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车辆柴油机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性能预测与分析

合集下载

高原运行柴油机增压技术应用综述

高原运行柴油机增压技术应用综述


【bt c /o etsvt r l o hb t eaevomn ao p tu7t, A sat n r roo ehpo e b u tyh s clnin et c ri le  ̄ l r 】 d l e bm r g ep i r f tsn a a 1 s " e
; ,etc ue hrn, cai lue hrn e osg qetlu ohri s m e c ispr a i m h c pr a ga wla t -t e euni r ca n s t l r c g ge n as c g s l w a s i s at b g g ye
下降 ;6 可靠性下降。 () 其中, 问题( )( ) 1一3是回转式 的涡轮增压器与往复式机械柴油
机匹配的固有问题, 高原环境 由于柴油机进气压力较低 , 进气量不 足, 这些问题更加突出。问题 ()( ) 4 ~6 是高原环境 ( 尤其是海拔
4 0 m 以上 ) 压器 运行 出现 的最 主 要 问题 。 由于燃 烧拖 后 , 油 00 增 柴
高原运行柴油机增压技术应用综述 木
郭猛超 张 晶 孙志新 路 峰
( 甲兵工程学 院 机械工程 系 , 装 北京 10 7 ) 0 02

A e iw f h r igtc n lg p l a int is l n iei lt a ra r ve o a gn e h oo y a pi t ode e gn pae ua e c c o e n
} e hrn s m pr a i s t . c g gy e } K y od :l euae ; i ee g eT roh ri cn l yP w r eoey e rsPa a aD e ln i ;ub ca g g eh o g ;o e cvr w t r s n nt o r

高原高寒地带工程车辆启动难的原因及解决

高原高寒地带工程车辆启动难的原因及解决

高原高寒地带工程车辆启动难的原因及解决工程车辆在高原高寒地带使用时,由于缺氧等特殊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存在着启动困难的问题。

为了启动车辆,人们通常采用火烤油底壳和进气管、给发动机灌热水以及推车、拖车、溜坡等落后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费力费时、费燃料,而且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发生火灾,很不安全。

本文将介绍高原、高寒环境下工程机械难于启动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1 柴油机启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1)启动转速必须超过一定转数(一般>80 r/min)。

(2)压缩终了时气缸内混合气体必须有足够的压力。

(3)压缩终了时气缸内混合气体要具备足够的温度。

(4)压缩气体氧气含量应超过一定的浓度。

2 高原低温环境下柴油机难于启动的原因(1)高原地区冬季极限温度在-40℃左右,柴油机进气温度相应地要比常温下低30℃~60℃,因此,柴油机气缸内压缩终了时的空气温度达不到启动时的必需温度,且气缸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也明显低于正常启动时所要求的压力,柴油机难以启动。

(2)蓄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在20℃~40℃范围,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蓄电池的输出能力也相应地下降,表1列出不同环境温度下,蓄电池20 h放电率(%)输出情况。

从表1可看出,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蓄电池输出能力在-30℃时,只有额定输出的34%左右。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柴油机启动系统功率下降,使柴油机启动转速低于启动必需的最低转速。

(3)低温时,润滑机油粘度加大,各摩擦副之间的阻力加大,使柴油机启动转速下降。

(4)高原地带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每升高1 000 m,大气压力下降9%,空气密度下降梯度为6%~10%,含氧量下降10%,可见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含氧量越少,柴油机越难启动。

(5)低温条件下,柴油粘度增加,表面张力加大,导致喷油的雾化质量变差,延长了着火滞后期。

3 提高柴油机启动能力的主要措施(1)采用低温性能好,结构形式与普通启动型不同的蓄电池。

高原山区条件下的特点

高原山区条件下的特点
增压器后,增加了充气 量,使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度有所 提高,从而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 和经济性。 汽油机采用增压器困难较大,主 要是汽油机产生的爆震不易解决。
5
采用含氧燃料
在汽油中掺入酒精、丙酮及其他 含氧化合物。掺入的这些含氧燃料 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在燃烧中,补 偿了因气压低而产生的充气量不足 的问题。
汽车运用工程
5 对排气污染的 影响 海拔高度增 加,使空燃比 变 小 , CO 和 HC 生 成 量 增 加, NOx 生成 量减少,如图 所示。
海拔高度与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关系
汽车运用工程
二、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
1 提高发动机压 缩比
提高发动机压缩比 可提高压缩终了温 度和压力,改善燃 烧过程,减少热损 失,还可采用较稀 的可燃混合气,从 而提高了发动机的 动力性和经济性。
汽车运用工程
• 发动机的ECU能通过传感器传出的 信息来判断汽油的标号,并选择最 适合的压缩比。 • 核心技术就是在缸体与缸盖之间安 装楔型滑块,缸体可以沿滑块的斜 面运动,使得燃烧室与活塞顶面的 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改变燃烧室的 客积,从而改变压缩比。 • 在发动机小负荷时采用高压缩比以 节约燃油;在发动机大负荷时采用 低压缩比,并辅以机械增压器以实 现大功率和高扭矩输出。
汽车运用工程
• 目前,SVC发动机出于试验室阶段。 优点:提高了增压发动机的功作效率以及动力输出的平顺性, 发动机的体积小重量轻,能适应各种不同标号的燃油,环保 性好 缺点:气缸盖异常复杂 。
高压缩比情况下
低压缩比情况下
汽车运用工程
2
合理选择配气相位 合理的配气相位可提高发动机的 充气系数,改善动力性和降低油 耗。 配气相位的确定,应与发动机的 实际转速范围相适应。进气迟关 角减小可提高低转速下的充气效 率,改善发动机低速范围的动力 性及经济性;反之进气迟关角增 大,对经常处于高转速的发动机 有利。

柴油机高原区域启动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法

柴油机高原区域启动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法

柴油机高原区域启动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法作者:王世勋来源:《时代汽车》2019年第08期摘要:我国和印度一直存在领土纠纷。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西藏地区的基础交通设施变得越来越完善,我国也加大了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

但是由于西藏地区地处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缺氧和低温的自然条件使得许多军用车辆柴油发动机启动困难,给部队的训练和作战带来了极大不便。

本文针对军用车辆在高寒地带的使用现状,分析了导致其柴油机启动困难的常见原因。

并针对该类问题提出柴油机在高寒地带故障解决方法及合理使用建议。

关键词:高寒地带;柴油发动机;启动困难;解决方法1 引言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的西藏地区是典型的高原地带,这里的空气稀薄,并且有很大的昼夜温差,路况恶劣,很多路都建在山间悬崖边,坡陡[1]。

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气温低,降雪时间长,多霜冻。

夏季降雨量大,路面经常处于泥泞状态,并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2]。

其惡劣的气候条件特点如下:(1)气候温度低。

大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据统计,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对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的西藏地区来说,其温度一般要比内地低20度以上。

冬季时间漫长。

(2)空气稀薄,气压低。

和温度类似,海拔越高,空气密度和大气压力越低,据统计,海平面空气密度约为1.2(kg.m3),而当海拔达到4000米时,密度则下降到了0.8(kg.m3),下降幅度达到33%,气压下降幅度则超过40%。

(3)地形复杂。

高原地区由于人员稀少,道路交通状况普遍比较恶劣,道路狭窄、碎石众多,多为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冻土、山间河道、峡谷路况。

近些年来,我国在西藏等地区部署的兵力装备越来越多,军事活动越加频繁。

军用车辆一般搭载柴油发动机,在西藏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行驶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燃油经济性下降,并造成机件的损坏,给军事活动带来很大的不变。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柴油机在高寒地区容易发生的一些导致其启动困难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延长发动机维修周期、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防止行车事故,提高军事活动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车用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车用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车用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随着近年来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车用柴油机在高原地区的使用需求日益增长。

但高原环境的气压、温度、湿度、空气密度等特殊的自然条件,对车用柴油机的性能、耗油率、排放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车用柴油机的高原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原环境对车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1.氧气含量减少导致燃烧不充分,动力输出下降2.空气密度减小使得进气量减少,燃油的供应不足,降低油耗率3.气温下降导致燃油的喷出效果变差,使得燃烧时间延长,功率不足4.湿度低下使得柴油机内部的摩擦系数增大,摩擦阻力增加二、高原环境对车用柴油机排放的影响1.氧气含量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减少,但是氧气不足导致污染物粒子增多2.因为空气密度的减小,汽车排放的氧气比例也会减少,如果此时发动机的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较多的CO和HC等挥发性有机物3.气温下降使得尿素液体更难挥发,从而导致SCR催化剂的效率降低,对氮氧化物的去除率减小三、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价的研究针对高原环境对柴油机的影响,目前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道路试验法:通过对在高原环境中行驶的车辆进行采集并分析相应的数据,来评价车用柴油机的性能以及排放情况,并对车用柴油机进行适应性的评价。

2.实验室试验法:通过将车用柴油机在高原环境下的性能和排放情况与低海拔地区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其高原适应性。

3.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氧气含量、空气密度、湿度和气温等因素对车用柴油机的影响,采用数学模型对高原环境下的性能和排放进行预测和评价。

四、提高车用柴油机的高原适应性为了在高原地区获得更好的行驶体验并有效改善车用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需要考虑以下措施:1.优化燃烧道路设计:通过改善燃油喷射装置、增加压缩比和改善气道等方式优化燃烧道路。

2.调整燃烧控制参数:调整燃油质量和供氧量等参数,以确保燃烧效果良好。

3.使用高品质燃油:选择符合高原环境特点的高品质的柴油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质量。

青藏高原环境对车辆装备技术性能的影响

青藏高原环境对车辆装备技术性能的影响
少, 导致 燃 烧过 程 变 差 , 燃 料 燃 烧不 完全 , 且燃 烧 速
冷 启 动 困难 青藏 高原 地 区大 气压 力低 、 空 气
动 力 性 能 下降 装 用 柴 油 发 动机 的车 辆 装 备
在青 藏 高原 地 区使 用 时 , 由于大 气压 力 和 空 气 密度
低、 进 气量 减 少 等 因 素 , 导 致 柴 油 发 动 机 空 燃 比变 小、 混合 气变 浓 、 燃烧始点相对滞后 、 燃 烧 恶化 , 使 柴 油发 动机 的功 率和 扭 矩下 降。此 外 , 装 用 柴 油发 动机 的车辆 装 备在 青 藏 高原 山 区行 驶 时 , 由于坡 度 陡 而长 、 弯道 急而 多, 经 常采 用低 速 挡 行驶 , 柴 油发 动机 长 时间满 负 荷工 作 , 使 柴 油发 动机 工作 温度 偏
前, 空 气流 量 与温 度 同时 下 降 , 导致 缸 内混 合 气 及 燃 烧条 件 很难 达 到柴 油 压燃 和 续燃 要 求 ; 到 达青 藏
非增 压 型 柴油 发 动机 的额 定 功 率下 降十分 明显 , 油
耗 率显 著增加 。 例如, 解放 C A1 1 2 1型运 输 车在 海拔 4 0 0 0米左 右地 区行驶 时 , 最高 车速 只 有 7 5千 米/ 小
高, 导致 动 力性 与经济 性都 下 降。海拔 每 升高 1 0 0 0 米, 大 气 压 力约 下降 l 1 . 5 %, 空气密度减小约 9 %,
中的含 氧 量 少 、 昼 夜 温差 大 , 对装用柴油发动机 的 车辆装 备 的冷 启 动性 能影 响较 大 。在 海拔 4 5 0 0米 的 羊八 井地 区 , 所有 的东 风 E Q 2 1 0 2 N型 、 E Q 2 1 0 2 型 牵引车 和猛 士 E Q 2 0 5 0型越 野指挥 车全 部 表现 为

车辆动力系统的高海拔适应性

车辆动力系统的高海拔适应性

车辆动力系统的高海拔适应性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和交通网络的扩展,车辆在高海拔地区的运行需求也越来越多。

然而,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和气候条件对车辆的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车辆动力系统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并介绍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

1. 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特征高海拔地区通常指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压较低,气温较低,氧气含量较少,空气稀薄等。

这些特征对车辆动力系统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包括动力输出、燃烧效率、散热能力和排放控制等方面。

2. 高海拔适应性技术挑战2.1 动力输出由于空气稀薄,高海拔地区的发动机容易失去一部分动力输出,降低了车辆加速和爬坡能力。

因此,提高动力输出成为解决高海拔适应性的关键。

可通过调整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参数来增加燃油供给,提高动力输出。

2.2 燃烧效率空气稀薄会导致燃烧过程的不完全,影响燃烧效率。

特别是在高负载工况下,发动机的燃烧不充分会导致动力系统的性能下降。

可采用直喷技术和提高燃油喷射压力等措施,改善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

2.3 散热能力气温较低会影响车辆散热系统的工作效果。

在高海拔地区,发动机由于工作负载较大,产生的热量也较高,而周围的温度低,不利于热量的散发。

因此,车辆动力系统需要提供更好的散热能力,如增加散热器面积、增加风扇的转速等。

2.4 排放控制由于空气稀薄,高海拔地区的车辆排放控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车辆动力系统需要通过调整排放控制装置的参数,确保在不同工况下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

3. 高海拔适应性解决方案3.1 发动机调校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特殊气候和环境条件,发动机需要进行特殊的调校。

包括调整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燃烧控制系统等参数,以提高动力输出和燃烧效率。

3.2 散热系统升级为了提供更好的散热能力,车辆动力系统的散热系统需要进行升级。

可以增加散热器的面积,增加风扇的转速以提高散热效果。

3.3 排放控制技术改进针对高海拔地区的排放控制问题,需要改进和优化排放控制技术。

柴油发动机高原地区冷启动方案研究

柴油发动机高原地区冷启动方案研究

柴油发动机高原地区冷启动方案研究摘要:高原环境空气稀薄、温度低是影响发动机启动过程的主要因素。

气温低导致蓄电池能力下降、启动阻力增加,发动机启动转速降低。

启动转速低、空气稀薄以及气温低,使得混合气体压缩时间长,发动机机体散热增多,导致压缩终了混合气体压力和温度降低,达不到燃油的着火点,影响柴油机正常启动。

因此,本文对柴油发动机高原地区冷启动方案进行研究,高原低温环境应尽可能不采用电加热方案,减少蓄电池消耗。

一般情况下,使用燃油加热器预热系统、耐低温型蓄电池及蓄电池保温箱,即可满足-35℃发动机正常启动要求。

关键词:柴油发动机;高原地区;冷启动方案引言柴油发动机在高原高海拔地区使用,面临每天初次启动困难的问题。

针对于此,本文对柴油发动机高原地区冷启动方案进行研究,在实现柴油发动机高海拔低温冷启动功能的同时,各自存在优缺利弊,不同应用场景、不同柴油发动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辅助启动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础工业水平的不断增强,未来将会有更多可靠和性价比高的的辅助启动方式出现。

1高原地区对柴油发动机冷启动过程的影响1.1启动阻力增大启动时的阻力主要包括各部件运动时的摩擦力,使运动件由静止状态加速到某一转速时的惯性力,驱动机油泵、水泵、燃油油泵等附件所需要的力,以及压缩气缸内气体的力。

这些阻力中摩擦阻力的影响最大,而摩擦阻力随润滑油的粘度增大而增大,因此温度低会增大启动阻力。

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

1.2蓄电池能力降低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蓄电池的内电阻增大,放电能力下降,有效点火次数减少。

在低温大电流放电的情况下,容量及端电压急剧下降,输出功率随之下降,导致启动马达达不到所需要的输入功率,启动转速降低,启动性能下降。

另外,温度过低,蓄电池充电困难,容易造成充电不足,导致蓄电池长期处于不饱和状态。

1.3较难达到着火温度高原空气稀薄,在低温条件下柴油雾化效果差,发动机缸体内散热快,气缸的密封性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 d ci n nd Anayss0 r 0 m a c fS c a hil e e e i to a l i fPe f r n e o pe ilVe ce Dis l En i sa fe e tt de g ne tDif r ntAliu s
12 - 10 . O8 .
间步长 决定 的 。在 燃油 喷射 期 内 ,每一 个计 算 的时 间步长 就会 给计算 提供 一个 新 的初 始值
2221 喷雾模 型关 键参 数 的计 算公 式 . . .
O6 .
燃 油喷雾 沿径 向和轴 向划分成 许 多微小 同心锥
1 8 1 2
而 高原 环境 试验 室又 耗 资巨大 . 技术 规 范苛刻 . 同时 存 在 以下 问题 : 只模 拟柴 油机 进排气 压力 和温 度 , 一
般 不考 虑冷 却 和 曲轴 箱通 风等 其它 影 响因素 .导 致
模 拟精 度不 高 : 对大 功 率发 动机 . 针 目前鲜 有 能 在 4 k 以上海 拔稳 定工 作 的试验 设 备 .且 海 拔高 度 25 m . k 以上较 少 有排放 研究 用 的测试 手段 翻 鉴 于此 . m 本
表 1 柴 油机 基 本 参 数
= 1 p- . 7 1。 一 ) e [ 8  ̄ 0 U 12 x 85 ]
喷雾 锥 角 0 :
0 0 5P p 0 = . ( d似2 0 2 )
() 2
() 3
柴 油 机 型 式
增压 方式
缸 数
缸 径 / m a r
V型 、 水冷 四 冲程 、 喷 直
由于高 原实 地试 验现 实性 、 操作 性 和通用 性差 。
大气 压力 和 大气 温度 逐渐 降低 . 空气 密 度逐 渐减 小 .
由此 对柴 油机 性 能带来 的影 响 主要 有 :进入 柴油 机 缸 内的空 气量 减小 . 缩终 了气 缸 内混合 气 的压 力 、 压 温度 降低 . 使得 喷人 缸 内的柴 油不 能及 时着火 燃 烧 . 造 成燃 烧 拖后 . 功率 下 降 : 由于 高原 环境 循环 供油 量 基 本保 持 不变 .缸 内一 部分 燃料 由于缺 氧而 不能 完
Gu n c a W a g Xin h n ,S n Z i i o Me g h o, n a c e g u h x n
( a e fteAr rdF reE gn eig Ac d myo moe oc n ie r ) h n
【 b tatA s uai o e o ubc agddee e g ew i d pst dfrn tu e setbi e A src] i lt n m dl fatroh re i l n i h h a at o ieeta i dsi s l hd m o s n c f lt a s
全 燃烧 做 功 . 导致 发 动机 功率 下 降和油 耗上 升 : 也 过 量 空气 系数 下 降 .可燃 混合 气过 浓 .着 火延迟 期 变
长 , 燃 现 象严 重 。 负 荷 增加 : 之 高原 环 境 亦 使 后 热 加
基 金 项 目 : 队 科 研 计 划 项 目( 0 0 0 ,0 9 Z 0 。 军 2 1 WG 2 2 0 B 5 )
h g e a l i , n e s i n lwe sWh r a o t mis n i c e s sd a t al . ih rt n p an a d NO miso o r e e s s o s i n r a e r mai l h e o c y
最 多增 加 1 0o 左 右 : 大 压 升率 比平 原 升 高 1 %以上 , O 排 放 减 少 , 烟排 放 剧 增 。 5 C 最 5 N 碳
主题 词 : 种 车辆 柴油 机 特
海拔 高度
性能
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4 41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0 0 3 0 (0 10 — 0 1 0 U 6. 7 A 10 — 7 3 2 1 )9 0 1— 4
台 架试 验 和 海拔 37 0m 实 车 试 验 对 计 算 结 果 进 行 了 验证 。 计 算 了 该 柴 油 机 在 0 50 0m 海 拔 实 际 运 行 时 的 动 力 0 ~ 0 性 、 济 性 和 排 放 性 . 测 了 不 同 环 境 下 柴 油 机 热 负 荷 、 械 负 荷 主要 参 数 的 变 化 规 律 。 果 表 明 , 海 拔 高 度 经 预 机 结 当 为5 0 0m 时 . 油 机 动力 性 、 济 性 比平 原 恶 化 1%I上 ; 0 柴 经 0 ) A 柴油 机缸 内燃 烧 温 度 峰 值 上 升 2 5℃以 上 , 前排 气温 度 3 涡
废 气 涡轮 增 压
1 2
10 5
喷雾 中油滴破 裂滞 后期 t为 :
t 2. p o p p 0  ̄ 8 5A / A 5 = 6 (
式 中 ,p为 喷 嘴 内外 压 力 差 ,_ △ △ p
() 4
压 缩 比 排 量, L
21年 01
第 9期
21 0 国汽 车工 程学会 年会 优 秀论文 l中
文采 用 了数 值 仿真 的方 法 研究 不 同海拔 环 境 下 f ~ 0 5k 增 压 柴油机 主要 性能参 数 的变化 规律 。 m)
液体燃 料 以环状 的形 式喷人 气缸 .燃 油喷 注按 时间 微元分 成若 干单元 , 沿径 向分成 若 干锥环单 元 . 再 每 个 单 元 内仅 有若 干 同一 直 径 的液 滴 .且 温 度 均匀 把单一 液滴 的蒸 发理论 扩展 到单元 中 .计算 液滴 的 蒸 发 和着火 延迟 。不 同单元 间没 有火焰 传播 .没 有 互 相掺 混 。每一个 单元 是一 个对称 的圆周 。划分 单
21 0 1中 国汽 车工 程学 会 年会优 秀 论文
特种 车辆柴油机在不 同海拔 高度 的性 能预 测与分析 ★
郭猛 超 王 宪成 孙u 以 ivs 喷雾和燃 烧模 型为基础 , o 建立了适应不 同海拔环境 的特种车辆增压柴油机模 型, 并利用平 原
以 上 .海 拔 3k 以上 地 区约 占 国土 面积 的 3 %左 m 0 右 『]大 量 民用 工 程 机 械 、 业 机 械 和 军 用 柴 油 动 1, 1 2 农
发 动机 辅助 系 统整体 性 能恶化 , 原柴 油机 动力性 、 高 热 负荷 、 械负 荷等 各项 技术 性能 劣化 严重 : 机 活塞 烧 顶 、 缸垫 烧蚀 , 汽 拉缸 等故 障概 率很 高 。 由于特种 车 辆 具有 结构 紧凑 、 功率 密度 等特 点 . 类 问题更 加 高 此
e o o s 1 % l w rt a h ti l i ; e k v l e o - yi d rc mb s o e e au e ic e s so e 3 c n my i 0 o e h n t a n p an p a a u fi c l e o u t n t mp rt r n r a e v r2 5℃ . n h n n i a dte e h u tt mp r t r eo e t r o h r i g i c e s s t 1 0 ℃ a h x mu x a s e e a u e b fr u b c a gn n r a e o 5 t t e ma i m;t e ma i m r s u e rs ae i 5 h x mu p e s r ie r t s 1 %
Ke r y wo ds: pe i e ce di s le ne S calv hil e e ngi ,Aliude Pe f r a e tt , r o m nc ,Ana yss l i
1 前 言
海 拔 1 m 以上 的高 原 占中 国 国土 面 积 的 6 % k 5
b s d o ry s p a n o u t n mo e.T e c lu ai n r s l r ai a e y e g n e c e ti l i n a e n Hi a u s r y a d c mb si d 1 h ac lt e u t ae v l t d b n i e b n h ts n p an a d o o o s d r a e td t t3 7 0 m t u e T e p we e f r n e f e c n my e si n o hs d e e n i e wh c p r t sa o d t s a a a 0 a i d . h o rp ro ma c , u l o o , miso ft i is le gn i h o e ae t l t e a t u e o 5 0 0 m r ac lt d n a it n o h r a n c a i a o d o h s d e e n i e a i ee t l t d f 0- 0 a e c u a e ,a d v rai f t e i l o m l a d me h n c ll a f t i is l e gn t d f r n f o e ai g e vr n n sa e p e it d T e s l t n r s l h w t a e l t d se e ae o 50 0 m. h o e n p r t n i me t r r dc e . h i ai e u t s o h t n o mu o s wh n at u e i l v t d t 0 t e p w ra d i
严 峻 。可见 , 究发 动机 性能 随海 拔 的变化规 律 , 研 解
力装 备 都运 行 在 这些 区域 。随 着海 拔 高 度 的上 升 ,
决 柴油 机高 原 功率恢 复 问题 .无论 对于 高原 地 区 民 用 工程 机械 充分 发挥 其 动力性 能 . 开发 高原市 场 . 还 是 在满 足军 事保 障需 求上 都具 有重 要意 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