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赏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优秀课件

在短纸上从容写下几行倾斜的草书,在雨后初晴的窗边,用 细乳茶做着分茶的游戏。
诗人在等待召见时做了什么事?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做的事:诗人悠闲地写草书,晴窗下做着分茶的游戏。 心境:分茶,又称茶百戏、汤戏、或茶戏。它是在点茶时,使
茶汁的纹脉形成不同物象,从中获情趣的技趣游戏,大约始
于北宋初期。 闲情雅事
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陆游
(1125-1210)
作者回顾
在政治斗争中,陆游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 挤、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可是, 他始终坚持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 复国大业。
嘉定二年(1210年),85岁的诗人,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 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 (1125-1210)
人生经历
30岁礼部考试中初试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xūn)居陆游名 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陆游遭到秦桧压制, 直到秦桧死后,34岁的陆游才有机会走入仕途,36岁担任京 官,39岁被贬出京城,42岁被罢官,46岁任夔州通判。48岁 到南郑抗金前线,不久抗金军队被朝廷撤回。54岁时,在江西 做地方官,遭罢免。在家闲居六年。后知严州,被革职,又回 乡。66岁以后,绝大部分岁月在家乡度过,但他抗击金兵、收 复中原的壮志至死从未真正消失。
诗句赏析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事毕后返回,清明时节 还来得及回到家。
尾联联用了什么典故?如何理解?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素衣化缁:白衣变成了黑衣。比喻灰尘极多,也比喻喻
清白的操守遭到污染。 “风尘”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
诗人在等待召见时做了什么事?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做的事:诗人悠闲地写草书,晴窗下做着分茶的游戏。 心境:分茶,又称茶百戏、汤戏、或茶戏。它是在点茶时,使
茶汁的纹脉形成不同物象,从中获情趣的技趣游戏,大约始
于北宋初期。 闲情雅事
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陆游
(1125-1210)
作者回顾
在政治斗争中,陆游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 挤、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可是, 他始终坚持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 复国大业。
嘉定二年(1210年),85岁的诗人,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 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 (1125-1210)
人生经历
30岁礼部考试中初试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xūn)居陆游名 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陆游遭到秦桧压制, 直到秦桧死后,34岁的陆游才有机会走入仕途,36岁担任京 官,39岁被贬出京城,42岁被罢官,46岁任夔州通判。48岁 到南郑抗金前线,不久抗金军队被朝廷撤回。54岁时,在江西 做地方官,遭罢免。在家闲居六年。后知严州,被革职,又回 乡。66岁以后,绝大部分岁月在家乡度过,但他抗击金兵、收 复中原的壮志至死从未真正消失。
诗句赏析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事毕后返回,清明时节 还来得及回到家。
尾联联用了什么典故?如何理解?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素衣化缁:白衣变成了黑衣。比喻灰尘极多,也比喻喻
清白的操守遭到污染。 “风尘”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古诗词PPT

一 作者生平
南郑从戎
陆游被罢免后,在镜湖赋闲长达四年,期 间曾作《游山西村》等田园诗。乾道五年 (1169年),陆游重新受到启用,出任夔 州通判。次年,他沿长江西上,于上任途 中一路饱览祖国河山,写下了记游文字 《入蜀记》。乾道八年(1172年),枢密 使王炎宣抚四川、陕西,驻南郑(今陕西 汉中),陆游又被征辟为干办公事兼检法 官,并于三月抵达汉中,途中作《山南 行》。
爱族陆 国,游 诗南, 人宋字 。文务
学观 家, 、号 史放 学翁 家, 、汉
完结
——宋·陆游
古代 诗词
三 诗词赏析
接下去的颈联就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在 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只能做的是“矮纸 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 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 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 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 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 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 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 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
三 诗词赏析
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机作《为顾彦先赠好》:“京 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但这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 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 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 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 可以说《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 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在几乎 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谁又让我乘 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 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 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 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 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古诗词诵读 《 临安春雨初霁》精品课件

素养提升
陆游诗歌 创作的三个阶段
少年时代:用词华丽 踏入仕途到辞官隐居:爱国情
辞官之后:语言质朴
链接拓展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激趣导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课程定位
1.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 2.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阅读落实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陆游生于战乱年代,从小受父辈们的熏陶, 十分关心国事,他很早就立下了击退胡人、恢复中原的雄 心壮志。入仕后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免职,但陆游的爱国 情怀始终没有改变。
比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抒发自己的落寞情怀。
阅读落实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茶,表面上看闲适恬静, 然而在这背后,藏着诗人的感慨与牢骚。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起风尘叹”化用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阅读落实
本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 实际上抒写的是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背后隐 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 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素养提升
探寻陆游的创作之路
素养提升
陆游与江西诗派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他从江西诗 派的诗歌理论中获得了增进艺术修养的启示,但他很快 超越了江西诗派,以明朗瑰丽的语言、奔放磊落的情调 和江西诗风的作品区别开来。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赏析(共8张PPT)

第7页,共8页。
谢谢!
第8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
•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 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 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 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 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 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 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 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第3页,共8页。
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 ,淡而又深,深而且远。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赏析 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 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
第5页,共8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 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
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 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 一过,便拂袖而去。 整个一首诗,虽然写
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 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 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赏析
第1页,共8页。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 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 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 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 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 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 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 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 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 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 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 。
谢谢!
第8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
•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 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 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 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 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 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 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 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第3页,共8页。
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 ,淡而又深,深而且远。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赏析 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 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
第5页,共8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 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
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 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 一过,便拂袖而去。 整个一首诗,虽然写
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 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 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赏析
第1页,共8页。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 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 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 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 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 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 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 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 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 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 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 。
《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 载谁堪伯仲间!
1、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时期,抒发的情感也大致相同, 两诗有不同之处吗?加以说明。 ①内容不同 《书愤》内容兼有除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临安春雨初霁》写明媚春光下客居京华的悟静闲适生活,表 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的悲愤心情。 ②意境不同 《书愤》的意境是沉郁雄浑顿挫;《临安春雨初霁》的意境是 明艳恬静闲适。
1、了解写作背景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陆游已经六十二岁。年少轻
狂、不畏世事的年纪一去而不复返。留下的是对南宋 朝野黑暗腐败的失望与惋惜,对祖国不得统一的痛楚。
自从王炎调离川陕后陆游一直难得重用。淳熙十 三年,陆游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赶到临 安觐见,住在西湖边某个客栈等待皇帝召见。老骥伏 枥,岁近暮年的陆游看到此时西湖怡人又想到边疆战 况连连,在这种繁华与战乱的反差之中完成诗作。
5、颈联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用典 ②“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暗用了张芝的 典故。张芝擅长草书,但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很少写。借以 表明自己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草书消遣。 ③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 界,然而却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表达诗人报国无门、 蹉跎岁月愤懑之情。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做同步练习
3、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
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明艳 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清新隽永。
4、颔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①抒发了自己的郁闷与惆怅。“一夜”意为“整 夜”。 诗人在“小楼” 整夜“听春雨”,正暗示 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 上了心头。含蓄深蕴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②表达报国无门、壮怀难酬的落寞情怀。次日清晨, 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 已深了。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正是用 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 明的对照。含蓄而又深蕴。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作草:此必用了张芝的典故。张芝 擅长草书,但平时多写楷书。人 问其故,他说写草书太花时间, 所以没工夫写。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 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 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指悠闲细节 “戏”指嬉戏 表面:闲适恬静 深层:感慨牢骚
报国无门、有志难伸、厌倦官场 闲极无聊只能蹉跎岁月的无奈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以典明志,志不得伸,怨愤无奈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羁旅风霜之苦;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用其意,诗人洁身自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与开头呼应。回 家本非诗人之愿,但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 阴故家。
解意象,品情感
“临安”——诗人为什么要到临安来?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知人论世:诗人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做严州知府。并 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 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流露出不得已 而来京的意思。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 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 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 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临安春雨初霁》ppt课件

称(类似于“素士”)。
译文:
不要有 白衣服被京城的风尘染黑 之叹。完事后返回,我还来得及
在清明节到家。
尾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会为其所 污染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 所谓 “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 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而过, 便想拂袖而去。
• 5.“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用了 怎样的表现手法?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1.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直抒胸臆,诗歌开头就用了一个生动巧妙的比喻,感叹世态 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 首联无疑而问。“谁令骑马客京华”,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 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 谁让 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 世态炎凉的无奈 和 客居京华蹉跎岁月的伤感。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 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 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 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初读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和节奏。 2.听名家诵读,初步把握情感。 3.学生诵读。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 “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 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 3.《临安春雨初霁》中 “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表面上看 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 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临安春雨初霁(详解)ppt课件

意思。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机的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 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 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说不要感叹白衣在京城中会污 染成黑衣,清明之前还可以赶回家呢。 明写羁旅之苦,实际上是说官场的浊 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 纱, 谁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 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在短小的纸张上斜行运笔,闲来无 聊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 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淡淡 品味飘溢的茶香。
身着一袭素衣,不要感叹京城风尘 四起,等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 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 生活的厌倦。
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 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 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个中滋味需 要细细品味。
.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世情。 骑马:暗示被召作官。 客:客居。 京华:指京城临安。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 草:草书。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
聊,所以写草书消遣。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 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 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 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 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机的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 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 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说不要感叹白衣在京城中会污 染成黑衣,清明之前还可以赶回家呢。 明写羁旅之苦,实际上是说官场的浊 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 纱, 谁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 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在短小的纸张上斜行运笔,闲来无 聊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 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淡淡 品味飘溢的茶香。
身着一袭素衣,不要感叹京城风尘 四起,等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 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 生活的厌倦。
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 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 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个中滋味需 要细细品味。
.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世情。 骑马:暗示被召作官。 客:客居。 京华:指京城临安。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 草:草书。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
聊,所以写草书消遣。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 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 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 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 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赏析
1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 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 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 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 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 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 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 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 大家诗人之一 。
5
• 颔联点出“诗眼”。听了一夜的
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
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
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
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
淡而又深,深而且远。但细品一
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
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
反侧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
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
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
• 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
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
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
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
一过,便拂袖而去。 整个一首诗,虽然写
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
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
2
•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 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 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 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 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 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 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 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3
4
• 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 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 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 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 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 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诗是 淳熙十三年陆游在山阴时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的 时候所作。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 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 引起他“谁”的疑问,不是有点奇怪吗?
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
7
总结
• 《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 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 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 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 的时候.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 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 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 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 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我们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 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8
谢谢!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
独自惆怅。接下去的头联不更道
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吗?“闲作
草”、“戏分茶”,一生出入于
战场生死,贯游于天南海北,时
刻思虑着报国和爱民的陆游,竟
也“ 闲”而又“戏”了!在诗人
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
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
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
6
在“闲”“戏”中打发时光。
1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 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 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 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 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 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 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 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 大家诗人之一 。
5
• 颔联点出“诗眼”。听了一夜的
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
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
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
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
淡而又深,深而且远。但细品一
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
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
反侧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
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
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
• 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
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
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
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
一过,便拂袖而去。 整个一首诗,虽然写
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
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
2
•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 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 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 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 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 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 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 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 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3
4
• 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 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 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 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 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 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诗是 淳熙十三年陆游在山阴时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的 时候所作。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 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 引起他“谁”的疑问,不是有点奇怪吗?
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
7
总结
• 《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 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 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 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 的时候.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 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 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 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 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我们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 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8
谢谢!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
独自惆怅。接下去的头联不更道
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吗?“闲作
草”、“戏分茶”,一生出入于
战场生死,贯游于天南海北,时
刻思虑着报国和爱民的陆游,竟
也“ 闲”而又“戏”了!在诗人
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
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
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
6
在“闲”“戏”中打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