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一课用)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课时 看一场杏花微雨,听一曲心冷意愤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意,赏析艺术特色言风格 1.诗歌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有什么表达特点?
答案 ①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言“世味”之“薄”:批判世风 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虚假。 ②运用反问修辞。“谁令骑马客京华”,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比平铺直叙更有力量,发人深思。
词句注释
• (9)草:指草书。 • (10)晴窗:明亮的窗户。 • (11)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 (12)戏,原作“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
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 (13)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 (14)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临安春雨初霁(1) 陆游(南宋)
世味(2)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3)京华(4)。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5)明朝(6)卖杏花。 矮纸(7)斜行(8)闲作草(9),晴窗(10)细乳(11)戏分茶(12)。 素衣(13)莫起风尘叹(14),犹及清明可到家。
词句注释
• (1)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 (2)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 (3)客:客居,原作“驻”,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 (4)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 (5)深巷:很长的巷道。 • (6)明朝(zhāo):明日早晨。 • (7)矮纸:短纸、小纸。 • (8)斜行:倾斜的行列。
活动二 分析思想情感 3.结合全诗具体内容,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中的“世味”“薄”表 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 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 的大志,内心抑郁且惆怅。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诗人不愿在京 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以渴望归家来进行自我安慰。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PPT课件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PPT课件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 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 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 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 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 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 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 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 ,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 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 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作什么 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本诗名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赏析】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七律《临安 春雨初霁》中的颔联,生动地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明媚春 光。
“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未眠,表现他心情不安 ,“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 去叫卖杏花,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 ”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 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 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 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 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持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 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 下了结尾两句。

【高中语文】《临安春雨初霁》课件39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临安春雨初霁》课件39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的《钗头凤》 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 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 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 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 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 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 优美,意韵十足。
79岁时的一天夜里,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绝句二首:“城 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陆游也曾重沈园。游 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 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 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
年至84岁时,陆游还是牵挂着沈园,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诗人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 这种深挚无告,凄然而又令人慕然的爱情,成为了爱情的千古绝唱。
勇敢 才华
爱 深情 横溢 国 高洁
2、品读诗歌
走近作者,探究衷肠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 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 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 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古诗词诵读4《临安春雨初霁》(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4《临安春雨初霁》(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表现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颈 联中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 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作者人生无奈的惆怅感慨。
学习任务
明确文本 深入探究
【分析诗歌情感】(四)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惆怅。首联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 2.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 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 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3.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 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学习任务
明确文本
深入探究
学习任务
明确文本 深入探究
【明确诗歌内容】(一)请结合自身的理解,对首联进行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 直言“世味”之“薄”, 世味薄
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 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 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 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诗一开始 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
学习任务
明确文本 深入探究
【诗歌比较阅读】(七)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书愤》与《 临安春雨初霁》两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学习任务
明确文本 深入探究
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学习任务
靶向突破 强化训练
【链接高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 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薄、闲、戏。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3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37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译 文 : 铺开小纸 悠 闲 地写 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 边细细地烹茶煮茶。
知识链接
分茶
分茶这种游艺大约始于北宋初年。北宋初年,
陶谷在《荈茗录》中已经说到一种叫“茶百戏”
的游艺。他说:“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
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
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
厌弃浊世,悔来京华 辗转难眠,落寞惆怅 草书分茶,闲极无聊 远离污浊,及早回家
情感小结
①客居京华,自责自悔:首联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感慨世态人情浅薄, 又用了反问句,表达了自责自悔的心情。 ②惆怅落寞,愁绪满怀:颔联写诗人独居小楼,听了整整一夜的春雨, 表达他无心欣赏春光的惆怅落寞与浓厚的愁绪。 ③厌倦官场,不满政治:颔联写诗人身处京华,却只躲在小楼里,作草 分茶,打发时光,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与对政治的不满。 ④志不能伸,怨愤无奈:尾联写诗人还没上任,就已经想要回家赋闲了。 看似无意为官,实则流露出的是在官而不得伸展抱负的怨愤无奈之感。
1.用典。化用陆机的“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
缁”。 2.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污浊的 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诗歌结构
世 味 年 来 薄 似 纱 ,首联: 直抒胸臆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 楼 一 夜 听 春 雨 ,颔联: 借景抒情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 纸 斜 行 闲 作 草 ,颈联: 细节描写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 衣 莫 起 风 尘 叹 ,尾联: 以典明志 犹及清明可到家。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颔联借景抒情,以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诗人在小楼上夜听春雨, 借杏花春雨表达旅居京城时的郁闷和惆怅,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 的职务。严州知州的职位本与他抗金收复中原的素志不合,但迫 于“圣命”和生计,只得接受。赴任之前,先到临安去觐见皇帝, 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 泛传诵的名作。
犹素晴矮深小谁世

及衣窗纸巷楼令味 诵 清莫细斜明一骑年
所以两首诗中,诗人的形象实则是一致。如果说《书愤》是诗人一生事业的 一曲悲歌,那么《临安春雨初霁》只不过是诗人人生经历中颇有意味的一支插曲, 它是诗人追梦历程中的一次情绪的翻腾,这一次的情绪翻腾并不影响我们对陆游 “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评价。
男儿放翁恒亘古
参考示例二: 我认为这两者都是真实的陆游。生活本身就是多面的,一个诗家吧。这种宁愿赋闲而不愿久居京 华的心态,难道不是报国无门的浩然长叹吗?
寓至味于闲适: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 写了诗人客居京华生活的无聊、无奈。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 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通过 乐景衬哀情、用典等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含蓄而有深蕴, 此为寓至味于闲适,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镜中衰鬓已先斑。
— 愤“壮志难酬” —愤“年华空老”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谁堪伯仲间”—愤“无人领军”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情感 “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
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诗人自己青年时的凌云 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既有英雄暮年之叹,也含有渴望建 功立业、北伐恢复中原之志。
(1)《书愤》《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临安春雨初霁》《游山西村》 (3)《钗头凤•红酥手》《沈园二首》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南宋四大家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解释题目
1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2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3 “霁”者,雨雪停止,3天气放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 可到家。
• 纵使江南春色满眼,可联想自身处境,此次来京只是客居,即将 赴任的职位也难以实现保家卫国的理想,白己却在碌碌无为之中 预然老去,国仇未报,壮士己老,这是怎样的不堪。
• 本已对仕途失去希望的陆游不得不被推上毫无作为的政治舞台, 诗人心中涌起的是道不完的无可奈何,安睡更无可能,临安春色 也只剩清淡寡味。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一.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知 诗人情感。 二.品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 的思想内容。 三.学习爱国精神,理解诗人形象。
猜一猜?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凭谁问,廉颇老矣, 人生自古谁无死? 壮志饥餐胡虏肉,
尚能饭否?
留取丹心照汗青。 笑谈渴饮匈奴血。
——辛弃疾
的懊悔。
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
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
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
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
临安春雨初霁”。
• 这一年春天,陆游被罢官6年后重新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 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 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 陆游对这个职位并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只好接受 下来。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用典、 细节描写
用典
不满、无奈 厌倦、悲愤
总结
陆游的一首《临安春雨初霁》,让几百年前清明时节的临安 城蒙上了淡淡的愁绪,昨夜春雨,明朝杏花,春景婉丽,情怀落 寞。沧海横流,八方风雨,不得志的陆放翁只好回归乡里,种豆 种瓜,酿酒烹茶。可夜半时分,孤村僵卧,放翁壮志犹在,龙泉 剑啸,豪气干云!
首联
思考2:诗人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写内心的郁闷惆怅? ①运用比喻和反问。诗人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 (这也是讽喻的笔法。) ②直抒胸臆。“谁令”表明他不得已而来京,自问自悔,表 达了作者对官场污浊的厌弃和客居京城的无奈。
颔联
“小 楼 一 夜 听 春 雨 , 深 巷 明 朝 卖 杏 花 。”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用典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zī]”, 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情感:尾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会为其 所污染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久留。
任务三: 赏诗·析技·悟情感
1.《临安春雨初霁》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2.《临安春雨初雾》中描写了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借以反衬自己的郁闷和惆 怅的诗句是: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临安春雨初霁》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无奈心理的诗句是: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4.《临安春雨初霁》中引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淄”的典故,表 明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不如回乡的诗句是: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 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 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 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 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 的警句。
本项犯了理解错位的毛病——“已先斑”与“气如 山”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的角A 度审视,均形不成对应关13
2、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 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 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A
1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 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 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 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 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 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 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 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 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美丽的 春色。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 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那远远 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 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清幽 得空寂的春晨中独自惆怅。而达官贵人多居深巷, 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 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 记了亡国的危险。
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
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
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
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
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
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A
12
1、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B
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 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 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 郁积如山。 B、 《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颈联写现在, 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 “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 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A
3
临安:南宋都城,今 浙江杭州。
霁(jì):雨雪停止, 天气放晴。
A
4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世情。 骑马:暗示被召作官。 客:客居。 京华:指京城临安。
A
5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
草:草书。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
聊,所以写草书消遣。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本项中有的评价陷入了误区——《书愤》颔联寄寓
了诗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种情感是曲折地显现的,并
非直接蕴藉其中。
A
14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
意思。
A
6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机的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 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 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说不要感叹白衣在京城中会污 染成黑衣,清明之前还可以赶回家呢。 明写羁旅之苦,实际上是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 纱, 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城呢?
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 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 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在短小的纸张上斜行运笔,闲来无 聊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 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淡淡 品味飘溢的茶香。
身着一袭素衣,不要感叹京城风尘 四起,等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A
8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 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 生活的厌倦。
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 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 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个中滋味需 要细细品味。
A
9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A
11
听的不是春雨,是寂寞
《临安春雨初霁》不同于陆游其他的作品,它没
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
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
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深夜,万
籁俱寂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
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说任何
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 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 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 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 “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 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