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食品实验指导汇总(优.选)

生物技术食品实验指导汇总(优.选)
生物技术食品实验指导汇总(优.选)

果酱罐头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果酱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酱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酱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苹果、柠檬酸、白砂糖、食盐、四旋瓶等。

2、设备

手持糖量计、打浆机、不锈钢锅、电炉、过滤筛、不锈钢刀、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苹果酱

1、配料

苹果2000g 水600g 白砂糖2080—2600g 柠檬酸5g 果胶8 5g

2、工艺流程原料→去皮→切半去心→预煮→打浆→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

(1)原料选用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风味良好,无虫、无病的果实,罐头加工中的碎果块也可使用。

(2)去皮、切半、去心用不锈钢刀手工去皮,切半,挖净果心.果实去皮后用1%食盐水护色。

(3)预煮在不锈钢锅内加适量水,加热软化15-20分钟,以便于打浆为准。

(4)打浆用筛板孔径0.70-1.0mm的打浆机打浆。

(5)浓缩果泥和白砂糖比例为1∶0.8-1(重量),并添加0.1%左右的柠檬酸。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浓糖浆煮沸过滤备用。按配方将果泥、白砂糖置于锅内,迅速加热浓缩。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当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0~65%时即可出锅,出锅前加入柠檬酸,搅匀。

(6)装瓶以250克容量的四旋瓶作容器,瓶应预先清洗干净并消毒。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并注意果酱污沾染瓶口。

(7)封口装瓶后及时手工拧紧瓶盖。瓶盖、胶圈均经清洗、消毒。封口后应逐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8)杀菌、冷却采用水杀菌,升温时间5分,沸腾下(100℃)保温15分之后,产品分别在65℃、45℃和凉水中逐步冷却到37℃以下。

4、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色泽:酱红色或琥珀色。组织状态:均匀一致,酱体呈胶粘状,不流散,不分泌汁液,无糖晶析。

风味:酸甜适口,具有适宜的苹果风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总糖含量不低于50%,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65%。铜≤10mg/kg。铅≤2mg/kg。锡≤200mg/kg。

(3)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近似值≤6个/100g。菌群总数≤100个/g。致病

菌不得检出。

五、讨论题

果酱产品若发生汁液分离是何原因?如何防止?

六、参考文献

陈锦屏田呈瑞,果品蔬菜加工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蛋糕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蛋糕是以鸡蛋、面粉、油脂、白糖等为原料,经打蛋、调糊、注模、焙烤(或蒸制)而成的组织松软、细腻并有均匀的小蜂窝,富有弹性,入口绵软,较易消化的制品。

二、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蛋糕的制作原理及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面粉、鸡蛋、白糖、植物油、泡打粉等。

2、设备:不锈钢容器、打蛋机、小铁皮模、刷子、烤盘、烤箱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配料→打蛋→拌粉→注模→烘烤→冷却→成品

2、配方

全蛋100 白糖100 面粉100 泡打粉2 食用油0.15

3、操作要点

(1)打蛋浆:将1000g鸡蛋洗净打入容器中,同时加入1000g白糖,搅打约20min,当蛋液充气后体积增大1.5~2倍时停止。

(2)调糊:将1000g面粉及15g泡打粉拌匀过筛后掺入蛋液内进行拌和,时间约2min左右,不可搅拌过度而起筋,而且要搅拌均匀,不可有生面团存在。

(3)上模:蛋糕模先预烤涂油后,注入蛋糊,注入量应为模的1/2左右为好。

(4)烘烤:注好的模放上烤盘,放入烤箱内烘烤。入炉温度宜在180℃,逐渐升温,10min后升至200℃,出炉温度为220℃,焙烤10~15min,至完全熟透为止(用竹签插入糕坯内拔出无粘附物即可出炉)。

(5)冷却:将蛋糕从烤箱中取出,冷却后包装。

五、产品的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形态:外形完整;块形整齐,大小一致;表面略鼓,底面平整;无破损,无黏连,无塌陷,无收缩。

色泽:外表金黄至棕红色,无焦斑,剖面淡黄,色泽均匀。

组织:松软有弹性;剖面蜂窝状小气孔分布较均匀;无糖粒,无粉块,无杂质。

滋味气味:爽口,甜度适中;有蛋香味及该品种应有的风味;无异味。

杂质:外表和内部均无肉眼可见的杂质。

(二)理化指标

水分:15%~30%

总糖:≥25.0%

蛋白质:≥6.0%

六、讨论题

根据所做蛋糕分析其用料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七、参考文献

刘宝家李素梅等编,食品加工技术工艺和配方大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果味奶饮料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果味奶是指具有水果风味的含乳饮料。水果风味可以通过添加果汁或香精获得,可分为配制型和发酵型果味奶饮料。这种饮料要使其水果风味典型、纯正,在生产制作时要特别注意饮料的糖酸比,一般来讲,这种饮料的风味、滋味和口感的良好感觉的pH值范围在4.5~4.8左右,而乳蛋白的等电点在pH4.6~5.2。因此,生产中往往会出现沉淀分层现象。为了生产出稳定的酸性乳饮料,关键是控制饮料的pH 值在乳蛋白的等电点4.6~5.2以下,并选用适当的稳定剂,要注意原料的配制顺序和操作方法,酸液的添加方法及控制低温等。对于脂肪含量较高的乳原料,还要注意产品的脂肪上浮的现象。添加乳化剂和均质是解决脂肪上浮的有效方法。

二、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果味奶饮料的生产过程和操作技术。熟悉酸味剂、稳定剂、乳化剂、香精等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牛奶或脱脂奶粉、白砂糖、柠檬酸或乳酸、山梨酸钾、柠檬酸钠、香精等。

2、设备:不锈钢锅、胶体磨、均质机、烧杯、台秤、天平、PH试纸、糖度计、玻璃瓶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稳定剂(与少量白糖干混后)溶解

奶粉加水溶解→混合(过胶体磨)→

白砂糖溶解后过滤

配料(搅拌加酸液、香精)→加热→均质→杀菌→冷却→无菌灌装封口

2、果味奶参考配方

脱脂奶粉2~4%;白砂糖12%;柠檬酸0.33%;柠檬酸钠0.1%;耐酸CMC 0.2%;瓜胶0.1%;草莓香精0.1%;山梨酸钾 0.15%

3、操作要点

(1)把稳定剂与部分白糖干混均匀后,加小于50℃温水溶解。

(2)奶粉加温水溶解后与(1)混合;白砂糖溶解后过滤;加冷水基本定容(过胶体磨)。

(3)柠檬酸用冷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配料缸中,PH:4.0,加热到60℃左右。加香精、山梨酸钾溶液,配料。

(4)均质:18~20Mpa,50℃。

(5)杀菌:80~85℃ 10~15分钟。(或者先灌装后杀菌)。

(6)冷却后,无菌灌装(容器要事先灭菌)。

五、产品质量指标

感官指标:外观:乳白色、无分层、沉淀现象。

滋味气味:酸甜适口、具有纯正的果味及乳香味。

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参考有关国家标准。

六、讨论题

1、影响果味奶饮料稳定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2、各种添加剂如何使用?

七、参考文献

1、胡小松蒲彪主编,软饮料工艺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8。

2、黄来发主编,蛋白饮料加工工艺与配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4。

苹果干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食品干制机理;

通过实验了解食品水分测定方法,了解脱水蔬菜加工的一般工艺和护色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洋葱干制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

1.实验仪器、设备

刀、盆、菜板、竹筛或不锈钢筛网、恒温干燥箱、塑料袋

2.原辅材料

苹果、碳酸氢钠溶液

三、实验内容

基本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一清洗一切片一护色一熏疏一烘制一回软一分级一包装。

(2)技术要点:

①原料选择。制干用苹果以晚熟或中熟品种为宜。如大国光、小国光、印度、金冠、红玉、倭锦、乔纳金、红星等。要求果实中等大,含糖量高,肉质致密,皮薄,含单宁少,干物质量高,充分成熟;剔除腐烂病虫果。

②清洗。首先在0.5~1.0%的稀盐酸浴液中浸泡3~分钟,以除去果皮上的农药,然后冲洗干净。

③去皮、切片。洗净后去皮。方法有手工去皮、机械去皮和脱皮剂去皮,可根据条件选用。去皮后的苹果对半切开,再挖去果心,最后横切成5~7毫米厚的环状薄片也可切成瓣状。其过程根据条件选用手工或机械。

④护色。将切后的苹果片迅速浸入3~5%的盐水或量0.2~0.3%的亚硫酸钠溶液中护色,防止氧化变色。

⑤硫处理。取亚硫酸氢钠1克放入500毫升冷水中配成溶液。放入苹果片浸泡30~4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⑥灭酶。把苹果片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冷水,用大火煮沸5分钟后,迅速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

⑦干制、回软。

干制:将苹果片均匀铺在干燥箱的篦上,进行鼓风干燥,干燥时间需5~8小时,干燥率(原料成品)为6~9:l。

回软:在密闭容器内堆放2~3周,使干制苹果的各部分含水量均衡,质地呈适宜柔软状态。

⑧分级、包装。根据产品质量,将果干分为标准成品、废品和未干品等。用塑料食品袋或复合食品袋进行防潮包装。

(3)质量要求:色泽鲜明,片块完整,肉质厚,有清香气味;不霉变,无虫蛀,无泥沙等杂质。用手紧握时互不粘结,且富有弹性。含水量18~20%,含硫量不大于0.05%;不焦化,不结壳。香脆类型的苹果干除具有以上品质外,还要求酥、甜、脆。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

3.实验原理及步骤

4.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处理、分析

5.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六、思考题

1. 对所做的产品进行品质评定。

2. 食品水分测定方法除了烘干法之外还有哪些方法?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2013年 初级师微生物检验技术 专业知识 真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均匀混合液体时需要使用 A.恒温水浴箱 B.微波炉 C.烤箱 D.振器 E.培养箱 2.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病毒的分离和鉴定需要组织细胞或动物接种和传代 B.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性不存在任何选择性和特异性 C.用于病毒分离的材料包括传代病毒培养物和采自发病或死亡动物的标本 D.分离或鉴定后的病毒经过冷冻干燥后可以长期保存 E.组织培养细胞接种病毒首先选择敏感细胞 3.不宜冷藏的细菌是 A.流感嗜血杆菌 B.百日咳鲍特菌 C.牛布鲁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4.不可以加热的器皿是 A.烧杯 B.三角瓶 C.试管 D.容量瓶 E.蒸发皿 5.动物在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抗体,如果该抗体能与相应的病毒粒子特异性地结合,使后者丧失感染力,这种抗体就称为中和抗体。根据这一原理,用已知的病毒或病毒抗原,可以测知病人体内中和抗体的存在及其效价,这项指标可以反映的机体特性是A.病毒侵袭力 B.病毒感染力 C.抗病毒感染的免疫能力 D应激能力 E.敏感性 6.使用离心机时,不正确的是 A.离心机应放置在平稳、厚实的水平台上 B.离心管连同装有样品的沉淀管应先用天平完全平衡 C.开机前,应盖好顶盖 D开机前,应将速度钮调至所需转速,然后再开机

E.定期检测电刷及整流子磨损情况,并及时更换 7.不能用于培养病毒的方法是 A.细胞培养 B.鸡胚尿囊接种 C.鸡胚卵黄囊接种 D.动物接种 E.人工培养基培养 8.观察细菌的运动性,可用 A.液体培养基摇动培养 B.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培养 C.液体培养基中静止摇动培养 D.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培养 E.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 9.培养L型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A.高营养 B.高pH值 C.低湿度 D.高渗透压 E.低pH值 10.需避光保存的试剂存放一般用 A.三角瓶 B.棕色瓶 C.试管 D.干燥管 E.量筒 11.一般阳性样品发出报告后,处理样品时间为A.及时处理样品 B.2d后 C.3d后 D.90d后 E.180d后 12.关于疑似禽流感感染的标本的运输,错误的是A.特殊容器,三层包装 B.外包装贴有专门生物危害标志 C.运输过程双人参与 D.只要一个人运输即可 E.运输容器内装有冰袋或干冰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动物营养研究所 树润 2015.10.12 猪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一.实验目地 1.通过实验了解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 2.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二.实验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酸性蛋白,是唯一以自由基为底物 的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酶,在酶分子上共价连接金属辅 基,因此它对热、PH、以及某些理化性质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 该酶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得到,是一种蓝色含铜蛋白,之后, 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具有催化氧发生歧化反应的能力,因此将其 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1-2。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专一地清 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金属酶,它具有抗衰老、抗辐射、 抗炎抗癌等作用,因而在医药(如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的 治疗3)、化妆品(有防晒抗炎效果4)、食品工业(SOD灵芝菌5 等)等方面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一种金属酶, 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H+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H2O2和 O2。SOD催化下述反应:2H++2O2-→H2O2+O2。

超氧化物歧化酶按照它所含金属离子的不同,可分为 Cu-Zn-SOD、Mn-SOD、Fe-SOD等三种。Cu-Zn-SOD为二聚体,呈 蓝绿色;Mn-SOD呈紫红色;Fe-SOD呈黄褐色。 SOD提取、纯化制备方法各异, 常用方法有经典的溶剂沉淀法、盐析法、超滤法和层析法等6-7。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8以新鲜猪血为原料,从中提取SOD并进行纯化。酶活力测定可用以下方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9、黄嘌呤氧化酶法、NBT光还原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自氧化法、亚硝酸法等。 该实验SOD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单 位定义为:每毫升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 达50%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单位。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考马斯亮 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呈现蓝色。在一 定围,溶液在595nm波长下的光密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 用比色法测定,测定围1-1000μg。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1.实验试剂 ACD抗凝剂、0.9%Nacl、丙酮、95%乙醇、氯仿、考马斯 亮蓝G-250、50mmol/L pH8.3磷酸缓冲液、10mmol/L EDTA钠盐 溶液、3mmol/L邻苯三酚溶液等 2.实验器材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北方民族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编著杨艺丁黎明 校审杨艺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工科类大学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实验主要设备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直流电源等。 课程教学要求是:通过该课程,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放的使用及运算放大电路各项性能的测量,学会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初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掌握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步骤,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践三大部分。 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双极性三极管电路的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运算电路的实现等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 综合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项目的选题、开题、实施和验收等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调试电路的能力。 实验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积极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本书前八个实验项目由杨艺老师编写,实验九由丁黎明老师编写。全书由丁黎明老师提出课程计划,由杨艺老师进行校对和排版。参与本书课程计划制订的还有电工电子课程组的全体老师。 2012年3月1日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课程类型: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实验总学时:32课时 开设实验项目数:8个 适用对象:2017制药工程1、2班 实验教师:段志芳 一、实验目标及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

三、成绩 包括实验时的表现(实验出勤、安全卫生、操作对错、损坏器皿情况等,占50%)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占50%),每个实验按总分为100分为满分进行打分,共8个实验,总评取平均值。 四、要求 (1)实验过程中同组人可以配合进行; (2)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同组人数据相同,不得抄袭他组数据;(3)实验过程若出现失误应向老师汇报后再进行重做; (4)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实验一植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可溶性总糖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可溶性总糖提取的基本原理。

3.掌握溶解、过滤、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可溶性糖是指易溶于水的糖,包括绝大部分的单糖、寡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它们在植物体内可以充当能量的储存、转移的介质、结构物质和功能分子如糖蛋白的配基。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麦芽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可溶性总糖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其溶于热水,不溶于60%以上乙醇,所以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除去部分醇溶性杂质。本实验利用可溶性糖溶于水的特性,将植物磨碎,用热水将组织中的可溶性糖提取出来,结合实验二得到总糖浓度,已知溶液体积和原料重量,可以求出总糖含量。 三、实验用品 1.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精确到0.0g,配称量纸若干);可控温电 加热板或电炉或电热套或水浴锅均可。可共用。 2.玻璃器皿:研钵1套;100mL锥形瓶1个;25mL量筒1个;玻 璃棒1根;100mL烧杯2个;胶头滴管1支;过滤装置1套(铁架台1台+铁圈1个+玻璃漏斗1个+100mL容量瓶1个+洗瓶1个); 不锈钢刮勺1个;剪刀1把。此部分为每组所用,集中到小框里,放置各实验台上。 3.药品试剂:新鲜植物叶片;蒸馏水。 4.其他:9cm滤纸若干(与玻璃漏斗配套);纸巾若干;标签纸若

广西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答案汇总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接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进行调节。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操作要领: 1)按下电源开关。 2)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波形输出开关按下。 3)根据所需频率,选择频率范围(选定一个频率分挡开关按下)、分别调节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在频率显示屏上显示所需频率即可。 4)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操作要领: 1.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测量前(即在输入端开路情况下)应先将量程 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2.读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1”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10标度尺上的 示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3”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3标度尺上的示数。 3)仪表使用完后,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位置后,才能拆线或关机。 3.双踪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及参数的设备。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观测和比较。 操作要领: 1.时基线位置的调节开机数秒钟后,适当调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旋 钮,将时基线移至适当的位置。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复习过程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 不许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28人,4人一小组。 2.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 中,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 作,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 摆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10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4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4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4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4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 实验总课时:16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

微生物检验技师初级师考试试题

微生物检验技师初级师 考试试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微生物检验技师初级师考试试题-专业知识(一) 1.肺炎链球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下列何种疾病 A、脓胸 B、大叶性肺炎 C、肺纤维化 D、肺结节 E、支气管炎 答案:B 2.下列何种药物不用于临床上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 A、青霉素 B、四环素 C、林可霉素 D、氨基甙类 E、氯霉素 答案:D 3.下列细菌中,引起菌痢症状最轻的是 A、痢疾志贺氏菌 B、福氏志贺氏菌 C、 鲍氏志加氏菌 D、宋内氏志贺氏菌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D 4.在我国,()是引起 菌痢最主要的原因 A.福氏志贺氏菌 B. 宋内氏志加氏菌+B D、以上都不是 E、鲍氏志加氏菌 答案:C 5.临床上取病人痰标本 后,应 A、立即温箱干燥后, 送实验室 B、置于4℃ 生理盐水中保存 C、立即送实验室检测 D、置于增菌液中保存 E、室温过夜 答案:C 6.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 标准规定 A、每1000ml水中大肠 杆菌<3个 B、每1000ml 水中大肠杆菌<30个 C、每100ml水中大肠 杆菌<3个 D、每100ml 水中大肠杆菌<30个 E、每500ml水中大肠杆 菌<3个 答案:A 7.霍乱弧菌经人工培养传 代后,显徽镜下观察是 A、杆状 B、球形 C、椭圆形 D、弧形 E、纤丝状 答案:A 8.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 准规定 A、每ml水中细菌总数< 1000个 B、每ml水中细 菌总数<10个

C、每1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D、每500ml 水中细菌总数<10个 E、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个 答案:E 9.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可能是 A、紫外线的穿透作用 B、紫外线的高热作用 C、紫外线的辐射作用 D、紫外线凝固细菌蛋白质 E、紫外线干扰细菌DNA 复制与转录 答案:E 10.在固体培养基上生 长出现卷发状菌的细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医学. B、肉毒梭菌 C、脆弱 杆菌 D、棒状杆菌 E、蜡 样芽胞杆菌 答案:A 11.在菌落周围出现很 窄的草绿色溶血环的细菌很 可能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甲型链球菌 C、乙型 链球菌D、表皮葡萄球 菌 E、腐生葡萄球菌 答案:B 反应中补体一般稀释度 是 A、1:5-10 B、 1:2-4 C、1:11-14 D、1:15-20 E、1:21-25 答案:D 13.厌氧培养的厌氧状 态所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红 B、酚红 C、美兰 D、酚酞 E、 甲酚红 答案:C 14.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 才可见到的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A、荚膜 B、鞭毛 C、芽胞 D、异染颗粒 E、菌毛 答案:E 15.显徽镜下观察抗酸染 色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典型形态 是 A、紫色栅栏状排列的杆 菌 B、红色略带弯曲的细 长杆菌

(完整版)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高产优质菌种的方法。 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之合成、积累、分泌我们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寡核苷酸介导诱变(oligonucleotide-directed mutagenesis): 指在DNA水平上改变氨基酸 的编码序列,也称定点诱变(site-specific mutage nesis); 补料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细胞培养: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接触抑制:细胞从接种到长满底物表面后,由于细胞繁殖数量增多相互接触后,不再增加。细胞系:原代细胞经第一次传代后,形成的细胞群体,即具有增殖能力,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一般为有限细胞系。 抗性互补筛选法:利用亲本细胞原生质体对抗生素、除草剂及其它有毒物质抗性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细胞拆合:是指以一定的实验技术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及其组分,然后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将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进行重组,使其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 胞器.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是指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 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片段仍然具有复制和表达的功能。 克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是在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内的一种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 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CCCDNA色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 A 回文结构: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 基因探针:是一段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用它与待测样品DNA 或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可以判断两者的同源程度. Dot印迹杂交:将待测DNA或RNA的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不需要限制性酶进行酶切,既可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cDNA文库:是指某生物某一发育时期所转录形成的c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成的克隆的 集合。 二、填空题 1.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Berg等人完成了首次体外重组实验,并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SV40的DNA片断与噬菌体的DNA片断,经过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他是第一个 实现DNA重组的人。

大学《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高等教育《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奥鹏教育中心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杨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答: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答: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答:1.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2.输出频率:10HZ~1HZ连续可调; 3.幅值调节范围:0~10Vp-p连续可调; 4.波形衰减:20db、40db; 5.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即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为外侧频率计使用。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1.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2.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粗侧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精准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以超过量程范围,需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3.在测量间歇期和实验结束后,不要忘记关闭电源。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__2__×峰值,峰值=__√2__×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答: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T=1/f f=1/T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不 许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28人,4人一小组。 2.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中, 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作, 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摆 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10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4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4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4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4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 实验总课时:16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表 2-1 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2、淀粉的水解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淀粉进入人体后,一部分淀粉收唾液所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余下的淀粉在小肠里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反应过程为:(C6H12O5)m→(C6H10O5)n→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防腐 4.无菌 5.无菌操作 6.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 二、填空题 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和。 2.干热灭菌法包括,,。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和。 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和。 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导致细菌和。 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 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法。 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法。 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 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 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和方可奏效。 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和。 14.生石灰可用于和的消毒。 15.酚类消毒剂包括和。 三、单选题

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 B.紫外线损伤细菌 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 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 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压力为2.05kg/ C.m2 E.通常温度为121.3℃ 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4.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 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大连理工大学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咸阳远程网络教育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年级: 2015 年春季 . 学号 161586128155 . 学生姓名:惠伟 .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 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4.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答:模拟电子技术试验箱布线区:用来插接元件和导线,搭建实验电路。配有2 只8 脚集成电路插座和 1 只14 脚集成电路插座。结构及导电机制: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5.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答:NEEL-03A 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②输出频率:10Hz~1MHz 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P-P 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 6 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注意: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 6.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应注意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

初级检验技帅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 题及答案(2) 一、名词解释 1. 消毒 2.灭菌 3.防腐 4.无菌 5.无菌操作 6.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 二、填空题 1. 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和。 2. 干热灭菌法包括,,。 3. xx消毒法常用于消毒和。 4. 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和。 5. 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导致细菌和。 6. 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 7. 普通xx培养基灭菌可采用法。 8.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法。 9. 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 10. 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 11. 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和方可奏效。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13 .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和。 14. 生石灰可用于和的消毒。 15. 酚类消毒剂包括和。

三、单选题 1. 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A. 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 B. 紫外线损伤细菌 D.NA.构型 C. 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 D. 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E. 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 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A. 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 B. 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 通常压力为2.05kg/ C. m2 E. 通常温度为121.3C 3. 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A. 煮沸法 B. xx消毒法 C. 流通蒸汽灭菌法 D. 高压蒸汽灭菌法 E. 间歇火菌法

生化大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生化大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实验班级: 单位: 指导老师:

实验1 多酚氧化酶(PPO)的分离提取 一、实验原理: 多酚氧化酶(PPO)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它是植物组织广泛存在的一种含铜氧化酶,位于质体、微体,可参与植物生长、分化、种皮透性及植物抗性的调节,属于末端氧化酶的一种。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O2氧化形成为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醌类物质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所以受伤组织一般这种酶的活性就会提高。另外,多酚氧化酶也可以与细胞其他底物氧化相偶联,起到末端氧化酶的作用。 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的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硫酸铵来调节粗提液的盐浓度从而可以将PPO蛋白从体系中析出,且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透析膜。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项实验,学习和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系统技术。 三、材料与试剂: 1.材料:马铃薯(两小组共称200g) 2.试剂:0.03M磷酸缓冲液pH 6.0(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5%甘油,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配制是配x10倍的浓缩液1000ml;固体硫酸铵;0.03M磷酸缓冲液pH 6.0(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0.005M MgCl2) 3.设备:试管与试管架;烧杯、玻璃棒;移液管、滴管等;试剂瓶;透析袋;过滤纱布;植物组织匀浆机;pH计和pH试纸;高速冷冻离心机; 四、操作步骤: 1.两小组共称取200g土豆削皮后切成小块,加入300ml缓冲液A,两者按1:1(W/V)比例匀浆1min; 2.用两层纱布将所得的浆液过滤; 3.将匀浆滤液装入200ml的离心管10000rpm离心5min; 4.上清液两组平分,每组150ml,加36.45g硫酸铵固体搅拌均匀后10000rpm离心5min; 5.取上清液定容至150ml,加入30.75g硫酸铵固体搅拌均匀后10000rpm离心8min,倒掉上清液得粗酶沉淀,用并加入10ml 0.03M磷酸缓冲液B复溶沉淀3-5min; 6.将所得溶液倒入透析袋中,用0.02M的KCl溶液透析至无硫酸铵根离子。 五、结果和分析: 实验所得的初酶液颜色为浅黄色,颜色浅,主要是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匀浆以前速度较快酚类被氧化的少,从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PPO的活性;经过一个夜晚的透析,得到了澄清的略带黄色的液体,这样就为进一步的柱层析提供了优良材料。 六、讨论与结论: 1. 本实验在匀浆阶段应尽量快速,防止酚类充分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 2.实验材料马铃薯在削皮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3.加入硫酸铵固体时一定要小心缓慢,同时伴有玻璃般的搅拌,在溶解蛋白的过程中避免溶液局部盐离子浓度过大,使蛋白变性,并注意用量的计算,第二步加入的时候起点浓度是40%而不是0,否则会加入过量,影响实验的结果; 4.透析时,提前检查透析袋是否完整,避免透析时出现孔洞导致样品丢失。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电子教案(齐全版)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实验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二零一一年九月

目录 实验一果酒的酿造及感官评价 实验二蛋糕的制作与品质鉴定 实验三果酱(苹果酱)的制作 实验四碳酸茶饮料的制作 实验五辣椒味口香糖的制作 实验六肉铺的加工 实验七低脂雪糕的制作 实验八纳豆的制作

实验一果酒的酿造及感官评价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酸果酒的酿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分为天然酵母和人工培养酵母两种。天然酵母即野生酵母,常附着在果皮上。果汁在酵母菌作用下将中的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并且产生二氧化碳。当前发酵结束后,对果酒进行过滤,控制温度,进行后发酵,可进一步提高酒的品质和口味。 为了保证酵母菌发酵纯正,防止或抑制其它杂菌的活动,必需对果汁进行二氧化硫处理。二氧化硫可以抑制大部份杂菌的活动,但不影响正常酵母的活动,它具有对果酒汁进行杀菌,澄清,抗氧化,溶解和增酸的作用。 三、材料和设备 瓷盘、500ml三角瓶(每组3)、1ml吸管、角勺、玻棒、台秤、糖度计、吸球、2层纱布、试纸(pH3.5)、天平、100ml烧杯、100ml量筒、水浴锅等 鲜葡萄、猕猴桃、果酒活性干酵母、蔗糖、亚硫酸 四、实验内容 1、选料:葡萄(选择充分成熟、色泽鲜艳、无病和无霉烂的果实为原料,去掉杂质并冲洗干净表面的泥土。) 2、破碎: 葡萄:去除梗,清水洗涤,凉干。挤破果实,每个处理1瓶,每瓶装0.5斤葡萄,测糖度,测pH值。 3、调糖;先测定果浆的含糖量,按生成1%酒精需要1.7%糖的比例进行调糖,添加能产生约10%酒精的蔗糖,搅拌溶解。 4、二氧化硫和果胶酶处理:二氧化硫的添加常在破碎时或果汁入罐发酵前一次加入,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容 课程类型: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实验总学时:32课时 开设实验项目数:8个 适用对象:2017制药工程1、2班 实验教师:段志芳 一、实验目标及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容

包括实验时的表现(实验出勤、安全卫生、操作对错、损坏器皿情况等,占50%)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占50%),每个实验按总分为100分为满分进行打分,共8个实验,总评取平均值。 四、要求 (1)实验过程中同组人可以配合进行; (2)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同组人数据相同,不得抄袭他组数据; (3)实验过程若出现失误应向老师汇报后再进行重做; (4)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实验一植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可溶性总糖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可溶性总糖提取的基本原理。 3.掌握溶解、过滤、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可溶性糖是指易溶于水的糖,包括绝大部分的单糖、寡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它们在植物体可以充当能量的储存、转移的介质、结构物质和功能分子如糖蛋白的配基。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麦芽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可溶性总糖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其溶于热水,不溶于60%以上乙醇,所以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除去部分醇溶性杂质。本实验利用可溶性糖溶于水的特性,将植物磨碎,用热水将组织中的可溶性

糖提取出来,结合实验二得到总糖浓度,已知溶液体积和原料重量,可以求出总糖含量。 三、实验用品 1.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精确到0.0g,配称量纸若干);可控温电加热板或电 炉或电热套或水浴锅均可。可共用。 2.玻璃器皿:研钵1套;100mL锥形瓶1个;25mL量筒1个;玻璃棒1根; 100mL烧杯2个;胶头滴管1支;过滤装置1套(铁架台1台+铁圈1个+玻璃漏斗1个+100mL容量瓶1个+洗瓶1个);不锈钢刮勺1个;剪刀1把。此部分为每组所用,集中到小框里,放置各实验台上。 3.药品试剂:新鲜植物叶片;蒸馏水。 4.其他:9cm滤纸若干(与玻璃漏斗配套);纸巾若干;标签纸若干。每个洗 手池常规配置烧杯刷、毛巾、洗手液。 四、实验操作 取新鲜植物叶片,洗净表面污物,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取0.5g,剪碎,加入5~10ml蒸馏水,在研钵中磨成均浆,转入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冲洗研钵,洗出液也转入锥形瓶中,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液冷却后过滤到100ml容量瓶中,同法残渣再提取2~3次,将提取液合并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贴好标签,保存至冰箱中,用于实验二。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观察产品颜色是否与理论相符,若不符合,分析原因。 2、结合实验二结果计算含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若有干扰,可滴加饱和中性醋酸铅以除去溶液中的蛋白质,乙醇沉淀除去部分醇溶性杂质,若色素较多可脱脂。 (2)加热时应小心,避免灼伤皮肤。 七、思考题 1、可溶性糖在植物物质代中的作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II指导书(2017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II 教学指导书 课程代码:021********* 湘潭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2017年10月8日

前言 一、实验总体目标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使学生学会操作常用的电子仪器设备,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构建方法和实验调试的基本技能。 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选用及测试方法。 2.针对简单的模拟电路,能正确调试电路参数,掌握基本参数测试与功能分析方法。 3.针对简单的工程问题,能依据实验故障现象,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能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自拟部分数据表格,并通过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撰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5. 具备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初步应用能力。 二、适用专业年级 电子信息类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 三、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II 四、实验项目及课时分配 五、实验环境 模拟电路实验台:72套。主要配置:多种模拟电路实验模块、直流电压源、直流电压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等,仿真实验配置:PC机、Multisim 10电路仿真分析仿真软件。 六、实验总体要求 1、每次实验前预习实验原理,做好实验方案设计和理论计算,仿真分析观察与测试,提交实验预习报告; 2、正确使用电压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等实验设备; 3、按电路图联接实验线路和合理布线,能初步分析并排除故障; 4、具有根据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线路和选择仪器设备的初步能力; 5、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读取实验数据和记录实验波形并加以检查和判断,分析实验结果,正确撰写实验报告。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1 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1 目的要求 (1)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法。 (2)了解食品清洁程度(被污染程度)及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从而为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2 基本原理 菌落(colony)是指细菌在某一种固体培养基上克隆增殖发育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cm2)检样中所含菌落总数。通常以cfu/g(mL,cm2)表示,cfu代表的colony forning unit。 菌落总数是作为判定食品的清洁程度(被污染程度)的标记,通常越干净的食品,单位样品菌落总数越低。反之,菌落总数就越高。菌落总数的测定是以每个活细菌能克隆增殖形成一个可见的单独菌落为基础的,但是在实践中除了单个细胞形成菌落外,二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同种细胞也同样可形成菌落,所以现在均以菌落总数(而不是活细菌数)或菌落形成单位数表达。由于菌落总数的测定是在37℃有氧条件下培养的结果,对于厌氧菌、微需氧菌、嗜冷菌和嗜热菌在此条件下不生长,有特殊营养要求的细菌也受到限制。因此,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实际上只包括一群在普通营养琼脂中发育、嗜中温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的总数。但由于在自然界这类细菌占大多数,其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出样品中细菌的总数,正因为如此,用该方法来测定食品中含有的细菌总数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3 实验材料 3.1 仪器恒温箱、冰箱、恒温水浴锅、天平、微波炉、均质器。 3.2 材料吸管(容量为0.1mL、1m和10mL)、广口瓶或三角烧瓶、灭菌平皿、试管、酒精灯、试管架、灭菌剪刀、灭菌镊子。 3.3 试剂营养琼脂培养基、75%乙醇、0.85%生理盐水。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4.1 菌落总数实验程序(如图28-1) 4.2 检样稀释及培养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25mL)剪碎放于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和玻璃珠的三角瓶,经过充分振荡或均质处理制作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食品有的需先用灭菌研钵研磨后再稀释)。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作成1:100稀释液,按上述操作顺序,作10倍系列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3)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液,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同时,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4)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融化并冷却到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加有无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5)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培养24+2hr(肉、乳和蛋品为48+2h,水产为30℃48+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