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七章2019
遗传学第一至四章课件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负责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根据功能和结构特征,基因可分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编码RNA的基因。
总结词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负责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或RNA分子,从而影响生物体的功能。根据功能和结构特征,基因可分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编码RNA的基因,如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干扰基因等。
基因表达的启动调节
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节涉及对m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和蛋白质的修饰等方面的调节。
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节
表观遗传学调节是指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方式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表观遗传学调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基因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控。转录调控主要涉及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元件的作用,而翻译调控则与mRNA的稳定性、蛋白质的修饰等有关。
详细描述
基因的表达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控。在转录水平上,基因的表达受到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元件的调节,它们可以影响转录的起始和效率。此外,转录因子、miRNA等也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翻译水平上,mRNA的稳定性、蛋白质的修饰等也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这些调控机制对于细胞内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应对不同环境刺激时的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孟德尔遗传定律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对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产生影响。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
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体出现异常表型,甚至引起疾病。
连锁遗传
染色体上相邻基因一起遗传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遗传学各章试题库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库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方向一、《遗传学》各章及分值比例:(X%)(一) 绪论(3-5%)(二)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5-8%)(三) 孟德尔遗传(12-15%)(四)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5-18%)(五) 数量性状的遗传(10-13%)(六) 染色体变异(8-10%)(七) 病毒和细菌的遗传(5-7%)(八)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5-7%)(九) 基因突变(8-10%)(十) 细胞质遗传(5-7%)(十一) 群体遗传与进化(10-12%)二、试题类型及分值:(X分/每题):1.名词解释(3-4)2.选择题或填空题 (1-1.5)3.判断题 (1-1.5)4.问答题(5-7)5.综合分析或计算题(8-10)三、各章试题和参考答案:试题库第一章绪论(教材1章,3-5%)(一) 名词解释: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选择题或填空题:A.单项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魏斯曼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1900 (4) 19103.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1)J·Lamarck(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2)T·H·Morgan (3)G·J·Mendel(4)C·R·DarwinB. 填空题: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_____和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____与____(连锁、交换定律);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4.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遗传、变异和选择)(三) 判断题:1.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x);2.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将形成物种(L);3. 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将形成品种、品系(L);4.种质决定体质,就是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关系(L)。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二、可遗传的变异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 (1)诱发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3)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Ⅰ后期)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Ⅰ前期)3、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3)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育种方法小结秋水仙素作用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四、人类遗传病1、人类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2、人类遗传病类型(1)单基因遗传病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遗传学课件全部完整版

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识别mRNA 上的遗传密码,并根据密码子的顺序合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蛋白质。
基因突变与修复机制
基因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类型。这些突变可能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 的性状和表型。
基因突变的修复机制
生物体具有多种基因突变修复机制,如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等。这些修复机制能够识别和修复 DNA损伤,维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同时,生物体还具有一套完善的DNA损伤应答机制,以应对各种内 外源因素对DNA造成的损伤。
CHAPTER 03
遗传变异与进化论基础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
基因突变类型
遗传学课件全部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染色体与遗传信息传递 • 遗传变异与进化论基础 • 单基因遗传病分析与诊断方法 • 多因子复杂性状和数量性状遗传学基
础 • 现代遗传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CHAPTER 01
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
遗传学定义
与单基因性状的区别
多因子复杂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每个基因作用较小,且易受环境 影响;而单基因性状通常受单一基因控制,遗传效应显著。
研究意义
揭示多因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为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
数量性状遗传学原理
数量性状定义
01
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身高、体重等。
遗传基础
02
数量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每对基因作用微小,呈累加效应。
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涉及身体各个 系统和器官。
系谱分析法在单基因遗传病中应用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目录•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遗传规律与遗传图谱分析•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应用CONTENTSCHAPTER01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遗传学定义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基因突变、重组、进化,以及遗传与发育、免疫、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遗传物质基础:DNA与RNA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RNA核糖核酸,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DNA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基因表达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等过程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调控(如转录因子、启动子等)、转录后水平调控(如RNA剪接、修饰等)和翻译水平调控(如蛋白质磷酸化、去磷酸化等)。
这些调控机制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CHAPTER02基因突变与修复点突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03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和细菌。
01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等。
0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 修复DNA 损伤修复机制01020304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DNA 损伤,通过特定的酶直接进行修复。
通过核酸内切酶将损伤部位切除,再利用DNA 聚合酶和连接酶进行修复。
在复制过程中,当遇到无法直接修复的DNA 损伤时,可通过重组机制进行修复。
当DNA 受到严重损伤时,细胞会启动SOS 修复机制,通过易错复制方式快速完成复制过程。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人类遗传病

体
显性 隐性 显性 隐性
伴 Y 遗传
家族发病情况
男女患病比率
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相等
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
相等
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儿一定患病
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
儿子一定患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父传子,子传孙
患者只有男性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异常
O
XO、YO
YY
O
XXX XYY XO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考点二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1.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遗传咨询的过程。
答案 诊断→分析判断→推算风险率→提出对策、方法、 建议。
2.观察图示,比较羊水检查和绒毛取样检查的异同点。
两者都是检查胎儿细胞的 染色体是否发生异常 ,是细胞水平上 的操作,只是提取细胞的部位不同。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2) 导 致 上 述 男 孩 患 克 氏 综 合 征 的 原 因 是 : 他 的 __母__亲____( 填 “ 父 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_减__数__第__二__次___分__裂__分裂形成配
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
多基因 遗传病
① 家族聚集现象 ; ② 易受环境影响 ; ③ 群体发病率高
染色体异 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
常遗传病 胚胎期引起流产
相等 相等
考点一
核心突破
2020刘庆昌《遗传学(第三版)》第1-7章部分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孟德尔遗传4.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紫花×白花→紫花→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PP ×pp→Pp→3P_:1pp10.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若干株?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A的比例仅为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
14.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
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1)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2)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3)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些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根据(1)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或C为杂合型;根据(2)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和R均为杂合型;根据(3)试验,该株基因型中C或R为杂合型;综合上述三个试验,该株的基因型为AaCCRr15.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试决定在下列这三种情况可能有几种基因组合?(1)一条染色体;(2)一个个体;(3)一个群体。
(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即a1或a2或a3或a4。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即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
(3)十种都会出现,即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
遗传学课件遗传学实验-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3] Smith J, Johnson M, Levine A. Karyotyp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7, 91(6): 987-998.
附录:相关图表和数据
图1
人类染色体核型图谱
表1
染色体异常类型及临床表现
障碍等问题。
倒位
染色体倒位是指染色体局部发 生倒转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 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 题。
缺失
染色体缺失是指染色体部分缺 失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智力 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重复
染色体重复是指染色体部分重 复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智力 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机制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序 列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等现象,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智力障碍 等问题。
实验材料准备
准备好染色体标本、显微镜、染色剂、载玻片、 盖玻片、显微操作器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环境设置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无尘,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和湿度。
实验人员要求
实验人员应具备基本的遗传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标本制备
采用适当的细胞培养和固定方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遗传学课件-人类染色体核型 分析
目录
• 人类染色体介绍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 人类染色体核型异常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疾病 • 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 参考文献和附录
01
人类染色体介绍
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2-phage的性状:
❖
野生型: r+噬菌斑小而边缘模糊
❖
突变型: r-噬菌斑大而边缘清晰
❖ E. Coli的性状:
❖
B株突变→B/2株抗T2-phage
❖ phage 野生型h+:能侵染E. Coli B株,不能侵染B/2株
❖
突变型h-:能侵染E. Coli B株和B/2株两种
❖
h- r+ 噬菌斑小, 能侵B株和B/2株
❖
h+r- 噬菌斑大,只能侵染B株
❖
将两种phage杂交
❖ 将这两种phage双重侵染E. Coli B株(不能一先一后,必须是同时),这 两种phage亲本的DNA分子在宿主细胞内重组:可以形成四种基因型的 phage,接种在B株和B/2株混合培养基中,
❖
❖ 表现为:
❖
h+r- 半透明 大噬菌斑
❖ 枯草杆菌可以将DNA直接分泌到活细胞表面,更有利于转 化的发生
❖ 细菌细胞的转化 ❖ (一)供体DNA与受体细胞间的接触与互作
❖ 转化的第一步是供体DNA与受体细胞接触,并发生互作。受 体细菌细胞并非任何区域都允许外源DNA片段通过,而只是 在特定区域形成临时性通道,这种特定区域称为受体位点, 当供体DNA与受体细胞发生互作时,结合的部位就是受体位 点 。在受体细胞表面这种位点存在的数目是有限的,当 DNA分子浓度提高时,由于受到受体细胞受体位点的限制, 转化率也不会再提高,另外受体细胞还要处于感受状态,才 允许外源DNA进入受体。
❖ 转化率受转化片段的大小、形态、供体DNA分子多 少的影响,如肺炎双环球菌的供体DNA分子要有 800bp以上,枯草杆菌最少要有16000bp,否则, 达不到转化作用。
❖ 在供体DNA片段的数量较少时,转化率会随着DNA 分子的增加而提高,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如果足够 多时,受到受体位点数目的影响,也不会再提高。
❖
宜于进行遗传工程的操作。
❖
❖ §2.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 一、噬菌体的结构
❖ 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结构非简单,遗传学研究中应用最多是T噬菌 体系列,通常应用T1~T7。它们的结构大同小异,外貌似蝌蚪。
❖ ( 外P壳1和53内,含图的7-D4N)AT双偶链列分噬菌体(T2、T4、T6)头部呈六角形,为蛋白质 ❖ 子,头下的尾部包括一个 ❖ 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 ❖ 末端是基板,由尾丝及 ❖ 尾针组成,T偶列噬菌体 ❖ 将尾丝附着在E. Coli的 ❖ 表面,通过尾鞘的收缩 ❖ 将噬菌体的DNA注入 ❖ 到E. Coli细胞中。
❖
转化试验主要用3种细菌研究:
❖
1、肺炎双环球菌 2、枯草杆菌 3、流感嗜血杆菌。
❖。
❖ 不同类型的细菌在培养基中共培养可以形成重组型细菌,
❖ 如两个具有不同抗性的细菌群体混合培养 ,可以发现带有 双抗性的细菌。这主要是由于细菌裂解后,DNA留在培养基 中,其它细胞可以摄取这些DNA片断,使其本身的基因型发 生了变化。这种转化的发生,大约有1%的受体细胞可以吸 收外源DNA。
3.76cM
❖
RF 615151310% 0
2091
❖
= 6.16%
s
co
1
6.16cM mi
❖
3.76
6.16
❖ §3.细菌的遗传分析
❖ 细菌DNA的重组有四种方式:
❖
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
❖ 这几种方式的重组有三个共同点:
❖
①供体DNA单方向转入受体细胞。
❖
②供体DNA在受体细胞中都形成部分二倍体。
❖
10min便可繁殖一代。
❖ 2.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 :个体小,一般在 1µm 至几µm之间,操作管理方便。
❖ 3.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 :裸露的DNA分子(有的病毒为RNA分子),易受环境条
❖
件的影响而发生突变;单倍体生物,不存在显性掩盖隐
❖
性问题,显隐性突变均能表现出来。
❖ 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 :影印培养,易检出营养缺陷型突变,有利于从生化
❖ 是细菌病毒。 ❖ 目前人们对 ❖ phage了解 ❖ 较多,phage ❖ 的遗传物质 ❖ 分子结构, ❖ 又分为 ❖ 单链DNA、 ❖ 单链RNA、 ❖ 双链DNA ❖ 和双链RNA。
❖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 1.世代周期短: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20min可繁 殖一代,病毒更快,不到
❖ 噬菌体DNA注入细胞以后,对宿主细胞的影响不同, 通常分为两类:
❖ 1.烈性噬菌体:DNA注入宿主以后,快速复制, 组装成许多新的子噬菌体,并使细胞裂解,将噬菌 体释放出来,再重新侵染E. Coli细胞,这种途径称 为裂解途径。
❖ 2.温和性噬菌性:温和性噬菌体具有溶源性, 即不使宿主的细胞裂解,形成共生状态,随
❖ 结合在受体位点的DNA分子,经过很短时间即达到稳定状态,随后被细 胞纵向摄取,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并不受培养基中的DNA酶破坏,供 体DNA在受体位点被受体DNA外切酶或DNA移位酶将双链DNA分子中 的一条链降解,并利用降解产生的能量将另一条链拉入受体细胞。
❖
RFb.c = RFh.b - RFh.c 则为 h rb rc
❖
在这里实际测得RFb.c = RFh.b + RFh.c
❖
❖
∴ h 应位于rb及rc之间,排列顺序 rc-h-rb。
❖
那么ra在h基因的左或是右,答案是都可以,因为是环状的染色体。
❖
(见P156图7-8)
❖ 三、λ-phage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 进入裂解途径。
❖
❖二、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 赫尔歇将他研究的phage性状分为两类: ❖ 1.侵染E. Coli细胞时,细胞裂解形成噬菌
❖ 斑的形态,如斑的大小、斑的边缘清晰或
❖ 模糊。
❖ 2.为宿主细胞的反应,如宿主细胞的抗裂
❖ 解能力的不同基因型有不同的表现型。
❖ ❖
❖ T2-phage侵染E. Coli时:
❖ 和高等动、植物一样,phage也可以进行三点基因定位,原理同高等动、植物。
❖ 如凯泽(Kaiser, A·D,1955)的试验,对三个基因进行基因定位,这三个基因 是: S 突变体 产生小噬菌斑。
❖
Co1 突变体 产生中央不透明,周围透明的噬菌斑
❖
mi 突变体 产生微小(比S突变体更小)噬菌斑
❖ 将S Co1 mi × +++ → 结果见P156表7-3
24
h
r b
12.3 h
r c 1.6
h
❖ 那么, 这四个基因在环状染色体上可以有四种排列方式(P155下)
r
r
r
h
a
b
c
r
r
h
r
a
c
b
r
r
a
b
h
r
c
r
h
r
r
a
c
b
❖ ❖
是 列哪顺一序种:排 是列rch方rb还式是,h还r如c必rb,须R为F通b.此过c =需进R作一Fh步.rbc的+rRb实 F×验h.c来r为c确 r定brb,h,可rc求先得考R虑F值三。个基因:rb、rc及h的排
❖
③基因只有整合到环状染色体上才能稳定遗传。
❖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化:指受体细胞通过细胞膜从周围介质中直接吸收DNA片
❖
段,并整合到本身的染色体上,使本身的基因型和表
❖
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 转染:离体状态的噬菌体核酸改变受体的遗传组成。是转化
❖
的一种特殊形式。转染进入细胞的是完整的核酸,一
❖
把这块包着丝绒的木板分别印在各
❖
种不同的添加培养基因 上,分析各
❖
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成,在缺乏某种
❖
物质的培养基上不能形成菌落,或
❖
者添加某种phage能生长,即为某
❖
种缺陷型或抗某phage的突变型。
❖ 如,链霉素抗性突变性的筛选
❖ 二、病毒
❖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体积很小,但也有遗传物质,也可以 繁殖后代。病毒是靠寄生生活,根据宿主的类型又分为三种 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类。噬菌体(phage)
❖
角度来研究基因的作用。
❖ 5.便于研究基因重组 :细菌具有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可以进行精密的遗
❖
传学分析。
❖ 6.便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易于
❖
进行基因定位、结构分析和分离,基因的表达调控也
❖
适于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7.便于进行遗传操作 :染色体结构简单,没有组蛋白和其它蛋白的结合,更
❖ 莱德伯格(Ledeberg,J)等人设计的印影培养法就是鉴定
突变的一种方法:先将待测的细菌在母板培养基上培养成菌 落,母板上采用完全培养基,也不添加抗菌素和phage,突 变型和野生型均可繁殖,菌落培养成以后,用一 块比培养基
略小的木板,包上一层严格消毒的丝绒布,印在母板菌上,
❖
母板上的细菌吸附在丝绒布上,再
❖ P1-phage代表P类噬菌体, ❖ 这类噬菌体的DNA进入 ❖ 宿主细胞以后不整合到
❖ 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 独立存在和宿主共生。
❖ 这两类噬菌体的共同特点是不大量复制、转录和翻译,这类 噬菌体往往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基因表达,产生阻遏物,使 其它基因被关闭不能表达。
❖ λ-phage通过一些 ❖ 诱导因素如紫外线(UV)、 ❖ 温度改变、烈性噬菌体的 ❖ 诱导,可使关闭的基因 ❖ 表达,成为烈性噬菌体,
❖
般不整合到受体的染色体上。
❖ 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起转化作用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