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发布××××-××-××实施

××××-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2)

4.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 系统建设目标 (2)

4.3 系统管理范围 (2)

5 系统体系结构 (4)

5.1 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4)

5.2 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 系统技术要求 (6)

6.1 系统总体要求 (6)

6.2 软件技术要求 (7)

6.3 管理能力要求 (7)

6.4 性能要求 (7)

6.5 系统安全要求 (7)

6.6 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

本标准界定了本次技术规范系列引用的术语。

本规范适用于对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TU-T 建议M.3100 (1995):通用网络信息模型;

——ITU-T 建议X.731 (1995):状态管理功能;

——ITU-T 建议X.739 (1993):系统管理:测量对象和属性;

——ITU-T 建议X.741 (1995):安全管理功能;

——ITU-T 建议Q.822 (1993):性能管理功能;

——ITU-T 建议G.774 (1992):SDH网元管理信息模型;

——ITU-T 建议G.774.01 (1994):SDH网元性能监测;

——ITU-T 建议G.784 (1994):SDH管理;

——ITU-T 建议G.805 (1994):传送网通用功能结构;

——ITU-T 建议G.875 (1998) 光传送网网元层信息模型。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4概述

4.1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中国联通的传输网为三级结构,包括一干传输网、二干传输网和本地传输网(包括接入网),目前对这三级网络的管理也是采用分级方式。总部负责对一干传输网的直接管理;省分公司负责对省内传输网进行直接管理。

中国联通的传输网网络管理现状是一干传输网已实现了多厂商平台上的网络级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二干和本地网基本上采用各设备厂商提供的网元或子网管理系统来管理各厂商自己的设备,部分省市已经建设了资源管理系统。

目前的管理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分散监控、分散管理多厂家设备,操作复杂性高,缺乏统一、整体的全网网络级管理系统;

2)缺乏对全网资源、网络拓扑的宏观把握和数据分析,缺乏对全网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的手段

和宏观调控;

3)缺乏对全网运行状态运行、维护情况的宏观监控和数据分析,对传输网的运维属于被动式

运维,不能达到主动式运维和预防式运维的目标。

4)缺乏全网端到端电路信息的管理,缺乏对大客户VPN的管理;

5)缺乏对运维工作结合网络运行质量的综合统计分析数据支撑,对人员的考核缺乏科学和量

化的手段。

鉴于中国联通传输网的网管现状,有必要在中国联通建立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分级体系,通过网管系统对省际省内传输网进行统一的、全局的管理,从而提高联通传输网的整体运行维护水平,保证传输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4.2系统建设目标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1)在统一的界面中实现对多厂商设备传输网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2)实现对网络运行质量、运维工作的统一考核评估;

3)通过对全网资源的有效控制,使得传输网能够灵活地提供基于电路的VPN业务管理;

4)实现对全网资源的集中调度管理,以便提高网络维护质量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5)为全网范围内的管理维护人员提供统一的办公平台,使得网络的管理能够闭环进行;

6)对其它运行支撑系统提供接口,为整个联通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提供必要条件。

4.3系统管理范围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的管理范围包括:

一级干线传输网SDH系统;

一级干线传输网WDM系统;

二级干线干线传输网SDH系统;二级干线传输网WDM系统;

本地传输网SDH系统;

本地传输网WDM系统。

5系统体系结构

5.1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采用三级管理的方式,如图 1所示:

图 1中国联通传输网管理结构示意图

第一级网管系统命名为中国联通总部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完成对全网的宏观管理和监控。

第二级网管系统包括一干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已建设完成)、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分别完成对一级干线、二级干线和本地的直接管理和监控。同时向上提供管理接口(即接口2)给总部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根据目前的网管建设情况,部分省分公司已经建立了资源管理系统,则可再建设一套具有跨多厂家的告警、性能、配置管理等功能的网管系统,与原资源管理系统一起构成“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两个系统之间通过横向接口完成所需信息的交互(该横向接口待定)。

第三级网管系统指的是对于一些网络结构、网络容量、业务能力比较大的地市,可以单独建立地市级的本地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完成对本地网络的直接管理,同时向上提供管理接口(即接口3)给所辖的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

各级综合网管系统均应预留向同级的其它系统提供对外横向接口(即接口4),完成所需管理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和交互。

传输网的设备厂家提供的EMS或SNMS,完成对传输设备的监控管理,同时向上提供管理接口(即接口1)给相应的一干综合网管系统或省级/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对于部分地区传输设备的具体情况,也可采用综合网管系统直接连接网元进行管理的方式。

5.2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综合网管系统的实现依赖于各设备厂家提供的网管接口(接口1)。在传输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厂家对网管接口的实现参差不齐,导致所提供的网管接口的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网管接口提供方式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的传输设备厂家可能会通过其网元管理器(EMS)或子网管理器(SNMS)向上提供网管接口。

在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网管接口的选择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如果设备厂家能够提供满足功能的网元管理接口,可优先采用网元管理器(EMS)向上提供的管理接口;

如果设备厂家不能提供满足功能的网元管理接口,可采用子网管理器(SNMS)向上提供的管理接口;

当一种接口不能完全满足功能要求时,必须考虑采用多种网管接口的可能性。

5.3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指的是各“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和“一干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向“总部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提供的北向管理接口,用于满足“总部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对全网的宏观管理。

在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该接口的规定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规定统一的接口内容和信息表现形式,适用于所有“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

接口的开放程度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应可适应实际工程分阶段实施的要求。

接口的内容和信息模型应该完整的涵盖所管网络资源、状态的详细信息。

5.4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指的是“本地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向“省级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提供的北向管理接口,其内容与《部省级接口》内容应基本一致,在建设实际系统时应根据具体的本地网情况作适应性的增加或扩展。

5.5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指的各级综合网管系统在建设时应考虑适应未来发展的情况,预留出与其它系统的横向接口,该接口的规定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采用耦合度较松的接口实现方式,避免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采用成熟稳定的接口实现技术。

此接口待定。

6系统技术要求

6.1系统总体要求

a) 接入方式。

1) 支持近端接入和远程接入

2) 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

b) 连接方式。网管系统与被管系统之间采用DCN连接。

c) 安全可靠性。

1) 应提供网管数据的备份功能,包括自动和手工备份,需要时可将备份数据恢复。

2)应对无权操作人员进行限制,保证只有授权的操作人员才允许执行相应的操作等。

3)系统一年中停止服务的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天。

4)系统在设计时应保证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100天;

4) 应支持(1+1)热备用(Hot-Standby)配置。

5) 系统的投入、退出和异常停止后,不应影响它管理的EMS的正常运行,也不应影响传

输网络的正常业务。

6) 与EMS连接中断时,系统应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尝试重建连接,如连接失败应以告警形

式提示用户。

7) 用户界面程序异常停止后,不应影响服务器端和其他用户界面的正常运行。

e) 年份表示必须满足ISO8601的规定,使用四位十进制数表示年份。

f) 需要时间标记的事件,例如告警事件、性能事件、配置事件等的时间标记为网元时间,建

议以秒为单位。

g) 应提供打印设置和打印功能。

h) 应提供对EMS的仿真终端接入功能。

i) 所有界面应简洁、友好,操作简单,提示清晰,提供在线帮助。

j) 用户界面显示应采用中文,用户操作界面采用Windows界面。

k) 数据表示要求:

1) 根据需要可配备多个控制台和大屏幕显示屏。

2)对于网管的告警信息要采用多种手段表示,如声、光提示等。

3)应支持通配符查询。

4)对于同一功能,应提供多种方式的操作手段,如鼠标操作,热键操作等。

5)对于统计信息,应以报表或直观图形化方式(如直方图、曲线图等)进行表

示。

m)数据同步要求,应保证网管系统与被管网络数据的一致性。

n)时间同步的要求:应提供机制,保证EMS与NMS时间的同步性,以NMS时间为准。

6.2软件技术要求

a)可靠性:网管系统软件应具有处理各种非正常状态和事件的能力。

b)开放性:网管系统应采用多层开放体系结构,具有清晰的体系结构,对不同组网方式的网

络,无须进行专门的软件开发,并能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

c)分布性:网管系统应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d)可扩展性:网管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可以随网络规模的增长平滑扩展;NMS还应具

有后向兼容性,当NMS版本升级后,应能管理所有的EMS,同时低版本系统中的数据应自

动迁移到高版本系统中。

e)网管系统应支持对设备网管的平滑升级的适应性的要求,并能支持新的传输设备的引入。

f)应用软件结构、系统架构应与功能模块划分保持一致。

6.3管理能力要求

a) 网管系统可支持的图形终端不得少于100个。

b)网管系统可支持同时操作的用户数不得少于100个。

c)网管系统应可管理多个EMS。

d)网管系统所能处理的最大当前告警数目应不小于5,000个。

6.4性能要求

(1)告警响应时间: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网管系统的告警平均响应时间(指从网元发

生告警到NMS显示告警)不大于 20秒。在系统满负荷情况下,告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以上指标的150%;

(2)当网管系统采用双机备份时且为热备用的方式下,主用到备用的平均切换时间应小于10

分钟;

(3)存储能力要求:各种日志文件应至少能保存12个月的事件。

(4)时间精度要求:时间戳的精度为1秒。

6.5系统安全要求

网管系统自身应具备统一且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系统软件的安全运行,防止非法用户的闯入,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

a) 网管系统应对所接入的用户进行严格鉴权,包括对用户名称、用户密码和IP地址进行验证,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相关操作;

b)网管系统应具备系统访问日志记录和操作日志记录的功能;

c)对基于Web方式进行访问的用户,网管系统应通过设置防火墙(Firewall) 对外部用户的身

份、数据包和连接方式进行控制,防止对网管系统的非法访问、攻击和破坏;

d)网管系统应提供系统病毒检测与清除的手段。

6.6DCN要求

DCN用于在NMS和EMS之间传送网管信息,NMS应至少支持如下一种DCN的接入能力:

a)以太网;

b)DDN网(N*64Kbit/s 1≤N≤30,V.35接口);

c)2Mbit/s,G.703同向型接口;

d)X.25网;

e)其他已投入商用的数据通信网。

中国联通2017-2018年度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可编辑 中国联通2017年至2018年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综合配线架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7年

目录 1 概述 (2) 2 总体要求 (4) 2.1 总体结构描述 (4) 2.2 外观与结构 (4) 3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7) 3.1 机架功能 (7) 3.2机柜内部布局 (8) 3.3 光纤配线单元 (10) 3.4 数字配线单元 (13) 3.5 电源分配单元 (13) 3.6 综合布线单元 (15) 3.7 风扇模块 (15) 4 材料及防腐性能 (16) 5 环境条件 (16) 5.1 使用环境条件 (16) 5.2 检验环境条件 (17) 6. 抗震要求 (17)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7.1 包装 (17) 7.2 运输 (17)

7.3 贮存 (18) 8.质量保证体系 (18) 8.1 概述 (18) 8.2 质量保证系统和要求 (18) 8.3 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18) 8.4 生产能力及规模 (19) 9 保修期 (19) 10技术文件 (19) 11 技术建议 (20)

1 概述 1.1本文件为中国联通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综合配线架)。 1.2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为YD T1819-2008《通信设备用综合配线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用综合集装架(以下简称综合配线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适用于可安装各种无源或有源通信设备的集装架。 1.3 本规范对综合配线架的机架尺寸及对应安装空间、ODF单元、DDF单元、机架材料等提出要求,可实现DDF、ODF单元的互换。 1.4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5加注*号的技术指标为重要指标;加注★的技术指标为A类关键指标,未达到招标文件要求,按废标处理。 1.6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的应用场景为机房中落地安装。 1.7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包含电源、风扇和配线单元等附件,其中DDF模块、ODF 模块应与数字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中标准化产品通用。 1.8 设备厂商应提供(一年以内)检测以及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检验报告。 1.9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 1.10 入围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设备采购的设备厂商,按照本规范向中国联通集团提供设备时,应具备设备制造合法权力,不存在专利技术、授权等方面的争议。 1.11 投标方应对本文件的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各项条款进行逐条答复、说明和解释,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对于规范书中要求列举的条款,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进行列举,不得简单答复“满足”等,否则视该条款的应答为“不满足”。如果回答“部分满足”,需要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满足,哪些部分不满足,并说明原因。

中国联通“三化”服务管理系统移动办公应用3G APN网络租赁项目方案

附件2: 中国联通“三化”服务管理系统移动办公应用3G APN网络租赁项目方案 2012年11月

1.项目需求 根据“加快推动我区基层服务管理创新,积极探索街道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管理的新方法”的相关要求,我区全力推进街道社区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系统建设,并开发了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改革系统,目前,系统已在全区9个街道、59个社区、292个网格全面推广使用。 为提高网格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网格工作人员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处理问题,我区在三化系统的基础上,拟开发三化移动办公应用,实现移动事件报送、移动信息查询、巡查轨迹跟踪、视频对话、现场视频直播等功能。为做好移动办公应用的网络支持工作,需搭建3G APN网络,通过该无线网格,网格工作人员可直接在平板电脑上登录三化系统,进行移动办公。 2.3G APN业务概述 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国联通WCDMA适合数据传输业务的优势,利用联通的WCDMA无线、有线网络资源,满足我区三化工作需求,为三化移动办公应用搭建基于移动网的综合虚拟专网业务,拟使用基于WCDMA 网络的行业应用APN接入业务。 APN(Access Point Name),即“接入点名称”。 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开发适应本地市场需求的WCDMA行业应用APN业务接入平台,以实现基于联通WCDMA的政府虚拟专用网,安全访问政府内部信息资源,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指挥调度。 WCDMA APN业务是WCDMA业务的一个增强功能和高级应用。WCDMA为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的连接,WCDMA APN接入方式满足了政府的安全要求,实现了政府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安全访问政府内部信息资源。

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

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进行设备信息数据监管的综合设备管理系统。它联结各个生产、管理和决策部门的设备管理,为企业的设备信息管理建立一个集中的共享数据库,实现设备管理的一体化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够使各种点检、维修、备件、资材计划及维修合同预算等自动生成,用以完善各种标准,随时掌握设备的状态,实行有效的经济的维修,保持和改善设备的工作性能,减少故障,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功能投入率和精度保持率! 设备管理系统运行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PVI3000/1G/4x36G/1000/100M/15"; WEB服务器:PVI3000/2G/2x36G/1000/100M/15"; PC终端:PIII700/128K/10G/100/10M/15",WIN98/2000; 数据库平台:ORACLE、SQLSERVER、SYBASE等大型数据库; 服务器操作系统:WIN2000SERVER; 开发平台:TIB(DELPHI) 企业在生产、运营、试验等活动中所使用的机械、设施、仪器以及机具等设备资源需要持续、高效管理,在设备全程管理中,企业设备

管理重点在于设备信息化管理;维保计划的制定、执行与指挥调度;设备使用的可追溯型、设备运行与检修的实时掌控;设备维修费用的控制与管理;备件采购、消耗等过程跟踪管理……针对这些管理环节,设备管理系统软件能够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方案,满足客户设备管理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帮助企业运用技术、经济等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促进设备信息化管理改革、保证设备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和事故率、节能降耗,并对企业设备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设备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的设备标准、参数(如设备种类、品牌、配置、规格、型号等),以及企业资金预算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同时按照企业设备标准和各种参数(如用途、基本要求、质量标准等)进行评定,并基于审批意见系统自动提交上报设备采购计划。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设备统计数据、状态,自动制定各种设备管理计划,如:设备维修计划、设备保养计划、设备更新计划,使生产设备保持最佳使用状态,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该软件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包括在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当中,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促成各生产部门间相互连接、合作的纽带。无论是生产设备、仪器设备、网络设备等等,以及关于这些设备的选择、购买、使用、维修、更新、改造,都是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运营环节必不可少的部分。许多企业设

联通运维部门工作总结

联通运维部门工作总结 篇一:联通公司运维部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20XX年3月本人从vvv县分建维岗调入AAA 维护 站工作,在运维部经理和各部门主任的指导下,在部门领 导的高度指挥和全体员工的奋斗努力下,确保络运行 质量,加强了络维护的基础工作、络优化、大客户 支撑以及全年的安全生产,现对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1在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按照运维部要求结合 内控,每月认真审核维护站的发电油料及车辆油料,每周按时上报各项维护作业计划,加强对二干线路巡检的力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如有时间定期对维护员技能培训,按月巡检对基站设备运行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除尘,协调所有业主的电费能及时送达,专线和营帐有故障时我们要到现场处理,做整个维护工作紧紧围绕着以效益为中心、加强对客户、对市场的支撑力度,在今后的日子全力做好后台支撑工作。 五、安全生产:在工作中我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公

司负责、对自己负责,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为了保证基站的正常工作,我定期对基站、机房、线路、维护车辆进行彻底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整改。 六、尊重他人,团结同事 我们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只有搞好民族团结。 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公司不仅需要能单枪匹马实干的人才,更需要是的一个有着高度凝聚力与战斗力的精英团队。 20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 将继续提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组织工程项目的验收开通、遗留问题的整改工作,负责客户工程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及考核;继续提高络维护的质量、提高技术 维护水平、加强内控制度的学习、节约各项开支、细化工作到位、积极的配合各部门,协调好各项工作提高 络运行质量,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对我麦盖提分公司维护车辆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树立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全年安全生产,为新的一年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上是本人的20XX年度个人工 作总结,请公司领导审阅,如有不足之处,请给予建议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也越来越快地走近我们,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支柱。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又使得计算机网络本身运行的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向网络的管理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日趋繁杂,网络管理人员用人工方法管理网络已无法可靠、迅速地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无法满足当前开放式异种机互联网络环境的需要,人们迫切地需要用计算机来管理网络,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使信息安全,快捷地传递。于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了。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就是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就是收集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静态、动态地运行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做出相应的处理,以保证网络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从而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动态配置网络负载,优化网络性能、减少网络维护费用。 (二)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概括地说,一个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四个要素:管理员、管理代理、管理信息数据库、代理服务设备。 1.管理员。实施网络管理的实体,驻留在管理工作站上。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完成复杂网络管理的各项功能。网络管理系统要求管理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单个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 2.管理代理。网络管理代理是驻留在网络设备(这里的设备可以是UNIX工作站、网络打印机,也可以是其它的网络设备)中的软件模块,它可以获得本地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特性、系统配置等相关信息。网络管理代理所起的作用是:充当管理系统与管理代理软件驻留设备之间的中介,通过控制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库(MIB)中的信息来管理该设备。 3.管理信息库。它存储在被管理对象的存储器中,管理库是一个动态刷新的数据库,它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数据通信的统计信息,安全性信息和设备特有信息。这些信息、被动态送往管理器,形成网络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 4.代理设备和管理协议。代理设备在标准网络管理软件和不直接支持该标准协议的系统之间起桥梁作用。利用代理设备,不需要升级整个网络就可以实现从旧协议到新版本的过渡。对于网络管理系统来说,重要的是管理员和管理代理之间所使用的网络管理协议,如SNMP,和它们共同遵循的MIB库。网络管理协议用于在管理员与管理代理之间传递操作命令,并负责解释管理员的操作命令。通过管理协议的作用,可以使管理信息库中的数据与具体设备中的实际状态、工作参数保持一致。 (三)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ISO在ISO/IEC 7498-4文档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即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与安全管理。 故障管理:其主要功能是故障检测、发现、报告、诊断和处理。由于差错可以导致系统瘫痪或不可接受的网络性能下降,所以故障管理也是ISO网络管理元素中,被最广泛实现的一种管理。 配置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关系、监视和管理网络设备的配置情况,根据事先定义的条件重构网络等,其目标是监视网络和系统的配置信息,以便跟踪和管理对不同的软、硬件单元进行网络操作的结果。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光纤机械连接器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09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般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接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中国联通项目成功案例

中国联通项目成功案例 应用背景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2000年6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除日本外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初次发行。中国联通坚持“两新、两高、一综合”(建立新机制、建设新网络、采用高技术、实现高增长、发展综合业务)的发展战略,以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为重点业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益,迅速增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中国联通建设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电信企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出贡献。

uC(0ZtM-n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联通从总部到省市分公司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应用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生产支撑、市场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数据。这些数据有量大、分散、存储格式相异等特点,造成数据上报不及时、缺乏统一管理,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如何综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为各部门提供完整、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是目前当务之急。` G7v|a 1.1 需求背景 中国联通业务统计分析系统的委托单位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项目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省市分公司的移动通信业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数据、结算中心的结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集团总部的计划部、财务部、上市办建立统一业务信息统计分析平台。通过不同的分析角度为联通公司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用户发展、业务发展、收益情况、结算情况、市场竞争能力情况、营销管理情况、服务质量情况等信息。这与通过电话联系或其他人工

中国联通运行维护基本管理制度范本

中国联通运行维护基本管理制度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CHINA UNICOM

编委会 责任编辑:闫波 参加本手册编写工作的有:(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春雷、孔会平、马茹、马志荣、马亚丽、马勇、邓忠礼、王冲浩、王晓征、王小鲁、王军、王迎、王政宏、王大为、丛日刚、宁文湘、丘蕾、孙静、孙卫东、仝爱军、何振铮、李志刚、李闽一、李海平、李洁、江小波、刘闽、刘海、刘海舟、刘列平、许柏明、朱志鹏、朱颖、陈标、陈忠民、陈淑平、陈燕、吴小平、杨志刚、杨红梅、张东良、张、张新忠、张忆蔚、段华、范永安、金勋、罗希茵、罗剑、苗守野、武东峰、赵文革、赵宝库、赵愚、郭文章、郭永东、贾栓平、贾春梅、施小江、徐莉、袁琦、奚力生、徐文庆、唐志刚、修东明、崔秀胜、傅京、傅涛、黄慧媛、商冶、盛钟、章晓东、程敏、程锐、韩辉勇、韩守文、韩文善、谢玉莲、詹静维、裴伟、黎霞、穆俊伶、魏贵明 参加本手册审核工作的有:(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卫东、吕刚、宋丽梅、朱奇、杨力凡、钱蓓力、崔荣春

序 在公司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网络运行维护管理手册》即将出版了。手册的出版,无论是对进一步规范公司网络运行维护工作、提高全网运行维护水平来说,还是对在公司发展历程中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本手册包含《网络运行维护基本管理制度》、《网络运行维护质量指标》和《网络运行维护规程》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地总结了公司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实践经验,鲜明地突出了电信运营的特点和时代特征,密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反映了网络运行维护的工作要求和质量要求,丰富和发展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内容,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联通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运行维护是电信企业的竞争力之一。公司各级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和人员务必牢固树立“网络质量是市场竞争的基石”的观念,切实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

网络设备运维管理管理办法

欢迎阅读 网络系统运维管理制度 文档状态 2、贯彻我公司关于网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担负网络执勤、监控工作,掌握网络运行状况,及时处理网络故障; 3、在办公室经理领导下,根据需求严密、科学、合理地掌控网络的各项资源,如IP地址分配等; 4、定期分析讨论网络运行状态与运行质量,对比各项参数,排除潜在故障隐患,

提出网络改进意见; 5、保障我公司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服务器数据及其他重要数据的备份管理及技术文档的管理。 第二条运维人员的职责划分 运维管理保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 1 2 作原理,熟悉电源设备的技术指标、机房配电线路及供电情况;掌握机房安装配置的空调机工作原理和空调系统技术性能指标。熟悉空调系统设备的定期维护方法与步骤;在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排除设备疑难故障;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 第三条运维管理工作要求 1、每天两次进行机房巡视、网络运行状况及对外服务器服务状况监控;

2、按照规定的时段巡视机房,检查基础设备包括UPS电源的运行情况,记录其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并记录当时机房环境温度、湿度; 3、按照规定的时段查看路由、防火墙等关键系统运行情况,包括网络流量、带宽占用率等,重点检测关键设施,并记录; 4、按照规定的时段检查对外的服务器的服务状况是否正常,并记录; 5 机; 6 7 8 事; 9 10 不能自行解决的异常情况的时候。 第四条机房和工作间管理制度 1、爱护系统设备,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拆、改或挪作它用。 2、未经许可严禁在值勤系统设备上私自安装使用与系统无关的软件。 3、保持良好的机房工作秩序。维修工具、仪器仪表、资料和表报等放置整齐、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v1.1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OTN Equipment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V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OTN系统组成与结构 (4) 4.1 OTN系统的组成 (4) 4.2 OTN系统分层结构 (5) 4.3 OTN网络分域 (5) 4.4 OTN网络参考点 (5) 5 接口要求 (6) 5.1 OTN接口结构 (6) 5.2 OTN帧结构 (8) 5.2.1 OTUk 帧结构 (8) 5.2.2 ODUk 帧结构 (8) 5.2.3 OPUk帧结构 (8) 5.3 OTN开销 (9) 5.3.1 OTS、OMS 和Och的开销(可选) (9) 5.3.2 OTUk、ODUk和OPUk的开销 (9) 5.3.3 开销描述 (10) 5.4 维护信号 (11) 5.4.1 维护信号概述 (11) 5.4.2 OTUk维护信号 (12) 5.4.3 ODUk维护信号 (12) 6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1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2 比特速率和容量 (16) 6.3 OPUk虚级联 (18) 6.4 客户信号的映射 (18) 6.4.1 SDH业务 (18) 6.4.2 OTUk业务 (18) 6.4.3 以太网业务 (19) 7 OTN设备类型和基本要求 (19) 7.1 设备类型 (19) 7.1.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9) 7.1.2 OTN电交叉连接设备 (20) 7.1.3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 (21)

中国联通备案系统业务流程

中国联通备案系统业务流程 一、新增备案流程 联通网站备案业务流程 用户可以选择接入商代为备案和登陆联通备案网站自主备案两种方式。 1.选择接入服务商代为备案方式操作流程如下: 1.1用户找到提供网站接入的联通分公司,提供备案所需 的相关信息,申请网站备案。 1.2 联通网站备案受理人员对用户备案信息进行真实性 核对校验,核验通过后,由联通网站备案受理将用户备 案信息录入联通网站备案系统,并通过系统接口提交到

当地省管局网站备案系统。通过邮寄或者其他方式将备案真实性核验单送到当地管局。 1.3 当地省管局审核通过后,发放备案号、备案密码。备 案号和备案密码通过邮件和手机短信方式发放到备案用户提供的手机和邮箱中,同时联通网站备案系统通过接口方式下载到管局下发的备案号信息,留存到系统中。 1.4 当地省管局审核不通过时,将备案信息和拒绝理由退 回给联通分公司。联通网站受理人员通知网站主办者,进行信息修改再进行备案申请。 2.网站备案者自主备案操作流程如下: 1.1用户登录联通网站自主备案系统 http://124.65.49.12/beian/,注册备案账户,录入网站备案信息。 1.2用户找到提供网站接入的联通分公司,申请备案,联 通网站备案受理人员对用户备案信息进行真实性核对校验,核验通过后,由联通网站备案受理将审核用户录入的网站备案信息,并通过系统接口提交到当地省管局网站备案系统。通过邮寄或者其他方式将备案真实性核验单送到当地管局。 1.3 当地省管局审核通过后,发放备案号、备案密码。备 案号和备案密码通过邮件和手机短信方式发放到备案用户提供的手机和邮箱中,同时联通网站备案系统通过接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模板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 规范书

********************************************** 中国联通室分无源器件 采购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对投标方文件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对投标方的其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设备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备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测试及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设备抽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服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信经营分析系统中关键业务指标(KPI)的研究

电信经营分析系统中关键业务指标(KPI)的研究 曾帅,杨文川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 E-mail:bigheadzeng84@https://www.360docs.net/doc/553618110.html, 摘要:随着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业务支撑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各电信运营商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据仓库系统,并在该系统之上进行经营业务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应用展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但是随着应用支撑系统的不断增加和业务复杂度的提高,原有独立于应用的分散的分析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和将来的需求,企业决策者希望有一个统一直观的平台及时地去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于是建立起完备健全的关键业绩指标(KPI)体系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在建设各自经营分析系统时的重点工作之一,它满足了电信运营商对于进一步拓展自身业务、提高业务系统生产效能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数据仓库,经营分析,关键业绩指标,ETL,软件框架 1.引言 随着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业务支撑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据仓库系统。电信运营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必然要求业务支撑系统运营模式的转变,包括建设思路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转变和完善。另外,电信市场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不能单纯地依靠价格战来吸引更多用户,因此电信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经营分析能力,以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到较高的理性竞争分析层面,通过对关键业绩指标的深入分析和挖掘,给领导层提供有力的市场决策支持,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关键业绩指标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是公司重点经营行动的反映,并能有效反映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变化,该体系的成功建立能使高层领导清晰了解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操作的情况,使管理者能及时诊断经营中的问题并采取行动,能有力推动公司战略的执行,并为业绩管理和上下级的交流沟通提供一个客观基础,使经营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对业绩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方面,从而不断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 所以,电信运营企业为了推动公司价值创造,纷纷要求建立完善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企业管理决策者通过对诸如新增用户数、离网用户数、应收收入、欠费率等关键指标的监控,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为进一步采取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体系即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是电信经营分析数据仓库应用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子系统,属于电信运营商所有业务指标中管理决策者最关心的部分,对于运营商各部门业绩考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意义重大。 2.数据仓库结构 在数据仓库中数据存在着不同的细节级:早期细节级(通常是备用的、批量的存储)、当前细节级、轻度综合数据级(数据集市)以及高度综合数据级。数据是由操作型环境导入数据仓库的。相当数量的数据转换通常发生在由操作型级 别向数据仓库级别传输过程中。一旦数据过期,就由当前细节级进入早期细节级。综合后的数据由当前细节级进入轻度综合数据级,然后由轻度综合数据级进入高度综合数据级。数据仓库的结构如图1所示[2]:

中国联通分公司工程项目部内部管理制度

项目部内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公司项目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 主持本项目全部日常管理工作,对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全过程及结果负责。 2.项目部成员应遵守岗位职责,各施其职,依据项目经理安排和项目进度计 划开展工作,并做好工作日志,每天向项目经理发送当天工作完成情况及次日工作计划,每周向公司提交工作周报。 3.项目部作息参考集团上班时间,项目部应建立和保存考勤记录,每月定期 提交公司备案。 4.项目人员离岗需走请假流程,写明请假原因、请假天数等以留言的方式发 给项目经理,并抄送庄经理、邸总、事业部人力,否则作相应处理。 5.项目部应完整保持项目实施文件和质量记录,并建立台账进行管控,需监 理及建设单位签章确认的文件和记录,应在一周内完成,因特殊情况无法完成的,应做好记录跟进落实。 6.项目物资由专人进行管理,物资储存环境安全适宜,建立物资管理台账进 行管控,并完整保存物资的收发记录,台账不定期发送公司对账。7.项目部应监督工程队遵守项目文明生产施工制度,施工现场应做到工完场 清,垃圾不能随地乱倒,应运送至业主指定地点。 8.项目部办公现场应保持干净整洁,项目成员应自觉按值日表打扫卫生。 9.项目部人员做到节能环保,节约水电。 10.员工宿舍要整洁,保持卫生,要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 11.员工宿舍由项目经理统一安排,员工家属一律不能入住项目部。 XXXX有限公司

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项目施工前,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项目安全技术交底。 2.工程队新工人入场,需接受“安全生产三级教育”。 3.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佩戴好安全帽。正确使用个人劳保用品,如安全带等。 4.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相关机具设备,上岗前必须检查好一切安全设 施是否安全可靠。 5.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特殊作业配戴相应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6.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严禁在高空中没有扶手的攀岩物上随意走动。 7.刮八级以上大风禁止室外高空操作。 8.不穿拖鞋上班,不准酒后上班,禁烟区域严禁吸烟。 XXXX有限公司

设备台帐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618110.html, 设备台帐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立作者:孙建忠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05期 【摘要】设备台账是企业为了管理内部设备,掌握企业设备资产状况而设立的,它是反映企业各种类型设备数量、分布与变动情况的重要依据。而设备台帐的管理又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完整、详细的设备台帐记录是企业正常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建立一个设备台账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以此来加强对企业设备的网络管理。笔者在本文中就这一系统的设计与建立展开探讨。 【关键词】设备台账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设计建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各类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多的生产设备被引进来,这就使得企业的设备台账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越做越细。我们知道,设备台账具有动态的特点,每年、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天、每小时都有变化,传统的手工台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并且不能够随时随地查询修改。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科技全面普及的今天,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建立设备台帐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1],它可以方便企业内部人员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查询修改。 1 设备台帐电脑管理系统的特点 设备台帐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质上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按照软件工程方法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对程序与数据相分离技术的一次成功应用,真正实现了“固定资产数据库”的信息管理功能,能够较好的适合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设备台账管理需要。那么,这一系统都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呢?笔者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2]。 首先,该系统具有规范化的优势。在整个设备台账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会采用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关键字,对企业的各种设备资产实施统一编号管理,这样就使得企业的设备台账更显规范性。 其次,数据信息的输出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里的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进行数据查询时,可以输出到打印机上,也可以显示在电脑屏上,还可以发送到用户需要的邮箱里面,这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能够实现快速查询。我们知道,传统的手工台账如果要查询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但该系统不同,一旦数据输入电脑之后就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实现任意条件查询,这对台账管理人员来说是十分方便快捷的。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618110.html,(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2) 4.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 系统建设目标 (2) 4.3 系统管理范围 (2) 5 系统体系结构 (4) 5.1 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4) 5.2 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 系统技术要求 (6) 6.1 系统总体要求 (6) 6.2 软件技术要求 (7) 6.3 管理能力要求 (7) 6.4 性能要求 (7) 6.5 系统安全要求 (7) 6.6 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运维管理制度1.doc

中国联通运维管理制度1 中国联通运行维护基本管理制度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CHINA UNICOM 编委会 责任编辑:闫波 参加本手册编写工作的有:(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春雷、孔会平、马茹、马志荣、马亚丽、马勇、邓忠礼、王冲浩、王晓征、王小鲁、王军、王迎、王政宏、王大为、丛日刚、宁文湘、丘蕾、孙静、孙卫东、仝爱军、何振铮、李志刚、李闽一、李海平、李洁、江小波、刘闽、刘海、刘海舟、刘列平、许柏明、朱志鹏、朱颖、陈标、陈忠民、陈淑平、陈燕、吴小平、杨志刚、杨红梅、张东良、张、张新忠、张忆蔚、段华、范永安、金勋、罗希茵、罗剑、苗守野、武东峰、赵文革、赵宝库、赵愚、郭文章、郭永东、贾栓平、贾春梅、施小江、徐莉、袁琦、奚力生、徐文庆、唐志刚、修东明、崔秀胜、傅京、傅涛、黄慧媛、商冶、盛钟、章晓东、程敏、程锐、韩辉勇、韩守文、韩文善、谢玉莲、詹静维、裴伟、黎霞、穆俊伶、魏贵明 参加本手册审核工作的有:(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卫东、吕刚、宋丽梅、朱奇、杨力凡、钱蓓力、崔荣春 序

在公司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网络运行维护管理手册》即将出版了。手册的出版,无论是对进一步规范公司网络运行维护工作、提高全网运行维护水平来说,还是对在公司发展历程中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本手册包含《网络运行维护基本管理制度》、《网络运行维护质量指标》和《网络运行维护规程》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地总结了公司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实践经验,鲜明地突出了电信运营的特点和时代特征,密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反映了网络运行维护的工作要求和质量要求,丰富和发展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内容,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联通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运行维护是电信企业的竞争力之一。公司各级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和人员务必牢固树立“网络质量是市场竞争的基石”的观念,切实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 和效益意识,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宗旨,大力加强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项运行维护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大执行和检查力度,完善运行维护监督管理,把精细管理贯穿到维护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进而实现网络质量的全面提高,全方位地满足市场竞争需求,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运行维护是电信企业永恒的主题。在运行维护工作实践中,我们将会遇到诸多新的挑战和课题,需要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

IT设备综合管理系统

深 IT 综合管理系统 建 议 方 案

一、测试背景 XX单位信息化程度高、计算机网络结构较复杂,各种关键应用与重要数据愈来愈依赖于网络和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但XX单位目前的网络还较缺乏统一的IT综合管理维护工具与手段来同时保障网络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可靠运行。 本次测试需要对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的网络性能优化管理、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等设备或服务进行监管功能进行测试,以期确认该网管系统能否有助于XX单位综合业务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系统架构简介: 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架构包括对象层、对象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展现层、外部接口等。 系统框架图如下: 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的管理对象包括:基础环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

应用系统、业务系统、其他等,能够满足XX单位管理对象的要求。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的方式多种多样,支持主动轮询或被动接受的方式采集数据,支持标准的SNMP、Syslog、JMX、Telnet等协议的数据采集,支持数据库接口采集,支持应用API接口采集等多种方式,支持集成第三方管理平台组件进行数据采集,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相应的接口,将相应系统的信息纳入网络管理系统中,形成统一管理,满足XX单位对数据采集的需要。 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开放的数据存储平台sqlserver2000来进行网管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够保存三年以上的历史故障数据和性能数据以便生成相应的趋势分析报告;满足XX单位对数据存储的要求。 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能够针对告警事件提供灵活的过滤,提供对告警级别、告警类别、告警消息等配置的能力,告警划分成几种颜色,提供多种工具和方法定位问题的根源。能够满足XX单位对告警事件处理的要求。 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的性能数据采集能够支持秒级单位的采样周期。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能够提供原始采样频率的数据。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能够通过对性能数据的对比,生成相应的阀值告警事件;满足XX单位对性能数据处理的要求。 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通过Web访问的方式为用户展示物理拓扑结构,并通过物理拓扑结构为用户提供全网的性能和状态信息,并通过颜色表现表示出来,帮助用户及时发现网络潜在的故障隐患点,从而为用户提供管理数据的分析、诊断机制和运维管理流程,能够满足XX单位对数据展现的要求。 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标准的Syslog、Telnet、API等接口,可以将安全管理系统、相关环境的管理数据,纳入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中实现集中管理,能够满足XX单位对外部接口的要求。 二、上线目标 通过实施北塔IT设备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三个管理目标:1建设全面的监控管理平台2消除监控死角3 建设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建设开放、具有良好扩展性的IT管理平台。

中国联通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应急通信设备分册

中国联通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应急通信设备分册 运行维护规程应急通信设备分册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维护责任划分 (1) 第三章维护工作基本制度 (2) 第一节各级岗位责任制 (2) 第二节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3) 第三节包机与包电路责任制 (4) 第四节维护作业计划 (5) 第五节网管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5) 第六节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6) 第七节仪表和工具管理制度 (7) 第八节备品备件和材料管理制度 (7) 第九节天线工作人员安全操作制度 (8) 第四章设备管理 (8) 第一节通则 (8) 第二节设备管理 (9) 第三节设备大修更新 (9) 第四节配套、附属设备的维护 (9) 第五章设备和电路的维护 (10) 第一节通则 (10) 第二节设备和电路故障处理 (10) 第六章通信质量管理 (11) 第一节通则 (11) 第二节质量统计与分析 (11) 第三节质量监督检查 (12) 第四节质量考核、评定 (13) 第七章机房管理和安全保密 (13) 第一节机房管理一般要求及安全规定 (13) 第二节保密规定 (14) 第八章应急通信车辆管理 (14) 第九章卫星通信系统拨测管理 (15) 附表1:Ku频段车载卫星通信地球站 (16)

附表2:VSAT设备 (18) 附表3:海事卫星系统 (19) 附表4:便携微波设备 (19) 附表5:一点多址设备 (19) 附表6:数字特高频通信设备 (20) 附表7:车载GSM(900MHZ、1800MHZ)移动电话系统 (20) 附表8:短波自适应电台 (21) 附表9:1000线程控交换系统 (21) 附表10:柴油发电机组 (21) 1 附表11:应急通信机房空调设备 (22) 附表12:应急通信车 (22) 附表13:便携式电台 (23) 附表14:全球星 (23) 附表15:红外光无线传输系统 (23) 附表16:跳频微波 (23) 附表17: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23) 附表18:战备应急GSM通信系统 (24) 附表19:无线环路系统 (24) 附表20:会议电视系统 (24) 附表21:卫星通信系统拨测记录表及全国区号表 (25) 2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应急通信是国防交通和国家抢险救灾工作中的专业通信保障能力,是国家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紧急状态下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国民经济重要部门通信不中断的重要措施。 第2条应急通信的主要任务:战时配合现有通信网为党政领导机关实施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平时为抢险救灾、应付突发事件和重大国务活动、大型社会活动等提供应急通信手段;为通信网的改造、延伸等提供临时替代、支撑和补充;通过为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各界提供特殊通信服务,创造社会效益,并突显企业优势,树立企业品牌,为企业经营实现助力、推动、增效的作用。 第3条 1. 畅通; 2. 3. 4. 5. 第4条保证设备的电器性能、机械性能、维护技术指标及各项服务质量指标符合标准;保证设备完好、清洁,机房环境良好;合理调整设备,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器材和维护费用。全国各通信保障应急单位(包括机动通信局、机动通信队、应急通信保障队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保证应急通信系统的设备运行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