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 解放战争 作业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作业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作业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1.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 )①和平民主建国②社会主义革命③改组国民政府④人民军队合法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 D.②③④解析: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的过渡时期,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①③④符合当时史实。
答案:B2.“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解析: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了重庆谈判,其内容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 正确。
答案:B3.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B.大别山地区C.豫皖苏地区D.中原地区解析:1947年春,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被迫转为重点进攻,进攻对象一个是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解放区,一个是东面的山东解放区。
答案:A4.(2017·厦门期末)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年5月9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以得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
答案: A5.(2017·宿迁期末)该电报(如下)发于哪场战争中(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齐辰电悉。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佳亥(9日21—23时)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是解放战争中的战役,材料又涉及徐州,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故C项正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1 Word版含答案

《解放战争》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3.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的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军战争取得了决战胜利
4、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
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作业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1.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 )①和平民主建国②社会主义革命③改组国民政府④人民军队合法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 D.②③④解析: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的过渡时期,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①③④符合当时史实。
答案:B2.“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解析: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了重庆谈判,其内容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 正确。
答案:B3.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B.大别山地区C.豫皖苏地区D.中原地区解析:1947年春,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被迫转为重点进攻,进攻对象一个是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解放区,一个是东面的山东解放区。
答案:A4.(2017·厦门期末)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年5月9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以得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
答案: A5.(2017·宿迁期末)该电报(如下)发于哪场战争中(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齐辰电悉。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佳亥(9日21—23时)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是解放战争中的战役,材料又涉及徐州,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故C项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背景。
(1)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蒋介石迫于压力,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重大史实。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开始)。
①成果: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②意义:蒋介石陷于政治被动。
(2)政治协商会议。
①概况: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②成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结果: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
温馨提示: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主要是迫于人民渴望和平与准备内战的需要。
【问题导思1】抗战胜利后,国共斗争的实质是什么?中共怎样与国民党进行政治斗争的?提示:国共斗争实质是民主和平与专制内战的斗争。
斗争:重庆谈判,确定和平建国的方针,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在政协会议上坚持斗争,推动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的通过。
【预习检测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与重庆谈判有关。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目的在于顺应民声,争取和平、民主,故选A项。
二、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1.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防御:1947年春,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
(1)揭开序幕: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2)结果: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4.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1)重要保障:1947年开始进行的土地改革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斗争一、选择题1.漫画往往能一语道破地揭露现实的本质。
下图漫画反映了抗战成功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A.建设民主国家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C.坚持独裁内战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答案C2.国民党《中心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事务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当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的确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答案C3.(2019·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国民大革命起先C.抗战的全面爆发D.重庆谈判启动时答案C4.(2019·福建厦门高一期末)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心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对蒋管区,把斗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 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答案A5.(2019·河南焦作高一期末)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四周,协作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材料中的“它”()A.变更了国共内战形势B.干脆协作了延安保卫战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成功D.变更了国共军力的差距答案A6.(2019·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成功,并难能珍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
这段史料叙述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C7.“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的千余里战线上,分东、中、西三路进军。
20日晚,中路军只用了30分钟就把敌人苦心经营的所谓‘天险防线’‘立体防线’撕开一个长达10公里宽的口子。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后作业

第17课解放战争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
”这则日记可能写于()A.国民革命时期B.西安事变时期C.重庆谈判时期D.北平会谈时期2.下图是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
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A.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3. 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描述了1946年冬天,解放军在东北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围剿国民党的历史场景。
与此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D.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4.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图7 为著名画家米谷1948 年所画政治漫画。
其寓意最为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即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B.国民党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必将失败C.法币的迅速贬值使民族工业遭受打击D.币制改革凸现政府掠夺财富的阶级本质5.1949年1月,超载的中联轮船公司客轮“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
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进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恶性竞争C.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的脆弱D.解放战争的走势已渐趋明朗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7.“徐州总司令刘峙集中8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80万人,我军出动兵员60万,在豫皖苏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6:第17课 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3.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D.渡江战役4.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和谈其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是()①民主党派在谈判中起了关键作用②国民党利用和谈加紧备战③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谈判④国民党军事优势已经丧失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诗词也能反映历史。
1949年毛泽东作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其中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主要是描绘哪一重要战役()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C.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的胜利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政治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作业试卷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政治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作业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有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②消除了外来侵略的威胁及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③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④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条件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它出现的背景是A.《双十协定》的签署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抗日战争的胜利3.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按照民国纪年法,这一年应该记为民国( )A.28年B.38年C.22年D.23年4.“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从北面威胁徐州”。
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5.重庆谈判前夕,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这段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②国民党想利用谈判进行内战准备③国民党企图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6.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7.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8.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17课
一、选择题
1.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该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 A.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
解题关键是知道“毛泽东先生来了”是指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去重庆和国民党就和平建国的问题进行谈判,故选B项。
2.(2019·安徽滁州期末)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
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答案】C
【解析】根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故C项正确;“和平方案”指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故A项错误;图片未体现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故B项错误;漫画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时局,排除D项。
3.(2019·江苏江都中学入学测试)下列诗句中,描述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战况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解析】“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述的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故排除A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的是红军长征时越过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故排除B项;“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描述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的场景,故排除D项。
4.(2019·山西永济中学月考)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民解放军在该战役中攻占了锦州,使东北和华北从“中间折断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指的战役是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中,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故选A项。
5.194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某一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敌军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在淮阴、淮安方向作战。
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在淮阴、淮安方向作战”可知,这次战役是在淮海地区进行的,故选C项。
6.1949年《人民日报》相继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等报道。
据此可知此时()
A.中国共产党已转入战略反攻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D.北平和平谈判已经开始
【答案】B
【解析】“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表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已经结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故B项正确。
7.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
材料中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答案】B
【解析】该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948年4月,此时全面内战早已爆发,故A项错误;1948年4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故B项正确;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D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8.(2019·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期末)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
下图报道的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南京解放”可知,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宣告覆灭,故B项正确;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 项错误;C、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两件大事……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继承中山先生革命遗愿,且升华之,殚精竭虑,万死不辞,致力于中华之独立,民族之复兴。
材料二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图2和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革命分别产生的重大影响。
(3)请为材料二的四幅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答案】(1)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2)图2:1927年,毛泽东领导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开始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图4:1949年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主题: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探索之路。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