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基础知识形态种类与结构
第二章 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根底知识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执行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及转化等营养代谢功能。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完成开花结果的生殖过程。
第一节植物的根一、根的功能二、根的类型和根系三、根系的生长特点四、根的变态五、根瘤与菌根六、根的欣赏一、根的功能1.吸收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吸收作用最活泼的区域仅限于根尖局部。
2.固定和支持作用固定植物;固定土壤;3.输导作用根到枝叶;叶到茎和根;4.贮藏和繁殖作用如大丽花、小丽花、胡萝卜、红薯、山药等。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1.根的类型种子植物的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按来源分类,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
按发生部位分类,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局部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植物的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
直根系:指主根粗壮兴旺,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快速生长的直根系,它能够使植物很快地在土壤中向下穿入,以吸取深层的水源。
有些植物的直根系明显超过植物地上局部的高度,具有这种根系的植物叫深根性植物,如马尾松成年后主根可深达5 m以上,还有其他松树、柏树、广玉兰,也属于这类根系。
须根系:主根和侧根无明显区别的根系,或者根系全由不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多为须根系。
例如禾本科植物,主根长出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由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不定根组成须根系。
一般直根系分支层次明显,根系分布在土壤的深处;组成须根系的根粗细差不多,根系分布在土层的浅处。
3.根系深浅与环境的关系根系的深浅不但取决于植物的遗传性,也取决于外界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如土壤水分、土壤类型等。
长期生长在河流两岸或低湿地区的树种.如柳树、枫杨等,在土壤表层就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所以根系发育为浅根性。
生长在干旱或沙漠地区的植物,只能在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一般成深根性,如沙漠中的植物,根可达5 m深。
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根系分布于较深土层;反之,那么多分布在较浅的土层。
第一讲植物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植物经过几十亿年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目前 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现在已发现的 植物约有50万种,其中近1/6具有观赏价值。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约3万余种,有 观赏价值的达6 000种以上,而且随着人们选 育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植物成为美化 人类家园的观赏植物。
地生长,形成主根,主根上可以产生侧根。不 论主根或侧根,它们都有一定的发生位置,都 来源于胚根,所以称为定根。
2.不定根 有些植物可以从茎、叶上产生根, 这种不是由根部产生,位置也不固定的根,统 称为不定根。
二、根系的类型 植物个体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根系可
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 1.直根系 凡是主根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
上,常产生不定根,增强支持和吸收作用,叫支持根。 2.攀援根(climbing root) 一些藤本植物,如凌霄、常春藤等的茎
细长柔弱,不能直立,从茎上产生许多不定根,固着在其他树干、 山石或墙壁等表面,这类不定根称为攀援根。
3.呼吸根(respiratory root) 有些生长在沿海或沼 泽地带的植物,如红树、水松、落羽杉等,它们都 有一部分根从腐泥中向上生长,暴露在空气中,形 成呼吸根。另一些植物如榕树从树枝上发生多数向 下垂直的根,亦是呼吸根。
人工培育的栽培观赏植物也十分丰富,如 桂花品种有100余个,山茶花品种3 000多 个,菊花品种达2~3万个。如此众多的观赏 植物种类(品种)的识别、应用以及以此 为基础的新品种培育,都建立在对观赏植 物正确、合理、统一的命名和分类基础上。
因此了解和掌握观赏植物分类、命名方面的基 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而正确的形 态描述、种类识别以至园林应用,同样也离不 开对观赏植物形态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大班教案

近年来,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许多家长开始积极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
针对这一现象,各类学前课程也纷纷应运而生,其中《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大班教案便是备受推崇的一款课程。
本文将从教案的原理、教学内容、实践效果等三个方面为您逐一解析。
一、教案原理根是一棵植物最为重要的部分,研究根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在土中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了解根的形态结构》教案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学生从小就对植物的生态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到了传递水分、养分以及固定植物体的重要作用。
了解和探索根的形态结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内在机理。
因此,这款教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二、教学内容《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大班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讲述植物的生长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根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对于植物的热爱和兴趣。
2.根的形态结构:教师将不同植物根的结构图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根具有的不同形态。
3.根的作用:通过展示果树、萝卜、花生等不同植物的根及成长情况,学生将能够深入掌握根的作用。
4.小游戏:在故事和知识传递的基础上,进行小游戏,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以上四个部分自然衔接,教案依次展示,学生将逐渐深入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和根的作用,同时还为孩子们提供了趣味横生的学习体验。
三、实践效果《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大班教案的实践效果经过多年的检验,得到了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好评。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此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兴趣性强:教案具有丰富的生动故事和趣味横生的小游戏,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植物的探究和学习热情。
2.知识性广:教案内容涵盖了根的形态结构、根的作用等知识点,帮助孩子们全面深入了解根及其作用。
3.实用性强: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植物,同时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应用到生态环境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植物的根的形态和结构

植物的根的形态和结构植物的根是植物体的地下部分,是从幼苗期起就开始生长和发育的。
它们扎根于土壤中,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承担着植物身体的支撑作用。
根的形态和结构在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根的形态主要分为两类:主根和侧根。
主根是从种子胚轴下端产生并向下延伸的根系,通常是较粗大和较长的根。
侧根则是从主根的侧面生长出来的根,形态细长且较短。
根的结构主要包括根冠、根头、根尖、根毛和根系。
根冠是离开地面的部分,通常呈圆锥形并向下分叉,以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根头是根冠最下部的部分,其上有许多百叶窗状的根冠。
它具有保护根尖和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根尖是根的顶端部分,由位于最前端的维管部和组成其后端的细髓组成。
根尖中有一个叫做根冠的细胞区,这是根发育的中心,新生细胞从根冠向下延伸,以增加根的长度。
根毛是指根尖上生长出的一些非常细长且细胞伸展的细胞,它们分布在根的表面上,增大了根的表面积,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根系是由一根主根及其分枝(侧根)组成的整体,它负责植物的固定和吸收养分。
根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根的细胞结构有利于有效吸收水分和养分。
它们的根冠和根尖区域富含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的活动,这样就可以持续地增长并产生新的根细胞。
根毛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吸附水分和养分。
由于根的长度长而细胞薄,根部组织的透明性非常高,这也有利于水和养分的吸收。
不同类型的植物根也有一些特殊结构。
例如,吸盘根是一种具有吸附和支撑功能的特殊根,通常生长在空气中或悬挂的茎上,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空気根或呼吸根则是一种具有呼吸功能的特殊根,可以帮助植物在缺氧或高湿度的环境中,通过吸收氧气来呼吸。
总之,植物的根在结构和形态上有很多变化,但其功能都是固定植物体并吸收和吸附水分和养分。
这些特殊化的结构和功能使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教案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教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功能1.2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植物细胞的功能:保护、支持、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储存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讲解植物细胞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植物组织的分类与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主要组织类型让学生掌握各种组织的功能2.2 教学内容植物的主要组织类型: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各种组织的功能:保护、储存、输导、支持、分裂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2.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主要组织类型讲解各种组织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让学生掌握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2 教学内容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吸收、输导、光合作用、繁殖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主要器官讲解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阶段4.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组织分化等植物发育的关键阶段: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植物的分类与系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系统演化5.2 教学内容植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植物的系统演化:植物的起源、演化历程、主要植物类群等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讲解植物的系统演化进行互动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第六章:根的结构与功能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根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掌握根的主要功能6.2 教学内容根的形态结构:根的种类、根尖的结构、根的分布根的主要功能:吸收、固定、储存、繁殖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步骤介绍根的种类和根尖的结构讲解根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根的主要功能及实例第七章:茎的结构与功能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茎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掌握茎的主要功能7.2 教学内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种类、茎的结构、茎的分布茎的主要功能:输导、支持、储存、繁殖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步骤介绍茎的种类和茎的结构讲解茎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茎的主要功能及实例第八章:叶的结构与功能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叶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掌握叶的主要功能8.2 教学内容叶的形态结构:叶的形状、叶的组成、叶的分布叶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储存、繁殖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步骤介绍叶的形状和叶的组成讲解叶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叶的主要功能及实例第九章: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功能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让学生掌握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9.2 教学内容花:花的结构、花的类型、花的发育果实:果实的结构、果实的类型、果实的发育种子: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类型、种子的发育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9.4 教学步骤介绍花的结构、类型和发育讲解果实的结构、类型和发育探讨种子的结构、类型和发育第十章:植物与环境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掌握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0.2 教学内容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植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竞争、共生、寄生等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土壤形成与改良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步骤介绍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讲解植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重点解析本教案中,重点是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组织的分类与功能、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分类与系统。
植物识别

叶腋:节和叶之间的夹角。
腋芽:叶腋内的芽。
顶芽:茎顶端的芽。
叶痕: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 叶迹:叶痕内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 芽鳞痕:芽鳞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 托叶痕:托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 皮孔:枝条上的表皮破裂所形成的小裂口。 ▪ 髓:指枝条的中心部分。 ▪ 空心:小枝全部中空,或仅节间中空而节内
▪
侧根:主根上产生的各级分枝。
▪ 不定根: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
▪ (二) 根系的类型
▪ 根系:植物体所有根的全部。 ▪ 直根系:主根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的根。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基 部生出许多粗细形似的不定根。 ▪ 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的树木,习惯上看成 直根系。
▪
(三)根的变态
冈。 ▪ 扁三角形:芽体纵切面为三角形,横切面为
扁圆形。如柿树。
三、分枝和分蘖
▪ 分枝:顶芽和侧芽发育、扩展,形成地上部的茎、 叶系统。
▪ 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
▪ 分蘖:禾本科植物基部的某些腋芽抽生出新枝,并 在发生新枝的节上形成不定根的分枝方式。
▪
禾本科作物的分蘖
叶脉
(三) 叶尖、叶基、叶缘的形状
▪ 1、 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 和倒心形等。
▪ 2、 叶基: 箭形、圆形、心形、楔形等。 ▪ 3、 叶缘:叶片边缘的形状。 ▪ 全缘:叶片边缘平整无缺。 ▪ 锯齿:叶片边缘成锯齿状。 ▪ 牙齿:叶片边缘具两边等长的齿。 ▪ 波状:叶片边缘起伏呈波浪状。
▪ 叠生芽:数个上下重叠在一起的芽,位于上 部的芽叫副芽,最下的叫主芽。如紫穗槐。
14.芽的形状
▪ 圆球形:芽形状如圆球。如白榆花芽。 ▪ 卵形:形状如卵,狭端在上。如青杄。 ▪ 椭圆形:其纵切面为椭圆形。如青檀。 ▪ 圆锥形:芽体渐上渐窄,横切面为圆形。如
初一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根的形态

初一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根的形态初一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根的形态「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态特点以及根系的类型。
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根的组成,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使学生建立起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分析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因为:(1)根的形态主要由根的组成决定。
只有分清根的组成,才能理解根系分类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了解根系的特点。
(2)根系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原因有二。
其一:根系是指,一棵植物生有的所有根的总和。
它包括植物地下部分的所有根,也包括地上部分的根,如气生根、不定根等。
其二: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应该是很广泛的,所占的体积应超过地上部分的体积(实际往往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体积),至少应该是相同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根系的支持和吸收的作用。
(3)根系的种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因为:根系的种类可做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了解这一依据,对认清植物的属性是有帮助的。
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因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往往容易把须根系误说成须根,或认为须根系主要是由须根组成的。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说明:主要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
也可比喻为:须根系中的根彼此间几乎没有粗细之分(与直根系相比),外观似胡须,故称之为须根系。
强调:植物的根主要有三类,即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侧根(长在主根上的根)、不定根(长在茎、叶上的根),没有须根。
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根的组成;根系的概念及种类难点: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计思想: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根的实物,让学生直观的学习根的组成和根系的特性,分析根的生长特性,并利用探究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2、合轴分枝 是主轴不明显的一种分枝方式。 特点:主茎的顶芽生长到一定时期,渐渐失去 生长能力,继由顶芽下部的侧芽代替顶芽生 长,迅速发展为新枝,并取代了主茎的位置。 合轴分枝的节间较短,可多开花、多结果, 是丰产的分枝方式。 有些植物(如茶树)在幼年期主要为单轴分枝, 到生殖阶段才出现合轴分枝。棉花的植株上 也有单轴分枝的营养枝和合轴分枝的果枝之 分。
二、聚合果 聚合果是由一朵具有离心皮雌蕊的花发育而成 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聚合果根据小果本身的性质不同而分为多种聚 合瘦果(草莓)、聚合核果(悬钩子)、聚 合蓇葖果(八角、芍药)和聚合坚果(莲) 等。 三、聚花果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如桑葚、无 花果等。
被子植物形态学 基础知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根系的形态特征 茎的形态特征 叶的形态特征 花的形态特征 果实的类型
第一节
根系的形态特征
根系定义:一株植物地下所有的根总称为根系。 根的组成:主根、侧根、不定根 根据主根的发育程度,根系的组成和形态,一般可将 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 一、直根系 定义:凡主根粗壮发达,主根和侧根有明显区别的根 系成为直根系。 二、须根系 定义:主根不发达或很早就停止生长,由茎基部产生 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成为须根系。
(二)有限花序 有限花序的开花顺序是顶端花先开,基部花后 开;或者是中心花先开,侧边花后开。 1、单歧聚伞花序 2、二歧聚伞花序 3、多歧聚伞花序 4、轮伞花序
二、花冠的类型及其花芽中的排列方式 1、花冠的类型 ①十字形 ②蝶形 ③漏斗状 ④筒状 ⑤钟状 ⑥轮 状 ⑦唇形 ⑧舌状 2、花被片在花芽中的排列 ①镊合状 ②旋转状 ③覆瓦状
第五节 果实的类型
根据果实是否由一朵花的单个雌蕊、多个雌蕊 或花序发育而来,可分为三类:单果、聚合 果和聚花果(复果)。 一、单果 单果是单心皮雌蕊和合生心皮雌蕊所形成的果 实。 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 可分为肉果和干果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的基础知识形态种类与结构
根的作用是吸收土壤中水分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此外有研究报道称,大根也是合成激素、氨基酸的场所。
根系对环境的水土保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一、根的形态及种类
胚根首先形成的是主根,主根直接与茎相连。
主根上再产生的根为侧根,包括支根等。
有些根不从主根产生,从茎、侧茎基部、叶产生根,称为不定根。
一般单子叶植物的须根和扦插繁殖产生的根都是不定根。
有些根上发出芽能生长茎,称为不定芽。
植物真正吸收土壤水分、养分的根部为根毛部位,肉眼可以看到这个部位靠近根尖附近。
主根、侧根、不定根都在这个部位长有根毛。
1、按根的起源和形态分为二类根系
①直根系
主根发达,明显比侧根粗壮。
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属此类型。
②须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早已停止生长,从茎基部丛生许多粗细不一的不定根。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属此类型,如竹、棕榈、小麦、水稻。
2、按根在土壤中分布的深浅程度分为二类根系
①深根系
主根发达,深入土壤,垂直向下生长,如马尾松、樟子松的根系。
②浅根系
主根不发达,侧根或不定根向四面扩张,根系大部分在土壤表层,如刺槐、悬铃木的根系。
二、根的结构
根结构分为根尖、根初生结构、根次生结构三部分,根尖具很强的细胞分裂功能,根生长主要靠这部分。
根尖、根初生结构与根伸长及各组织形成有关,根次生结构则是对根加粗的描述。
以根尖结构为例,从根顶端到根上端开始生根毛的部位为根尖,一般长约0.5-1厘米,是根生长最活跃的部位。
从根顶端自下而上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又称成熟区)四个部分。
分生区也叫生长锥,由分生组织细胞组成,不断分裂细胞,往顶端分化形成根冠,往伸长区方向分裂,细胞分化形成根。
根冠为几层薄壁组织细胞,不断由分生区产生,又不断与土壤摩擦损伤,因此根冠始终保持一定厚度,使根在土壤中生长时分生区不受伤害。
根毛区密生根毛使根表面增加了吸收面,是根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部分。
根毛区1~3周即死亡失去吸收功能,由伸长区不断形成根毛区来补充。
因此,根只有不断生长才能顺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三、根瘤和菌根
某些高等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根瘤菌(真菌)、菌根菌(细菌)相互利用,提高根的功能,形成共生关系。
这些植物的根表面为根瘤和菌根。
这在林业、农业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林业造林常选具有根瘤、菌根树种或接种菌种使苗木发育健康,改良土壤。
1、根瘤
根瘤是一种称为根瘤菌的细菌入侵某些植物根毛部,使根细胞增生所形成的瘤状突起。
它能固定大气中氮。
根瘤菌从植物中摄取生活所需的水、养料,同时固定大气中游离氮元素,转化为植物能利用的氮化合物(称为固氮作用)供给植物。
氮是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植物中豆科、桤木属、杨梅属、胡颓子属、木麻黄属的乔灌木都有形成根瘤的能力。
2、菌根
某些植物根与一些真菌形成共生关系,这些植物的根即为菌根。
菌根上的真菌通过菌根得到有机营养物质和能源,真菌本身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从而提供给植物更多的水,无机盐,以及真菌产生的维生素、抗生素。
菌根又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前者的植物有松、山毛榉、鹅耳枥等;后者有杜鹃、兰科、葱、胡桃、桑、葡萄、草莓等。
四、根的变态
有些植物根、茎、叶形态和生理功能都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这种变异称为变态。
这种变态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适应某些环境的结果,并通过自然选择成为遗传性状代代相传。
根的变态有如下几种:①肥大直根;②块根;③支柱根;④呼吸根;⑤气根;⑥寄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