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轴承试验大纲.

合集下载

分离轴承试验大纲

分离轴承试验大纲

I
JB/T 5312- 2001
前言
本标准是对 JB/T 5312—1991《汽车离合器用角接触球轴承》的修订。 本标准与 JB/T 5312—1991 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多种新结构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规定了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代号方法; ——修改并增加了技术要求的部分内容,相应修订了测量和检验方法; ——新增了检验规则; ——规定了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台架模拟寿命、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调心力和调心量的 测试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D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JB/T 5312—1991。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南京轴承厂、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伯瑞克金属 制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倪伯华、王秀荣、肖壮勇、李俭、马明君、孙文玲、徐浩。 本标准于 1991 年 6 月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ICS 21. 100. 20 J11
JB/T 5312-2001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Clutch release bearings and units for automob10-01 实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
JB/T 5312- 2001
目次
外圈端面与离合器分离指(杆)接触旋转的轴承。 3. 8 内圈旋转式离合器分离轴承 inner ring rotat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内圈端面与离合器分离指(杆)接触旋转的轴承。 3. 9 分离套筒 release sleeve
套在变速器轴承盖管状延伸部分的零件,对分离轴承的轴向移动起导向作用。 3. 10 调心力 aligning force

轴承实验报告

轴承实验报告

轴承实验报告轴承实验报告引言在机械工程领域中,轴承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元件,用于支撑旋转机械的轴。

它们承载着重要的机械负荷,同时也承受着摩擦和磨损。

为了确保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轴承的性能评估和实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不同类型的轴承,评估它们的性能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使用了两种常见的轴承类型: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滚动轴承是通过滚动元件(如钢球或滚子)来减小摩擦的,而滑动轴承则是通过润滑剂来减小摩擦。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分别测试这两种轴承的摩擦系数、寿命和可靠性。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台面,确保实验环境清洁无尘。

2. 安装滚动轴承:将滚动轴承安装在实验设备上,并确保其能够自由旋转。

3. 测量摩擦系数:通过施加一定的力矩,使滚动轴承旋转,并使用力传感器测量所需的力。

根据所施加的力矩和测得的力,计算出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

4. 测试寿命:通过连续施加一定的力矩和转速,观察滚动轴承的运行时间,直到其失效。

记录下滚动轴承的寿命。

5. 安装滑动轴承:将滑动轴承安装在实验设备上,并确保其能够自由旋转。

6. 测量摩擦系数:通过施加一定的力矩,使滑动轴承旋转,并使用力传感器测量所需的力。

根据所施加的力矩和测得的力,计算出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

7. 测试寿命:通过连续施加一定的力矩和转速,观察滑动轴承的运行时间,直到其失效。

记录下滑动轴承的寿命。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和寿命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较低,这是由于滚动元件的存在,可以减小接触面积和摩擦力。

2. 滚动轴承的寿命较长,这是由于滚动元件的分布,可以均匀分担负荷,减小磨损。

3. 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较高,这是由于润滑剂的存在,无法完全消除接触面积和摩擦力。

4. 滑动轴承的寿命较短,这是由于摩擦和磨损的积累,导致轴承失效。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精编范文】轴承检验指导书-推荐word版 (8页)

【精编范文】轴承检验指导书-推荐word版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轴承检验指导书篇一:轴承外径检测操作作业指导书1.0目的:确保操作人员能正确的使用测量仪,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轴承产品的检测。

3.0定义:用来检测轴承产品的变化量。

4.0程序:4.1 使用前检测轴仪的外观、测点位置、清洁和磨损程度及测点的灵活性和检测轴仪上所使用的量表是否能正常工作。

4.1.1用相应的标准件校准轴仪:将标准件轻轻放在检测台上,使标准件紧靠辅助撑点,将检测的量表放在相应的检测位置上,按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标准件,使量表能够检测到标准件所标定的位置,然后调整轴仪上的微调螺母将量表调到与标准件所指定的对应的数值上。

4.1.2测量:将需要检测的产品按照 4.1.1的方法放上,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读出量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1.3结果:将所测定数据与工艺卡上的数据进行比对,方行合格的产品,根据不良品处理流程处理不良品。

5.0 操作工:负责按照以上的操作流程使用轴仪,检测所需要的项目并负责该量具的日常维护。

5.1.1 计量员:负责该量具的计量管理。

6.0参照轴仪的使用说明书。

篇二:轴承装配作业指导书装配作业指导书装配钳工的定义:把零件按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和总装配,并经过调整,检验和试车等,使之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

操作机械设备或使用工装、工具,进行机械设备零件、组建或成品组合装配与调试的人员。

1.基本要求1.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1.2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为检验合格的方能进行装配。

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离合器分离轴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离合器分离轴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离合器分离轴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项目名称:离合器分离轴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离合器是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件。

离合器分离轴承作为离合器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质量不稳定、寿命短等问题。

因此,开展离合器分离轴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旨在提升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质量和性能,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1.调研分析市场需求:通过调研分析市场需求,了解离合器分离轴承的需求情况,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2.研究核心技术:针对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质量和寿命问题,研究其核心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开展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验证离合器分离轴承的性能,确定其质量和寿命的改进方案。

4.制定生产标准:根据实验验证结果,制定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5.推动产业升级:通过研究离合器分离轴承的核心技术,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及预期成果1.调研分析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国内外汽车市场对离合器分离轴承的需求情况,包括数量、类型、性能要求等,为项目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研究核心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研究离合器分离轴承的核心技术,包括材料选用、工艺流程、加工设备等,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开展实验验证:根据研究结果,开展离合器分离轴承的实验验证工作,包括性能测试、寿命测试等,验证产品质量和寿命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4.制定生产标准:根据实验验证结果,制定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生产标准,包括产品尺寸、材料要求、加工工艺等,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5.推动产业升级:将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四、预算及资源需求1.研究人员:项目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包括技术人员、实验人员等,预计人员费用为100万元。

分离轴承(实训报告)

分离轴承(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离合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

分离轴承作为离合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证离合器能够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灵活切换。

为了深入了解分离轴承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维护保养方法,我们开展了此次分离轴承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分离轴承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分离轴承的安装与拆卸方法。

3. 熟悉分离轴承的维护保养知识。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分离轴承的结构与功能分离轴承主要由轴承座、轴承盖、轴承、弹簧等组成。

其功能是在离合器分离过程中,通过弹簧的弹力使轴承与离合器分离,从而实现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

2. 分离轴承的安装与拆卸(1)安装①清洁安装表面,确保无油污、灰尘等杂物。

②将轴承座安装在离合器壳体上,确保安装孔对齐。

③将轴承盖安装在轴承座上,拧紧螺栓。

④将轴承安装在轴承盖内,确保轴承与轴承盖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2)拆卸①松开轴承盖螺栓,将轴承盖取下。

②取下轴承,注意轴承的安装方向。

③拆卸轴承座,注意拆卸顺序。

3. 分离轴承的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分离轴承的磨损情况,如发现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2)检查轴承盖、轴承座的密封性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3)保持离合器壳体及分离轴承的清洁,避免杂物进入。

(4)定期检查弹簧的弹力,如弹力不足,应及时更换。

四、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分离轴承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分离轴承的安装与拆卸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2. 分离轴承的维护保养对于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维护习惯。

3. 通过本次实训,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资料,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五、总结本次实训让我对分离轴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编制说明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编制说明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工作任务、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1、任务来源本标准制定计划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信厅科](2018)31号文件,计划号为2018-1074T-QC,计划名称为《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主要计划起草单位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2、标准制定背景中国目前已成为汽车产销量大国。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整车的基础,在汽车工业、汽车技术日新月益的背景下,整个汽车行业对零部件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与此同时国产零部件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和更新,这些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规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生产并对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随着节能、减排法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成为面临的重大课题。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是汽车动力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位于离合器与变速器之间,是切断和传递发动机动力和驱动路线间的重要环节,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分离轴承从材料、结构、用途等方面不断优化,到今天已经初步成熟,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体系。

汽车的平稳起步、换挡变速、停驶均是通过驱动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使离合器结合和分离来实现的。

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标准应行业发展趋势、生产厂家实际情况和用户使用要求而制定,对相关技术和产品进行规范和指导,从而提高其使用性能。

目前由于缺乏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行业标准,只能根据汽车厂家及国外汽车离合器企业标准进行质量控制,这就迫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规范,来对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的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3、主要工作过程2017年4月19日,在吉林长春召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底盘分技术委员会技术交流会,与会专家就我国离合器分离轴承行业的技术现状、国际竞争力情况以及与国外差距情况等进行深入研讨,通过与会所有专家积极讨论,完成了标准讨论稿的初步修订,并对标准制定的后续工作制定了详细安排和计划。

2017年5月4日-6日,在重庆召开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底盘分技术委员会发起,国内主要离合器分离轴承厂专家参与的标准修订启动会。

分离轴承座的课程设计

分离轴承座的课程设计

分离轴承座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轴承座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分离轴承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3. 学生能够了解轴承座的材料特性及其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轴承座的三视图,提高制图能力。

2. 学生能够掌握轴承座的拆装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工具对轴承座进行检测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专业,增强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专业实践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轴承座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使学生了解轴承座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

- 轴承座材料: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让学生学习轴承座常用材料及其性能特点。

- 分离轴承座工艺流程:依据教材第四章,介绍分离轴承座的加工工艺及其技术要点。

2. 实践操作:- CAD绘制轴承座三视图:利用教材第三章,指导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轴承座三视图,提高制图技能。

- 轴承座的拆装与检测:根据教材第五章,让学生分组进行轴承座的拆装、检测和维护,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部分:共计4课时,分别在第1-2周完成。

- 实践操作部分:共计6课时,分别在第3-4周完成。

1 轮毂轴承性能试验大纲

1 轮毂轴承性能试验大纲

车型零部件性能试验试验大纲产品名称:轮毂轴承产品图号:试验类型:性能检验试验日期:编制:审核:批准:1.试验依据:乘用车及商务车轮毂轴承技术标准2.试验目的:验证产品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3.试验对象:轮毂轴承。

4.要求:负荷试验机的压力不小于10KN,室温在20±1℃。

5.试验方法5.1密封泥水试验5.1.1定义:泥水试验是使轴承在泥浆水喷溅的条件下,用轴承寿命来描述轴承防泥水能力的试验。

5.1.2试验准备5.1.2.1样本容量:2套,抽样4套,其中2套为备品及分析用5.1.2.2样品套圈的端面上逐套编号5.1.2.3样品在各项测试前应擦试干净,不得有油污5.1.2.4称质量采用的天平精度应不低于6级,并定期鉴定.5.1.2.5轴承在上机试验前称其质量5.1.2.6与轴承配合的轴与壳体的公差应符合要求5.1.2.7试验轴承必须安装正确,不得有压偏现象,不准敲打密封圈5.1.3试验条件5.1.3.1试验机为通过鉴定合格的轴承试验机5.1.3.2试验条件:泥水应符合:JISZ8901 8级,重量比为5%;流量:1×103m3/min转速:N=300rpm时,向密封件喷溅试验1小时N=1000rpm时,不喷溅试验1小时目标时间:100小时5.1.4试验过程5.1.4.1凡因设备仪器故障或操作人员违反试验规程造成轴承失效时,应从记录中剔除5.1.4.2试验轴承出现异常振动、噪声及其它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停机处理5.1.4.3试验在载荷下起动和停机5.2漏脂试验5.2.1定义:漏脂试验是轴承在一定条件下运转,用轴承腔内润滑脂泄漏到轴承外部的情况来描述其防漏脂能力的试验。

5.2.2试验准备5.2.2.1样本容量:4套,抽样数量6套,其中2套为备品及分析用。

5.2.2.2样品套圈的端面上逐套编号5.2.2.3样品在各项测试前应擦试干净,不得有油污5.2.2.4称质量采用的天平精度应不低于6级,并定期鉴定.5.2.2.5轴承在上机试验前称其质量5.2.2.6与轴承配合的轴与壳体的公差应符合要求5.2.2.7试验轴承必须安装正确,不得有压偏现象,不准敲打密封圈5.2.3试验条件5.2.3.1试验机为通过鉴定合格的密封轴承试验机5.2.3.2试验条件:试验转速:900转/分环境温度: 10~30ºC试验径向载荷:1500N试验时间:48小时螺母扭紧力:200Nm~260Nm5.2.4试验过程5.2.4.1开始每30分钟记录一次轴承温度及环境温度,待温度稳定后,每一小时记录一次.5.2.4.2凡因设备仪器故障或操作人员违反试验规程造成轴承失效时,应从记录中剔除5.2.4.3试验轴承出现异常振动、噪声及其它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停机处理5.2.4.4试验在载荷下起动和停机5.3强化试验5.3.1 本试验大纲制定参考STI-03C标准改动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离合器分离轴承(以下简称轴承)及其单元的定义、分类、结构型式、外形尺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轴承制造厂生产检验和用户验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倪伯华、王秀荣、肖壮勇、李俭、马明君、孙文玲、徐浩。本标准于1991年6月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III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5312-2001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C lutc h release bearings and units for automobiles代替JB/T 5312—1991
I
前言
本标准是对JB/T 5312—1991《汽车离合器用角接触球轴承》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 5312—1991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多种新结构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规定了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代号方法;
——修改并增加了技术要求的部分内容,相应修订了测量和检验方法;
——新增了检验规则;
3. 4自动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se lf –align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05-23批准
2001-10-01实施1
JB/T 5312-2001
具有自动调整离合器分离轴承与离合器盖总成同轴旋转性能的轴承单元。受推力压向离合器分离指(杆)实现离合器分离(切断动力)的轴承。受拉力拉动离合器分离指实现离合器分离的轴承。外圈端面与离合器分离指(杆)接触旋转的轴承。内圈端面与离合器分离指(杆)接触旋转的轴承。套在变速器轴承盖管状延伸部分的零件,对分离轴承的轴向移动起导向作用。使轴承旋转轴心对单元轴心产生相对径向位移的起始力。轴承在单元内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径向移动量。模拟离合器分离轴承工况下台架试验,轴承所能达到规定的离合次数。单位为万次。套圈端面与分离指(杆)接触表面的中心圆直径。轴承单元与拨叉配合的工作面到单元接触圆的轴向距离。3. 5推式离合器用分离轴承push–style clutch release bearing unit 3. 6拉式离合器用分离轴承draw–style clutch rele ase bearing unit 3. 7外圈旋转式离合器分离轴承out ring rotat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3. 8内圈旋转式离合器分离轴承inner ring rotating clutch release bearing 3. 9分离套筒relea se sleeve 3. 10调心力aligning f orce 3. 11调心量aligning displa ce ment 3. 12台架模拟寿命test rig simulate life 3. 13接触圆直径c onta ct circula r dia mete r 3. 14轴承单元配合宽度f ork to f ace width 4符号
GB/T 274—2000
GB/T 307.1—1994
GB/T 1995
GB/T 307.3—1996
GB/T 5671—1995
GB/T 8597—1988
JB/T 1255—2001
JB/T 3574—1997
JB/T 6641—1993
JB/T 7051—1993
JB/T 7361—1994
——规定了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台架模拟寿命、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调心力和调心量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 5312—1991。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南京轴承厂、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伯瑞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IC S 21. 100. 20
J11
JB/T 5312-2001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Clutch release bearings and units for automob iles
2001-05-23发布2001-10-01实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定义····················································································································································································································1 4符号····················································································································································································································2 5分类····················································································································································································································3 6代号方法·········································································································································································································3 7结构型式及外形尺寸···············································································································································································5 8技术要求·······································································································································································································13 9测量和检验方法························································································································································································14 10检验规则····································································································································································································14 11标志···············································································································································································································15 12包装、运输及贮存················································································································································································15附录A(标准的附录)台架模拟寿命试验··································································································································16附录B(标准的附录)调心量的测定·············································································································································18附录C(标准的附录)调心力的测定·············································································································································19附录D(提示的附录)新旧标准轴承型号对照·······················································································································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