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摘要:应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T639资料,对2011.11.27~12.2阜阳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阜阳地区多年雨雪相态转换的个例,探讨了降水相态变化的原因。
研究表明:这次强寒潮是在高空倒Ω形势下,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当乌拉尔山阻高崩溃,横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侵。
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地面气温在2℃以下、1000hPa温度在l℃以下、925hPa 温度在-2℃以下、850hPa温度在-4℃以下,是判断降雪出现依据。
关键词:寒潮;大气环流;降水相态Abstract: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and T639 data,2011.11.27~12.2 Fuyang on a weather process of cold wave in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influence the weather system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Fuyang area for many year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the change of phase state and reason.Key words: col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recipitation phase引言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淞或霜冻等。
寒潮是影响阜阳地区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工农业、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带来巨大影响。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在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天气异常寒冷,气温持续低于正常水平。
在3月初,这一地区受到了一个强冷空气团的影响,持续了几天的降温,并且带来了强劲的风力。
这个冷空气团的路径在西伯利亚经过蒙古国北部,最终进入中国的内蒙古和河套地区。
这个冷空气团过后,极地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向里流,导致地面温度急剧下降。
在这个寒潮天气过程中,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20多度,是河套地区长期以来最低的气温记录。
这样的低温使得土壤迅速冻结,导致植被受到严重冻害。
农作物的叶片和嫩枝遭
受了严重的霜冻破坏,许多作物的农田损失惨重。
除了农作物,畜禽养殖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气温过低,许多家禽和家畜无法耐
受住寒冷,导致大量死亡。
养殖户们为了保护家禽和家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保温,提供足够的饲料等,但仍然无法避免损失。
寒潮天气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由于道路结冰,交通非常困难,许
多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出行变得十分危险,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在家里待着,影响了人们的
正常生活。
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持续了几天,直到冷空气团移出该地区后,天气才逐渐回暖。
虽然寒潮天气给河套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不便,但人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加强
农作物保护措施,选择能够适应寒冷环境的作物品种等。
也提醒人们在类似天气到来时,
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危险。
2011年初北疆强寒潮过程诊断分析

1 寒 潮 过程概 况
强寒潮 天气过程 , 对交通 、 农业 、 林果业等造成很大 影响 , 强寒潮天气使北疆地区最低气温下降 l 5℃以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5 — 0 2 ; 修回 日期 : 2 0 1 2 — 0 6 — 1 9
1 . 1 天 气过 程实 况 2 0 1 0年 l 2月 3 1日 0 2时 至 2 0 1 1年 1月 2日
2 0 时, 北疆各地 、 天山山区、 吐鄯托及哈密地区普遍
基金项 目: 科技 部公益 性行业 ( 气象 ) 科研 专项 ( G Y H Y 2 0 1 1 0 6 0 0 7 ) ,
( 新 疆气象台 , 新疆
冶
乌鲁木齐 8 3 0 0 0 2 )
摘 要 : 2 0 1 0年 1 2月 3 1日至 2 0 1 1 年 1月 2日, 新 疆 出现 了一 次强 寒 潮 天 气 , 北疆 4 1 个
站 的极端最低 温度突破或接近历史同期极值 , 气温由偏 高转为异常偏低 , 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造成 了严重危 害。本文利用 N C E P 1 。 x l 。 的6 h 分析 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 , 对本次强寒潮天气 过程的环流背景、 冷空气源地、 向南爆发的机制及强降温的原 因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 本次强 寒潮天气的成因是 : ( 1 ) 前期乌拉 尔山脊异常增强 , 脊顶东扩 , 使西西伯利亚低涡西退 南压形成
工作。 2 0 1 0年 1 2月 3 1 1 3 0 2时 到 2 0 1 1年 1 月 2日 2 0时 , 受 北 方横 槽转 竖 东移 的影 响 , 北疆 、 东 疆 出现
垒县近百座大棚果类蔬菜不 同程度 的被冻伤;乌鲁 木齐 市 天 山 区 、 水磨沟区、 新 市 区多处 下 水 道 、 自来 水管道 、 天然气管道 阀门冻坏 ; 冻伤骨折患者 明显增 多。 本文利用 N C E P l O x l 。 的6 h 分析资料和常规观 测等 资料 ,对 本次寒 潮 天气 过程成 因进行 了诊 断分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2011年春季,中国河套地区遭遇一次罕见的寒潮天气,严重的霜冻天气给当地农作物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影响。
一、天气形势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的天气一直以晴朗、温暖为主,农作物生长态势良好,农民们对当年的丰收充满了期待。
4月初,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极地冷空气突然南下,导致河套地区的气温骤降,出现了寒潮天气。
二、天气过程1. 温度骤降在寒潮天气的影响下,河套地区的气温骤降到了零下,并且持续了数日。
尤其是夜间的气温更是低至零下十几度,对当地的农作物和果树造成了严重的冻害。
2. 严重冻害由于此次寒潮来袭比较突然,当地农民和农作物并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寒措施。
当大宗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受到严重的霜冻侵害,果树也大面积受损,导致严重减产。
三、影响分析1. 农作物受损此次寒潮霜冻天气对河套地区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受灾面积广泛,减产幅度惊人。
农民们因此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2. 果树冻害果树是河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此次寒潮导致的果树冻害更是让当地果农备受打击。
大面积的果树死亡,将严重影响当年的果品产量和果农的收益。
3. 生活影响寒潮霜冻天气还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室外温度的降低让人们不得不增加取暖设备的使用,同时也增加了取暖的费用开支,给家庭经济带来了一定压力。
四、结语此次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遭遇的寒潮霜冻天气给当地农民和农作物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这次天气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也提醒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极端天气,保护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布置防护工作,以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遭遇了一次罕见的寒潮天气,导致严重的霜冻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寒潮霜冻天气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一、天气过程2011年春季,一股强冷空气团自西伯利亚东移,逐渐南下影响中国北方地区。
3月初,这股寒潮天气系统开始影响河套地区,气温急剧下降,天气阴冷。
3月5日至7日,河套地区迎来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寒潮天气过程,气温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部分地区甚至达到零下20摄氏度。
天空出现了大面积的霜冻,对当地的农作物和果树造成了严重损害。
二、形成原因这次寒潮天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西伯利亚地区的强冷空气团南移,受高压控制,影响了河套地区的天气。
大气环流形势较为稳定,冷暖空气团的活动较为频繁,形成了有利于寒潮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
三、影响分析这次寒潮霜冻天气对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面积的霜冻导致了当地农作物的受灾情况加剧,包括小麦、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
部分地区的水稻和果树也遭受了严重的冻害,造成了农作物的大面积绝收。
霜冻还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因为牲畜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牲畜生病和死亡的情况。
四、对策建议针对这次寒潮霜冻天气,河套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要加强对农作物的保护措施,包括覆盖蔬菜和果树,提前收割成熟的农作物,以减少受灾面积。
要加强对牲畜的保护工作,提供温暖的生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牲畜的死亡率。
要利用气象预报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这次寒潮霜冻天气给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通过加强防冻工作和提前应对,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受灾程度,保障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受灾地区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农民度过难关,恢复农业生产。
也希望气象部门能够加强对寒潮天气的预警和监测,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帮助农民做好应对准备,减少损失。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寒潮霜冻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一、天气形势分析在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温暖天气,气温偏高,气象条件较好。
在3月中旬,北方发生了一次强冷空气活动,从蒙古高原向东南方向侵袭。
这次寒潮活动造成了河套地区的气温急剧下降,恶劣天气持续了数日。
3月16日,河套地区迎来了这次寒潮霜冻天气的爆发。
二、气象要素分析1.气温分析在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的气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在寒潮到来前的几天,河套地区的气温仍处于相对温暖的状态,白天气温在10℃左右,夜间气温在5℃左右。
随着寒潮的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跌至-10℃以下,白天气温也只有-5℃左右。
持续的低温天气导致了植物的受冻和农田的结冰。
2.降水和湿度分析在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并未伴随明显的降水。
在寒潮到来前的几天,天空多云,相对湿度较高,但并未出现降雨现象。
而在寒潮到来后,天空晴朗,湿度迅速下降。
这样的天气条件使得地面湿度逐渐降低,也加剧了植物的受冻和农田的结冰。
3.风速和风向分析在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的风速较弱,多以微风到3级风为主。
寒潮到来后,风向逐渐偏北,增加了寒冷空气的影响。
强风对农田的结冰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影响分析这次寒潮霜冻天气对河套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农作物受冻由于寒潮活动的突然而剧烈,河套地区的农作物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保护措施,导致农作物遭受严寒的袭击。
寒潮到来后的几天,河套地区的农田结冰,庄稼无法正常生长,大量农作物遭受冻害,给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牲畜死亡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中,无论是农田还是牲畜饲养场,都受到了严寒的危害。
由于强烈的寒冷空气,牲畜无法承受低温,导致大量牲畜死亡。
这对当地农民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损失惨重。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实现了一次强劲的寒潮霜冻天气过程。
根据中国气象台报道,自2011年3月27日开始2013年3月30日结束,河套地区的最低气温持续下降,达到少姐
低温的状态,一次霜冻天气过程持续了4天,期间最低气温达到-4.6℃,这使得河套地区
接连出现冰凌现象,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从这次寒潮霜冻里说,一次强劲的寒潮天气过程始于河套地区春季气温正常回升之前,气象台通报称,3月20日至26日,由海上大西洋抬升空间大气湿度而产生的低空锋,冷
涡明显增多,在27日形成一股强冷空气入侵,引起河套地区明显降温,在28日到30日,低锋又入侵河套地区,引起气温继续降温,温度降低到摄氏-4.6℃,29日凌晨1点多,到巧鸡县的最低气温甚至降到摄氏-7.1℃。
30日以前,来自南方的新一股温暖空气,引起温度正常上升,这次强劲的寒潮霜冻天气过程结束。
这次的一次强力寒潮霜冻天气过程,持续了4天,期间最低温度更是降到-7.1℃,对
河套地区蔬菜穆斯林、苹果、马兰头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其中受损最严重的穆
斯林,损失面积达到了20公顷,损失品种包括小白菜,高丽菜,卷心菜,芹菜等。
另外,随着这次强劲的寒潮霜冻天气过程,河套地区气象台也同步推出大风、寒潮橙色预警和霜
冻橙色预警,给当地及时发出预警,及时防止给地区经济及人民群众带来损失。
总之,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强劲的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为当地推出了大风和霜冻预警,使得当地人民充分做准备抵御天气的变化,
确保地区的和谐发展。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发生了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给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本文将对该次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该次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
根据气象资料和观测数据分析,该次天气过程是由于南方一股强冷空气南下,与北方暖湿气流相遇形成的。
这种冷暖气流的相遇常常会导致气温骤降、天气变冷,从而引发寒潮、霜冻等极端天气现象。
我们来看一下该次天气过程的具体特征。
该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3到5天。
这期间,河套地区的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甚至低于零摄氏度,导致霜冻现象的发生。
降水量较少,多为小雨或小雪,但与此大风也是该次天气过程的特征之一。
大风会加剧寒冷感,增加体感温度的下降。
该次天气过程还伴随着天空的晴朗,日照时间较长,但由于气温较低,也使得日照下的温度不能起到加温作用。
然后,我们来分析该次天气过程对河套地区农业的影响。
霜冻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寒潮天气导致地面温度骤降,冰冻土壤,使得农作物的根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霜冻天气还会导致农作物的叶片变脆,易碎裂,甚至死亡。
大风也会导致农作物的倒伏,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减少。
霜冻天气对果树的影响也是明显的,由于温度骤降,果树开花期的花朵受到严重的冻害,从而使得果树的产量大幅度下降。
我们来探讨一下该次天气过程的防范措施。
要及时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做好天气应急准备工作。
应加强农田管理,及时排除农田积水,提高土壤排水能力,减少农作物水分和养分的损失。
还可以采取措施,如覆盖保护膜等,保护农作物免受低温和霜冻的侵害。
对于果树,可以采取人工加温、喷洒保护液等措施来减轻霜冻对果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应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T639资料,对2011.11.27~12.2阜阳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阜阳地区多年雨雪相态转换的个例,探讨了降水相态变化的原因。
研究表明:这次强寒潮是在高空倒Ω形势下,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当乌拉尔山阻高崩溃,横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侵。
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地面气温在2℃以下、1000hPa温度在l℃以下、925hPa 温度在-2℃以下、850hPa温度在-4℃以下,是判断降雪出现依据。
关键词:寒潮;大气环流;降水相态
Abstract: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and T639 data,2011.11.27~12.2 Fuyang on a weather process of cold wave in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influence the weather system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Fuyang area for many year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the change of phase state and reason.
Key words: col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recipitation phase
引言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淞或霜冻等。
寒潮是影响阜阳地区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工农业、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弄清寒潮天气成因和形成机制的特征,做好天气预报服务,降低寒潮天气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秋冬或冬春转换季节,当寒潮爆发时,往往降温幅度较大,降水的性质也不容易判断,雨雪转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于这类天气出现相对较少,降水相态的预报也成为预报的难点。
下面将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T639资料,分析2011年11月27日~12月2日影响安徽的寒潮天气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以及降水多相态成因,同时结合阜阳市近7年内的15次雨雪转换天气过程,给出了阜阳地区雨雪转换的天气学指标。
1天气实况及天气情况分析
2011年11月27到12月2号,一次寒潮袭击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给安徽省带来了降水(雨夹雪)、降温和大风天气。
27日~30日,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给阜阳市带来了一次降雨、降雪过程,30日阜阳出现了雨夹雪天气,此次过程
降水总量为23.7~77.5ml,11月30日后期到12月1日,受高原补充冷空气的影响,我市有明显降温。
12月1日~2日晨大部分地区出现霜冻和结冰,日最低气温-1.3 ~ -3.6℃,地面最低温度在-1.2~ -1.6℃。
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本次寒潮前期,500 hPa环流形势为两脊一槽的倒Ω型。
乌拉尔山为一阻塞高压,鄂霍次克海附近也建立了暖性高压脊,乌拉尔山阻高东部的强的东北气流引导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
26日乌拉尔山阻高受西部东移的小槽侵入崩溃,横槽的后部偏北风逆转为偏西风且风力加大。
27日500hPa转竖的大槽分裂成南北两支,北支稍快于南支。
28日受南支槽的影响本地中低层上空(700hPa、850hPa)有一暖湿低涡输送水汽,槽后有强的冷平流,高空锋南压到北纬33°,本地开始降温并出现强降水;30日后期受高原补充冷空气的影响,我市有明显降温,20时700 hPa转为西北风,高空锋南压到北纬33°以南,降水结束。
由图4可见,这次冷空气南压至华南沿海,华南大部为冷平流区,温度零线已经南压至广西中北部,我市处于-4 ℃线附近。
3号20时,强冷空气对我市影响结束。
图12011年11月23日20:00时500hPa高度场和温度场的叠加图图2 2011年11月27号20时500hPa高度场
图32011年11月28日20:00时850hPa高度场图42011年12月1日20:00时850hPa温度场
2 降水相态的分析
至30日08时,阜阳市北部基本出现了降雪,而临近县市为降雨。
对于此次降水过程,各种数值预报比较相似,降水相关的风场、水汽及其他各种物理条件对本次降水量级的预报比较一致,因此降水性质的判断成为预报成败的关键。
为了找出雨雪相态的具体判断标准,查阅了2003年至2010年阜阳地区雨雪转换的15次个例进行研究。
图5为这15次过程中雨雪转换(或与雨夹雪转换)时地面温度的点阵,横坐标为逐次个例,纵坐标为降水相态转换时的温度。
可以看出,雨雪相态的地面温度分界线是2℃,而出现雨夹雪时地面气温多在l~3℃之间。
图5地面气温雨雪相态点阵
(部分个例同一温度下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降水相态)
表2阜阳地区温度与雨雪相态概率统计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该方法得出的雨雪分界标准中,降雪的相关性最高,降雨次之,雨夹雪的相关性最差。
(2)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与降水相态的相关性皇递减的趋势,同时出现雨夹雪的温度区间也越来越大。
3强降温和强风成因
3.1 强降温成因
由热力学方法可知某地温度的坐化主要决定于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因子的作用。
而气温的非绝热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的日变化和气团变性。
此次寒潮过程中,由于有锋面云系,太阳辐射和地表辐射引起的气温日变化较小,所以气温剧降主要是强冷平流所引起的。
由图4可见,至12月1日20:00,冷空气南下至华南沿海,华南大部为冷平流区,温度零线已经南压至广西中北部,而此时阜阳位于-4℃线附近。
3.2 强风成因
温度平流与地面风场之间是通过变压场相互联系和促进的,强冷平流不仅会造成气温骤降,还会使地面正气压场加强、地面变压梯度和气压梯度增大,促进地面风场发展;冷平流愈强.出现的风力也就越大.此次寒潮天气过程也是如此。
4小结
(1)、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
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堆积,形成强大的冷高压、锋区、冷温度中心和冷温度平流。
(2)、总结以往出现雨雪相态转换的个例,探讨了降水相态变化的原因,得到了降水相态的预报方法和雨雪转换的气象指标。
地面气温在2℃以下、1000hPa温度在l℃以下、925hPa温度在-2℃以下、850hPa温度在-4℃以下,是判断降雪出现依据。
(3)、极地异常强的冷高压配合500hPa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侵,是此次寒潮大风降温的主要原因。
(4)、ECMWF对此次寒潮过程的形势调整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
参考文献
【1】许爱华,乔林,詹丰兴.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 气象2006(03).
【2】李江波,李根娥,裴雨杰. 一次春季强寒潮的降水相态变化分析[J]. 气象2009(07).
【3】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唐东昇.天气学原理[M]. 2000,北京,气象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