在大肠杆菌K-12品系中发现并证实的。
所以,这两个基因不可能独自与着丝粒发生交换。 另外,从上表可见,在n与着丝粒发生交换时,a基因 也与着丝粒交换了,即n是MⅡ,a也是MⅡ共计96(=90 +1+5)个子囊。也就是说,同一交换使十/n出现MⅡ 型分离,也使十/a出现MⅡ型分离,101次中有96次, 证明了n和a的连锁关系是同侧
方法四: 若子囊数⑤=⑥,则为异臂; 若子囊数⑤>⑥,则为同臂。
5.05+5.2=10.25>9.3 由果蝇的三点测交的遗传分析中可知,造成这一结果的 根源是着丝粒—a基因间发生过双交换。 所以, 低估值=﹙②+④+⑥+½⑦﹚/﹙MⅠ+MⅡ﹚
=(1+5+1+5/2)/1000(子囊数) =(202+208-372)/4000(孢子数) =0.95%
所以 5.05+5.2=9.3+0.95=10.25
一、真菌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势 1、它属于真核低等单倍体:无显隐性之分,基因型直 接表现表型,所以,可以通过表型推基因型。 2、真菌只有一次减数分裂,较二倍体的两次减数分裂 更为简单。 3、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均有,且生活周期短。
二、四分子分析——生活史
1、四分子分析:对四分子孢子进行遗传学分析称为四 分子分析。 2、顺序四分子:第一个孢子来自于一条染色单体,第 二个孢子来自于这条染色单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第三、 四个染色孢子来自于前一条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的两 条姐妹染色单体。它的优点就是可进行着丝粒作图NPD
T
90
90
1
5
∴RF(•—lys)=½ MⅡ/﹙MⅠ+MⅡ﹚×100% ②四分子类型 亲二型(PD):即有两种基因型与亲本一样。 非亲二型(NPD):即有两种基因型与亲本不一样。 T型:四种中有两种与母本一样。 ⑵是否连续:亲本>>重组,PD>>NPD
⑶计算重组率 ⒈RF(•—n)=½ (④+⑤+⑥+⑦)/﹙①+②+ ③+④+⑤+⑥+⑦﹚=5.05% ⒉RF(•—a)=½ (③+⑤+⑥+⑦)/﹙①+②+ ③+④+⑤+⑥+⑦﹚=9.30% 此时该确定a、n是属于同臂还是异臂?
MⅠ模式:即在减数分裂Ⅰ期带有lys+的两条染色单 体移向一极,而带有lys-的两条染色单体移向另一极, 即lys+/lys-这对基因在减数分裂Ⅰ就发生分离。 MⅡ模式:由于lys+/lys-这对基因与着丝粒发生了一 次单交换,所以在减数分裂Ⅰ这对基因没有发生分离, 而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期,即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 离的的时期。
实验
A菌株:met-bio-thr+leu+thi+, B菌株:met+bio+thr-leu-thi- ①将菌株A和B分别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上,几天后没发现任何菌 落生长。
MⅠ模式
第一次分裂分离(图示一种可能)
MⅡ模式
第二次分裂分离(图示一种可能性)
1、利用顺序四分子分析,同样可以进行两个基因的连 锁作图 nic(nicotinic acid)为烟酸依赖型 n ade(adenine)为腺嘌呤依赖型 a 2、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随机趋向,不考虑姐妹染色单 体趋向 3、两对基因的杂交实验,可产生(6×6)36种不同的 子囊型,归纳为7种基本的的子囊型
⑴归类——①分裂分离模式即MⅠ模式、MⅡ模式
序号
1
子囊型 +a
子囊型 +a
子囊型 n+
子囊型 n+
分离类 型 类别
数目
MIMI PD 808
2
3
4
5
6
7
++
++
+a
+a
++
++
++
+a
na
n+
na
na
na
n+
++
+a
++
+a
na
na
n+
n+
na
n+
MIMI MIMII MIIMI MIIMII MIIMII MIIMII
方法一:确定n、a之间的重组率 n—a间的重组率可用公式:
∴5.05+5.2=10.25>9.3 ①由此,推测出a、n 属于同臂 ②由果蝇的三点测交的遗传分析中可知,造成 这一结果的根源是着丝粒—a基因间发生过双交 换。
方法二:看PD与NPD的频率 如果n、a在异侧上,则PD与NPD都是由双
交换形成,因而PD与NPD的频率相等。但是,上 表的实验数据显示,同处MⅡMⅡ的PD子囊数为 90,同处MⅡMⅡ的NPD子囊数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