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历史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共41页
海南省2020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Word版)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所选项方框涂黑。
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方框涂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的方框涂黑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指定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有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A.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B.神农氏画像石刻C.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D.西汉的耧车模型2.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
这表明当时A.禅让制渐成风尚B.世袭制开始确立C.分封制遭到破坏D.宗法制消失殆尽3.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秦朝的一组为A.诸侯井田制甲骨文青铜B.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C.刺史察举制五铢钱丝绸D.内阁军机处青花瓷商帮4.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
它的开通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5.图1描绘了古人劳动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图1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画像砖A.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B.享誉世界的制瓷业C.官府控制的对外贸易D.整齐划一的坊市制6.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
在这里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
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
海南会考历史 模拟 试卷

1海南会考历史 模拟 试卷 (自己整理排版)(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
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 2.17世纪的时候,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 3.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 .民主和科学B .师夷长技以制夷C .中体西用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在区域经济集团中,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美洲组成了( )A .欧洲联盟B .东南亚国家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北约 5.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A .皇权逐渐削弱B .相权逐渐加强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D .皇权逐渐加强6.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某城市。
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是( ) A .畜牧业 B .农业 C .手工业 D .商业7.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将个人、社会、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它是( ) A .早期儒学 B .黄老学说 C .董仲舒的新儒学 D .宋明理学 8.促使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的关键是( )A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B .人们意识观念的变化C .工业革命的结果D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9.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
”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
”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 .泰勒斯B .普罗泰格拉C .苏格拉底D .柏拉图10.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的首次接触与碰撞。
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11.海南省的行政区划中包括4个黎族自治且和2个黎苗自治县。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HF—NO.005海南省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三字经》中写道:“禹传启,家天下。
”此处的“家天下”指的是()A.中央集权制B.封建君主制C.土地公有制D.王位世袭制2.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B.游牧民族的移居中原C.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D.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3.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依次填写的是()A.党项、契丹、女真、蒙古B.契丹、吐蕃、党项、满洲C.契丹、党项、女真、蒙古D.鲜卑、党项、女真、满洲4.中国古代多次出现人口南迁,其中南宋时期人口南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海上丝路贸易达到顶点C.江南经济重心地位确立D.给江南带来了人口压力5.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报复虎门销烟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C.打开中国市场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6.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召开于()A.湖北汉口B.江西南昌C.陕西延安D.福建古田7.毛泽东在评价某次战争时指出:“正是这个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
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下列英雄不属于“这场战争”的是()A.邓世昌B.赵登禹C.杨靖宇D.张自忠8.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海南省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
这十二个字是用下列哪种字体书写()A.甲骨文B.小篆C.楷体D.行书2.有学者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
”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加强对百姓的社会管控D.加速北宋走向灭亡3.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权更替方式多样。
元明之间政权更替的方式属于()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B.地方势力做大替代C.社会底层革命D.外戚权贵取而代之4.1792年,清朝正式规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人选通过金瓶掣签的方式来认定,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仪式并将结果报朝廷批准。
这表明()A.清朝成功驱逐沙俄入侵者B.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C.伊犁将军统管其军政事务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5.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
”这次“共同行动”()A.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B.刺激清朝的士大夫阶层首提政治改良C.引发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1915年12月,孙中山发布《讨袁宣言》,称“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该《宣言》主要是针对袁世凯()A.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B.刺杀宋教仁C.下令解散国会D.复辟帝制7.“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
”“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
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做奴隶乎?”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匹配的口号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打倒列强,除军阀C.师夷长技以制夷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8.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2024年海南省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HF- NO.004海南省2024 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科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
这一建议的意图是 ( )A.增强秦朝军事实力B.贯彻秦王仁政思想C.增强秦国经济实力D.打击秦国贵族势力2.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以下中国古代成就中属于科技成就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②③④3.唐朝政府改变了历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
这说明 ( )A.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B.唐朝支持少数民族建立政权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唐朝的国力十分强大4.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地方行政机构时说:“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
行省遵成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此学者评价的这一机构确立于 ( )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5.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内容的是 ( )A.抨击旧道德旧文化B.提倡民主与科学C.提出减租减息政策D.倡导文学革命6.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遵循正确的道路前行,离不开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与讨论,被誉为“灯塔指引”的会议召开于右图的 ( )7.1948年,在北平坐镇指挥某场重大战役的蒋介石,眼睁睁地望着廖耀湘兵团被围歼而无法救援,无可奈何地哀叹:“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
”材料中这场战役的中国共产党的指挥者是 ( )A.罗荣桓B.邓小平C.彭德怀D.聂荣臻8.1971年11月8日晚,毛泽东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 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
对那些慑于美国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三)历史试题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三)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A.史书记载B.神话传说C.考古发掘D.学术论著2. 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它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
与族谱相关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礼乐制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最明显的是A.出现了曲辕犁B.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C.开始刀耕火种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4. 秦朝法律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
这说明秦朝A.徭役繁重B.限制特权C.社会动荡D.法律严苛5.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
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6. 下图是三省制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A.君主专制弱化B.制度建设具有延续性C.中央集权加强D.选官制度的不断完善7. 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该学者评论的是A.科举制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8.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
”此景表明北宋A.商品经济繁荣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海外贸易发达D.官营手工业的发展9. 1661年,郑成功回复揆一:“今日我来索地,则地当归我,其他私人财物,可听带走而归。
”1662年2月,揆一在战败投降协议书上签字,率领残余士兵乘船退出台湾。
揆一是A.西班牙人B.英国人C.荷兰人D.日本人10. 《二程遗书》中记载:“万物能有是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
历史-2023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答案

2023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
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
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
16.(14分)(1)先秦及秦汉典籍;文字学、金石学、音韵学、训诂学;考古资料;等等。
(2)宗法分封制,中央集权制,统一多民族国家;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甲骨文、金文等;百家争鸣,儒学成为主流思想;长城的修建等。
17.(16分)(1)作用: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精神力量;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关的工作效率;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劳动,改变了原来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涵义:政治上,结束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时代;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高了生产力,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实现了伟大飞跃;思想上,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胜利,证明了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
国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8.(13分)(1)特征:海上霸主不断发生转移;英国较长时间占据海上霸主地位;由一国独霸到多国并立;出现“海上多极”趋势。
(2)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海洋规则的认识的差异;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加强;海洋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海洋时代的发展需要。
海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海南省2024年一般中学基础会考历史试题第一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
1.“丝绸之路”是一个漂亮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情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
它开通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2.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将入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格杀。
父亲李渊正在皇宫内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
李渊无奈,马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
史称“玄武门之变。
这场残酷的夺嫡斗争违反了A.宗法观念B.华夷观念C.重农观念D.民本观念3.汴河桥上人头攒动,京城上下熙熙攘攘;城市商业繁华喧嚣,市民文化高度发达。
如图1,这是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的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墨梅图》4.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宝,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
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资本主义萌芽5.有一位思想家,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大胆地挑战正统思想。
在其著作《藏书》中,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对历史人物做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
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6.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一段段喜闻乐见的精彩故事,勾画出一部汹涌澎湃的历史画卷。
这部名著是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义》D.《红楼梦》7.他在公民的推举下就任执政官,起先了更深化的民主改革: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个新的地区部落、实行陶片放逐法等。
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