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水域生态系统简析
浅谈人工湖相应的生态建设和水质处理策略

浅谈人工湖相应的生态建设和水质处理策略摘要:随着现代人对城市环境与绿化越来越重视,城市的人工水环境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我国城市的人工湖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人工湖水体由于日常管理不到位或是受到污染造成了黑臭等现象的出现,这使得人工湖水质下降,建成后却无法正常使用。
当前部分人工湖没有进行生态建设,人工湖不具备生态自净能力,一旦遭受污染,水质恶化的速度飞快,严重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臭水湖。
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人工湖进行治理,却只能暂时改善水体的恶化情况,人工补水净化水体成本又相对较高。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治理人工湖的主要措施,并对其进行研究,希望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人工湖;生态建设;水质处理;策略近几年来,在部分高档小区和大型绿化设施中都普遍建设了人工湖,人工湖水景也成为当前高档小区和绿化设施中的主要景观。
但是有部分人工湖并没有建设相应的生态环境,以致于人工湖的自净能力特别脆弱,一旦遭到污染,水质会快速的恶化,使景观效用降低,严重的话更会变成污水集中营。
采用物理和化学这两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降低恶化程度。
如果进行人工补水来净化水体,又不符合当前崇尚节俭的社会形势。
当前,已有研究人员对生态工程水体治理有过研究,而且也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但却没发现人工湖的治理成果出现。
所以,在建设人工湖水景观时候,应该首先进行水体内部的生态环境建设,然后再根据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配置人工湖的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如果有条件更是应该配置一定的设备,以保证水能够进行循环。
一、生态水质的处理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水体出现污染就是水体的生态平衡出现混乱。
如果想要保持水体的良好情况,就必须要保证水体的生态平衡,打开水体的有益物通道,让有机物质以及营养盐能够保证输入、输出的平衡。
如果水体已经遭到污染,我们就可以根据污染物质的转化、迁移、改变输出途径等,改变原本的状态,形成一种新的不平衡状态,化解原本的污染物淤积,等到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浓度都达到预计要求之后,再重新调整平衡方式,让其形成完美平衡。
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控制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增加,人工湖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人工湖泊普遍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这不仅会对湖泊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也会威胁周边居民的健康。
本文将从原因和控制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1.过度施肥:城市周边农田对作物的施肥需要使用大量化肥和有机肥料,这些肥料中的氮和磷元素容易通过径流进入人工湖泊,从而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2.城市污水排放:城市污水中富含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经过处理无效或者直接排放入湖泊,会极大地促进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发生。
3.农田灌溉水排放:农田灌溉水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通过排放进入人工湖泊,会导致湖水营养含量过高。
4.乱倒垃圾:许多人把垃圾随意倾倒在湖岸边,这些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可分解物质,这些物质在湖泊中会分解产生养分,继而导致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
二、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加强对农田施肥的管理,合理控制化肥和有机肥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施肥现象的发生,减少营养物质进入湖泊的量。
2.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对城市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直接流入湖泊。
3.加强农田灌溉管理:对农田灌溉水的排放进行检测和管理,避免枯水期排放、化肥残留等现象,降低对人工湖富营养化的负面影响。
4.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保护湖泊水质的认识,引导公众养成爱护环境、不乱倒垃圾的良好习惯。
5.增加湖泊水体流动性:通过增加湖泊的流动性,如增设水泵、喷泉等,能够有效减少富营养水位的发生,带走湖泊中的养分。
6.监测与应急处理:建立湖泊水质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并及时发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如氧化剂喷洒等,防止富营养环境加剧。
综上所述,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与过度施肥、城市污水排放、农田灌溉水排放和乱倒垃圾等因素有关。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人工湖是人们用人工手段建造的湖泊,通常用于城市景观建设、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等目的。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湖的环境保护和维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技术和维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环境保护技术1.水质监测和调控:人工湖的水质是其环境保护的关键。
可以采用常规监测手段,如采样分析和水质检测设备,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对于水质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增加水流量、提高水质净化设施的处理效率等。
2.植物修复和绿化:在人工湖的周围植被带和湖底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利用它们的吸附作用和光合作用净化水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陆地绿化增加湖泊周围的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3.生态补给和生物控制:人工湖中可以引入一些合适的水生生物,如鱼类和藻类,来调节水质和生物群落结构。
鱼类可以食用底泥中的有机物,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藻类则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避免富营养化。
此外,通过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可以控制人工湖中的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4.隔离和减少污染源:人工湖周围环境的污染源可能对湖水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在人工湖周围设置隔离带或安装屏障,可以有效阻止污染源的直接进入湖水。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周边活动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二、维护措施1.定期巡查和清理:定期巡查人工湖的水质、植被和设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对于水体中的漂浮物、底泥和浮游植物等,应定期清理和清除,保持湖水的清洁。
2.设施维护和更新:人工湖的设施如泵站、过滤设备和增氧装置等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设施过时或破损,应及时更新和修复,以提高运行效率。
3.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加强对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保护湖泊的责任感。
可以组织开展环境宣传活动、举办环保讲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人工湖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方法。
4.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人工湖的环境保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浅析城市河流人工湖泊水的环境治理方法

浅析城市河流人工湖泊水的环境治理方法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作为维持城市环境发展建设水系统之一的人工湖泊建设,不仅仅要与自身城市发展现状相结合,更要保证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从生态环境、水质情况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当今城市河流人工湖泊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共同促进其城市的发展壮大,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标签:城市河流;人工湖泊;水环境治理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促进了城市人口的流动与聚集,提高了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功能也在逐渐向贸易型、服务型、消费型等综合城市发展。
在城市发展道路上,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加速了环境的急剧恶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水环境的污染恶化。
水环境的建设发展对生态环境平衡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就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而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界都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不仅仅会影响城市进程的发展速度,更加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不断出现,所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是不可估量的,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文章主要针对城市河流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河流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建筑物群体的不断出现,河流覆盖面积在逐渐地减少,在此情况下,依托于城市发展建设而出现的人工湖泊工程成为了市政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水利工程之一。
近年来,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导致了城市人工湖泊在发展中水污染现象极其严重,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打破了原有城市发展的生态水平衡系统,现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城市发展人工湖泊水环境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对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人工湖水库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人工湖水库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1. 引言人工湖水库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确保人们饮水和农业用水的需求。
然而,人工湖水库的建设也会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展开相关研究,以寻求解决方案。
2. 水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人工湖水库的蓄水会直接改变原有的水文条件。
这种改变可能会导致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境变化。
一些濒危物种可能会失去其天然的栖息地,导致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
另外,水库蓄水可能会沉积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导致藻类繁殖过多,对水质造成污染。
3. 水库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原有的陆地也会发生剧烈变化。
一些河谷地区会被水淹没,与之相关的陆生生物可能会失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
同时,蓄水后水库周边的局部气候也可能发生改变,例如湿润度增加、温度波动减少等,这些因素将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适应能力。
4. 水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工湖水库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境,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生存的物种可能会因为水库建设而被迫迁移到其他地区,导致局部物种多样性减少。
此外,水库蓄水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5. 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考虑到人工湖水库建设对周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进行生态补偿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可以减轻或弥补人工湖水库建设所带来的损失。
此外,可持续的水库管理和保护也是必要的。
加强环保措施,控制水库的污染,保持水库周边的生态平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6. 结论人工湖水库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
蓄水带来的水文和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水生和陆生生物的栖息地丧失,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通过生态补偿和可持续的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减轻这种影响并寻求解决方案。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水库建设与生态系统协调共赢的重要目标。
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

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人工湖是指由人为修建的湖泊,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常见。
人工湖作为城市绿化和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水资源供应的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工湖水体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从源头控制污染、湖泊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探讨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一、源头控制污染为了保护人工湖水体环境,首先应该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生活污水等都是主要的污染源。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的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同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维,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湖泊水体的污染。
此外,加强对农业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减少化学物质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二、湖泊生态修复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的核心是湖泊生态的修复和保护。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维持湖泊生态的健康发展。
首先,应该加强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植被覆盖率足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其次,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藕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水作用。
此外,注重湖泊鱼类的养殖和管理,鱼类可以帮助清除水体中的底泥和浮游生物,从而提高水质。
三、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湖泊水体环境的良好状态。
建立完善的河流治理体系,做好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避免外来污染物的输入。
此外,加强社区和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人工湖水体环境的良好氛围。
结论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是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源头控制污染、湖泊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人工湖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保护人工湖水体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人工湖自净系统及生态工程

人工湖自净系统及生态工程一、水质净化的方案选择1.物理法物理法包括引水换水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借助疏浚、填沙、营养盐钝化、底层曝气、稀释冲刷、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底部沉积物及絮凝沉降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清除底泥污染,或采用水力曝气过滤机或石英砂过滤砂缸过滤水质。
物理法所需的水量或电能耗费巨大,初次投资也较高,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高,在过滤的同时也将有用的藻类植物过滤殆尽,更不利于生态建设,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的污染问题。
2.化学法化学法是采用化学试剂的投加来去除湖泊中的污染物质,达到水体的净化。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中含有超标的N、P元素,投加杀菌灭藻剂可以很容易让水体达到标准,但是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化学的方式处理水质,虽然是立竿见影的,但它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3.水体自净系统的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水域中人为地建立起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系统,即水系生态系统,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移形成动态变化,利用水生生物的食物( 营养) 关系,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而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整体。
无需人类的过多干预,整个水系生态系统即能适应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处在相对的生态平衡状态,和人类共生共存。
因此,采取建立生物- 生态水体水质自净系统的方式来保持湖泊的水体净化,是目前最科学、最自然也是最“绿色”的方式。
因此,本项目选用生态建设方法达到湖泊自净系统的构建。
二、具体实施方案1.对污染物的控制1)外源污染物的控制措施主要指对进入湖区的水体、大气污染、旅游污染、周围生活污染提出控制措施,避免和降低进入湖区污染物的数量。
削减此外源污染负荷,可在湖的近岸带浅水处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具有净化水中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为65%,同时又具有美化水体景观的美学价值。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人工湖水处理简介这里的人工湖一般是指人工挖掘出来的小型湖泊或水池,一般都对水体有景观要求,即人们希望湖水干净、清澈,呈现出良好的水面风景,所以人工湖也都是景观湖。
人工湖一般自身生态系统不完善,水体自净能力差,不治理的情况下,水质很容易恶化。
露天环境下地人工湖一般会出现三类不同性质的污染:(1)由于氮磷营养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富营养化污染。
表现为湖水发绿、出现大量蓝绿藻甚至水华;(2)有机污染物过多而导致的有机污染。
表现为湖水污浊、缺氧、发黑有臭味;(3)颗粒状尘埃和树叶等固体异物过多而导致的杂质污染。
表现为水中悬浮杂质过多、透明度低、影响观瞻。
每一种污染都会导致水质的恶化和景观的直接破坏,因此必须对三种类型的污染都采取对症下药式的治理措施,才能全面保护人工湖水不受破坏,水质情况良好。
人工湖水处理还是一个难题对于人工湖水处理而言,最大难处是水量极大,几万吨水的人工湖比比皆是,城市的公园湖甚至有几十万吨水乃至几百万吨水。
如果照搬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泳池水处理的方法,一般每吨水的治理投资在几百元至几千元,1万吨水就需要几百万,对于人工湖而言成本极大,客户难以承受。
因此,对于人工湖而言,既要解决技术上的大难题,又要大幅度地降低治理成本,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人工湖水处理还是一个难题,作为业主方,绝不能认为随便找个水处理公司都能治好,价钱越低越好。
很多业主方抱着这种想法,结果钱也花了,想要的结果却没有,造成很大损失。
人工湖水处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对近年来常用的人工湖水处理技术进行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代,下面将对三代分别介绍:第一代这一代是人工湖水处理的起步代,当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工湖不治理的情况下水质会恶化、发臭,严重影响水景观之后,一些技术人员便逐渐开始探索合适的技术进行治理。
常用的技术大致有水泵循环、跌水、沙缸过滤、投洒化学药剂、增氧曝气等简单的方式,这些方法大都比较单一,治理效果甚微,基本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湖水生生态系统简析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而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是怎样构建
运用水生生物的食物(营养)关系,根据水域地理位置、气象气候、水体大小、水位变化、湖底底质、湖泊形态、湖水运动特点、水质特征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计水生动物的放养模式,使各种种群生物量和生物密度达到营养平衡水平;同时可以考虑种植一些观赏性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和有毒物质,降低湖泊中氮、磷浓度,优化水环境,维持水域生态平衡,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三:人工湖现状
目前大多数的小区在规划设计中都考虑到了水景水质日常的维护,但大都是通过单一的手段来处理或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因而造成了前期投资大,后期运行费用多,成效却不显着的结果,水体的水质不稳定,或时而藻类泛滥,或时而水发黑发臭,蚊蝇滋生,并且整个水景常有人造的痕迹。
四:水处理方法(由上海水生科技有限公司供稿):
1:1、物理方式
i.引水换水方式
需要更换大量的水,水资源浪费。
ii.循环过滤的方式。
用水量减少,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
2、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
敞开式的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布满整个水面,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而且挡住了阳光,致使许多水下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发出难闻的恶臭,水也变成了黑色。
所以投加化学灭藻剂,杀死藻类。
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所以说用化学的方式处理水质,虽然是立竿见影的,但它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3、微生物方法:投加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大量而广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
它们能将自然界中的
动、植物的尸体及残骸分解,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质加以吸收和转化,成为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物质。
可以在景观水水质恶化的时候,投加适当的适量的微生物(各类菌种),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呈几何级增长,每一次繁殖都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变异品种,导致微生物处理水质能力下降,而且很难控制其数量,其生长又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例如温度、气压等等。
同时微生物的分解物,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再次导致水质变坏。
因此用微生物处理水质,必须定期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培育、保存、复壮等等一系列专业处理过程,而且不能保证水质状况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五:什么是生态水处理
简单地说,生态水处理就是在水域中人为地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无需人类的外在干预,整个生态系统能适应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处在原始的生态平衡状态,和人类共生共存。
六:生态水处理原理
不同的地域气候不同,降水量不一,会显着影响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生物的种类。
根据当地的物种,选择适合培养的生物,能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或耐旱、或耐涝、亦或耐低温、耐高温、耐碱、耐酸。
在选择物种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这些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生态功能,不仅能使整个生态系统稳定运行,还必须对整个水体有着净化功能。
虽然水生植物都能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将其在阳光的作用下,通过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提供食物,但是不同的水生植物对不同的无机盐在吸收能力上不尽相同,必须依据当地的水源水的水质,科学合理地选择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离开它,整个生物链不能很好地循环。
如果数量过多将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水生植物)大大减少,生物链出现断裂;如果数量过少,生产者(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泛滥,生态系统也不会稳定;这些都会影响生物链进行到底。
水生动物的数量一定要经过科学地计算,并结合实践经验确定。
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贝类、各种原生动物等等。
将它们引种到水体中,必须考虑到它们能否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配比;鱼类的食性不同,例如草鱼是植食性的,青鱼是动物食性的,鲫鱼是杂食性的。
同一种鱼在不同的生长期,它的食性也会有
所改变,例如青鱼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当体长达到15cm左右,开始摄食螺蛳、蚬,而成鱼主要以软体动物、底栖性的虾、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
同一种鱼,在不同季节的摄食量也不同。
例如团头舫,一年中摄食量4月~11月最大。
相同食性的鱼,摄食强度也不尽相同,例如草鱼的食量较大,日食量可达体重的40~70%,而团头舫的摄食强度则低于草鱼。
不仅如此,鱼类的滤食特性,也会影响水质状况,所有这些都要综合考虑。
在水生生态中,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能将水中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某些重金属等等)加以分解、吸收,变成能够为其他生物所利用的物质,同时还要让它能够降低或消除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球环境的美容师。
七:生态水处理的优越性
1)无需循环设备的投资,无需额外的设备运行费用和维修保养费。
2)无需专人管理,也能达到水质要求。
3)整个水体自身调节能力增加,对水质的波动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态来进行调整。
4)营造出一个更自然更优美的天然水景。
八::生态水处理与景观设计
人工湖投放了最佳的菌种,做成了最好的防渗层,配置了各种水生植物,放养了各类水生动物等等,才水质清澈,仅仅如此就能达到梦里水乡的效果吗?
环境设计是人工湖设计中画龙点睛之笔。
诗词有韵律美,音乐要有节奏感,水生植物的造景必须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配合周围的陆地植物、建筑物、人工湖的土岸曲线,以及整个人工湖想体现的主题和气候特点,恰如其分地设计。
在配植构图上,要考虑色彩的调和。
清澈泛绿的水色是整个水景的底色,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观赏期,以及观赏部位不同(如观叶、观花等),错落有致,深深浅浅,绿色叠荡,或红或黄的花丛点缀,四季呈现色彩变化,充满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