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简述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简述

一、炎症的概念1、炎症的定义: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1)局部反应:红、肿、热、痛、功能障碍。(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升高。3、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防御作用和损伤作用共存。二、炎症的原因1、物理性因子2、化学性因子3、生物性因子4、坏死组织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

机械原理概念题(含答案)

第 2 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正误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画“V” ,错误的画“X” ) 1. 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X) 2. 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杆组组成 的。(V) 3. 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目大于或等于自由度。 (X) 4. 平面机构高副低代的条件是代替机构与原机构的自由度、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 度必需完全相同 (V) 5. 当机构自由度F > 0,且等于原动件数时,该机构具有确定运动 (V) 6. 若两个构件之间组成了两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在计算自由度时应算作两 个移动副。(X) 7. 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有两个自由度,引入一个约束 (V) 8. 在杆组并接时,可将同一杆组上的各个外接运动副连接在同一构件上。 (X) 9. 任何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组成。因此基本 杆组是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 (V)

10. 平面低副具有2 个自由度,1 个约束。 (X) 二、填空题 1.机器中每一个制造单元体称为零件。 2.机器是在外力作用下运转的,当外力作功表现为盈功时,机器处在增速阶 段,当外力作功表现为亏功时,机器处在减速阶段。 3.局部自由度虽不影响机构的运动,却减小了高副元素的磨损,所以机构中 常出现局部自由度。 4.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5.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畐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 为高副。 6.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2 ,最小约束数为 1 。 7.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畐9,它产生2 个约束。 三、选择题 1. 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_B ____ 产生任何相 对运动。 A.可以 B.不能 C. 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2. 基本杆组的自由度应为_C ______ o A. —1 B. +1 C. 0 3. 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 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_B ___ o A. 0 B. 1 C. 2

阅读材料: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 1.水体富营养化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

机械原理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1)机构的结构分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的目的何在? 1)研究机构是怎样组成的,其组成对运动的影响,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及机构的结构分类 3)学习如何绘制运动简图 2)何谓构件?构件与零件有何区别? 构件是独立运动的单元体,构件是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之一。零件是机械制造的单元体。构件可有一个或者多个零件组成。 3)何谓高副?何谓低副?在平面机构中高副和低副一般各带入几个约束?齿轮副的约束数应如何确定? 运动副:两构件组成的相对可动连接称之为运动副。 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者线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之为高副。 低负:两构件通过面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之为低副。 齿轮副(包括内,外啮合副,齿轮与齿条啮合副):如果两齿轮中心相对位置已经被约束,则算作引入一个约束;如果两齿轮中心相对位置未被约束则算作引入两个约束。 4)何谓运动链?运动链与机构有何联系和区别? 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构成的相对可动的构件系统称之为运动链。 机构与运动链的区别:机构是具有一个固定构件的运动链。 5)何谓机构运动简图?它与机构示意图有何区别? 机构运动简图: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按照一定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并用运动副的代表符号和国家规定的常用机构的简图符号以及简单的线条绘制的表现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图。 机构示意图:不严格按照比例尺画出。 6)何谓机构的自由度?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机构自由度: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所必需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计算时应注意: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

7)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说明? 说明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 1)何谓速度瞬心?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有何区别? 速度瞬心:两构件绝对速度相等的瞬时重合点。 绝对速度瞬心:绝对速度为零的瞬心点。 2)何谓三心定理?有何用途? 三心定理:彼此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三个构件的瞬心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求不直接成副的构件的速度瞬心。 3)速度瞬心法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能否利用速度瞬心法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4)何谓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 有何用途? 5)机构中机架的影像在图中的何处? 1)何谓驱动力?何谓阻抗力?何谓有效阻力?何谓有害阻力? 驱动力:驱使机械运动的力。 阻抗力:阻止机械运动的力。 有效阻力:机械在生产过程中预定要克服的与生产工作直接相关的阻力。 有害阻力:机械在运转过程中除掉生产阻力之外所受到的其他阻力。 2)何谓质量的动代换和静代换?各需满足哪些条件? 质量代换:为了简化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照一定条件集中作用 质量的动代换:满足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质量的静代换:满足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3)构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构件运动的绝对速度方向相反,对吗? 不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构件运动的绝对速度方向相反。 4)何谓当量摩擦系数?何谓当量摩擦角?为何要引进当量摩擦的概念?为什么槽面摩擦大于平面摩擦?是否因为槽面摩擦的摩擦系数f大于平面摩擦的摩擦系数所致? 当量摩擦系数:为了简化摩擦力的计算,将接触面的几何形状和实际摩擦系数f对于摩

DSS诱导的结肠炎是由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

DSS诱导的结肠炎是由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 摘要: 背景: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应对多种微生物和晶质的反应中,两种细胞因子都通过caspase-1激活的多种蛋白复合体的处理,这种多蛋白复合体就是炎症小体(NLRP3),在此我们将会研究NLRP3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的作用。 方法:应对DSS诱导产生的IL-1β,我们对野生型、Caspase-1-/-、NLRP3-/-、ASC-/-、Cathepsin(组蛋白酶)B-/-、Cathepsin L-/-小鼠的巨噬细胞进行研究。C57BL/6和NLRP3-/-小鼠通过口服DSS进行诱导,每天进行临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确定结肠的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结果:在体外用DSS刺激巨噬细胞以Caspase-1依赖的途径分泌较高水平的IL-1β。IL-1β的分泌可被敲除NLRP3、ASC或Caspase-1所阻断,表明DSS激活Caspase-1是通过NLRP3炎症小体。另外,IL-1β的分泌还依赖于吞噬作用、溶酶体成熟、组蛋白酶B和L 以及活性氧,在灌胃DSS之后,NLRP3-/-小鼠相比于野生型小鼠产生较弱的结肠炎症并在结肠组织中产生的前炎性因子的水平比较低。用药物Pralnacasan抑制Caspase-1相比于NLRP3缺陷具有相似的黏膜保护作用。 结论:NLRP3在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LRP3炎症小体可作为IBD 病人新的治疗作用的潜在靶点。 这项研究的意义: 关于这个领域有哪些是已知的? 1、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在IBD发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IL-1细胞因子家族的激活和分泌是由NLRP3炎症小体来调节。 3、单核苷酸多态性:NLRP3基因区和其他的炎性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克罗恩 疾病的易感性相关。 最新的发现有哪些: 1、运用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模型,我们发型NLRP3炎症小体缺乏的小鼠具有对结肠炎 明显的保护作用。 2、我们发现DSS对巨噬细胞的NLRP3炎症小体在体内外都具有激活作用。 3、IL-1β的分泌依赖于对DSS大分子的吞噬作用、溶酶体的成熟、组蛋白酶B和L以及活 性氧 对可预见的未来临床应用的影响: NLRP3炎症小体可作为治疗IBD的潜在的新的靶点。 简介:人类炎症性肠病(IBD),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由慢性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失调所引起的慢性的、周期性复发和恢复的炎症状态。IBD的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的了解。但是,被广泛接受的是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参与其中。结肠炎实验动物模型被建立应用于研究IBD发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并且这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新型抗炎药物的开发和活性评价。在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饲喂小鼠含有DSS多聚物的饮用水,可诱导腹泻、血便、体重下降、炎症和溃疡的组织学切片(人类IBD也会发生的状态)为特征的肠炎。因为急性肠炎反应不依赖于T、B细胞这个模型主要应用于固有免疫对肠道炎症的作用,这可能与DSS对粘膜的毒性作用和上皮屏障功能失调相关。 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6、IL-18和TNF-α在活动性IBD中都能检测到并且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IL-1β和TNF-α可改变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和肠道的通透性。因为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对于阻断微生物的侵入以及对其下组织的毒性、IL-1β在级联式引起炎症结肠的早期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IL-1β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黏膜和腹腔巨噬细胞都有水平的升高,可以进一步代表肠道炎症的起始。IL-1β和IL-18由Caspase-1激活,并且在Caspase-1-/-小鼠强烈表明Caspase-1在DSS诱导的结肠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NLR(核苷酸结合区域和亮氨酸富集区域)家族,包括大量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LRs 含有亮氨酸聚集区可识别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NOD2和NLRP3是两种具有特点的NLR,并且这些受体的基因突变与克罗恩疾病相关。NOD2识别细菌肽聚糖衍生分子胞壁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一)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一) 引言 传统的历史学家已表现出对使人类行为得以发生的制度的兴趣,他们的许多著作中包括了对人们与这些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检验。另一方面,经济史学家(尤其是“新”派史学家)则将他们的努力集中于用经济上的理性行为来解释过去的事件,制度被视为既定的,那些更为传统的史学家的“考古”癖有时会受到蔑视。或许是由于他们对长期变迁的关注,传统的史学家已承认,制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模式有关(一种对它们来讲是很显然的相互关系,不过经济学家只是逐步领略到的)。许多史学著作往往热衷于对政治、军事和社会制度的演进与发展的研究,正如这些复杂的制度已随历史而演进的一样,已形成的这些复杂的经济制度为这一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得以生存和实现的框架提供了一部分内容,尽管历史片断往往从一些理论形式中吸取教训,但遗憾的是,用于帮助理解制度变迁现象的理论却很少。在缺乏这些理论的情况下,历史学家只能局限于记叙、归类与描述,而愿意承认这一局限的历史学家却很少。 如果史学家对经济发展进程的解释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具有洞见力,其责任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归于由经济学家所提供的因果结构的蓝图。最优秀的历史学著作常常不是根植于明确的前题所得出的充分的逻辑推演,而是基于鲜明的直觉知识。这一直觉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某些方面超越数学,并不在于历史学家盲目地拒绝拜倒在科学的祭坛下,而

在于事实上他能够利用的理论常常说明能力很差,是与事实完全不相干的,而且在历史长河中表明了一些逻辑错误。直到“更好的’理论被创造出来以前,没有人会责备他仅仅依赖于过去对他十分有用的直觉知识。 不过,这些理论是不可能从一些象牙塔似的理论家的前额中生长成熟的,能够预言未来和解释过去的理论更有可能从那些关注于逻辑的理论家与解释过去的历史学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点滴与片断中形成。在对解释经济演进过程的理论的探索中,学者们必须不断地从理论到事实,再回到理论。 本书是对美国经济史的理性历程的“逐日”记叙,这一历程计划要描述已产生的现行经济制度结构的发展进程,该描述又是第一次(非常粗略地)试图为建立一个专门的、相关的和逻辑的关于这些制度的产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理论框架提供基础。本书是对美国历史中发生的制度变迁原因的研究,它尤其关注经济组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它只不过是一个初步的研究,这一理论在有些观点上是很薄弱的,而且有时的解释是惊人的简单。不过,本书确实代表了向着一个有用的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第一步,它确实对美国的经济经验提供了一些新的解释。 既然本书是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而作。它在写作历史时可能偏离了模型和理论的作用,尽管这样做在技术上是不准确的。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将交替使用“模型”与“理论”两词,它们将既指一系列假定相关

机械原理试卷库概念题及答案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选择题 1.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 B 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A.可以B.不能 2.基本杆组的自由度应为 C 。 A.-1 B.+1 C.0 3.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B 。 A.0 B.1 C.2 4.平面运动副提供约束为 C 。 A.1 B.2 C.1或2 5.由4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共有 B 个转动副。 A.2 B.3 C.4 6.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若计入虚约束,则机构自由度就会 C 。 A.不变B.增多C.减少 二、填空题 1.机器中每一个制造单元体称为零件。 2.局部自由度虽不影响机构的运动,却减小了高副元素的磨损,所以机构中常出现局部自由度。 3.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4.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2 ,最小约束数为 1 。 5.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6.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副,它产生1 个约束。 三、判断题 1.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有两个自由度,引入一个约束。(√) 2.在杆组并接时可将同一杆组上的各个外接运动副连接在同一构件上。(×) 3.若两个构件之间组成了两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在计算自由度时应算作两个移动副。(×) 4.六个构件组成同一回转轴线的转动副,则该处共有6个转动副。(×)

5.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6.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杆组组成的。(√) 7.任何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组成。因此基本杆组是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 8.平面低副具有2个自由度,1个约束。(×) 9.当机构自由度F>0,且等于原动件数时,该机构具有确定运动。(√)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一、选择题 1.平面六杆机构有共有 A 个瞬心。 A.15 B.12 C.6 二、填空题 1.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连的两构件间的瞬心位置可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 2. 当两构件以转动副相连接时,两构件的速度瞬心在转动副的中心处。 三、判断题 1.利用瞬心既可以对机构作速度分析,也可对其作加速度分析。(×) 2.速度瞬心是指两个构件相对运动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 第5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一、填空题 1.从效率的观点来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效率≤ 0。 2.机械发生自锁时,机械已不能运动,这时它所能克服的生产阻抗力≤ 0。 第7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 1.为了减小机械运转中周期性速度波动的程度,应在机械中安装 B 。 A.调速器B.飞轮C.变速装置 2.在最大盈亏功和机器运动不均匀系数不变前提下,将飞轮安装轴的转速提高一倍,则飞轮的转动惯量将等于原飞轮转动惯量的 C 。 A.2 B.1/2 C.1/4

规划概念知识

规划概念知识汇总 (一)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专门用于管理地理空间分布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使用直观的地理图形方式来录入、管理、显示和分析与地理空间相应的各种数据,在数字地球的构想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它是建立在地球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上的边缘科学,在当今社会面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强烈的应用需求下应运而生。 近30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进入了实用的阶段并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它将空间信息的处理与属性信息结合起来,使人们不仅知道存在什么样的信息,而且知道其发生在什么地方,及其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目前它正向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一体化的方向发展。GIS是处理和分析应用空间数据的一种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而遥感是GIS的重要信息源,它只有输入GIS,才能发挥遥感信息的最大作用。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成为政府部门、科技人员的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从其应用功能划分,包含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城性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性(含RS与GIS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从使用对象来划分,有应用于政府部门的公用事务GIS和应用于企业部门的商业性GIS两类。 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如自然资源的管理利用、农业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军事、交通运输、工业布局、环境保护、人口普查、国家海洋等。 通常,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要求较大的存储空间,可能会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局域网上。 (二)城市交通规则 城市交通规则是了解城市地区内现有的交通形态和土地的使用情况,研究目前的交通路线及设施是否合理,是否足够,应如何加以改进,以配合将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走向预定的目标。 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有关部门负有监督实施城市交通规划的职责,因此,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是政府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城市交通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阶段和城市交通项目规划阶段(或道路交通网络规划阶段)。 城市交通战略规划是长期的方向性规划,它主要确定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和交通政策的重大发展方向,包括根据各种性质的用地、建筑和人口分布等,确定未来的城市客、货交通需求和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

机械原理概念题(含答案)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正误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二个约束。(×) 2.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杆组组成的。(√) 3.运动链要成为机构,必须使运动链中原动件数目大于或等于自由度。(×) 4.平面机构高副低代的条件是代替机构与原机构的自由度、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必需完全 相同。(√) 5.当机构自由度F>0,且等于原动件数时,该机构具有确定运动。(√) 6.若两个构件之间组成了两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在计算自由度时应算作两个移动副。(×) 7.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有两个自由度,引入一个约束。(√) 8.在杆组并接时,可将同一杆组上的各个外接运动副连接在同一构件上。(×) 9.任何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组成。因此基本杆组是自由度为 零的运动链。(√) 10.平面低副具有2个自由度,1个约束。(×) 二、填空题 1.机器中每一个制造单元体称为零件。 2.机器是在外力作用下运转的,当外力作功表现为盈功时,机器处在增速阶段,当外力作功 表现为亏功时,机器处在减速阶段。 3.局部自由度虽不影响机构的运动,却减小了高副元素的磨损,所以机构中常出现局部自由 度。 4.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5.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6.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2 ,最小约束数为1。 7.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副,它产生2 个约束。 三、选择题 1.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 B 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A.可以 B.不能 C.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2.基本杆组的自由度应为 C 。 A.-1 B. +1 C. 0 3.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 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B 。 A. 0 B. 1 C. 2 4.一种相同的机构 A 组成不同的机器。 A.可以 B.不能 C.与构件尺寸有关 5.平面运动副提供约束为( C )。 A.1 B.2 C.1或2 6.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若计入虚约束,则机构自由度就会( C )。 A.不变B.增多C.减少 7.由4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共有(B )个转动副。 A.2 B.3 C.4 8.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 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B )。 A 0 B 1 C 2

The Inflammasomes----炎症小体

Leading Edge Review The In?ammasomes Kate Schroder1,2and Jurg Tschopp1,* 1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University of Lausanne,CH-1066Epalinges,Switzerland 2Monash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Monash University,Melbourne,Victoria3800,Australia *Correspondence:jurg.tschopp@unil.ch DOI10.1016/j.cell.2010.01.040 In?ammasomes are molecular platforms activated upon cellular infection or stress that trigger the maturation of proin?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interleukin-1b to engage innate immune defenses.Strong associations between dysregulated in?ammasome activity and human heritable and acquired in?ammatory disease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this pathway in tailoring immune responses.Here,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mechanisms directing normal in?ammasome func-tion and its dysregulation in disease.Agonists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s of the NLRP1,NLRP3, IPAF,and AIM2in?ammasomes are discussed.Regulatory mechanisms that potentiate or limit in?ammasome activation are examined,as well as emerging links between the in?ammasome and pyroptosis and autophagy. Traditionally,innate immunity has been viewed as the?rst line of defense discriminating‘‘self’’(e.g.,host proteins)from‘‘nonself’’(e.g.,microorganisms).However,emerging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innate immunity actually serves as a sophisticated system for sensing signals of‘‘danger,’’such as pathogenic microbes or host-derived signals of cellular stress,while remaining unre-sponsive to nondangerous motifs,such as normal host mole-cules,dietary antigens,or commensal gut?ora.The notion that innate immunity functions as a danger sentinel has similarities to Matzinger’s‘‘danger hypothesis,’’proposed for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Matzinger,1994).Such a model for recog-nizing situations of host danger allows for coordinate activation of immune system antimicrobial and tissue repair functions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or injury,while avoiding collateral damage in situations in which harmless nonself is present.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engages an array of germline-encoded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to detect invari-ant microbial motifs.PRRs are expressed by cells at the fron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including macrophages,mono-cytes,dendritic cells,neutrophils,and epithelial cells,as well as cells of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PRRs include the membrane-bound Toll-like receptors(TLRs)and C-type lectins (CTLs),which scan the extracellular milieu and endosomal compartments for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Intracellular nucleic-acid sensing PRRs cooperate to provide cytosolic surveillance,including the RNA-sensing RIG-like helicases(RLHs),RIG-I and MDA5,and the DNA sensors, DAI and AIM2.The outcome of PAMP recognition by PRRs depends upon the nature of both the responding cell and the invading microbe.However,signal transduction from these receptors converges on a common set of signaling modules, often including the activation of the NF-k B and AP-1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drive proin?ammatory cytokine/chemokine production and members of the IRF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that mediate type I interferon(IFN)-dependent antiviral responses.A further set of intracellular PRRs,distinct from those described above,are the NOD-like receptors(NLRs)that recog-nize PAMPs,as well as host-derived danger signals(danger-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Microbial detection by PRRs such as TLRs is reviewed elsewhere(see Review by O.Takeuchi and S.Akira et al.on page805of this issue).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ose PRRs that assemble into high-molec-ular weight,caspase-1-activating platforms called‘‘in?amma-somes’’that control maturation and secretion of interleukins such as IL-1b and IL-18,whose potent proin?ammatory activities direct host responses to infection and injury. The NLR Family The NLRs are comprised of22human genes and many more mouse genes because of gene expansion since the last common ancestor.The NLR famil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central nucleotide-binding and oligomerization(NACHT) domain,which is commonly?anked by C-terminal leucine-rich repeats(LRRs)and N-terminal caspase recruitment(CARD)or pyrin(PYD)domains.LRRs are believed to function in ligand sensing and autoregulation,whereas CARD and PYD domains mediate homotypic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for downstream signaling.The NACHT domain,which is the only domain com-mon to all NLR family members,enables activation of the signaling complex via ATP-dependent oligomerization.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NLR family NACHT domains reveals3distinct subfamilies within the NLR family:the NODs(NOD1-2,NOD3/ NLRC3,NOD4/NLRC5,NOD5/NLRX1,CIITA),the NLRPs (NLRP1-14,also called NALPs)and the IPAF subfamily,consist-ing of IPAF(NLRC4)and NAIP(Figure1A).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bfamily members(Figure1A)are also sup-ported by similarities in domain structures(Figure1B).This is particularly clear for the NLRPs,which all contain PYD,NACHT, and LRR domains,with the exception of NLRP10,which lacks LRRs.This Review uses the most common NLR family nomen-clature;however,an alternative nomenclature based on NLR family member domain structure was proposed(Ting et al., 2008),and a full list of alternative gene names for NLRP1, NLRP3,and IPAF are given in Table S1available online. Cell140,821–832,March19,2010a2010Elsevier Inc.821

感觉统合的概念及失调的原因

一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同感觉在脑干部份做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 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二感统训练的概念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正确的概念是「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三感统失调的原因 遗传因素: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环境因素: 1、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2、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3、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4、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延误矫正 ,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另一种说法: 1 母体情胎因素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妈妈们在怀孕时就缺乏足够的休息。工作、学习、生活的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等都会影响胎位的变动,进而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健康。而一些女性吸烟、饮用酒、浓茶、咖啡、毒品等刺激物质也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阻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引起婴儿出生后触觉发育的不良。

NLRP3炎症小体研究进展_毛开睿

专家述评 NLRP3炎症小体研究进展 毛开睿1,孙兵1,2 (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 200031;2.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 200025) 摘要:N L RP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N L RP3炎症小体在多种疾病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最初被确认的家族性周期性自身炎症反应,到2型糖尿病、阿尔海默茨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此,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N LRP3炎症小体可能为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关键词:N L RP3炎症小体;IL-1β;炎症反应;疾病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78(2011)01-0001-04 固有免疫作为机体第一道屏障系统,对外来病原体的清除以及引导机体产生有效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固有免疫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来识别病原体的保守结构即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 P)。常见的PAM P包括脂多糖(LPS)、肽聚糖(PGN)、鞭毛蛋白以及一些微生物的核酸分子。这些PAM P能够被PRR识别进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引起炎症反应或者抗菌应答[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三类PRR:(1)Toll样受体(T LR):一类主要定位于细胞膜或者内体膜的跨膜分子,其胞外区识别配体分子,胞内区传递信号,激活下游NF-κB等信号通路;(2)RIG-I样受体(RLR):一类胞内的螺旋酶,主要参与病毒的识别并激活Ⅰ型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3)NOD 样受体(N LR):一类细胞内感应分子[2]。有一些NOD样受体在激活后,形成巨大的蛋白复合体即“炎症小体”[3],激活胱天蛋白酶Caspase-1,进而对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的前体形式进行切割,使其成熟并释放到胞外,引起炎症反应。本文主要介绍N 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 1 N LR家族和炎症小体 到目前为止,NOD样受体(NLR)家族蛋白在人类中已发现23种分子,在小鼠中至少有34种分子[4]。以下是NLR家族成员的特征性结构。其N 端是效应结构域,主要介导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知主要存在四种N端结构域:CA RD结构域、PYD结构域、BIR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N LR家族蛋白的中间部分是NOD结构域,主要在激活过程中介导自身寡聚化。蛋白C端是亮氨酸富集结构域(LRR),介导自身调控和识别PAM P。根据不同的N端结构域,又可以将N LR 家族分为四个亚家族:其中最早被发现的NLR分子CⅡTA对于调节M HCⅡ类分子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第二个亚家族为NOD1和NOD2,能够识别细菌肽聚糖的不同亚单位,并激活下游NF-κB 信号通路[5];另外两个亚家族分别为N LRP和IPAF/NAIP,其中一些分子能够在激活情况下形成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促使IL-1β活化成熟。 2002年,M artino n等报道N LRP1能够与Caspase-5相互作用,并通过一种称为ASC的分子与Caspase-1相互作用,形成由这四种分子共同构成的高分子量蛋白复合体,称为炎症小体(inflam-maso me)[3],从而活化Caspase-1,促进IL-1β前体分子的成熟和释放。NLRP1也是第一个被报道能形成炎症小体的N LR分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通过形成炎症小体发挥功能的分子主要有四个,包括N LRP1、N LRP3、IPAF和AIM-2。NLRP1炎症小体能够被炭疽毒素所激活[6],IPAF能够识别一些胞内菌的鞭毛蛋白以及细菌的Ⅲ型或Ⅳ型分泌系统[7],A IM-2主要识别细菌或病毒的DNA[8],而N LRP3炎症小体能被各种类型的分子、细菌或病毒所激活,因而也是研究的最多的一种炎症小体。

机械原理复习题(含答案)及解答

《机械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高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低副 )。 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槽面摩擦大于平面摩擦,其原因是( 正压力分布不均 )。 3设螺纹的升角为λ,接触面的当量摩擦系数为( fv ),则螺旋副自锁的条件为( v arctgf ≤λ )。 4 度 )。 5 成的。块机构中以( 6 ( 高速 )轴( 模数和压力角应分 ); 8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由( 端面重合度,轴向重合度 )两部分组成,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 以法向压力角为压力角,以法向模数为模数作的 )的直齿轮; 9、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 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 同一条直线上 )上; 10、含有6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 15 )个,其中有

( 5 )个是绝对瞬心,有( 10 )个是相对瞬心; 11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分别为( 安装飞轮 )和( 使用电动机,使等效的驱动力矩和等效阻力矩彼此相互适应 ); 12 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四种常用运动规律中( 一次多项式) 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 ( 二次多项式 ) 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 ( 正弦 ) 运动规律无冲击; 13 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 凸轮回转轴心 )至 14 15 而(基)圆及(分 2,则称其为(差动轮系),若自由度为1,则称其为(行星轮系)。 18 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改为以曲柄为机架,则将演化为(回转导杆)机构。 19 在平面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等。 20 蜗轮蜗杆的正确啮合条件是(蜗杆的轴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等于

计划概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计划概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本章掌握的主要概念和问题 计划计划的性质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的过程和方法战略计划 滚动计划法 核心知识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本章中主要使用的是狭义的计划概念。 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去做些什么,如何做,何时何地做和由谁做。计划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之间铺路搭桥。它使那些本来不一定发生的事情变成有可能发生。虽然准确地预计未来是不容易的,人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干预拟订得很好的计划,但如果不去做计划,许多事情就只能听之任之了。计划工作是一种需要运用智力的过程,它要求高瞻远瞩地制定目标和战略,严密地规划和部署,把决策建立在反复权衡的基础之上。所以,为了把计划工作做好,使编制的计划能够顺利实现,计划职能和其他管理职能一样,必须按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去执行。实践表明,计划工作中的许多失误,就是因为对这些基本的东西缺乏了解所致。 二、计划的性质 计划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目的性 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是旨在促使企业或各类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目标的实现。当然,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前,这种目标可能还不十分具体,计划就是起始于这种不具体的目标。具体地说,计划工作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并预测和确定哪些行动有利于达到目标,哪些行动不利于达到目标或与目标无关,从而指导今后的行动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可以说,没有计划和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 (二)首位性 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要地位,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过程中的其他职能只有在计划工作确定了目标之后才能进行。没有计划工作,其他工作就无从谈起。 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要地位,不仅因为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而且还因为计划工作影响和贯穿于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中。计划工作对组织工作的影响是,可能需要在局部或整体上改变一个组织的结构,设立新的职能部门或改变原有的职权关系;也可能是需要委任新的部门主管,调整和充实关键部门的人员以及培训员工等。而组织结构和员工构成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领导方式和激励方式。计划工作和控制工作更是密不可分。未经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的,因为控制就是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以保持活动的既定方向。没有计划指导的控制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人们如果事先不了解自己要到哪里去(这是计划工作的任务),那么也就无法知道是否正在走向要去的地方(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