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高音乐课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普高音乐课堂教学探索

作为一名农村普高的音乐教师,回想到初踏讲堂的那段时间,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学生的反应却异常漠然,甚至厌烦。课堂上常常出现交头接耳、昏昏欲睡的情形。在听到美声、原生态部分时还起哄、发笑。后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音乐课普遍不受重视。在学生之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认识五线谱,大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节拍”“小节”“乐句”的概念都不清楚。而我们高中的《音乐鉴赏》内容涵盖了中国民间音乐、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等多方面内容。因为音乐知识的匮乏,在欣赏这些音乐时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对此,在课堂上我尝试了一些改变。

一、在引导学生理解了音乐知识之后,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让他们觉得所学有用

我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比如根据我提的要求,创编一些节奏和旋律,看谁编得好。在教授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课堂上还会碰到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概念,这时我始终坚持通过感受音乐来理解概念。比如,在讲到蒙古族音乐长调与短调的特点时:长调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短调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少腔多……我让学生听,边听边模仿和感受长调悠长的旋律和绵长的气息,边听边打拍子,感受其节奏是规整还是自由;再观察,认识字与腔的关系,是字少腔多还是字多腔少;最后唱一唱,体验音乐。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蒙古长调和短调的区别就简单多了。

二、努力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并且化繁为简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作品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觉得陌生和难以接受。比如有一些原生态的作品,如《王大娘钉缸》《孟姜女》等,还有外国民间音乐中的很多作品,都是由当地歌手演唱的,声音美感度上相对来说有点欠缺。对于这些作品,学生的直接反应是“这么难听”,这时我就介绍这些作品事实上是专业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如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创作的家喻户晓的作品《好汉歌》,正是从《王大娘钉缸》中获得的素材。同样是《孟姜女》,我让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由交响乐队、合唱队伴奏、伴唱的、改编成艺术歌曲的版本,效果就非常好了。在欣赏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内容时,有些音乐作品篇幅较长,如果让学生从头听到尾,学生往往会觉得昏昏欲睡,到最后还不知所云,这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我尝试让学生分段欣赏,同时突出主题旋律的分析、欣赏和记忆,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也达到了教学效果。在讲到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音乐时,我先播放当地的一些民间舞蹈,让一种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先入为主地映在学生的脑海里,接下来学生对乐曲的欣赏就比较好把握了。

三、借助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形象地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音乐鉴赏内容繁多,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以前旧教材用的音像资料是磁带,我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新教材

改用了cd,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但是我觉得在课堂上还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来,我运用多媒体将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融合在一起,合成教学软件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的音乐画面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音乐情景,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丰富多彩、细致的感情。比如,在讲到爵士乐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滑稽的卡通人物和爵士乐融合得恰到好处,为教学内容的开展做足了铺垫。在讲到京剧一节时,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增加了一些脸谱和其他剧目的彩色照片,找到京剧唱段的视频录像,搜集了与京剧有关的知识,如生、旦、净、丑的角色以及唱腔旋律,京剧的伴奏乐队等。整节课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兴致高昂。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我的课堂渐渐改变了。课堂上画面有了,音乐多了,同学们嗓门大了,声音多了,不管说对说错,他们都愿意讲,敢于表现了。而且对于一些陌生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同学们也会表现出好奇和一定的学习兴趣了。这样的改变让我觉得很欣慰,同时也鼓励着我在课堂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进。(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