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件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稳定性

合集下载

河北科技大学物理药剂学1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河北科技大学物理药剂学1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各种降解途径(如 水解、氧化等)
易氧化物
固体药物稳定性
各种产品
(一)温度的影响
Van’t Hoff规则: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反 应速度加快。温度每升高 10C ,反应速度约 增加2~4倍。 • 不同反应增加的倍数可能不同,上述规则只是 一个粗略的估计。 Arrhenius 方程:定量地描述了温度与反应 速度之间的关系,是药物稳定性预测的主要理 论依据。
• pH调节要同时考虑稳定性、溶解度和疗效三个方面。 • 如大部分生物碱在偏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故注射剂常 调节在偏酸范围。但制成滴眼剂,就应调节在偏中性范 围,以减少刺激性,提高疗效。
尽量采用与药物本身具有相同离子的酸或碱进行调节
(二)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
• 按照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给出质子 的物质叫广义的酸,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广义的 碱。 • 有些药物也可被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催 化作用叫广义的酸碱催化(一般酸碱催化)。 • 许多药物处方中,往往需要加入缓冲剂。 • 缓冲剂对某些药物的水解有催化作用 (如醋酸盐、磷酸盐、枸橼酸盐、硼酸盐)
普鲁卡因盐酸盐
第四节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 稳定化方法
一、处方因素
• 制备任何一种制剂,由于处方的组成对制剂稳 定性影响很大,因此,首先要进行处方设计。 • pH、广义的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 面活性剂、某些辅料等因素
(一)pH的影响
专属酸碱催化(或特殊酸碱催化) : H+ 或 OH-
• 氧化过程一般都比较复杂,有时一个药物,氧化、 光化分解、水解等过程同时存在。
1.酚类药物
• 这类药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如肾上腺素、左 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酸钠等。
肾上腺素

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2.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二)药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1.留样观察法2.加速试验法3.药物制剂半衰期和有效期的求算方法补充:药品质量特性药品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1.有效性(效应程度)我国——痊愈、显效、有效国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2.安全性3.稳定性4.均一性一、中药制剂稳定性1.影响因素①制剂工艺②水分:易水解药物——酯类、酰胺类、苷类③空气(氧):易氧化药物——酚羟基、不饱和键④温度⑤pH值⑥光线2.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粉针、干颗粒压片或粉末直接压片)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调节pH、降低温度、避免光线、驱逐氧气(液体通CO2/N2 ,固体真空包装)、添加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控制微量金属离子(依地酸二钠)二、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1.加速试验(经典恒温法)——含量降低与分解速度有关,预测有效期40℃、RH75%、6个月,为新药申报临床研究与申报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

2.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接近实际贮存条件下贮藏,1-2年,确定有效期!药物稳定性的预测lgK=-E/2.303RT+lgA根据Arrhenius方程以lgk对1/T作图得一直线,可求出室温时的速度常数(k25)。

由k25可求出分解10%所需的时间(t0.9)或室温贮藏若干时间以后残余的药物的浓度。

目的:预试验研究,预估药物制剂的有效期,其结果仅供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参考。

三、制剂半衰期和有效期半衰期(药物降解50%所需的时间)有效期(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药品被批准使用的期限随堂练习A型题酚类药物易产生A.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C.聚合反应D.变旋反应E.差向异构『正确答案』BA型题不属于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的是A.高湿试验B.加速试验C.随机试验D.长期试验E.高温试验『正确答案』CA型题某药物分解被确定为一级反应,反应速度常数在25℃时,k为2.48×10-4(天-1),则该药物在室温下的有效期为()A.279天B.375天C.425天D.516天E.2794天『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0.1054/2.48×10-4≈425天。

最新第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课件

最新第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课件

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分子。
药剂学
14
三、其它反应
(三)脱羧 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光、热、水分存在的条件
下很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后者还可进一步 氧化变色。 普鲁卡因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也可慢慢 脱羧生成苯胺,苯胺在光线影响下氧化生成有 色物质,这就是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变黄的原 因。 碳酸氢钠注射液热压灭菌时产生二氧化碳, 故溶液及安瓿空间均应通以二氧化碳。
外观色泽、含量、pH值、澄明度、有关物质。
性状、含量、软化、融变时限、有关物质。
性状、含量、均匀性、粒度、有关物质,如乳膏还
应检查有分层现象。
性状、含量、均匀性、粒度、有关物质。
药剂学
16
滴眼剂 如为澄清液,应考察:
性状、澄明度、含量、pH值、有关物质、
丸剂
如为混悬液,不检查澄明度、检查再悬浮性、 颗粒细度。
药剂学
15
剂型 原料药 片剂 Leabharlann 囊注射液 栓剂 软膏 眼膏
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性状、熔点、含量、有色物质、吸湿性以及根据品 种性质选定的考察项目。 性状、如为包衣片应同时考察片芯、含量、有关物 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 性状、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 溶出度、水分,软胶囊需要检查内容物有无沉淀。
现在药物制剂已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大生产, 若产品因不稳定而变质,则在经济上可造成巨 大损失。因此,药物制剂稳定性是制剂研究、 开发与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药剂学
3
药物降解公式:
dC dt
= KCn
K:反应速度常数 C:反应物浓度
n:反应级数
t:反应时间
n可以等于0,1,2……称为零级、一级、二 级……反应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课件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PPT课件

1
dC dt
= KC
lgC=
Kt 2.303
lgC0
2

dC dt
=KC2
1
c
=
Kt
1
c0
2003-09-02
药剂学
7
级 t0.9
t0.5
是否与
数 (有效期)(半衰期) C0有关
0 0.1 C0 K
0.1054
1
K
2003-09-02
C0 2K 0.693
K
药剂学
有关 无关
8
三、化学降解主要途径
K:药物降解速度常数 K0: =0时的K ZA、ZB:药物或催化离子所带电荷(+、-) :离子强度
(三)离子强度()
相同电荷,,k,相反电荷,,k,
lgK
ZAZB = +
lgK0
ZAZB = 0
ZAZB = √μ
(四)辅料
钙盐、镁盐对乙酰水杨酸的影响 硬脂酸钙(镁)+ 乙酰水杨酸
价; ④防止(延缓)药物降解的措施与方法。
2003-09-02
药剂学
5
药物降解公式:
dC dt
= KCn
K:反应速度常数 C:反应物浓度
n:反应级数
t:反应时间
n可以等于0,1,2……称为零级、一级、二 级……反应
2003-09-02
药剂学
6
级第数一节微分概式述
0
dC dt
=K
积分式 C=-Kt+C0
注意适用条件
2003-09-02
药剂学
25
(三)空气
(2)加入抗氧剂
抗氧剂的协同剂: 显著增强抗氧剂的效果, 枸橼酸、酒石酸等。

药剂学 稳定性PPT课件

药剂学 稳定性PPT课件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在一定期限内(制备期和储存期),药品或制剂保持与
生产时相同的质量和特性。 这里所说的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指的是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
2021/6/1
1
第1页/共88页
药剂学
二 研究内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稳定性:水解、氧化 ➢物理稳定性:
如外观、味、溶解性、均匀性等
t0.9=0.1054/0.0096 = 11天
2021/6/1
18
第18页/共88页
药剂学
例: 阿糖胞苷水溶液pH6.9,在60℃、70℃、80℃三个恒温水浴中进行加速实 验,求得一级速度常数分别为3.50 ×10-4h-1、7.97×10-4h-1、1.84×10-3h-1, 求活化能及有效期。
(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k=Ae-E/(RT)
lgk=-E/2.303RT+lgA
式中,A――频率因子, E――活化能,
R――气体常数。
2021/6/1
12
第12页/共88页
药剂学
2. 药物稳定性预测
• 药物稳定性预测有多种方法,但基本的方法仍是经典恒温法。
2021/6/1
13
第13页/共88页
求得药物的有效期。
2021/6/1
16
第16页/共88页
药剂学
例:每毫升含有800单位的某抗生素溶液,在25℃下 放置一个月其含量变为每毫升含600单位。若此抗生素的 降解服从一级反应,
问:(1)第40天时的含量为多少?(2)半衰期为多 少?(3)有效期为多少?
2021/6/1
17
第17页/共88页
2021/6/1
3

12-药剂学-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2-药剂学-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将上述数据(lgk对1/T)进行一元线性回 归,得回归方程: lg k=-4765.98/T+10.64 求25℃时的k lgk=-4765.98/298+10.64 k25=4.434×10-6h-1 t0.9=
0.1054 0.1054 = = 2.71 −6 k 25 4.434 × 10

前面提到药物的氧化降解常为自动氧化,在制剂 中只要有少量氧存在,就能引起这类反应,因此还必 须加入抗氧剂(antioxidants)。 一些抗氧剂本身为强还原剂,它首先被氧化而保护 主药免遭氧化,在此过程中抗氧剂逐渐被消耗(如亚 硫酸盐类)。 另一些抗氧剂是链反应的阻化剂,能与游离基结 合,中断链反应的进行,在此过程中其本身不被消 耗。 抗氧剂可分为水溶性抗氧剂与油溶性抗氧剂两大 类,这些抗氧剂的名称、分子式和用量见表11-5,其 中油溶性抗氧剂具有阻化剂的作用。
实验时,首先设计实验温度与取样时间。计 划好后,将样品放入各种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 中,定时取样测定其浓度(或含量),求出各 温度下不同时间药物的浓度变化。 以药物浓度或浓度的其它函数对时间作 图,以判断反应级数。若以lg C对t作图得一直 线,则为一级反应。再由直线斜率求出各温度 的速度常数,然后按前述方法求出活化能和 t0.9。
− E / RT
A-频率因子;E-活化能;R-气体常数
−E lg k = + lg A 2.303RT k2 1 1 −E lg = ( − ) k1 2.303RT T2 T1
(二)药物稳定性预测
药物稳定性预测有多种方法,但基本的方法 仍是经典恒温法,根据Arrhenius方程以lg k对 1/T作图得一直线,此图称Arrhenius图,直线斜 率=-E/(2.303R),由此可计算出活化能E。 若将直线外推至室温,就可求出室温时的速度 常数(k25)。由k25 可求出分解10%所需的时间 (即t0.9)或室温贮藏若干时间以后残余的药物的 浓度。

绪论药剂学PPT课件

绪论药剂学PPT课件
主要任务: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安全、合理、有效 的药物疗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28
Your site
第三节 药物剂型与DDS
一、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是临床使 用的最终形式。
29
Your site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的选择与给药途径密切相 关,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的治疗 目的选择合理的剂型与给药方式。药 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18
Your site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①药理活性强,给药剂量小,药物本 身毒副作用小。
②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吸收性差、 半衰期短。
③提取、纯化工艺复杂,极易染菌、 腐败,而失活,并产生热原或致敏物 质,生产过程要求低温、无菌操作。
19
Your site
制剂生产的发展方向
制剂生产向封闭、高 效、 多功能、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方向 发展。
第十六章 制剂新技术 第十七章 缓释、控释制剂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九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三篇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 新 剂型
4 Your site
Chapter 1 绪 论 Introduction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一、药剂学的概念 二、药剂学的任务
5 Your site
药剂学的概念
12
Your site
药剂学任务
● 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 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 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13 Your site
基础理论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表面活性剂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粉体学基础 流变学基础 药物制剂的设计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概述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概述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概述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概述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指的是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稳定性问题实质上是药物制剂在制备和储存期间是否发生质量变化的问题,所研究的重点是考察药物制剂在制备和储存期间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各种措施、考前指导药物制剂有效期的方法等。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目的
是为了科学地进行剂型设计,提高制剂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物理两个方面:
1.化学稳定性
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2.物理稳定性
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主要是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

例题:
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A.药物制剂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
B.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典型恒温法
C.药物的降解速度受溶剂的影响,但与离子强度无关
D.固体制剂的赋形剂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E.表面活性剂可使一些容易水解的药物稳定
正确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HQ]
3) pH的调节: pHm是一个重要参数,调pHm值要兼顾
稳定性、溶解度、药效等几个方面。尽量不
加入其它离子,尽量用与药物同离子的酸、 碱。
表11-3 一些药物的最稳定pH
药物
最稳定pH
药物
最稳定pH
盐酸丁卡因 盐酸可卡因 溴本辛 溴化内胺太林 三磷酸腺苷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乙酰水杨酸 头孢噻吩钠 甲氧苯青霉素
酸催化:㏒k=㏒kH+ - pH 碱催化:㏒k=㏒kOH- + ㏒kw + pH
以㏒k对pH作图得一直线,称其为pH—速度图。
pH—速度图曲线上的最低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最稳
定的pH值,用pHm表示。即药物在此pH值下最稳定, 而水解速度常数最小。PHm也可不用画图而用公式计 算:当酸碱催化的速度常数相等时的pH就是pHm。
2. 广义酸碱催化
广义酸:给出质子的物质; 广义碱:接受质子的物质。 常用的缓冲剂如醋酸盐、磷酸盐、枸橼 酸盐、硼酸盐均为广义的酸碱。· 应该尽量使用低浓度的缓冲液以降低此 种催化作用或用没有催化作用的缓冲系统。
3.溶剂
·溶剂极性对药物水解速度常数的影响用下
式表示:
㏒k=㏒k∞-k’ZAZB/ε
一级反应:-dC/dt=kC 积分得㏒C=㏒C0-kt/2.303 半衰期t1/2=0.693/k t0.9=0.1054/k
二级反应: - dC/dt=kC2 积分得1/C=1/C0+kt 半衰 期t1/2=1/(C0k) t0.9= 1/(9C0k)
伪一级反应:当二级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大大超 过另一种反应物的浓度时或一种反应物浓度不变时,与一 级反应的特征一致。·
k-反应速度常数 k∞-溶剂ε趋向于∞时的速度常数 k’ -对给定体系温度一定时为常数 ZA、ZB为离子或药物所带电荷 ε-溶剂介电常数.
若离子A、B荷电相同:ε降低,则k降低; 若离子A、B荷电相反:ε降低,则k升高 解决办法:选择极性适当的溶剂。·
3.8 3.5~4.0
3.38 3.3 9.0 4.0 4.0~5.0 4.0~5.0 2.5 3.0~8.0 6.5~7.0
苯氧乙基青霉素 毛果芸香碱
氯洁霉素 地西泮 氢氯噻嗪 维生素B1 吗啡 维生素C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6 5.12 2.0~3.5 4.0 5.0 2.5 2.0 4.0 6.0~6.5 5.0~7.0
速度=k[RCOORH+]
• 可按一级反应处理。在其它pH范围,若用缓冲液 控制其pH,也符合一级反应(伪一级反应)。这 样对整个曲线作出合理的解释。
• 盐酸普鲁卡因最稳定的pH为3.5左右,据研究本品水 溶液t0.9与pH的关系如下表。由此可见,pH对本品稳 定性影响极大。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国药典》 (2005年版)规定pH为3.5~5.0,实际生产一般控制 在4.0~4.5。若pH=8,则37C时的t1/2仅为66.5小时。
令RCOOR代表普鲁卡因游离碱,RCOOR H+代 表质子型普鲁卡因,则水解反应式可写成:
• 故动力学速度方程为:
• 速度 = kH+[RCOORH+][H+]+k’ [RCOORH+] + kOH-[RCOORH+][OH-] +kOH-[RCOOR][OH-]
• 式中,kH+,kOH- ——质子型普鲁卡因专属酸催化 和碱催化二级速度常数;
pHm=1/2pkW - 1/2lg(k OH-/ kH+)
lgk 图12-2 pH速度图
某些药物的pH-速度图呈S型,如乙酰水杨酸水解 pH-速度图,盐酸普鲁卡因pH速度图有一部分呈S型 (如图11-2)。这是因为pH不同,普鲁卡因以不同的形 式(即质子型和游离碱型)存在。
图12-3 37C普鲁卡因pH-速度图
k ——质子型普鲁卡因一级速度常数; kOH- ——普鲁卡因游离碱专属碱催化二级
速度常数。
根据上述速度方程,在pH2.5以下主要为质子 型普鲁卡因的专属酸催化,而在pH5.5~8.5时,是 质子型的碱催化。曲线S型部分是由普鲁卡因去质 子作用而形成游离碱的结果。在pH12以上是游离 碱的专属碱催化。如果在pH4,则上述动力方程 可简化为
第二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三、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四、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五、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 六、药物与药品稳定性试验方法 七、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研究
第一节 概述
1.pH值的影响
1)pH值对药物水解的影响
药物受H+或OH-催化称为专属酸碱催化
K=K0+KH+[H+]+KOH-[OH-] 其中K—速度常数;
KW=[H+][OH-]
K0—参与反应的水分子的催化速度常数;
KH+—氢离子催化速度常数;
KOH--—氢氧根离子催化速度常数;
KW—水的离子积
[ ] —浓度;
pH值 5.0
5.5
6.0
6.5
7.0
t0.9/d 2800 900
280
90
28
2 ) pH对药物氧化的影响:
一般药物的氧化作用,也受H+或OH-的催化, 这是因为一些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依赖于pH值, 对此可用醌与氢醌的例子说明.
根据Nernst方程
E=E + 0
0.0592 lg[H+ ]2[Q]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物 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保持稳定 的程度。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 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疗效稳定 性、毒性稳定性。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药物降解速度与浓度关系用下式表示:- dC/dt=kCn k-反应速度常数;C-t时反应物的浓度;n-反应级数.
零级反应:-dC/dt=k0 积分得C=C0-k0t 半衰期 t1/2=C0/2k t0.9= C0/10k ·
第三节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反应 酯类药物如盐酸普鲁卡因 ·
主要途径
内酯如硝酸毛果芸香碱
酰胺类药物如氯霉素、青霉素 ·
氧化反应 酚类药物如肾上腺素 稀醇类药物如维生素C 含碳碳双键的药物如维生素A,D
此外还有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
第四节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