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共51页

合集下载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_叶小兵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_叶小兵
!""!# $"
教 学 研 究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叶 小 兵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 "$$$)& *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于 #$$# 年 % 月在江苏扬州市组织的全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 赛, 是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入进行课程改革 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次活动得到各地中 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有 #& 个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选派历史教师参加了比赛。通过这次历史 课堂教学比赛, 使我们看到, 教师们在教学改革的实 际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多可 喜的成果。同时,也反映出在深入进行教改的过程 中, 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解决, 才能更好地适应 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 现、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落实、 新编教科书的运用 等,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展示出来的。这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 反映出当 前历史教学改革的进展和特点。概括起来, 有以下几 个方面: "’ 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善于引导学生, 鼓励和激励他们主动地 进行学习, 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采取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 生的兴趣。例如,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的导入, 教师们 就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复习旧课式导入、 提出问题
式导入、图片赏析式导入、讲述故事式导入、引用诗 词式导入、 播放乐曲式导入等等, 由此拉近了教师与 学生的距离、 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使学生尽快投入到 历史学习的情境中。而且, 在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中,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教师一直是注意引导和调 动学生, 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当前提倡主体性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 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 性的基础。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和终身发展, 提倡创新精神, 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 他们发展的根基, 是他们求知、 探索的原动力。而且, 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发布时间:2022-03-09T14:15:12.55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2期作者:郑战强[导读] 随着核心素养落地要求的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时遵循史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史料实证的一般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探索之路其实还非常漫长,我期待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来。

郑战强南乐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摘要:随着核心素养落地要求的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时遵循史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史料实证的一般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探索之路其实还非常漫长,我期待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来。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实践策略探索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3-075-02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最关注的改革焦点之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是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妙方良药。

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笔者将自己学习、探索与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梳理。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植入史料实证的重要意义叶小兵老师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其中最具学科本质和特点的就是学生如何运用材料去研究历史问题。

叶小兵历史教育教学案例(2篇)

叶小兵历史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叶小兵,一位富有激情和责任心的历史教师,在我国一所普通中学担任历史教学工作多年。

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案例以叶小兵老师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其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效。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叶小兵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我国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历史课题研究。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叶小兵老师以我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叶小兵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合作探究叶小兵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4)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叶小兵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和指导。

(5)课堂小结叶小兵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古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标签: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们都在思考并关注着这样一个问题:人的发展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倡议,并确立了核心素养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这“四个学会”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

综合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国情和教育实践,要发展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需要指向全面发展的人。

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那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结构必然包含着主体性、社会性、文化性这三个方面。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贯彻推行核心素养发展。

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素。

比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赵才欣在研究中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要素:寻史求真、鉴史立德、释史求通。

而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认为历史学科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西工大附中刘建荣老师认为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特征是:求真、求证、求智。

综合来看,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都围绕着四个“学会”,关注的是真、德、能的养成和提升。

下面,笔者以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导入中,笔者首先播放了电视剧《别动我的抽屉》的片段:贝蕾收到了同班男生米乐的情书,她把情书锁在了自己的抽屉里,匆忙中,抽屉却锁歪了。

母亲田枫打扫房间时看见锁歪的抽屉,终于忍不住打开它,发现了女儿的秘密。

田枫不敢直接去问女儿实情,只好冲她发些无名火,贝蕾很快就发现了妈妈偷看过自己的“情书”。

母女俩生平第一次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然后,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贝蕾这种情况呢?通过这一问题,笔者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启发学生关注本课学习内容和课程精神。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内涵
对学生发
主要表现

展的价值

2021/10/10
14

定 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
历 史
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心 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
养 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
的 依 据
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 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2021/10/10
23
历 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
史 解 释
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 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
等。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解释历史和评价
历史,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历史评判是
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
也是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辨识历史叙述中时间的不 同表达方式,理解其意义
2021/10/10
34
素养 水平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素养2:史料实证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 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 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 证自己的观点。
2021/10/10
20
内涵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 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表现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 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 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 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51页PPT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51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Thank you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
材改革的新思路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叶小兵
【期刊名称】《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2(000)010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8月在江苏扬州市组织的
全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是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举行的。

这次活动得到各地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有
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选派历史教师参加了比赛。

通过这次历史课堂教学比赛,使我们看到,教师们在教学改革的实际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

同时,也反映出在深入进行教改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叶小兵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让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J], 夏玉华
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J], 叶小兵
3.研读“四史”提升教学智慧实现育人目标——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中学历史课
堂教学改革初探 [J], 郎宇飞
4.发展租赁住房需要解决的问题 [J],
5.肥西县水利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办法 [J], 朱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2 (一)立足历史学科特征提炼历史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关键特征。在史学研究范畴,“史”更多指的是“史料”,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范畴,“史”既包括“史实”,也包括“史料”。中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研究人员,希望中学生仅依靠对“史料”的分析来学习历史,是非常不现实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近些年来,“史料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达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但恐怕没有一个历史教学研究者或历史教师会认为,“史料”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桥梁、唯一来源。“史料教学”理念的提出,更多的对以往教学中的“以论带史”或“教教材”等诸多弊端的“纠偏”或“补史学习,应该是基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基于史料分析的学习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过于强调“史料实证”,恐怕不合常理。可以预料到,“史料实证”的提法或许会给历史教师的思想带来诸多困惑:基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会不会不重要了?历史课会不会要变成“史料为王”的课堂了?以后的历史教学会不会要在“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史料”上下功夫了?,,历史教师思想上的这些困惑显然必须正视,不能回避。个人以为,用“证据分析”比“史料实证”要更科学一些。因为,证据既可以指“史料”,也可以指“史实”。显然,立足“史论结合”这一历史学科的关键特征,“证据分析”成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应是合理的。 立足证据的历史分析只是实现“史论结合”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时,以何种历史观为指导,在很多情况下,比占有多少证据更为重要。例如,在占有接近或相同的史实和史料的情况下,持不同历史观的研究者,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甚至悬殊的认识,这已成为史学研究的常态。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这其中,历史观的变化是一个关键推手。可以说,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