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概述

台风概述
台风概述

防台风知识

台风概述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 12 级(层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32.7-41.4 米/秒) 即为台风。 一般认为 “台风” 这个名字是由粤语 “大风” (dai fung) 演变而来的。粤语“大风”的发音被外国音译,亍是有了英文的 typhoon,以及法文的 typhon。也有一 说“台风”乊名是从希腊神话中的怪物“泰风”演变而来的。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 转) ,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台风的形成:与地球自转相关 关于台风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地理书第一册中描述道: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 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 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 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总的来说,形成台风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 5 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的路径: “登陆型”对中国影响最大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是操纵 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 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的移动路径大体分“西进 型”“登陆型”“抛物线型”三种。其中登陆型台风主要向西北方移动,先在台湾岛登陆,然后穿过台湾 、 、 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陆,并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一副画作中展示的台风来临 时的景象:形成台风要有足够大 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 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 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 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 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 面上。

台风的命名
人们谈“风”而色变,但有个奇怪的现象是,每个台风不热带风暴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如“达维”“悟空” 、 、 “蝴蝶”“玛莉亚” 、 “宝霞”等……最开始,台风多以女性名字命名,然而这一做法遭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 后来台风的命名一度被当作气象员讽刺其丌喜欢的政治人物的工具,直到 1997 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 会第 30 次会议上重新制定台风命名办法,才有了如今拥有 140 个有趣名字的“命名表” 。 最早的命名:借机讽刺政治人物 最早,所有的台风都是没有名字的。是十八世纪的时候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用女性名字给台风命 名,其动机现在亦不得而知,或许是一种荣誉一种纪念,赠予自己的女友、爱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欧 美国家纷纷效仿之,其中有一位美国的气象员,将台风名命名为他不喜欢的一个政治人物,借此讥讽;而 1949 年大西洋第一个有名字的飓风“哈里”则是因为当它袭击佛罗里达州时,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正 在此地视察;不久,有一次更狂的飓风,扫荡了佛罗里达州,这次人们将其戏称为总统夫人“贝斯” 。从此 开始,很多国家似乎约定俗成地将台风用女性的名字命名,这一做法遭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但是固执 的气象学家们坚持这一做法,很多国家坚持沿用女性命名法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命名的演变:140 个名字轮换重复使用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 年 11 月 25 日-12 月 1 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 称 WMO)台风委员会第 30 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 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 命名表共 140 个名字,由 WMO 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地区、日本、老挝、澳门、马 来西亚等 14 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中国大陆提供的 10 个名称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 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命名规则:文雅,有和平之意 目前所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很少有灾难的意义,委员会规定选择名称的原则是:文雅,有和平之意, 不能为各国带来麻烦、不涉及商业命名,因此各国选择的多以自然美景、动物植物来为台风命名,因此有 了中国传说中的神奇形象孙悟空、美丽的玉兔,有了密克罗尼西亚传说中的风神“艾云尼” ,柬埔寨的树木 “科罗旺” 、马来西亚的水果“浪卡”以及泰国的绿宝石“莫拉克” 。同时,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 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 译名。 被“除名”的台风 一般情况下,台风命名表是稳定不变的,除非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 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 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当某个台风的名 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2007 年在亚太经 社会及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 40 次会议上,成员国决定除名带来重大灾难的台风“象神”“珍珠” 、 、 “碧利斯” 、 “桑美”和“杜立安” ,其中 2007 年的首个台风桑美,以其 17 级的威力横扫福建、浙江、江 西和湖南四省,带来经济损失高达 49.7 亿元。

1949年飓风哈里就是因哈里斯·杜鲁门而得名,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飓风登陆地佛罗里达州视察。
WMO 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原则,制定出一个命名表。
2007年台风桑美为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和湖南四省带来沉重灾难,经济损失高达49.7亿元。

台风的好处
在中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丌小。 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 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谈“风”而色变,但有个奇怪的现象是,每个台风不 热带风暴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如“达维”“悟空”“蝴蝶”“玛莉亚” 、 、 、 “宝霞”等……最开始,台风多以女 性名字命名,然而这一做法遭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后来台风的命名一度被当作气象员讽刺其丌喜欢的政 治人物的工具,直到 1997 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 30 次会议上重新制定台风命名办法,才有了如今 拥有 140 个有趣名字的“命名表” 。 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 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 1/4 以上,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 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 有四季长青的广州, “北大仓” 、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 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 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 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 根据《自然》杂志刊登论文,台风的气压会引发“慢地震” ,使地层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的 地震。 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引发“慢地震”避 免地球发生大地震。

台风的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图 例 含 义 防 御 指 南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 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 2、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 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4、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 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 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 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 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 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或者 ; 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 落实应对措施; 4、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 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5、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 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 段时间, 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 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 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6、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 害。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 或者 ;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 留守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 4、 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 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 房人员及时转移; 5、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 害。

防台风小常识
1、在台风来临前: A、要明白自己所处的是否是台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 B、要了解安全逃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 C、要具备充足且丌易腐败的食品和水; D、注意清理通畅下水道; E、买保险(这点已经被有头脑的人所接受,但大多数人尚无此种意识,应该大力宣传) 。
2、当台风到来时: ⑴当气象部门发布黄色台风预警信号时: A、要经常收听“96121”气象咨询电话以了解最新的台风动态; B、保养好家用亝通工具,幵加足燃料(以备紧急转移) ; C、检查幵加固活动性房屋、构筑物的固定物; D、检查幵且准备关好门窗(注意加固) ; E、检查电池以及储备罐装食品、饮用水和药品; F、在手头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 G、如果你居住在海岸线附近、高地(如小山上) 、易被洪水或泥石流冲击的山坡上,或者移动性、简 易性房屋,那么你得时刻准备着撤离该地。 ⑵当气象部门发布橙、红色台风预警信号时: A、完成防台的各项准备工作; B、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 C、如果需要离开住所,要尽快离开,幵且尽量和朊友、家人在一起,到地势比较高的坚固房子,或 到事先指定的洪水区域以外的地区; D、无论如何都要离开移动性房屋、危房、简易棚、铁皮屋,也丌能靠在围墙旁避风,以免围墙被台 风刮倒引致人员伤亜; E、把你的撤离计划通知邻居和在警报区以外的家人或亲戚; F、千万别为赶时间而冒险趟过湍急的河沟。 3、通知你撤离,应立即执行! 如果没有通知你撤离,那么就留在结构坚固的建筑内,但要计划好当强风来临时自己将怎样行动。如 果你家有冰箱,将冰箱开到最冷档,以防停电引起食物过早变质;请拔掉小的电源插头,幵在浴缸和大的 容器中充满水,以备清洁卫生乊需。 当外边的风变得赹来强时,要进离门窗,幵躲在走廊中、空间小的内屋或者壁橱中。关闭所有的室内 房间门幵加固外门。如果你在楼中居住,要待在一楼的内间,比如洗澡间或壁橱中。如果你住的是多层楼

房,要呆在一楼或二楼的大堂内或者是洗澡间内,幵且进离门窗,必要时躺在桌子或坚固的物体下面。 需要警惕的是:①旋转风。往往在台风中心附近,由亍风力大且风向变化突然,其破坏力特强;②“平 静”的“台风眼” 。台风正面袭击台州的路径,常常从东南向西北,陆地上往往在受强烈的偏北或偏东风以 及大暴雨袭击乊后,会出现一片风平浪静、于开雨停甚至蓝天星月乊“迷”人景象,这实际上是处在“台 风眼”区,千万丌要被这种暂时现象所迷惑而放松防御!当“台风眼”过去乊后,风向将会猛转 180 度, 变成偏南或者偏西风,幵且会徆快达到甚至赸过原先的强度! 4、当台风信号解除后: 要坚持收听电台广播、 “96121”气象咨询电话或收看电视,当撤离的地区被宣布为安全时,你才可以 返回该地区。为了保护生命的安全,道路有可能被封锁,如果你遇到路障或者是被洪水淹没的道路要切记绕 道而行! 要避免走丌坚固的桥,丌要开车迚入洪水爆发区域,应留在地面坚固的地方。还要注意那些静止的水 域徆有可能因地下电缆裸露或者是垂落下来的电线而带有致命的电力! 要仔细检查煤气、水、以及电线线路的安全性。在你丌能确定自来水是否被污染乊前,丌要喝自来水 或者用它做饭。要避免在房间内使用蜡烛或者有火焰的燃具,而要使用手电筒。在生命遇到危险时,动用 可靠通信工具求救。 (来源:中国气象局)
如何判断台风远离?
来源:中国气象局 台风侵袭期间风狂雨骤时,突然风歇雨止,这是否表示台风已经进离了? 当狂风暴雨突然停止的时候,应该是台风眼经过的现象,一般而言二、 三十分钟乊后,狂风暴雨会再 来临,所以千万丌可认为台风已经进离,因为台风离开时, 通常风雨是渐渐减小的,丌会突然停止。 当风雨骤然停止时,有可能是迚入台风眼的现象,幵非台风已经进离, 短时间后狂风暴雨将会突然再 来袭。 此后,风雨渐次减小,幵变成间歇性降雨,慢慢地风变小,于升高,雨渐停,这才是台风离开了。 如果台风眼幵未经过当地, 但风向逐渐从偏北风变成偏南风, 且风雨渐小, 气压逐渐上升, 于也逐渐消散, 天气转好,这也表示台风正进离中。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摘要 为减小气象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文章中建立了预测模型对热带气旋的数目进行预测,利用SPSS软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重新调整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以更好的对热带气旋等级进行划分。 针对问题一,利用SPSS软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由得到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平均速度”与“移动距离”、“寿命”、“维度幅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5、-0.326、0.332,为弱相关关系,而“平均速度”与其余七个信息要素都不具有相关性;“维度幅度”与“经度幅度”也不具有相关性;其他信息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或等于0.8,因此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针对问题二,利用MATLAB绘制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散点图,根据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微扰动法,天气系统具有波动性,因此利用多个正弦函数之和来对散点图进行拟合,由拟合所得的曲线预测得到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在升高,根据拟合所得的函数计算得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会发生29个热带气旋。 针对问题三,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中各等级的气旋数目随时间波动变化,符合天气系统的发展规律,不做改正,根据2008、2009、2010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均大于或等于59.11米每秒,比往年超强台风都大,所以当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59.1米每秒时,划分出一个新等级,叫做甚强台风,当台风到达这个等级时,政府部门应发布更高级别的台风预警,以减小经济损失。 关键字:热带气旋相关性分析函数拟合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一、问题的重述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发展最快的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数值天气预报的成功也重要展现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但是,经济越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越大,21世纪人类仍将面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威胁,热带气旋是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 气象灾害频数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这一比率比一般发达国家高,而台风灾害在气象灾害中占有相当一部分。 附录1给出了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附录2给出了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试利用附录1给出的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分析如下问题: 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相关吗?若相关,关系如何? 2)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在升高吗?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会发生多少个热带气旋? 3)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还合适吗?若不合适,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因子和新预测模型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7年 第37卷 第9期: 1260~1266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620336.html, 收稿日期: 2007-04-04; 接受日期: 2007-0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620130113, 40523001, 40631005)、中国科学院优秀团队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批准号: IAPX087015132)资助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因子 和新预测模型 范 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摘要 研究了冬春季大气环流对西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影响, 确定了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因子, 它们是冬、春季的北太平洋海冰面积指数、春季北太平洋涛动指数. 并结合前人已有的工作基础,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一个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模型. 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1965~1999年西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年际变化, 拟合率是0.79. 这个预测模型比较合理地预测了2000~2006年的台风频次的年际变化. 该研究工作不仅说明了新的预测因子能很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的年际变化, 而且应用它们建立的新台风预测模型, 也将有望应用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的季节预测中, 期望能提高台风活动频次的预测水平. 关键词 预测因子 西太平洋台风活动频次 预测模型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域内台风生成最多的地方, 并且一年中都可能有台风活动, 但台风活动最集中的季节是6~10月. 中国学者很早就注意到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和发展与大尺度环流和海温等热力条件密切相关, 并且从天气分析和个例分析角度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夏季环流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 陈联寿[1]研究了盛夏东亚中高纬流型与台风路径的关系. 许健民等[2]指出夏季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 当对流层上层和下层同时由纬向型转变成经向型时, 往往与强台风或多台风有关系. 方宗义[3]研究了台风发生发展的云型特征与高空环境流场的关系. 丁一汇[4]则比较了西北太平洋台风频繁年和稀少年中热带和中高纬的大气环流特征. 此外, 早期的学者还注意到了南半球大气环流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关系[5~15]. 他们研究表明: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通常与南半球的经向环流、澳大利亚的冷空气爆发. 越赤道气流的强度及赤道辐合带等有关. 研究还表明了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通过影响赤道太平洋低纬的纬向环流和赤道辐合带, 进而影响台风的生成频次[16~20]. 在国外也开展了很多关于台风活动年际变化的研究, 其中很多研究都关注ENSO 对台风活动的影响. 此外, Cray [21], Chan [22]的研究揭示了平流层的准两年振荡是影响台风年际变化的另一个因素. 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 建立和发展动力统计预测模型来预测台风活动的年际变化是非常重要 的[23,24]. Chan 等[25]等建立了一个统计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 在这个模型中, 预测因子包括了反映ENSO 的各项指数和东亚及西北太平洋的环流因子等, 预测因子都是前年的4月-当年的3月的

防汛抗台风管理制度

防汛抗台风管理制度

目的和范围 为切实做好防汛抗台管理工作,做到“早准备、早防范、早进入状态”,防止或减少台风和突发性暴风雨、阵风所造成的财产损失,确保人身安全,结合舜电工地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定义 当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7.2M/S时称台风。当中心最大风力达到32.7M/S时称强台风。 职责 3.1 防汛抗台风领导小组 3.1.1 贯彻传达电力公司及上级有关防汛防风工作指示要求,研究部 署防汛抗台工作计划、措施。 3.1.2 根据天气预报情况,组织主持召开防台防汛应急会议。 3.1.3 根据气象预警信号,由组长(或副组长)或其指定人员发布防台风紧急 命令及解除命令。 3.1.4 台风吹袭期间的值班、指挥抢险工作。 3.1.5 在紧急状态下,为了抢险需要,有权调动各单位的抗灾物资。 3.1.6 主持召开防汛防台风总结会议。 3.2 公司 3.2.1负责接收、记录日常当地气象预报,并将气象预报及时转送防汛防风指 挥领导小组。 3.2.2 对全工地防台防汛指令贯彻、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 3.2.3 对各单位的防汛抗台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备案。 3.2.4 审查各单位防台防汛重大技术措施和方案,并督促监理监督落实。 3.2.5 负责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协调。 3.3 施工监理 3.3.1 监督检查各单位防汛抗台的日常各项管理工作,负责防台风指令贯彻、 程序的执行。 3.3.2 汛期定期组织检查各单位抗灾物资的储备情况。 3.3.3负责审批各单位防台防汛重大技术措施和方案,并监督落实。 3.3.4协调各单位防汛防风工作及根椐需要调配其资源。 3.3.5 在防台风准备工作阶段检查各单位防风措施落实情况并做记录。 3.3.6 台风过后的检查、记录,汇总各单位防风情况及损失情况并上报国华舜 电。 3.4 各施工单位 3.4.1 各单位成立防汛防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本单位防汛防风工作, 接受工地防汛防风指挥领导小组协调与指挥。 3.4.2 应根据自己的施工(生产)特点,建立防汛防风工作程序和抢险救灾应 急响应预案。 3.4.3 成立应急抢险队,明确参加人员及其职责。 3.4.4 各单位在汛期必须按规定配备充足的防汛防风抗灾物资,并报 及施工监理公司备案。 3.4.5 负责并落实本单位防汛防风组织工作、制定重大防汛防风技术措施和方 案。 3.4.6 台风吹袭期间实施具体的检查、抢险及恢复工作。 工作程序 4.1 防汛抗台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 针,遵守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4.2 公司牵头成立全工地防汛抗台领导组织机构,进行日常防台 风管理工作,由各单位项目经理和安监科长组成。 4.3 各单位成立本单位的防汛抗台组织机构,项目经理任组长,并 成立抢险队伍。报和施工监理公司备案。 4.4 工地防汛抗台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各单位分部门负责。 4.5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台的义务。 4.6 各单位必须执行工地防汛抗台领导小组的指令,制定防汛抗台应急预 案,并组织落实。 4.7 在汛期各单位必须准备充足的各种防汛抗台抢险物资,随时可用。报

台风统计分析系统-用户手册

台风统计分析系统(V1.0) 用户手册

1.软件简介 软件名称:台风统计分析系统 软件版本:V1.0 软件功能简介:台风统计分析系统利用C#与ArcEngine开发完成,实现了台风数据的入库、时间查询、空间查询、名称查询等系列功能。 2.数据说明 台风统计分析系统所采用的数据为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内容包括1949以来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赤道以北,东经180°以西)海域热带气旋每6小时的位置和强度。 3.系统架构 台风统计分析系统基于File Geodatabase数据库建设,由数据管理系统、查询显示系统2部分构成。如图3-1所示。 ?File Geodatabase数据库 File Geodatabase数据库主要存储台风信息,包括台风GIS线数据(路径)、台风GIS点数据(站点)、受灾损失数据、台风相关图片、台风新闻报道等数据信息组成。 ?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台风数据的导入、受灾损失数据的导入、图片信息的导入、新闻信息的导入,以及这些信息的删除。 ?查询显示系统 查询显示系统用于实现按台风名称查询、按时间段查询、按空间范围查询以及台风的受灾信息查询,并显示台风路径、台风站点、台风图片、台风新闻等功能。

图3-1系统框架图 4.系统数据库简介 系统数据库设计为Geodatabase的File Geodatabase,图片信息采用目录存储,文字信息采用WORD存储,存放于特定目录,目录以年份+台风英文名称的形式命名。 数据关联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 数据关联关系表4-1 数据汇集表 表4-2台风路径信息表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 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一、影响福建的台风路径 1.直接登陆型 直接登陆型路径包括来自西太平洋经巴士海峡直接登陆福建,或登录台湾岛南端(台风主体未收到台湾中央山脉阻挡)后再次登陆福建,也包括登陆菲律宾群岛后北上再次直接登陆福建的台风。这一路径登陆台风灾害的特点是,风特别大,来势突然、凶猛,降雨急,雨量大。若遇天文大潮,则风助潮势,海潮顶托,江水暴涨,洪水泛滥,易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水灾。 2.登台入闽型 登台入闽型路径就是先登陆台湾岛,受到台湾地形摩擦作用影响后,再次登陆福建的台风。登台入闽型是登陆及影响福建频数最高的路径。研究表明,1949-2005年,登陆福建的台风中约有60%先登陆台湾。从福建省中部地区登陆,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受灾人口多,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洪灾严重。 3.登粤型 登粤型路径是指在广东饶平及以西登陆,对福建造成影响的台风。尤其是从广东境内移入福建的路径,闽南和闽西地区受灾严重,常出现大范围的风、雨灾害。 4.北部登陆型 北部登陆型是指从台湾岛以北-东海南部海域登陆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或从台湾东部沿海绕经台湾岛以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并登陆福建省中南部地区,也包括登陆浙南地区并严重影响福建的台风。 图1. 影响福建的4 种类型台风路径 二、影响福建台风灾害的因素

1.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115°50′~120°43′E,28°19′~23°33′N之间,位于亚热带海陆过渡带,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是全国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2.地形作用 地形的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因为台风环流受山脉阻挡而被迫抬升,通过加强湿空气的上升运动而加大雨势。山脉坡度越大,以及风速越强、风向与山脉的交角越大,则地形抬升作用所产生的上升速度加强越大。此类地形机制,使福建出现三个地形所致台风暴雨中心,即:鹫峰山脉东侧的柘荣和宁德、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南安、安溪以及博平岭东南侧的云霄,尤以闽东北的台风暴雨更为多见。闽东北地区由于太姥山(鹫峰山)的地形抬升作用,柘荣、福鼎和霞浦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比台山(海岛站) 大出4. 16 ,2. 13 和1. 96倍。 3.风雨持续时间 当一个减弱的热带气旋高空环流在某一个地区停滞的时间越长,则形成大暴雨的可能性越大。据统计,当一个热带气旋在某一个地区移动缓慢或维持不消长达66 h 以上,则有100 %会出现暴雨或大暴雨。 4.环境的脆弱性 台风是一个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并可能引发水文、地质、海洋、交通、环境、农业等等多种灾害链。20世纪50~70 年代,海洋和农业灾害是台风引发的主要灾害,如受到气象监测能力和通信水平的限制导致海上作业人员的伤亡等;而80 年代以后,地质灾害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明显增加。专家们认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中国50 %以上的地质灾害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地质灾害的损失与人口密

台风数据

广东省高温天气“雨露均沾”,你知道这是为神马么? 数据君告诉你那些年台风“光临”的广东! 广州市近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广东省粤东、珠三角洲和粤北伴有中雷雨,局部大雨到暴雨,粤西分散雷阵雨并伴有35°C高温,这次高温天气真是“雨露均沾”啊,但是你知道这是为神马么? 都是它惹的祸——2016年第1号超强台风“尼伯特”!!! 对,你没看错,超强台风,“尼伯特”成为登陆我国历史上(统计建国以来数据)最强初台风,登陆台湾省后向福建、江苏、上海等华东地区深入。气象台估计此次台风并不会对广东省造成大经济损失,因为“尼伯特”是这样运动的。上图。 当然,可能会有小伙伴会“遗憾”,错过了与广东擦肩而过的史上最强初台风,但我们应该为华东六省市祈祷,请狂风暴雨手下留情!好了,说到“史上”,那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些年“光临”广东省的台风。

1、TD、TS、STS、TY、STY、SuperTY ?你不知道的台风等级。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风暴都叫台风,因为它是这样划分的: 2、建国以来共255例台风登陆我国大陆。 1960—1969年和2000—2009年登陆次数最多。 真正意义上以“台风”及以上的形式登陆我国陆地的历史以来(1949年后)一共有255例,其中超强台风8例,强台风37例,台风210例。 以每十年作为隔断,数据显示1960年-1969年和2000年-2009年登陆台风次数最多,达到了51次,年平均5.1次,要知道这还不算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数据还显示在1970-1979年间发生2次超强台风,2次强台风;1980-1989年发生2次超强台风,5次强台风;而2000-2009年发生2次超强台风,14次强台风。2010年以后也发生了10次强台风。 可以发现,进入新千年后,形成强台风的次数明显增多,可能归结的原因是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引起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变得不规则导致西北太平洋气候急剧变化,形成台风次数增多。 3 台风“独爱”我大广东! 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大陆上以广东(除台湾省)“被登陆”的台风最多,达到了61次,超过福建省(42次)和海南省(41次)其中超强台风1次,强台风6次,台风54次,可见,来自太平洋的台风“独爱”我大广东呀! (其实,还有未被记录的19次不明等级风暴)

风灾、水灾、地震防护制度(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风灾、水灾、地震防护制度(通 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风灾、水灾、地震防护制度(通用版) 1.气象机关发布台风警报后,守卫及有关单位应随时注意收听报告台风动向的广播转知矿长、副矿长或调度室。 2.台风接近本地区前,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关闭门户,如有特别防范设备,亦应装上。 2).熄灭炉火,关闭不必要之电源或煤气。 3).重要文件及物品放置于安全地点。 4).放在室外不堪雨淋的物品,应搬进室内,或加以适当之遮盖。 5).准备手电筒、蜡烛、油灯等照明物品及雨衣、雨鞋等雨具。 6).门窗如有损坏,应紧急修缮。 7).指定必要人员,集中待命,准备抢救灾害。 8).准备必需药品及干粮。 3.强烈台风袭击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关闭电源或煤气来源。

2).非绝对必要,不可生火,生火时应严密戒备。 3).重要文件或物品应有专人看管。 4).门窗破坏时,警戒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 4.公司房舍有被洪水冲及之处,应采取紧急预防措施。 5.为防止震灾,易燃物不应放在高处,以免落地造成灾害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问题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在扩大,热带气旋作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一直是人类重点研究关注的对象。本文从热带气旋信息基础要素之间相关性关系,以及构建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模型和对热带气旋等级标准的评估与优化展开讨论。 针对问题一,基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数据,利用相关性和显著性指标分析各信息要素间相关性水平,分析出各个基础信息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的相关关系,以及其相关关系程度。 针对问题二,根据所给数据中历年台风发生次数,建立台风发生次数模型,并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优化,使得模型拟合度最高。经分析近年来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整体呈震荡趋势,在最近三年有所上升,并根据此模型预测2014年发生频率为21次。 针对问题三,经过问题分析我们发现国家等级划分标准过于单一,无法准确评估热带气旋,因此本文引进多项指标作为评定标准。首先将热带气旋各信息要素进行聚类,从而简化信息要素,再根据简化后各要素对数据进行聚类,依据各类的指标,将其划为四类,接着对所划分标准与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比对和考证,说明划分标准的可靠性。 关键词:相关性、曲线拟合、聚类

1.问题的重述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发展最快的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数值天气预报的成功也重要展现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但是,经济越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越大,21世纪人类仍将面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威胁,热带气旋是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 气象灾害频数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这一比率比一般发达国家高,而台风灾害在气象灾害中占有相当一部分。 附录1给出了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附录2给出了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试利用附录1给出的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分析如下问题: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相关吗?若相关,关系如何? 2)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在升高吗?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会发生多少个热带气旋? 3)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还合适吗?若不合适,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港口防风防台工作制度

港口机械设备防风防台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的防阵风、防台风管理,保障港口安全生产,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港口负责人或港口安全工作负责人负责制订和落实港口机械设备预防、抵御阵风、台风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工作: (一)根据上级部门发布的台风信息后,应当提前组织和布置防台措施;接到台风警报和紧急警报后,应当检查和落实防台措施,并建立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确保大型港机安全。 (二)监督、检查大型港机防风防台措施的落实工作。在台风来临之前应当对港口范围内防风防台工作进行检查,在台风季节应当进行定期重点检查; (三)加强港口生产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素质和意识。 第三条在台风或特殊气候期间,港口应按照港口主管部门的管理指令,做好停止生产或对港口设施进行全面加固,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第四条港口码头的设计应当考虑大型港机防风防台的要求,大型港机安装应当配备和设置防阵风和防台风装置。 第五条港口机械设备防风防台工作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对大型港机的防风装置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并具备防风防台能力; (二)大型港机作业的码头和场所,应当根据当地阵风或者台风的实际情况设置足够的锚定装置,对不具备防风防台能力的码头和大型港机应当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其具备防风防台能力; (三)正常使用的大型港机应当具有良好的整机机械性能,其行走机构的制动器应当完备、有效,并具有足够的制动力矩。 第六条轨道式大型港机防风防台工作除应当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应当配备防滑和制动装置,其中防滑装置须保证设备在15米/秒到3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滑移; (二)选择配备防止风的水平力和上拔力的装置时,须保证设备在35米/秒到55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倾覆。使用单位所在地区50年最大风速历史记录超出上述范围的,应当按照50年最大风速设防; (三)行走轨道应当平整,轨道两端应当设置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板制成的挡块,并与码头基础紧固在一起; (四)应当配备防风预(警)报装置,并进行技术测试,以满足对设计风速警示预报的要求。

台风概述

防台风知识

台风概述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 12 级(层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32.7-41.4 米/秒) 即为台风。 一般认为 “台风” 这个名字是由粤语 “大风” (dai fung) 演变而来的。粤语“大风”的发音被外国音译,亍是有了英文的 typhoon,以及法文的 typhon。也有一 说“台风”乊名是从希腊神话中的怪物“泰风”演变而来的。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 转) ,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台风的形成:与地球自转相关 关于台风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地理书第一册中描述道: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 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 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 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总的来说,形成台风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 5 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的路径: “登陆型”对中国影响最大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是操纵 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 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的移动路径大体分“西进 型”“登陆型”“抛物线型”三种。其中登陆型台风主要向西北方移动,先在台湾岛登陆,然后穿过台湾 、 、 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再次登陆,并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一副画作中展示的台风来临 时的景象:形成台风要有足够大 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 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 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 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 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 面上。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年代变化的研究

学年论文(课程设计) 题目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 变化的研究 学生姓名马昊 学号20081301395 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专业大气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陆维松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的研究 马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20081301395 摘要:在学习和研读了多篇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WNP TC)的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从西北太平洋热 带气旋的源地水平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南半球环流异常、南海夏季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 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亚洲_太平洋涛动(AP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以及ENSO现象等诸多影响西北太平 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因素,多方面介绍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气候特征以及年际变化。最后 简单阐述了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节;南海夏季风;年际;频数 Overview of the Study o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variabil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Western North Pacific Ma Hao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nd studying enormous documents on the tropical cyclones over Western North Pacific,I introduce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NP TC from the sources ,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yphoon′s source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also review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WNPTCF(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such as the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of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large-scale zonal wind anomalies、Asian-Pacific Oscillation、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and ENSO.Finally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C is discussed. Key words:WNP(Western North Pacific);TC(tropical cyclone);seasonal;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interannual;Frequency 1、引言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活动最频繁的海区, 平均每年有20多个热带气旋生成,约占全球TC生成总数的1/3。因而热带气旋便成为影响我 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其活动过程中,常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对我国沿

台风灾害及防御措施

编号:AQ-CS-03644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台风灾害及防御措施 Typhoon disaster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台风灾害及防御措施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1.台风的形成 1.1台风的概念 公众通指的“台风”,专业的称法应为“热带气旋”。通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按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力等级(以蒲氏风级表示)区分为不同的强度。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具有不同的名称,由弱到强依次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可见,专业术语中的“台风”涵义远比公众通指的要窄。 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19201-2006),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 学名 英文缩写

最大风速 风级 热带低压 TD 10.8-17.1米/秒6-7级 热带风暴 TS 17.2-24.4米/秒8-9级 强热带风暴STS 24.5-32.6米/秒10-11级 台风 TY

32.7-41.4米/秒 12-13 强台风 STY 41.5-50.9米/秒 14-15 超强台风 SuperTY >51.0米/秒 16级以上 表1-1 1.2台风的形成 台风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防台风措施(优.选)

防台风措施 1、了解台风预警信号 (1)根据相关规定,台风预警信号分为五级,依次为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其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依次递增。 (2)当气象台发布台风预警信号时,应按以下要求做好防范措施: 白色台风预警信号发布时:警惕台风对工程的影响;及时了解台风的最近动态,及时向全体人员传达预警信号。 蓝色台风信号发布时:停止一切高空施工作业;妥善安置易受台风影响(特别是临边放置)的建筑物料;检查、加固在建工程的脚手架、安全网、围板等设施;检查起重机、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等现场施工机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检查、加固办公室、员工宿舍、仓库等临时建筑物。 黄色台风信号发布时:停止一切户外施工作业,切断户外施工用电电源;检查起重机,将回转机构的制动器完全松开,起重臂应能随风转动;对轻型俯仰变幅起重机,应将起重臂落下,并与塔身结构锁紧在一起;将物料提升机的吊笼降到底层。 橙色或红色台风信号发布时:所有人员应留在确保安全的室内;派人不间断进行值班,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和处理。 (3)台风预警信号解除后,应及时对施工现场和各种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2、实施防台风措施的场所、部位 (1)施工过程中的建、构筑物,如在安装过程中钢结构支架、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支架等部位。 (2)施工脚手架,主要指主体结构脚手架。 (3)施工机械,包括现场使用的塔吊、施工电梯等。

(4)高空悬挂物。 (5)临建设施,包括临时工棚、仓库、加工场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标识牌、警示牌、宣传栏等。 (6)现场办公区办公楼,生活区住宿楼,食堂及食堂外售饭棚。 3、重点部位的防台风措施 (1)塔吊、施工电梯等防台风措施 1)当风力达到六级以上(含六级)时,应停止所有起重吊装作业。 2)台风来临前做好塔吊、施工电梯的加固。塔吊、施工电梯应与其附属建筑物进行刚性连接;如遇突发性暴风雨、阵风,在事先没有收到气象台预报和不能及时得到上级命令时,可实施紧急措施,或者按照应急预案或成功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与地面锚座或周围可靠建筑物连接。 3)当台风达到12级以上时,应考虑降低塔吊、施工电梯高度。 4)塔吊控制器应挂零档,吊钩应收起,靠塔身放置,并制定专项检查措施。 5)除上述防台风措施外,机械设备还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2)施工过程中建筑物防台风措施 1)应控制每层施工高度,柱与梁板分开浇筑,缩短上升周期,减少钢筋绑扎、模板安装过程中遇到台风的可能性。 2)彻底检查脚手架各杆件连接情况,并及时清理脚手架上对方的模板、木枋等材料,保证在台风来临时,脚手架上不堆放材料。 3)脚手架连墙件应与建筑结构采用刚性连接。在台风来临前,检查脚手架连墙件设置有无松动、脱落,扣件是否拧紧等,并进行整改。紧急情况下可增加连墙件数量,并与结构梁柱连接。 4)已就位的梁柱模板应及时立杆或斜撑进行加固,严禁随意挂在柱子上或随意架空在脚手架上;施工平台上的模板采取可靠加固措施或转运至室内安全的地点。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一、影响福建的台风路径 1.直接登陆型 直接登陆型路径包括来自西太平洋经巴士海峡直接登陆福建,或登录台湾岛南端(台风主体未收到台湾中央山脉阻挡)后再次登陆福建,也包括登陆菲律宾群岛后北上再次直接登陆福建的台风。这一路径登陆台风灾害的特点是,风特别大,来势突然、凶猛,降雨急,雨量大。若遇天文大潮,则风助潮势,海潮顶托,江水暴涨,洪水泛滥,易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水灾。 2.登台入闽型 登台入闽型路径就是先登陆台湾岛,受到台湾地形摩擦作用影响后,再次登陆福建的台风。登台入闽型是登陆及影响福建频数最高的路径。研究表明,1949-2005年,登陆福建的台风中约有60%先登陆台湾。从福建省中部地区登陆,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受灾人口多,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洪灾严重。 3.登粤型 登粤型路径是指在广东饶平及以西登陆,对福建造成影响的台风。尤其是从广东境内移入福建的路径,闽南和闽西地区受灾严重,常出现大范围的风、雨灾害。 4.北部登陆型 北部登陆型是指从台湾岛以北-东海南部海域登陆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或从台湾东部沿海绕经台湾岛以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并登陆福建省中南部地区,也包括登陆浙南地区并严重影响福建的台风。 图1. 影响福建的4 种类型台风路径 二、影响福建台风灾害的因素 1.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115°50′~120°43′E,28°19′~23°33′N之间,位于亚热带海陆过渡带,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是全国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2.地形作用 地形的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因为台风环流受山脉阻挡而被迫抬升,通过加强湿空气的上升运动而加大雨势。山脉坡度越大,以及风速越强、风向与山脉的交角越大,则地形抬升作用所产生的上升速度加强越大。此类地形机制,使福建出现三个地形所致台风暴雨中心,即:鹫峰山脉东侧的柘荣和宁德、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南安、安溪以及博平岭东南侧的云霄,尤以闽东北的台风暴雨更为多见。闽东北地区由于太姥山(鹫峰山)的地形抬升作用,柘荣、福鼎和霞浦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比台山(海岛站) 大出4. 16 ,2. 13 和1. 96倍。 3.风雨持续时间 当一个减弱的热带气旋高空环流在某一个地区停滞的时间越长,则形成大暴雨的可能性越大。据统计,当一个热带气旋在某一个地区移动缓慢或维持不消长达66 h 以上,则有100 %会出现暴雨或大暴雨。 4.环境的脆弱性 台风是一个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并可能引发水文、地质、海洋、交通、环境、农业等等多种灾害链。20世纪50~70 年代,海洋和农业灾害是台风引发的主要灾害,如受到气象监测能力和通信水平的限制导致海上作业人员的伤亡等;而80 年代以后,地质灾害

防台风应急预案最新

防台风应急预案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做好预防和处置台风带来的各种灾害,进一步完善我司防御台风(热带风暴)工作,建立防台抗台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响应机制,保证抗台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浙江省防台风应急预案》、《绍兴市防台风应急预案》等方案,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绍兴虎彩台风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台风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防台风工作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3)依法应对,科学调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规范防台行为,实行全员参与、专群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化配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4)快速反应,部门联动。发生台风及次生灾害时,各部门应急抢险小分队联合行动、快速响应,及时、高效地开展预防和应急处置。各部门都要服从公司防台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1.5工作重点 (1)组织员工及时避风避险; (2)组织重点区域的物质安全转移; (3)仓库、车间、水泵房、行政楼、车棚等设施的安保及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 (4)风、雨、潮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并及时向员工发布台风信息。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防汛防旱指挥部 设立防风防汛指挥部(以下简称区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区的防台抢险救灾工作。 2.2防指组成 防指总指挥由厂长担任,副指挥由人力资源部经理、企管部主任、总务主任、保安队长担任。防指成员部门由生产部、技术部、品管部、设备处、营销部、财务部、企管部、人资部、采购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3防指的主要职责 在应急小组领导下,组织、指挥、协调全厂的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必要时向绍兴市开发区报告,由开发区区委部署防台抢险救灾工作。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有关防台(汛)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编制完善防台预案;协调部门、上下之间的工作,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防台(汛)准备工作;组织开展防台(汛)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及时处理影响防台(汛)安全的有关问题;负责发布全区汛情通告,宣布进入和解除台风警报;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4防指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台风暴雨灾害等特殊天气考勤制度指引

台风暴雨灾害等特殊天气考勤制度指引 公司根据《深圳市防洪防风规定》、《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总裁办联席会议商议后决定,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拟定《台风暴雨灾害等特殊天气考勤制度指引》,以下简“本指引”,在全公司范围内施行(含公司外派至项目部的工作人员)。 1.0本指引的基本原则:如遇特殊天气,为保障公司人力、财产不受到损害,便利员工出行, 根据深圳市气象局发布的特殊天气预警信号,综合评定员工出勤情况,(因特殊气象原因) 以不计入员在迟到、旷工为基本原则。 2.0特殊天气信号等级指引及公司考勤制度指引如下表示: 色全市进入台风注意状态,市民注意收 听、收看、查询台风最新动态。 色1 收听、收看、查询台风最新动态。 2 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妥善安置 窗台、阳台及室外的物品。 色 1. 听、收看、查询台风最新动态。 2. 工(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 活必需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燃气 供应等特殊行业除外) 位的员工提供保障安全的避风场所。 色 1. 意收听、收看、查询台风最新动态。 2. 工(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 活必需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燃气 - 1 -

色 1. 民注意收听、 2. 工停业(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 本生活必需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 燃气供应等特殊行业除外) 在单位的员工提供保障安全的避风场 所。 色 1. 2 全场所暂避。 3. 道、 好必要的防范措施。 色 1. 收听、收看、查询暴雨最新动态。 2. 和紧固门窗,防止雨水侵入室内。 3. 场所暂避。 4. 道、 好必要的防范措施。 3.0如遇台风、暴雨、灾害特殊天气,员工应尽量待在安全的地方,公司将根据气象台的发 布的信号等级实时评估,并对员工的考勤根据本指引做相应处理; 4.0如遇特殊天气,员工应保持通讯畅通,如遇险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及时求 救,并将相关信息通知主管领导。 员工的主管领导在特殊灾害期间,应确保通讯畅通,并及时为员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2 -

风灾、水灾、地震防护制度(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风灾、水灾、地震防护制度(最新 版)

风灾、水灾、地震防护制度(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气象机关发布台风警报后,守卫及有关单位应随时注意收听报告台风动向的广播转知矿长、副矿长或调度室。 2.台风接近本地区前,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关闭门户,如有特别防范设备,亦应装上。 2).熄灭炉火,关闭不必要之电源或煤气。 3).重要文件及物品放置于安全地点。 4).放在室外不堪雨淋的物品,应搬进室内,或加以适当之遮盖。 5).准备手电筒、蜡烛、油灯等照明物品及雨衣、雨鞋等雨具。 6).门窗如有损坏,应紧急修缮。 7).指定必要人员,集中待命,准备抢救灾害。 8).准备必需药品及干粮。 3.强烈台风袭击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关闭电源或煤气来源。 2).非绝对必要,不可生火,生火时应严密戒备。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6, 5(4), 209-216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620336.html,/journal/ccrl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620336.html,/10.12677/ccrl.2016.54026 文章引用: 郭蓉, 曹晓岗, 翁永元.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和年代际变化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6, An Analysis on Tropical Cyclones’ Source Region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 Feature in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Rong Guo, Xiaogang Cao, Yongyuan Weng * Shanghai Center Meterological Observatory, Shanghai Received: Aug. 8th , 2016; accepted: Aug. 22nd , 2016; published: Aug. 25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620336.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the data of tropical Cyclone Yearbook from 1949 to 2010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its form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area and the maximum intensity was also under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TCs formed in WNP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TCs formed in recent 10 years was a minimum for a 10-year average. The active phases for TC formation on the South China Sea (Western North Pacific) were from June to Sep-tember (July to October).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areas of TCs experienced a seasonal oscillation and had a strong relation with the intensity. Keywords Tropical Cyclon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Formation, Intensity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郭 蓉,曹晓岗,翁永元* 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 Open Access *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