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品读感悟
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 什么特点?
天真、勤劳、好学、可 爱、爱劳动……
品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 “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 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浑厚、自然的语言勾 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力 息。
( 青海 ) ( 雪山 ) ( 玉门关 ) ( 黄沙 ) 2.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海 忄___( 悔恨 ) _亻__( 侮辱 ) 破 _土__( 土坡 ) _氵__( 波浪 )
做一做
课堂练习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孤城遥望玉门关 玉门关:古_关__名__,__故__址__在__今__甘__肃_ 省敦煌西北。 (2)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____回__家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词语
参军行
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
王昌龄
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产
使雪山晦暗无光。
青海长云暗雪山,
生战争。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指西域地区的各族政权。
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诗意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 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唐代诗歌的一些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 的诗歌,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的诗。山水田园诗的静美让人向往, 而这种和平XXX生活背后的保证是在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 战。在初、盛唐时期,除了山水田园诗派,还有一个重要的诗派, 那就是表现这种生活的——边塞诗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从军行》古诗三首PPT课件

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 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从军行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青海长云暗雪山,你觉得该怎么读?
青海 长云 暗雪山
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 样的景象?
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 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 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你觉得有何不同?
孤城遥望玉门关
倒文
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卷?
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 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 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 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 —玉门关。
(
),
(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 。 优优翼翼文文教教
第九课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
第1课时
0 1 初知边塞诗
目 0 2 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录 0 3 再读古诗,合作学习
0 4 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0 5 指导写字,拓展延伸
接龙游戏
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 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 谁能接下去,好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
最新2023-2024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31
课堂集中营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
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 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表面写北地遗 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32
整体感知
课堂集中营
第一、二句写景,从表面上看,作者用夸张的手 法既描绘出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又描 绘出了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似乎在为壮 丽山河感到自豪。
43
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四川剑阁以南地区,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初:刚刚。 涕泪:此处专指眼泪。 衣裳:古时上曰衣,下曰裳。
44
课堂集中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忽传”说明喜讯来得太突然,出乎 意料。“满”字突出了诗人喜极而泣 的状态。
55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56
谢谢观看 !
2023/11/27
57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要求: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 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 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 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 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 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 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总结学法
学习古诗的方法:
初读古诗 了解大意 体会诗境 感悟诗情
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诗与尤袤、杨 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书愤》《示儿》《钗头凤》等。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品读古诗
如何理解题目《从军行》?
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 大多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 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
西域古国 名,这里 泛指西域 地区的各 部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古关名,故
青海长云暗雪山, 址在今甘肃
孤城遥望玉门关。 敦煌西北。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唐代诗人。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 的精神。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 渐》等。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长 云/暗 雪 山 , 描写边塞风景。 孤 城/遥 望/玉 门 关 。 黄 沙 百 战/穿 金 甲 , 抒发将士们保家卫 不 破 楼 兰/终 不 还 。 国的豪情壮志。
了解大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一直穿过巫峡,顺流 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
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感悟诗情
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说这首 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喜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课文知识点从军行>> 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赏析<<《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ù)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了作者对_百__姓___的同情,对_王__师____的期盼,同时暗含
着对_统__治__者__的不满。
练一练
课后作业
小练笔: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
人陆游,你想说些什么呢?(字数 不少于150字)
诗人在秋天黎明 时出门迎凉的感想。
课文品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 “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解词语
课文品读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 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碰 到青天。
怎样的情感?
字词梳理
我会读
rèn yuè 仞岳
(1)根据拼音读一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字词梳理
我会写
仞岳摩遗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Hale Waihona Puke ,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字词梳理
仞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岳摩 遗
半包围结构
仞 = 亻+ 刃 摩=广+林+手
岳 = 丘+山 遗 = 辶+贵
字词梳理
rèn
仞
组词:万仞 为山九仞 造句:看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
情境导入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 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 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 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 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 “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自读提示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读通读顺、圈出生字。 2、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3、思考:本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5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 收复失地的消息后__欣__喜__若__狂__的心情,表达了 诗人强烈的__爱__国___之情。
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喜欲狂
狂态 狂想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青春作伴 即刻还乡
爱国 之情
有关爱国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万仞
五岳
蓟北
涕泪
衣裳
襄阳
蓟
裳
岳
仞
涕
襄
仞岳摩遗涕巫
多音字
原文示例
(还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还
(偿还) 终不还( )。
他还 有债务需要偿还 。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最 能表现诗人志向的是哪一句?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涕泪满衣裳”的 原因。
剑外忽传收蓟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 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tì):眼泪。
《从军行》要表现出将士们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朗读基调应该是豪迈 奔放的,最后两句感情浓烈,朗读时 要用铿锵有力,充满坚定的语气。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 / 长云 / 暗雪山, 孤城 / 遥望 / 玉门关。 黄沙 / 百战 / 穿金甲, 不破 / 楼兰 / 终不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描写边塞风景。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抒发将士们保家卫 不破楼兰终不还。 国的豪情壮志。
品读古诗 体会诗的深层含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轻声读一读,你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
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祁连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一说:这是一 座什么样的雪山? 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
板书设计
青海 长云 雪山 环境恶劣
孤城 遥望 从 军 黄沙 百战 穿 行
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辛苦
时间漫长 战争频繁 豪言壮语 爱国热情
建许 功身 立报 业国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 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 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 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 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 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
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从这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
怎样的心? 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
热爱祖国的心。
感悟诗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 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 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
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为什么暗了 下来? 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
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
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磨破 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参加军队 花木兰代父从军
乐府曲名,内容 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 的生活。
从军行
王昌龄
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 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走近作者
王昌龄(?—约756年)唐代诗人。字 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 天宝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称。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 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原有集,已散 佚,后人辑在《王昌龄集》。
学习古诗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 看注释 看插图 想象画面
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 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 遥遥相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 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 回家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 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
天亮 秋 夜 将 晓/出 篱 门/迎 凉 有 感 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 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
初读古诗 读一读,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品读古诗 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 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 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 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 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
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 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 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 泪、痛断肝肠呢?
读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个 字眼中体会到的? 悲凉、悲伤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诗人心中应 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 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
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走近作者 陆游,“南宋四大家”之一,中国历 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 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 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强烈的爱国之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与边塞有关的诗句: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你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初读古诗 认认真真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得字
正腔圆,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长 云/暗 雪 山 , 孤 城/遥 望/玉 门 关 。 黄 沙/百 战/穿 金 甲 , 不 破/楼 兰/终 不 还 。
“五千仞岳”中的“岳”指的是什么?“仞” 是什么意思?
岳:西岳华山。 仞: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 高
“上摩天”是什么意思? 碰到天
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 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 壮丽
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 一股怎样的情怀? 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 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
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 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
“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 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 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
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 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
பைடு நூலகம்
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 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请你们代替边关 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 们你为什么“终不还”。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 背诵《从军行》。 默写《从军行》。
课堂小结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 境,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孤独与悲 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 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 就是唐朝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