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政策分析
残疾人优惠政策有哪些

残疾人优惠政策有哪些在我们的社会中,残疾人群体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包容和便利的环境。
首先,在教育方面,残疾人享有诸多优惠。
对于残疾学生,国家提供了特殊教育资源,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级以及配备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
在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可以免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的教科书。
此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还可以申请生活补助。
在高等教育阶段,残疾考生在高考中可以享受一定的加分政策或者其他合理便利,如延长考试时间、优先进入考场等。
许多高校也为残疾学生提供了专门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鼓励他们继续深造。
就业对于残疾人来说至关重要,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例如,企业如果安置了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那么该企业可以减免一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同时,政府还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对于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指导,并给予一定的创业补贴和小额贷款贴息。
此外,在一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会为残疾人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优先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推荐就业岗位。
在社会保障方面,残疾人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对于重度残疾人,还可以享受护理补贴。
在医疗保险方面,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通常会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
在养老保险方面,一些地区也为残疾人提供了缴费补贴或者代缴部分费用的优惠政策。
在出行方面,残疾人也能享受到便利和优惠。
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等,通常对残疾人免费或者给予优惠票价。
许多城市还设立了无障碍公交车,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出行。
在铁路、民航等领域,残疾旅客也可以享受优先购票、优先检票、优先上下车(机)等服务。
此外,对于驾驶机动车的残疾人,在考取驾驶证、车辆改装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贵州残疾人补贴政策2024标准

贵州残疾人补贴政策2024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福利政策。
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依然存在各种问题,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落实残疾人的权益保障,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残疾人补贴政策,以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生活和发展。
一、残疾人补贴政策范围残疾人补贴政策主要针对各类残疾人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各类残疾人士。
政策的补贴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生活补贴、康复服务、教育支持和就业援助等。
二、生活补贴贵州省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覆盖范围广泛,主要是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根据残疾人的不同情况和需求,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生活补贴,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生活照料、医疗费用、住房租金以及其他具体支持。
政府将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具体补贴额度和标准,以确保每个残疾人能够获得实际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三、康复服务贵州省残疾人康复服务补贴政策主要是为了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和支持,帮助残疾人更好地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政府将对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康复器具、辅助性生活设施等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
此外,政府还将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与各类康复训练和活动,提供相应的费用和补贴。
四、教育支持贵州省残疾人教育支持政策主要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
政府将对残疾人的教育费用、辅助教学器材、特殊教育服务等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
政府还将积极推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教育活动。
五、就业援助贵州省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提升。
政府将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补贴等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援助。
政府还将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招用残疾人,并对招用残疾人员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六、政策兑现和落实贵州省政府将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和残联组织,积极宣传和落实残疾人补贴政策,确保政策的兑现和落实。
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解读与落实

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解读与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并致力于将其落实到实处。
本文将对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的解读与落实进行深入探讨。
一、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的解读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尊重、保障和促进残疾人的基本权益。
这一政策涵盖了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娱乐、交通出行等方方面面。
首先,在教育方面,我国积极推动残疾人教育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和班级的建设投入,为残疾人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此外,我国还推动普通教育学校普及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在就业方面,我国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聘用残疾人员工。
政府设立了残疾人就业专项基金,用于资助残疾人创业和就业培训。
同时,还加强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再次,在医疗方面,我国积极推进残疾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加大对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的投入和建设,提供免费的康复器械和辅助器具,同时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补贴,降低残疾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此外,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明确残疾人享有与其他公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政府通过提供补贴、发放残疾人护理津贴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保障。
最后,在文化娱乐和交通出行方面,我国致力于提供无障碍的公共文化设施和交通工具。
政府鼓励文化机构和娱乐场所建立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同时,推动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二、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的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的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
政府负有主导责任,但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的落实机制。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确保政策的准确执行。
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建立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解决残疾人权益受损的问题。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概况

职业培训
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 就业竞争力。
就业服务
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职业介绍、就业 指导和就业援助等服务,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残疾人教育保障
特殊教育
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 和高等教育等。
我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确保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益保 障。
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我国将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以满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与措施
1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政策 执行不力、资金保障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 题。
2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残疾人的保障需求存在差异 ,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残疾 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需要加强 政策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减少 社会不公和歧视现象,维 护社会稳定和谐。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演变历程
起步阶段
早期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关 注救济和福利,以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为主。
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权意识的提高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开始注重 权利保障和平等参与。
完善阶段
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更加 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提供 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残疾人医疗保障
医疗救助
01
对经济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医疗救助,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
残疾人保障金的社会保障政策解读与分析

残疾人保障金的社会保障政策解读与分析残疾人保障金,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旨在为残疾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对残疾人保障金的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内容以及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解读与分析。
一、政策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残疾人群体的保障需求日益增长。
由于残疾人面临多重困难和障碍,他们的经济负担相对较重。
因此,制定残疾人保障金政策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必然选择。
二、政策目标1.减轻残疾人经济负担残疾人保障金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提供经济补贴,减轻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这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2.促进社会融合残疾人保障金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和障碍,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认同感,促进他们在社会中的参与和贡献。
三、政策内容1.资格认定残疾人保障金政策首先需要对残疾人的资格进行认定。
通常,政府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通过审核和评估,确定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和是否符合政策的相关要求。
2.经济补贴一旦残疾人的资格认定通过,他们将享受到经济补贴的待遇。
这些补贴可以以月度或季度形式发放,旨在弥补残疾人由于残疾导致的经济损失或额外支出,例如医疗费用、辅助设备费用等。
3.就业援助除了经济补贴外,残疾人保障金政策还包括就业援助。
政府会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和创业的目标。
此外,政府还会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雇主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四、政策效果1.减轻经济压力残疾人保障金政策的实施,有效减轻了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
经济补贴的发放使残疾人能够更好地满足日常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2.促进社会融合残疾人保障金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经济补贴和就业援助等政策措施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保障,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认同感。
残疾人的助残政策现状与改进建议

残疾人的助残政策现状与改进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残疾人问题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助残政策。
然而,目前的助残政策仍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改进建议两个方面探讨残疾人的助残政策。
一、残疾人的助残政策现状1.庇护式教育的推行庇护式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对残疾人教育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将残疾人集中起来进行特殊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有其优点,可以提供专门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关怀,但同时也存在缺点。
例如,庇护式教育缺乏与正常人接触的机会,容易导致残疾人在社交和自理能力方面的欠缺。
2.就业歧视的存在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但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的问题。
许多企业对残疾人的招聘和录用持保留态度,使得残疾人就业机会有限。
此外,由于残疾人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也限制了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的发展。
3.辅助器具和服务的覆盖不足残疾人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各种辅助器具和接受相关的辅助服务,如轮椅、助听器等。
然而,目前辅助器具和服务在覆盖范围和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服务和设施;另一方面,在城市地区,残疾人需要花费较高的费用购买或租赁辅助器具,对于一些低收入及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种负担。
二、残疾人的助残政策改进建议1.推行综合普惠教育为了促进残疾人教育的发展,应该逐步推行综合普惠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将残疾人纳入到正常的学校和学习环境中,使得他们能够与正常人一起学习、交流和成长。
同时,应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支持和培训,提高普通教师对残疾人的教育和关爱能力。
2.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为了解决残疾人就业歧视的问题,应该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和培训残疾人员工。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3.健全辅助器具和服务体系为了满足残疾人对辅助器具和服务的需求,应该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服务体系。
残疾人证九大福利政策

残疾人证九大福利政策
1、残疾人就业援助扶持政策:提供培训、职业技能提升、技能培训
补贴、职前辅导、职业介绍所等多种支持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
2、残疾人津贴:政府对未就业的残疾人实施津贴政策,以确保残疾
人的基本生活条件。
3、残疾人教育扶持政策:政府对残疾人实施免费等级考试、学业辅
导等政策,以保障残疾人获得完善的教育。
4、健康保障:政府对残疾人实施特殊的医疗保险政策,使残疾人享
有较多的医疗补贴和医疗保障。
5、物质生活补贴:政府对残疾人实施生活补贴政策,以确保残疾人
长期在安全、有温度的环境中生活,缓解生活压力。
6、参与公共活动补贴:政府对残疾人参与公共活动提供补贴和奖励,以鼓励残疾人参与公众活动。
7、公共就业安置:政府对无法通过职业介绍所安置就业的残疾人实
施公共职位安置政策,给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8、助残服务补贴:政府对残疾人家庭提供定期医疗和社会救助服务
补贴,以提高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
9、社会福利支持:政府对残疾人和形成特殊亲属关系的家庭提供社
会福利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
残疾人优惠政策

残疾人优惠政策
残疾人优惠政策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就业、住房、生活、医疗、文化、运动等。
(一)教育方面:残疾人有权利申请参加普通高等院校和专门高等院
校的专业学习,免收学费;安排特殊教育,免收学杂费,保证培养后录用;安排专门培训,免费授予残疾人助学金;安排第二次教育,免收学费,提
供岗位安置;安排职业培训,免收学费,提供补贴等。
(二)就业方面:残疾人有权享受企业安排就业的优惠政策,优先就业;有权参加地方政府职业培训,参加就业招聘活动;有权受聘公共机构,享受与普通劳动者同等待遇;政府安排项目就业的,有权享受以残疾人就
业位数计算的优先聘用比例;有权购买劳动力和就业保险;对自主营业的
残疾人,有权享受“减半征税”等。
(三)住房方面:残疾人有权享受廉租住房、集体宿舍和住房建设资助;提供住房补助金;残疾人家庭购置住房的,可以从住房公积金中提取
一定的首付款;残疾人家庭可申请低息贷款购置住房等。
(四)生活方面:政府按照当地残疾人月生活费标准给予残疾人生活
补助金;残疾人可以享受购买物资,医疗及体育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教育政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视角姓名:程琳专业:社会学学号:201408042摘要对于残疾人教育政策的研究不在少数,但通过社会福利分析框架进行的探讨的却并不多,本文拟从Neil Gilbert社会福利分析框架出发,对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政策进行简要分析,力图通过该框架让现行政策更加透彻明白。
关键词:残疾人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分析框架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minority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policy, but explored through social welfare analysis framework is not much, this paper from Neil Gilbert analytic framework of social welfare, education policy of our brief analysi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rying to pass the the existing policy framework to allow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Keywords: Disabled Education Policy Social WelfareSocial Welfare Framework一、名词解释(一)、残疾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的人群,与正常人相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在社会化过程中常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导致自身发展受阻。
(二)、Neil Gilbert的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
人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目的给予这个概念以不同的解释。
根据日本学者一番ク濑康子的解释,社会福利“是泛指解决有关‘福利’问题的各种社会方法和政策”。
但是,仅仅作这样的解释是不足以帮助我们掌握社会福利的意义和价值的。
因为,福利也涉及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的生活状态,并且和各种社会事项相联系。
吉尔伯特认为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可以从四个W问题和三个层面入手。
四个W问题是指谁领取(who)、领取什么(what)、如何发放(how to deliver)、如何筹资(how to fund)而每个问题又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剖析——每个问题中政策选择的范围、政策选择所体现的社会价值以及内在的理论或假设。
二、残疾人教育现状由于政策的无侧重性,导致残疾人群体在获取社会资源方面受到隐形的歧视,无法保证自身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有8296万各类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国家统计局,2006)。
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表明了有关残疾人的社会政策制定的迫切性和必须性,对于残疾人权益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视已迫在眉睫,如何通过社会政策及相关服务措施促进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成为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
残疾人并不是一个单一性质的群体,他们包括精神病者,智力迟钝者,视觉、听觉和言语方面受损者,行动能力受限者和“内科残疾”者等(联合国,1982),这些特征表明残疾人有其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改变的需求,社会福利政策不仅仅是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政策增强残疾人的自身能力,以达到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改变的目的。
三、相关研究回顾以往学者对应于残疾人教育问题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以下方面:1.研究教育对于残疾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性,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尹海杰通过研究得出了“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交换权利失败多重原因造成了残疾人受教育困境”的结论,从多角度阐释了残疾人受教育问题的出现原因以及教育对于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影响;2.通过某一视角进行残疾人福利研究,如南京大学廖文君通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要建立关爱残疾人的长效机制,鼓励投资于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社会支持模式,以试图为残疾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和途径”;3.对残疾人教育政策的某一特性进行研究,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的朱久兵就主要是通过罗尔斯正义论视角研究教育公平性问题,在平等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的审视下,对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案;4.从宏观层面对有关残疾人的立法进行研究,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胡荣就对《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残疾人包容与义务教育、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残疾人工作实施机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当对这些领域进行完善,以便更充分地促进和确保所有残疾人平等地享有人权和自由。
”以上研究要么是对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予以研究,要么是研究教育对于残疾人的作用,要么是通过某一视角对残疾人的某一方面的政策进行研究,都很少涉及到对于残疾人教育政策的研究,至于在社会福利政策视角下的著述就更少了,笔者希望通过吉尔伯特的福利政策分析框架对残疾人教育政策进行大致的分析,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四、吉尔伯特的社会福利政策框架及其相关要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Neil Gilbert认为,福利政策设计中的四个维度即根本问题是:社会分配的基础;所分配的社会福利品的类型;提供福利品的策略;福利筹集资金的方式。
社会分配的基础是指将社会福利分配给社会中特定的人口或者群体时不同原则之间的选择。
社会福利的类型是指分配内容。
输送策略是指在地方社区系统(即邻里、城市和农村)这个集合了绝大多数的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层面中,社会福利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可供选择的组织安排。
资金选择指资金来源及其从起始点到服务点转移支付的方式问题。
在福利政策设计中四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的,而相对完善的福利政策则是通过密切这种内在联系予以实现的,福利政策的发展有其时代性,良好的福利政策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要逐渐从选择性向普遍性过渡,从不确定、有限向具体、多样化过渡,从公共的及与收入维持相关的向公共的、私人的和独立的过渡,从无限制的类别补助向固定数量的整笔拨款过渡。
五、在社会政策福利框架下我国残疾人教育政策的福利分析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
调查还显示我国6-14岁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
学龄残疾儿童中。
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者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另外一部分仍然处于游离边缘,不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这表明,虽然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有所增长,但是还处于较低水平,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大大低于全国失灵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平,残疾人贫困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福利政策立足于缓解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给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在福利政策发端之初,接受的人群必须要以牺牲某些权利为代价,带有一定的施舍性质。
传统的教育福利主要针对的是因贫困而导致辍学的正常学生,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这种福利政策能够为所有适龄青少年提供平等的就学机会,减轻因教育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发展机会不均等,而对于残疾人的教育政策起初并没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发布和实施都不太积极。
任何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布都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残疾人教育政策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
我国现有涉及保护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法规有《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这些都凸显了残疾人受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正得到切实的保护。
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残疾人观念的转变都推动者残疾人教育政策从选择性向普遍性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困于国家财政和社会发展现状,对于残疾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一些轻度残疾人身上,这些人群通过初步的治疗就能够投入社会建设之中,符合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迫切需要。
同时一些重度残疾者也就被排除在社会福利政策之外了,他们的生存和生活主要是依靠邻居和亲属的支持,虽然对于教育有强烈需要,但社会发展并不能予以满足。
随着国家“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各项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加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残疾人的教育政策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残疾人的受教育问题在全社会都得到了日益深切的关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系统化、普遍化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也正得到足够的关注和保护。
残疾人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和规范,反映了政府对于弱势人群的切实关注,通过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
六、残疾人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类型在具有福利事业发展经验和历史的西方福利国家仍旧存在着实物和现金两种社会福利内容形式的争论,这说明国家在提供社会福利的同时要注意社会福利的供给方式。
对于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的提供,西方国家就存在实物和现金两种形式,实物主要是指为适龄儿童就近办理入学手续,以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得到受教育机会,而现金主要是为有适龄儿童的家庭提供教育券,至于到何处入学可供政策惠及人群自由选择,这两种形式的存在很好的调和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而我国在现阶段还无法大规模的采用两种形式并存的福利模式,因此现阶段的残疾人教育政策社会福利类型主要是以政府提供入学机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包括残疾人义务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残疾人教育师资建设、健全助学金制度、特殊教育辅助手段的研制和推广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通过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模式,使得我国的残疾人教育设施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七、残疾人教育政策输送系统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设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在现阶段,我国残疾人教育政策的输送主要是通过国家机构实现,但同时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除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公益机构的兴办,除此之外,国家还颁布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教育机构的发展,公共事业和私立机构的共同发展,使得更多的适龄残疾人得以接受教育。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得我国整体的教育事业发展面临很大挑战,鉴于此,政府通过实行西部大开发以及后来的四万亿投资公共基础建设等发展政策,大力培育人才,鼓励民间办学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紧张态势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