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研究进展20151205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在小儿多汗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推拿在小儿多汗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推拿在小儿多汗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小儿多汗症(Pediatric Hyperhidrosis)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皮肤病,其特点是病人过度地分泌汗液,导致身体过于潮湿,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在中医传统观念中,多汗症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导致体内湿热的表现之一。

因此,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多汗症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小儿推拿在小儿多汗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什么是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一种采用手法施加力量和调节能量的中医疗法。

它通过手法刺激和按摩来调整小儿体内的经络和脏腑,以达到调理阴阳、恢复健康的目的。

小儿推拿有很多种技法,如揉、按、推、拉、摇等。

在小儿多汗症治疗中,小儿推拿可以通过特定的手法和穴位刺激,来调节小儿体内的湿热病理状态,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小儿多汗症的症状和原因小儿多汗症是指儿童过度出汗的病症,表现为大量的汗水分泌,身体潮湿不适。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脸部、头部和手心等部位,严重影响儿童的外貌和日常生活。

小儿多汗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调节失衡、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多汗症的原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多汗症的原理是通过调整小儿体内的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多汗症被视为湿热病理的表现,而小儿推拿能够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整经络流通,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和阴阳的调和,从而改善小儿多汗症的症状。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多汗症的方法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多汗症常常采用经络疏通法、穴位刺激法和经络注射法等方法。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来刺激小儿体内的穴位和经络,以调理湿热症状。

同时,可以采用中药配合推拿,如经络注射中加入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以增强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多汗症的效果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多汗症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研究表明,通过小儿推拿治疗,可以缓解小儿多汗症的症状,减少出汗量,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幼儿园小儿推拿方法研究 幼儿园保健

幼儿园小儿推拿方法研究 幼儿园保健

幼儿园小儿推拿方法研究一、引言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传统保健方法,其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幼儿园保健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小儿推拿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小儿推拿的相关研究,为幼儿园保健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小儿推拿的概念及作用1. 小儿推拿的概念小儿推拿是指通过对幼儿的特定穴位和经络施以适当的按摩、推拿等手法,调节幼儿身体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发育和活动。

这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方法,具有丰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基础。

2. 小儿推拿的作用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改善生理和心理健康等作用。

通过对一些特定穴位和经络的刺激,可以促进幼儿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等,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幼儿园小儿推拿的现状和问题1. 幼儿园小儿推拿的现状目前,许多幼儿园开始意识到小儿推拿的重要性,开始引入相关的推拿保健项目,以便开展相应的幼儿保健工作。

然而,幼儿园小儿推拿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推拿师资不足、操作不规范、效果不明显等方面。

2. 幼儿园小儿推拿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小儿推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推拿师资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二是操作不规范,存在一定的伤害风险;三是推拿效果难以确切评估,部分推拿项目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实际效果。

四、幼儿园小儿推拿的发展趋势1. 重视推拿师资培训随着幼儿园保健工作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视小儿推拿师的专业水平和培训。

通过加强对小儿推拿技术的规范化培训和监管,可以提高推拿师的专业水平,保证推拿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2. 推广科学的小儿推拿项目幼儿园小儿推拿项目的科学化和实用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筛选出对幼儿健康最有益的推拿项目,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提高推拿的实际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

3. 推拿工作与幼儿园全面保健工作的结合小儿推拿工作应当融入到幼儿园全面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中,形成完善的保健体系。

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与研究

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与研究

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与研究引言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指压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治疗疾病。

随着对中医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小儿推拿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对于小儿推拿的疗效评估与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与困惑。

本文将对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与研究进行探讨与分析。

小儿推拿的原理和疗效小儿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和平衡儿童体内的气血流动,从而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小儿推拿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儿科疾病的治疗,如儿童哮喘、消化系统疾病、睡眠障碍等。

研究表明小儿推拿可以显著改善儿童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疗效评估的重要性临床疗效评估是评估和判断一种治疗方法在实际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过程。

对于小儿推拿来说,疗效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价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同时,临床疗效评估还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共同决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个体化程度。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疗效评估已成为一种标准,为医生的决策和患者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估一种治疗方法在实际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在小儿推拿的研究中,可以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等多种临床试验方式。

通过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可以评估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评估治疗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估患者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通过设计科学的问卷,可以收集到患者对小儿推拿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从而评估其疗效。

3. 专家评估专家评估是一种根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小儿推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和治疗过程进行综合评估,专家可以给出对小儿推拿治疗效果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小儿推拿对小儿发育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

小儿推拿对小儿发育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

Introduction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个有关中医领域的重要话题:小儿推拿对小儿发育不良的治疗作用研究。

小儿发育不良是指儿童在身高、体重、智力、语言发育等方面与同龄儿相比有明显差距。

中医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小儿推拿对小儿发育不良的治疗作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什么是小儿发育不良小儿发育不良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智力、语言发育滞后等。

小儿发育不良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疾病、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发育不良通常被归类为“生长发育不良”或“体弱多病”。

小儿推拿的治疗作用小儿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具有温和、安全、无创伤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中。

推拿通过刺激儿童的穴位和经络系统,调节其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小儿推拿对小儿发育不良的治疗作用。

1. 促进消化吸收小儿发育不良常常伴随着消化功能不良的情况。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如脾俞、胃俞等,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提高营养吸收水平,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2. 改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良好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循环,增强血液供应,改善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从而促进儿童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发育。

3. 增强免疫力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对于抵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相关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改善儿童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成长。

4. 调整神经系统儿童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对于智力和语言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头部和颈部的穴位,如百会、风池等,调节儿童的神经系统,改善脑血供,促进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5. 缓解情绪问题小儿发育不良常常伴随着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探究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探究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探究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价值评估【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小儿29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480例。

参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对小儿进行保健,研究组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方式进行保健,分析并比较两种方式的临床价值。

结果经过保健后,研究组小儿生长发育情况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44%和6.67%,参照组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7.78%和22.22%,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中医推拿方式对小儿进行保健,有助于强健身体,促进生长发育,减少患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儿童保健;临床价值前言小儿推拿是一种将祖国医学整体观念作为理论基础,将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作为指导原则,采用多种手法对体表腧穴进行刺激,使气血得以流通、经络得以通常的保健方式,不仅能达到扶正祛邪、调节脏腑气血的效果,还可以实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强健身体的目的,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1]。

随着小儿推拿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在现代医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应用中医小儿推拿方式对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小儿进行保健,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小儿29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480例。

研究组中,男性有735例,女性有745例;年龄最大为36个月,年龄最小为6个月,平均年龄(20.63±6.58)个月;体重最重为20kg,体重最轻为5.72kg,平均体重(12.86±2.04)kg。

参照组中,男性有737例,女性有742例;年龄最大为35个月,年龄最小为7个月,平均年龄(20.72±6.61)个月;体重最重为19kg,体重最轻为5.83kg,平均体重(12.33±2.15)kg。

小儿推拿在小儿感冒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推拿在小儿感冒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推拿在小儿感冒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引言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加多发。

传统中医学认为,感冒是一种由风邪侵袭所引起的病症,表现为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

而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小儿感冒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儿推拿的原理小儿推拿是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儿童的经络、穴位,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小儿感冒的治疗中,小儿推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活络祛邪小儿感冒是由风邪侵袭引起的,而小儿推拿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儿童体内的经络,活络经脉,祛除风邪。

这样可以加速风邪的排出,缓解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2. 补益阳气在小儿感冒的治疗中,往往伴随着体虚的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

小儿推拿可以刺激儿童的穴位,促进阳气的运行,补益体内的阳气,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力。

3. 调理经络气血感冒病程中常伴随着鼻塞、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经络气血不畅引起的。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儿童的经络,调理经络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鼻塞、咳嗽等症状。

4. 舒缓情绪小儿感冒病程中,儿童情绪容易紧张、烦躁,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小儿推拿在治疗中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舒缓儿童的情绪,帮助他们放松心情,促进身体自愈。

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小儿推拿在小儿感冒治疗中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穴位的选择小儿推拿需要选择适合儿童的穴位进行刺激。

常用的穴位有涌泉穴、曲池穴、迎香穴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儿童身体的不同部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

2. 推拿手法小儿推拿的手法要轻柔、细致,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

常用的手法包括轻拍、揉擦、推挤等。

这些手法既可以刺激穴位,又可以舒缓儿童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3. 持续时间小儿推拿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

在治疗过程中,要观察儿童的反应,避免过长时间的推拿导致不适。

4. 配合其他疗法小儿推拿可以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如中药疗法、食疗等。

小儿推拿研究可行性分析

小儿推拿研究可行性分析

小儿推拿研究可行性分析引言小儿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已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被证明对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和疾病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小儿推拿疗效的科学研究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本文将对小儿推拿的研究可行性进行分析。

1. 小儿推拿的现状分析小儿推拿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传承于中国的传统医学文化中。

几千年来,小儿推拿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的治疗中,被认为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然而,小儿推拿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因此,对小儿推拿的研究可行性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2. 小儿推拿研究的意义小儿推拿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科学验证小儿推拿疗效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可以验证小儿推拿的疗效,进一步为其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2 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对小儿推拿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为儿童及其家长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2.3 深化对小儿推拿机理的理解通过研究小儿推拿的机制,可以深化对中医经络理论的理解,为小儿推拿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2.4 保护与传承中医文化小儿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促进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3. 小儿推拿研究可行性分析小儿推拿研究的可行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的分析:3.1 临床试验的可行性对小儿推拿进行临床试验是验证其疗效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研究设计、随机对照和大样本的试验是保证研究可靠性的前提。

3.2 研究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小儿推拿研究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研究者需要具备中医内外科知识和相关的儿童发育学知识,以进行准确的研究诊断和治疗。

3.3 研究机构和设施小儿推拿研究需要合适的研究机构和设施支持。

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提供的医疗资源和设备能够满足研究需要,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小儿厌食症的发病多由全身性疾病、药物影响、微量元素缺乏、气候影响、喂养不当、精神刺激等方面有关,从而影响脾胃的运转,出现纳食不佳,甚则不欲饮食。

小儿推拿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点部位,以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

好的操作手法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消化道疾病方面效果更佳。

因此,通过对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性的实施小儿推拿治疗,从而为小儿推拿在厌食症的临床应用上提供有效性参考。

关键词:小儿推拿;患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症是常见的儿科疾病,是指小儿长时间食欲不振,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容易造成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且长时间食量减少,导致患儿摄入营养不足,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疾病,它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造成身材矮小、瘦弱、抵抗能力不足等。

因此,及时治疗是提高孩子预后的关键[2]。

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但研究显示,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极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并且无任何副作用。

因此,本文就以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研究。

1小儿厌食症病因及病机小儿厌食症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常会因各种因素导致脾胃受损。

在对小儿厌食症的诊断中,并未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大多根据小儿在最近两月发生较明显的食欲不振,每餐进食量也较低,由此推断为厌食症[3]。

有研究认为,小儿因乳食不节比先天禀赋不足致病所占据的比率大。

就目前而言,随着医疗、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小儿先天不足致该病的发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因社会节奏的变化,情志因素、喂养不当和乳食不节对小儿厌食症的产生形成了重要影响[4]。

我国古人在小儿厌食症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

《灵枢·脉度》篇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后小儿推拿治疗研究进展小儿为至阴至阳之体,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发病以外感和饮食内伤居多,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在小儿疾病的防治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小儿推拿治疗肺系病症1.1发热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病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王光安等[1]用“一式三法”推拿(以调理脾胃为主导,进行捏脊,中药贴敷,摩腹)治疗小儿食积发热45例,先对患儿进行捏脊治疗,再用中药散剂(丁香、肉桂、肉豆蔻、藿香、八角,比例为1:1:1:2:1)贴脐后顺时针摩腹,一次推拿治愈3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5.6%。

徐力[2]在中医辩证基础运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发热89例(其中外感束表证33例,风热袭肺证37例,阴虚内热12例,肺胃实热7例),以取天河水、掐总筋、推三关、推六腑、补脾土、运内八卦、点内劳宫、掐四横纹、赤峰点头(又称搬龙头,术者一手拿患儿腕部,另一手拿中指上下摇之20~30次后,再用食、中指夹住小儿中指,用拇指弹而拨之以通脉顺气,补血宁心)、点揉曲池合谷为主要施术手法,再辩证取穴操作,经临床观察98%以上的患儿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林爱英[3]用推拿治疗小儿发热31例,其中外感风热处方:外感四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清肺金、清天河水以宣肺清热,推脊、揉大推、拿合谷清热解表;外感风寒处方:外感四法发散风邪,掐揉二扇门、揉一窝风、拿风池、推三关以发汗解表、疏风散寒;肺胃实热处方:清肺金、清脾土、清胃经以清泄肺胃实热,揉膊阳池、清大肠、揉天枢、推下七节骨以通便泻火,退六腑以清热除烦,摩腹、揉板门以理气消食;暑温高热处方:大清天河水、清肺金、退六腑以清暑泄热,推脊、清小肠、揉小天心以清热利尿,外感四法以清热透邪止头痛;阴虚内热处方:补肺经、补肾水、揉二人上马以滋肾养肺、滋补阴液,清天河水、揉内劳宫以清虚热,推涌泉以导热下行,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胃、增食欲。

治疗后痊愈29例,中断治疗2例。

1.2反复呼吸道感染王玉红[4]运用小儿推拿加自制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00例,感染期以邪实为主,治疗方法为感康灵加小儿推拿(退六腑、清肺、运内八卦,夹痰加推四横纹,夹滞加推板门、捏脊,夹惊加推揉、捣小天心),感染期1个疗程好转率100%;牵延期正虚邪恋,治疗方法为复感汤加小儿推拿(清肺、推三关、清补脾、揉二马,治疗有效率97.1%;恢复期以正虚为主,治疗方法为复感汤加减加小儿推拿(肺脾气虚取穴:补脾、揉二马、推涌泉、揉外劳、捏脊;肾虚骨弱取穴:补脾、推三关、揉二马、推涌泉、揉外劳、捏脊),有效率为95.1%。

表现为外感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明显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提示本治疗方法提高了患儿抵抗感染的能力,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儿精力充沛,胃纳增加,体重上升,起到健脾的作用,证实“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

陈红蕾等[5]将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116例,随机分成推拿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小儿推拿基础方:1~3岁:平肝清肺8min、清补脾4min、运内八卦4min、按揉足三里2min、捏脊3遍;3~6岁:平肝清肺10min、清补脾5min、运内八卦5min、按揉足三里3min、捏脊5遍,随症加减。

治疗结束后第4~6月内,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推拿疗法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在疗程结束后4~6个月内疗效更佳!邢鑫鑫等[6]随机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分为推拿疗法治疗组和口服脾氨肽冻干粉对照组,推拿治疗组基本处方:①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各50次;②揉风池、风府、推大椎、掐总筋、分阴阳各30次;③运内八卦、推三关各100次;④摩腹5min;⑤揉小横纹、掐揉四横纹20次;⑥揉肺俞、脾俞、肾俞各200次;⑦推脊10下,捏脊6遍;⑧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足三里各100次;⑨捣小天心20次;⑩拿肩井。

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1.3咳嗽王英等[7]应用将80例风寒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刘氏小儿推拿治疗组和中药金飞草散加减对照组各40例,刘氏小儿推拿手法:(1)先开窍: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各24次;然后揉按迎香穴50次,按揉风池2一3mni,拿风池10-20次;最后按总筋,分推手阴阳各24次。

(2)推五经:主清肺经300次,次清心经200次,再清肝经150次,兼清脾经200次,清后加补100次,略补肾经100次,清大肠100次。

(3)加推三关90次,退六腑30次,揉一窝风100次,掐二扇门3一5次,揉按100次,揉外劳宫50次。

(4)推胸:揉擅中50次,分推擅中50次,直推擅中50次,按压肋间3一5遍。

(5)推背:揉肺俞20一30次,分推肩脚骨推“介”字50一100次,盐擦“八”字直至皮肤发红。

(6)关窍:揉按肩井3一5次,拿肩井3一5次。

结果显示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7.5%、100%,对照组分别为55.0%、92.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王静等[8]运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配合走罐治疗小儿反复咳嗽,将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推拿走罐,小儿推拿处方:运八卦10 min,清肝肺10 min,清天河水10 min,揉二马10 min;痰多者加揉小横纹10 min;推拿1次/d;对照组给予药物口服,观察患儿咳嗽及咳喘改善情况,对临床疗效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走罐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明显升高(P<0.05)。

付杰娜等[9]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儿童感冒后咳嗽64例,小儿推拿处方:补脾经300次、清肺经300次、运八卦300次,痰湿者加丰隆、阴陵泉,各按揉100次;食滞者清大肠经200 次;虚寒者推三关100次,每天治疗1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经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5例,好转3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3%。

1.4哮喘常规治疗长期服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物控制症状,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推拿疗法能改善患儿体质状况,在炎症介质的合成、介导、激活、释放等多方面起调控作用。

李旗、田福玲等[10-19]将临床上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各项临床观察,推拿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清肺经、清肝经、补脾、肺、肾经15mi,逆运八卦10min、推三关(表)、推六腑(里)100次,揉天突50次,揉定喘150次,分推擅中20次,揉按乳旁、揉按乳根150次、揉肺俞150次,开天门20次,推坎宫20次,推太阳20次。

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儿推拿可改善哮喘患儿体质[10];②小儿推拿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中IL-17、IL-33、IL-6水平[11],及降低血清中NO及呼出气NO水平,提高血清H2S 水平[12],来改善哮喘临床症状;③小儿推拿可以改善急性期哮喘患儿大气道功能(两组FVC、FEV1、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④小儿推拿可以通过降低外周血组胺LTC4、LTD4、LTE4水平,纠正H1R/H2R平衡[14],可以通过降低血中PAF和PGD水平,并提高PAF-AH和DP 1水平[15],还可能通过上调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TLR1、TLR2、TLR4等机理[16][17],来缓解慢性持续性患儿临床症状。

殷明[20]运用推拿飞经走气治疗哮喘甲襞微循环异常患儿35例,推拿治疗手法:于患儿双手掌、指及前臂,搓手指2分钟,屈伸手指2分钟,挤压前臂1分钟。

两手共操作10分钟。

每日1次。

6天为1个疗程,间隔1天进行第2疗程,观察2个疗程。

该手法有疏通全身气血的作用。

中医认为,搓摩、屈伸、挤捏手指、掌以及前臂,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推拿后积分值(形态、流态、管周状态、综合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小儿推拿有改善小儿甲襞微循环的作用。

2小儿推拿治疗脾胃病症2.1腹泻唐雨兰等[21]总结刘开运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经验,小儿推拿基础处方:补脾,清肝,补肺,补肾,推大肠,摩腹,揉脐,揉中脘,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捏脊,推上七节骨,再根据泄泻辩证分为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吐泻并作,加减取穴,处方治疗泄泻中多用到清或者补心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手法,可见五经推治是刘教授小儿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根据临床再辩证加减。

刘珊珊[22]认为三字经派治疗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主穴:清补大肠穴10min,运土入水5min,上推三关5min,清补脾10min,利小便5min(部位: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由掌根到小手指指尖),清补大肠和平补脾是主要的手法。

冯德林等[23]运用推拿治疗脾虚型婴儿腹泻30例,以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为处方,总有效率100%。

2.2便秘李刚等[24]综述了近十年来推拿手法在小儿便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出几种治疗小儿便秘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手法。

出现频次最多的手法是清大肠,其次是摩腹(顺时针),推下七节骨,捏脊。

王风伟[25]总结三字经流派治疗小儿推拿便秘经验:小儿便秘以虚实为纲,实热证便秘取穴以平肝、清胃、退六腑、清大肠为主,虚热证便秘取穴以揉外劳宫、清补脾、运水入土、清补大肠为主。

郝宏文等[26]以运脾理肠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便秘,基本法手法:清大肠100次、摩腹100次(顺时针)、推下七节骨100次、捏脊3~4遍。

加减:实证便秘加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虚证便秘加补脾土200次、揉板门100次、揉足三里100次、补肺(补肾) 100次;脾虚肝旺加补脾土200次、揉板门100次、清肝100次、推天枢100次。

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7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厌食欧阳智鸿[27]总结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体会:小儿厌食一症,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

故治疗当遵先贤“脾健贵在运,胃健贵在通”。

以健脾助运,和胃益气立法,处方以推五经、大肠、六腑,揉脐、中院、龟尾,按揉足三里,捏脊为主,治疗宜在空腹和进食之前施术。

程红云[28]运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以推六腑、清胃经、推四横纹、捣小天心、掐五指节、按压精灵及威灵、捏脊为主方,治愈53例,好转1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