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 3.收涩药、攻毒药

合集下载

收涩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收涩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肉豆蔻
• 【来源】 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 • 【药性】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应用】
• 1.脾胃虚寒,久泻不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 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 2.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 气止痛,故可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
• 2.梦遗滑精,遗尿尿频。本品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 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 龙骨等同用;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
• 3.久泻不止。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 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 用。
桑螵蛸
• 【来源】 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分 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
• 【药性】 甘、咸,平。归肝、肾经。 • 【功效】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应用】
• 1.肾虚不固,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本品甘能补益,咸以 入肾,性收敛,为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龙骨、五味子、制附子等同用;治小儿遗尿, 可单用为末,米汤送服;治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可与 远志、龙骨、石菖蒲等配伍。
五倍子
• 【来源】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 【药性】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 【功效】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固精止遗,止血,收
湿敛疮。
【应用】
• 1.肺虚久咳,肺热痰嗽。 • 2.久泻久痢。 • 3.自汗,盗汗。 • 4.遗精,滑精。 • 5.崩漏,便血痔血,外伤出血。 • 6.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中药药理学 收涩药护理课件

中药药理学 收涩药护理课件

收涩药的制剂研究进展
收涩药的制剂研究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患者顺应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 择。
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研究者们在收涩药的制剂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改进药物 剂型、优化制备工艺和引入新型辅料等方法,提高了收涩药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患者顺应 性。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止汗药
用于治疗多汗症,如盗汗、自汗等。
止泻药
用于治疗腹泻,特别是慢性腹泻。
止血药
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如鼻出血、消化 道出血等。
收敛药
用于治疗皮肤破损、溃疡等。
收涩药的用药护理要点
01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03 遵医嘱用药
严格遵守医嘱,按照规定
的剂量和时间用药。
02 注意药物配伍
禁忌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 特殊人群应慎用收涩药。
禁忌药物
收涩药应避免与镇静药、麻醉药、强 心苷类药物等同时使用,以免产生药 物相互作用。
收涩药的用药误区与纠正方法
误区一
收涩药可以长期大量使用。纠正方法:收涩药应按照医嘱使用,避免长期大量使 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误区二
收涩药可以治疗所有腹泻症状。纠正方法:收涩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虚性 腹泻等,对于急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等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神经系统反应
如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 ,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4
收涩药的配伍与禁忌
收涩药的配伍原则与注意事项
配伍原则
收涩药应与补益药配伍,以增强 疗效,同时应避免与行气药、泻 下药等功效相反的药物配伍。
注意事项
收涩药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 免引起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等不 良反应。

第十八章--收涩药PPT课件

第十八章--收涩药PPT课件
强,大剂量应用能敛汗固脱,为防止元气虚脱 之要药。
-
54
桑螵蛸是螳螂 科昆虫大刀螂、 小刀螂或巨斧 螳螂的干燥卵 鞘。
桑螵蛸 ★★★
一.药性:甘、咸,平。 二.功用:
1.固精缩尿,用治:
肾虚之遗精滑精,配龙骨、五味子,桑螵蛸丸 肾虚之遗尿尿频,配龙骨、石菖蒲、远志等,桑螵蛸散
2.补肾助阳,用治肾虚阳痿,作用不强。
海螵蛸 ★★★
一.药性: 咸、涩,味温
二.功用: 1. 固精止带,以止带为见长。用治
肾虚遗精、滑精,配补肾固涩药
肾虚或脾肾虚损之带下不止
2.收敛止血,用治多种内外出血证, 吐血、便血,常与白及等分为末服,如乌及散 崩漏,常与棕榈炭、五倍子等同用,如固冲汤 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3.收湿敛疮,用治湿疹、湿疮、久溃不愈等。 4.制酸止痛,用治胃痛吐酸,治疗胃溃疡
概述部分
【含义】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 滑脱不禁证的药物,称为收敛固涩药, 也称收涩药或固涩药。
“涩可固脱”。 —— 陈藏器
“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 散”。
—— 李时珍
-
5
【性能特点】 1. 药性:
多酸涩,部分甘味。 多温性或平性。个别兼寒凉。 2. 作用趋向:沉降
3. 归经:主入肺、脾、肾、大肠经 固表止汗药多归肺、心经; 涩肠止泻药多归大肠经; 固精缩尿止带药多归肾、脾经。
涩 肠 止 泻
敛 肺 止 咳
乌梅——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收敛止血
罂粟壳——止痛 诃子——清肺利咽开音 五味子——滋肾阴,生津止渴,补肾涩精,
敛肺止汗,宁心安神
五倍子——清热降火,固精止遗,敛肺止汗
收敛止血
石榴皮——杀虫疗癣止痒,涩精,止带,止血

中药药理学收涩药课件

中药药理学收涩药课件

糯稻根须
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的根须和根茎, 具有养阴、止汗、健胃等功效,常用于 治疗自汗、盗汗、肝炎等症状。
浮小麦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 ,具有益气、除热、止汗之功效,常用于 治疗自汗、盗汗、骨蒸劳热等症状。
固精缩尿类收涩药
桑螵蛸
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患者自我管理和教育建议
患者自我管理
患者在使用收涩药时,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并注 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咨询。
教育建议
对于广大患者和公众,应加强中药药理学知识的普及 和教育,提高大众对收涩药的认识和使用水平。同时 ,也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收涩 药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不良反应
收敛固涩类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长期大量使用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等。此 外,对于实热证、湿热证及疮疡初期等病证,应慎用或禁用收敛固涩类药物。
04 涩肠止泻类收涩药介绍
诃子、肉豆蔻等代表性药物
01
02
03
诃子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 熟果实,具有涩肠止泻、 敛肺止咳、利咽开音的功 效。
在使用收涩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停药 并就医。
03 收敛固涩类收涩药介绍
五味子、乌梅等代表性药物
五味子
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久 咳虚喘、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津伤口渴、消渴 、心悸失眠等症。
乌梅
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 、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症。
中药药理学在现代医学中应用

中药学收涩药课件

中药学收涩药课件
Characters, Flavors and Channel Tropism:
酸、涩、咸、甘 温、平 归肺、肾、心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配伍方法 Compatibility
收涩固涩药的运用,只是治病之标, 为及时敛其耗散,防止因滑脱不禁 而导致正气衰竭变成其他证。
赤石脂 Halloysitum Rubrum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禹余粮 Limonitum
[性味归经] 微寒,甘、涩。 归胃、大肠径。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用于久泻, 久痢,崩漏,白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金樱子 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性味归经] 平,酸、甘、涩。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 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石榴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ericarpium Granati
[性味归经] 温,酸、涩。归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用于久泻,久痢便血, 脱肛,崩漏,白带。虫 积腹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性味归经] 平,甘、咸。归肝、肾经。 [功效] 益肾固精,缩尿,止浊。用 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 便白浊。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学——收涩药PPT课件

中药学——收涩药PPT课件

[用法用量] 煎汤,10~2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2021
55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
❖ 功效:固精、缩尿、止带。
❖ 应用:肾虚不固,膀胱失约所致的遗精、

滑精、遗尿、尿频以及带下等证。
❖ 配伍: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以标本兼治。
❖ 注意: 本类药酸涩收敛,对外邪内侵,
2021
16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 性能特点: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
❖ 敛肺止咳喘:肺虚喘咳,久治不愈和

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肺肾虚喘证;
❖ 涩肠止泻痢:大肠虚寒不能固摄和

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
2021
17
注意
❖ 本类药酸涩收敛, ❖ 1)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不宜用; ❖ 2)泻痢初起,邪气方盛,或伤食腹泻者不
[应用] ❖ 1.久咳虚喘:
❖ 五味子酸能收敛,性温而润,上能敛肺气, 下能滋肾阴,适用于肺虚久咳及肺肾两虚之 喘咳。
2021
23
❖ 2.津伤口渴及消渴: ❖ 本品酸甘,又能益气生津止渴。 ❖ 热伤气阴,汗多口渴: ❖ 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 ❖ 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 如玉液汤。
2021
2021
11
浮小麦
2021
12
浮 小 麦 《本草蒙筌》
❖ 为小麦未成熟的颖果。 ❖ 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晒干。 ❖ 生用,或炒用。 ❖ 甘,凉。归心经。 ❖ [功效]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2021
13
[应用]
❖ 1.自汗,盗汗:
❖ 甘凉,能敛虚汗,并有益气、养心、除热 作用。凡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均可应用。

中药第25章收涩药ppt课件

中药第25章收涩药ppt课件
(2)口疮久不愈,配冰片含咽。
8
肉豆蔻《药性论》
别名:肉果、玉果 辛 温 脾、胃、大肠经 1.涩肠止泻—本品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常与益气助阳固涩药同用。 (1)脾胃虚寒久泻不止—配党参、白
术、肉桂、诃子。 (2)五更泻—四神丸 2.温中行气—治虚寒气滞脘腹胀满食少呕
吐。配理中汤。
9
现代研究:
肉豆蔻有治癌的功效:肉豆蔻衣是包着内豆种 子的干皮。特别是肉豆蔻以甜、香著称且刺激性 小, 因此, 自中世纪以来一直被视为珍品。
5五Biblioteka 子《本药拾遗》酸、涩 寒 肺、大肠、肾
1.敛肺降火:
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又能清降肺火,治肺虚久
咳,配五味子、米壳、五味子、乌梅、诃子等;
肺热咳嗽配黄芩、桑白皮等。
2.涩肠(止泻):
久泻. 久痢可单用亦配诃子、米壳、赤石脂。
3.固精(止遗):
遗精、滑精,配白茯苓,龙骨、芡实、牡蛎。
4.敛汗—自汗、盗汗,配黄芪、黄柏等。
5.止血—崩漏,配白及、棕炭、蒲黄等。
6.收湿敛疮:
外用有收湿敛疮、解毒消肿之功。
可治疮疡肿毒,湿疮流水,溃疡不敛、
脱肛不收、子宫脱垂等。
6
罂粟壳《开宝本草》 别名: 米壳 御米壳
酸、涩 平 有毒 归肺、大肠、肾 功能与主治: 1.敛 肺:
肺虚久咳。对久咳痰少者,止咳作用强配乌 梅、白果、诃子等。
1.固表止汗药; 2.敛肺涩肠药; 3.固精缩尿止带药。
2
五、配 伍:
前人根据本类药物性能和临床经验确立了


可固脱”之治法,然而滑脱证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气
虚弱,而收敛固涩属于治标应急的方法,从根本
上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一定要配伍扶正药(补益

第二十节收涩药35页PPT

第二十节收涩药35页PPT
海螵蛸即为乌贼骨 2、功用有别—— 桑螵蛸:可补肾助阳治肾虚阳痿、遗尿尿频 海螵蛸:固涩之力较强,但无补益之功
善治遗精带下 又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其它收涩药
麻黄根 浮小麦 五倍子 莲子
麻黄根
浮小麦
麻黄根与浮小麦
麻黄根——止汗 自汗、盗汗 浮小麦——益气除热 骨蒸痨热
五倍子
小结
治遗精遗尿——山茱萸、益智仁、桑、海螵蛸 具有安神作用的收涩药——莲子、五味子 具有生津作用的收涩药——五味子、乌梅
止带 ——莲子
主要止泻药小结
干姜:温中散寒以止泻;适治脾胃有寒之泻泄 黄连:清热燥湿以止泻;适治湿热型泻泄 白术:补气健脾以止泻;适治脾虚型泻泄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适治脾虚湿盛型泻泄 车前子:利水渗湿(利小便,实大便);治湿盛水泻 乌梅: 涩肠以止泻;正气不固之久泄不止 补固脂:补肾温脾以止泄;适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
思考题20
何谓收涩药? 临床应用收涩药常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为什么? 五味子的功效、主治? 山茱萸与吴茱萸可相互代用吗?为什么? 麻黄、杏仁、五味子均可治喘咳,有何不同?
肉豆蔻
肉豆蔻
涩肠止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煨用) 温中行气——胃寒气滞,食滞不消,脘腹胀痛
五更泻——四神丸 (五、吴、补、肉)
桑螵蛸与海螵蛸
桑螵蛸
海螵蛸
桑螵蛸
海螵蛸(乌贼骨)
桑螵蛸与海螵蛸
同点 同归肝肾经 均以螵蛸命名 均能固精缩尿
桑螵蛸与海螵蛸
不同点 1、药源不同—— 桑螵蛸为刀螂之卵鞘
酸、微温、肝、肾经
质润性温而不燥 补而不峻,既补肝肾之阴又补肾阳
平补肝肾之佳品 滋补性的收涩药
山茱萸与吴茱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应用
久泻不止
本品味酸涩性 收敛,能涩肠 止泻。
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可与吴茱 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或与 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应用 津伤口渴,消渴
本品甘以益气,酸 能生津,具有益气 生津止渴之功。
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 人参、麦冬同用。 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 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 等同用。
煎服,3-l0g,大剂量可 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 末外敷:止 泻止血宜炒炭用。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 滞者均不宜服。
使用注意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药性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人肾、 膀胱经。
功效及应用 具有固精、缩尿、止 带作用。某些药物甘温还兼 有补肾 之功。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 滑精、遗尿、尿频以及带下清稀等 证。
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份混 合升华制成。红色者称红升, 黄色 者称黄升。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 又名红粉、三仙丹、红升丹,黄升 丹。
升 药《外科大成》
本品有良好的拔
药性
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 拔毒,去腐。 应用 痈疽溃后,脓出不畅,腐肉不去, 新肉难生。
毒去腐排脓作用, 为只供外用的外科 常用药之。
硫 黄《神农本草经》
有解毒杀虫,燥湿 止痒诸功效,尤为 治疗疥疮的要药。
硫黄乃纯阳之品,
应用

人肾大补命门火而 助元阳。可用于肾 阳衰微,下元虚冷 诸证。
外用 治疥癣,湿疹,阴疽疮疡 内服 治阳痿,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硫 黄《神农本草经》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加油 调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人 丸、散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


应用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 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 者, 常与熟地、山药等配伍; 治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 常与肉桂、附子等同用 治肾阳虚阳痿者,多与补骨脂、巴 戟 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补肾助阳。
本品酸微温质润,其性 温而不燥,补而不峻, 补益肝 肾,既能益精, 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 之要药。
收 涩 药

概念
凡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 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又称固涩药。
收 涩 药
性味归经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 人肺、脾、肾、大肠经。
收 涩 药

功效及应用
固表止汗 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 收敛止血 收敛止带


滑脱病证

自汗、盗汗 久咳虚喘 久泻、久痢 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 崩带不止等

本品人于下焦,能补 肝肾、固冲任以止血。
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 与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 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龙骨、 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

大汗不止,体虚欲脱
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 骨等同用 本品酸涩性温,能收敛
止汗,固涩滑脱,为防 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
应用

本品既能补’肾益精,
又能固精缩尿。于补益 之中又具封藏之 功,为 固精止遗之要药。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 熟地、山药等同用; 治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常与 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药同用。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
应用 崩漏,月经过多
桑螵蛸《神农本草经》
药性 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本品甘能补益,咸以
桑螵蛸《神农本草经》 应用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 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龙骨、等同用。 治小儿遗尿,可单用为末,米汤送服。 治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可与远志、龙 骨、石菖蒲等配伍。 本品有补肾助阳 功效。 肾虚阳痿 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 等药同用。


心悸,失眠
心 肾,能养心血 , 益肾气,交通心 肾而有安神之功 。
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者,常与酸 枣仁、茯神、远志等药同用。
莲 子 《神农本草经》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去心打
碎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十七章
概念
攻毒杀虫止痒药
凡以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分别称为攻毒药或杀虫 止痒药。
升 药《外科大成》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 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 外用。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 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外用亦不可过 量或持续使用。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 尽者,不宜用。
雄 黄 《神农本草经》
应用
雄黄温燥有毒,
外用或内服均可以 毒攻毒而解毒杀虫 疗疮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 咬伤。 治痈肿疔毒,可单用或人复 方,且较多外用
雄 黄 《神农本草经》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 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 散用。 使用注意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外 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 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概念 凡以外用拔毒化腐、生肌敛疮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拔毒化腐 生肌药 应用主要适用于痈疽疮疡溃后脓出 不畅,或溃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 伤口难以生肌愈合之证;以及癌肿, 梅毒;有些还常用于皮肤湿疹瘙痒, 五官科的口疮、喉证、目赤翳障等:
升 药《外科大成》
来源
莲 子 《神农本草经》 应用 遗精滑精
常与芡实、龙骨等同用

本品味甘而涩,人 肾经而能益肾固精
带下
本品既补脾益肾,又 固涩止带,补涩兼施, 为治疗脾虚、肾虚带 下之常用之 品。
脾虚带下者,常与茯苓、白术等药同用 睥肾两虚,带下清稀者,可与山茱萸、山 药、芡实等药同用。
莲 子 《神农本草经》 本品甘可补脾,涩能 止泻,既可补益睥气, 应用 又能涩肠止泻。 脾虚泄泻 脾虚久泻,食欲不振者,常与党参、 茯苓、白术等同用。 本品甘平,人于
南各省。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药性
酸、甘,温。归肺、心、 肾经。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补肾宁心。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应用 久咳虚喘 肺虚久咳, 可与罂粟壳同用; 肺肾两虚喘咳,配伍山茱萸、熟地等: 寒饮咳喘证, 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

本品味酸收敛,甘 温而润,能上敛肺 气,下滋肾阴,为 治疗久咳虚喘之要 药。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应用
心悸,失眠,多梦
本品既能补益 心肾,又能宁 心安神。
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 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 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 同用。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服,
1-3g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 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 不宜用。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
用法用量 煎服,5-l0g,急救固脱
20—30g。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 者,不宜应用。
桑螵蛸《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nberg)或 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jfera(Serville)的卵鞘。 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深秋至次春采收。置沸水 浸杀其卵,或蒸透晒干用。
硫 黄《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主产 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南等地。采挖后 加热熔化, 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 工制得。生硫黄只作外用, 内服常与豆腐 同煮后阴干用。
药性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 阳通便。
本 品 性 温 而 燥 ,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

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emofficinal~Sieb.etZucc. 的 成熟果肉。主产于浙江、安徽、 河 南、陕西、山西等地。秋末冬初采 收。用文火烘培或置沸水中略烫, 及时挤出果核。晒干或烘干用。
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
药性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Turcz.)Baill 或 华 中 五 味 子 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 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 子”. 主产于东北; 后者习称“南 五味子” 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
本品味酸而涩,其性 乌 梅 《神农本草经》 收敛,人肺经能敛肺 气,止咳嗽。 应用 肺虚久咳 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 可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 本品酸涩人大肠经, 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 用,为治疗久泻、久痢 久泻,久痢 之常用药。 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 配伍解毒止痢之黄连,亦可用于湿热泻 痢,便脓血者。
乌 梅 《神农本草经》 来 源 为 蔷 薇 科 植 物 梅 Prunus mutme(Sieb.)Sieb.etZucc. 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福 建、云南等地。夏季果实近成熟 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 色变黑时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 用。
乌 梅 《神农本草经》
药性
酸、涩,平。归肝、脾、肺、 大肠经。 功效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 止痛,生津止渴。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药性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平,
性收敛。 功效及应用 多有固表止汗之功。
临床常用于气虚肌表不固,腠理 疏松,津液外泄而自汗;阴虚不 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而盗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