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种群的数量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

种群的数量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

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尝试建立描述、解释和预测细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总结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2.运用种群的“J”和“S”形增长的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不同变化规律的因素,并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中。

【课前学习】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主要包括数学公式模型和曲线图模型,其中更精确的是_________模型,更直观的是_________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进一步检验或修正模型。

3.实例:若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则在资源和_________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其种群数量的数学公式模型是_________。

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_________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_________,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

2.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_________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理想状态)。

3.数学公式模型: N t=N0λt,N0为该种群的_________,t为时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_________。

三、种群的“S”形增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_________,增长曲线呈_________,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2.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_________(现实状态)。

3.建立曲线图模型曲线图解读:ab段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期,种群密度增长慢的原因是_________,增长速率小;bc段是快速增长期,c点种群数量达到K/2,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_;cd段种群密度增加,但种群增长速率变小,原因是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随种群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de段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即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此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

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通过阅读课本初步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以及两种曲线模型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1.问题探讨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么:(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一般的步骤:研究方法研究实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①产生条件:②增长特点:③量的计算: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①产生条件:②增长特点:三、提出疑惑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尝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时间分钟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细菌数量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思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优缺点?2.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探究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得出一个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思考:“S”型曲线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探究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思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探究四: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三、反思总结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种群增长曲线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四、当堂检测1.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一.导学过程:1.问题探讨(1)计算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Nn=_______,x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应是=_________(2)细菌种群数量按此速度繁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如果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以“问题探讨”中实验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为例,得到的可用来描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1)公式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画在课本66页上。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根据实例理解“J”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构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并且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一年后种群数量N1=________,两年后种群数量N2=________,t年后群数量Nt=_____________。

(这个公式即为数学模型),(3)思考:当λ>1、λ=1、1<λ<0、λ=0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会怎样?(4)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结合课本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结果理解“S”型增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的数量变化 导学案

种群的数量变化 导学案

第四章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学习目标】1、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2、比较J型曲线和S型曲线【重点难点】重点: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难点:建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链接】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学法指导】在学习中,可以循着现象→本质→现象,或者具体→抽象→具体的思路,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

【学习过程】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什么是数学模型?2、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条件: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 t表示t年后种群数量,λ表示增长的倍数。

一年后该种群数量应为:N1= ,两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2= ,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为:N t= 。

2、根据公式,以时间为横轴,种群数量为纵轴,画出J型曲线:【合作探究】1、在哪些情况下“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自然条件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吗?为什么?2、画出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条件。

2、“S”型曲线分析①分别分析a点和c点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a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 C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②一开始a点之前数量增长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数量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___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ab段增长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⑤b点达到最大值K值,K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你认为K值是个固定值吗,为什么?【合作探究】1、画出S型曲线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4.2种群的数量变化◆自主预习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的形式。

2.表达形式:举例: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分裂繁殖一次。

1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增殖的数量,请填写在表格中:(见书p65问题探讨)(1)用数学方程式表示:n代以后细菌的数量N=(2)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数学方程式的优点:科学、准确;曲线图的优点:能更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在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

2.条件:在条件充裕、_______适宜、没有敌害;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参数含义:N0表示;N t表示 t表示;λ表示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

2.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又称 _ 值。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食物、、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 __ 甚至。

3.研究意义:①对有害动物的。

例如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减小环境容纳量,来有效防治有害动物。

②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环境,拯救濒危动物。

③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害虫的提供科学依据。

◆学习目标1.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能解释“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3.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波动原因,指出能调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doc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构建种群增长数量变化模型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细菌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Ⅰ.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n代细菌数量是多少?Ⅱ.提出合理的假设Ⅱ.假设在资源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倍数保持不变。

Ⅲ.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进行表达。

Ⅲ.(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第几代)Ⅳ.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Ⅳ. 进一步实验观察统计细菌的数量,对模型进行修正,t小时后细菌种群数量为(N代表细菌数量,t代表时间,N0代表细菌起始量,λ为增长倍数)数学模型概念: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的形式。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型。

2.“J”型增长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条件:在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2)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参数含义:N0表示;N t表示t表示;λ表示思考1:当λ>1、λ=1、1<λ<0、λ=0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会怎样?思考2:什么条件下种群增长表现为J型增长?请举出实例思考3: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

2.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又称值。

思考1:结合课本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结果理解“S”型增长的特点:思考2:“S”型曲线分析:①分别分析B、C、D点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B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C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D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②一开始AB段数量增长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数量的变化 导学案(打印版)

种群数量的变化  导学案(打印版)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郭秀云一、考纲解读1.种群的增长方式(Ⅱ)。

2.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Ⅰ)。

二、复习要求1.掌握“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及特征2.列举“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本节知识点四、教学过程(一)构建种群增长数量变化模型1.构建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2.种群数量增长的“J ”型和“S”型曲线模型比较例1.结合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K 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B .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e 点 C .阴影部分可以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数 D .若图示蝗虫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 点之后归纳总结:项 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曲线曲线形成原因增长速率(二)K 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例2.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 0~t 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B.若在t 2时种群的数量为K ,则在t 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 2时D.在t 1~t 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归纳总结:应用1:资源开发利用把握 处黄金开发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应用2:有害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最有效的措施是增大环境阻力, 环境容纳量,即降低 。

应用3: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他们的栖息环境,即减小环境阻力, 环境容纳量( K 值)。

(三)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例3.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

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

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 __型增长。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二生物学案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目标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活动,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表征和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

2.举例说明种群的J形增长、S形增长、波动等数量变化情况。

3.阐明环境容纳量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种群的J形增长、S形增长;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预习案教材研读(自主学习)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_____________。

2.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等,对模型进行。

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在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形。

2.“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条件:在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2)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三、种群的“S”形增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

2.“S”形增长的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自然界中的_______和________总是有限的(2)建立模型,曲线分析:①在自然界,当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__________。

②但是,资源和环境总是_________。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_____就会加剧,导致_________降低,__________升高。

③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________时,种群增长_________,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可见,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_______作用。

3. 环境容纳量:又称________,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1. 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_。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比较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初步学会使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3.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高效学习,享受成功。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学法指导】
1.预习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自学独立完成;探究案在课堂合作交流进行(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训练案是课后作业,同学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而掌握关键句。

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标识出来并填写到预习案“我的疑问”处,待课堂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予以解决。

预习案(限时2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
◆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来源:学科网]
1.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2.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形式。

3.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合理假设→用形式表达→检验和修正。

4.表达形式
(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2)曲线图:优点是。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画
出的曲线图,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
①模型假设
a.条件:和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b. 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含义:在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的增长曲线,呈“S”型。

(2)产生条件
自然界的和总是有限的。

[来源:]
(3)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环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又称“K值”。

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食物、、传染病等。

②认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动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
甚至。

(3)研究意义[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对有害动物的、野生生物资源的和利用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探究案(课堂交流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限时:15分钟)
【探究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重点)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3.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4.某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以单细胞原生生物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作为实验对象,将提纯的草履虫种群放在50ml 的烧杯中,用稻草秸秆溶液培养,每天进行观察、计数,并作好记录。

每天计数、记录后马上分装到更大的容器中,并添加新的稻草秸秆培养溶液,计数、记录。

连续计数、记录6天。

如下表是平均每毫升溶液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
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上画出细菌大致的增长曲线。

【探究点二】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重点) 1.如右图,总结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出现的条件。

2.写出“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探究点三】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重点) 1.种群出现的“S ”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2.请说出你对K 值的理解。

3.同一环境中K 值会改变吗?
种群数量 时间
4.如右图,按自然选择学说,图中阴影部分是指什么?
◆展示提升 取长补短
(各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上述“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发言者的观点提问、质疑,发言者应回答质疑;确实完成不了的教师协助启发、点拨、回答)(限时: 分钟) 【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限时)
训练案(限时20分钟,课后独立完成)
一、选择题
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0—a 年,种群数量不变,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 .a —b 年,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 .b —c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 ”型增长
D .c —d 年,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2.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t 0-t 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
B .若在t 2时种群的数量为N ,则在t 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 2时
D .在t 1-t 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6
A .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来源:学科网]
B .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 .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 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 .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4.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 .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D .探究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5.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更加剧烈( )
A .CD 段
B .DE 段
C .EF 段
D .FG 段
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图),均获得了“S ”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B.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C.4个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开始下降[来源:]
7.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点和d点,它们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将会大幅超过b点
C.若该种群被天敌大量捕食会导致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9.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增长速率不变
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参考答案1.C
2.B
3.C
4.B
5.D
6.A
7.B
8.D
9.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