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设计主要依据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随之而来的是建筑智能化系统“潜伏”在建筑物中,通过数字技术与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建筑物内部的智能化控制。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简介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将建筑物内部的各个系统进行集成和联网,从而实现对建筑物进行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调智能控制系统空调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安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以及集中管理系统进行建筑物内部温度和湿度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提升室内舒适度,节能减排。
2. 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使用可控硅、电容调光器等设备,实现对室内光照度的调节和控制,同时也可以通过感应器、照度传感器等设备来提升灯光控制的精度和节能效果。
3. 安防智能控制系统安防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监控摄像头、入侵探测器等设备,对建筑物内部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也可以配合闸机、门禁等措施实现对建筑物出入口的管控。
4. 智能化电梯系统智能化电梯系统是通过扩大电梯的功能范畴,提升电梯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实现对建筑物人员运输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例如,一些高端商业大楼的电梯系统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交互方式给予用户更多的舒适度和便捷度。
综合来看,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建筑物各个系统进行统一集成和联网,形成一个高效、便捷、节能的建筑物管理系统。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1. 系统框架的设计建筑物智能化控制系统框架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建筑物内部的各个系统以及其交互需求来确定的。
一个建筑物内部智能化系统的框架应该是高度的个性化定制,并且需要与建筑物的结构和工作模式进行适配。
2. 硬件选型的设计建筑物智能化控制系统硬件的选型是建筑物内部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最基本的一步。
它的选择应该基于建筑物内部不同的系统的特点,并且还需尽可能地减少成本和故障率。
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依据

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依据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化建筑工程涉及到多个系统,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防自动化系统等。
为了确保智能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必须明确施工依据,规范施工过程。
本文将从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四个方面阐述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的依据。
二、设计依据1. 相关法律法规: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如《建筑法》、《城乡规划法》、《消防法》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合法性。
2. 国家和行业标准:施工前应认真研究国家和行业标准,如《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系统图、平面图等,为施工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
4. 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应按照与业主签订的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符合合同要求。
三、施工依据1.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
2. 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3.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遵循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4. 施工设备和材料: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四、验收依据1. 验收规范:依据国家和行业的验收规范,对智能化建筑工程进行逐项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 验收文件:包括验收报告、验收合格证书、施工资料、试验报告等,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3. 设计变更:如有设计变更,应按照变更后的设计文件进行验收。
4. 用户意见:充分听取用户对工程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工程满足用户需求。
五、维护依据1. 维护手册:智能化建筑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提供详细的维护手册,包括设备维护、系统维护、操作指南等。
智能化设计要紧依据最新

最新整理2021-6-2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339—202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GJ32/D01-200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JGJ16-2020;《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治理标准》GB/T 50430-2007《平安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T 50395-2007《出入口操纵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T 50396-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T 50394-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标准》(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 50311—2007)《平安防范工程验收规那么》(GA308-2001)《可视对讲系统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2005)《家居布线标准》(TIA/E工A570 A)《平安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平安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经常使用图形和文字符合》(00D00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标准》(GB/ 50311-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标准》GB50343-200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标准》GB50174-202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462-202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天津市住宅建设智能化技术规程》(DB29-23-2000)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址规定:--《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标准》GB50312-2007;--《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GJ32/D01-2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JGJ16-20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标准》GB 50016-98;--《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50198-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GB50200-9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标准》GB50174-202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462-20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 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标准》GBJ232-90,92;--《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标准》GBJ52-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标准》GBJ65-8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50395-2007--《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平安技术要求》 GB14050-93--《平安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平安防范工程验收规那么》 GA/T308-2001--《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GBJ 1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 50394-2007--《商用建筑通信布线线槽及空间标准》EIA/TIA-569--《出入口操纵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GB 50396-2007--《运算机机房场地平安》GB9361-88--《防盗报警操纵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和验收标准》GB50166-2007--《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 50016-2006--《商业建筑群通信布线标准》EIA/TIA568-A--《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EIA / TIA 569--《平安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标准》GB50343-2004--《通信誉多模光纤系列》GB/T 12357-1990--《通信誉单模光纤系列》GB/T 9771-1998--《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20-93--《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要求和实验方式》YD/T870-906 --《电子设备雷击爱惜导那么》GB7450-87--《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平安》GB4943-95--《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要求和实验方式》YD/T870-906 --《建筑电器设计标准》IGI16-33实际设计所参照的标准、标准及规定以现行最新版本为准。
建筑智能化工程各子系统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工程各子系统方案设计说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批人:编制时间: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设计依据 (3)2.1 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3)2.2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3)三、设计范围 (3)四、各子系统设计说明 (4)4.1 视频监控系统 (4)4.2 公共广播系统 (5)4.3 电子巡更系统 (6)4.4 停车场管理系统 (6)4.4.1车行管理系统 (6)4.4.2人行管理系统 (7)4.5停车场管理系统 (7)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二、设计依据2.1 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1.1 经甲方确认的建筑设计文件;2.1.2 经甲方确认的由水暖专业及电气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2.2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2.2.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2.2.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2.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5;2.2.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2.2.5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2.2.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2.2.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2.2.8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2.2.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2.2.11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2.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2.2.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16;2.2.14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2.2.15 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
三、设计范围根据业主要求及项目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1、视频监控系统;2、公共广播系统;3、电子巡更系统;4、停车场管理系统;5、室外管网系统。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智能建筑是目前建筑行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它以高科技手段为基础,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系统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的设计与施工,使建筑能自动感知和调整环境,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从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智能建筑设计1. 智能建筑设计的原则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人性化原则:将用户需求置于设计的核心,注重人的舒适、健康和安全;(2) 可持续原则:采用节能、环保和资源可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打造绿色智能建筑;(3) 开放性原则:建筑设备与信息技术的互联互通,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4) 安全性原则:保障智能建筑的系统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物理攻击。
2. 智能建筑设计的要素智能建筑设计包括以下方面的要素:(1) 节能设计:通过优化建筑的热、冷、光和电的利用,降低能耗;(2) 信息技术应用: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设备管理和控制;(3) 智能化设备选型:选择具有通信能力和智能控制功能的设备,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等;(4) 用户体验设计:关注用户对建筑环境的感知和体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智能建筑施工1. 智能建筑施工的流程智能建筑施工包括以下流程:(1) 前期准备:对智能建筑施工进行规划和设计,明确需求和目标;(2) 设备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安装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并进行连接和调试;(3) 系统集成:将各个智能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互联互通;(4) 软件开发: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软件开发和系统编程;(5) 调试和测试:对整个智能建筑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运行稳定;(6) 系统交付:完成施工任务,将智能建筑交付给用户使用。
2. 智能建筑施工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智能建筑施工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系统集成难度和项目周期长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强化项目管理:加强施工团队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2) 加强协调与沟通:各专业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3) 提升技术水平: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施工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4) 推广示范项目:通过推广成功案例,提高行业对智能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设计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领域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当今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的应用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保护环境。
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1. 设计前的需求分析在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之前,必须先进行需求分析。
这个过程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如果我们没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且没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优先级,那么设计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可能会被用户和设计者遗弃。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例如:地理位置、天气、建筑功能、通信等,这些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因此,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应该结合不同的方面,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用户预期的功能和需求。
2. 数据分析和建筑模型在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等。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建立建筑模型,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提供前置数据。
建筑模型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清晰地了解建筑的物理结构和规模。
建筑模型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建筑的设计方案,而且还可以用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
3.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和测试在确定了建筑模型和分析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开始构建建筑智能化系统。
这个过程不仅包括了硬件设备的构建,还包括软件程序的编写。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需要根据设计方案来开发,设计方案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
这意味着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建筑的条件,从而开发出能够满足需求的系统。
另外,在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建时,需要注意系统在各种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测试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测试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性能。
测试过程需要考虑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实际使用条件,例如不同时间、温度、光照等条件。
智能化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节施工管理 (4)一、设计依据 (4)二、工程特点及目标 (6)三、工程实施内容 (6)四、施工过程管理 (6)五、工程质量管理 (8)六、工程质量的目标 (9)七、工程投资控制 (9)八、成品保护措施 (10)九、对用户的培训 (10)第二节质量控制手段 (10)一、质量控制流程图 (11)二、项目经理部质量控制管理总则 (12)三、质量计划 (12)四、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4)五、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4)六、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16)七、质量持续改进 (16)第三节各系统施工技术 (18)一、周界报警系统 (18)二、视频监控系统 (20)三、联网可视对讲系统施工方案 (22)四、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系统 (23)五、电子巡更系统的施工方案 (23)第四节竣工验收管理 (24)一、项目经理部竣工退场管理总则 (24)二、竣工验收准备 (24)三、竣工资料 (25)四、竣工验收管理 (25)五、竣工结算 (27)第五节施工人员配比 (28)一、项目组织介绍 (28)二、组织机构设置 (29)三、组织机构框图 (30)四、人员配备方案 (31)五、劳动力配备表 (31)第六节施工分项进度 (33)第七节施工机械清单 (38)第八节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40)一、依据及规范 (40)二、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控制管理总则 (40)三、安全保证计划 (41)四、安全保证计划的实施 (42)五、安全检查 (44)六、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处理 (45)第九节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47)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措施 (47)二、施工阶段的措施 (48)第十节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50)第十一节防火保安措施 (50)第十二节卫生防疫及其他事项 (51)第十三节冬雨季施工准备措施 (51)第十四节项目组织协调 (53)第十五节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表 (54)一、计划开竣工日期 (54)二、施工进度表 (55)第一节施工管理一、设计依据《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T/TD4-2003《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南京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南京市政府第177号令《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范》GA3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GJ-32/D01-200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366-1999《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防盗报警控制台》GB/T16572-1996《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电视监控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 70-94《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T79-8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0《国际商用建筑布线标准》ANSI EIA/TIA 568A/B《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GBJ198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200-94《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技术条件》GB11442-89《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图形符号》SJ2708-87甲方招标文件以及系统相关的可供参照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二、工程特点及目标本次招标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量较大,各系统之间相互穿插、技术难度较大,要求严格,必须保证各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以及整个系统的兼容与扩展,使得系统建成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地方智能化系统的相关标准,为使整个工程项目能够按期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本施工方案经过综合考虑,加强施工管理效能,合理组织,责任到人,人员到位。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第一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 (2)1.1 建筑智能化系统简介 (2)1.2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2)1.2.1 设计原则 (2)1.2.2 设计目标 (3)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功能需求分析 (4)2.3 功能需求分析 (4)第三章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5)3.1 网络结构设计 (5)3.1.1 设计原则 (5)3.1.2 网络拓扑结构 (5)3.1.3 网络冗余设计 (5)3.2 网络设备选型 (5)3.2.1 核心层交换机 (5)3.2.2 汇聚层交换机 (5)3.2.3 接入层交换机 (5)3.2.4 路由器 (6)3.2.5 光纤设备 (6)3.3 网络安全设计 (6)3.3.1 安全策略 (6)3.3.2 安全设备选型 (6)3.3.3 安全防护措施 (6)第四章智能照明系统设计 (6)4.1 照明系统设计原则 (6)4.2 照明设备选型 (7)4.3 控制策略设计 (7)第五章智能安防系统设计 (8)5.1 安防系统设计原则 (8)5.2 监控设备选型 (8)5.3 防范措施设计 (8)第六章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9)6.1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9)6.2 监测设备选型 (9)6.3 数据处理与分析 (9)第七章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10)7.1 家居系统设计原则 (10)7.2 家居设备选型 (10)7.3 交互界面设计 (11)第八章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11)8.1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12)8.2 能源设备选型 (12)8.3 能源优化策略 (12)第九章系统集成与实施 (13)9.1 系统集成策略 (13)9.2 系统实施步骤 (13)9.3 项目验收与维护 (14)第十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4)10.1 系统运行管理 (14)10.1.1 管理架构 (14)10.1.2 运行管理制度 (14)10.1.3 运行监控 (14)10.1.4 信息记录与分析 (14)10.2 系统维护与升级 (15)10.2.1 维护计划 (15)10.2.2 维护实施 (15)10.2.3 系统升级 (15)10.2.4 用户培训 (15)10.3 系统安全与故障处理 (15)10.3.1 安全措施 (15)10.3.2 故障分类与处理 (15)10.3.3 故障响应与处理流程 (15)第一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1.1 建筑智能化系统简介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集成应用于建筑环境中,通过对建筑设备的监控、管理和控制,实现建筑物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舒适度、安全性和节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相关国际标准,国家规范,地方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16-98;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物业管理IS09002》GB/T19002-19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GA/T308-20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 1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商用建筑通讯布线线槽及空间标准》EIA/TIA-569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GB9361-8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商业建筑群通信布线规范》EIA/TIA568-A
--《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EIA / TIA 569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 12357-199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 9771-1998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97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规范》YD/T2008-93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要求和试验方法》YD/T870-906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安全》GB4943-95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要求和试验方法》YD/T870-906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T/T70-94
--《建筑电器设计规范》IGI16-33
实际设计所参照的标准、规范及规定以现行最新版本为准。
监控系统
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A/T7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
GB50052—95 《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16796-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
GBJ54—1983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T 16572—1996 《监控报警中心控制台》
GB 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T 16676—1996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A/T 74-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红外报警系统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91-1998)
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0)
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50311-2000)
5、《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6、《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7、《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GA/T308-2001)
8、《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 115)
9、《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T 5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