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2—26日云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寒潮1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寒潮1

低槽东移型
此类寒潮的冷空气常来自冰岛以南的 洋面,途径欧洲南部、地中海、里海、 巴尔喀什湖进入我国新疆或蒙古,然后 取西路或西北路影响我国各地。 这类寒潮的冷空气路径很长,容易 变性,所以寒潮强度不大。不过,在以 下三种情况下,冷空气可达到寒潮强度
(1) 低槽东移过程中,受地形、有新鲜冷空气 或贝加尔北部残留的冷空气合并使冷空气强度 加强. (2)低槽东移到乌拉尔山以东时,从黑海到里 海有明显的暖平流,高压脊发展,脊前西北气 流加强,促使新鲜冷空气从新地岛加速南下与 原低槽中的冷空气合并. (3) 蒙古气旋、东北低压强烈发展又向东北移 去,有利冷空气主力向东偏北移。黄河气旋及 江淮气旋发展将导致冷空气南下而爆发寒潮
以概括出三种主要的环流型:
小槽发展型 低槽东移型(这次过程) 横槽型
小槽发展型
小槽发展型也称为脊前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这类寒潮是由不 稳定短波槽发展引起强冷空气爆发造成的。 通常,高空500hPa不稳定小槽最初出现格陵兰以东洋面上。小 槽在东移南下过程中不断发展,最后在亚洲大陆东岸发展成一个大槽, 称为东亚大槽。对应槽后地面高压强烈发展,在高空西北气流影响下 东移南下,爆发寒潮影响我国。 实质是通过不稳定小槽、小脊发展,引导新地岛以西冷空气南下, 取西北路径经西伯利亚、蒙古入侵我国。
3、寒潮路径的预报:
1、地面高压的轴向。 地面冷高压的长轴方向往往就是寒潮入侵的方向。 如:高压长轴呈南北向时,冷空气南侵,当高压长 轴为东西向时,冷空气一般偏东移。
2、看地面正变压中心的移向。 地面+△P3和△P24中心的移向,大致与寒潮 高压的路径相同。 3、引导气流
4、寒潮降温的预报:
(1)、寒潮降温幅度预报,以确定冷空气的等级 ;
• • • • 符合寒潮环流形势 东亚大槽可能重建 南支与北支槽的叠加 地面气旋发展(先有北方气旋、后有南方气旋发展)

2016年11月一次强寒潮南下天气特征分析

2016年11月一次强寒潮南下天气特征分析

2016年11月一次强寒潮南下天气特征分析余洋【摘要】2016年11月20—24日一次强寒潮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这是继2016年1月罕见寒潮之后又一次寒潮事件.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共享数据网、MICAPS平台、武汉气象站等来源的气象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和诊断分析方法对此次强寒潮的环流形势及其冷空气对我国部分地区降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主要受位于蒙古国境内的横槽阻挡,在贝加尔湖附近堆积,横槽转竖后冷空气迅速南下,影响我国.该次寒潮中冷空气主要来自新地岛以西洋面,受咸海附近冷低压影响,分东路和西路侵入我国,并在黄土高原汇合.我国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主要受到西路和东路冷空气的影响,由于西路冷空气较弱,西南地区降温的速率和幅度均不及华北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受两路冷空气共同影响,降温最剧烈,降温幅度最大.相比于1月的寒潮,该次寒潮过程导致武汉地区出现更大幅度、更剧烈的降温,但是最低气温高于1月的寒潮过程.【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8(008)004【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强寒潮;横槽转竖;强冷空气;气温【作者】余洋【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 430205;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寒潮是一种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常伴有剧烈的大风和降温,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和霜冻等[1-2]。

其导致的道路结冰、港河封冻、电线积冰、早春晚秋农作物受冻等危害会对交通和电力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

寒潮的研究最初侧重于对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

早在1957年,陶诗言等就对影响我国冷空气的源地和南下路径做了研究和分类[3]。

1990年,Ding进一步研究证明影响中国的寒潮冷空气主要来自新地岛以西洋面、新地岛以东洋面和冰岛以南洋面[4]。

接着,部分学者开始探究寒潮发生的机理和预报。

通过对寒潮的研究和个例分析,在寒潮成因及预报方法、影响我国寒潮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5-11]。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摘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8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向东南爆发,受此强冷空气的影响,垦区经历了一次以大风、降温、降水和霜冻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

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关键词:寒潮;气压梯度;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458.1+22 文献标识码:a前言寒潮是我国春冬季严重的灾害天气之一,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霜冻等,会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人类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利用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7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寒潮天气的科学认识,为今后寒潮天气的预警和防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

1 天气实况据83团气象站观测,最低气温由16日10.2℃下降到19日-3.3℃、降幅达13.5℃,18日、19日、20日最低气温分别降到-1.9℃、-3.3℃、-2.9℃。

地面最低温度由16日5.7℃下降到19日-9.0℃、降幅达14.7℃,18日、19日、20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降到-4.6℃、-9.0℃、-8.2℃。

最低气温由16日11.8℃下降到19日-1.9℃、降幅达13.7℃,18日、19日、20日最低气温分别降到-1.4℃、-1.9℃、-1.3℃。

89团气象站观测地面最低温度由16日8.5℃下降到19日-6.1℃、降幅达14.6℃,18日、19日、20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降到-5.1℃、-6.1℃、-5.6℃。

17日15时29分风力7.4米/秒,最大风力出现在17日19时06分,14.4米/秒。

2016年一月超级寒潮回顾

2016年一月超级寒潮回顾

2016年一月超级寒潮回顾摘要:2016年1月中下旬,一次超级寒潮横扫东亚大陆,此次寒潮带来的低温大风刷新了多地几十年的气象记录,其于20-25日影响了华东地区。

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及雨雪天气,对航空飞行有很大影响。

本文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结,以期为以后类似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寒潮;形势分析;航班运行一、引言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对航空飞行有很大的影响。

寒潮的出现时间一般为当年9月直至次年5月。

其中,春季的3月和秋季9-11月寒潮和强冷空气最为频繁。

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

单站冷空气强度标准1.寒潮源地和进入我国路径1)寒潮的源地一般为以下三个地区:① 新地岛以西洋面上。

冷空气经巴伦支海、前苏联欧洲地区进入我国。

它出现次数最多,达到寒潮强度的也最多。

② 新地岛以东洋面上。

冷空气大多数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前苏联地区进入我国。

它出现次数虽少,但气温低,可达寒潮强度。

③ 冰岛以南洋面上。

冷空气经前苏联欧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进入我国。

它出现次数较多,但温度不很低,一般达不到寒潮强度,但如果与其它源地的冷空气汇合后也可达到寒潮强度。

1.冷空气入侵我国的路径一般为以下4条:1.西北路: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西伯利亚中部)经蒙古到达河套附近并继续南下到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

天气特征是在长江以北以偏北大风和降温为主,到江南以后,则因南支锋区波动活跃可能发展伴有雨雪天气。

2.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中部经蒙古到达华北北部后,高层冷空气主力东移经渤海侵入华北,低空冷空气转向西南。

在冷空气到达黄河下游后继续南下到两湖盆地下游。

天气特征是渤海、黄海、黄河下游及长江下游出现东北大风,华北、华东出现回流天气,气温较低,并有连阴雨雪天气。

3.西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中部经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侧南下至西北、西南及江南地区。

最新 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寒潮天气过程分析-精品

最新 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寒潮天气过程分析-精品

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寒潮天气过程分析摘要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

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作用以及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极地冷空气出现积聚、加强并南下,我国暴发了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

关键词寒潮;冷平流;强降温;内蒙古凉城;2016年1月20―24日中图分类号P45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195-01 寒潮是北方冬春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多由强冷空气快速南下引起,常伴随强降温、大风、沙尘暴和暴雪等天气[1]。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处阴山南麓和黄土高原东北缘,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凉城县冬春季常出现寒潮降温天气。

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强寒潮天气,气温骤降并伴随≥6级大风,此次寒潮天气属于大风型寒潮。

本文针对此次寒潮天气500 hPa高度场、风场和850 hPa温度场形势进行分析,以探讨寒潮天气主要影响系统及成因。

1 天气实况受南下极地涡旋的影响,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境内出现1股强冷空气,带来强降温天气。

其中,20―24日气温整体下降,23日凉城站最低气温降至-26.2 ℃,与20日相比降了11.2 ℃,成为历史同期最低点,24日持续低温,之后气温有所回升,寒潮天气结束。

2 天气过程分析 2.1 高空形势影响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寒潮天气的中短期形势为横槽型,21日20:00,形成东亚倒Ω流型,极涡西伸形成一东―西走向的槽,槽前后为偏北风与偏西风的切变,极涡中心为516 dgpm,冷中心-48 ℃,此时温度平流还不明显,随着冷空气向南暴发,横槽转成竖型,贝加尔湖以南为横槽,槽后有一阻塞高压,高压中心位于中西波利亚地区,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南下,堆积在贝加尔湖以南横槽内,与极寒冷空气汇合并一举南下,见图1(a)。

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备考金卷A卷

新教材2020_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备考金卷A卷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备考金卷(A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黄河流域最接近A.清明忙种栗B.白露忙割地C.小雪河封严D.冬至数九天2.芒种到立冬期间A.地球公转先变慢后变快B.天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C.上海昼夜长短差值减小D.海口正午旗杆影子变短北京时间2017年5月14日上午10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演讲,5月15日17时进入闭幕环节.下图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威尼斯的观众若要观看闭幕式直播,至少应在当地时间几点以前A.10:00 B.12:00 C.14:00 D.16:004.开幕时属于5月13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A.1/12 B.5/12 C.7/12 D.11/125.在开幕式当天至我国长江中下游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时间段期间A.索马里沿海海上捕鱼活动正值繁忙时期B.图上所标注的城市昼长夜短C.北印度洋上向西航行的船只速度更快D.图中所有城市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南方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6.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7.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寒潮3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寒潮3
参考姚学祥等《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
1、寒潮强冷空气堆积的分析
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蒙古堆积是寒潮爆
发的必要条件。根据高空天气图上冷中心(或 冷舌)及地面图上冷高压的配合情况,可以判 断有无强冷空气堆积。 (1) 高空图有冷舌
500hPa -40°C或更低
700hPa -30°C或更低
(2) 地面图有冷高压
5、小结 内容小结,言简意赅
谢 谢!
蒙古高压1050-1060hPa或以上
2
新地岛-喀 拉海赶槽
乌拉尔山以南 影响槽
11月10日08时 500hPa
3
关 键 区
11月11日08时 500hPa
4
此次寒潮过程的冷空气堆积
• 500hPa 1.10日,新地岛-喀拉海-40°C,乌山以南-
40°C 2.11日,西西伯利亚-44°C,蒙新高地西侧-
39
寒潮个例小结
1、过程的概述 2、环流形势分析 3、高空形势场分析 4、地面主要系统分析 5、小结
1、过程的概述
(概述寒潮的发生情况及伴随的天气现象)
提示:这是一次来自冰岛以南洋面上的冷空气, 经地中海——黑海——咸海进入我国,与新地 岛以东洋面上南下的冷空气合并,经西北路影 响我国的寒潮天气过程,属于低槽东移型。
40°C (进入关键区) 3.12日,西伯利亚-44°C 4.13日,东西伯利亚-44°C
5
中心 1041hPa
11日20点
中心 1052hPa
12日08点
2、寒潮强冷空气爆发的分析和预报
有冷空气的堆积,但不一定能向我国爆发成为寒潮。
能否出现寒潮,主要取决于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 能否加大,即有无可能使高纬堆积加强的强冷空 气迅速南下,因此预报冷空气爆发,需判断引导 冷空气的低槽能否发展或槽后高压脊能否发展; 若为横槽则需判断横槽能否转竖。

肇庆市近50年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肇庆市近50年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简介吴礼凤(1991—),女,广西百色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21-07-22摘要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下旬影响肇庆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具有降温幅度大、冰雪范围广、极端气温低、大风时间长等特点,为近50年来最强寒潮天气;由于北大西洋暖气流北上进入北极,导致极涡往南移动至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并维持,在阻塞高压等有利形势作用下逐渐南压并由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肇庆市,导致肇庆市境内出现寒潮天气;副高位置偏北,暖湿气流较活跃,导致500hPa 无法完全转为偏北风或西北风,天气无法完全转为晴朗干燥,寒潮影响后期出现小雨并由于中低层较低气温逐渐演变成霰,高寒山区出现雨夹雪和雨凇。

关键词最强寒潮;过程分析;广东肇庆中图分类号P458.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06-0135-05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6.04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肇庆市近50年最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吴礼凤1谭丹凤1杨楚雯2(1肇庆市气象局,广东肇庆526060;2肇庆市高要区气象局,广东肇庆526100)寒潮是我国冬季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一次寒潮带来的气温突降、降水性质转换,会对交通运输、社会生产和城市运行等产生不利影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1]。

因此,做好寒潮预报至关重要。

目前,人类对寒潮的研究已有很多[2-7]。

邵宇翔等[8]对2013年4月18—20日影响河南省的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当暖层温度超过2℃,0℃层高度低于975hPa 时,出现液态降水;当降水相态为雪,暖层温度不超过-1℃,0℃层高度约在1000hPa 时,更可能出现降雪。

吕新生等[9]研究了新疆北部2014年4月22—23日的强寒潮天气,发现EC 模式预报的降雪落区优于T639,但两者对温度精细化预报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 worat: colC wave - circolatiou pattern ; contrastive analysis: snowfal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1引言
冬半年,中高纬度冷高压的强烈活动使强冷空
气南下。造成短时间内大幅度的降温,常伴有大 风、降雨和降雪天气。与中国其他大部分地区不 同,冷空气在受到青藏高原和重重高山的阻挡后到
收稿日期:2018 -08 -22 第一作者简介:杨倩媛(1990—),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研究工作,E -mm:yqy. 300@ 193. com。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55002):影响云南强冷空气的活动规律及机理研究;云南省科技厅项目(2014FB165):云南 灾害性天气过程数值预报检验及精细化预报研究;云南省气象局重点项目(TQ20901):ECMWF模式对云南切变线系统的预 报性能分析。
(1. Yun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j, Kunminy 250932, China;. Kunmin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j, Kunminy 250509 , China)
Abstrach: Basel on conveotionai meteorological data, ppysical qumtity felC and historical climate data, a strony colC wave process with snowfall weather io Yunnan on Jannar- 22 - 22, 2216 was analyzed compreheosiveix, whicO was the compared with a strony colC wave process that occorreO io December 993 to understand the canses of a strony colC wave process and predi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ow and rain weather is formed by two facWrs. FCstly,the 509 hPa horizontal trouyh io the miOdle - high latitude zone moves eastwar- and turns ertWany. Seondly, the strony colC advection meets the warm alr before the south brancO Wouyh, coordinated by the promo­ tion of a shear line io 700 hPa and surface colC front. The results from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strong colC wave processes have similar circolatiou type but diaereot inteosity, the range of temperature d—p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teosity of colC aOr while the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distriOutiou of the snow and rain weather are closVy related to the temperature values and precipitation before the weather process and the cOanyes of weather situation after the weather process. Moreover, the temperature line with 0 C and 700 hPa can serve as an indee to determine the cOanyes of precipitation in ceotrai and eastern parts of Yunnan.
பைடு நூலகம்
(7云南省气象台,云南 昆明650034;.云南省昆明市气象台,云南 昆明650500)
扌商 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物理量场和历史资料等对2019年1月22—26日发生在云南的一次低温雨雪天气过
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选取993年9月强寒潮过程与之相对比,进一步了解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及预报重点,结果表明: 500 hPmE中高纬度的横槽转竖,强冷平流与南支槽前的暖湿气流相交汇,配合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的推动,形成了此次 自东北向西南的低温雨雪天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冬季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大致相似,但强度不同;降温幅度与冷空气 强度正相关,而极端低温和雨雪天气的分布情况则还需要考虑前期温度的高低、前期的降水情况以及后期的天空状况;此外, 发现700 hPa的0 C线可以作为判断滇中及其以东地区降水形态转换的指标。
关键词:寒潮;环流形势;对比分析;降雪;极端低温 中图分类号:P453.1 +22文献标识码:A
Analysit of a strong cold wave wenthrr pracest in Yunnan during January 22 -26,2012
YANG Qianyxan1, YANG Suya1, ZHANG Xiunian1 ,PAN Yatiny2
第43卷第3期 2219年6月
中低纬山地气象 MiO - low Latitude Mountaio Meteoroloya
文章编号:2296 -5399(2019)03 -0017 -07
Vol. 43 No. 0 Jnn,2019
年 2016
1
:
22—26日云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杨倩媛1,杨素雨1,张秀年1,潘娅婷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