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高镇总体规划文本

江高镇总体规划文本
江高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 (3)

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 (3)

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4)

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4)

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4)

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5)

第四章镇中心区总体规划 (7)

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建设用地布局 (7)

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9)

第三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四节居住用地规划 (10)

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六节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12)

第七节工业用地规划 (13)

第八节绿化用地规划 (13)

第九节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13)

第十节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13)

第十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4)

第十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4)

第十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15)

第十四节防灾工程规划 (16)

第十五节电力工程规划 (16)

第十六节电信规划 (17)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18)

第一节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与原则 (18)

第二节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18)

第三节近期若干专项工程建设 (20)

第六章规划强制性容 (21)

第一节江高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容 (21)

第二节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容 (21)

第一章总则

1.0.1为适应江高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市)建设需要,指导江高镇一定时期的城乡建设,提供本镇发展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规控制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本镇围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1.0.2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进行具体操作,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的要求,与省、市有关规定相协调。

1.0.3 本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全面和具体地体现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协调好与白云区、市及至于更大区域围城乡发展建设战略调整的关系,满足本镇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基本要求。规划对大城市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村镇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模式、城乡建设管理等方面从理论到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力求走出一条适合于该类地区的城镇发展的具体建设的引导控制和实施管理的新路子。

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

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

2.1.1 规划依据

2.1.1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法规、技术标准、文件

●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

[1997]11号);

●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2.1.2 省、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1995年);

●市城市总体规划战略(深化);

●市“十五”计划、白云区“十五”计划,江高镇“十五”计划;

●白云区中北部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指引(市规划局);

●市区加油(气)站规划(2001—2010);

●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参考);

●其它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1.3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区域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市和白云区整体发展建设思路和新发展战略,落实中心镇规划战略部署,地方特色的保留与塑造。

2.2. 规划期限:

近期为 2004-2010年,

远期为2010-2020年,

2.3. 规划围与规划层次划分:规划将全镇96 km2土地纳入统一的规划控制围。协同国土等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对区(镇)域土地综合利用的引导与控制—空间管制。按综合利用的方式与目标差异,分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和镇中心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2.2.1 江高镇的发展将是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区位与自然环境优势,保持产业和

城镇发展建设态势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城镇的扩展方向与空间布局。

2.2.2 保持都市农业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无污染工业、大力发展

以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仓储、物资转运、商贸服务业(物流业)。

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

2.2.3规划性质--江高镇是市中北部的卫星城之一。是以工业为基础,商贸物流产业

得到大力发展的现代化城镇。

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2.3.1 江高镇镇域规划总人口至2010年17万人,到2020年为20.5万人。

2.3.2 镇中心区规划人口至2010年人口为16.5万人,至2020年人口为20万人。

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2.4.1镇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控制在1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

制21平方公里。

2.4.2镇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控制16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20

平方公里。

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3.0.1规划围包括镇域行政区围,总用地96平方公里。

3.0.2镇域土地综合利用,按“三区六线”进行划分和控制。

3.0.2.1三区

●不准建设区

●非农建设区

●控制发展区

3.0.2.2六线

●城镇建设区规划控制黄线:

●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

●建设区规划控制绿线:

●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

●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

3.0.3 规划镇域形成“带状城市地域”结构形态。

3.0.4 规划镇域建设用地(非农建设区)总规模为28.85平方公里,其中镇中心区规模控制为20.22平方公里。分别占镇域土地总量的 30.08%和 21.08%

(各类用地规划布局情况详见镇域规划“三区六线”图”和表3--1 镇域土地

利用规划汇总表)。

第四章镇中心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建设用地布局

4.1.1 镇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围,规划控制面积为2202公顷。其中包含了11条行政村:江村、珠江村、塘贝村、泉溪村和何布村、茅山村、大龙头村、雄丰村、中八村、五丰村、郭塘村。

4.1.2 规划形成沿广北铁路站场为及广花公路之间、沿主干交通线方向南北轴向扩展的南北两大片狭长带状城区。东西城区通过滨江路(下穿铁路线)、环镇中路(下穿铁路线)、白云五线(高架跨铁路)、神山大道、白云六线等连接。并通过合理的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整理,空间上构成“一主两副、两片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形态。

4.1.3 “一主两副”:规划在原江高镇城镇北部的江村种苗场一带构造新的行政办公与文化、商业活动的主中心区。规划保留原有的江高和神山两个镇中心,改造建设环境,完善配套继续发挥中心的功能,作为镇区的两个副中心。

4.1.4 “两片多组团”:规划以北二环分界的南部片区和北部片区两个城市功能相对完善的带形城镇建设片(分)区。片区又分别由多个(建设)组团形成,包括北部片区的居住(建设)组团、产业(建设)组团、商贸物流(建设)组团;和南部片区的物流(建设)组团、核心(建设)组团、商住(建设)组团、教育(建设)组团、产业(建设)组团、西部物流(建设)组团等。

4.1.5 南北向及东西向的若干交通干道构成本次城区扩展的主轴线和次轴线。南北两片区由近期的相对独立发展逐步联片形成整体。

4.1.6 流经本镇中心区的流溪河是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区和重点景观保护带,本规划各项建设项目布置和用地布局安排,尤其是旧城镇建设区和沿岸的村建设用地的功能调整和景观设计方面,将严格按“流溪河沿岸地带的水源保扩与景观规划”控制要求进行。

4.1.7 镇中心区江仁路、江同路和向南延伸的爱国路一带约有20—25公顷的建设用地围,仍保留较浓郁的历史街区面貌和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形式。本规划将其作为“历史文化整理”街区控制。

4.1.8 江村、珠江村、塘贝村、泉溪村和何布村、茅山村、大龙头村、雄丰村、中八村、五丰村、郭塘村等村的大部分建设用地被纳入规划镇中心区围,对未来的中心镇建设面貌和城市形象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议按镇中心区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与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的要求,这些(中心)村再进一步做新一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1.9 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数量和分布情况,详见“土地利用规划图(总图)”和“表4—1 江高镇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铁路北站、武广客运专线、广清高速公路、新广花路和白云五线及其相关附属用地约320公顷)。

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4.2.1江高镇规划道路系统是以上层次区域(市)道路交通建设和道路网络系统规划为基本框架,根据本镇的发展建设实际需要,尤其是根据镇中心区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局部规划路段的走向和红线宽度进行调整。

4.2.2 规划全镇的路网规划为方格网格局。其中分为三个层次的路网,与相对独立的各分区(组团)的类似环形道路系统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路网结构形式(见图)。

4.2.3第一层:是以高速公路及过境、交通性干道组成“五横三纵”(横向的白云六线、镇南路、北二环高速路、白云五线、南岗北路和纵向的槎神大道、广清高速路、新广花快速路)。

4.2.4第二层:以区域及镇主干道组成“五横六纵”(神山大道、塘贝北路、塘贝同-泉溪-茅山南路(暂名)、环镇西路—环镇东路—夏花三路、(旧城区中新开辟的)江滨路—爱国西路-江三路-三元路及振华路、广清高速路东辅路(又名大南路)、铁路站西线(金沙北路)、铁路站东线、旧广花路(广花四路)、江村直街等。第二层路网与第一层路网有较直接的联系。

4.2.5第三层:以镇区次干道及支路组成,与第二层路网衔接。

4.2.6中心区旧村的道路疏通,原则上要减少拆迁量,尽量利用河涌、水塘、空地,以拓宽原有村路为主。

4.2.7参照上层次规划(市区道路网络规划)相应道路红线控制宽度和断面设置形式,保持其中A-A(60m)、B-B(50m)、B1-B1(40m)、C-C(30m)、D-D(26m)、E

-E(20m)等6种红线宽度和6种断面形式。各种红线宽度道路的断面形式,详见“道路交通规划图”所示。

4.2.8规划在江长路边地块另新设汽车站和公交站场各1处,用地面积分别控制在2000~3000平方米;另在东北部片区物流产业园区临广花路侧处,预留新汽车货运站用地1处,用地面积控制5000~6000平方米。

4.2.9镇中心区围设社会停车场14处,每处占地3000-4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

7-8公顷。

4.2.10规划保持现状加油站中的4处(镇区及边上2处),并在其中的3个增加留足加气站功能用地,可发展成为“加油加气”双料站,为中远期实现公交车辆燃气化

做准备。每个单纯加油站控制用地3000平方米,双料站控制用地4000米,共规划用地2.0公顷。

第三节仓储用地规划

4.3.1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临近铁路及交通干道的位置,工业区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布置一些配套仓储用地。

4.3.2仓储用地的绿地率≥20。

4.3.3普通仓库的库址选择、总体设计应符合《商品仓库设计规》(SBJ01-88)和《建筑设计防火规》。

4.3.4仓储用地主要布局在镇区布置三片,一片位于郭塘,一片位于塘贝、泉溪,还有一片位于茅山。

第四节居住用地规划

4.4.1居住用地应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新建居住区应进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积极进行安居工程建设,重点考虑工业区居民点搬迁安置工作。

4.4.2规划指标

4.4.2.1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逐步提高旧居住区中的绿地率。

4.4.2.2旧居住区改造的最小日照间距控制为1:0.8;新建居住区的最小日照间距控制为1:1;低密度发展区的新建居住区最小日照间距控制为1:1.5。

4.4.2.3居住区环境应舒适、卫生、美观、方便、安全。与一类工业用地相邻布置的职工住宅用地,其面积应计入居住用地。

4.4.3主要发展高档住宅、普通住宅、商业住宅、写字楼和外来工宿舍,形成高档住宅区、普通生活居住区、农民安置区和外来工宿舍区。

4.4.4居住区在原中心区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配套完善的二类居住用地,滨流流溪河的河心洲南段居住用地(现五、六居委所在),配合保护和景观控制要求,将通过疏解建设密度、完善设施配套,逐步调整改造为一类居住用地。

4.4.5各街道制订城市社区服务规划,居民委员会应协助政府开发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居住区粮店、菜场、副食店、储蓄所、邮电所等应结合商业街布置。街道所需社区服务设施,可结合街道办事处配置。

4.4.6加强路、桥、各种管线、园林绿化等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居住

区建设、经营、管理。

4.4.7居住用地包括旧城区和江村中心村所在地块的改造与配套整理居住小区、现珠江村所在地块的旧村改造和新区建设居住小区以及江村东侧临新广花路边的以新开发建设和少量调整的居住小区,铁路北站以西茅山一带,原神山镇区及雄丰、中八、五丰村居住进行城市化改造。多处集中居住小区均以布置二类用地为主,共占地427.89公顷。另滨流流溪河的河心洲南段居住用地(现五、六居委所在),配合保护和景观控制要求,将通过疏解建设密度、完善设施配套,逐步调整改造为一类居住用地,面积为4.57公顷。

居住用地共431.89公顷,占总用地21.14%,人均22.48平方米。

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4.5.1规划设置的大型公共设施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电影院、体育中心、医院、科研部门、行政管理中心等,以满足本镇基本需要为主。详镇中心区规划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一览表

4.5.2镇区东北部以新政府大院-城镇广场等为中心的行政办公与文体娱乐中心区、旧城改造区和城市新中轴线的商业金融用地集中布局的商业服务主中心区、高塘的集贸市场改造和景观带建设为主体的商业贸易和观光休闲区。原神山镇中心继续完善服务该片区的共用服务功能。

表4--2 镇中心区规划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一览表

施多按规划人口20—21万人标准配置

2、公建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按千人指标进行核算(取高端数据)

第六节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4.6.1建设服装、农产品等大型批发市场、物流园及物流平台,吸引国外物流企业前来发展商业。

4.6.2在传统商业聚集地布置商业服务用地(江村、高塘),沿镇的主要道路布局条状的商业服务用地,在新城市中心布局商业中心。(见“表4-2江高镇中心区规划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一览表”和“公共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第七节工业用地规划

4.7.1用地布局调整:按照城市用地总体协调,紧缩用地、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以现有工业区为基础,扩大用地,并逐步调整其它用地;改善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工业区服务水平,提高单位用地的产值;原则上新的工业区只布置一、二类工业,并逐步改造现在的三类工业;

4.7.2工业区分布于原两镇的中心区,北边是现有的神山工业区,南部是市私营企业区。

第八节绿化用地规划

4.8.1江高镇域南部、东部土地,大部分已作为基本农田(绿地)、果林及其他自然生态保护用地予以控制,纳入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中的非建设用地围。

4.8.2规划建设区,将结合各功能用地布局特点和各地段地形、河流(涌)水体分布情况,相对均匀分布公共绿地,强化道路绿化带建设,并结合与外围自然生态绿地的轴线锲合,构成点、面结合,轴线连贯的绿化系统和丰富的景观视线走廊。

4.8.3规划在镇规划了多块大型公共绿地,可做镇级公园或其他开敞绿地之用。另外高等级过境道路及铁路线两侧,控制布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化带、部分功能用地交界布置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

第九节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4.9.1本规划区的市政设施主要有变电站、消防站和水厂、污水厂。

4.9.2有关规划市政设施项目的详细配置情况见“表4-2江高镇中心区规划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配置一览表”和“公共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第十节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4.10.1江高镇围有若干区域性交通干道经过,计有白云五线、北二环高速路、白云五线、南岗北路和槎神大道、广清高速路、新广花快速路

4.10.2在新规划的镇中心大道旁设客运车站一处。另外设公交总站3个。

第十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4.11.1水源

4.11.1.1市自来水公司的江村水厂和江村二水厂,两水厂都有DN800的供水管联合供给江高镇。

4.11.1.2合并神山镇域现有镇办自来水厂一座,由于水厂水源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2001)的要求,水厂近期将取消。

4.11.2用水量预测

4.11.2.1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2010年13万m3/日,2020年20.02万m3/日。

4.11.2.2规划消防用水量为55升/秒,火灾同时发生次数按2次计算,则最大时需水量Qh=3586 l/s

4.11.3、近期沿大源中路DN600的给水管,与镇域的给水管网连接,增强江高镇镇域供水的安全性;远期由新广从公路DN800的给水管延长和从106国道DN1000给水管开口接DN800供水。

4.11.4近期管网采用环状和树枝状相结合形式,远期管网连成环状。

4.11.5道路宽度大于60米的按双边供水即按双线布置考虑。给水管布置在分区道路的西侧和北侧。给水采用低压制,消火栓为地上式,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

第十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4.12.1规划排水体制及原则

4.12.1.1规划新建区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的排水系统。

4.12.1.2近期采用截污管渠截流污水,形成截流式合流排水体制;远期结合城市道路改造,逐步改为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

4.12.1.3医疗卫生机构的污水和含有病原体的工业污水在进行必要的单独处理后,

还必须严格进行消毒程序。

4.12.1.4工生活区的一些无污染、水量小的一类工业企业的废水或与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相近的经工厂企业预处理能把污水水质控制在国家标准的工业污水引入生活污水管网,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雅瑶河。

4.12.1.5 轻度污染,但未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到城市雨水管渠。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必须在工厂部进行污水处理。

4.12.2 根据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规划纲要(待审批稿),江高镇的污水处理纳入石井污水处理厂处理围,镇域围不设污水处理厂。石井污水处理厂位于石井镇石井工业区东侧,污水处理厂2020年规模为40万m3/d。处理后的尾水排入石井河。4.12.3 排水管网建设

4.12.3.1污水管网采用支状布置,干管沿道路敷设至污水处理厂,当管顶覆土超过

5.5米时,应设污水提升泵站加以提升。新建设区的污水管一直延伸至污水厂而不与旧城区合流管渠连接;

4.12.4 雨水及雨水管渠规划

4.12.4.1雨水尽量自排入附近水体,当发生涝时利用电排站抽排。

4.12.4.2新建设区的雨水就近排出雅瑶河及其支流,与旧城区合流管渠严格分开;旧城区管渠应校验过水能力,不足的要扩建、改建。雨水管渠排出口以非淹没出流为主。

4.12.4.3在规划区沿山脚线处设截洪渠,截洪渠雨水分段采用暗管排入规划区的雨水干管。

4.12.4.4雨水量计算采用市暴雨强度公式:

a.设计暴雨强度·

4097.345

q=————————

(t+13.974)0.778

4.12.4.5规划雨水管渠系统,充分利用地形并与道路系统相结合,利用天然排水河涌尽量缩短管渠长度,减少埋深,以节省工程造价。

4.12.4.6规划新建区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的排水系统。中心区部分旧区难以改造可实行截流式合流制,沿河涌截污。

第十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4.13.1建成区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4.13.2农田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24小时雨一日排至农作物淹水深;不耐淹作物适当提高标准。

4.13.3江高镇的防河洪标准:流溪河为100年一遇,白坭河为50年一遇,新街河为20年一遇。

4.13.4采取以重建为主、技改为辅的方针,力争使电排站从标准的提高、总体布局到环境建设逐步踏上一个台阶。

第十四节防灾工程规划

4.14.1消防规划

4.14.1.1根据城市总体布局,应分别设置4个消防站。

4.14.2及时完善消防装备和消防通信设施。

4.14.3消防栓按100~120米间距沿城市道路设置,每个交叉口均须布有消火栓。4.14.4全镇按同时发生火灾两次考虑,每次消防水量为55升/秒,两次共110升/秒,城市供水管网应按最高时用水量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以保证消防用水。

4.14.5化学危险品仓库的建设需考虑消防要求,并需报请消防管理部门批准方能动工建设。

第十五节电力工程规划

4.1

5.1江高镇的电力负荷预测: 2020年32万kW。

4.1

5.2加快电源建设步伐,确保电力在经济建设中的先行作用,实现供需平衡且略有盈余。网络结构。变压器的容量充裕。远期实现双电源供电,双主变的网络结构。变压器的容量充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

4.1

5.3规划在中心区边缘新建一座220KV变电站,暂名茅山站,220KV电源从北郊站—石井站、北郊站—罗涌站及北郊站—郭塘站中各取一回T接引入,该站按3×18万千伏安主变容量规模控制好周边用地。

4.1

5.5线路规划

4.1

5.5.11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沿山林、墟镇外围架空敷设。10KV线路沿镇区的主、次干道绿化带架空敷设,条件许可时,在中心城区繁华路段采用电缆线路,原架空

线逐步改用电缆,新敷设10KV线路采用电缆。

4.1

5.5.2 500KV高压走廊宽度取60米,220KV高压走廊宽度取36米,110KV高压走廊宽度取24米,10KV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为1.5米。

第十六节电信规划

4.16.1 规划2010年用量为22000门,2020年用量为12.5万门。

4.16.2传输网:中继网以光纤为主,无线和微波为辅,利用原有地面卫星站,实现卫星通讯,用户投入网,逐步实现光纤到大楼、小区,最终到用户。

4.16.3原则上,道路的西、北侧安排电信线路。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第一节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与原则

5.1.1 近期建设规划主要解决现在到2010年的5-6年与本镇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目标相协调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方向、开发时序、推进模式、土地开发总量控制以及明确并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等问题。

5.1.2 近期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城镇建设将贯彻远近期结合,突出重点,依托旧城原则,以利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

5.1.3 规划遵循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土地利用集约发展、外结合,前后衔接,整体协调等原则。

5.1.4规划期限:2005-2010年,约5-6年的时间。

第二节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5.2.1涉及建设用地规模,占规划期末规划用地的60%(见江高镇近期建设规划图(2005-2010)。

5.2.2实施建设过程中十分注意对具体建设用地有序性扩展管理和按规划布局的公共与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

表5—1 江高镇中心区规划近期建设用地平衡表

注:。

第三节近期若干专项工程建设

5.3.1道路建设将配合地块的开发或改造进行先导性建设与控制。进行客运站和公交站的建设,城区部过境交通环境必须着力整顿,以逐步改善本镇道路交通环境与形象。

5.3.2公共服务设施应以现有商业设施为基础,结合未来新镇区商业中心的布局,逐步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步行商业街,以及配套、完备的商业服务设施。

5.3.3配合新区建设和旧区整理、溪流沿岸整治与景观控制,与建设绿色城镇的目标结合起来,重视对按规划布局的公共绿地、生态公园、居民休闲开敞空间等的联动建设。

5.3.4尽早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建设报告,进行污水厂建设。新区建设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旧镇区则将管网改造作为截留和合流制。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1)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 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 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 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 第三章专项规划 (5) 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 第三节人口规模 (7) 第四节旅游规划 (7) 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 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 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 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 第五章附则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第5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将长松园区的山地、丘陵、盆地、村庄、水库均纳入规划区内,总面积为80.93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旅游规划通则》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0、《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2、《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13、《嵩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4、《嵩明生态卫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15、《嵩明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文件等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第8条规划指导思想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_2020)文本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文本 前言 (3)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5)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二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9) 第三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四节市域防洪规划 (13) 第五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六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核心城市圈规划 (17) 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20)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1) 第六章城市用地布局 (22) 第一节总体布局结构 (22)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24) 第三节居住用地布局 (25) 第四节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26) 第五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26) 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一节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27) 第二节停车设施规划 (29) 第三节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规划 (31) 第八章园林绿地及景观风貌规划 (32) 第一节园林绿地规划 (32) 第二节景观风貌规划 (34)

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7)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40) 第五节供热工程规划 (42)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43) 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5) 第十一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6) 第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48) 第一节消防规划 (48) 第二节人防规划 (49) 第三节防洪规划 (50) 第四节抗震规划 (51) 第十三章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规划 (53) 第十四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五章城市远景发展规划 (57)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措施 (58) 第十七章附则 (59)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白马镇人民政府

白马镇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08年上半年,白马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府及区委、区府各项会议精神,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点、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新观念,按照“执行的先锋、落实的楷模、创新的典范”的总体要求,重点做活了“农业奠基、工业兴镇、三产富民”三篇文章,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心组织,抗震自救,带领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经过党委政府的努力,白马镇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阶段性任务,也在“5.12”抗震救灾的工作中表现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镇立足镇域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构建了中心城镇,实现了半年经济新跨越。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282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72.6%;工商各税完成5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0%;招商引资完成37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86%;完成劳务输出16500人,完成全年任务10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农民现金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36元;沼气池建设规划440口,现已规划全面完成190口,在建

364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二00八年上半年农村工作回顾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1、加强了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结合市、区“新农村建设”的宣讲活动,我镇举办了农村干部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半年,在全镇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臶”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等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规划并开始实施“一乡一品”特色工作,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民主评议工作开展“三评三定”活动。 3、全面推行“党员议事日”活动。镇党委组织各支部开展“党员议事日”活动,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要求每村每季度必须开展一次,让党员、群众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组织管理,让党员、群众充分享受民主权利。特别是“5.12”地震以来,“党员议事日”是组织群众评议受灾群众民主团体,各村党支部还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扩大了“党员议事日”的影响力。 4、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效能建设”为中心,转变干部作风。目前,我镇领导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亲民、爱民、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广大干部队伍中更加浓厚。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池州市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文本

目录 一、总则 (1)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1) 四、旅游市场潜力与定位分析 (2) 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3) 六、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3) 七、旅游形象战略规划 (4) 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与项目建设规划 (4) 九、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规划 (5) 十、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6) 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7) 十二、李白诗词旅游产品专项规划 (8) 十三、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8) 十四、旅游产业信息化规划 (9) 十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10) 十六、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规划 (10) 十七、贵池旅游区与“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战略对接 (11) 十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互动性创建规划 (12) 十九、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体系 (13) 二十、附则 (13)

一、总则 第1条为促进贵池区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通过后,将成为贵池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以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以国家“十五”旅游规划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发挥贵池区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管理与利用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运用科学方法,塑造贵池旅游良好形象,构建贵池大旅游框架,以旅游带动贵池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贵池现代化建设。 第3条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适度超前原则。(3)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4条规划依据。国家、安徽省、池州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重要文件、文献。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贵池区及各乡镇、街道已经编制的社会经济、旅游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文物保护、水利、生态等方面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 第5条规划范围。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为贵池区行政管辖的范围,包括4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8个乡,总面积2516Km2。 第6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时段为2004—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1)近期:2004—2010年,重点项目启动运营期。(2)中期:2011—2015年,全面启动配套建设期。(3)远期:2016—2020年,纵深发展提高层次期。 第7条本规划在执行中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互协调。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8条优势分析。贵池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特色明显。目前,拥有千古杏花村、国家生态示范村——霄坑、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戏剧活化石”傩戏、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谷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这些资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是打造贵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品牌。同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第9条劣势分析。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景区(点)单体规模较小,各景区(点)之间的联动性差;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景点之间的交通不便捷;旅游人才缺乏。 第10条机遇分析。入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持续升温。安徽旅游业发展喜人,省旅游局预计,2020年全省入境游客将达160万人次,旅游创汇10亿美元,国内游客1.2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4亿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194亿美元。“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及其旅游经济的启动,为贵池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近年来,池州市政府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贵池区经济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建设。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贵池区旅游局作用加强,加大了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监管和引导。这一切为贵池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外,交通将助池州旅游走进“圈时代”,贵池区外部交通将更加顺畅。 第11条威胁分析。周围自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激烈;部分景区景观破坏较严重;旅游人才缺乏,旅游投入较少。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第12条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贵池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共拥有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

某县总体规划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鉴定成果) 苍南县人民政府 苍南县规划建设局 二00八年八月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树立城乡空间资源管治的理念,打破城乡分割,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同时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在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苍南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我院于2006年11月以认真负责和积极推进工作的态度制定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的工作大纲,提交苍南县人民政府和规划建设局进行讨论。为了更好地开展县域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编制和评审论证工作,苍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于2007年4月26日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随后我院项目组成员多次赴苍南向24个部门和单位收集资料、对全县域范围进行踏勘并与近10多个乡镇进行交流和座谈,另外我们和规划建设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和旅游局等重点部门座谈并交换有关苍南县各专业的规划意见。 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我们项目组通过内部讨论、个别部门征求意见等形式理清关系,拓展思路,主要对县域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城镇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交通条件等重大问题形成初步方案,并于2007年11月12日通过了苍南县政府组织召开的相关部门讨论会,初步形成一致性意见。同月,国土部门编制的《苍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市县两级审查,我们项目组及时进行了“两规”的初步衔接,同时根据县域总规部门讨论会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中间成果。之后于2007年12月3日和6日分别向苍南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基本形成统一意见。按照省市要求,在苍南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12月中旬在苍南成立“两规”衔接工作组,集中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和两家设计单位进行为期1周多时间的专题衔接,并就两规衔接结论专题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进行汇报,最后形成的两规衔接专题报告于2007年12月27日在杭州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联查。 根据相关会议纪要及两规衔接审查意见等,我们项目组对纲要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于2008年5月9日省建设厅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论证会。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浙江大学、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专家和领导,温州市有关部门领导,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县辖各乡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会议认为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基础工作扎实,技术线路和提出的县域发展战略与空间开发保护框架基本可行,规划纲要经过修改后,可以作为下一步规划编制的依据。根据温市规2008-107号文件,我们项目组对苍南县域总规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 于2008年7月17日苍南县人民政府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方案评审会。省建设厅、温州市规划局、浙江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专家组,与会专家在听取规划方案的介绍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专家认为为了统筹苍南县域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和各类设施布局,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苍南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组织编制县域总体规划是必要和适时的。规划编制工作符合程序,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资料翔实,重点突出,规划内容基本符合有关规定,予以通过。同时在大渔湾围垦、“北群南点、双核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 为了更好地衔接苍南县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群众基层意见,我们项目组于2008年7月底至8月初到苍南分片区召开征询意见会,并于有关部门进行衔接。 现根据专家意见和片区以及部门衔接,修改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签定成果,提交省市相关部门审查。 苍南县域总规项目组 2008.8.16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文本20191128112529.docx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图集■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年十二月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功能和规模 (5)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四章土地利用开发舷 (8)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9) 2

第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H 市政公用设施艷 (13) 第九章瞇系统规划 (18)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一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3) 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引 (23) 第十三章村民安地规划 (24)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 (24)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6) 第十规划施 (31) 第附则 (32)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文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科学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各项建设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的规宦和要求,特制订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自批准实施之日起,规划区内的各项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09年9月); 4、《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正式成果、2011年12月) 5、《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 6、《水口山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09年11月) 7、《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8、《常宁市松柏镇上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12月); 9、《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8月); 10、《常宁市水松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1年8月); 11、《常宁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3月) 12、常宁市、水松地区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3、规划区1:5000地形图 14、国家、湖南省、常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规划期限* 2011—2030 其中,近期:2011—2015年 4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商丘市黄河故道总体规划文本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商丘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商丘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底进行了商丘黄河故道生态工程概念规划的招标,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复旦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七家单位进行方案设计。经专家对方案的评审,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中标单位,委托我院进行进行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工作,并开展林七水库、吴屯水库、民权林场三个景区的总体规划和局部的详细规划。 根据项目的多专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我院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共同进行本项目的规划工作。其中我院负责总体规划、相应专项规划设计和的林七水库、吴屯水库详细规划工作,北京林业大学负责水利工程专项规划工作,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负责林业工程专项规划和民权林场申甘林带的详细规划工作。 项目组于2009年6月12日至27日由我院进行统筹在商丘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调研,并进行了资料收集。在2009年8月中旬完成了初步方案。2009年9月下旬,根据市里的指示,对原确定的详细规划两景区林七水库和吴屯水库进行了调整,改为对梁园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包括天沐湖景区)和任庄水库南景区进行详细规划。因规划用地调整,项目组先后于2009年10月和11月两次到商丘对梁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天沐湖景区和任庄水库根据详规深度要求进行了详细调研,2010年1月上旬,市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到京再次检查规划工作进展情况,听取项目组工作汇报,并给予相关指示和工作要求。 项目组在认真研究各投标方案的前提下,在对黄河故道现状进行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商丘市各位领导、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和建议。根据工作进程,项目组多次组织会议,三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以求得到最科学的规划成果。 2010年3月,商丘市委市政府就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专题组织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落实大会,项目组汇报了总体规划成果和详细规划的方案成果,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和各部门充分肯定了规划成果,并提出了修正建议和意见。 项目组根据会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并于2010年6月提交评审成果,商丘市政府组织了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规划成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经评议,评委会一致评审通过总规成果和各详规成果,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和意见。 根据专家评审所提建议和意见,以及市属各部门的意见,项目组对规划成果再次进行深入修改,并进一步深化了相关内容,规划领导小组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多轮认真细致的校正、核对,在项目组和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最终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商丘市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天沐湖景区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任庄水库南景区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申甘林带景区详细规划》共五项内容。 在本次规划工作中,得到了商丘市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领导小组、市政协、市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梁园区、民权县、虞城县、文物局、环保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作,特别感谢领导小组付出的辛勤工作,我们为他们呢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在此深表谢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联合项目组

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Master Planning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hongzuo City 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规划文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旅游局 2006年05月 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规划文本 《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罗殿龙崇左市委书记 肖化崇左市市长 副组长: 王昆芳崇左市委副书记 崇左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卢阳春 蒋连生崇左市委常委、副市长 冯学军崇左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部长 汪夏明崇左市副市长 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陈 成员: 秦昆崇左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崇左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蒙世军 黄毅崇左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钟林生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研究员

劳宁军崇左市发改委主任 邹耀平崇左市建委主任 苏星义崇左市经委主任 王雪宁崇左市旅游局局长 农敏福崇左市财政局局长 陈铭全崇左市交通局局长 韦悦珍崇左市教育局局长 林凡崇左市文化局局长 梁振云崇左市商务局局长 蒙有蔚崇左市国土局局长 韦家杰崇左市环保局局长 乐昌毅崇左市林业局局长 梁艳芬崇左市统计局局长 邱志鸿崇左市农业局局长 梁家活崇左市水利局局长 蒙冠海崇左市广电局局长 莫海荣崇左市规划局局长 I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陆汉新崇左市旅游局副局长 吴强扶绥县县长 雷多荣大新县县长 蓝晓天等县县长 宁明县县长蓝锋杰

黄武海龙州县县长 谭丕创凭祥市市长 廖应灿江州区区长 《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成员名单组长 钟林生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陈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导成员 李文埕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学术指导、研究员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汪升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博士后宋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博士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助理研究员 谢婷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博士研究生张丽琍中华女子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 肖笃宁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孝青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工程师、硕士郑群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工程师、硕士柴江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硕士研究生徐建文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硕士研究生 II 崇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规划文本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