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素养同步 必修二练习: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巩固 作业+Word版含解析

新素养同步 必修二练习: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巩固  作业+Word版含解析
新素养同步 必修二练习: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巩固  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回答1~2题。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2.按表中内容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D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

【解析】第1题,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点:①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②气候在地理要素中的归属;③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较多,表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气候资源的影响。第2题,从表中的数据和现实中的人口分布可知,人口密度较小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2018·通化模拟)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

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人口容量。读“上海市人口容量(万人)的估算表”,回答3~4题。

年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约需要( D )

A.50年B.57年

C.62年D.67年

4.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B )

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④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知,上海市综合最大人口容量的增长速度大约是每10年增长65万人,从2010年的1 870万人增加到实际的2 301.91万人,大约需要67年。第4题,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开源节流,②对;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容量越大,③对;控制人口增长可以降低环境的压力,但不能提升人口容量,①不对;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虽然能提升人口容量,但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不可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6.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B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5题,让广州人“活得舒服”,说明是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第6题,为保证广州市人口合理容量,广州市索取资源的数与速度不能超过本区资源供给的数量与更新速度,人口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7~8题。

7.

A.①B.②

C.③D.④

8.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C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解析】第7题,分析表中提供的信息,①表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而②、③、④表示在不同消费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第8题,②、③、④数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消费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消费水平越高,容纳人口数量越少,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9.(2016·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C )

A.甲

C.丙D.丁

【解析】表格中给出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域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判断人口容量大小时要考虑资源短板,首先明确材料中短板有丙省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和丁省级行政区域的耕地面积,然后分析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大小。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丙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级行政区域的人口容量最小。故选C。

二、综合题

10.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__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__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__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大力发展经济。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煤炭等资源富集,说

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有国际铁路经过,同时区域首府乌鲁木齐也位于这里,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这些都是其区域环境承载力高的原因。第(2)题,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绕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新疆区域环境承载力最低的地方,该地位于高大山脉的阴坡,热量条件受限,位于沙漠边缘,水分条件受限,同时无铁路干线通过,运输条件受限。明确了区域发展的制约条件,再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测试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表,回答1~2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 (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 台湾岛、海南岛22 400 5 600486 西北地区85 6008 50032青海省、西藏自治区10 000 1 000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2.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a、b分别表示( ) A.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B.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4.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江苏省启东中学期中)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大的是( ) A.四川B.湖南 C.广东D.福建 6.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 B.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 C.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 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 二、综合题 7.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

第1份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题

练习1 必修二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 .国际环境相对动荡 D .科技进步 读右图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2-3题。 2.与当前德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 .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 .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4. 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 ) ①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 ②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 ④ 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5-6题 5.其中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6.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类型类似于(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下表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7-8题。 7.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最多的国家分布于(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8.Y 国最有可能分布在(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9.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 影响 读右图“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10题: 10.图中A 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 . A B . B C . C D . D 12.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 .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 .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D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3—14题 1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 A .1 B .2 C .3 D .4 4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习题(1)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单选题 读某城市2016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1-2题。 1.该城市2016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 B.105.6万 C.97.3万 D.85.4万 2.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读下图,完成下列3-4题。 3.图中a、b分别表示 A.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B.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4.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 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示意2030年对我国人口规模变动约束性较强的若干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这些资源环境条件在未来的可能开发利用情况作为参考标准得出单项因素制约下的适度人口目标值,寻求未来不同年份我国的适度人口目标:可能-满意度达到0.99最高值时的人口叫做最优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0.9作为理想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0.8的叫做满意的适度人口,可能-满意度大于等于0.6的人口叫做最大人口。据此完成下列5-6题。

5.制约我国2030年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是 A.水资源 B.林地 C.粮食 D.能源 6.如果2030年我国实际环境人口容量超过预测数值,最可能的原因是 A.西部大开发 B.科技水平提高 C.消费水平降低 D.全面二胎政策实施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广州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B.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正比 C.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是一个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8.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市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A.大量调入资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C.广泛接纳移民,缓解劳动力的短缺 D.扩大区域开放,承接污染工业转移 读下面“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9-10题。 9.由图可知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该地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D.该地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10.该地应该 A.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汇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荆州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 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1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二、综合题。 13.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题:第1章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下的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C.不论是以悲观者或乐观者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都十分突出 D.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消费水平B.资源数量 C.科技水平D.生产能力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并不能说明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高;目前,我国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是可以定量评估的。第2题,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是2007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回答3~4题。

3.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 ) A.人口数量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D.国土面积 4.下列有关各国生物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比重大,因为青藏高原的面积大 B.巴西比重大,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大 C.印尼比重小,是因为国土面积小 D.印度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小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人口数量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第4题,中国比重大与中国国土面积大有关;巴西比重大与巴西的气候条件有关;印尼比重小与国土面积狭小相关;印度比重大与耕地面积大有关。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5~6题。 5.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青海、西藏为高原,两地区的最大差异是地势高低和热量多少,这也是造成两地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第6题,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 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高高低 Ⅱ传统型高低高 Ⅲ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2.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 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 ③社会政治制度 ④婚姻、生育观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4-5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5.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荆州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6-7题: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 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7.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8-9题 :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0-11题: 10.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11.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12.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二、综合题。 13.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 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 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 因素表示人口的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 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淡水(立方米) 0.1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万)面积 (平方千米)耕地(平方千米)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 (立方米)6 200 22万8万8.5万 5 105亿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 ,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 ,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 区、、和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和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3.目前一般将人口定为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定为老龄化的开始,比重达到定为严重老龄化。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70年代后 D.20世纪80年代后 2.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 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国家是() A.①B.② C.③D.④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规模总是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 C.粮食供应、医疗卫生水平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D.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4.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 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 5.上图四类国家中,D国面临的人口问 题主要是 (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 6.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 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 7—8题。 7.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表,完成9~10题。 9.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 )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 10.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 )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数量减少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3、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目前人口数量已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C.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 D.主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土地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5、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 6.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D 3.BD 4.B 5.C 6.(1)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恶化;(2)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参加国际协作。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及其他资源、智力和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 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2、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所引发资源短缺和环境恶 化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必要性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现今人均消费少,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资源数量将增大 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少,但人口生活水平较高,消耗的资源 总量很大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含解析)鲁教版 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不同人口增 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 布 2.环境承载力 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 2.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 特点,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 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 式、人口问题及对策;近几年 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 择题。 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近 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 多为选择题。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较高 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 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 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 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 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性、增长性、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的特征。【易错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增长还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特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练习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共11小题,33分) 1、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A. 环境承载力 B. 人口合理容量 C. 最高人口 D. 最低人口 3、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下图为2000年到2015年上海市人口数据。上海市() A. 适度引导人口迁出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B. 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C. 提高地域开放程度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D. 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5、读下图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示意 图,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 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 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 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 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 A. 开放程度低 B. 水资源匮乏 C. 人均消费水平低 D. 科技水平低 8、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亚马孙河流域、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共同原因是() A. 资源贫乏 B. 海拔太高 C. 城市太少 D. 自然环境恶劣 9、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表中反映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 约16亿人 B. 10亿以内 C. 8~9亿人 D. 7亿以内 10、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 科技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 地域越开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1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科技 B. 交通 C. 消费水平 D. 资源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有解析)

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选择题 (2010·济南3月)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1、图2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解析:图中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 答案:B 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解析:可以抓住我国生育高峰出现时间来排序,人口高峰期是逐渐上移的,不难选出D选项。 答案:D 根据《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导

致人口抚养比下降1/3,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读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近年来,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少年儿童的比重下降D.社会养老机构的完善 解析: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使少年儿童比重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但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因此下降的时间不长。 答案:C 4.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红利”期,其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A.高少儿、低老年B.低少儿、低老年 C.低少儿、高老年D.高少儿、高老年 解析:因为儿童和老年人属于被抚养人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少儿、老年人比例低时,国家的抚养开支最少,处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答案:B 5.“人口红利”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①社会成员需要供养的子女比较少②老年人口比重小,养老支出少③劳动力丰富 ④工业生产的收益率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人口红利”期直接的表现是社会负担最小化,劳动力最大化。 答案:A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阶段,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③阶段,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解析:由图可知,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并未大幅下降。②阶段,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主备人:肇庆市实验中学地理科组程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小组辩论法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 (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追问】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 【学生作图回答】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投影展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投影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单元检测试题

高一地理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4×2=88分)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 B. C. D.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甲市处于同一 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3—4题: 地区 总人口 (万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国生产总值 (亿元) A 9631 0.638 0.603 6163.2 B 1625 0.595 -0.054 5408.8 C 3837 0.272 1.075 1180.0 D 267 0.607 1.276 159.7 3.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B ) 4.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B ) 读下面甲图和乙图,回答5—8题: 5.中国目前处于甲图四个阶段中的() A.a B.b C.c D.d 6.印度目前处于甲图四个阶段中的() A.a B.b C.c D.d 7.乙图中与甲图中的阶段d一致的是() A.a B.b C.c D.都不是 8.下列国家位于阶段d水平的是() A.巴西、日本B.德国、澳大利亚C.尼日利亚、蒙古 D.埃及、南非 9.老少比=[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少儿(0-14岁)人口数 ]×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国家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 波兰15 87 西班牙15 113 白俄罗斯15 93 匈牙利15 107 A.波兰B.西班牙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经达到了65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于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并流行于西方世界,尤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为盛行,研究者们旨在寻求一种处于“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状态之间的理想人口状态。 由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系列理论最初都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创造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取之处的。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长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

人口的合理容量测试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 、选择题 F 。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2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 ①③④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读下图,完成3?4题。 ..... f ----------------- I利技必就乎I 严和: 叵I皿宜「甌厂…gll 宅活和立建讷麻豁I WUItt -------------------------- 1 ----------- ------------------ ■4 M I I ? ■ ■■■ -一_ 厂 ---------------- - I 卜■■■■■■■■■■■■■■■■■■;■■■」 ■■■■■■■ J 3 .图中a、b分别表示() A. 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 B.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 a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 D. 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4 .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9 ?江苏省启东中学期中)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读 “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6题。 我国部分省医人口承 %载系建血on倒年〕代卜半期人口流向 ------ 1 >2 :__I !.:■-- ::|| O. : ~ I .1 5 ?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大的是() A.四川 B.湖南 C.广东 D.福建 6 .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 B. 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 C. 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 D. 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 、综合题 (1) 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 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 。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 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 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 冋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