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间工艺
徽州三雕的五种刀法

徽州三雕的五种刀法————————————————————————————————作者:————————————————————————————————日期:徽州三雕的五种刀法-美术论文徽州三雕的五种刀法蒋雨金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性、系列性等特点。
它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面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与敦煌学、藏学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而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三雕则是指在古徽州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砖雕、石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
笔者曾撰文,对徽州三雕的历史渊源、严峻现状、继往开来、表现手法、手工精粹和传承创新六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本文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技艺实践与感悟积累,对徽州三雕的五种表现手法进行阐述,意在通过抛砖引玉之举,引起业内人士对徽州三雕技艺重视切磋,进而传承提高。
一、徽州三雕工艺与中国国画的触类旁通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徽州三雕自问世以来,通过工匠们的辛勤劳作、刻苦钻研和不断积累,采用平雕、浮雕、圆雕、透雕和线雕等各种手法的演绎,使三雕工艺渐成体系,向精深发展,并日臻成熟。
纵观三雕工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间工匠们悟性的不断增强、技艺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中国国画中的艺术精髓,并将它借鉴和移植于三雕工艺之中。
中国国画素有“一墨分五色”之说。
墨即是色,它本为一色,但通过画者的水晕调配和运笔的轻重缓急,可将一色表现成焦、浓、重、淡、清五种不同的颜色,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组合,可将一幅作品打造得或气势磅礴,或行云流水,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求动,一张白纸上能做尽文章。
三雕工艺创作,虽不在纸上做文章,也无墨色可调,但通过长期的劳作和参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到了国画表现手法的启发,工匠们可以在有限的砖、木、石材料上,运用各种雕刻刀工,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来,这也是不同工艺或流派之间的触类旁通,殊途同归。
徽州非遗技艺制作流程

徽州非遗技艺,是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技艺制作流程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精细的工艺,才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首先,徽州非遗技艺的原料选择非常讲究。
以徽墨为例,制作徽墨所需的烟料、骨胶、麝香等原料必须精选,以保证墨质的优良。
墨工们通过反复试验和经验积累,掌握了对各种原料的搭配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墨色和墨质效果。
其次,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以制作徽墨为例,制作工序包括炼烟、和胶、下胶、杵捣、成型等。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任何一道工序出错都会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
墨工们凭借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保证每道工序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墨工们还需注意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例如,气候、湿度、温度等都会影响墨的品质,因此墨工们需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调整制作工艺。
同时,为了保护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墨工们还需不断探索新的工艺和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市场需求。
最后,徽州非遗技艺的传承方式也非常独特。
许多技艺都是通过家族传承的方式得以延续,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技艺的纯正和精湛。
同时,也有一些技艺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得以传承,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到这些技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技艺,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非遗名录、推广非遗文化、举办非遗展览等。
总之,徽州非遗技艺制作流程非常复杂和讲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经验积累。
这些技艺不仅是徽州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技艺,努力传承和发展它们,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安徽黄山徽州特产

两香问政山笋是徽州山区的传统风味菜,属徽菜系。竹笋是徽菜中的 一味山珍,问政山笋在所有的笋味中最为鲜嫩,但不够香,加上香肠、香 菇等增香,则弥补了不足,这道菜就称为“两香问政山笋”。
将笋加火腿骨、鲜猪肉骨烧焖,中途加进香肠、香菇。成熟后去骨装 盘。菜品有红(香肠)、褐(香菇)、奶黄(问政山笋)三种颜色。笋经 烧焖则入味透、质脆嫩,有香肠、香菇等混合芳香,是黄山春季时令菜。 拌问政山笋的制作
徽州状元饭1.糯米洗净加水蒸熟取出,加白糖90克及少量猪油,搅匀, 蜜枣去核备用。
2.用1只大碗抹上猪油,将莲子码在碗中间,加上无核枣子,装上糯 米饭,码在莲子周围,上笼蒸熟备用。
3.将荸荠挖个小洞装满翡翠心,上笼蒸一下,取出枣子饭倒扣在大盘 中间,将熟荸荠码在枣子饭周围,每个翡翠上面按上1只樱桃,荸荠四周 再码1圈桔子。
安徽黄山徽州特产
徽州漆器,徽州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徽州漆器中 的螺甸漆在宋时被誉为“宋嵌”,而菠萝漆在南宋曾作为贡器。明清两代 漆器工艺空前发展,这时期雕漆、漆画、金漆、雕填、戗金、螺甸、百宝 镶嵌等形式争奇斗艳,蔚为大观。明代徽州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则是 中国古代唯一流传的漆工专著。
桃脂烧肉,传统名菜,属徽菜系,菜品肉色红润,酥而不腻,桃脂绵 软嚼有桃香。从制法到口味,类似于北方的红烧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 佳肴美味之一。
在徽州地区广泛流传。后来,被菜馆嗵收了上了筵席。仍保持着传统 的民间做法,深受广大民众的推宠,大能解馋。桃脂又名胶,生于桃树上, 质地绵软,半透明,营养丰富。
虎皮毛豆腐是以安徽省屯奚、休宁一带特产的毛豆腐(经特殊工艺制 作而成,长有约3厘米长的白茸毛)炸制而成。是安徽省徽州一带非常驰 名的传统特色佳肴,属于徽菜系-素食类。相传与明朝朱元璋有关。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徽州三雕是一种汉族传统雕刻艺术,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汉族传统雕刻工艺。
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雕,清末民初,绩溪县胡国宾、汪聚有名噪一时。
歙县李祥顺善雕,作品有歙县深渡下铺姚氏祠堂、大茂村朱氏祠堂、定潭张翰飞宅等。
民国期间,歙县吴炳烈、汪叙伦、王金九俱擅木雕,20世纪30~40年代,结为木雕团体在歙行艺。
吴氏等人以徽剧为内容,丰富了木雕题材,他们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木雕制作,流传于世的主要作品有《喜庆丰收》、《郑成功解放台湾》、《和平颂》、《牛》、《耕织图》、《黄山风景》、《雷锋》、《红灯记》等。
民国初年,黟县宏村怡和堂(承志堂)梁架和门窗、楣罩分别聘请歙县方子贵师徒5人和黟县程双喜师徒3人雕刻,十分精细。
石雕,相传黄鼎、朱云亮、余香等善石雕,余氏为清乾隆年间黟县人。
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叙伦堂”于清道光六年(1862)重修,祠内西湖景石雕拱板为黟县余忠臣所刻。
歙县王仙伯曾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石雕制作。
1979年以后,歙县吴观光在徽州古建公司耄期授徒,吴氏石雕构图严谨,刀法细腻。
屯溪区冯有进、程佑福等人俱擅石雕,建石坊多座,并擅硺石狮。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
它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黄山脚下,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徽商的发展繁荣了文化教育事业,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成为我国三大学派之一。
徽州"三雕"就是在这样发达的徽文化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能工巧匠的佳作。
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法

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法
徽州三雕是指徽州木雕、石雕和砖雕,它们都有着独自的特点和
瑰丽的造型。
以下是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法:
一、徽州木雕:徽州木雕是以楠木、朴木和柚木为原料,采用手
工刻刀,形成特点鲜明的浮雕和镂空,雕刻形象生动优美,寓意深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徽州石雕:徽州石雕是以徽州地区特产的黄石、青石和白石
为材料,采用锤子、凿子等手工工具,雕刻出具有徽州特色的花鸟、
人物、建筑等各种形象,多以线条简练、造型精细而著称。
三、徽州砖雕:徽州砖雕是以青砖、灰砖等为原料,采取压模、
印模、压花等技法,雕刻出具有徽州传统特色的各种图案和纹样,通
常运用于建筑物和园林中,以增强建筑物的装饰性和欣赏性。
以上就是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法,它们都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技艺类非遗

徽州技艺类非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徽州技艺类非遗】文章徽州,古称歙县,是安徽省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中国历史古迹遗址之一。
徽州地处黄山脚下,素有“黟县之奇、歙县之秀”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徽州技艺类非遗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徽派文化的精髓。
徽州技艺类非遗包括了徽州八艺,徽州徽匾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包括徽州徽匾、徽州宣纸、徽州徽银、徽州贡缎、徽州腊味等。
这些技艺传承至今,不仅是徽州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徽州徽匾是徽州的一大特色,是用优质的楠木制作而成的一种木雕工艺品。
徽匾刻有各种吉祥寓意的字画,色泽鲜艳,工艺精湛。
徽州徽匾可谓是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代表之一。
徽州徽匾从制作到涂色,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打磨,表现出徽州人民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和热爱。
徽州宣纸是古代皇家贡品,早在东汉时期就被列入贡品之一。
徽州宣纸的制作工艺独特,选材严谨,手感细腻。
徽州宣纸质地薄而韧,透气性强,吸水性好,书写感觉舒适。
徽州宣纸还有一种独特的磨劲技艺,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色彩更加鲜明。
徽州宣纸的制作工艺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徽银是徽州独有的一种银饰工艺,早在唐代就有制作记录。
徽州徽银用纯银加工而成,工艺繁琐,造型精美。
徽银制作工艺包括银锻、银烧、银描等多个环节,每一件徽州徽银制品都蕴含着徽州人民的匠心和智慧。
徽州徽银质地纯正,色泽明亮,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徽州贡缎是徽州的传统工艺之一,被誉为“中国丝绸之都”。
徽州贡缎以其精湛的工艺和艳丽的色彩闻名于世,一度成为皇家贡品。
徽州贡缎采用优质的桑蚕丝织造,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细密的质感和如绸如缎的光泽。
徽州贡缎图案繁多,包括动植物、山水、人物等,展现出徽州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徽州腊味是徽州传统的特色美食,制作工艺源远流长。
徽州腊味包括腊肠、腊肉、腊香肠等多种品类,口感鲜美,风味独特。
徽州三雕 奇彩绚烂的民间杰作

强调的是 ,徽州木雕中的人物写实功力往往令人感到惊 讶 ,其造型准确,意态如生,焕发出健康的喜气洋洋的 睽 隋调
浑厚 粗犷 、力度 不凡 的石雕
在某种意 义 E来说 ,作为皖南山区的徽州是一个石 头的世界,徽州的能工巧匠用石头等材料 ,将这里装扮 成了文化的徽州 ,比如徽州石雕的杰作 “花山谜窟”, 宏 大壮 阔 , 玄妙奇 巧 ,观者无 不称 奇 ;就 算是 徽州境 内 四通八达的石板道路 ,又何尝不是徽州石雕的一大景 观 ?对 此 ,民 国期 间修撰 的 《歙县 志》就 已注意 到 了这 个现象 : “道路皆以石成之,虽穷乡僻壤 ,入山小径 , 唐 不石也 。石类不一,有青石、红石、红麻、白麻、凤 凰麻等石 。康乾以后,更采用浙淳茶源之青石,质美而 坚 ,全县交通 ,虽积雨不病泥潭也。 此外 ,还有徽州 境内众多造型各异、年代久远的石桥 ,也尽显刎 lIl石工 的刀下功夫 。
f1.j代的 “ i雌”细腻繁 ,构l冬1、 Jld吸收 r新安IIIli派的表现 下法 ,IJl:究 艺术 火,多JIj深浮雕』fIl
雠 ,捉 ffj镂 效 ,仃 的镂 次 多 达 I。余 ,· 楼 榭 、树 小 III水 、人 物止 、花 虫 f^ J:
徽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1、歙砚制作技艺: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古徽州歙县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徽州版画:徽派版画历史悠久,雅俗共赏,堪称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2006年,徽派版画入选第一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徽州剪纸:徽州剪纸俗称为“铰花铲图”、“剪嫚嫚纸”,主要有剪、铲、刺、贴等技法,2017年,徽州剪纸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民间工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477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课外16学时总学分: 2 开课学期:7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先修课程:专题设计1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大纲执笔人:张晓利参加人:梁军大纲审核人:梁军编写时间:2009.6.30(一)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掌握居住室内空间内涵、设计方式、方法,同时以居住为基础进而讲解室内空间构建特点及规律,着重学习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及施工工艺,同时掌握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培养设计理念的视觉转化能力与设计表现能力,掌握以居住为代表的简单空间的设计方式、方法。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多维设计领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居住空间设计的概念、类型、家具陈设、风格流派及施工工艺等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空间设计的内涵及其方式方法,为后续类型复杂空间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掌握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培养设计理念的视觉转化能力与设计表现能力。
掌握以居住为代表的简单空间的设计方式、方法。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承上:设计表达机械制图;启下:专题设计(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居住设计的空间(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居住空间的内涵及设计方式、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空间及家居空间的内涵及外延,在理性上认识空间的设计方法。
2、教学内容:1.1 居住空间的概念;(0.5学时)1.2 居住空间的类型;(0.5学时)1.3 居住空间的组合;(0.5学时)1.4 居住空间的分隔;(0.5学时)1.5 居住空间的利用;(0.5学时)1.6 居住空间的设计手法;(1.5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概念掌握;难点:空间类型划分的内涵。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居住空间的类型划分方法。
第二章居住照明设计(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居住空间照明的作用、设计方式及原则,重点掌握建筑化照明。
2、教学内容:2.1 居住空间照明设计的作用;(0.5学时)2.2 居住空间照明设计的方式;(0.5学时)2.3 居住空间照明的设计原则;(1.5学时)2.4 居住空间照明灯具的造型;(0.5学时)2.5 居住空间的建筑化照明;(1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照明的概念及设计方法;难点:居住空间的建筑化照明。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举例说明常见的居住空间照明。
第三章居住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风格、流派的种类及内涵、表征。
2、教学内容:3.1 居住设计的风格;(2学时)3.2 居住设计的流派;(2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设计风格与流派的内涵;难点:居住空间的区分原则。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举例说明特定的居住空间的风格与流派。
第四章居住设计的家具与陈设(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家具设计的历史与概念,掌握家具、陈设的分类与设计原则。
2、教学内容:4.1 居住设计与家具;(0.5学时)4.2 家具的功能;(0.5学时)4.3 家具的分类;(0.5学时)4.4 家具的发展;(0.5学时)4.5 家具的设计;(0.5学时)4.6 家具的配置;(0.5学时)4.7 陈设的意义、作用与分类;(0.5学时)4.8 陈设的选择与布置;(0.5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家具、陈设的内涵与沿革;难点:居住空间家具、陈设与设计的关系。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家具、陈设与居住设计的关系。
第五章居住设计的装修与做法(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一般家居设计的装修与做法,了解常见的特殊施工工艺。
2、教学内容:5.1顶棚的装修与做法;(0.5学时)5.2墙面的装修与做法;(0.5学时)5.3地面的装修与做法;(0.5学时)5.4隔断的装修与做法;(0.5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装修与做法;难点:具体空间的案例与实例剖析。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以特定的实例说明空间中的装修与做法。
第六章居住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共30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一般家居设计的实践操作环节,了解成功案例的设计实践过程。
2、教学内容:6.1 居住空间设计的流程。
包括平面图解读、设计构思草图、电脑效果图、设计制图等;(1学时)6.2 设计成功案例赏析。
通过大量设计案例的解读、剖析,阐释各自的设计特点、设计规律,并加以拓展;(1学时)6.3 设计方案的设计与指导;(28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设计流程;难点:居住空间的案例与实例剖析。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1-2套特定主题家居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方案完整、详细且理念先进。
6、本章思考题:实践案例剖析,分析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八)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选用教材:汤洪泉.空间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参考书目:1、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刘盛磺.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唐婉玲.餐饮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陈德坚.酒吧餐饮空间设计专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5、任留柱、左铁峰.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九)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参见课程实践(考核)大纲。
《空间设计》课程实践(考核)大纲编写时间:2009.6.30(一)实践(考核)大纲的编写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本学科专业中的地位《空间设计》课程旨在通过讲授空间的含义及其分类及风格演变过程,剖析空间设计的各种理念,分析成功产品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空间设计更为深层次的理念及原理,了解空间设计的流程及思考方式与方法,促进学生设计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空间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设计课程,本课程是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基础课程的应用,也是后续其他专业设计课程的铺垫,地位十分重要。
2、本大纲的编写依据和适用范围本大纲对应的内容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28学时)。
依据教材并参考其他院校的大纲,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方向本科教学。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考核内容——主题性空间组合设计本课程的实践内容采取目标设定方式,合计满分为100 分(艺术设计作品不记满分,最高分为95 分)。
具体内容与划分如下:1)完成设计作品草图(3个以上方案的构思草图);(30%)2)完成设计作品电脑效果图(3个以上角度)、制图(CAD完成);(30%)3)完成设计作品模型制作;(20%)4)完成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书”(前期市场调研、相关理念、设计构思、电脑效果图、制图、模型、设计总结等);(10%)5)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阐述”(10分钟PPT展示说明);(10%)2、考核要求1)完成设计作品草图(3个以上方案的构思草图)(包括课堂问答)考核要求:1. 设计方案简明、凝练,专业性强;2. 空间布局合理且具有一定理念性,创新性强;3. 采用恰当的风格、流派及施工工艺;2)完成设计作品电脑效果图(3个以上角度)、制图(CAD完成)考核要求:1.设计方案建模准确、严谨;2.电脑模型渲染及最终效果良好,充分展现设计特点;3.制图的视图选择正确,标准规范,图文清晰;3)完成设计作品模型制作考核要求:1.模型制作方法得当,能够与前期设计保持一致;2.模型的后期处理得当,能够充分展现设计理念;3.模型的展示整体效果完整;4)完成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书”(前期市场调研、相关理念、设计构思、电脑效果图、制图、模型、设计总结等)考核要求:1.“设计报告书”内容完整;2.“设计报告书”设计制作符合整体设计要求;5)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阐述”(10分钟PPT展示说明)考核要求:1.PPT制作符合设计要求;2.设计阐释全面、清晰,重点突出,对空间设计理念有着准确的认知、理解;3.回答问题准确,语言流畅,针对性强;3、考核用时1)完成设计作品草图(3个以上方案的构思草图);(30%)——8学时2)完成设计作品电脑效果图(3个以上角度)、制图(CAD完成);(30%)——7学时3)完成设计作品模型制作;(20%)——8学时4)完成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书”(前期市场调研、相关理念、设计构思、电脑效果图、制图、模型、设计总结等);(10%)——4学时5)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阐述”(10分钟PPT展示说明);(10%)——1学时考核总计课时28学时(三)课程考核成绩构成成绩=(评分组成绩)x70%+平时成绩x30 %。
(四)材料提交根据课程性质,课程结束时以“光盘”形式提交的文件材料如下:1、实践作品展板电子文档一份(设计说明、草图、CAD图、效果图及模型照片等);2、实践作品的建模、材质、CAD等相关电子源文件;(五)主要参考书目1、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刘盛磺.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唐婉玲.餐饮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陈德坚.酒吧餐饮空间设计专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5、任留柱、左铁峰.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精选文档-----------------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