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路测专题报告
网络优化实习生路测报告

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优化已成为通信行业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网络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我作为网络优化实习生,参与了本次路测工作。
以下是我在路测过程中的详细报告。
二、路测目的1. 了解网络覆盖情况,评估网络信号强度;2. 识别网络覆盖盲区,分析原因;3. 评估网络质量,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延迟等;4. 收集用户反馈,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三、路测方法1. 使用专业的网络测试工具,如NetScope、NetMaster等;2. 采用徒步、车辆等方式进行实地路测;3. 采集网络信号强度、数据传输速率、延迟等数据;4. 记录测试时间、地点、测试人员等信息。
四、路测过程1. 测试前准备:了解测试区域、网络情况、测试工具等;2. 路测实施:按照测试计划,分别对测试区域进行徒步、车辆路测;3. 数据采集:记录测试数据,包括网络信号强度、数据传输速率、延迟等;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网络质量;5. 问题反馈: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五、路测结果1. 网络覆盖情况:测试区域整体网络覆盖良好,信号强度在-70dBm以上;2. 网络信号强度:在部分区域,信号强度低于-70dBm,存在覆盖盲区;3. 数据传输速率:测试区域平均下载速率在10Mbps以上,部分区域速率可达30Mbps;4. 延迟:测试区域平均延迟在100ms以下,部分区域延迟在50ms左右;5. 用户反馈:收集到部分用户反馈,主要集中在信号强度和速率方面。
六、问题分析1. 部分区域存在覆盖盲区,原因可能为地形、建筑物遮挡等因素;2. 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问题,可能与基站配置、网络拥塞等因素有关;3. 用户反馈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原因。
七、建议及措施1. 针对覆盖盲区,建议增加基站密度,优化网络布局;2. 提高基站配置,优化网络参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降低延迟;3. 加强网络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问题;4.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及时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2024年铁路三维大场景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开发研究》范文

《铁路三维大场景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铁路设计与线路勘查方法已逐渐被更加先进的三维技术所取代。
因此,研究开发一套以铁路三维大场景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为核心的系统,对于提升铁路设计与勘查的效率、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系统的开发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铁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系统开发背景与意义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线路踏勘和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传统的踏勘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精度和效率较低。
因此,开发一套基于三维技术的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为铁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信息,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三、系统开发目标本系统的开发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铁路三维大场景的虚拟踏勘,为设计人员提供直观、全面的现场信息。
2. 优化线路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3. 提供多种设计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更多选择。
4. 集成多种分析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
四、系统开发技术与方法1. 技术路线:本系统采用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GIS技术、优化算法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铁路三维大场景的虚拟踏勘及线路设计优化。
2. 系统架构:系统采用C/S或B/S架构,支持多人同时在线操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系统集成了多种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包括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等,为线路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 算法优化: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优化算法,对线路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
五、系统功能与特点1. 功能:系统包括三维场景建模、虚拟踏勘、线路设计、方案评估与优化等功能模块。
其中,三维场景建模模块可以实现对铁路沿线地形的精确建模;虚拟踏勘模块可以提供直观的现场信息;线路设计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线路设计;方案评估与优化模块则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虚拟仿真实验实习报告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虚拟仿真实验实习报告一、前言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同学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习期间进行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虚拟仿真实验的经历。
这个实验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我对电力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次有趣的实验吧!二、实验目的与背景在这次实验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架空输电线路的状态进行检测,来学习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
架空输电线路是一种将高压输电能源从发电厂输送到各地的电力线路,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架空输电线路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1. 理论学习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架空输电线路的状态检测原理和方法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了解到,架空输电线路的状态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导线温度、绝缘子污秽度、导线张力等。
这些参数的异常都可能意味着线路存在故障隐患,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2.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搭建为了方便我们进行实验操作,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让我们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实际情况,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之前先进行一次实践演练。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架空输电线路的状态检测过程,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3. 实验操作与分析在熟悉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操作方法之后,我们开始了实际的实验操作。
我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分别对导线温度、绝缘子污秽度、导线张力等参数进行了检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数据采集不准确、分析结果不理想等。
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最终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成果与体会通过这次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虚拟仿真实验,我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技术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交通仿真与测绘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交通仿真与测绘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问题逐渐变得日益突出。
繁忙的交通、交通事故频发、拥堵、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城市交通仿真和测绘中大显身手。
本文将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交通仿真与测绘的应用领域、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I. 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交通仿真中的应用1. 车辆流量模拟城市交通仿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车辆流量进行模拟,帮助交通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交通流量变化。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仿真的交通系统可以根据真实的交通数据进行精确的模拟,包括车辆停车、交通信号灯控制、道路拥堵等情况。
这有助于改进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2. 驾驶员培训与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可用于驾驶员培训和教育,通过仿真驾驶场景提供真实的驾驶体验。
驾驶员可以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练习不同的驾驶技巧,学习应对紧急情况的反应和遵守交通规则。
这种培训方式能够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II. 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交通测绘中的应用1. 道路规划与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师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中各种交通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道路、交通信号灯、人行道等。
这样的可视化展示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帮助规划师们更好地优化道路网络,并全面考虑交通流量、人口分布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
这有助于提高交通规划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地图更新与维护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准确地复制城市的路网和交通要素,并更新地图信息。
交通测绘人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不断收集并更新城市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事故等信息。
这对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实时交通监控和调度非常重要,并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
III.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交通仿真与测绘的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交通仿真与测绘将与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交通管理和优化体系。
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研究报告

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研究报告摘要:本文对无人驾驶汽车在道路测试中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介绍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其次,讨论了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所遇到的挑战。
接着,详细分析了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中的技术需求和测试方法。
最后,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1. 引言无人驾驶汽车是指通过自动驾驶系统实现车辆自主行驶、识别、决策和控制的汽车。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无人驾驶汽车被认为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无人驾驶汽车具有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利用率等优势,备受关注。
3. 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必要性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自动驾驶系统在实际道路环境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只有充分测试,才能保证无人驾驶汽车在不同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和应对异常情况的能力。
4. 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挑战4.1 技术挑战: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具备高精度的感知、准确的决策和快速的控制能力,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下面对各种情况做出合理的反应。
4.2 法律法规挑战: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当前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这给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带来一定的困难。
4.3 安全挑战: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中涉及到大量的道路试验,可能出现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安全演练和防护措施来降低安全风险。
5. 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技术需求5.1 传感器技术: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借助各种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
5.2 数据处理与决策系统: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过数据处理和决策系统将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控制指令,实现自主行驶。
5.3 通信技术: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过通信技术与其他车辆、交通标识等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交通协同。
6. 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方法6.1 封闭测试场地测试:通过在专门的封闭测试场地进行测试,可以模拟不同的道路环境和情况,检验无人驾驶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网络优化实习生路测报告

网络优化实习生路测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网络优化实习生,我参与了公司的路测工作,通过对网络信号的测试和分析,了解了网络覆盖情况、网络质量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信息。
以下是我在路测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和总结。
二、路测目的本次路测的主要目的是:1. 评估现有网络覆盖情况,发现覆盖盲区,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2. 测试网络信号质量,找出信号弱区,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优化。
3. 了解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网络使用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
三、路测工具与方法1. 路测工具:使用专业的网络测试仪器,实时采集网络信号数据。
2. 路测方法:按照预设的路线进行测试,记录不同位置的网络信号强度、质量及速率等参数。
四、路测结果与分析1. 网络覆盖情况:通过路测发现,大部分区域的网络覆盖较好,但仍有部分盲区存在。
特别是在室内、地下室等复杂环境,网络覆盖不足问题尤为明显。
2. 网络信号质量:在测试过程中,信号质量存在波动,尤其在人口密集区域和业务高峰时段,信号弱区较多。
分析原因可能是基站容量不足、设备老化等因素导致。
3. 用户体验:根据对用户的访谈和调查,发现用户在网络覆盖不足、信号弱区和网络拥塞等情况下,网络体验较差。
这些因素影响了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
五、网络优化建议1. 针对覆盖盲区,建议加大基站建设力度,特别是在室内、地下室等复杂环境,需优先考虑网络覆盖问题。
2. 对于信号弱区,可以优化基站配置,提高基站容量,同时对设备进行升级换代,提高网络质量。
3. 针对网络拥塞问题,建议采用负载均衡、网络切片等技术,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4. 加强网络维护和管理,定期对基站进行巡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总结通过本次路测,我深刻认识到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作为一名网络优化实习生,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为提升网络质量、改善用户体验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意识到网络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测试、分析和完善。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模拟路测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道路测试成为了汽车研发、生产和检验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实际道路测试存在诸多限制,如安全性、成本、时间等,因此模拟路测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模拟路测解决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汽车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模拟路测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实际道路测试过程中,由于安全、成本、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满足汽车研发和检验的需求。
因此,模拟路测作为一种高效的测试手段,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意义(1)提高测试效率:模拟路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测试项目,有效缩短研发周期。
(2)降低测试成本:模拟路测可以减少实际道路测试中的交通、人力、物力等成本。
(3)提高测试安全性:模拟路测可以在封闭环境中进行,降低事故风险。
(4)满足法规要求:模拟路测可以满足相关法规对汽车性能和安全性测试的要求。
三、模拟路测解决方案1. 模拟环境搭建(1)仿真软件:选择适合的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等,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2)仿真硬件:搭建仿真平台,包括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3)仿真环境:根据实际道路情况,构建仿真环境,如道路模型、交通场景等。
2. 模拟路测流程(1)测试方案设计:根据测试需求,设计测试方案,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指标、测试方法等。
(2)仿真模型建立:根据测试方案,建立仿真模型,包括车辆模型、道路模型、环境模型等。
(3)仿真实验:在仿真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4)测试数据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汽车性能和安全性。
(5)测试结果反馈:根据测试结果,对测试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3. 模拟路测关键技术(1)多物理场耦合仿真:针对汽车系统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物理场耦合问题,采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虚拟仿真实验实习报告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虚拟仿真实验实习报告嘿,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习期间进行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虚拟仿真实验的经历。
这个实验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我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的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状态检测,以便及时发现线路存在的问题,保证电力输送的安全和稳定。
听起来是不是挺高大上的?实际上,这个实验就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架空线路的运行情况,让我们在虚拟环境中观察线路的状态,从而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实验的过程。
我们要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建模。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线路拍一张照片,我们需要记录下线路的各个参数,比如线路的长度、杆塔的高度、导线的直径等等。
这些参数将作为我们模拟的基础数据。
建模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虚拟仿真了。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设定一些条件,比如模拟不同的气象条件(刮风、下雨、雪等)、不同的负荷情况(晴天、多云、阴天等)等等。
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线路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从而判断线路是否存在问题。
虚拟仿真并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候,虚拟仿真的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老话:“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也就是说,真实的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在完成了虚拟仿真实验后,我们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我们的“照片”加上了一些注释,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线路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架空输电线路的知识,比如如何判断线路的故障类型、如何进行故障排除等等。
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这次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测虚拟仿真实验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移动贺州八步区虚拟路测专题报告
1.背景 (1)
2.虚拟路测功能及应用 (2)
2.1虚拟路测功能 (3)
2.2虚拟路测与DT数据对比 (3)
2.3案例分析 (6)
案例一:虚拟路测与路测同弱覆盖路段 (6)
案例二:虚拟路测与路测同SINR质差路段 (7)
案例三:TSINR质差实际测试良好路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总结 (8)
1. 优化成果
在贺州市八步区网格1应用依靠AGPS的虚拟路测功能,发现弱覆盖3处路段、TSINR质差9处路段。
ATU路测和虚拟路测数据分析,发现RSRP弱信号的问题路段共有3处,而通过ATU路测发现3处问题路段跟虚拟路测发现的问题路段相同,符合度100%。
ATU路测和虚拟路测数据分析,发现TSINR质差9处路段,实际ATU路测发现9处路段,吻合9处,符合度100%。
2. 背景
通常的路测考核的区域是市区、县城、高速以及高铁,对于农村县道和乡道的评估不做考核,
这样农村网络的覆盖质量往往容易被忽视。
只考核市区、县城及主干道等主要区域,以前期的测试
经验看,完成相关考核至少需要2周以上的时间,在测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测试
终端、SIM卡流量)、车辆、时间等宝贵资源。
因此,缩短时间和降低成本,提供一个更可靠、可重复且可追溯的测试环境。
在这种测试环境下,网络问题的定位、追踪及解决都要比现场更加高效,
网络错误的修复更快,而无须频繁地搬动设备,在软件上执行更多的测试便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
在这种背景下,虚拟路测功能(VDT)应运而生,目前该技术已经进入推广阶段,对日常路测具
有非常大的帮助。
3. 虚拟路测功能及应用
虚拟路测(Virtual Drive Test)是通过获取和分析带有经纬度信息的海量MR数据、关联CDT
话单,最后结合GIS呈现获得与传统路测(DT)效果相同的数据,通过获得的路面无线覆盖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和事件信息分析无线网络覆盖问题,并输出解决方案。
虚拟路测旨在为运营商在无线
网络运维过程中,取代部分传统路测,提高运维优化效率和无线网络覆盖分析解决方案,功能定位
在于无线网络的覆盖分析和RF优化。
2.1虚拟路测功能
虚拟路测提供的功能有:
➢TSINR质差路段栅格分析:TSINR栅格值进行GIS呈现,用于分析连续TSIN质差
➢弱覆盖路段栅格分析:RSRP栅格值进行GIS呈现,用于分析连续RSRP弱覆盖
➢覆盖基础数据分析:栅格RSRP和TSINR数值提取,显示50*50栅格信号强度和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
➢MR Section GIS功能补充:MR覆盖分析中是对道路覆盖的有效补充
➢信令采集分析:采集用户信令,用于道路覆盖分析。
2.2虚拟路测与DT数据对比
ATU路测和虚拟路测数据分析,发现RSRP弱信号的问题路段共有3处,而通过ATU路测发现3处问题路段跟虚拟路测发现的问题路段相同,符合度100%。
注:为了保证分析TSINR质差路段的准确性,选取栅格连续4个栅格质差路段进行分析
ATU路测和虚拟路测数据分析,发现TSINR质差9处路段,实际ATU路测发现9处路段,吻合9处,符合度100%。
路测与虚拟路测RSRP对比情况:
如上图所述,虚拟路测占比较大的区间有RSRP>=-75dBm、-75dBm >RSRP>=-85dBm、-85 dBm>RSRP>=-95dBm,分别占比14.08%、47.71%、34.73%;路测占比区间较大的有RSRP>=-75dBm、-75dBm>RSRP>=-85 dBm、-85dBm>RSRP>=-95dBm,分别占比26.86%、33.26%、30.92%;总体来看虚拟路测与路测数据RSRP区间占比大致相同,能正常的适用于路测基础数据分析。
路测与虚拟路测SINR对比情况
如上图,虚拟路测SINR占比较大的区间有20dB>SINR>=10dB、10dB>SINR>=5dB、5dB>SINR>=3dB,分别占比12.07%、55.58%、20.29%;路测SINR占比区间较大的区间有25dB>SINR>=20dB、
20dB>SINR>=10dB、10dB>SINR>=5dB,分别占比27.85%、43.72%、10.31%;从SINR的展现情况来看,
路测比虚拟路测的SINR数据要好于一个区间,在数据展现上虚拟路测质差栅格要比路测的质差区域要多,因此为了准确定位TSINR质差路段建议采用连续4个或者4个以上栅格进行质差分析。
2.3案例分析
案例一:虚拟路测与路测同弱覆盖路段
问题描述:虚拟路测栅格显示八达中路汽车东站附近连续弱覆盖
路测分析:测试车辆沿八达中路由东往西行驶,UE占用贺州_八步区第一卫生院_ZLH_3(PCI:93)信号,RSRP=-108dbm,SINR=-6.7dB,查看邻区列表中均无强邻区信号,核查附近距离问题点最近站点为100米处的贺州_八步区合面狮小区-D_ZLH基站,后台核查该基站故障,数据已被删除,导致该300米长路段RSRP和SINR均变差,存在脱网现象。
解决方案:修复贺州_八步区合面狮小区-D_ZLH基站故障问题
案例二:虚拟路测与路测同SINR质差路段
问题描述:虚拟路测栅格显示江北中路和灵峰北路交汇处连续性TSINR质差
路测分析:测试车辆行驶至江北中路和灵峰北路交汇处,UE占用贺州_八步区南山路_ZLH_1(PCI=8)小区,RSRP=-90.63dBm,SINR=0.6dB;由于该小区越区覆盖,服务小区和邻区贺州_八步区帝景湾_ZLH_2(PCI=134),产生模三干扰和邻区漏配,导致该300米长路段SINR变差,如图所示:
解决方案:贺州_八步区南山路_ZLH_1(PCI=8,方位角0度,机械下倾角0度,电子下倾角3度),建议将机械下倾角由0度调整至4度;
11月1日网格1虚拟
路测问题点测试分析.d
4.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DT路测数据的分析和Netmax虚拟路测对MR数据的分析的对比,可以得出虚拟路测功能可以部分替代传统的DT路测,这两者都能从RSRP、SINR和事件可以分析问题点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NetMAX虚拟路测功能通过分析带有经纬度信息的MR数据,以提供栅格的形式来呈现道路覆盖的情况,该功能不需要通过传统DT的途径就可以有效的分析弱覆盖路段和TSINR质差路段,能减少人工、时间、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网络问题点的处理效率。
但是由于受路况、临时故障、用户行为和服务器负荷也会导致虚拟路测产生TSINR质差,所以我们在处理TSINR时需要处理连续4个及4个以上栅格的TSINR质差问题点,具体如何确定哪些是因为路况、临时故障、用户行为和服务器负荷等引起的TSINR质差,可通过性能数据、历史告警和信令来进行分析确认。
后期虚拟路测可在县城、高速、高铁、县道、乡道等主要干道进行推广,以排查相应的问题点,减少优化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