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齐风·著》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8226;齐风》-中国古代最早少妇婚外偷情诗体小说

《诗经•齐风》:中国古代最早少妇婚外偷情诗体小说【摘要】《齐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少妇婚外偷情诗体小说。
《齐风》十一首不仅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是一组连缀答歌组诗。
诗中女主人翁是位少妇人,男主人翁是位小伙子。
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齐风》中少妇偷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生理上的客观需求所致,次要原因在于贪恋男色。
诗体小说源于中国而非西方,中国小说的历史雏形应从西汉的《女娲补天》上溯到春秋中叶的《诗经》时代。
【关键词】齐风; 少妇淫色; 婚外偷情; 连缀答歌; 诗体小说Extra-marital affairs in ancient China described in the poetic novel “Qifeng the Book of Songs”HUANG YangNantong Municiple Communist Party School, Jiangsu 226007, China【Abstract】“Qifeng”is the earliest poetic novel describing the extra-marital affairs in ancient China. The eleven poems collected in this book can either form theindependent episodes, or be combined to constitute the whole story. The female protagonist in the story is a young married woman, while the male protagonist is a young chap. This paper analyzed this poetic novel and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marital affairs described in this book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physical sexual desire of the young female protagonist, and also by her salacity. Poetic novel originates from ancient China, not from western cultures. The earliest work of this literary styl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utuman and Spring Period” when “the Book of Songs” was written and known to the public. 【Key words】Qifeng; The young married woman; Extra-marital affairs; Poetic novel《诗经》中的“风”诗作为“里巷歌谣之作,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朱熹《诗集传》)的性质已经成为大多数《诗经》研究学者的共识。
诗经国风齐风[国学诗经之《国风·齐风·载驱,》译文和注释]
![诗经国风齐风[国学诗经之《国风·齐风·载驱,》译文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9d26b3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7.png)
诗经国风齐风[国学诗经之《国风·齐风·载驱,》译文和注释]这是一首讥刺齐襄公与文姜*的诗。
据《春秋》记载,文姜在鲁庄公二年(前692年)、鲁庄公四年(前690年)、鲁庄公五年(前689年)、鲁庄公七年(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说明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竟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赋此诗加以讥刺。
详细的内容就继续往下阅读!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
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译文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
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注释载:发语词,犹“乃”。
驱:车马疾走。
薄薄:象声词,形容马蹄及车轮转动声。
簟(diàn电):方纹竹席。
一说席作车门。
茀(fú浮):车帘。
一说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车后。
鞹(kuò阔):光滑的皮革。
用漆上红色的兽皮蒙在车厢前面,是周代诸侯所用的车饰,这种规格的车子称为“路车”。
有荡:即“荡荡”,平坦的样子。
齐子:指文姜。
发夕:傍晚出发。
骊(lí离):黑马。
济济:美好貌。
辔:马缰。
濔濔(nǐ你):柔软状。
岂弟(kǎitì凯替):天刚亮。
一说欢乐。
汶水:流经齐鲁两国的水名,在今山东中部,又名大汶河。
汤汤(shāng伤):水势浩大貌。
彭彭:众多貌。
翱翔:指遨游。
滔滔:水流浩荡。
儦儦(biāo标):行人往来貌。
游敖:即“游遨”。
鉴赏夫人之疾驱夕发以如齐者,果谁为乎?为襄公也。
夫人为襄公而如齐,则刺夫人即以刺襄公,又何必如旧说‘公盛车服与文姜播淫于万民’而后谓之刺乎?”讲得很有道理。
诗经-风-国风·齐风11篇(原文译文)

诗经-风-国风·齐风11篇(原文译文)鸡鸣所属分类:国风·齐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朝〔cháo〕:朝廷,朝堂。
一说早集。
匪〔fēi〕:假借为“非”。
昌:盛多,众多。
薨薨〔hōng hōng〕:象声词,众虫齐飞声。
甘:甘愿,乐意。
会:朝会,上朝。
且:将要。
无庶:倒装语序,即“庶无”。
庶,但愿,希望。
予子憎:倒装语序,即“憎予子”,憎恨我和你。
【翻译】公鸡已经啼鸣,朝堂已经盈满官员。
不是公鸡鸣叫,而是苍蝇的声音。
东方明亮起来,朝堂已有众多官员。
不是东方明亮,而是月出的光芒。
飞虫嗡嗡作响,甘愿与你同梦。
朝会结束就要回去,但愿莫憎你我二人。
【解读】《鸡鸣》是齐风的第一首诗。
关于此诗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是“思怀赞美贤妃说”,以《毛诗序》及朱熹《诗集传》为代表,《毛诗序》更是指明思贤妃是为警戒齐哀公的“荒淫怠慢”。
另一种是“讽刺荒淫”说,以宋代严粲《诗缉》为代表。
此外旧说还有“称美勤政”说、“贤妇警夫早朝”说等,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描写的是一对贵族夫妇间的生活情趣。
此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两章运用了复沓手法。
本诗大量采取对话形式,至于各句分别为何人所说,则有多种说法。
今暂以今人程俊英之说为准,以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妻言,下两句为夫言;末章上两句为夫言,而下两句为妻言。
经过这样的安排,便清晰地显现出一副与《郑风·女曰鸡鸣》相似的夫妻对话图:妻子叫醒丈夫,说鸡已鸣叫、东方已明,朝臣已经赫然在堂上了,言外之意是让丈夫赶紧起来去上朝;而丈夫却“甘与子同梦”,推脱说不是鸡鸣而是苍蝇之声,不是东方明亮而月出之光。
这两句看似极不合逻辑情理,但如果当作丈夫逗趣之语来看,则别有意味。
诗的末二句表明早朝已经结束,而“无庶予子憎”一句则暗示丈夫可能没有及时上朝,甚至暗示丈夫的身份可能是国君,因为大臣因“与子同梦”而不上早朝的可能性较低。
诗经8——齐风11篇

诗经8----齐风11篇诗经8----齐风11篇诗经8----齐风11篇《诗经·齐风·鸡鸣》赏析【赏析】本诗的主题,《毛诗序》以为是“思贤妃”,说:“(齐)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宋朱熹《诗集传》则以为是直接赞美贤妃,谓其“言古之贤妃御于君所,至于将旦之时,必告君曰:鸡既鸣矣,会朝之臣既已盈矣,欲令君早起而视朝也”,“故诗人叙其事而美之也”。
而宋严粲《诗缉》以为是“刺荒淫”,清崔述《读风偶识》以为是“美勤政”,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是“贤妇警夫早朝”。
本文则认为此诗只是表现一对贵族夫妇私生活的情趣。
全诗以夫妇间对话展开,构思新颖,在《诗经》中是别开生面的。
姚际恒说:“愚谓此诗妙处须于句外求之。
”(《诗经通论》)本来这对夫妇的对话是非常质朴显露的,谈不上有什么诗味妙语,只因为有的类似傻话、疯话,叫人会心发笑,包含着“无理见趣”之妙。
古制,国君鸡鸣即起视朝,卿大夫则提前入朝侍君,《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即是。
本诗开头写妻子提醒丈夫“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回答“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想来鸡啼、苍蝇飞鸣古今不会大变,如非听觉失灵,何至二者不分!从下面二、三章妻子所云“东方明矣”、“会且归矣”,可知当是鸡鸣无疑。
而丈夫把“鸡鸣”说成“苍蝇之声”,是违背生活常识的,当然“无理”。
但如果我们换一角度理解,看作是丈夫梦中被妻子唤醒,听见妻子以“鸡鸣”相催促,便故意逗弄妻子说:不是鸡叫,是苍蝇声音,表现了他们夫妇间的生活情趣,不是别有滋味吗?“反常”而合乎夫妇情感生活之“道”,这正是姚氏所指出的妙在句外。
下两章时间由鸡鸣至天亮,官员由已上朝至快散朝,丈夫愈拖延愈懒起,故意把天明说成“月光”,贪恋衾枕,缠绵难舍,竟还想与妻子同入梦乡,而妻子则愈催愈紧,最后一句“无庶予子憎”已微有嗔意。
表现夫妇私生活,可谓“真情实境,写来活现”(姚际恒《诗经通论》)。
《国风·齐风·东方之日》原文译文鉴赏

《国风·齐风·东方之日》原文|译文|鉴赏《国风·齐风·东方之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音节舒缓而绵延,格调粗犷而不轻薄,体现了古代情歌质朴的本色。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国风·齐风·东方之日》原文先秦:佚名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译文及注释译文东方太阳红彤彤啊,那个美丽大姑娘——就在我家内房中啊。
就在我家内房中啊,悄悄伴我情意浓啊。
东方月亮白晃晃啊,那个美丽大姑娘——就在我家内门旁啊。
就在我家内门旁啊,悄悄随我情意长啊。
注释日:比喻女子颜色盛美。
姝:貌美。
履:踏,践。
一说同“蹑”,放轻脚步。
即:就。
一说通“膝”,古人席地而坐,安坐则膝在身前。
闼(tà):内门。
一说内室。
发:走去,指蹑步相随。
一说脚迹。
鉴赏此诗共两章,每章首句,毛传以为“兴也”,季本《诗说解颐》以为“赋也”,严虞惇《读诗质疑》又以为“比也”;除此还有“兴而赋”、“比而赋”等不同说法。
这两句是含有象征意义的起兴:诗人早晨面对初升的旭日,或晚间仰望刚起的新月,都似乎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艳丽而热烈的朝阳,皎洁而恬静的月光,多么像他那位艳美而温柔的情人(妻子)啊。
她对他的追求是那样大胆热切,又充满着柔情蜜意,竟不顾一切自荐枕席,男欢女悦。
两章的二、三两句承接自然。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得好:“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的情绪。
”(转引自朱光潜《诗论》)此篇作者正是有感于朝阳、明月而沉浸在甜蜜的“回味”中,由此激起了难以压抑的爱的狂潮,竟脱口而出透露了他与她洞房中的隐私:不仅说出了情人(妻子)在他的卧室内,还情不自禁地描述了他们亲昵的情景——“履我即兮”、“履我发兮”。
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叙述是带着颇为得意的幸福感的,读者能触摸到他那颗被爱情撩拨得激烈跳荡的心。
正因为如此,所以十句诗中竟有六句有“我”字,自我矜喜之情溢于言表。
8、国风《齐风》11篇我的白话诗经让你明白让你懂

1、【国风·齐风】鸡鸣(95)先秦:佚名(这首诗写一对夫妇的对话。
丈夫留恋床第之欢,妻子深明大义怕他耽误早朝,催丈夫早起去做事。
)妻子说:“公鸡都喔喔地叫了,上朝的官员都已经赶到了,你看快起床吧。
”丈夫说:“别闹了,这哪是公鸡叫,你仔细听听,是那苍蝇嗡嗡的闹呢。
”妻子又说:“你看东方都蒙蒙亮了,官员都在朝堂上站满了,再不起来更晚了。
”丈夫还睡眼朦胧地说:“说什么呢,这怎么是东方亮了,那不是明月的光芒吗。
”丈夫说:“苍蝇嗡嗡的闹着,明月挂在天上正好,我愿意抱着你多睡一会儿。
”妻子说:“上朝的官员都快散了,你我这样懒散会叫别人笑话。
”【国风·齐风】鸡鸣先秦:佚名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hōng)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1、【国风·齐风】还(96)先秦:佚名(这首诗写两位猎人在山里打猎相遇,互相欣赏赞美之情。
)我在山里打猎,见到一位也在打猎的大哥,他的身手敏捷、技艺高超。
我们相逢在山凹里,一见如故。
我和这位老弟齐心协力共同追捕两头小野兽,追逐中他连连向我作揖夸我动作敏捷利落。
我在山里打猎,见到一位也在打猎的大哥,他的身材魁梧、英俊洒脱。
我们相逢在山道边,像老朋友一样。
我和这位老弟并驾齐驱共同追捕两头公野兽,追逐中他连连向我作揖夸我技艺高超不得了。
我在山里打猎,见到一位也在打猎的大哥,他的体魄健壮、身手利落。
我们相逢在山南面,亲如兄弟。
我和这位老弟同心协力共同追捕两头狡猾的狼,追逐中他连连向我作揖夸我技艺高强心地善良。
【国风·齐风】还先秦:佚名子之还(xuán)兮,遭我乎峱(náo)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xuān)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náo)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náo)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zāng)兮。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译文及注释鉴赏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译文及注释鉴赏《国风·齐风·东方未明》全诗三章,皆为四句。
每句两个音拍。
前两章运用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事物特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风·齐风·东方未明》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国风·齐风·东方未明》先秦:佚名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译文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
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
东方还未露晨曦,衣裤颠倒乱穿起。
裤作衣来衣作裤,公家号令我惊惧。
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真强霸。
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注释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公:公家。
晞(xī 希):“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樊:即“藩”,篱笆。
圃:菜园。
狂夫:指监工。
一说狂妄无知的人。
闻一多"风诗类钞"曰:"夫之在家,从不能守夜之正时,非出太早,即归太晚。
妇人称之为狂夫。
"他以为此诗出自妇人口吻。
而且"折杨柳为园圃之藩篱,所以防闲其妻者也。
离去复于篱间瞿瞿然窥视,盖有不放心之意"。
瞿瞿(jù ):瞪视貌。
不能辰夜:指不能掌握时间。
辰,借为“晨”,指白天。
夙:早。
莫(mù 暮):古“暮”字,晚。
《国风·齐风·东方未明》鉴赏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奴隶们心底隐藏着一种压抑已久而行将喷发的愤怒。
正因为作者是从奴隶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统治阶级确实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篇一」[先秦]诗经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注释:【1】鸡鸣:指天明之前。
与下文中的“昧旦”都是古人常用的形容时间的用语。
【2】昧旦:又叫昧爽,指天将亮的时间。
【3】子:你。
【4】兴:起。
【5】视夜:察看夜色。
【6】明星:启明星,即金星。
【7】有烂:即“烂烂”,明亮的样子。
【8】将翱将翔:指已到了破晓时分,宿鸟将出巢飞翔。
【9】弋(yì):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
【10】凫:野鸭。
【11】言:语助词,下同。
【12】加:射中。
一说“加豆”,食器。
【13】与:犹为。
【14】宜:用适当地方法烹调菜肴。
【15】言:语助词。
【16】偕:一起、一同的意思。
【17】老:变老。
【18】御:用。
此处是弹奏的意思。
【19】静好:和睦安好。
【20】来(lài):借为“赉”,慰劳,关怀。
【21】杂佩:古人佩饰,上系珠、玉等,质料和形状不一,故称杂佩。
【22】顺:柔顺。
【23】问:慰问,问候。
一说赠送。
【24】好(hào):爱恋。
【25】报:赠物报答。
作品赏析:这首赋体诗恰似一幕生活小剧,表现了一对青年夫妇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诚笃而热烈的感情。
诗人通过这对青年夫妇的对话,展示了三个情意融融的特写镜头。
第一个镜头:鸡鸣晨催。
起先,妻子的晨催,并不令丈夫十分惬意。
公鸡初鸣,勤勉的妻子便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并告诉丈夫“鸡已打鸣”。
“女曰鸡鸣”,妻子催得委婉,委婉的言辞含蕴不少爱怜之意;“士曰昧旦”,丈夫回得直白,直决的回答显露出明显的不快之意。
他似乎确实很想睡,怕妻子连声再催,便辩解地补充说道:“不信你推窗看看天上,满天明星还闪着亮光。
”妻子是执拗的,她想到丈夫是家庭生活的支柱,便提高嗓音提醒丈夫担负的生活职责:“宿巢的鸟雀将要满天飞翔了,整理好你的弓箭该去芦苇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国风·齐风·著》原文译文鉴赏
《国风·齐风·著》
先秦:佚名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译文】
我的郎恭谨等候在影壁前,冠上洁白丝绦垂在两耳边,缀饰的美玉悬荡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谨地等候在庭院,冠上青绿丝绦垂在两耳边,晶莹的美玉悬荡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谨等候在正堂前,冠上明黄丝绦垂在两耳边,精美
的玉石悬荡在我眼前。
【注释】
著(zhù):通“宁(zhù)”。
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著。
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
俟(sì):等待,迎候。
乎而:齐方言。
作语尾助词。
充耳:又叫“塞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
《毛传》:“充耳谓之瑱(tiàn)。
”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dǎn),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
素:白色,这里指悬充耳的丝色。
尚:加上。
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
“华”与下文的“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庭:中庭。
在大门之内,寝门之外。
青:与上文的“素”、下文的“黄”指各色丝线,代指紞。
堂:庭堂。
【鉴赏】
此诗写男女结婚仪式,写新妇到男方家看到丈夫形象的情景。
全诗写的只是一个小剪影,但有步骤,有层次,有色彩,有新妇微妙的心理状态,把华夏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新进门的妻子在憧憬与期待中慌乱而羞涩地抬起美丽的双眸,却只看见丈夫的一个背影,他在迎接她,引导着她一步步走近他们的洞房。
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句法奇蛸”。
奇峭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
这一独特的句法,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
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靦覥,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
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
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头仔细瞧。
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
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述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
“乎而”二字甚妙,就好像后世民歌中“呼而
嗨呦”类的衬词。
这首诗风格与《齐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
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
全诗每章只在三处换了三个字,就表现出新娘出嫁的喜悦和对新郎的满意与赞许。
扩展阅读:诗经名言名句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3、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9、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
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