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__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心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

体育心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行为主义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___。
()。
A:强化学说 B:反馈学说 C:联结理论 D:奖励学说答案:强化学说2.人本主义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
A:传授者 B:决策者 C:执行者 D:促进者答案:促进者3.运动心理学集中研究___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A:个性 B:认知 C:动机 D:焦虑答案:个性;认知;动机;焦虑4.锻炼心理学具体研究___。
()A:学生的学习焦虑 B:体育锻炼坚持性 C: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D: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答案:体育锻炼坚持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5.未来的运动心理学将继续强化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即()A:应用运动心理学 B:学术运动心理学 C:教育运动心理学 D:临床运动心理学答案:应用运动心理学;学术运动心理学6.强调“自下而上”学习策略理论的学派是。
()A:认知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行为主义答案: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7.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
()A:对 B:错答案:错8.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处于发展阶段。
()A:对 B:错答案:错9.运动心理学家被描述为三种类型: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A:对 B:错答案:对10.目前的趋势是体育心理学研究者们已开始着手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使用。
()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为了保证目标既有难度又有可能实施,可将学生___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
A:在班里的排名 B:最近的比赛名次 C:入学以来的成绩 D:最近的能力水平答案:最近的比赛名次2.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
A:广泛兴趣 B:间接兴趣 C:直接兴趣 D:中心兴趣答案:直接兴趣3.团队目标设置过程中可分为___阶段。
运动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运动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冯特被公认为是心理学之父。
()(冯特;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A:对 B:错答案:对2.与广义的体育运动这一概念相对应,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涵盖()。
A:竞技体育 B:体育教育 C:大众健身 D:群众健身答案:竞技体育;体育教育;大众健身3.美国的格里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于1925年在伊利诺斯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这一事件是运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运动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
()A:对 B:错答案:对4.1926年,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撰写的《》一文,是中国最早的运动心理学专论。
A:体育的迁移价值 B:迁移价值 C:运动心理学答案:体育的迁移价值5.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运动技能是指通过模仿而形成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
()A:错 B:对答案:错2.根据技能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特征,可将运动技能分为()和开放性运动技能。
A:封闭性 B:半开放性 C:半封闭性答案:封闭性3.费茨和波斯纳提出了运动技能学习的三阶段模型,把运动技能学习划分为()。
A:自动化阶段 B:运动阶段 C:联结阶段 D:认知阶段答案:自动化阶段;联结阶段;认知阶段4.按信息来源不同,可以将反馈分为内在反馈和追加反馈。
()A:错 B:对答案:对5.运动技能的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A:错 B:对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球感是在长期从事球类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复合知觉。
它是对球的重量、形状、弹性、硬度、击球的力量,以及球在空间中运动的高度、速率和方向变化等方面的知觉。
()A:对 B:错答案:对2.水感是游泳的专门化运动知觉。
它是由()感觉系统组成的复合知觉。
A:肌肉运动觉 B:触觉 C:听觉 D:温度觉答案:肌肉运动觉;触觉;温度觉3.平衡感是在长期从事有时间(或单位时间)要求的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化运动知觉。
第十三章_技能

NO.3
胡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百米冠
军 胡凯,18岁时正式开始练习短跑,可谓半 路出家,仅3个月就跑出10秒7的好成绩。 8个月后他被特招到清华大学,百米手计 时已经达到10秒3的健将级标准。 曾为清 华大学经管学院特招生,2008年为清华大 学研究生,是中国百米短跑的健将和黑马 。有“眼镜侠”、“眼镜飞人”等美称。 2005年8月16日,他在伊兹密尔第23届世 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夺得男子100米金牌。
NO.2
张培萌——现全国纪录保持者 继胡凯之后传奇教练李庆的又一位传奇弟 子。集亚锦赛冠军(2009年亚洲田径锦标 赛),全国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纵观他的 田径征程,他终于在26岁跨越了又一个高 峰,成为中国百米新飞人。个人最好成绩 :201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100米半决赛 10.00s,刷新由自己保持的10秒04的全国 纪录。
NO.1
苏炳添——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 百米半决赛的中国选手 北京时间5月31日,在美国尤金举行的 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 国选手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 99的成绩并列获得季军。苏炳添成为历史 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并打破了 北京人张培萌保持了两年的10秒的全国纪 录。
1.练习曲线
2.练习进程的特点:
(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成绩的提高常常是先快后慢,但有时也会
出现先慢后快的情况。 先快后慢的原因:最初的新鲜感;开始的 动作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学起来容易,后 来难度越来越大等。 先慢后快的原因:开始没兴趣,逐渐培养 起兴趣;以前从来没接触过,以后随着熟 悉而使技能提高等。
(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阶段 极限,生理限度。
9.58 尤塞恩-博尔特(牙买加)2009-08-16德国柏林电子计时 9.63 尤塞恩-博尔特(牙买加)2012-08-06英国伦敦电子计时 9.69 尤塞恩-博尔特(牙买加) 2008-08-16中国北京电子计时 9.72 尤塞恩-博尔特(牙买加) 2008-06-01美国纽约电子计时 9.74阿萨法-鲍威尔(牙买加) 2007-09-09意大利列蒂 电子计时 9.77 阿萨法-鲍威尔(牙买加) 2005-06-14希腊雅典 电子计时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方式 1.全面系统方式
(1)欧美国家的心理技能训练 (2)中国的全面系统专门化心理技能训练系统 (3)其他国家系统心理技能训练课程计划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方式 2.个别特殊方式
(1)用于某一专项的心理技能训练和研究 (2)针对某次比赛设计的心理技能训练课程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程序 1.教育 2.实践 3.实施计划 4.坚持 5.评价 6.收获
(一)心理技能训练计划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第二,多变性和可控性。
(二)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在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时,既要考虑 到实现目标的需要,又必须考虑到主、 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 1.训练目标 2.起始状态 3.训练规律 4.计划制定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心理 学工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并 且完成必要的工作内容。 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 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 3.制定具体内容
(三)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特征
1.中国优秀运动员已经初步掌握了焦虑控制、 集中注意力、提高自信心、提高动机水平和加 强集体意识的心理技能。 2.中国优秀运动员未表现出心理技能的差异 性,说明大多数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已掌握了6 种心理技能,不存在项目和性别上的差异。
(三)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特征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心理技能训练 的方法可分为: 1.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如放松训练、生物反馈 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等) 2.认知理论与方法(如表象训练、认知训练等) 3.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如模拟训练 等)。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 关系,可将心理技能训练分为一般心理 技能训练和专项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文档资料

既要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的普遍心理问 题,也要关注在个别学生当中出现的特殊心理问 题; 既要力求对学生整体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又要尽力解决学生在体育学习某一时段出现的心 理障碍; 既要注重学生平时体育学习的心理控制,又 要注重学生在体育比赛、体育考试过程中的心理 调整。
甚至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久而久之,成为学生
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发展,
直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17
第二节 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18
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
(一)目标的定义与作用
目标是指个体试图在限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 某一特定行为的客观数量标准。
19
目标具有方向性和强度两个特性:
目标的方向性:
(三)增强情绪的调控能力;
许多心理技能训练,如躯体应激控制技术和认 知调整技术训练等,能帮助学生: 识别运动中的消极思维,建立积极的自我暗 示; 减轻认知与躯体应激的消极生理反应,提高积 极的增力情绪。
8
心理技能训练的在学校体育中作用主 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四)减轻疲劳;
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或学校运动队训练之后,加 入适当的心理放松技能训练:逐渐降低精神和身体的 兴奋水平,松弛肌肉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 代谢,减轻疲劳,恢复体力。
13
三、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三)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与体育课上技术动作的教学内容相融合; 与各种身体练习相配合; 与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14
三、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四)区别对待原则;
以学生的个人心理特点为依据,区别对待, 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15
三、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填空题

《现代学校心理辅》填空题第一章导论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当事人中心)咨询理论,受到许多学校心理辅导专家的赞同。
2、学校心理辅导应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等四方面的内容。
3、学校心理辅导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
4、综观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这四方面上。
5、(青春期)被认为是个体成长阶段中的“风暴和紧张”期。
6、高中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包括(异性交往)、人生观与价值观、(升学与择业)等。
7、各种学校心理辅导形式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两大类问题:一类是(共同性心理问题),另一类是个别性心理问题。
8、学校心理辅导以积极的人的发展观为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第二章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1、早期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2、心理辅导史上的第一个科学的职业选择理论是(职业选择的三因素理论)。
3、精神卫生运动的创始人为(比尔斯)。
4、由于罗杰斯治疗模式的影响,学校心理辅导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以职业辅导为主的学校心理辅导转变成以(情绪人格辅导)为主的心理辅导。
5、在埃里克森的生命全程发展观的影响下,(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全世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所认同。
6、目前国内心理辅导事业呈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师资培养问题)、信息与技术缺乏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辅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7、对传统的以咨询者为中心的方法提出挑战,在理论上开创心理咨询新纪元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8、帕森斯的工作和他所创立的“波士顿模型”在当时的美国影响很大,被称为(“心理辅导之父”)。
第三章学习辅导1、学生的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在(能力)或倾向方面较为持久的历程或结果。
2、学习辅导不仅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还要让学生自己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
体育心理学知识汇总

不完整图形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 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稳定性。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的形
体育心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 邓淑红
绪论 第一章 体育与感知觉 第二章 体育与记忆 第三章 体育与思维 第四章 体育与注意 第五章 体育与情绪 第六章 体育与个性 第七章 体育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第九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十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心理 第十二章 体育比赛心理 第十三章 体育社会心理 第十四章 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运动知觉
1、定义 对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知觉。 2、分类 (1)真正运动知觉 似动 (2)客体运动知觉 本体运动知觉 (3) 专门化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知觉: 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 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 运动的知觉。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在静止的物 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二、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决定因素:物体照明强度、物体表面反射系数、与环境对比
2、颜色 3、视觉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明暗对比、颜色对比)、边界突出和马赫带、视敏度
4、视觉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体育心理学习题集单选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第三章运动兴趣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B.有效性C.倾向性D.稳定性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A. 广泛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A. 乐趣B. 广泛兴趣C.有趣D. 直接兴趣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A. 运动需要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 技术基础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A.乐趣B.直接兴趣C. 有趣D. 物质兴趣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A.运动兴趣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运动需要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A.中心兴趣B.核心兴趣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1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A. 乐趣B.有趣C.直接兴趣D.物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A.运动动机 B. 体育习惯 C. 运动兴趣 D. 体育态度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育测验或体育比赛前过于紧张时:有助于降低能量 消耗,使唤醒水平处于最佳状态。
表象训练
一、表象训练概述
(一)表象训练的概念 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
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 力的过程。表象训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 型,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加深动作记忆;赛前进 行成功的动作表象将起到动员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 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四)任务定向目标和自我定向目标
激 发 动 机
损 害 动 机
二、目标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目标的接受和认同
现实的 有价值 的目标
操 作 表 现
不现实 的,不 能接受 的目标
目标难度
(二)及时反馈,了解结果
目标设置得 是否合适, 是否有必要 进行修改
反馈
对个人努力 程度进行 评价,看是否 达到了实现 目标的要求④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设置唤醒水平的控制
⑥
⑤
⑦
①
应激控制
⑧
集中注意
③
②
表象
目标设置训练
目标设置训练是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
标的过程。
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
现实目标 不现实目标
目标设置
具体目标 模糊目标
任务定向 自我定向
(一)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设置是对练习者练习过程的总体规 划。许多人只知道设置长期目标,而不知道设置 短期目标。在目标设置过程中,应将长期目标、 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尤其应当重视短期 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自动化相
• 特点:动作更加熟练自如,可在“低意识 控制”下完成运动技能,出现自动化。
• 表现:当环境变化使自动化过程受到阻碍 时,动作又会成为有意识的。
•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动作自动化后仍 应坚持练习,不断检查动作质量,保证动 作精益求精。
《运动心理学》——第十三章
内容提要: • 目标设置训练 • 放松训练 • 表象训练 • 注意训练 • 暗示训练 • 模拟训练
分化相
• 特点:在不断练习过程中,大脑皮质的兴 奋和抑制在时间、空间上日趋完善和精确, 错误动作部分得到了纠正,能比较顺利地、 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初步形成了运动技 术。
• 表现:易受新异或强烈刺激的干扰,动作 技能重新出现多余动作。
•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纠正错误动作, 强调动作细节要求,加强对动作的分析思 考,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完善。
二、自生放松训练
自生放松是一种通过暗示语使身体各部位直接放松, 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方法。强调的是呼吸调节、温暖感和 沉重感。
三、渐进放松训练
渐进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暗示语是身体各部位先紧张 再放松,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方法。强调的是肌肉不同程 度的紧张和放松的准确体验。
四、使用放松技术的时机
1.表象练习之前: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使表象更为清晰、 逼真、稳定。
(二)具体目标和模糊目标
具 体 目 标
(三)现实目标和不现实目标
运动员所达到的目标越多,所体验到的成功感就越强, 自信心也就越强。因此,在体育课的学习和运动队的训练 中将长期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是极其重要的。
高难度目标可能有助于达到个人最佳成绩,实现个人 的最大潜力,但如果未达到所设置的目标,也可能造成失 败感,使自信心和兴趣受到损害。
巩固相
• 特点:通过反复练习,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 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形 成运动动力定型。
• 表现:动作准确、协调,动作的细节准确无 误,当环境改变或出现其他干扰刺激时,动 作也不易受到破坏。
•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经常和精细化的 练习,并加强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学习, 促进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动作的认知阶段 动作的联系阶段 动作的完善阶段
泛化相
分化相 巩固相 自动化相
泛化相 • 特点:大脑皮质内抑制尚未建立起来,兴奋
和抑制过程在大脑皮质扩散,使条件反射暂 时联系很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 • 表现:不该收缩的肌肉也收缩,动作僵、不 协调、有多余动作、动作不连贯、能量消耗 多,学习者动作概念模糊等。 •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正确的示范和形 象的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注意 突出重点,强调掌握动作的主要环节,不宜 过多要求动作的技术细节。及时指出主要错 误,对正确的部分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强化。 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将87名某大学体育系本科生,其中男生56名,女生31名,随机将其分 配到四个组:A.短期目标组:被试每次投篮前,告知短期目标,即要求进 球数比上次递增1个,但不告知长期目标。B.长期目标组:被试每次投篮前, 告知长期目标,即实验结束时进球数净要增5个,但不告知短期目标。C.结 合目标组:既告知长期目标,又告知短期目标。D.尽力做好组:每次投篮 前,要求尽力发挥水平,但不提出明确的目标。实验时间为7周。实验结果 显示:结合目标组提高幅度最大,其次是短期目标组和长期目标组,最后 是尽力发挥组。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广义来讲,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 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狭义来讲,心 理技能训练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 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 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
一般说来,短期目标最有效,对人的行动最 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有长期目 标的引导,行动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
①当活动开始后,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能使 人形成更积极的期望;
②在活动期间,人们认为短期目标是可以达 到的;
③长期目标损害了活动的乐趣; ④短期目标有助于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
准确的评价。
(三)目标的公开化
(四)目标的多极化
激发
保持
动机
放松训练
一、放松训练的概述
放松训练的方法 渐进性放松方法、自生放松方法、松静气功
心理紧张
骨骼肌紧张
心理放松
骨骼肌放松
放松练习的作用
第一,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第二,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 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恢复。 第三,为进行其他心理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二)表象训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