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贫困户记录内容
贫困学生家访记录谈话内容

贫困学生家访记录谈话内容在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谈话。
以下是谈话内容记录:这次家访的学生是一位高二年级的女生,名为小芳。
她的家庭属于贫困户,由父亲和奶奶抚养。
我与小芳坐在她简陋的书桌旁,亲切地开启了谈话。
首先,我询问了小芳的学习情况。
小芳坦率地表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无法接受辅导班的培训,对于学校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所欠缺。
她每天都会自己努力学习,并表示学校的老师也会帮助她,但由于班级的竞争激烈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她感到比较吃力。
我向小芳表达了鼓励,并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她的努力会有回报。
接着,我与小芳聊到了她的兴趣爱好。
小芳告诉我,她非常喜欢绘画,但因为缺乏相关的绘画材料和教育资源,她的绘画才华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鼓励她寻找机会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学校的绘画比赛或社区举办的艺术培训班,以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并建议她向学校老师和社工寻求相关资源和支持。
我还留意到小芳在谈话过程中显露出的压力和担忧。
她担心自己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达到大学的入学要求,无法享受更好的教育。
我向她讲述了一些贫困家庭的学子们通过努力学习和申请奖学金成功上大学的案例,并鼓励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向前。
在与小芳的家庭成员谈话时,我与她的父亲和奶奶详细了解了他们目前的经济困难状况以及对小芳学习的支持态度。
他们表示对小芳的学习非常重视,尽力提供支持。
然而,由于家庭收入有限,他们无法提供更多的经济资助。
我向他们解释了一些可以向学校或社会组织寻求帮助的方式,如向学校申请助学金或者寻找与学生家庭背景匹配的社会资助项目。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尽力给予小芳和她的家人支持和鼓励。
我向他们强调贫困并不代表能力的缺失,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和资源,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小芳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结来说,贫困学生家访记录的谈话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方面。
在谈话中,我通过鼓励、提供资源和解决方案等方式,试图给予学生和家庭正向的支持与帮助。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三篇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三篇篇一春节前夕,大汾村三送工作组对这四户家庭分别进行了一一回访。
你们比亲人更亲,比儿女更贴心工作组成员。
他们看到工作组成员来回访,个个喜笑颜开,看到他们喜乐融融,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
村民刘来娣对我们说:自从丈夫郭志汗患上精神病后就没有过上一个好年,十多年了,每到过年就为备年货愁眉苦脸,感谢你们去年临近春节为我家备足了年货和过年用的现金,这次,我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欢乐年。
村民宋先伦家、郭昌有家过的春节也比往年更加幸福、更加喜庆。
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被群众的热情包围,大家围坐在村书记家里,谈着今年的打算,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
(瑞林镇驻大汾三送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篇二今天,吃完中午饭,请了老君山镇镇长、镇中心学校校长来到我的驻村官宅村,目的是请他们帮助解决村幼儿园搬迁的资金问题,官宅村幼儿园现在的教室已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孩子们的安全,经和村干部协调,把村里新建成准备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的一幢面积约100㎡的混凝土房子调给村幼儿园,然后把现有危房修复后在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
镇长领导了解了具体情况,表示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镇长、校长他们走后。
我和村党支部黄书记、村委会和副主任走访困难户,共走访了五户。
其中一户使我印象最深刻,户主是一位名叫耗恒发的79岁傈僳族老人,儿子英年早逝,儿媳妇丢下一个女儿便和别人跑了,老伴也于去年去世了,现在只剩下耗恒发老人和孙女相依为命,孙女在远嫁洱源的姑姑的资助下在县城里读高中,耗恒发老人每月只有60元的补助和100多元的低保,村上给他申请了一套电视机和接收器,现在基本生活还能保障身体也还可以。
与耗恒发老人简单的聊了哈,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
春节走访贫困户会议记录

春节走访贫困户会议记录
时间,2023年2月10日。
地点,XX村。
主持人,XX.
会议记录员,XX.
参会人员,村委会成员、志愿者、贫困户家庭。
会议记录:
1. 会议开始,主持人对所有参会人员表示感谢,并祝大家春节
快乐。
2. 主持人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即为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确保贫困户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3. 村委会成员逐一介绍了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收入来源、生活条件等。
4. 志愿者们分享了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对贫困户家庭所做的帮助
和支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帮扶计划。
5. 贫困户家庭代表发言,表达了他们对于帮扶工作的期待和需求,同时也对过去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
6. 会议最后,大家一起商讨了下一步的帮扶计划,包括提供就
业培训、资金支持、医疗帮助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7. 主持人总结了会议内容,强调了大家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希
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让贫困户家庭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好的生活。
会议记录至此结束。
这次会议的举办,为贫困户家庭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沟通需
求的平台,也为未来的帮扶工作制定了更加具体的计划和方向。
希
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更多的贫困户家庭得到帮助,实现
脱贫致富的目标。
贫困户走访记录

贫困户走访记录
贫困户走访记录
走访时间:2021年4月15日
走访地点:乡村贫困户家庭
走访对象:李某
家庭情况:
李某家庭位于乡村山区,其父亲已去世,母亲因病无法劳动。
李某有两个弟弟,一个正在上初中,一个还在读小学。
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李某曾在城市打工赚钱,但由于没有技能,只能靠打零工,收入很低。
由于疫情的影响,李某在去年失去了工作,导致家庭收入更加困难。
家庭困难:
1、家庭无任何稳定收入来源,无法维持生活。
2、家庭裁缝机损坏,无法开展自己的小生意,增加收入。
3、两位弟弟的读书费用难以负担。
希望得到帮助:
1、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帮助家庭维持生活。
2、希望能够得到一架裁缝机,以便开展自己的小生意。
3、希望能够得到一定的教育资助,保证两位弟弟的学业。
走访总结:
通过此次走访,我们了解到李某家庭的困境,也看到了他们自救的努力。
针对此家庭的实际情况,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资助,让他们度过难关,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帮助,例如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等,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生活状况。
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志愿者和机构关注和帮助这些困难家庭,共同推动扶贫开发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中秋节走访慰问贫困户记录

中秋节走访慰问贫困户记录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然而,对于一些贫困户来说,他们没有条件享受到一个完整的节日。
为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我们决定在中秋节期间走访慰问他们。
9月21日,我和志愿者们一起来到了城市郊区的一个贫困乡村,开始了我们的慰问之旅。
由于事先了解到这里的交通条件较差,我们提前准备了一些慰问品和生活用品,以便能够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村里的老王家。
老王是一个丧偶的老人,生活十分艰难。
我们带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还有一些水果和月饼。
老王见到我们非常高兴,他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
我们陪他聊天,听他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希望能够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小明家。
小明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他的父母离异,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身体不好,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
我们给小明带去了一些学习用品和玩具,希望他能够在学习和娱乐中找到快乐和希望。
我们还和小明一起玩耍,教他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技巧,希望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村里的孤寡老人院。
这里居住着一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没有亲人陪伴,生活十分孤独。
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和一些慰问金。
我们还组织了一场简单的文艺表演,为他们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看着他们的笑容,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也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通过这次走访慰问活动,我们不仅给贫困户带去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去了关爱和温暖。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贫困户的关注和关心,让更多人参与到帮助他们的行动中来。
中秋节走访慰问贫困户活动结束后,我们意识到贫困户的生活依然艰辛,我们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个活动变成长期的计划,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五篇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考制度后,第⼀年⾼考时的作⽂题就是《难忘的时刻》。
这个⾼考题⽬,曾让千千万万个学⼦,留下终⽣难忘的时刻,激起⼀⽣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时刻,有⽆数学⼦,把⼈⽣的前途都压在这⼀时刻!把⼈⽣的命运都寄托在这⼀时刻!⼜有⽆数的学⼦,就在这⼀时刻改变了⾃⼰的⼈⽣,决定了⼈⽣的命运! 我今天要说的是2013年6⽉11⽇,端午节的前⼀天,这对炉迳村⼤碰村⼩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性,⽣有⼀⼥,养有⼀⼦,⼥⼉已远嫁,养⼦住在全南县城,现孤⾝⼀⼈,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碰村⼩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远。
孤村孤院,孤独⼀⼈地拿着低*⽣活。
由于端午节前⼣⼤⾬不断,中⾬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就压倒了⼈,万幸中虽然⼈⾝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且给她留下了终⽣难忘的时刻! ⾯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先,她想到的是“三送”⼲部,她正想和“三送”⼲部联系时,正在那⾥放⽜的刘代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说兰同志回家了,这时,犁彩英只好向村长打电话。
当我18.30分左右打着⾬伞,卷着裤脚⾛到她⾯前时,犁彩英带着百感交集⼼情说:兰同志,你来了,本来我是想给你打电话的,但听刘代华说你回家过节了,我就没有去村委会找你,⽽是打电话给谢主任了。
我说:我没有回家过节,我是到⽩⽯下的谢长古家了,因为他的房⼦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刚从他那⾥过来的。
我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她默不作声,含着眼泪,望着我…… 我⾛到倒塌房⼦⾯前,认真地察看了倒塌的墙壁,观察了倒塌时被压得乱七⼋糟的油、盐、酱、醋、茶和其各式各样的瓶瓶灌灌及碗柜。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简短的贫困户走访记录
日期:2021年6月10日
地点:XX村贫困户家庭
走访贫困户家庭时,我看到他们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屋内状况较差。
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和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还在上小学,其他两个孩子已经辍学。
家庭主要靠父亲外出打工为生,但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他的收入非常有限。
母亲则在家务劳动中支持家庭,但收入微薄。
这个家庭生活条件差,日常生活缺乏基本生活用品。
缺少食品和饮用水,儿童的营养状况也不容乐观。
教育方面,由于经济原因,孩子们无法继续上学。
他们的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根据此次走访记录,我们将进一步评估该贫困户的需求,并争取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提供粮食和水资源,以及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
同时,我们还将为家庭成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主脱贫。
干部走访贫困户记录

干部走访贫困户记录干部走访贫困户记录(一)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高城镇机关干部深入到87个村,开展“贫困户大走访”活动,认真调查、收集群众情况和需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走访过程中,镇机关干部边走访,边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记录,详细了解贫困对象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还就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收入来源、人口状况、致贫原因、如何帮扶等相关问题做详细调研。
针对贫困户的需求和愿望,梳理汇总,及时反馈,因人而异制定“精准”帮扶方案。
据了解,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城镇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全体干部纷纷伸出友爱之手,为帮扶的贫困群众送去万元帮扶物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困难人群的爱心,向困难群众表达了全体干部的浓浓爱意,让贫困户树立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干部走访贫困户记录(二)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
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
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许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深深地感动不开展“三万”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
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
家中只有1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
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
老人今年已经70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访贫困户记录内容
腊月二十,年关将近。
根据工作安排,我们工作组今天走访慰问何桥、瓜圻、大庙、石竹4个驻点村的困难户。
我们带了2万元现金和20套被褥,将要走访40个贫困户,每个村10户左右。
阴冷的寒风中,石竹村的石书记已在村头迎接我们。
石书记是个办事极认真的人,慰问名单是村委会专门开会定下来的,困难户所在的村民小组组长也都到场陪同慰问。
我们对石书记的办事作风感叹不已。
我们来到9组熊大爷家里。
熊大爷刚过花甲之年,但家庭不幸,长子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次子车祸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一个3岁多,一个10多岁。
家庭生活基本靠低保。
屋内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不忍多待。
离开熊大爷家,我们来到4组汪只春家。
说是家,其实就汪一人。
汪前些年外出打工受伤,现已双目失明。
身体倒还结实,可以自理起居,但无法劳动。
我问石书记,五保户每月能补贴多少钱?石书记说,现在农村低保分三类,一类对象相当于过去的五保户,补贴,每月150元左右。
走完石竹村困难户,已经快11点了。
我们立即驱车赶往大庙村。
大庙村走访了10家困难户,其中残疾和患有重病的7户,高龄孤老3人。
村支书胡麦佑告诉我们,因病致贫的,是村里困难户的主要部分。
我们关切地询问农村医保情况,胡书记介绍说,鄂州实行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分三个档,其中最低的第三
档相当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每年缴费30元,政府补贴120元,可享受4万元医保报销。
当然也可购买二档三档医疗保险,因为缴费高了很多,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第三档。
一般小病,费用够用,大病看不起。
困难户们希望政府能再多补贴一些,能到第二档,除特大疾病外,都可以保障了。
草草地吃完午饭,我们直奔瓜圻村。
瓜圻村是我们驻点的4个村的村,18个村民小组,798户近3000人。
这次“挖万塘”活动,他们行动最快,19口塘,保质保量完工,在*乡名列前茅,受到区、乡两级政府表彰。
“三万”活动开始不久,湖北日报主要领导带队,一行几十人就是到这个村召开座谈会,并参加修塘劳动的。
村支书陈国安快人快语,一边带路,一边介绍情况。
在13组梵正明家,其贫困现状令人震撼。
梵与妻子住在村民捐建的靠在路边的两间简易房中,农具、柴火都堆在外屋,一张简易木床和锅碗瓢盆散乱地铺满里间,全部家当加起来值不了几百元钱。
我们先是送了500元钱,但走出不远,大家心里总觉得堵得慌,一起又返回去,送了一套被褥。
这套被褥可能是他们家的生活用品了。
17组王灯堂家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王自己是残疾,老伴、儿子都去世了,儿媳改嫁,3岁孙子与老人相依为命。
老小两人基本靠低保生活。
离开时,老人不停作揖,连连感谢政府。
瓜圻的几个村我们来过多次了,但在村里穿行中,我们突然觉得和前些日子大不相同,悟了好一阵子,才发现原来村里人多了起来,而且多是年轻人。
原来,春节将近,外出打工的人已经陆续返乡。
这些年轻人在村前村后嬉戏打闹,凭添了许多生气,我们的心情也马上变得轻松愉快。
陈书记说,他们村是个穷村,低保户就有177户。
村里没有像样的集体经济和赚钱项目。
困难
户大多是老弱病残家庭,如果家中有人在外打工,家里的日子就会好很多。
最后,我们来到何桥村。
何桥村是我们工作队“下榻”的地方,村委会的几间办公室腾出来让我们住宿和办公。
村支部书记老吴年届60,已连任几届书记,村里情况烂熟。
老吴憨厚中透着机警,工作作风扎实。
修整塘堰他启动的慢,叫苦叫难也多,但任务一旦确定,他立刻行动,也后来居上。
当时我们去10组现场看塘,10组提出他们最急迫的是要修泵站,吴极力支持,还给我们工作组打了报告。
我们赞成他们实事求是的想法,并调整资金给予帮助。
12组的蔡正国家祸不单行,家里几个人患有精神病,唯有他好一些,是家里的顶梁柱,但遭遇严重车祸,长期卧床。
我们到他家时,他卧在里屋床上。
我们将500元钱递给他,他执意要下床,被我们拦住。
吴书记说,这500块钱,可以管他们家半年生活。
我们来到1组范米兰家慰问。
范*二人均为智障,这我们倒是不大奇怪,因为健康人与智障人结婚毕竟是少数。
但一家三五口人都是智障,肯定是遗传造成的。
遗传性疾病,这在城里大多就不再生育了,但农村似乎很难控制。
这是我们在农村走访时经常碰到一家一家都是智障人的重要原因。
范*二人的病不是很严重,生活自理没有问题。
我们说了一些宽松的话,他们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离开最后一家困难户,天已经大黑,丝丝细雨在天空飘洒。
一天跑下来*个小时,我们身体已疲惫不堪,但心情更沉重。
据统计,我们走访的4个村的低保户数,占整个户数的五分之一还要多一点。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
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民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