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第五版上册.doc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第五版上册.doc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第五版上册.doc

气体pVT 性质

1.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

(0000.1001

0000.100000.250000.1252

cm cm V l O H ==-=ρ

n=m/M=pV/RT

mol g pV RTm M ?=?-??==

-31.3010

13330)

0000.250163.25(15.298314.84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

终态(f )时

???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kPa

T T T T T p T T T T VR n p f f f f i i f

f f f f 00.117)

15.27315.373(15.27315.27315.373325.1012 2,2,1,2,1,2,1,2,1=+???=?

??? ??+=???? ??+=

1-6 0℃时氯甲烷(CH 3Cl )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试作ρ/p —p 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将数据处理如下:

P/kPa 101.325 67.550 50.663 33.775 25.331

(ρ/p)/(g ·dm -3·kPa )

0.02277 0.02260 0.02250 0.02242 0.02237

作(ρ/p)对p 图

当p →0时,(ρ/p)=0.02225,则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529.5015.273314.802225.0/-→?=??==mol g RT p M p ρ

1-7 今有20℃的乙烷-丁烷混合气体,充入一抽真空的200 cm 3容器中,直至压力达101.325kPa ,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3879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 解:设A 为乙烷,B 为丁烷。

mol RT pV n 008315.015

.293314.8102001013256

=???==- B A B B A A y y mol g M y M y n m M 123.580694.30 867.46008315.03897

.01+=?==+==

- (1) 1=+B A y y

(2)

联立方程(1)与(2)求解得401.0,599.0==B B

y y

kPa

p y p kPa p y p B B A A 69.60325.101599.063.40325.101401.0=?===?==

1-8

1-9 氯乙烯、氯化氢及乙烯构成的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89、0.09和0.02。于恒定压力101.325kPa 条件下,用水吸收掉其中的氯化氢,所得混合气体中增加了分压力为2.670 kPa 的水蒸气。试求洗涤后的混合气体中C 2H 3Cl 及C 2H 4的分压力。

解:洗涤后的总压为101.325kPa ,所以有

kPa p p H C Cl H C 655.98670.2325.1014232=-=+

02.0/89.0///423242324232===H C Cl H C H C Cl H C H C Cl H C n n y y p p 联立式(1)与式(2)求解得

kPa p kPa p H C Cl H C 168.2 ;49.964232==

1-10 室温下一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采用同样温度的纯氮进行置换,步骤如下向釜内通氮直到4倍于空气的压力,尔后将釜内混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这种步骤共重复三次。求釜内最后排气至年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氧的摩尔分数。设空气中氧、氮摩尔分数之比为1∶4。

解: 高压釜内有常压的空气的压力为p 常,氧的分压为

常p p O 2.02=

每次通氮直到4倍于空气的压力,即总压为

p=4p 常,

第一次置换后釜内氧气的摩尔分数及分压为

常常

常p y p p p p p

p y O O O O ?=?===

=

=

05.005.042

.042.01,1,1,222

2

第二次置换后釜内氧气的摩尔分数及分压为

常常常

常p y p p p p p p y O O O O ?=

?====

4

05

.04

05.0405.02,2,1,2,2222

所以第三次置换后釜内氧气的摩尔分数

%313.000313.016

05

.04)4/05.0(2,3,22===

=

=

p p p

p y O O 1-11 25℃时饱和了水蒸汽的乙炔气体(即该混合气体中水蒸汽分压力为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总压力为138.7kPa ,于恒定总压下泠却到10℃,使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试求每摩尔干乙炔气在该泠却过程中凝结出水的物质的量。已知25℃及1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3.17kPa 和1.23kPa 。

解:p y p B B =,故有)/(///B B A B A B A B p p p n n y y p p -=== 所以,每摩尔干乙炔气含有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为 进口处:)(02339.017.37.13817.32222

22mol p p n n H C O H H C O H =-=????

??=???? ??进

进 出口处:)(008947.0123

7.1381232

222

22mol p p n n H C O H H C O H =-=?

???

??=????

??出出 每摩尔干乙炔气在该泠却过程中凝结出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0.02339-0.008974=0.01444(mol )

1-12 有某温度下的2dm 3湿空气,其压力为101.325kPa ,相对湿度为60%。设空气中O 2和N 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1和0.79,求水蒸气、O 2和N 2的分体积。已知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0.55kPa (相对湿度即该温度下水蒸气分压与水的饱和蒸气压之比)。

解:水蒸气分压=水的饱和蒸气压×0.60=20.55kPa ×0.60=12.33 kPa O 2分压=(101.325-12.33 )×0.21=18.69kPa N 2分压=(101.325-12.33 )×0.79=70.31kPa

33688.02325

.10169

.18222dm V p p V y V O O O =?=

=

= 33878.12325

.10131

.70222dm V p

p V y V N N N =?=

=

= 32434.02325

.10133

.12222dm V p

p V y V O H O H O H =?=

=

= 1-13 一密闭刚性容器中充满了空气,并有少量的水,当容器于300K 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器内压力为101.325kPa 。若把该容器移至373.15K 的沸水中,试求容器中达到新的平衡时应有的压力。设容器中始终有水存在,且可忽略水的体积变化。300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567kPa 。

解:300K 时容器中空气的分压为 kPa kPa kPa p 758.97567.3325.101=-='空

373.15K 时容器中空气的分压为

)(534.121758.97300

15

.37330015.373kPa p p =?='=

空空 373.15K 时容器中水的分压为 =O H p 2101.325kPa

所以373.15K 时容器内的总压为

p=空p +=O H p 2

121.534+101.325=222.859(kPa )

1-14 CO 2气体在40℃时的摩尔体积为0.381dm 3·mol -1。设CO 2为范德华气体,试求其压力,并与实验值5066.3kPa 作比较。

解:查表附录七得CO 2气体的范德华常数为 a=0.3640Pa ·m 6·mol -2;b=0.4267×10-4m 3·mol -1

5187.7kPa

5187675250756176952362507561100.338332603.5291

)10381.0(3640

.0104267.010381.015.313314.8)(3-2

3432==-=-?=

?-

?-??=--=---Pa

V a b V RT p m m

相对误差E=5187.7-5066.3/5066.3=2.4%

1-15今有0℃、40530kPa 的氮气体,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范德华方程计算其摩尔体积。其实验值为70.3cm 3·mol -1。

解: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如下:

1

31

3

031.56000056031.0 4053000015.273314.8/--?=?=÷?==mol

cm mol

m p RT V m

将范德华方程整理成

0/)/()/(23=-++-p ab V p a V p RT b V m m m

(a)

查附录七,得a=1.408×10-1Pa ·m 6·mol -2,b=0.3913×10-4m 3·mol -1 这些数据代入式(a ),可整理得

10

0.1)}/({100.3 )}/({109516.0)}/({13

1392

134133=?-??+??-?------mol m V mol m V mol m V m m m

解此三次方程得 V m =73.1 cm 3·mol -1

1-16 函数1/(1-x )在-1<x <1区间内可用下述幂级数表示:

1/(1-x )=1+x+x 2+x 3+…

先将范德华方程整理成

2/11

m

m

m V a

V b V RT p -???? ??-=

再用述幂级数展开式来求证范德华气体的第二、第三维里系数分别为

B (T )=b-a (RT ) C=(T )=b 2

解:1/(1-b/ V m )=1+ b/ V m +(b/ V m )2+… 将上式取前三项代入范德华方程得

32

22221m m m m m m m V RTb V a RTb V RT V a V b V b V RT p +-+=-???

? ??++=

而维里方程(1.4.4)也可以整理成

32m

m m V RTC

V RTB V RT p ++=

根据左边压力相等,右边对应项也相等,得 B (T )=b – a/(RT ) C (T )=b 2

*1-17 试由波义尔温度T B 的定义式,试证范德华气体的T B 可表示为

T B =a/(bR )

式中a 、b 为范德华常数。

解:先将范德华方程整理成22)(V

an nb V nRT p --=

将上式两边同乘以V 得 V an nb V nRTV pV 2

)(--=

求导数

22222222)( )()( )()(nb V RT

bn V an V an nb V nRTV nRT nb V V an nb V nRTV p p pV T

T --=+---=???? ?

?--??=???? ????

当p →0时0]/)([=??T

p pV ,于是有

0)

(2

222=--nb V RT

bn V an 2

2)(bRV

a

nb V T -= 当p →0时V →∞,(V-nb )2≈V 2,所以有 T B = a/(bR )

1-18 把25℃的氧气充入40dm 3的氧气钢瓶中,压力达202.7×102kPa 。试用普遍化压缩因子图求解钢瓶中氧气的质量。

解:氧气的临界参数为 T C =154.58K p C =5043kPa 氧气的相对温度和相对压力

929.158.154/15.298/===C r T T T

019.45043/107.202/2=?==C r p p p

由压缩因子图查出:Z=0.95

mol mol ZRT pV n 3.34415

.298314.895.01040107.2023

2=?????==- 钢瓶中氧气的质量

kg kg nM m O O 02.1110999.313.344322=??==-

1-21 在300k 时40dm 3钢瓶中贮存乙烯的压力为146.9×102kPa 。欲从中提用300K 、101.325kPa 的乙烯气体12m 3,试用压缩因子图求解钢瓶中剩余乙烯气体的压力。

解:乙烯的临界参数为 T C =282.34K p C =5039kPa 乙烯的相对温度和相对压力

063.134.282/15.300/===C r T T T 915.254039/109.146/2=?==C r p p p

由压缩因子图查出:Z=0.45

)(3.52315

.300314.845.010*******.1463

32mol mol ZRT pV n =??????==- 因为提出后的气体为低压,所提用气体的物质的量,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如下:

mol mol RT pV n 2.48715

.300314.812

101325=??==

提 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

n 1=n-n 提=523.3mol-487.2mol=36.1mol 剩余气体的压力

kPa Z Pa Z V RT n Z p 13

1

111225210

4015.300314.81.36=???==

- 剩余气体的对比压力

11144.05039/2252/Z Z p p p c r ===

上式说明剩余气体的对比压力与压缩因子成直线关系。另一方面,T r =1.063。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只有在压缩因子图上作出144.0Z p r

=的直

线,并使该直线与T r =1.063的等温线相交,此交点相当于剩余气体的对比

状态。此交点处的压缩因子为

Z 1=0.88

所以,剩余气体的压力

kPa kPa kPa Z p 198688.022********=?==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1mol 理想气体于恒定压力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气体与环境交换的功W 。

解:J T nR nRT nRT pV pV V V p W amb 314.8)(121212-=?-=+-=+-=--=

2-2 1mol 水蒸气(H 2O ,g )在100℃,101.325 kPa 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求过程的功。

解: )(g l amb V V p W --=≈kJ RT p nRT p V p g

amb 102.315.3733145.8)/(=?===

2-3 在25℃及恒定压力下,电解1mol 水(H 2O ,l ),求过程的体积功。

)(2

1

)()(222g O g H l O H +=

解:1mol 水(H 2O ,l )完全电解为1mol H 2(g )和0.50 mol O 2(g ),即气体混合物的总的物质的量为1.50 mol ,则有

)()(2l O H g amb V V p W --=≈)/(p nRT p V p g amb -=-

kJ nRT 718.315.2983145.850.1-=??-=-= 2-4 系统由相同的始态经过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的末态。若途径a 的Q a =2.078kJ ,W a = -4.157kJ ;而途径b 的Q b = -0.692kJ 。求W b 。

解:因两条途径的始末态相同,故有△U a =△U b ,则 b b a a W Q W Q +=+ 所以有,kJ Q W Q W b a a b 387.1692.0157.4078.2-=+-=-+=

2-5 始态为25℃,200kPa 的5 mol 某理想气体,经a ,b 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途径a 先经绝热膨胀到 – 28.57℃,100kPa ,步骤的功W a = - 5.57kJ ;在恒容加热到压力200 kPa 的末态,步骤的热Q a = 25.42kJ 。途径b 为恒压加热过程。求途径b 的W b 及Q b 。

解:过程为:

2

00,42.252

00,57.51

020*******.285200255V kPa C t mol V kPa C mol V kPa C mol a a

a a

W kJ Q Q kJ W ?????→

?-?????→

?=''=''='-='

途径b

33111062.0)10200(15.2983145.85/m p nRT V =?÷??==

33222102.0)10100()15.27357.28(3145.85/m p nRT V =?÷+-??==

kJ J V V p W amb b 0.88000)062.0102.0(10200)(312-=-=-??-=--=

kJ W W W a a a 57.5057.5-=+-=''+'=

kJ Q Q Q a a

a 42.2542.250=+=''+'= 因两条途径的始末态相同,故有△U a =△U

b ,则 b b a a W Q W Q +=+ kJ W W Q Q b a a b 85.270.857.542.25=+-=-+=

2-6 4mol 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20℃,求△H -△U 的值。 解:

665.16J

208.3144 )20()( 2020,,20,20,=??=-+==-=-=?-??

?

?

?++++T K T nR nRdT dT C C n dT

nC dT nC U H K T T

K

T T

m V m p K

T T

m V K T T m p

2-7 已知水在25℃的密度ρ=997.04 kg ·m -3。求1 mol 水(H 2O ,l )在25℃下:

(1)压力从100 kPa 增加到200kPa 时的△H ; (2)压力从100 kPa 增加到1 MPa 时的△H 。

假设水的密度不随压力改变,在此压力范围内水的摩尔热力学能近似认为与压力无关。

解:)(pV U H ?+?=?

因假设水的密度不随压力改变,即V 恒定,又因在此压力范围内水的摩尔热力学能近似认为与压力无关,故0=?U ,上式变成为

)()(12122p p M p p V p V H O

H -=

-=?=?ρ

(1)J p p M H O H 8.110)100200(04

.99710

18)(33

122

=?-??=-=?-ρ

(2)J p p M H O

H 2.1610)1001000(04

.9971018)(33

122=?-??=-=

?-ρ

*

2-8 某理想气体, 1.5V m C R =。今有该气体5 mol 在恒容下温度升高50℃,求过程的W ,Q ,△H 和△U 。 解:恒容:W=0;

kJ

J K nC T K T nC dT nC U m V m V K T T

m V 118.33118503145.823

550 )

50(,,50,==???=?=-+==??

+

kJ

J K

R C n T K T nC dT nC H m V m p K

T T

m p 196.55196503145.82

5

5 50)()50(,,50,==???=?+==-+==??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0,故有Q=△U=3.118kJ

2-9 某理想气体, 2.5V m C R =。今有该气体5 mol 在恒压下温度降低50℃,求过程的W ,Q ,△H 和△U 。

解:

kJ

J K nC T K T nC dT nC U m V m V K T T

m V 196.55196503145.825

5)50( )

50(,,50,-=-=???-=-?=--==??

-

kJ

J K nC T K T nC dT nC H m p m p K

T T

m p 275.77275503145.827

5)50( )

50(,,50,-=-=???-=-?=--==??

-

kJ

kJ kJ Q U W kJ

H Q 079.2)725.7(196.5275.7=---=-?=-=?=

2-10 2mol 某理想气体,R C m P 2

7,=。由始态100 kPa ,50 dm 3,先

恒容加热使压力升高至200 kPa ,再恒压泠却使体积缩小至25 dm 3。求整个过程的W ,Q ,△H 和△U 。 解:整个过程示意如下:

3

3320312520025020025010022

1dm kPa T mol dm kPa T mol dm kPa T mol W W ?→

???→?=

K nR V p T 70.3003145.821050101003

3111=????==- K nR V p T 4.6013145.8210501020033222=????==-

K

nR V p T 70.3003145

.821025102003

3333=????==-

kJ J V V p W 00.5500010)5025(10200)(331322==?-??-=-?-=-

kJ W kJ W W 00.5W W ;00.5 ;02121=+=== 0H 0,U ;70.300 31=?=?∴==K T T

-5.00kJ -W Q 0,U ===?

2-11 4 mol 某理想气体,R C m P 2

5,=。由始态100 kPa ,100 dm 3,先恒

压加热使体积升增大到150 dm 3,再恒容加热使压力增大到150kPa 。求过程的W ,Q ,△H 和△U 。 解:过程为

3

30

323115015041501004100100421dm kPa T mol dm kPa T mol dm kPa T mol W W ??→

??→?= K

nR V p T 70.3003145

.8410100101003

3111=????==-; K nR V p T 02.4513145

.8410150101003

3222=????==

- K nR V p T 53.6763145

.8410150101503

3333=????==-

kJ J V V p W 00.5500010)100150(10100)(331311-=-=?-??-=-?-=-

kJ W kJ W W 00.5W W ;00.5 ;02112-=+=-==

)(2

3

)(13,,31

31T T R n dT R C n dT nC U T T m p T T m V -??=-==???

kJ J 75.1818749)70.30053.676(314.82

3

4==-???=

)(2513,31

T T R n dT nC H T T m P -??==??kJ J 25.3131248)70.30053.676(314.82

5

4==-???=

kJ kJ kJ W U Q 23.75)00.5(75.18=--=-?=

2-12 已知CO 2(g )的

C p ,m ={26.75+42.258×10-3(T/K )-14.25×10-6(T/K )2} J ·mol -1·K -1 求:(1)300K 至800K 间CO 2(g )的m p C ,;

(2)1kg 常压下的CO 2(g )从300K 恒压加热至800K 的Q 。 解: (1):

?=?21

,T T m p m dT C H

1

-1

2615.80015.3003mol 22.7kJ )/(})/(1025.14)/(10258.4275.26{?=??-?+=---?

mol J K T d K T K T K

K

11113,4.45500/)107.22(/----??=???=??=K mol J K mol J T H C m m p

(2):△H=n △H m =(1×103)÷44.01×22.7 kJ =516 kJ 2-13 已知20 ℃液态乙醇(C 2H 5OH ,l )的体膨胀系数

131012.1--?=K V α,

等温压缩系数191011.1--?=Pa T κ,密度ρ=0.7893 g ·cm -3,摩尔定压热容11,30.114--??=K mol J C m P 。求20℃,液态乙醇的m V C ,。 解:1mol 乙醇的质量M 为46.0684g ,则

ρ/M V m =

=46.0684g ·mol -1÷(0.7893 g ·cm -3)=58.37cm 3·mol -1=58.37×10-6m 3·mol -1

由公式(2.4.14)可得:

1

1111119213136112

,,963.94337.1930.1141011.1)1012.1(1037.5815.29330.114 /--------------??=??-??=?÷?????-??=-=K mol J K mol J K mol J Pa K mol m K K mol J TV C C T

V m m p m V κα

2-14 容积为27m 3的绝热容器中有一小加热器件,器壁上有一小孔与100 kPa 的大气相通,以维持容器内空气的压力恒定。今利用加热器件使容器内的空气由0℃加热至20℃,问需供给容器内的空气多少热量。已知空气的11,4.20--??=K mol J C m V 。

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加热过程中容器内空气的温度均匀。 解: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

RT

pV

n =

kJ

J J T T R pV R C T d R

pV

C dT RT pV C dT nC H Q Q m

V T T m

p T T m p T T m p p 59.6658915

.27315.293ln 8.314271000008.314)(20.40 ln

)(ln 1

2

,,,,2

1

2

12

1==??

+=+====?==?

?

?

2-15 容积为0.1m 3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其两侧分别为0℃,4 mol 的Ar (g )及150℃,2mol 的Cu (s )。现将隔板撤掉,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求末态温度t 及过程的△H 。

已知:Ar (g )和Cu (s )的摩尔定压热容C p ,m 分别为20.7861

1--??K

mol J 及24.43511--??K mol J ,且假设均不随温度而变。

解:用符号A 代表Ar (g ),B 代表Cu (s );因Cu 是固体物质,C p ,

m ≈C v ,m ;而

Ar (g ):1111,472.12)314.8786.20(----??=??-=K mol J K mol J C m V 过程恒容、绝热,W=0,Q V =△U=0。显然有

{}{}0

)()(n(B)C )()(n(A)C )

()(12m V,12m V,=-+-=?+?=?B T T B A T T A B U A U U

K

K B C B n A C A n B T B C B n A T A C A n T m V m V m V m V 38.34724.435

212.4724423.15

24.4352273.1512.4724 )

()()()()

()()()()()(,,1,1,2=?+???+??=

++=

所以,t=347.38-273.15=74.23℃

{}{}

)()(n(B)C )()(n(A)C )

()(12m p,12m p,B T T B A T T A B H A H H -+-=?+?=?

kJ

J J J J J H 47.2246937036172 )15.42338.347(435.242)15.27338.347(786.204==-=-??+-??=?

2-16水煤气发生炉出口的水煤气温度是1100℃,其中CO (g )及H 2

(g )的体积分数各为0.50。若每小时有300kg 水煤气有1100℃泠却到100℃,并用所回收的热来加热水,使水温有25℃升高到75℃。试求每小时生产热水的质量。

CO (g )和H 2(g )的摩尔定压热容Cp ,m 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查本书附录,水(H 2O ,l )的比定压热容c p =4.18411--??K g J 。

解:已知

5.0y ,01.28M ,01

6.222H CO ====CO H y M

水煤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013.15)01.28016.2(5.022=+?=+=CO CO H H M y M y M

300kg 水煤气的物质的量

mol mol n 19983013

.15103003

=?=

由附录八查得:273K —3800K 的温度范围内

2316213112,103265.010347.488.26)(T K mol J T K mol J K mol J H C m p --------???-???+??= 231621311,10172.1106831.7537.26)(T K mol J T K mol J K mol J CO C m p --------???-???+??=

设水煤气是理想气体混合物,其摩尔热容为

2

3162131

1,)(,10)172.13265.0(5.0 10)6831.7347.4(5.0 )537.2688.26(0.5)(T K mol J T K mol J K mol J B C y C B

m p B mix m p --------???+?-???+?+??+?==∑

故有

2

31621311)(,1074925.0 1001505.67085.26T K mol J T K mol J K mol J C mix m p --------???-???+??= 得

dT C H Q K

K

mix m p m m p ?

=?=15.37315.1373)(,,

{}

dT

T K mol J T K mol J K mol

J Q K K

p 231621315.37315.13731

1

1074925.0100151.6 7085.26--------???-???+??=?

= 26.7085×(373.15-1373.15)1-?mol J

+2

1×6.0151×(373.152-1373.152)×10-31-?mol J

-3

1×0.74925×(373.153-1373.153)×10-61-?mol J

= -26708.51-?mol J -5252.081-?mol J +633.661-?mol J

=313271-?mol J =31.3271-?mol kJ 19983×31.327=626007kJ

kg kg g kg C Q m kg p p 35

,1099.2387.29922992387)

2575(184.410626007t ?===-??=??-=

2-17 单原子理想气体A 与双原子理想气体B 的混合物共5mol ,摩尔分数y B =0.4,始态温度T 1=400 K ,压力p 1=200 kPa 。今该混合气体绝热反抗恒外压p=100 kPa 膨胀到平衡态。求末态温度T 2及过程的W ,△U ,△H 。

解:先求双原子理想气体B 的物质的量:n (B )=y B ×n=0.4×5 mol=2mol ;则

单原子理想气体A 的物质的量:n (A )=(5-2)mol =3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A 的R C m V 2

3,=,双原子理想气体B 的R C m V 2

5,=

过程绝热,Q=0,则 △U=W

)())(()())(()(1212,12,V V p T T B C B n T T A C A n amb m V m V --=-+-

1

2112121211212125.055)/()(5)(5.4)(25

2)(233T T T p p n nT T T T T p nRT p nRT p T T R T T R amb amb amb ?+-=?+-=-?+-????

? ??--=-?+-?

于是有 14.5T 2=12T 1=12×400K 得 T 2=331.03K

33222213761.010000003.331314.85//--=÷??===m m p nRT p nRT V abm

3311108314.0200000400314.85/--=÷??==m m p nRT V

kJ J V V p W U amb 447.5)08314.013761.0(10100)(312-=-??-=--==?

kJ

J J J J

V p V p U pV U H 314.8831428675447 )08314.010********.010(100-5447J )

()(331122-=-=--=??-??+=-+?=?+?=?

2-18 在一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一绝热隔板,隔板的两侧分别为2mol ,0℃的单原子理想气体A 及5mol ,100℃的双原子理想气体B ,两气体的压力均为100 kPa 。活塞外的压力维持 100kPa 不变。 今将容器内的绝热隔板撤去,使两种气体混合达到平衡态。求末态温度T 及过程的W ,△U 。

解:单原子理想气体A 的R C m p 2

5,=,双原子理想气体B 的R C m p 2

7,=

因活塞外的压力维持 100kPa 不变,过程绝热恒压,Q=Q p =△H=0,于是有

)15.373(5.17)15.273(50)15.373(2

7

5)15.273(2520)15.373)(()()15.273)(()(,,=-?+-?=-?+-?=-+-K T K T K T R K T R K T B C B n K T A C A n m p m p

于是有 22.5T=7895.875K 得 T=350.93K

W -369.3J 2309.4-1940.1J )15.37393.350(2

3145

.855)15.27393.350(23145.832 )

15.373)(()()15.273)(()(,,===-???+-???

=-+-=?J J K T B C B n K T A C A n U m V m V

2-19在一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一固定绝热隔板,隔板活塞一侧为2mol ,0℃的单原子理想气体A ,压力与恒定的环境压力相等;隔板的另一侧为6mol ,100℃的双原子理想气体B ,其体积恒定。

今将绝热隔板的绝热层去掉使之变成导热隔板,求系统达平衡时的T 及过程的W ,△U 。

解:过程绝热,Q=0,△U=W ,又因导热隔板是固定的,双原子理想气体B 体积始终恒定,所以双原子理想气体B 不作膨胀功,仅将热量传给单原子理想气体A ,使A 气体得热膨胀作体积功,因此,W=W A ,故有

△U=W=W A

{}

K

T K T K T p K R p RT p K T R K T R V V p K T B C B n K T A C A n amb amb amb A A amb m V m V 15.27322)15.373(15)15.273(3/15.2732()/2( )15.373(25

6)15.273(232)()15.373)(()()15.273)(()(1,2,,,?+-=-?+-??--=-?+-?

--=-+-

得 20×T=6963K 故 T=348.15K

332,205789.010000015.3483145.82/--=÷??==m m p nRT V abm A 331,104542.010000015.2733145.82/--=÷??==m m p nRT V abm A J J V V p W U A A amb 1247)04542.005789.0(10100)(3,1,2-=-??-=--==?

2-20 已知水(H 2O ,l )在100℃的饱和蒸气压p s =101.325 kPa ,在此温度、压力下水的摩尔蒸发焓1668.40-?=?mol kJ H m vap 。求在100℃,101.325 kPa 下使1kg 水蒸气全部凝结成液体水时的Q ,W ,△U 及△H 。设水蒸气适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过程为 kPa

C g O kgH 325.101,100),(102kPa C l O kgH 325.101,100),(102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 ,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小时 1-3 0℃、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若改用充以25℃、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 n=m/M=pV/RT mol g pV RTm M ?=?-??== -31.3010 13330) 0000.250163.25(15.298314.84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_第五版上册

气体pVT 性质 1.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 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0000.1001 0000.100000.250000.1252cm cm V l O H ==-=ρ n=m/M=pV/RT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 终态(f )时 ??? ?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1-6 0℃时氯甲烷(CH 3Cl )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试作ρ/p —p 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将数据处理如下: P/kPa 101.325 67.550 50.663 33.775 25.331 (ρ/p)/ (g ·dm -3·kPa ) 0.02277 0.02260 0.02250 0.02242 0.02237 作(ρ/p)对p 图 当p →0时,(ρ/p)=0.02225,则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 今有20℃的乙烷-丁烷混合气体,充入一抽真空的200 cm 3容器中,直至压力达101.325kPa ,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3879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 解:设A 为乙烷,B 为丁烷。 B A B B A A y y mol g M y M y n m M 123.580694.30 867.46008315 .03897.01+=?==+==- (1) 1=+B A y y (2) 联立方程(1)与(2)求解得401.0,599.0==B B y y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第五版上册

第一章 气体pVT 性质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 (0000.1001 0000.100000.250000.1252 cm cm V l O H ==-=ρ

物理化学傅献彩上册习题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考题.:1. 一封闭系统,当始终态确定后:(a )当经历一个绝热过程,则功为定值;(b )若经历一个等容过程,则Q 有定值:(c )若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则热力学能有定值:(d )若经历一个多方过程,则热和功的和有定值。 解释:始终态确定时,则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可以确定,非状态函数则不是确定的。但是热力学能U 和焓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值,比较的主要是变化量。 2. 从同一始态A 出发,经历三种不同途径到达不同的终态: (1)经等温可逆过程从A→B;(2)经绝热可逆过程从A→C;(3)经绝热不可逆过程从A→D。 试问: (a )若使终态的体积相同,D 点应位于BC 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b )若使终态的压力相同,D 点应位于BC 虚线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参见图 12p p (a) (b) 图 2.16 解释: 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一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和一经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当到达相同的 终态体积V 2或相同的终态压力p 2时,绝热可逆过程比绝热不可逆过程作功大,又因为W (绝热)=C V (T 2-T 1),所以T 2(绝热不可逆)大于T 2(绝热可逆),在V 2相同时,p=nRT/V,则p 2(绝热不可逆)大于 p 2(绝热可逆)。在终态p 2相同时,V =nRT/p ,V 2(绝热不可逆)大于 V 2(绝热可逆)。 不可逆过程与等温可逆过程相比较:由于等温可逆过程温度不变,绝热膨胀温度下降,所以T 2(等温可逆)大于T 2(绝热不可逆);在V 2相同时, p 2(等温可逆)大于 p 2(绝热不可逆)。在p 2相同时,V 2(等温可逆)大于 V 2(绝热不可逆)。 综上所述,从同一始态出发经三种不同过程, 当V 2相同时,D 点在B 、C 之间,p 2(等温可逆)>p 2(绝热不可逆)> p 2(绝热可逆)当p 2相同时,D 点在B 、C 之间,V 2(等温可逆)> V 2(绝热不可逆)>V 2(绝热可逆)。 总结可知:主要切入点在温度T 上,绝热不可逆做功最小。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章界面现象 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 (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 答:(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0,而ΔS<0,由ΔG=ΔH-TΔS,得 ΔH<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293.15K 及101.325kPa 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 )为多少?已知293.15K 时汞的表面张力为0.4865 N ·m -1。 解: 3143r π=N×3243r π N =3 132 r r ΔG =2 1 A A dA γ?= (A 2-A 1)=4·( N 2 2 r -21 r )=4 ·(3 12 r r -21r ) =4× ×(339 (110)110 --??-10-6) =5.9062 J 10-3 计算时373.15K 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已知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91×10-3 N ·m -1 (1) 水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kPa (2) 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液滴; (3) 空气中存在的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 解:(1) Δp =2r γ=36 258.91100.110--???=1.178×103 kPa (2) Δp =2r γ =36 258.91100.110--???=1.178×103 kPa (3) Δp =4r γ=36 458.91100.110--???=2.356×103 kPa 10-4 在293.15K 时,将直径为0.1nm 的玻璃毛细管插入乙醇中。问需要在管内加多大的压力才能防止液面上升?若不加压力,平衡后毛细管内液面的高度为多少?已知该温度下乙醇的表面张力为22.3×10-3 N ·m -1,密度为789.4 kg ·m -3,重力加速度为9.8 m ·s -2。设乙醇能很好地润湿玻璃。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第四版)上册答案完整版

一章气体的pVT关系 1.1 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 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1.2 气柜内贮有121.6 kPa,27℃的氯乙烯(C2H3Cl)气体300 m3,若以每小时90 kg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假设气柜内所贮存的气体可全部送往使用车间。 1.3 0℃,101.325kPa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将甲烷(M w=16g/mol)看成理想气体: PV=nRT , PV =mRT/ M w 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m/V= PM w/RT =101.32516/8.314273.15(kg/m3) =0.714 kg/m3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若改充以25℃,13.33 kPa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 25.0163g。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水的密度1g·cm3计算。 解:球形容器的体积为V=(125-25)g/1 g.cm-3=100 cm3 将某碳氢化合物看成理想气体:PV=nRT , PV =mRT/ M w M w= mRT/ PV=(25.0163-25.0000)8.314300.15/(1333010010-6) M w =30.51(g/mol)

1.5 两个容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内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 100℃,另一个球则维持 0℃,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 因此, 1.6 0℃时氯甲烷(CH 3Cl )气体的密度ρ随压力的变化如下。试作p p -ρ 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的相对 分子质量。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答案:D 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 答案:B 3.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 4.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 则ΔH<ΔU。 5.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 答案:D 6.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 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 7.dU=CvdT 及dUm=Cv,mdT 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 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 (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 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 答案:D 8.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不可逆循环过程 (B) 可逆循环过程 (C)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答案:D。因液体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同的故内能不同。另外,向真 空蒸发是不做功的,W=0,故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得ΔU=Q,蒸发过程需吸热Q>0,

【物理化学上册完整习题答案】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pVT 性质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2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4.3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 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4.5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4.6在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 2 0.045 g, 能溶解N 2 0.02 g。现将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 赶出所溶解的O 2和N 2 ,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101.325 kPa,18 C下的 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 2和N 2 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O 2和N 2 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 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 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 2和N 2 的质量摩 尔浓度分 别为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第五版上册

第一章 333气体pVT 性质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及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及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2014物理化学复习题(上)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由始态反抗恒外压至终态,结果体系对外作了功。对体系,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C ) A.U ?<0 B.H ?<0 C.W >0 D.p ?=0 2.如图,将CuSO 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A ) (A)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 (B)两个铜电极 ; (C)蓄电池和铜电极 ; (D) CuSO 4水溶液 。 3.x 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dx 为全微分 ; (B) 当状态确定,x 的值确定 ; (C)?x = ∫dx 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 (D) 当体系状态变化, x 值一定变化 。 4.1mol 理想气体在恒容情况下,由T 1、P 1的状态变到T 2、P 2的状态,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A ) A.)T T (C H 12m ,p -=? B.Q H =? C.)T T (C Q 12m ,V -= D.)T T (R U H 12-==?? 5.关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A.可逆过程中体系作最大功; B.可逆过程发生后,体系和环境一定同时复原; C.可逆过程中不一定无其它功;D 一般化学反应都是热力学可逆过程。 6.对标准态的理解下述正确的是(D ) A .标准态就是273.15K 、101.325kPa 下的状态; B .标准态就是不能实现的假想状态; C .标准态就是活度等于1的状态; D .标准态就是人为规定的某些特定状态。 7.1mol 理想气体在恒容情况下,由T 1、P 1的状态变到T 2、P 2的状态,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A ) A.)T T (C H 12m ,p -=? B.Q H =? C.)T T (C Q 12m ,V -= D.)T T (R U H 12-==?? 8..对封闭体系,下列公式的适用范围,正确的是(D ) A.dT nC dU m ,V =只适用理想气体的等容过程 s B.dT nC dH m ,p =适用气体的任何变温过程 C.V Q U =?适用作其它功的等容过程 D.p Q H =?适用有相变或化学变化而无其它功的等压过程

物理化学上册判断题及答案

一 1、体系在某过程中向环境放热,则体系的内能减少。 2恒温过程的Q一定就是零。( ) 3、经历任意一个循环过程时,系统从环境吸收的热等于系统对外所做的功( )对 4尽管Q与W都就是途径函数,但(Q+W)的数值与途径无关。( ) 5、由于热力学能就是状态函数,则理想气体的状态改变时,其热力学能一定跟着改变( )错 6、封闭体系经历一个不作其它功的等压过程,其热量只决定于体系的初终态( )对 7在绝热、密闭、坚固的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U一定为零,△H不一定为零。( ) 8不可逆过程就就是过程发生后,系统不能再复原的过程。( ) 9、因△H = Q p所以只有等压过程才有△H。( ) 10、理想气体,不管就是恒压过程,还就是恒容过程,公式dT H p都适 C 用。(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二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的 ?S < 0。( ) 2.自由度就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 3.水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与蒸气压,而与溶质挥发性无关。( ) 4.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 与W 的值一般不同,Q -W 的值一般也不相同。( ) 5.冬季建筑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入盐类,效果比较理想。() 6.在等压下,机械搅拌绝热容器中的液体,使其温度上升,则ΔH = Q p = 0。( )

7.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C,当p A= p B= p C 时,的大小就决定了反应进行方向。( ) 8.系统由V1膨胀到V2,其中经过可逆途径时做的功最多。 ( ) 9.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0℃、200kPa的始态反抗恒定外压(p环= 100kPa),绝热膨胀达平衡,则末态温度不变。( ) 10.对于计量系数?ν= 0的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增加压力与惰性气体不改变平衡点。( )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题及答案 1.道尔顿分压定律,对理想气体与实际混合气体来说关系式PB=Nb(RT/V)都成立。----解:错。对实际气体不适应。 2.在两个封闭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理想气体,压力、体积相同,那么温度也相同。----解:错。数量不同,温度可能不同。 3.物质的温度越高,则热量越多;天气预报:今天很热。其热的概念与热力学相同。解:错。没有与环境交换,无热可言;不就是相同概念,天气热就是指温度高。 4.恒压过程也就就是恒外压过程,恒外压过程也就就是恒过程。解:错。恒外压过程不一定就是恒压过程。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的氯乙烯(C 2H 3Cl )气体300m 3 ,若以每小时90kg 的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的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mol RT pV n 623.1461815 .300314.8300 106.1213=???== 每小时90kg 的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13 3153.144145 .621090109032-?=?=?=h mol M v Cl H C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的条件常称为气体的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的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的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的容积33 ) (0000.1001 0000.100000 .250000.1252 cm cm V l O H == -= ρ n=m/M=pV/RT mol g pV RTm M ?=?-??== -31.3010 13330) 0000.250163.25(15.298314.84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 终态(f )时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物理化学上册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 A. W =0,Q <0,U <0 B. W <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2) 如图,用隔板将刚性绝热壁容器分成两半,两边充入压力不等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已知p右> p左,将隔板抽去后: ( ) A. Q=0, W =0, U =0 B. Q=0, W <0, U >0 C. Q >0, W <0, U >0 D. U =0, Q=W0 3)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U/T)V=0 B. (U/V)T=0 C. (H/p)T=0 D. (U/p)T=0 4)凡是在孤立孤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U 和H 的值一定是:( ) A. U >0, H >0 B. U =0, H=0 C. U <0, H <0 D. U =0,H 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能确定。

5)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 ) A. Q >0, H=0, p < 0 B. Q=0, H <0, p >0 C. Q=0, H =0, p <0 D. Q <0, H =0, p <0 6)如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上任一点均表示对应浓度时积分溶解热大小 B.H1表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 C.H2表示两浓度n1和n2之间的积分稀释热 D.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均表示对应浓度时HCl的微分溶解热 7)H=Q p此式适用于哪一个过程: ( ) A.理想气体从101325Pa反抗恒定的10132.5Pa膨胀到10132.5sPa B.在0℃、101325Pa下,冰融化成水 的水溶液 C.电解CuSO 4 D.气体从(298K,101325Pa)可逆变化到(373K,10132.5Pa ) 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 )

物理化学上册的答案_第五版上册

气体pVT 性质 1. 11物质得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系数得定义如下: 试导出理想气体得、与压力、温度得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2 气柜内有121、6kPa 、27℃得氯乙烯(C 2H 3Cl)气体300m 3,若以每小时90kg 得流量输往使用车间,试问贮存得气体能用多少小时? 解:设氯乙烯为理想气体,气柜内氯乙烯得物质得量为 每小时90kg 得流量折合p 摩尔数为 n/v=(14618、623÷1441、153)=10、144小时 13 0℃、101、325kPa 得条件常称为气体得标准状况。试求甲烷在标准状况下得密度。 解:33 714.015 .273314.81016101325444 --?=???=?=?=m kg M RT p M V n CH CH CH ρ 14 一抽成真空得球形容器,质量为25、0000g 。充以4℃水之后,总质量为125、0000g 。若改用充以25℃、13、33kPa 得某碳氢化合物气体,则总质量为25、0163g 。试估算该气体得摩尔质量。 解:先求容器得容积 n=m/M=pV/RT

mol g pV RTm M ?=?-??== -31.3010 13330) 0000.250163.25(15.298314.84 15 两个体积均为V 得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得空气。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得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得条件下,气体得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得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终态(f)时 16 0℃时氯甲烷(CH 3Cl)气体得密度ρ随压力得变化如下。试作ρ/p —p 图,用外推法求氯甲烷得相对分子质量。 解:将数据处理如下: P/kPa 101、 325 67、550 50、 663 33、775 25、331 (ρ /p)/(g ·dm 3·kPa) 0、 02277 0、02260 0、 02250 0、02242 0、02237 作(ρ/p)对p 图

物理化学第一章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参考答案 第一章气体 一、思考题 1. 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 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 答:不一定相等。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当左球的温度为273 K,右球的温度为293 K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试问: (1)若将左球温度升高10 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2)若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 答:(1)左球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汞滴仍向右边移动。因为左边起始温度低,升高10 K所占比例比右边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比右边大。 4. 在大气压力下,将沸腾的开水迅速倒入保温瓶中,达保温瓶容积的0.7左右,迅速盖上软木塞,防止保温瓶漏气,并迅速放开手。请估计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软木塞会崩出。这是因为保温瓶中的剩余气体被热水加热后膨胀,当与迅速蒸发的水汽的压力加在一起,大于外面压力时,就会使软木塞崩出。如果软木塞盖得太紧,甚至会使保温瓶爆炸。防止的方法是灌开水时不要太快,且要将保温瓶灌满。 5. 当某个纯物质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不断升高平衡温度,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 答:升高平衡温度,纯物的饱和蒸汽压也升高。但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小,热膨胀仍占主要地位,所以液体的摩尔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蒸汽易被压缩,当饱和蒸汽压变大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变小。随着平衡温度的不断升高,气体与液体的摩尔体积逐渐接近。当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液体的摩尔体积相等时,这时的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6. Dalton分压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Amagat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是什么? 答:实际气体混合物(压力不太高)和理想气体混合物。与混合气体有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力下才能使用,原则是适用理想气体混合物。

药学专业中的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化学平衡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 1.反应达到平衡时,宏观和微观特征有何区别? 答:反应到达平衡时,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好像反应停止了。而微观上,反应仍在不断的进行,反应物分子变为生成物分子,而生成物分子又不断变成反应物分子,只是正、逆反应的速率恰好相等,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2.为什么化学反应通常不能进行到底? 答: 严格讲,反应物与产物处于同一系统的反应都是可逆的,不能进行到底。只有逆反应与正反应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反应,可以粗略地认为可以进行到底。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混合Gibbs 自由能的缘故,反应物与产物混合,会使系统的Gibbs 自由能降低。如果没有混合Gibbs 自由能,在Gibbs 自由能对反应进度的变化曲线上,应该是一根不断下降的直线,不会出现最低点。如果将反应在van ’t Hoff 平衡箱中进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压力都保持不变,反应物与生成物也不发生混合,反应物反应掉一个分子,向平衡箱中补充一个分子。生成一个生成物分子,则从平衡箱中移走一个分子,这样才能使反应进行完全。 3.什么是复相化学反应?其平衡常数有何特征? 答:有气相和凝聚相(液相、固体)共同参与的反应称为复相化学反应。对凝聚相,只考虑是纯态的情况,纯态的化学势就是它的标准态化学势,所以复相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气态物质的压力有关。 4.什么是物质的解离压? 答:在一定温度下,某纯的固体物质发生解离反应,如果只产生一种气体,达到平衡时,这气体的压力就称为该固体在该温度时的解离压。如果产生的气体不止一种,达到平衡时,所有气体压力的总和称为该固体在该温度时的解离压。显然物质的解离压在定温下有定值。 5.什么是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 答:因为Gibbs 自由能的绝对值不知道,所以只能用相对值,需要规定一个共同的相对标准。即将标准压力下稳定单质(包括纯的理想气体,纯的固体或液体)的生成Gibbs 自由能看作零,在标准压力下,反应温度时,由稳定单质生成计量系数B 1ν=的物质B 时,标准摩尔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称为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用符号 f m (B,,)G P T ? 表示。热力学数据表上一般列出的是在298.15 K 时的数值。 6.根据公式,r m ln G RT K ?=- ,所以说 r m G ? 是在平衡状态时的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这样说对不对? 答:不对。在等温、等压、不作非膨胀功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等于零,这样才得到上述公式。而r m G ? 是指在标准状态下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在 数值上等于反应式中各参与物质的标准化学势的代数和,即:r m B B B ()()G T T ν μ?= ∑ ,因 此不能认为r m G ? 是在平衡状态时的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否则在标准状态下。它的数值 永远等于零。

物化上 09-10第二学期 答案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2009—2010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上) 得分:__________ 学生所在系: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下列四个偏微商中,哪个是化学势? ( B ) 2 分 (A) (?U /?n B )S , T ,c n (B) (?H /?n B )S , p ,c n (C) (?A /?n B )T , p ,c n (D) (?G /?n B ) S , p ,c n 2. 某一水溶液中有 n 种溶质,其摩尔分数分别是 x 1,x 2,...,x n ,若使用只允许水出入的半透膜将此溶液与纯水分开,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面上的外压为 p w ,溶液面上外压为 p s ,则该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 C ) 2 分 S = n + 1 , R = 0 , R ' = 0 又C = n + 1,Φ = 2 f = C + 3 -Φ = n + 1 + 3 - 2 = n + 2 3.当多孔树脂吸附油达到饱和时,自由油分子与吸附在树脂表面的油分子比较,化学势将:( C ) 2 分 (A) 前者高 (B) 前者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4. CuSO 4与水可生成CuSO 4?H 2O,CuSO 4?3H 2O,CuSO 4?5H 2O 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压力下,与CuSO 4水溶液及冰共存的含水盐有: ( C ) 2 分 (A) 3种 (B) 2种 (C) 1种 (D) 不可能有共存的含水盐 按 f *=2-Φ+1=3-Φ ,最多为Φ=3 现已有溶液和冰两相,故最多只有一种水合盐 5. 在 400 K 时,液体 A 的蒸气压为 4×104 Pa ,液体 B 的蒸气压为 6×104 Pa ,两者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平衡时在液相中 A 的摩尔分数为 0.6,在气相中B 的摩尔分数为: ( C ) 2 分 (A) 0.31 (B) 0.40 (C) 0.50 (D) 0.60 6.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装满了温度为373.15 K 的水,一点空隙也不留,这时水的蒸气压:( D ) 2 分 (A)等于零 (B)等于101.325 kPa (C)小于101.325 kPa (D)大于101.325 kPa 根据水的相图,欲使水在K 15.373时稳定存在,水的蒸气压必须大于它在该温度下的平衡蒸气压101.325 kPa 。 7. 对于理想液体混合物: ( C ) 2 分 (A) Δmix H = 0 Δmix S = 0 (B) Δmix H = 0 Δmix G = 0 (C) Δmix V = 0 Δmix H = 0 (D) Δmix V = 0 Δmix S = 0 8. 化学反应体系在等温等压下发生Δξ= 1 mol 反应,所引起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值Δr G m 的数值正好等于体系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G /?ξ)T ,p ,i n 的条件是: ( D ) 2 分 (A) 体系发生单位反应 (B) 反应达到平衡 (C) 反应物处于标准状态 (D) 无穷大体系中所发生的单位反应 9. 9. 已知苯―乙醇双液体系中,苯的沸点是353.3 K ,乙醇的沸点是351.6 K ,两者的共沸组成为:含乙醇47.5%(摩尔分数),沸点为341.2 K .今有含乙醇77.5%的苯溶液,在达到气液平衡后,气相中含乙醇为y 2,液相中含乙醇为x 2。问: (1) 下列结论何者正确? ( C ) 2 分 (A) y 2>x 2 (B) y 2=x 2 (C) y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