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贫困户记录内容.doc

合集下载

贫困户走访记录范文

贫困户走访记录范文

贫困户走访记录范文
贫困户走访记录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地点:XX市XX镇XX村
走访人员:XXX
走访对象:王某某一家
家庭成员情况:王某某,男,50岁,家庭户口,务工收入不
稳定;李某某,女,48岁,家庭主妇;王小明,男,18岁,
高中毕业,目前在家待业;王小花,女,15岁,初中毕业,
目前在家帮忙做家务。

家庭收入情况:王某某主要通过外出务工维持家庭收入,但由于不稳定的务工机会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收入来源不稳定。

李某某没有固定收入来源。

家庭财产情况:王某某家庭没有产权房,目前住在村里的廉租房,面积大约30平方米。

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王某某的家庭生活条件较为简陋,家里仅有基本的家具,没有电视、冰箱等家电。

屋内整洁度较差,厨房和卫生间的卫生状况也不理想。

家庭困难和需求:王某某的持续经济困难使得家庭无法改善生活条件。

由于家庭成员中年纪较大的某某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需要定期服药和检查,但由于经济状况,无法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

王小明和王小花分别面临就业和教育方面的困难,缺乏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帮扶建议:根据走访情况,建议相关部门给予王某某一定的经济扶持,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帮助他稳定收入;对王某某家庭的居住环境进行整治,改善生活条件;为某某提供经济援助,保证他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为王小明提供就业培训和相关资源,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为王小花提供教育援助,确保她能够继续接受教育。

备注:这家贫困户的困难主要是经济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状态,过上更好的生活。

贫困户走访记录

贫困户走访记录

贫困户走访记录
贫困户走访记录
走访时间:2021年4月15日
走访地点:乡村贫困户家庭
走访对象:李某
家庭情况:
李某家庭位于乡村山区,其父亲已去世,母亲因病无法劳动。

李某有两个弟弟,一个正在上初中,一个还在读小学。

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李某曾在城市打工赚钱,但由于没有技能,只能靠打零工,收入很低。

由于疫情的影响,李某在去年失去了工作,导致家庭收入更加困难。

家庭困难:
1、家庭无任何稳定收入来源,无法维持生活。

2、家庭裁缝机损坏,无法开展自己的小生意,增加收入。

3、两位弟弟的读书费用难以负担。

希望得到帮助:
1、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帮助家庭维持生活。

2、希望能够得到一架裁缝机,以便开展自己的小生意。

3、希望能够得到一定的教育资助,保证两位弟弟的学业。

走访总结:
通过此次走访,我们了解到李某家庭的困境,也看到了他们自救的努力。

针对此家庭的实际情况,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资助,让他们度过难关,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帮助,例如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等,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生活状况。

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志愿者和机构关注和帮助这些困难家庭,共同推动扶贫开发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尊敬的领导:我是贫困地区扶贫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贫困村庄进行精准扶贫走访,并记录下了一些走访细节。

以下是我所参与的一次走访记录:时间:2024年3月15日地点:XXX村走访对象:王老汉(化名),56岁,家庭人口3人,属于贫困户。

王老汉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

他的妻子患有重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每个月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他们家庭的沉重负担。

王老汉自己身体也不好,年轻时曾经从事体力劳动,导致长期劳累,现在已经无法从事任何工作。

在了解到王老汉的具体情况后,我们向他介绍了一些扶贫政策和帮助他的途径。

首先,我们鼓励他申请农村低保,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其次,我们向他介绍了一些适合他从事的轻体力工作,如农田管护、种植养殖等,帮助他寻找并就业。

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些技能培训的机会,希望通过提高他的技能水平,增加他找到工作的机会。

在走访结束后,我们将王老汉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登记,并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他的贫困认定申请。

我们也将他的情况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争取他可以尽快获得相应的政府帮助。

除了对王老汉的走访,我们也利用这次机会走访了其他的贫困户,并对他们的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了许多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了解到了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结语:通过这次走访记录,我们了解到了贫困户王老汉家庭的实际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帮助措施。

这次走访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对贫困户的关心和扶持,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更加努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五篇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五篇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考制度后,第⼀年⾼考时的作⽂题就是《难忘的时刻》。

这个⾼考题⽬,曾让千千万万个学⼦,留下终⽣难忘的时刻,激起⼀⽣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时刻,有⽆数学⼦,把⼈⽣的前途都压在这⼀时刻!把⼈⽣的命运都寄托在这⼀时刻!⼜有⽆数的学⼦,就在这⼀时刻改变了⾃⼰的⼈⽣,决定了⼈⽣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13年6⽉11⽇,端午节的前⼀天,这对炉迳村⼤碰村⼩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性,⽣有⼀⼥,养有⼀⼦,⼥⼉已远嫁,养⼦住在全南县城,现孤⾝⼀⼈,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碰村⼩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远。

孤村孤院,孤独⼀⼈地拿着低*⽣活。

由于端午节前⼣⼤⾬不断,中⾬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就压倒了⼈,万幸中虽然⼈⾝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且给她留下了终⽣难忘的时刻! ⾯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先,她想到的是“三送”⼲部,她正想和“三送”⼲部联系时,正在那⾥放⽜的刘代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说兰同志回家了,这时,犁彩英只好向村长打电话。

当我18.30分左右打着⾬伞,卷着裤脚⾛到她⾯前时,犁彩英带着百感交集⼼情说:兰同志,你来了,本来我是想给你打电话的,但听刘代华说你回家过节了,我就没有去村委会找你,⽽是打电话给谢主任了。

我说:我没有回家过节,我是到⽩⽯下的谢长古家了,因为他的房⼦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刚从他那⾥过来的。

我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她默不作声,含着眼泪,望着我…… 我⾛到倒塌房⼦⾯前,认真地察看了倒塌的墙壁,观察了倒塌时被压得乱七⼋糟的油、盐、酱、醋、茶和其各式各样的瓶瓶灌灌及碗柜。

家访贫困户记录内容学生

家访贫困户记录内容学生

家访贫困户记录内容学生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有幸走进了一位贫困户的家庭,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记录。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刻感受到了贫困家庭的困境和他们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以下是我对这次家访的记录:一、了解贫困家庭的背景这个贫困户叫李大伟,是一名农民工,在外地务工几年时间。

他的妻子是家庭主妇,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还在幼儿园。

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李大伟的务工收入以及一些务农的收入。

由于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土地和稳定的工作,生活十分困难。

二、家庭生活环境贫困户的住房十分简陋,只有两间小屋,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家具简单,其中一间屋子是他们的起居室兼卧室,屋里堆满了衣物和一些杂物。

另一间屋子是他们孩子的卧室,墙上挂着一幅他们孩子画的画像,给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丝生气。

三、经济状况李大伟的工资水平较低,每月收入勉强够维持生计。

贫困户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务工和务农,但是由于天气和季节影响,务农收入也不稳定。

他们生活所需的钱大部分用在了孩子的教育和医疗上,日常生活非常拮据,无法享受到一些基本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四、教育状况由于经济困难,李大伟的孩子只能就读于当地的农村小学。

虽然学校的教学环境较差,但李大伟的孩子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成绩一直保持中上水平。

虽然面临经济压力,但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希望通过子女的努力改变家庭状况。

五、心态和期望在交流中,我能感受到贫困户家庭的乐观和坚韧。

李大伟表示,尽管生活困难,但他们不会放弃努力改变命运,希望孩子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

他们期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刻认识到了贫困户家庭的困境和需要帮助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关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助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日期:2021年6月10日
地点:XX村贫困户家庭
走访贫困户家庭时,我看到他们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屋内状况较差。

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和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还在上小学,其他两个孩子已经辍学。

家庭主要靠父亲外出打工为生,但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他的收入非常有限。

母亲则在家务劳动中支持家庭,但收入微薄。

这个家庭生活条件差,日常生活缺乏基本生活用品。

缺少食品和饮用水,儿童的营养状况也不容乐观。

教育方面,由于经济原因,孩子们无法继续上学。

他们的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根据此次走访记录,我们将进一步评估该贫困户的需求,并争取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提供粮食和水资源,以及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

同时,我们还将为家庭成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主脱贫。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日期:2021年10月20日
地点:XX市XX区XX村
走访贫困户:李某某
走访记录:
今天我们走访了李某某家,他是该村的贫困户之一。

李某某家庭共有4口人,包括他、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他们居住在一间简陋的砖房里,房屋状况较差,存在墙体渗漏和屋顶漏水等问题。

李某某是村里的农民,主要靠种植粮食为生。

然而,由于缺乏农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他的农作物产量较低,收入有限。

此外,他的妻子也在村里找了一份临时工,但收入也不稳定。

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每月的收入难以满足生活需求,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和医疗费用。

李某某表示,他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农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根据我们的了解,李某某符合贫困户的认定标准,需要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扶持。

我们将向相关部门提交走访报告,争取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走访贫困户学生家访记录

走访贫困户学生家访记录

走访贫困户学生家访记录一、背景介绍近日,本校社团“关爱社”组织了一次走访贫困户学生的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了解贫困户学生的实际困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是我们对几位贫困户学生家庭的走访记录。

二、家庭一学生姓名:李明家庭住址:XX市XX区XX街XX号家庭成员:父亲、母亲和两个兄弟家庭情况:李明的父母在村里务工,工资不稳定,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李明的两个兄弟还在上小学,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由于生活条件有限,李明的学习条件相对较差,无法购买辅助学习材料和参加培训班。

学习情况:李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表现良好,成绩位于班级中上层。

然而,由于无法获得额外的学习资源,他的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家庭二学生姓名:王萌家庭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家庭成员:父母和一个姐姐家庭情况:王萌的父亲患有重病,无法工作,全家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人的收入。

母亲是一名农民工,收入微薄。

王萌的姐姐已经毕业工作,但收入有限,不能完全承担家庭的经济压力。

学习情况:王萌是一名高中生,她非常勤奋努力,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在各类竞赛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无法报名参加一些辅导班和竞赛活动,这给她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四、家庭三学生姓名:张强家庭住址:XX市XX区XX巷XX号家庭成员:父母和一个妹妹家庭情况:张强的父母是外地务工人员,由于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他们很少能够回家探亲,因此张强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感到孤独和缺乏关爱。

学习情况:张强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他在学校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一直位于年级前列。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无法获得额外的学习资源,这限制了他的全面发展。

五、家庭四学生姓名:刘婷家庭住址:XX市XX区XX小区XX单元XX号家庭成员:父亲、母亲和两个弟弟家庭情况:刘婷的父亲患有重病,无法工作,全家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人的微薄收入。

母亲每天辛勤劳作,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未来,但家庭困境使她常常感到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访贫困户记录内容
篇一
今天和本局职工XX走访下XX组的XX家。

XX家就在旧州万亩大坝边上,他家背山面水,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稻田,视线极为开阔,心情豁然开朗,走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心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几声,没人答应,XX 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面干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十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手册和收入手册,XX给他点了一根烟,我和他一个询问一个登记。

XX今年已经61岁了,老伴也有54了。

儿女们都已成人,各自成家,自立门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

从外表看,他身体虽然精瘦,但语音洪亮,底气很足,绝不像六十多的老人,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人,身体十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行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牛。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要把这8头牛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子女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儿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趁着自己还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努
力一下,不想给子女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牛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入时,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头说,现在养的牛好卖得很。

至于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入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身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老头!
从他家出来,我们心情都很轻松。

XX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没有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作斗争,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像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用他们的成功事例,鼓励其它贫困户在上级的帮助下发展生产。

同时,对他们在资金等各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扶持。

鼓励这部分人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示范户、带头人,支持他们带领乡亲抱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
后记:许多年后回头看,中国的扶贫攻坚绝对算得上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件!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人类与贫困作战的艰苦战役。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看不到弥漫的硝烟,听不到隆隆的炮声,但其激烈和艰难的程度绝不亚于充满刀光剑影、真枪实弹的真实战场。

之所以说它伟大,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正带领、指挥着占人类七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与贫困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几天的走访,感受颇多。

中国的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个体的致贫困原因、脱困需求不尽相同。

作为扶贫攻坚的决策部门只有深入调研,深层思考,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政策执行部门
不折不扣地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好,落实细,落实到位,广大乡镇一线的扶贫工作者将贫困户当作亲人、家人的情怀,因人施策,真情扶贫,“哺乳”式和“输血”式扶贫并举并重,才能打赢这声攻坚战!
篇二
今天要陪妻子走访XX村罗家院组的田景龙,他是爱人的走访对象。

听说我们要到他家走访,在凯里务工的他执意要回来和我们见面。

和他上次见面还是在10月份,当时他的父亲因为生病在县医院住院,我陪着妻子到医院看望了他们父子。

罗家院是旧州镇深度贫困村,地处余黄公路边上,交通还算便利。

举目远眺,整个寨子沿山而建,黑瓦白墙的房子散布在山间、林中,错落有致,加之公路两边高山森林茂密、植被葱茏,真是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

他家就在寨头上,极易寻到。

我们是比田景龙先到的。

因为上次和他父亲见过面。

他的父亲认识我们,便招呼我们在田景龙家门前的院坝里坐下。

趁着妻子和他父亲说话,我环顾四周,打量他家。

他的家是一座两层砖混结构的房子,房子外墙上贴着白磁砖,虽然院坝铺满碎石,没有打成水泥地,但院坝边上种着些许花草,整个院落显得干净、整洁,可以看出主人还是比较有生活情趣的。

我心想:看这个样子,他家应该脱贫了吧。

正在这时,田景龙也到家了。

他向我们表达歉意,说来晚了。

我们坐在院坝里开始交谈。

这个衣着得体的中年汉子,还算健谈,从交谈中得知,田景龙是1973年的,比我小一岁,前
年因为车祸,右腿落下了残疾,办理了肢体三级残疾证。

就是因为残疾,在凯里务工的他,虽然年龄不大,但十分不好找工作。

他家共有一子一女,一个在镇里上高中,一个在凯里上职校,老婆就在女儿读书的学校打零工度日,加上老父亲经常生病,虽然父亲不和他们在一个户头上,但父亲生病哪有儿子不管的道理,所以,日子过得也是挺艰难。

他可能是看出了我们对他家经济收入的质疑,拉着我站了起来,介绍说:毛老师,你看我这栋房子修几年了,就是因为经济接不上,房子里面的窗子、门都没安装。

说着他推开了房门,我惊呆了,确实,这座看起来外表不乏洋气的房子,里面所有的后门窗都只是用木板随便钉了一下,一个门窗都没安装,窗户只是订着塑料薄膜来遮风,有的地方已经破了,风一吹,呼呼作响,可能长久没人打理,后门脚的地面有的地方已经长了青苔。

他又说:我们在外面打工,有活的时候,一个人一月一两千的工资,没活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两个娃娃读书,收入来源差,哪个不想把家搞得好好的?娃儿们放假都不愿回家,说家里都没学校好,作为家长,我真是惭愧!我相信他的话,没有谁不想把自己的家建设好!刚才,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

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看来这里村民的贫困和这里的自然美景是极不相衬的。

我们继续交谈,了解到,他有移民搬迁的想法。

同时,他也表示,如果政府给他贷款,给予经济上的扶持,他也想回家创业,搞养殖种植都可以。

在回来的路上,我提醒妻子明天不要忘了向学校追踪他子女
的教育资助落实情况,帮助他向有关部门咨询移民搬迁和贷款的事宜。

像田景龙这样自身有发展生产的需求、动力、能力的贫困户,在外务工收入不稳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今天脱贫了,明天就有可能返贫,国家应该给予这部分有发展需求,无发展资金、技术的贫困户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扶持,帮助他们具备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正、稳定的脱贫。

篇三
走访完元林组其它五户贫困户,夜幕已开始降临,我来到了元林组最后一家——潘秀德家。

潘秀德家只剩母子俩了,母亲杨治英已经86岁高龄了,他本人也已经64岁,属于无劳动力的人家。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旧州镇XX村元林组潘秀德家了。

说实话,来一次我的心就痛一次。

潘秀德的家距离寨子主干道20米,靠这条宽度不足1米,坡度有40度左右的“路”与寨里的主干道相连。

这短短20米的路,几乎可说是一条“天路”,基本上隔绝了潘秀德母子俩与外界的往来。

这条道,虽然距离不长,可又陡又滑,逢到雨天简直无法通行。

特别是这段时间,秋雨绵绵,小道上长满青苔,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人几乎都是手脚并用才爬上了他的家,我实在难以想像他们母子俩如何从这条道上进出。

与其说这是一条“路”,倒不如说是一条“夺命通道”,稍有不慎跌倒的话,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有可能危及生命。

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
眼前这座屋檐低矮、光线阴暗、四壁透风,60平方米的木
房就是他的家,门前没有院坝,墙壁用普通的木工板、几颗大铁钉简单订上去。

虽然村里去年安排了危房改造项目,有几千块钱,但是他也没有推倒重修的能力,只能购买木工板简单修缮一下应急。

潘秀德没有邀请我进屋坐坐。

明白我的来意后,他像前两次一样,拿了两根板凳和我坐在了大门口。

我用余光瞟了一眼屋内,由于光线太弱,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堂屋里好像有一张木桌和几根小板凳。

他的双手在胸前来回搓动,喃喃地说,不好意思哈,家头太黑,看不倒,只能让你坐在外面了。

我按照工作要求详细询问一年来他家的收入支出情况。

虽然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面对我的询问,他竟有些腼腆和羞涩。

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和母亲均已经高龄,身体健康状况差,没有劳动力,平日里天气好的时候他就做点简单的农活,母子俩相依为命,主要依靠国家养老保险和低保勉强度日,真的让人心酸!交谈中,不知什么时候,潘秀德的母亲也来到我们身边,靠在大门口认真地听我们交谈。

这位皱纹爬满脸庞、已是耄耋高龄的苗族老妈妈显然也想和我们搭搭话,但她年纪实在太大了,只看见她嘴角开合,却无法听清她在说什么。

看着她眯缝的双眼流露出的孤独和渴望,我想,也许是因为门前这条“天路”,使她与世相隔了太长的时间;也许她上一次走出这个家门,还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吧;也许,她除了每天跟儿子交流外,就再无他人了吧!
从他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开着车,我思绪万千,既心酸又欣慰。

心酸的是我完全未曾想到竟然还有这么贫困、生存条
件这么恶劣的人家。

欣慰的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正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明天,我该好好地把他家情况向村里、镇里反映反映,像这样的贫困户真的需要国家长期实施兜底政策,需要国家终身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