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刘氏小儿推拿十法简介
每个小朋友湘西流派小儿推拿必做的几个穴位

每个小朋友湘西流派小儿推拿必做的几个穴位
湘西流派以湖南名老中医刘开运为代表,起源于湘西,源于民间送医山高路远,非常困难,所以乡民村医皆能掌握一些推拿手法,能够及时医治患儿,源远流长。
但是南北差异,湘西流派和山东流派在手法上有差异,最大的就是“旋推为补,直推为泻”,而直推是向里推,和山东补发一样,因此两派补泻迥异,两派差异暂且按下不表,在这里只是介绍一种方法。
在湘西流派小儿推拿里,有一套开门和关门手法,每个孩子必推。
1、开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2、五经必推:补脾经、清肝经、补心经、补肺经、补肾经3、关门:拿肩井湘派小儿推拿在南方影响力比较大,可以做为小儿推拿从业者的参考,不可以持门派之见,闭塞视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培训,感兴趣可咨询微信:x156********。
【中医历史】推拿流派之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

【中医历史】推拿流派之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代表人物
刘开运(1918-2003),湖南湘西自治州人。
出身中医世家,苗汉后裔,御医后代,
家族业医三四百年,祖传中医、草医、推拿三
套绝技,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帜,尤
擅长小儿推拿。
刘氏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
病理特点,以“推五经”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
儿推拿法。
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是其推拿手法
的特点,不同于其他流派(向心为补,离心为
泻)。
刘氏提出了“补肝易动风,
补心易动火”的理论观点,主张
“肝只清不补,心补后必加清”。
代表作有《小儿推拿疗法》、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小儿推拿分
卷》。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风寒咳嗽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风寒咳嗽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以咳嗽症状为主症的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而以婴幼儿更为常见。
刘开运教授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的刘氏小儿推拿手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特别注意以下情况不得使用本方法排除标准:(1)咳嗽伴有高热的患儿;(2)诊断为肺炎或疑似肺炎、过敏性咳嗽、哮喘、肺结核及气管异物患儿等;(3)咳嗽反复发作辨证属内伤咳嗽的患儿;(4)患儿年龄大于5岁,慢性起病(病程大于3周)。
治疗方法:(l)先开窍: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各24次;然后揉按迎香穴50次,按揉风池2-3min,拿风池10-20次;最后按总筋,分推手阴阳各24次。
(2)推五经:主清肺经300次,次清心经200次,再清肝经15O次,兼清脾经200次,清后加补100次,略补肾经100次,清大肠100次。
(3)加推三关90次,退六腑30次,揉一窝风100次,掐二扇门3-5次,揉按100次揉外劳宫50次。
(4)推胸:揉擅中50次,分推膻中50次,直推擅中50次,按压肋间3-5遍。
(5)推背:揉肺俞20-30次,分推肩胛骨推“介”字50-100次,擦“八”字直至皮肤发红。
(6)关窍:揉按肩井3-5次,拿肩井3-5次。
疗效观察: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哆音消失。
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显效:咳嗽基本消失,听诊干、湿性哆音不明显。
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有效: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腰减少;无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解析穴位作用及原理中医学认为风寒侵袭人体,首犯肺卫,营卫失和肺失宣肃,发为咳嗽。
张景岳倡“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认为风邪夹寒者居多。
外感咳嗽,病位在肺多属实证其病机为外邪束表肺失宣肃所致,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为治法。
刘开运系知名小儿推拿专家,毕生致力于推拿临床及教学事业,尤其对小儿推拿有很深的造诣。
小儿五经推拿法-刘开运

小儿五经推拿法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小儿推拿分卷” 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
刘老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 推五经” 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
推五经(五经推拿)是刘老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
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
直推:为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
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
旋推:为补法。
以大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
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
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推拿五经时,刘老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五经推治手次变化的基本原则是:年龄越大,病情越重,手次越多,补法手次宜多于清法手次;主清(补)经手次宜多于兼清(补)经手次。
五经推治清补手法在各小儿年龄组的基本脾宜补不宜清,清后应加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阴土,脾气常虚,脾阳常不足,旋推脾经(拇指)有补脾气、温脾阳、助脾运化的作用,脾的虚证,当然应予旋推补脾。
直接清脾经有泻实清热之效,但脾乃阴土,阳常不足,故如寒湿困脾、宿食停滞等无热象的实证。
刘姥姥小儿推拿

刘姥姥小儿推拿场外指导退高烧。
小儿高烧了,还“场外指导”?!本来就不应该这样做的,可是情急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一位妈妈紧急短信求助,下面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家长有用。
只要四肢不发凉就好,发凉就用热水烫热,同时上三关15-20分钟,一定让四肢热起来!积食的话,大便特别臭,清大肠!高烧不退:双臂大清天河水,甚至可以沾凉水推,15--30分钟!清大肠,涂油轻刮痧10-15分钟舌苔白色是寒证,马上捏脊5-7-9遍,甚至整个后背。
还可以用毛巾温水擦身,从上到下,从中间向四肢,擦红擦热。
用佑三搓,和温水擦身同一方向今年高烧都是这样反复一次次用手法退烧免疫力一次次重新编程,最终打败病毒,孩子会增加抵抗力!*************************************** ***************************************** ******************解决乳汁量稀少的手法:一、掐双手五指指甲根旁边的少泽穴,各10分钟;二、捏脊!捏脊大补肾阳,当时乳汁会喷涌而出!呵呵呵呵,不一定百分之百有效,但绝大多数有效。
请各位反馈!【转: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5指掌面,从指尖数第2节横纹中央。
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
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成人病症。
】我的体会是:掐四缝给宝宝调理身体,要从2指开始掐,小宝宝每指6下;大宝宝或者病重者6的N倍数即可;力度是:快掐哭了,或者掐哭了。
判断小儿寒热一定要看舌苔!看不到就大些力掐四缝,一哭就张嘴了----又治病又能看舌苔!小儿身体常见问题调理之一二三(2012-03-19 08:22:49)转载▼一、盗汗自汗(肾虚):掐五指指尖(正对手指骨尖,距离指甲根约2毫米)7-9下;如果无显效,掐双手;再无显效早晚各一次。
刘氏小儿推拿疾病治疗

若大便泻下不畅,有里急后重感,加推下七节;若泻势急迫且 病情较重者加推擦肺俞至发红,再结合针刺肺俞、少商放血治之。
四、推拿治疗
【方义】常例开窍,五经用“清四补一”法,以清热为主,
重清脾经以清中焦湿热为主,清大肠、后溪,推六腑清利湿
热,推三关以防过凉而伤正;按揉足三里、中脘、肚脐,拿 肚角、揉龟尾,调中理气止痛止泻;按肩井关窍。
刘氏推拿治疗原则
二、五经相助与相制的治则
运用五经助制来作为取穴的依据,是小儿推拿的治 之一。 五经助制的关系: 脾助肺,肺助肾,肾助肝,肝助心,心助脾。 疗原则
脾制肾,肾制心,心制肺,肺制肝,肝制脾。
相助和相制,是治疗中主补、主泻,或兼补、兼泻 的依据, 医者根据这些规律在治疗上进行对标、对本的治疗。例如:
四、推拿治疗
1、湿热泻
【治法】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治】常例。推五经:清脾经300次(清后加补),清肺经 1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200次经,补肾经150次(清四补一法)。 配穴:清大肠200次,主推六腑120次、配推三关40次,掐运版门, 推中脘120次(调中法),揉脐200次,推脊,捏脊,清后溪150次, 拿肚角3~5次,揉龟尾100次,按揉足三里120次、揉按涌泉,按肩 井2~3次。
五、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显著,每日治疗1次,较重者可每 日2次。
☞在泄泻期间,应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不吃粗 纤维蔬菜和难消化食物。伴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可 饮用淡盐水和糖水。腹泻好转后进食,应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要勤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防止发生红臀。 ☞如小儿出现面色苍白,小便极少或无尿,眼眶凹陷,呕吐 频繁,饮食难进,精神萎靡等症时,宜抓紧时机,中西医结合 治疗。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及方法
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 级。
疗效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咳嗽症状的改善情况,如咳嗽次 数、咳嗽程度、痰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观察患 儿体温、呼吸频率、肺部听诊等体征变化情况。
05
要点一
临床表现
要点二
诊断标准
小儿咳嗽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咳痰、气促、呼 吸困难等。
小儿咳嗽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史、体检和必 要的实验室检查。
04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的临床应用
临床治疗原则及方法
治疗原则
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宣肺止咳为主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轻重进行相应推 拿手法。
适用范围广
相比于药物治疗,刘氏小儿推拿的副作用 较小,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肝肾 损伤等不良反应。
疗效显著
刘氏小儿推拿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咳 嗽患者,且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
临床观察表明,刘氏小儿推拿对于小儿咳 嗽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减轻 咳嗽症状,缩短病程。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不足之处
“刘氏小儿推拿”的治疗特点与优势
优势
安全可靠:该疗法无创伤、无痛苦,且无药物副作用, 因此安全可靠。
疗效显著:对于小儿咳嗽等常见病症,一般治疗3-5次 即可见效,甚至达到治愈效果。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0-12岁的儿童,且对不同类型的咳 嗽均有较好的疗效。
03
小儿咳嗽的概述
小儿咳嗽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探讨刘氏小儿推拿治 疗小儿咳嗽的作用机 制。
研究意义
刘氏小儿推拿是一种非药物治疗 方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
爱爱医资源-刘开运教授小儿推拿取穴精要

刘开运(1918-2003),我国著名中医推拿专家,湖南省首批审定50名名老中医之一。
曾担任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学会主任委员。
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旗,是国内唯一精通中医、草医、推拿的名老中医,尤以独具特色的小儿推拿而蜚声于国内外。
他的“刘氏小儿推拿术”在全国自成一派,且临床疗效奇特。
本文从刘老的小儿推拿临床取穴特色方面进行临床经验总结,以便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刘氏小儿推拿”这一特殊技术。
现将刘老小儿推拿取穴经验总结为4个方面报道如下。
1开窍、关窍手法刘氏小儿推拿的常规手法是指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所有疾病时,每次均需推治的手法。
一般运用于疾病治疗的开始或结束,称为开窍、关窍手法。
刘氏推拿将开窍、关窍列为常规穴,是因为小儿推拿属内病外治的方法,即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小儿体表进行点、线、面操作;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疾病。
若经络不畅,关窍不通,内外不相联系,施之体表穴位之手法,就很难起到临床疗效。
故认为不开窍就如欲进房而门未开;不关窍譬如出门后不上锁,此乃推拿取穴之大忌[1]。
因此,推治诸穴之始,应首先通窍;推治诸穴之终,则应注意关窍,这一开一关体现了小儿推拿治疗的特殊性和取穴的完整性。
若要推头部诸穴时,首先推头部常规手法;然后再推头部其它穴位。
刘氏小儿推拿常规手法主要由3部分组成:头部常规手法、手部常规手法、治疗结束手法。
(1)头部常规手法:开天门即用两拇指螺纹面从印堂穴推至神庭穴,两手交替向上直推24次,亦称“推攒竹”;推坎宫刘开运教授小儿推拿取穴精要〔关键词〕刘开运;小儿推拿;取穴〔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01.021.070.02Clinical experiences of Prof.LIU Kai-yun on selectingacu-points in infantile massageTANG Wei 1,2,SHAO Xiang-ning 3*,FU Ming-jin 1,LI Zhou-jin 4(1.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416000,China;2.Institute of Liu-shi Acupuncture and Massage,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416000,China;3.Administration of TCM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Hunan 410008,China;4.Second AffiliatedHospital,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Key words 〕LIU Kai-yun;infantile massage;clinical selecting acu-points汤伟1,2,邵湘宁3*,符明进1,李洲进4(1.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湖南吉首416000;2.吉首大学刘氏针灸推拿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3.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长沙410008;4.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收稿日期〕2011-10-19〔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201120);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09101);吉首大学校级教改重点科研项目(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