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的护理[1]
肝硬化病人护理文章

肝硬化病人护理文章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肝硬化病人护理的重要方面:
1. 心理护理: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病人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和失去信心。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情况,并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以配合治疗和护理。
2. 饮食护理: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要易于消化和吸收。
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此外,对于腹水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限制钠和水的摄入量。
3. 药物治疗:肝硬化病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定期检查病人是否按时服药,以确保治疗效果。
4. 病情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
对于出现异常的指标,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 休息与活动:肝硬化病人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6. 预防感染:肝硬化病人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
总之,对于肝硬化病人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的关注和处理。
护理人员应在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收集晅控内不成対^言血祓肝门餉小分支4肝动肋汕另支门静脉特点:1•门静脉收集腹腔内不成对器官的血液,携带丰富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脏, 2•其起止端均为毛细血管3•门静脉主干及较大的属支均无瓣膜结构。
4•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交通支①食管下段、胃底交通支通支②直肠、肛管交通支 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肝硬化(cirrhosisofliver ):各种病因引起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再生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以肝功能损害、门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 发病高峰年龄35~50岁,男性〉女性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 【病因】① 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重叠感染② 酒精中毒:摄入乙醇80g/d ,10年以上降低肝对毒物抵抗力;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一酒精性肝炎一肝硬化④循环障碍:慢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门静脉阻塞一肝淤血缺氧一肝细胞坏死、纤维化一淤血性肝硬化 ③ 胆汁淤积⑤药物或化学毒物:甲基多巴、双醋酚汀、异烟肼;四氯化碳、磷、砷 ⑥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我国长江流域多见 ⑦ 其他:脂肪肝、遗传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理生理】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一再生结节挤压;血管床缩小、闭塞、扭曲;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一小支关系失常交通吻合支形成一门静脉高压 一)门静脉高压斓空内不成时器官m 叛学血匡网j门静脉 肝進(肝内毛细血苣网)中央静碌■间静脉mww 支循环幵啟.1•门f 测支循环开放:1.门一体呗艮籲环■幵蝕:1.门一体侧支循环开放:眾胃底諭雌'磺醴琏豐豊张師啓通支 门巒门器门挈门静脉曲〜2田肠至瞳下靜胞肠系膜上騎脈、弭静脉、旨左脇玄睹卜吗』日由峰岚陌点 冃左融戸赞脉工常關0静銅缽膜下静紙砂挣警豐占蝦二豐鉴豎在箕管胃磁直踊上静脈.注陽下屋臥附脐静脉部分血液鋼周膜下静脉部幻血液在•復猿壬与宜管静脉吻合与亘畅中、下静豚柏堀台围与腹更上静麻現晦頤宜静脉腔静脉系统的艘静脉、等静脉°U相咧合,也与腹奎下静磁腹形成交通支奇静抹語内靜压壁透薛脉柏腳合d TnStffi-1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下芒静脉下腔静脉口論駄下H 論脉肝血窦(肝小叶词〕下腔静丽肝静际肠戟膜厢茎^弓瞒肮上静肪下静腺门静脉(2)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瀬脾大一左肋下扪及瀬巨脾----脐下瀬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呕血、黑便瀬腹水:是最突出的表现▲门静脉高压:正常13—24cmH2O腹水形成原因①门静脉高压:>30cmH2O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白蛋白V30g/L③淋巴液生产过多④继发醛固酮增多,使钠的重吸收增加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水的重吸收增加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f肾血流量/f肾小球滤过/其他:肝触诊:早期:肝肿大,表面光滑,中等度硬晚期:肝脏缩小,表面呈结节状,质地硬2•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一脾脏长期充血一①脾大②脾内纤维组织增生,脾髓细胞再生一脾功亢进f全血细胞减少3•腹水:形成机制: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f、抗利尿激素、醛固酮f、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与发病原因有关的信息2.过去史及发病情况(二)身体状况代偿期:症状轻、缺乏特异性失代偿期:症状显著(肝功能减退症状、门静脉高压症状)1•代偿期肝硬化瀬症状: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上腹隐痛瀬体征:消瘦肝、脾轻度肿大瀬实验室检查:肝功基本正常2•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导致的症状和体征(1)肝功能减退临床表现瀬全身症状体征:消瘦、乏力、不规则低热、肝病病容、黄疸、口角炎或舌炎瀬消化道症状:腹胀、腹泻、厌食、呕吐瀬出血倾向和贫血: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毛细血管通透性性增瀬内分泌失调:雌激素f、肾上腺皮质功能(、醛固酮f、抗利尿激素f(3)并发症△氨中毒学说:氨对大脑的毒性作用是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即干扰脑的三羧循环△假神经递质学说:酪氨酸一左旋多巴一多巴胺一去甲肾上腺素一真性神经递质一交感神经递质f大脑代谢紊乱进入脑内脱羧、肠道细菌脱羧f①络氨酸f COOH f酪胺f鱆胺(B-羟酪胺)f假性神经递质f②苯丙胺阿酸f COOH f苯乙胺f苯乙醇胺—f瀬原发性肝癌瀬|肝肾综合症(功能性肾衰)|:特征:自发性少尿、无尿、低尿钠、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瀬|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低钠:摄入不足利尿、放腹水可诱发肝性脑病。
肝硬化护理措施

肝硬化护理措施1. 肝硬化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晚期肝病,由多种慢性肝病引起,包括长期酗酒、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等。
肝硬化是一种可逆性的疾病,且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
因此,护理措施是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
2. 护理措施2.1 饮食护理饮食对于肝硬化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低盐饮食:肝硬化患者常合并腹水,控制饮食中的盐摄入可以减少水肿的发生。
•高蛋白饮食:哪怕患者合并肝性脑病,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也是必要的。
脑病患者可采用低蛋白饮食,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补充维生素: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应适当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
•少量多餐:分散进食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同时有助于维持血糖和能量供应。
2.2 注意药物使用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避免通过口服途径进入肝脏的药物;•注意低剂量原则:选用肝脏毒性小、代谢途径简单、剂量低的药物;•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随意更改剂量;•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定期检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用药方案。
2.3 避免饮酒和吸烟酗酒和吸烟对肝硬化患者的健康极为不利,应该坚决避免。
酒精可以直接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加速疾病进展;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肝硬化的病情,增加发生肝癌的风险。
2.4 定期随访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内容包括:•肝功能评估:包括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血清白蛋白等的检测;•彩超和CT检查:了解肝脏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判断是否有并发症发生;•肝功能支持治疗:如肝素治疗、肝移植等。
3. 总结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合理的饮食、注意药物使用、戒酒戒烟、定期随访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内科护理学-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O2
单击 添加文本
O3
单击 添加文本
胆汁淤积
*
其他因素
循环障碍
病因
*
病毒性肝炎:乙型最常见
*
酒精中毒: 摄入乙醇80g/d,10年以上降低肝对毒物抵抗力 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 酒精性肝炎 肝硬化
病因
酒精中毒: 摄入乙醇80g/d,10年以上降低肝对毒物抵抗力 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 酒精性肝炎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三侧支循环
*
脾大 腹水
临床表现--肝功失代偿期
*
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
并发症
*
01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02
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03
感染
04
肝肾综合征(功能性肾衰)
05
肝肺综合征
06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07
原发性肝癌
临床表现—并发症
*
原因: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表现:呕血、黑便
心理、社会评估
*
麻痹大意,延误病情 ——多见于早期患者
01
消极、悲观情绪——多见于失代偿期患者
02
辅助检查
*
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 肝功能:失代偿期ALT增高,球蛋白增高,白蛋白降低,A/G降低或倒置 腹水检查:一般为漏出液
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脾静脉和门静脉、肝脾大小 、腹水情况。
体液过多:与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引 起的钠水潴留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和大量腹水有关。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护理措施
*
休息与活动
代偿期: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时尽量平卧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主要由于长期的肝损伤导致肝细胞受损、坏死并形成瘢痕组织。
针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法和观察指标。
一、饮食护理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1. 低盐饮食: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腹水积聚,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腹水的形成。
2. 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饮食: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适量增加热量和优质蛋白的摄入,维持营养平衡,有助于减轻肝损伤和恢复肝功能。
3. 忌嗜好食物:避免过度摄入糖分、油脂、咖啡因和酒精等不利于肝功能恢复的食物。
二、药物治疗及用药观察药物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控制十分重要,但需谨慎选择药物并注意用药观察。
1. 利尿药物:对于肝硬化患者伴有腹水的情况,可以使用利尿药物,如袢利尿酮和噻嗪类利尿剂等。
观察患者排尿情况、腹水量的变化以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
2. 抗病毒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患者,可以采用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药物。
观察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的变化和肝功能的改善情况。
3. 肝保护药物:可以使用肝保护药物,如丙种球蛋白和氨基酸等药物,有助于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
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出现。
三、病情观察病情观察对于及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和病变至关重要。
1. 肝功能指标监测: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的监测,观察是否存在肝功能损害或出现加重的迹象。
2. 腹水观察:定期观察腹水的量和性质,注意腹围的变化和腹水性质的变化,如腹水颜色、气味等。
3. 意识状态观察:关注患者的意识水平,是否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等症状,以及是否存在肝性脑病。
4. 出血观察:定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的迹象,如黑便、呕血、血尿等。
5. 肿瘤观察: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肝癌,需通过超声、CT等方式定期观察肝脏结构和肿瘤的发生情况。
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

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损伤和纤维化,导致肝功能受损。
肝硬化病人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管理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照顾这些患者。
护理措施1. 管理疼痛肝硬化病人常常伴随着腹水、腹胀和腹痛等症状。
护士应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应鼓励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来减轻疼痛。
2. 管理腹水腹水是肝硬化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腹围和体重变化,并定期进行腹水引流或腹腔穿刺以减轻腹部不适和改善呼吸。
3. 控制并发症肝硬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门脉高压等。
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展。
例如,对于肝性脑病,护士可以监测和管理病人的神经状态、给予高蛋白低氨基酸饮食,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4. 饮食管理肝硬化病人的饮食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
通常建议病人采取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并避免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此外,护士还应监测病人的营养摄入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
5. 心理支持肝硬化病人常常伴有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充分了解病人的情绪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
6. 促进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肝硬化病人非常重要。
护士应教育病人关于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运动。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瑜伽和轻度力量训练等。
运动可以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缓解肌肉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
7. 增加社交活动肝硬化病人常常因为身体不适而感到孤独和沮丧。
护士应鼓励病人增加社交活动,如参加社区活动、加入支持小组等。
社交活动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生活质量。
8. 定期随访护士应与病人建立定期随访的机制,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和健康状况。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课件

肝性脑病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了解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和护理 方法
预防措施
控制氨摄入,避免使用伤肝药物,保持大便 通畅,及时处理消化道出血等诱因。
早期症状
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性格、行为改 变、意识障碍等。
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治疗,加强生活 护理和心理支持。
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门静脉高压
表现为腹水、脾大、侧支 循环开放等症状。
并发症
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 病、感染等。
02 肝硬化病人的日 常护理
饮食护理
总结词
合理饮食对于肝硬化病人至关重要,需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以减轻肝脏负担、提供足够营养。
详细描述
肝硬化病人应遵循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饮食原则,适量摄入糖类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 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胃黏膜或加重病情。同时,应控制钠 盐和水的摄入量,以减轻水肿和腹水等症状。
肝硬化的成因
肝炎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感染是肝硬化的主
要原因之一。
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 胞损伤,进而发展为肝
硬化。
药物或化学物质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可 能导致肝脏损伤,进而
引发肝硬化。
其他因素
遗传、代谢、免疫等因 素也可能与肝硬化发病
有关。
肝硬化的症状
01
02
03
肝功能减退
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黄疸、出血倾向等 症状。
04 肝硬化并发症的 预防与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01
02
03
04
总结词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预 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肝硬化患者护理措施

肝硬化患者护理措施概述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针对肝硬化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病情观察肝硬化患者的情况变化非常复杂,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下列方面的变化需要重点关注:1.体温:对于发热的患者,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记录体温变化。
2.血压: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特别注意低血压的出现。
3.脉搏:观察患者的脉搏频率和节律,以及是否有异常情况。
4.呼吸: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的情况。
5.皮肤: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湿度,特别是是否出现黄疸。
6.尿液:监测患者的尿液颜色和量,特别是出现血尿的情况。
管理肝硬化并发症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一系列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并减轻这些并发症的影响。
腹水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需要:•监测腹水的量和性质,及时通知医生。
•定期测量腹围,观察腹水积聚的情况。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
•注意腹水引起的压力增加,提供舒适的体位和床垫。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食管静脉曲张,严重时可导致出血,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护脑药物,预防和治疗脑功能损伤。
•注意观察患者排便和呕吐物中是否有血液。
•给予药物或内镜治疗,控制出血情况。
•给予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输注,维持血液稳定。
肝硬化患者在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肝性脑病,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认知能力变化。
•给予低蛋白饮食,减少氨基酸的摄入。
•给予镇静剂,控制患者的兴奋和不安情绪。
肝肾综合征肝硬化患者常常会导致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质量,注意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迹象。
•注意控制患者的水分摄入和排出,避免电解质紊乱。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保护肾功能。
基础护理除了管理并发症外,针对肝硬化患者的特殊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提供以下方面的基础护理:营养支持肝硬化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障碍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设计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低蛋白和低盐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全世界肝硬化人群平均发病率为17.1/10万(WHO,1987)。
我国尚无准确统计,但病毒性肝炎广泛传播,长期大量饮酒亦不少见,致使肝硬化成为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疾病之一。
肝硬化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男子比例约为3.6—8∶1。
[病因]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为主,主要为乙型、丙型或乙型加丁型重叠感染,通常经过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称为肝炎后肝硬化。
国外以酒精中毒所致肝硬化多见,长期大量饮酒(每日摄入乙醇80g达10年以上)时,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汁淤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代谢障碍,营养障碍亦可导致肝硬化。
[病理]、不论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如何,其病理变化、发展过程基本相同,包括:①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②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③自汇管区和肝包膜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束、纤维间隔,包绕再生结节或将残留肝小叶重新分割,改建成假小叶;④由于上述变化,造成肝内血循环紊乱,表现为血管床缩小、闭塞或扭曲,血管受到再生结节挤压。
这些严重的肝脏血循环障碍,不仅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的基础,且加重肝细胞的营养障碍,促进肝硬化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临床表现]、1、代偿期症状轻,缺乏特异性。
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出现较早,可伴恶心、呕吐、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
上述症状多呈间歇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经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
肝轻度肿大、质地结实或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轻度、中度肿大。
2、失代偿期症状显著,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同时可有全身多系统症状。
(1)全身症状: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严重者衰弱而卧床不起。
皮肤干枯,面容晦暗无光泽。
(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压食,进食后常感上腹胞胀不适、恶心或呕吐,对脂肪、蛋白质耐受性差,稍进油腻肉食,易引起腹泻。
上述症状的产生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丛失调有关。
半数以上病人有轻度黄疸,少数有中、重度黄疸,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或广泛坏死。
(3)出血倾向和贫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出血等倾向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是由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胃肠失血和脾功能亢进等因素引起。
(4)内分泌紊乱:主要有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有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亦减少。
由于雌、雄激素比例失调,男性病人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女性有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
病人面部、颈、上胸、肩背和上肢等上腔静脉区域出现蛛蜘痣和(或)毛细血管扩张;在手掌大、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出现红斑,称为肝掌,均与雌激素增多有关。
肝功能减退时,肝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活作用减弱,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增多。
水钠潴尿使尿量减少和水肿,对腹水形成和加重有促进作用。
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人面部(尤其眼眶周围)和其他暴露部位,可见皮肤色素沉着。
(5)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门静脉血流增多,形成了门静脉高压。
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
脾因长期淤血而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晚期脾肿大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侧支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形成的机制为水钠潴留,且与下列机制有关:门静脉压力增高、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过多、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或黑便。
2.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表现为轻度性性格改变;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昏睡和精神错乱;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3.其他: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功能性肾衰竭以及肝功能衰竭。
[辅助检查]、1.生化检查: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异常,失代偿期病人多有较全面的损害,重症者血清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增高、转氨酶ALT (GPT)、AST(GOT)增高。
2.血常规:失代偿期有轻重不等的贫血,脾亢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3.腹水检查:一般为漏出液4.超声检查:可显示肝大小、外形改变和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可见门静脉、脾静脉直径增宽,有腹水时可发现液性暗区5.内镜检查:可见静脉曲张及其部位和程度6.其他:脑电图检查、简易智力测试等[处理原则]、(一)非手术治疗1.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肝功能显著损害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有腹水时饮食应少盐或无盐。
禁酒及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禁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失代偿期病人食欲缺乏、进食量少、且多有恶心、呕吐,可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补充热量,病情严重者遵医嘱应用复方氨基酸、白蛋白或鲜血。
护士要监测病人的体重、水电解质平衡、血蛋白水平,记录每日出入量。
2.腹水的产生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治疗腹水应着重于改善肝功能,包括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加强支持治疗,在些基础上进行腹水治疗。
(1)限制钠、水的摄入腹水病人必须限钠,给无盐或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500—800mg(氯化钠1.2-2.0g);进水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如有显著低钠血症,则应限制在500ml以内。
约有15%的病人通过钠、水摄入的限制,可产生自发性利尿,使腹水减退。
腹水减退后,仍需限制钠的摄入,防止腹水再次出现。
护士要向病人解释限制盐、限水的目的,建议病人减少食盐摄入,少吃咸的东西,如土豆片、罐头、咸菜等等。
通常人们很难忍受低盐饮食,护士可建议在食物中添加一些其他的味道,如糖醋、胡椒、柠檬等等。
(2)增加钠、水的排出1)应用利尿剂:通常应用的有留钾利尿剂与排钠利尿剂两种。
原则上先用螺内酯,无效时加用呋塞米或氢氯噻嗪。
利尿剂治疗以每周体重减轻不超过2kg 为宜,剂量不宜过大,利尿速度不宜过猛,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
在利尿剂治疗过程中,护士要评估出入量是否均衡,每日测量病人的体重、腹围,监测水电解质的水平。
2)导泻:如利尿剂治疗无效,或在合并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的病人,一般可服务甘露醇,通过肠道以排出水分,1—2次/天,每次20g。
(3)放腹水:单纯放腹水只能临时改善症状,2—3天内腹水迅速复原;可采用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腹水。
方法为每日或每周3次放腹水,每次在4000—6000ml,同时静脉输注白蛋白40g。
此种方法比大剂量利尿治疗效果好,且并发症少。
腹水浓缩回输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较好方法,方法为放出腹水5000ml通过浓缩处理(超滤或透析)成500ml,再静脉回输。
(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鲜血或白蛋白,对改善机体一般情况,恢复肝功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腹水的消退等有帮助。
3.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出血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①积极补充血容量;②药物止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水1000 ml 分次口服,或作鼻胃管滴注。
用盐水、冰盐水或冰水进行洗胃。
也可用血管加压素10U加入5%葡萄糖液200 ml中,于是20分钟内缓慢静脉滴注。
③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④内镜直视下止血:可经内镜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用1%去甲肾上腺素使管收缩,或用孟氏溶液起收敛作用,也可用凝血酶,均能暂止血。
(2)肝性脑病注意避免引起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加强对病人意识和精神状况的评估,对发生肝性脑病者治疗参见第十六章。
(二)手术治疗:腹腔—颈静脉引流,又称LeVeen引流法,是采用装有单向阀门的硅管,一端置于腹腔,硅管另端自腹壁皮下朝向头颈,插入颈内静脉,利用腹—胸腔压力差,将腹水引向上腔静脉。
腹水感染或疑为癌性腹水者,不宜采用本法。
并发症有腹水漏、肺水肿、低钾血症、DIC、感染和硅管堵塞等。
[护理评估]、1、健康史:通常肝硬化的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
护士应注重对病人健康史的评估。
(1)询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特别是是否有暴露于有毒物质的情况。
护士要了解病人的饮酒状况,包括饮酒的历史、饮酒的量。
(2)了解既往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患过病毒性肝炎、是否患过胆道疾病、近期是否输过血、是否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系统疾病而未予恰当的治疗。
2.身体状况(1)局部:腹部膨隆,有脐疝,腹壁静脉曲张,部分病人有可能会发现病人。
病人面部、颈、上胸、肩背和上肢等上腔静脉区域出现蛛蜘痣和(或)毛细血管扩张;在手掌大、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出现肝掌。
(2)全身:病人有食欲不振、压食,进食后常感上腹胞胀不适、恶心或呕吐等不适,肝功能不良者,出现皮肤黏膜黄疸。
3.辅助检查:包括①血常规、生化检查和腹水常规;②B超和内镜检查4.心理社会评估肝硬化病人可有细微的或明显的性格、认知和行为改变,如易激惹、好战。
病人会有情绪不稳定、欣快、抑郁、睡眠障碍。
护士需要认真评估,以区别肝性脑病、心理问题,要机警地向病人提问以判断其定向力和行为。
病人也许因病不能工作、付不起医疗费用,护士应尽可能协助其解决某些经济问题。
[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蛋白质、脂肪,糖代谢受损,维生素A、C、D、E、K贮存受损有关。
2.体液过多多与门静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低、钠潴留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卧床休息、缺乏能量、腹水导致的呼吸功能改变有关。
4.潜在的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黄疸、水肿、腹水引起的瘙痒有关。
6.知识缺乏与缺乏有关治疗的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1.病人维持正常营养状况,表现威体重维持于正常范围或未见明显下降。
2.病人维持正常体液平衡。
3.病人活动增强,能完成日常生活及活动。
4.病人未出现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5.病人住院期间无皮肤破损6.病人能陈述出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自我护理及日常生活中的原则[护理措施]、1、维持足够的营养摄入(1)饮食护理既保证饮食营养又遵守必要的饮食限制是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基本措施。
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导致营养状况下降的有关因素、饮食治疗的意义及原则,与病人共同制定符合治疗需要而又为其接受的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