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推拿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脾胃

小儿推拿-脾胃

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要求:1、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2、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4、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第一步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其他方法:捏脊的部位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

小儿推拿配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

小儿推拿配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

小儿推拿配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厌恶进食,大便干稀不调为特征,本人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推拿配合醒脾养儿颗粒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采集近两年来32例门诊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年龄3个月~10岁,平均年龄5.3岁,以上病例均符合《中医儿科学》第五版教材的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厌食2月以上,次症:大便不调、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发枯不泽、多汗。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夜不能寐、易出汗,精神尚好,活动如常,均有喜好零食杂物及偏食。

2.治疗方法推拿取穴:补脾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揉脾腧,揉胃腧,每穴二百次,摩腹250次,捏脊20次,应用滑石粉为介质;脾胃不和型加揉板门,逆运内八卦,掐揉推四横纹,每穴200次,清大肠2分钟;脾胃气虚型:加揉外劳宫,揉关元,推三关各2分钟;脾胃阴虚型:加补脾经,揉二马,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各2分钟。

十天为一疗程,一般1~3个疗程;配合口服醒脾养儿颗粒,一次一袋,一天三次。

3.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食量明显增加,大便成形,每天一次,一月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

好转:自觉症状消失,食量明显增加,大便成形,每天一到两次,一月内体重增加不到2公斤。

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食量无明显增加者。

4.治疗结果32例中,其中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

5.病案举例刘某,男,6岁,体重18公斤,初诊,食欲不振,持续约半年,近三月来厌食,拒食,每天勉强进食,不足100克,喜好进零食平时易感冒。

经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酶生、锌制剂等食物,未见明显效果。

诊见:小儿形体消瘦,面色不华,神情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大便溏,舌淡、脉细弱。

辩证为脾胃气虚型:治宜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推拿取穴:补脾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揉脾腧,揉胃腧,每穴二百次,摩腹250次,捏脊20次,揉外劳宫,揉关元,推三关各2分钟;口服醒脾养儿颗粒,一次一袋,一天三次。

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分析

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分析

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卫生服务站门诊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小儿推拿疗法,主要推拿补脾经、运板门、掐揉四横纹、点揉足三里捏脊等穴位,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食欲、饮食量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食欲、饮食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小儿推拿法可以明显改善小儿厌食症患儿食欲及饮食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中医推拿;食欲;饮食量;疗效。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临床上以2-6岁儿童较多见,发病率在3%-5%。

这会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问题。

西医治疗以饮食指导、药物及心理治疗为主,但临床疗效仍然不甚满意。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与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气机升降运行不畅等密切相关。

可以通过推拿疗法巩固脾胃,调节气机,疏通经络,提高患儿食欲。

现代研究也证实,推拿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还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情绪状态。

因此,应用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可发挥中医学独特优势。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站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小儿厌食症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6岁,平均(4.5±1.2)岁;病程2个月至1年。

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6岁,平均(4.3±1.1)岁;病程1-10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概况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概况

3 推拿 治疗
杨 闯等 推拿按 摩治疗厌食 症 , 运用补
有4 J 乐于接受 、 ,b 疗效肯定 、 副作用 少等优点 。笔者对2 0 年 31 单纯推拿 治疗 00 .
脾经、 揉板 门 、 内八 卦 、 三关 、 运 推 摩腹 、 中脘 、 脊 、 揉 捏 揉足 三 里等方法 , 和对 照组药 物治疗 比较 , 疗效 肯定 , 有显著 性差 异 ( < .1 。史颖 等 [ P 00 ) 3 推拿运用顺 运内八卦 、 捏揉 四横纹 、 天 清 河水 、 分手阴 阳等 , 口渴咽干 , 足心热 ( 伴 手 胃阴不足型 )n a 运 水人土 ; 伴大便稀 薄 , 食少稀烂 ( 胃虚弱 型 )n 脾 a 补脾土 、 板 运
厌食症 5 例 , O 结果 总有效率 10 0 %。徐静艳 针灸 配合 推拿治 ”
疗该 病 , 疗效肯定 。主穴取 足三里 、 中脘 、 关元 、 天枢 、 内关 、 滑
脾 胃气 虚型 , 胃阴虚型 , 脾 肝旺脾虚型。 赵莹等“将 其分为实热 o
收稿 日期 :0 1 0 — 5 2 1_ 4 2
化失 司 , 形成 厌食症 。张巍 巍等H 为A J 肺腑 娇嫩 , 认 ,L 形气 未 充 , 胃不足 , 过食生冷 、 腻 的食 物 , 脾 如 肥 或者进食 不定 , 饿 饥 无 度等 , 可以损伤脾 胃导致 厌食症 。另外 , 都 有些4 J 因某些 ,L 厌 食症 。 陈金凤 为 : 以 由于饮食不节 , 喂养不 当 , 或父母缺乏 有 因婴儿期未按时添加辅食 , 断奶后不能适应普通饮食 , 因 或
[ ]高镜 如 , 阿冬. 8 宋 推拿手穴 治疗小儿厌 食症4 例 [ ] 2 J. 河北
中 医 ,0 12 (0 :3 . 20 ,3 1 )7 9

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层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比较

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层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比较

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层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5-08-04T16:50:23.3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作者:汝玉江[导读] 对小儿厌食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越好,值得普及。

汝玉江(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层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小儿厌食患儿69例为主要对象,按照患儿年龄分成<1岁组、1~3岁组、3~6岁组以及6~8岁组。

所有患儿均给予小儿推拿治疗。

观察和比较各个年龄段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6~8岁组相比其余年龄段更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1岁组、1~3岁组以及3~6岁组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小儿厌食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越好,值得普及。

【关键词】小儿推拿;小儿厌食;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14-02目前,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发展,人们对儿童的健康更为关注。

然而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亚健康的比率不断上升。

本院以收治的69例小儿厌食患儿为主要对象,结合年龄段进行分组,旨在总结小儿推拿治疗各个年龄段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

详细报道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小儿厌食患儿69例为主要对象。

男患儿38例,女患儿31例。

年龄范围10个月到8岁,平均年龄为(3.3±1.0)岁。

按照患儿年龄段分成<1岁组、1~3岁组、3~6岁组以及6~8岁组。

其中<1岁组有11例患儿,1~3岁组有21例患儿,3~6岁组有24例患儿,6~8岁组有13例患儿。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长时间食欲下降,且不存在其余合并症,精神情况无异常,机体偏瘦,脸色不佳。

推拿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推拿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0 和服用健 胃消食 片对照组 (= 0 o 果: n6 ) n 6 结 推拿合 中药敷脐治疗组在治愈 率、显效率及 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健 胃消食 片对 照组组 ( < . ) P O 5 ;结论 : 0 推拿合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 食是 一种行之有效 的方 法。 【 关键词 】 小儿厌 食症 ;推拿疗 法;中药敷脐疗法
.3 .. 8. 显 著性 意义 。说 明推拿合 中药敷脐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3 讨 论
振 、见食不贪 、见食而厌、甚者拒食为 临床特征 ,多发于 1 ~6
岁儿童 。长期厌食可导致d J 营养不 良、贫血 、佝偻病及免疫 ,L 力低下 。对d . 的生长发育 、营养状况 、智 力发育均 有不 良影 ,L s 响 。笔 者采 用推拿合 中药敷脐法 治疗 d J 厌食症 ,疗效满意 , ,L 现总结如下 。
作者 简介 :
李 晓 宁 (99) 16 .,女,医 学博士 ( ) 后 ,主任 医师 ,硕士 生导 师,主 要 从事 神经 系统疾 病 的研究 。
的临床研究表 明:风府、风池 、翳风、廉泉这 4个穴位均位于 颈项部 , 针刺诸穴有利于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 而针刺 治呛、
吞 咽可 以直接调整 咽缩肌 的吞 咽功 能 。针刺 治疗不仅可 以引
1 . 2诊断标准 参 照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编发 的 《 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 》
蛋 白酶 的分 泌,增强食欲 以帮助消化,从而达到调整患儿机 体
阴阳平衡 、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脏腑 功能等 目的 。推拿是 治 疗 d 厌食症 的有效方法 。通 过局 部穴位 的刺激 ,激发经络之 UD 气 ,达 到协 调阴阳的 目的 日 。补脾经 、按揉脾 胃俞 、中脘、足 三里能健脾和 胃助运 ;运 内八卦、揉板 门可调理气机,升清 降 浊 ,消食导滞;四缝 穴为经外 奇穴,其部位与三焦、命 门、肝 l d 肠有 内在联系 ,推之 可调整三焦 、理脾生津。捏脊疗法是 l, l 通过对督脉和足太阳经 的捏拿 ,调整 阴阳,通经活络,调和气 血 ,恢复脏腑 功能 。捏脊 、按揉足三里为小儿保健疗法 ,可振 奋全身阳气 , 推动气血运行 , 疏通 经脉 , 平衡阴阳, 。 补 肾健脾 , 从而达到调整脾 胃功能而治愈厌食的 目的。诸穴共奏调理脾 胃, 平衡阴阳,疏通 经络 ,消积导滞之功 ,使全身气血通畅 ,脾阳 得振,胃纳 大开,脾 胃纳运之功恢复正常,厌食之症而 除。脐 中为神阙穴,系任脉之要穴 ,与督脉命门相应 ,总理人体诸 经 百脉,联系 五脏六腑 ,调节气血阴阳 。现代解剖学 、药理学亦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5例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5例
摩 腹 疗 法 有 补 泻 之 分 , 时 针 摩 为 补 , 之 则 为 泻 , 先 顺 后 顺 反 按
逆 方 法进 行 。笔 者 采用 顺 逆 结 合 摩 腹 法 意 在 理 气 消 积 ,调 和
捏脊 3次向上提 1 , 次 每天 1次 , 5次为 1个疗 程, 共治疗 3个 疗程 。偏 于脾气虚者 , 重补脾 , 加揉脾俞 , 二关 , 胃阴者, 推_ 偏 重 清胃, 加揉 胃俞 , 内劳功。气阴两虚者 , 揉 则可交互使用 。
不 泽 , 肉消 瘦 ,大便 不 调 ,舌淡 或红 , 门腻 , 细 滑 。 肌 苔 脉 2 治 疗 方 法 清 补 脾 , 胃 , 板 门 、 四 横 纹 、 腹 、 中脘 、 足 三 里 、 清 揉 推 摩 揉 揉 每个 穴 位揉 推 10 0 0  ̄30次 ; 脊 3 遍 , 2 为 提 高疗 效 每 捏 ~5 第 遍
( 稿 日期 : O 8 1 — 2 ) 收 2 O — 1 0
欲未见改善 , 食量也未增加 。 疹、 结节囊肿 、 脓疱 全部消 失 , 复发 ; 无 好转 : 疹、 节囊 肿 、 丘 结 脓疱大部分 消失 , 少有 复 发 ; 效 : 3个 疗 程 治 疗皮 肤 无 无 经
变化 。 32 治疗结果 .
5 例病例均来 I本 院门诊病人 , 中男 3 。女 2 例 ; 5 h 其 4例 1 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 1 ; 0岁 病程平均 2 个月 。诊断标准根 据 卫生部 中医司 18 9 6年拟定 的《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标准 》 并 , 结合 临床拟定 。主要症状 : 厌食 , 甚则拒食 , 面色萎黄 ,儿科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 》
制定。治愈 : 食欲显著增 强 , 量增加 ,恢 复到正常 水平 ; 食 好
转 : 欲 好 转 , 量 有 所 增 加 , 未 恢 复 到 常水 平 ; 食 食 但 术愈 : 食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临床观察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临床观察

() 5 年龄 <1 岁或 >6岁。 16 剔 除标准 . 符合纳入病例标准 , 未按疗程 治疗 , 不按 规定服药 , 药物 过敏 , 或资料 不全者。
2 治 疗方 法 2 1 治 疗 组 .
具 有 可 比性 。 12 诊 断标 准 . 参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
的疗效优 于健 胃消食片 , 疗效满意 。 【 关键词 】 厌食症 ; 手法 ; , 4J L
【 中图分类号】 70 5 R 2 .
【 文献标识鹤】A
【 文章 编号J0 7 8 1 (0 0 1 06 0 10 — 57 2 1 )9— 16— 2
小儿厌食症是儿 科常 见病之一 , 年龄儿 童 皆可 发病 , 各

15 排 除标 准 .
() 1 推拿局部患有烧伤 、 烫伤等皮肤疾病者 。 () 2 合并严重急性感染性疾病 、 佝偻病 , 贫血及 心、 、 脑 呼
吸、 、 肝 肾等系统疾病者。 () 3 其他疾病的厌食( 如神经性厌食 ) 。
() 4 近一 周 使 用 治疗 本 病 的 内服 药 物 或 外 用 药 物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临 床 研 究
Ciia ee rh l e lrsac n
16・ 6
C ieejun lo tnmei n n tnp a c hns ora feh o dc e ad eho hr y i ma
推 拿 治疗 小 儿 厌 食 症 6 0例 临床 观 察
() 1 推脾 经( 脾土 ) 补 胃经 、 板 门、 内八卦各 约 10 、 揉 运 0
次。( ) 2 横抹小横纹 、 掐四缝穴 10次。( ) 腹 3分钟 , 0 3摩 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肝气犯胃
• 症状:不思饮食,饮食量受情志影响,恶 心、呕吐,脾气暴躁,苔薄,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 • 手法:清胃、清补大肠(各1-3min)、平 肝(1-3min)、分腹阴阳、搓胁肋(各510遍)、点揉膻中(1-2min),肝俞、胃 俞(各10次) •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脾胃气虚
• 症状:口中无味,不思进食,形体消瘦, 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无力,指纹色淡。 •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增食。 • 手法:补脾(3-5min),清补大肠(3min ),运内八卦(1-3min),推三关,揉外 劳宫,揉关元(各1-3min) ,揉脐(3min ),点揉足三里(10-20次),推上七节骨 (1-2min),捏脊(5-10遍)。
•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腹胀腹痛可加点揉中 脘,呕吐加揉板门, 天枢
{中脘: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
1.小儿反复感冒的基本方是什么? 2.小儿反复感冒中体质偏热的处方是什么? 3.伤食泻的处方? 4.脾虚泻的处方? 5.小儿厌食中脾胃气虚型的处方?
胃阴不足
• 症状:拒绝进食,进餐时难以入静,食少饮多, 大便干燥,小便短黄,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 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 治法:滋养胃阴,助运化。 • 手法:补脾经(3min),清胃、清大肠(各13min)。掐揉板门(10次),掐四横纹(5-10遍 ),清天河水(1-3min),摩腹(3-5min),掐 承浆、颊车(10次,能增液润燥,利于缓解口燥 咽干而增饮食),捏脊(5-10遍)。 • {承浆:在面部,当颏(ke)唇沟正中凹陷中}
小儿推拿
厌食
彭山区中医医院
朱丽莎
主要症状
• 长期不思进食,延误摄食,食量明 显减少,形体消瘦,精神不振,腹 胀或嗳气,大便溏薄或顽固不化, 小便短黄,或烦躁少寐,舌质淡或 苔薄白,脉细数。
病因病机
• 脾主运化,胃司收纳,则口能知五味。 •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本身较差,小儿 饮食不知自调,如果喂养不当或乳食品种 调配、变更不适当,或纵儿所好,乱投饮 食,或者情志不畅,肝气不舒,均易损伤 小儿脾胃。
分型
1 2 3 4
胃脘积滞
脾胃气虚 胃阴不足
肝气犯胃
治法
• 以健脾胃,助运化为基本治疗方法。 • 虚证以补益脾气,温助脾阳,滋养胃气或 胃阴等法治疗。 • 实证以用化积、疏肝、行气等法治疗。
胃脘积滞
• 症状:厌恶进食,饮食乏味,腹胀腹痛, 食量明显减少,大便不调,舌苔白或腻 • 治法:消食化积,运脾开胃。 • 手法:清胃,清大肠(各1-3min),补脾 (3min),退六腑(1-3min)、掐揉板门 (揉3掐1,约1min)、摩腹、荡腹,抱肚 法(3-5min), 点揉脾、胃俞(各10次) ,捏脊(5-10遍)。
1.小儿反复感冒的基本方是什么? 头面四大手法、擦头颈之交、推上三关、双点内外劳宫、捏脊 2.小儿反复感冒中体质偏热的处方是什么? 头面四大手法、擦头颈之交、推上三关、双点内外劳宫、捏脊,加清 天河水、推天柱骨 3.伤食泻的处方? 止泻四法、补脾经、清大肠、顺运内八卦、揉板门、掐揉四横纹 、揉中脘、天枢、退六腑 4.脾虚泻的处方? 止泻四法、补脾经、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推上三关、顺运内 八卦、点揉足三里、捏脊 5.小儿厌食中脾胃气虚型的处方? 补脾、清补大肠、运内八卦、推三关、揉外劳宫、揉关元、揉脐、点 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