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t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书
澄清池设计计算书

浓缩室泥渣平均浓度取δ=2500 mg/l
浓缩斗采用一个正四棱形台体,尺寸:上底为2m,下底为0.6m,棱台高2m
故实际浓缩室体积
泥渣浓缩室的排泥管直径100mm
二机械搅拌设备计算:
采用无机变速电动机,功率5-7KW
1.已知条件:
第一絮凝室纵剖面积F=30
第二絮凝室内径D1=5.45m
第一絮凝室深度H6=1.7 m
导流室出口平均半径D3=(D1'+D2)/2=6.7 m
导流室出口宽度
出口竖向高度B1'=B1/cos45=1.3 m
配水三角槽
三角槽断面面积,取高×底=1m×2m,则w4=Q/2/v4=0.146
三角槽缝宽 ,取0.02m第一絮凝室上口直径D4=D1'+2×1=5.55+2=7.55 m
第一絮凝室高度H6=H1+H2-H4-H5=2.8+1.75-1.5-1.36=1.7 m
机械搅拌澄清池设计
题目:试设计计算一座处理水量为800m3/h的机械搅拌澄清池。水厂自用水量按5%计。要求计算确定所选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主要尺寸,选配电机并按比例画出示意图。
一澄清池池体尺寸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含(自用水量)Q=840 =0.233
泥渣回流比取R=4,则第二絮凝室提升流量Q提=5Q=1.167
=11片
搅拌叶片和叶轮的提升叶片均装11片,按径向布置。
电动机功率:按叶轮提升功率和叶片搅拌功率而定。
A叶轮提升功率
N1=ρQ提h/102/η=2.517 kW
ρ-水容重,按泥水混合采用1100kg/ ,η-叶轮效率取0.5,
h-提升水头,按经验公式h 0.09873≈0.1 m
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澄清池全套设计图纸

水力澄清池设计计算书

126 m3/h
=
0.0350 m3/s
m3/d = m/s
504 m3/h
= 0.140 m3/s
喉管流速V1=
3 m/s
0.06 m/s
0.04 0.6 0.7
m/s mm/s s
水力循环澄清池部位尺寸符号如图 (1)水射器计算 喷嘴直径
(二)设计计算
d0
4Q0
v0
0.0704 m
设进水管流速V=
f
孔眼中心间距 S D 0.12 m
n2
出水管径采用d= 200 mm
排空管径采用d= 200 mm
mm。 m/s
m,池底坡
池底直径采用D0=
2
角采用γ=
H1 D D0 tan 3.5 m 2
池子直壁部分的高度为H2=H-H1= 2.55 m
45
°,则池底斜壁部分高度为
(8)澄清池各部分容积及停留时间计算 a 第一絮凝池
V 1 h2 (d12 d22 d1d2) 2.39 m3 12
b 第二絮凝池
45 °倾角,则喇叭口高度为
d5 d1 tan 45 250 mm 2
喷嘴与喉管的距离S=2d0= 150 mm
(3)第一絮凝室计算 上口直径
d2
4Q1
v2
1.72
m
取d2=
1.7 m
上口面积
1
d
2 2
2.27
m2
4
实际出口流速
v3 '
4Q1
d
2 2
0.0617
m/s
=
设第一絮凝室高度为h2,锥形角取
=
第二絮凝室高度取h4=
3
高密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利用物理/化学处理和特殊的絮凝和沉淀体系,达到快速沉淀的污水处理工艺。
该工艺将快速混合、絮凝反应、沉淀分离进行综合,其核心是利用池中聚集的泥渣,通过池外回流与水中的颗粒进行相互接触、吸附,加速颗粒絮凝,促进杂质颗粒的快速分离,并结合斜管或斜板加速沉淀过程,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
高密度沉淀池布置紧凑,节约占地,同时沉淀池启动快速,在很短的时间(通常30min)内即可完成启动并进入正常运行。
高密度沉淀池可用于原水净化也可用于污水混凝沉淀去除SS,或者用于中水回用,膜浓水等工艺的软化澄清。
(1)高效沉淀池(高密度)工作原理原水投加混凝剂,在混合池内,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凝剂与原水快速混合。
高效沉淀池分为絮凝与沉淀两个部分,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剂,池内的涡轮搅拌机可实现多倍循环率的搅拌,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
沉淀池由隔板分为预沉区及斜管沉淀区,在预沉区中,易于沉淀的絮体快速沉降,未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收集排出。
(2)高密度与传统沉淀池的比较与传统沉淀池比较,高密度沉淀池技术优势如下:1、表面负荷高:利用污泥循环及斜管沉淀,大大高于传统沉淀池。
2、污泥浓度高:高密度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含固率高。
3、出水水质好:高密度沉淀池因其独特的工艺设计,由于形成的絮体较大,所以更能拦截胶体物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出水更有保障。
(3)设计要点高密度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6m³/(㎡·h)~13m³/(㎡·h){最大可达12~15m³/(㎡·h)}。
混合时间宜为0.5~2.0min(实际设计多取3.0~5.0min),絮凝时间宜为8~15min。
污泥回流量宜占进水量3~6%(设备选型可选8%)。
(4)设计计算书①设计流量Q=400t/h=0.112m3/s①混凝反应池设有效水深取6米。
吨每小时 米直径机械澄清池计算书

已知单座设计水量40m3/h0.01111111m3/s自用水量5%泥渣回流量5倍3~5水总停留时间 1.7h 1.2~1.5第二絮凝室及导流室内流速40mm/s 第二絮凝室水停留时间0.8min 0.5~1.0分离室上升流速0.5mm/s 计算1池体直径1.1第二絮凝室第二絮凝室提升流量=240m3/h0.06666667m3/s第二絮凝室面积= 1.66666667m2第二絮凝室直径= 1.45710063m 取 1.8m1.2导流室导流室面积= 2.5434m2导流板面积=0.2m2导流室与第二絮凝室面积之和= 5.2868m2则导流室直径= 2.5951449m 取 2.6m1.3分离室分离室面积=22.2222222m2第二絮凝室、导流室、分离室面积之和=27.5090222则澄清池直径= 5.91974158m 取6m 计算2池体高度40m3/h机械加速澄清池以Q 提计,上升流速40-60钢板厚度忽略不计钢板厚度忽略不计钢板厚度忽略不计2.1有效容积=71.4m3池内结构所占体积=2m3则设计总容积=73.4m3设直壁有效水深= 1.8m 则直壁部分有效容积W1=50.868m32.2池体斜壁部分所占体积W2=20.532m3又r=R-H2,代入整理后得:当H2= 1.05m A=-0.0314355所以取H2=1m2.3池底部直径=4m池底坡度=6%池底坡降=0.12m2.4超高H0=0.3m池体直壁高H1= 1.8m 池体斜壁高H21m 池底坡降=0.12m 总高 3.22m 计算3各部分体积之比3.1第二絮凝室高度H4= 1.25815837m取 1.25m导流室水面高出第二絮凝室出口的高度H5=0.29488087m取0.3m设导流室出口流速50mm/s 导流室出口平均直径= 2.2m 则导流室出口宽度=0.19301293mH 23-3RH 22+3R 2H 2-(3/3.14)W 2=0令A=H 23-3RH 22+3R 2H 2-(3/3.14)W 2即(3.14/3*H2)*(R 2+rR+r 2)=W2取0.2m 导流室出口竖向高度=0.28284271m 取0.28m 第二絮凝室体积(包括导流室在内)=7.39627m33.2配水三角槽内流速0.25m/s 三角槽断面0.02222222m2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边长=0.21081851m 取三角槽直边长0.25m3.3第一絮凝室高度= 1.25m上部圆台: 上底半径=1.15m 下底半径=2.2m 高= 1.05m下部圆台: 上底半径=2.2m 下底半径=2m 高=0.2m 则第一絮凝室体积=12.3246308m33.4分离室体积=51.6790992m33.5第二絮凝室体积:第一絮凝室体积:分离室体积=1 1.67 6.99接近1:2:73.6泥渣回流量=0.05833333m3/s 回流缝内流速=150mm/s 100-200回流缝宽=0.02814772m 取0.03m 计算3进出水管(槽)3.1进出水管进出水管管径=150mm 第一絮凝室体积等于两个圆台体积之和则流速=0.62907919m/s3.2放空管、排泥管采用DN100计算4搅拌机与刮泥机搅拌机:N=4KW,叶轮直径1.24m,叶轮高度0.09m刮泥机:N=0.25KW,刮臂直径3.6m。
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

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1.确定设计参数首先需要确定设计参数,包括流量Q、沉降速度V、污泥浓度C、沉淀区面积A等。
这些参数通常根据处理水的水质特性、处理要求和设备规模进行确定。
2.确定澄清池尺寸根据确定的设计参数,可以计算澄清池的尺寸。
首先确定沉淀区的体积Vv,可以根据处理水的流量和沉降速度计算得到,即Vv=Q/V。
然后根据污泥浓度和沉淀区体积计算污泥总量Vt,即Vt=Vv*C。
最后根据污泥总量和污泥浓度计算沉降区面积A,即A=Vt/C。
确定了沉降区面积后,可以根据所选的澄清池类型(如水平流澄清池、竖直流澄清池)计算出澄清池的长度L和宽度B。
3.设计出水系统澄清池的出水系统通常包括出水管道和出水阀门等设备。
根据出水要求和流量,确定出水管道的直径和长度。
出水阀门的选型应根据所需的控制功能进行。
4.设计进水系统进水系统通常包括进水口、流量调节装置和分流器等设备。
根据进水流量和所选设备类型确定进水管道的直径和长度。
流量调节装置的选型应考虑到进水流量调节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分流器的选型则应根据污水流量分配和流速均匀度的要求。
5.设计污泥排泄系统污泥排泄系统通常包括污泥收集和处理装置。
根据沉降池的尺寸和污泥排放要求,设计合适的污泥收集装置,如底部搅拌器和污泥收集槽。
同时,还需要考虑污泥处理的方式,如直接排放或进一步处理。
6.确定配套设备根据澄清池的设计参数和要求,确定所需的配套设备,如水泵、搅拌器、浊度计、PH计等。
这些配套设备通常用于澄清池的运行控制、水质监测和维护保养等。
综上所述,高密度澄清池的设计计算需要确定设计参数、计算澄清池尺寸、设计出水系统、设计进水系统、设计污泥排泄系统以及确定配套设备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确定。
T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水量Q=47250t/d=1968.75t/h=0.547m3/s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7.8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2.5 m/h。
——斜管面积A1=1968.75/22.5=87.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1968.75/60=32.81m2;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547)0.4=0.832m 取B=1.4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X·X1=32.81 ——①(X-2)·(X-X1-0.4)=87.5 ——②可以推出:A=X3-2.4X2-119.51X+65.62=0当X=11.9时A=-11.25<0当X=12时A=13.9>0当X=14时A=666>0所以取X=14。
即澄清池的尺寸:14m×14m×7.41m=1452.36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1452.36/0.547=2655s=44.25min;X1=32.81/x=2.34 , 取X1=1.9m,墙厚0.4m斜管区面积:12m×11.7m=140.4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547/140.4=0.0039m/s=3.9mm/s=14.04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14m×1.9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547÷0.05÷14=0.78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547/1.86×14)2/3=0.076m。
则流速为0.385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澄清池的设计计算

澄清池的设计计算澄清池是一种常见的庭园水景设计,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水舒缓的声音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澄清池的设计原理、材料选取、施工步骤以及常见的维护方法。
澄清池的设计原理主要有三个要素:水、石和植物。
首先,水是澄清池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清澈的水面能够反射周围的景色,形成一个自然的画面。
接下来是石头,石头被用作塑造澄清池的边缘、堆石瀑布和小型岛屿等。
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石头可以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动感的景观。
最后是植物,适当选择水生和湿生植物可以增添自然气息,并且有助于澄清水体,减少水藻和杂草的滋生。
在选择材料方面,主要考虑到实际使用、美观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澄清池的基础材料包括水泥、石头、防水层、滤料和泵等。
水泥用于澄清池的基底和边缘的打造,能够确保水体的稳定性。
石头则是为了创造出自然的效果,可以选择花岗岩、石灰岩或人造石等。
防水层则用于确保水体不渗漏,可以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或橡胶材料。
滤料是关键的部分,用于过滤掉水中的颗粒物质和杂质。
最后,泵是确保水体始终保持流动的关键装置。
澄清池的施工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规划设计、基础施工、水池建造和水系统安装。
首先是规划设计阶段,根据庭园的尺寸和要求,设计师将确定澄清池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
然后是基础施工,首先要清理庭园的地面,去除不必要的植物和杂草。
然后将水泥浇筑成澄清池的基底和边缘。
接下来是水池建造,将石头按照设计的形状和样式进行摆放,并且使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固定。
最后是水系统安装,将泵和过滤器等装置安装并连接好,确保水体能够流动起来。
澄清池的维护相对简单,但也需要定期的保养。
首先是水质的维护,定期检查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等,确保水体清澈透明。
其次是清理杂物,定期清理庭园中积聚的落叶、杂草和悬浮物,保持水面的整洁。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水泵和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另外,如果发现水体出现异常,如过于混浊或有异味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00t/d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水量
Q=40000t/d=1666.7t/h=0.463m3/s
二、构筑物设计
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8米设计。
1、絮凝池:停留时间6~10min,取8 min。
则有效容积:V=1666.7×8/60=222.3 m3
平面有效面积:A=222.3/6.8=32.7m2。
取絮凝池为正方形,则计算并取整后。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
5.7m×5.7m×
6.8m(设计水深)=221m3。
原水在絮凝池中的停留时间为7.96min
2、澄清区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2.5 m/h。
——斜管面积A1=74.08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27.78m2;
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463)0.4=0.78m 取B=0.9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27.78 ——①
(X-1.3)·(X-X1-0.25-0.5)=74.08 ——②
可以推出:A=X3-2.05X2-100.885X+36.114=0
当X=11时A=9.33>0
当X=10.9时A=-12.064<0
所以取X=11。
即澄清池的尺寸:11m×11m×6.8m=822.8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822.8/0.463=1777.1s=29.6min;
斜管区面积:9.7m×7.7m=74.69m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463/74.69=0.0062m/s=6.2mm/s=22.32m/h
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11m×2.55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463÷0.05÷11=0.84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2m的水层高度。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463/1.86×11)2/3=0.08m。
则流速为0.45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取1.2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1666.7×4/60=111 m3
则宽度:111÷6.8÷11=1.48m,取1.5m。
反应段至推流段的竖流通道的流速取0.05m/s,则高度:0.463÷0.05÷5.7=1.62m。
取1.8m,考虑到此处底部要做一些土建结构的处理。
见图纸。
3、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统
污泥循环系数0.01~0.05,取0.03。
1666.7×0.03=50m3/h,泵的扬程取20mH2O。
采用单螺杆泵。
系统设置三台。
一台用于污泥的循环,一台用于污泥的排放,另一台为备用。
螺杆泵采用变频控制。
污泥循环管:DN200,流速:0.446m/s。
污泥循环的目的:1、增加反应池的污泥的浓度;2、确保污泥保持其完整性;3、无论原水浓度和流量如何,保持沉淀池相对稳定的固体负荷。
污泥排放的目的:避免污泥发酵,并使泥床标高保持恒定。
污泥床的高度由污泥探测器自动控制。
4、反应室及导流板
①——管道流速取1.0m/s,管径为DN750(流速1.05 m/s);
②——管道流速取0.8m/s,管径为DN850(流速0.82 m/s);
③——流速取0.6m/s,0.463÷0.6÷(3.14×0.85)=0.29m,取0.3m;
④——回流量:设计水量=10:1,絮凝筒的水量为11倍的设计水量(5.093m3/s)。
筒流速取1.0 m/s,则Di=2.547m,取径:φ2500mm,筒流速:1.04m/s。
⑤——流速取0.5m/s,5.093÷0.5÷(3.14×2.5)=1.29m,取1.3 m;v=0.5m/s。
⑥——导流筒的面积与反应筒的面积之比为1/2。
则计算出导流筒直径:φ1800mm。
⑦——流速取0.4m/s左右。
则D×L=(0.463×10)/(3.14×0.4)=3.69
取高度:1.0m;锥形筒下部径:φ3700mm;流速:0.39m/s。
筒外流速:(0.463×11)/(5.7×5.7-0.7854×2.5×2.5=27.58125)=0.185 m/s
1.0/0.185=5.405
筒:配有轴流叶轮,使流量在反应池快速絮凝和循环;
筒外:推流使絮凝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并分散能量以确保絮凝物增大致密。
原水在混凝段的各个流速:
反应室:径:D=φ2500mm,流速:v=1.04 m/s;
室至室外:流速:v=0.33m/s;
室外:流速:v=0.185m/s;
室外至室:流速:v=0.39m/s;
5、搅拌机
叶轮直径:φ2400mm;
外缘线速度:1.5m/s;
搅拌水量为设计水量的11倍(5.093m3/s);
轴长——按照目前设计的要求,有5.36m。
螺旋桨外沿线速度为1.5m/s,则转速n=60*1.5/3.14*2.4=11.94 r/min;
叶轮的提升水量按5.093 m3/s,提升水头按0.10m
提升叶轮所消耗的功率N1
N1=ρQ提H/102η=1100×5.093×0.10/(102×0.75)=7.32(KW) 搅拌机的型号及具体参数以厂家的设计为准。
6、集水槽
澄清水面的尺寸为2块,单块尺寸:4.85m×7.7m;在7.7m的长度方向上布置三道集水槽,间距:800 mm+1200 mm+1200 mm+1200 mm +1200 mm+800 mm。
集水槽宽度:b=0.26m
集水槽高度:0.6m
则单副集水槽的尺寸:260mm×600mm×4950mm(伸入100 mm),共10副。
采用不锈钢材质,厚:4mm。
集水方式采用矩形槽。
7、刮泥机
采用中心传动刮泥机。
刮臂直径:φ10000mm;
外缘线速度:0.04~0.08m/s;
底部坡度:0.07;
8、其他管路
(1)、沉淀池放空管、放水管;
(2)、水取样、污泥取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