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地球课件】地球概论

【地球课件】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球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Earth课程编码:120130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8学时学分数:2.5 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试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订日期:2005年审核者:林媚珍执笔者: 谢献春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根据全国高师或综合大学《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结合中学教学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参照现行的高中地理课本的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成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以及宇宙学、天体起源、地外文明等内容,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学时,总计为54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使学生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并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通过学习了解开展天文活动的方式、方法;掌握组织野外天象观测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采用CAI课件、录象、VCD、幻灯、投影等电化设备等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结合较大量的实验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后续课程主要有: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简明天文学教程》作者:余明等科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教学参考书:《地球概论教程》作者:刘南等科学出版社《地球概论》作者: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地球与天球第一节地球坐标一、地球自转与地理坐标二、地球是的方向和距离第二节天体与天球坐标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及主要天体简介;天体系统概念和主要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修订单位:**学院化学系环境科学教研室执笔人:一、课程的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地球科学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3.课程类别:选修课4.适合专业:环境科学专业5.总学时:32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地球科学概论》是面向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方向、固体矿产方向)、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道桥工程方向)、环境科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等专业设立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和专业基础教育的双重任务。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对行星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有科学的认识,掌握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地质工作方法,为后续系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序论(1学时)教学内容:1、什么是地球科学2、地球科学的特点和工作方法3、地球科学的分科4、为什么要学习地球科学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学时)教学内容:1、宇宙2、银河系与太阳系3、地球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夭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1学时)教学内容:1、太阳系的起源2、地球的诞生3、地质年代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太阳、地球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重点掌握: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 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第三章大气圈(2学时)教学内容:1、大气圈的作用2、大气圈的物质组成3、大气圈的分层4、大气圈的物质转换5、大气的运动和多变的气候6、气候及其变迁的原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地球大气组成结构、大气运动的规律、大气运动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大纲(一)基本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天球仪、望远镜、经纬仪的结构、构造及光学系统和主要光学性能、光学原理,学会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有关问题,学会使用望远镜、经纬仪等仪器进行有关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测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观测能力,以期达到验证、消化、运用、巩固课堂教案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他们将来在中等学校课堂教案和指导天文活动打下基础。

(二)项目总表(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天球仪的结构和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问题实验目的:1.熟悉天球仪的结构、构造;2.学会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有关问题,实验内容:.天球仪的结构、构造及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有关问题()天球仪的结构、构造()在天球仪上读取恒星赤经和赤纬的近似值;()已知赤经和赤纬在在天球仪上找某星,并度量两星间的角距离;.天球仪的校正及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有关问题()天球仪的校正——纬度校正、方位校正、时间校正;()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有关问题;()利用天球仪演示有关天体的视运动。

实验要求:.每—人一组,按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每人均必需按要求掌握实验的内容,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工具:天球仪、两角规、细线、像皮泥。

实验二天文望远镜的安装、调试及太阳黑子的观测实验目的:.了解望远镜的结构、构造及光学系统和主要光学性能;.学会望远镜的安装、调整、使用和维护。

.掌握观测太阳黑子的方法,学会计算太阳黑子相对数和黑子面积。

实验内容:.望远镜的结构、构造及光学系统的认识;.望远镜的安装、调整、使用和维护。

.利用望远镜进行太阳黑子的观测,并计算太阳黑子相对数和黑子面积。

实验要求:.每—人一组,按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每人均必需按要求掌握实验的内容,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工具:天文望远镜、记录纸、透明坐标纸、铅笔(、)、墨镜、钟表实验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调试及月面特征的观测实验目的:.学习测定望远镜的主要光学性能;.了解月球表面的各种结构和形态;.记住几个比较大的月面构造的特征。

地球概论大纲

地球概论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地球概论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主要阐述宇宙中各种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同地球环境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习其它地球科学的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的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地球概论》的学习,掌握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它们对地理环境形成过程的重要意义。

掌握一般天象的形成原理和观测一般天象的基本技能,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四)教学方式讲授及视频资料演示(五)考核要求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实行闭卷考试。

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课后作业20%,讨论10%,考勤10%)2.考题设计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都是考题的重点,试题覆盖到每一章,适当的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二、本文第一章地球坐标与天球坐标教学要点:地理坐标、天球坐标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理坐标(2学时)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地球上的方向和距离;经度和纬度;地理坐标。

第二节天球坐标(6学时)天球和天穹;天球的视运动;天球上的圆、点、方向和距离;球面和地平坐标系。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地理坐标的基础上,了解四大天球坐标系的内涵及相互联系。

考核要求:1.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相关概念(理解)2.经度、纬度和各种坐标系的内涵及地理意义(掌握)3.各种天球坐标系之间的区别(了解)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要点: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恒星和星系(4+2学时)恒星及其自行;恒星的发光和光谱;多普勒效应;恒星的亮度和光度;恒星的多样性;恒星的演化;银河与银河系;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河外星系;宇宙和天文新发现。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报告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报告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日期:2011年11月日实验1 天球仪的使用一、实验内容1、观察天球仪的结构,掌握天球仪的使用操作;2、在天球仪上直接求算天体位置;3、演示天球的周日/周年视运动二、实验目的1、了解天球仪的基本构造;2、了解主要天球坐标和天体的相对位置;3、学会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简单的天文问题三、实验练习1、天球仪由天球、地平圈、子午圈和支架四部分组成,如图A1.2。

请加以标示:1 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图A1.2 天球仪构造示意实验2 四季星空一、实验内容1、活动星图的使用;2、认识四季星空中主要星座和亮星二、实验目的1、掌握活动星图的使用用法;2、认识四季星空中主要的星座和亮星及其相对位置,对星空分布格局有宏观上的了解三、实验练习试推算出学校所在地某日观测时刻的星空分布大势,填入以下观星记录表,并用天球仪、星图和活动星图等对所推算的结果加以验证,然后再到室外与实际星空对照,认识星空演变规律。

实验3 时间和历法换算一、实验内容1、时间的推算:恒星时、太阳时和太阴时、地方时及换算;2、农历的编制:利用天文年历编制农历,算出日月合朔、中气的日期等二、实验目的1、学会在天球仪上进行时间推算;2、掌握农历编算的基本方法三、实验练习题1、已知1998年(夏历戊寅年)的3月28日、4月26日、5月26日、6月24日、7月23日、8月22日均为朔日;又谷雨在4月20日,小满在5月21日,夏至在6月21日,大暑在7月23日,处暑在8月23日。

试定各该月份的月序和大小月。

(提示:按中气定月序,据两朔间隔日数定前月的大小。

)实验4 相关软件的使用一、实验内容Skymap电子星图的使用操作;二、实验目的1、了解相关软件的概况;2、掌握Skymap电子星图的使用;三、实验练习1、借助Skymap软件(1)模拟月相变化:如找出2010年2月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具体时间。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球科学概论适用专业:地质学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2编写人:肖传桃审订人:李建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在地质学专业课程中,《地球科学概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其作用与任务是: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科学的一般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地质学分析、推断问题的思维能力(或地质思维)和资源环境意识;并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诸如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普通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史学等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地质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第一篇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内部构造第一章地球 1.5学时地球的形态、大小、表面形态;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地壳 1.5学时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均衡概念;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二篇地球的历史第三章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3学时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代;地层系统。

第三篇地质作用第五章地质作用概述2学时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第六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4学时风化作用概念及类型和特征;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剥蚀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剥蚀作用。

第七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4学时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第八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2学时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概念;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活动;岩浆的侵入作用;岩浆的演化及岩浆活动基本规律;岩浆岩。

变质作用概念;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方式;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强度;变质岩。

第九章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6学时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现代及新构造运动表现;地史时期构造运动的表现;岩层产状及岩石变形;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构造运动的规律、地震作用(概念、成因类型、地震地质作用、地震带的分布)。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地球概论》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Theory of Earth 课程代码:0707012021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数:4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地理科学类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教学目的、任务《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

地理科学专业有一系列地学课程,《地球概论》要为其它地学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即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提供同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与地球运动参数有关的天文知识。

着重阐述地球的整体知识,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奠定基础;培养本科生能够胜任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地球概论》是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从而掌握有关地球的整体知识(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外部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表面能量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规律性。

使学生确立科学地宇宙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地球概论》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历法和时间的知识,日、月食和天文潮汐的知识。

《地球概论》的课外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技能,即认识主要星座,并且在其中识别行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面和行星,从而为中学地理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同时使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带好中学的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通过对日月星辰的位置变化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天体运行的状况,特别是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状况,通过对月相圆缺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日、月、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现象的成因。

要求学生养成细心观察、逻辑判断、正确结论的学习习惯。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普通天文学基础知识、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理解它们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简易天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培养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借助对日月星辰位置变化的观测,理解天体运行的状况,养成细心观察、逻辑判断、正确结论的学习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发展观,认真对待地球、呵护地球环境,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
4
5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金祖孟、陈自悟.地球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主要参考书
余明.地球概论(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胡中为、朱慈墭等.天文学教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实践学时:8学时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一、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地球概论》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

由于地球天文学知识比较抽象,通过适当的实验实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行星地球的部分概念和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二、实践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1、认识:天球坐标的基本知识;星空分布大势、星空变化规律和四季星空;月面特征。

2、会操作:用天球仪和转动星图等简易仪器模拟星空和求解一些实用天文学的问题;能用望远镜进行基本的天文观测,如观测月面特征。

三、实践内容
1、实践地点:教室、实验室或室外
3、内容及时间安排:
4、实践形式及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附实践内容:
实验一:天球仪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天球仪结构;了解天球的各种坐标和天体的相对位置;并学会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天文学的问题。

(三)实验仪器
天球仪、圆规等。

(二)实验内容
观察天球仪的结构,演示天球的视运动,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问题或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问题。

(四)实验步骤
1、了解天球仪的结构。

2、天球仪的校正(包括方位校正、纬度校正和时间校正)。

3、天球仪的具体运用
(1)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问题
①读取恒星赤经和赤纬的近似值。

②已知赤经和赤纬找出某恒星。

③读取某日的太阳黄经、赤经和赤纬的近似值。

④量度两星间的角距离。

(2)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问题
①已知日期和时间求当时当地的可见天象。

②求已知恒星时的某恒星时角。

③求某地某日太阳出没时刻和出没方位,上中天高度和昼夜时间长度。

实验二:星空观测
(一)实验目的
通过肉眼对星空的观测,认识天空中主要的星座和亮星及其相对位置,了解星星的分布格局,并掌握星空指示的时间、方向、变化规律和星图的用法。

(三)实验仪器
天球仪、星图、望远镜、手电筒。

(二)实验内容
1、利用星图熟悉星空分布大势,记住全天21颗亮星及其所在的星座、星区和相对位置。

2、认识四季星空,掌握星空变化规律。

3、掌握观星的基本方法
(1)利用北斗星(大熊座)观星。

(2)利用星图观星。

(3)用活动星图观星。

(4)用天球仪观星。

实验三:月面观测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月面,了解月面形态及其结构特征。

(三)实验仪器
望远镜、月面图、笔记本等。

(二)实验内容
用望远镜观察月面结构,主要有月海、山脉、环形山和辐射纹等。

(四)实验步骤
在上、下弦前后或满月时观测月面,作好观测记录。

1、正确选择望远镜放大倍率。

2、记录观察日期、时间、地点和所用仪器,并注明月相的农历日期。

3、画一直径为10cm的圆表示月面。

在圆上画出它的明暗线,并标出月面的方位。

4、用望远镜观察月面的形态特征(月海、环形山、辐射纹等),将所看到的月面形态结构记录在圆内,并分析月面的形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