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寒潮天气过程-3(本科版)

合集下载

2024年寒潮经典课件(多应用)

2024年寒潮经典课件(多应用)

寒潮经典课件(多应用)寒潮,作为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对我国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寒潮的形成、特点、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寒潮。

一、寒潮的形成寒潮,顾名思义,是指寒冷空气的侵袭。

具体来说,寒潮是由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团向南侵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天气现象。

寒潮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大气环流、地形地貌、季节变化等。

1.大气环流:寒潮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

当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团与中纬度地区的暖空气团相遇时,冷空气团会向南侵袭,形成寒潮。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寒潮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脉可以作为冷空气的屏障,使得冷空气在山脉南侧堆积,形成强烈的寒潮。

3.季节变化:寒潮多发生在冬季,这是因为冬季太阳辐射弱,地面散热快,使得冷空气团容易形成并南侵。

二、寒潮的特点1.低温:寒潮带来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低温。

寒潮期间,气温骤降,许多地区的气温会降至零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大风:寒潮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大风。

这是因为冷空气团向南侵袭时,会与暖空气团发生剧烈的气流交换,导致大风天气。

3.降雪:寒潮期间,由于气温较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雪花,从而形成降雪天气。

降雪会对交通、农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4.持续时间:寒潮的持续时间因地区而异,一般持续3-5天,但在某些地区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三、寒潮的影响1.人体健康:寒潮期间,气温骤降,容易导致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2.交通:寒潮带来的大风、降雪等天气,会对道路交通产生严重影响,如道路结冰、能见度降低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农业:寒潮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低温、降雪等天气会导致农作物受灾,影响产量。

4.生态环境:寒潮期间,气温较低,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低温可能导致部分生物死亡,影响生态平衡。

四、寒潮的应对措施1.提前预警:气象部门应及时发布寒潮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高中地理课件-032 寒潮 (3)

高中地理课件-032 寒潮 (3)
②海上的船只及时回港
三、我国的寒潮
1.影响范围
寒潮的影响范围很大,从北到南,常常会影响我国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而且伴 随寒潮常有多种并发灾害。
2.①多发季节: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11月~次年4月(冬春)。秋末冬初及冬
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
②原因: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调整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
气活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形势稳定, 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讨论:
分析我国哪些地区不易受 寒潮影响或者受寒潮影响 较弱?为什么?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广东
地势高
北有 大巴山 秦岭
台湾 海南等
距离远
[小结]
形成 冬半年(时)高纬地区 原因: (空)气温很低
下表是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判断(1)~(3)题。
日期 平均气温(℃) 气压(百帕)
天气现象
1月1日
12
1月2日
0
1 002.5 1 005.0
晴,1~2级偏北风 中雪,6~8级偏北风
1月3日
-2
1 007.5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1)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寒潮: 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 雨雪等天气。
①中央气象局 的规定标准
24小时以内 气温下降10℃以上 最低气温在5 ℃以下
②各地的实际标准
(以青岛为例)
24小时以内
气温下降8℃以上或最低气温小于等 于4℃,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 阵风7级以上。源自冷 更冷寒潮的原因

G
寒潮对牧业、身体(生命)的影响

(完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寒潮》授课课件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寒潮》授课课件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

五、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三条路径
讨论:分析我国哪些地区不易受寒潮影响或者受 寒潮影响较弱?为什么?
高压
青藏高原
Back
寒潮影响的时空范围:
受寒潮影 响相对较 小地区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广东、台湾 海南等地
地形 北有大巴山秦岭阻挡 纬度
思路整合
一、选择题 3月4日10时30分温州市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目前北方有一股强冷空气正在东移南下,预计今天傍晚起开始影响我市,日平 均气温降温幅度可达10~12度,6~7日最低气温3~5度,西部山区零度左右,有 霜冻。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寒潮发生的锋多属于( ) A.暖锋 B.慢行冷锋 C.快行冷锋 D.准静止锋 【解析】 在冬半年高纬度地带的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在那里堆积,形成密度 较大的冷气团。当很强的冷气团从高纬向低纬移动时就形成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因此寒潮应属于快行冷锋。 【答案】 C
发生了沙尘暴。第4题,解题的关键是由图可知,沙尘暴在28、29、30日最强
烈,比较三日沙尘总量,则②>①>③;结合三城市的地理位置,冷锋依次经过
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
【答案】 3.D 4.B


大风、降温、

雨雪、冰冻等 天气
寒潮的形成是由于冬季冷气团在西伯利亚不断堆积
加强,形成强大的冷高压,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便大 举南侵,于是在我国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形成寒潮或强 降温天气过程。
时间: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尤其是秋末冬初
和冬末春初
寒潮有什么危害?
寒潮对种植业、林业、渔业的影9角响3年洲1(月寒寒潮潮)袭:击日珠均江温三
气温下降10℃以上 气温下降6℃或以上且 【解析】 在冬半年高纬度地带的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在那里堆积,形成密度较大的冷气团。

寒潮天气过程详解

寒潮天气过程详解

寒潮天气过程详解寒潮是一种在冬季造成极端寒冷天气的天气现象。

寒潮通常由北极或西伯利亚的强劲冷空气系统移动而来,使得温度急剧下降,并引发降雪或冰雨等极端天气。

在中国,寒潮的频率较高,尤其在东北、华北和江南等地区,每年都有多个寒潮天气过程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寒潮的形成和传播寒潮是一种强劲的冷空气系统,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受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当北极地区强烈的高压系统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顺时针旋转时,就会将一股巨大的冷空气系统向南移动。

这个冷空气系统在移动过程中,会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寒潮过程。

寒潮往往伴随着冷空气之间的冲击和前后冷暖空气相互侵入的现象。

当冷空气前沿覆盖到温暖的空气时,就会形成暴雪或冰雨等极端天气,这也是寒潮天气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寒潮天气的影响寒潮天气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寒潮天气气温急剧下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很大。

在极端寒冷的天气里,人体很容易出现低温病,甚至是冻伤等症状。

再次,寒潮天气会影响交通运输,如道路结冰、积雪、散状冰雨等天气现象,容易导致道路交通拥堵和事故。

此外,寒潮天气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给农林渔牧等行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如何应对寒潮天气?应对寒潮天气,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和预防措施:1. 穿足够保暖的衣服,尤其是保护头、脸、手、脚等部位,以防止低温病和冻伤等症状。

2. 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气温极低的时候,少出门。

3. 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寒潮的变化和趋势,做好冬季保暖和安全工作。

4. 对于交通运输,减少出行,尤其是在恶劣天气的时候避免驾驶汽车、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等。

5. 食品储存,抗冻应制订详尽的应急预案,妥善保管农作物和家畜,以减少寒潮天气对农民和畜牧业的影响。

总之,寒潮天气是冬季的一种常见现象,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影响。

只有在做好预防和应对准备的基础上,才能降低寒潮天气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寒潮经典课件

寒潮经典课件
信息融合技术
应用信息融合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处理和融合 ,提取寒潮预警预报的有效信息。
多模式集成预报
结合多个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和评估,提高寒潮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寒潮防灾减灾策 略与实践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制定专门针对寒潮等极端天气 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 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通过对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的分析,识别寒潮天气系统的位
置、强度和移动路径。
气候背景分析
研究历史气候资料,了解寒潮发 生的季节、地域和频率等特征。
经验预报
根据气象学家的经验和知识,结 合当前天气形势,对寒潮的发生
和发展进行预测。
现代预警预报技术发展动态
数值天气预报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对大气运动进行模拟和 预测,提高寒潮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 平台,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
效果。
加强科研力量投入和成果转化
加大对寒潮等极端天气的研究力度,深入了解其成因、规律和影响。
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寒潮防灾减灾领域的实践和应 用。
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共享科研成果和经验,提高我国在国际寒潮防 灾减灾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寒潮活动规律及影响因素
活动规律
寒潮活动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在冬季,由于太阳辐射减弱和极地冷空气的加强,寒潮活动更加频繁。同 时,寒潮的路径和影响范围也受到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
寒潮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下垫面性质等。其中,大气环流的异常是导致 寒潮爆发和路径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地形对寒潮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如山脉的阻挡和引导作用可以改变 寒潮的路径和强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课件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寒潮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课件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寒潮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 (qìxiàng)灾害 ——寒潮
第一页,共23页。
1. 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2. 通过运用(yùnyòng)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
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 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 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二页,共23页。
【重点(zhòngdiǎn)突破】
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阴天、下雨、刮风(ɡuā fēnɡ)、降温;
降水强度大,主要在锋后;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第六页,共23页。Leabharlann 2.危害 (wēihài)
第七页,共23页。
交通受阻
电力 中断
第八页,共23页。
冰雹树挂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寒潮。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No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高峰期,即_______和__________。2.路径:通过三条路径南侵到我国境内
,即_______路径、__________路径、东北路径。(1)北方:主要表现(biǎoxiàn)为_______、 降温、霜冻、暴风雪等。(2)南方:主要表现(biǎoxiàn)为降温、冻害、_________等
4.分布特点: (1)北方:主要表现为___大__风__、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2)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____雨__雪___等。(冻雨) (3)频次:_东__北__地__区__最多,___华__北____次之,再次为西北 (xīběi)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第四页,共23页。
5. 我国地形对寒潮的影响(yǐngxiǎng)是怎样的?

2024版《寒潮天气过程》PPT课件

2024版《寒潮天气过程》PPT课件

《寒潮天气过程》PPT课件目录•寒潮天气概述•寒潮天气的形成原理•寒潮天气的观测与预报•寒潮天气的影响与危害•寒潮天气的防御与应对措施•寒潮天气的研究与展望寒潮天气概述定义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伴随大风和雨雪定义与特点寒潮天气是指由于极地或寒带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的天气现象。

不仅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短时间内气温骤降,降幅可达10℃以上。

寒潮天气往往伴随着大风和雨雪,给交通和农业带来不利影响。

冻害农作物低温导致农作物受冻,影响产量和品质。

影响畜牧业寒潮天气对畜牧业也有不利影响,如导致牲畜受冻、饲料短缺等。

道路结冰低温导致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影响航空运输寒潮天气可能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影响旅客出行。

易引发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低温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通过对寒潮天气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公众提供更准确的气象服务。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指导农业生产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人体健康了解寒潮天气的特点和影响,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损失。

对寒潮天气的预测和预警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畅通。

通过研究寒潮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可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促进人体健康。

研究意义与重要性寒潮天气的形成原理冬季,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强大的高压系统,是冷空气堆积和向南爆发的重要源地。

西伯利亚高压极地涡旋阻塞高压极地地区低空的气旋式环流,可将冷空气引导至中纬度地区,与暖湿气流交汇产生寒潮。

中纬度地区高空的高压脊,可阻止冷空气向南扩散,使其在某地区堆积加强。

030201大气环流背景冷空气源地与路径源地冷空气主要源于北极、西伯利亚等中高纬度地区,这些地区冬季严寒,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路径冷空气南下主要有三条路径,分别是西路、中路和东路。

第2章寒潮天气过程-3(本科版)

第2章寒潮天气过程-3(本科版)

2、极涡偏心型的演变特点 极涡偏心型的演变特点 极涡中心偏于东半球(偏心型) 极涡中心偏于东半球(偏心型)——东 东 半球倒Ω流型形成(初始阶段) 半球倒Ω流型形成(初始阶段) 东亚倒Ω流型建立(酝酿阶段) 东亚倒Ω流型建立(酝酿阶段) 乌拉尔山暖脊强烈发展东移, 乌拉尔山暖脊强烈发展东移,推动冷空 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 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 寒潮结束。 爆发阶段) 寒潮结束。(爆发阶段) 2006例2006型槽脊东移型的演变特点 北半球长波槽顺序东移, 北半球长波槽顺序东移,槽后冷空气南 引发寒潮。东亚大槽重建, 下,引发寒潮。东亚大槽重建,寒潮结 束。 2008例2008-3-10
二、两个大洋中暖脊在中期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1、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两个大洋 、 上的暖性高压脊, 上的暖性高压脊,大西洋暖高脊和阿拉斯加 暖高脊对东亚两个暖高脊形成起主要作用。 对东亚两个暖高脊形成起主要作用。
2)酝酿阶段: 酝酿阶段: 东半球倒 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 东半球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乌拉尔 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 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 强并南压, 东亚倒 流型形成 形成。 强并南压,——东亚倒Ω流型形成。 东亚 图6 . 8
爆发阶段(短期过程) 3) 爆发阶段(短期过程) 中纬长波槽脊的急速发展东移或以横槽形 引导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式,引导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 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2、乌拉尔山暖高脊的形成 1)补充型 乌山浅脊与大西洋暖脊东伸的正变高叠 乌山浅脊与大西洋暖脊东伸的 正变高叠 加而发展加强 P275 图6.9
2) 结合型 乌山浅脊与阿拉斯加暖脊 暖脊切断出的西移 乌山浅脊与阿拉斯加暖脊切断出的西移 极地高压叠加而发展加强 极地高压叠加而发展加强 P275 图6.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叠加型 乌山浅脊与黑海高脊叠加而发展加强
3、鄂霍次克海暖高脊的形成 1)阿拉斯加高压脊西退到鄂霍次克海发展而形成 2 )阿拉斯加高压脊分裂出小高压西移与鄂霍次克 海弱脊合并而形成
End
Next
二、两个大洋中暖脊在中期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1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关键系统是两个大洋 上的暖性高压脊,大西洋暖高脊 和阿拉斯加 暖高脊对东亚两个暖高脊形成起主要作用。
2、乌拉尔山暖高脊的形成 1)补充型 乌山浅脊与大西洋暖脊东伸的正变高叠 加而发展加强 P275 图6.9
2) 结合型 乌山浅脊与阿拉斯加暖脊切断出的西移 极地高压叠加而发展加强 P275 图6.10
2、极涡偏心型的演变特点 • 极涡中心偏于东半球(偏心型)——东 半球倒Ω 流型形成(初始阶段) • 东亚倒Ω 流型建立(酝酿阶段) • 乌拉尔山暖脊强烈发展东移,推动冷空 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大槽重建, 寒潮结束。(爆发阶段) • 例2006-3-10
3、大型槽脊东移型的演变特点 • 北半球长波槽顺序东移,槽后冷空气南 下,引发寒潮。东亚大槽重建,寒潮结 束。 • 例2008-3-10
§3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Biblioteka 一、 寒潮中期环流形势演变
• 寒潮中期过程:2~3周 • 寒潮中期过程有三类: 倒Ω 流型70%~80% 极涡偏心型 大型槽脊东移型
1、倒Ω 流型的演变特点
1)初始阶段 大西洋暖高脊和阿 拉斯加暖高脊向极地发 展(或两脊打通),极 涡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各 一个中心(偶极型), 东半球呈现两高脊挟持 一个极涡中心 —— 东半 球倒Ω 流形成。 图6.7
大西洋
阿拉斯加
2)酝酿阶段: 东半球倒Ω 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乌拉尔 山和鄂霍次克海建立暖性高压脊,亚洲极涡加 强并南压,——东亚倒Ω 流型形成。 图6.8
3) 爆发阶段(短期过程) 中纬长波槽脊的急速发展东移或以横槽形 式,引导冷空气向南爆发,形成寒潮。东亚 大槽重建,寒潮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